CN205424930U - 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24930U
CN205424930U CN201620248817.5U CN201620248817U CN205424930U CN 205424930 U CN205424930 U CN 205424930U CN 201620248817 U CN201620248817 U CN 201620248817U CN 205424930 U CN205424930 U CN 2054249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burner
steady flame
fire hole
flam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488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佃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488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249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249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249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燃烧器的火盖开设有多个第一火孔、多个第二火孔及环状的稳焰槽,该稳焰槽连通该多个第二火孔,该稳焰槽位于该多个第一火孔的上方。该稳焰槽的槽口方向与该第一火孔的开口方向形成的夹角为锐角。上述燃烧器的火盖中,稳焰槽的气流可由第二火孔提供,气流通过第二火孔在稳焰槽内进一步扩散,并且锐角使得从稳焰槽的槽口喷出的气流与从第一火孔的开口喷出的气流交错对冲,两个气流相互牵引,进而使燃烧器的燃烧更稳定。

Description

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于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中国饮食文化的积累传承,人们对大火力爆炒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在相关技术中,现有的燃气用具以牺牲燃烧器燃烧稳定性为代价来盲目提升燃烧器火力。但这导致燃烧器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出现了燃烧器的燃烧稳定性差、能效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
一种燃烧器的火盖,开设有多个第一火孔、多个第二火孔及环状的稳焰槽,该稳焰槽连通该多个第二火孔,该稳焰槽位于该多个第一火孔的上方。该稳焰槽的槽口方向与该第一火孔的开口方向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上述燃烧器的火盖中,稳焰槽的气流可由第二火孔提供,气流通过第二火孔在稳焰槽内进一步扩散,并且锐角使得从稳焰槽的槽口喷出的气流与从第一火孔的开口喷出的气流交错对冲,两个气流相互牵引,进而使燃烧器的燃烧更稳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稳焰槽基本水平地开设在该燃烧器的火盖中,该多个第一火孔及该多个第二火孔均相对于该稳焰槽倾斜设置,该多个第一火孔及该多个第二火孔均位于该稳焰槽的同一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锐角为25-65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稳焰槽的槽口宽度为0.8-1.2毫米。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燃烧器的火盖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第三侧壁,该第三侧壁连接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该多个第一火孔贯穿该第二侧壁及该第三侧壁,该多个第二火孔及该稳焰槽开设在该第三侧壁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燃烧器的火盖包括连接该第一侧壁、该第二侧壁及该第三侧壁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开设有卡槽。
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及设置在该炉头上的第一火盖,该第一火盖开设有多个第一火孔、多个第二火孔及环状的第一稳焰槽,该第一稳焰槽连通该多个第二火孔,该第一稳焰槽位于该多个第一火孔的上方。该第一稳焰槽的槽口方向与该第一火孔的开口方向形成的夹角为第一锐角。
上述燃烧器中,第一稳焰槽的气流可由第二火孔提供,气流通过第二火孔在第一稳焰槽内进一步扩散,并且第一锐角使得从第一稳焰槽的槽口喷出的气流与从第一火孔的开口喷出的气流交错对冲,两个气流相互牵引,进而使燃烧器的燃烧更稳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稳焰槽基本水平地开设在该第一火盖中,该多个第一火孔及该多个第二火孔均相对于该第一稳焰槽倾斜设置,该多个第一火孔及该多个第二火孔均位于该第一稳焰槽的同一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燃烧器包括设置在该炉头上的第二火盖,该第二火盖与该第一火盖同心设置。该第二火盖开设有多个第三火孔、多个第四火孔及环状的第二稳焰槽,该第二稳焰槽连通该多个第四火孔,该第二稳焰槽位于该多个第三火孔的上方。该第二稳焰槽的槽口方向与该第三火孔的开口方向形成的夹角为第二锐角。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二稳焰槽基本水平地开设在该第二火盖中,该多个第三火孔及该多个第四火孔均相对于该第二稳焰槽倾斜设置,该多个第三火孔及该多个第四火孔均位于该第二稳焰槽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省略火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省略火盖的反向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省略火盖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引射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省略火盖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省略火盖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第一火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第一火盖IX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第一火盖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第一火盖X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第二火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第二火盖的反向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定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定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图1~图6,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燃烧器100,包括第一引射管102及炉头104,炉头104设置在第一引射管102上。
第一引射管102包括第一直管106及第一螺旋管108,第一螺旋管108自第一直管106盘旋地上升并连接炉头104。
炉头104包括第一腔体114,该第一螺旋管108连通该第一直管106及该第一腔体114。
因此,上述燃烧器100中,第一螺旋管108自第一直管106盘旋地上升并连接炉头104,使得在第一引射管102内的气流更顺畅地进入第一腔体114,第一引射管102起到较佳的引流作用,使气流阻力减到最小,气流更为稳定,从而使得气流在第一腔体114所形成的火焰更为稳定。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炉头104的形状基本呈圆柱状,第一腔体114位于在炉头104的外周,并可作为燃烧器100的外环腔体。第一引射管102可作为燃烧器100的外环引射管。
由于第一螺旋管108盘旋地上升并连接炉头104,因此,第一螺旋管108形成三维螺旋管。
第一引射管102整体形成螺旋进气结构。当气流从连接在第一直管106上的进气阀116进入第一直管106时,气流沿第一直管106进入第一螺旋管108,经第一螺旋管108导向引流而盘旋上升进入第一腔体114。这样使气流可更顺畅地进入第一腔体114,气流阻力减到最小,气流更为稳定,从而使外环火焰的燃烧更为稳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直管106的外侧面113与第一螺旋管108的外弧面115相切。这样能够使第一引射管102易于加工,进而降低了燃烧器100的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图7,第一螺旋管108为等壁厚的螺旋管,第一螺旋管108的壁厚D2为1.5-4毫米,优选2-3毫米。
因此,等壁厚的螺旋管易于制造加工,进而降低了燃烧器100的成本。同时,也能有利于螺旋管内形成螺旋通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螺旋管108呈绕第一腔体114的轴向轴线X1旋转的形状。
例如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第一腔体114基本呈圆柱状,其轴向轴线X1为第一腔体114的中心轴线。第一螺旋管108绕第一腔体114的轴向轴线X1螺旋上升,这样能够将从第一直管106进入的气流经第一螺旋管108后尽量发散地进入第一腔体114的各区域,使第一腔体114内部各区域的气流浓度能够快速地趋于均匀,进而使第一腔体114所形成的火焰更稳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直管106开设有第一通道107,第一螺旋管108开设有第一螺旋通道109,第一通道107的内侧面110与第一螺旋通道109的弧面112相切连接(参图6带截面的部分),第一腔体114开设有第一腔室118及间隔的多个进气孔119,多个进气孔119连通第一螺旋通道109与第一腔室118。
因此,间隔的多个进气孔119能够避免气流过于集中地进入到第一腔室118的某个区域,这样可使得气流更快地均匀分布到第一腔室118中。第一螺旋通道109形成为三维螺旋通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燃烧器100包括第二引射管120,炉头104包括第二腔体122,第二腔体122设置在第一腔体114中。
请参图3及图6,第二引射管120包括第二直管124及第二螺旋管126,第二直管124与第一直管106间隔设置,第二螺旋管126自第二直管124盘旋地上升并连接第二腔体122。第二直管124开设有第二通道,第二螺旋管126开设有第二螺旋通道,第二通道的内侧面与第二螺旋通道的弧面相切连接。
第二腔体122开设有第二腔室132,第二螺旋通道连通第二腔室132及第二通道。
具体地,第二腔体122位于炉头104的中间,并可作为燃烧器100的中环腔体或内环腔体。第二引射管120可作为燃烧器100的中环引射管或内环引射管。
由于第二螺旋管126盘旋地上升并连接炉头104,因此,第二螺旋管126形成三维螺旋管。第二螺旋通道形成为三维螺旋通道。
第二引射管120整体形成螺旋进气结构。当气流从连接在第二直管124上的进气阀134进入第二直管124时,气流沿第二直通道进入第二螺旋通道,经第二螺旋通道导向引流而盘旋上升进入第二腔室132。这样使气流可更顺畅地进入第二腔室132,气流阻力减到最小,气流更为稳定,从而使中环火焰的燃烧更为稳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直管124的外侧面128与第二螺旋管126的外弧面130相切。这样能够使第二引射管120易于加工,进而降低了燃烧器100的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图7,第二螺旋管126为等壁厚的螺旋管,第二螺旋管126的壁厚D3为1.5-4毫米,优选2-3毫米。
因此,等壁厚的螺旋管易于制造加工,进而降低了燃烧器100的成本。同时,也能有利于螺旋管内形成螺旋通道。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图中并未标示出第二通道及第二螺旋通道,但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关于第一通道107及第一螺旋通道109的相关部分说明,也能理解第二通道及第二螺旋通道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114与第二腔体122同心设置。因此,同心设置的第一腔体114与第二腔体122能够使炉头104所形成的火焰更均匀,避免了燃烧器100局部加热不均匀的现象出现。
例如,在图1及图2的示例中,第一腔体114与第二腔体122均基本呈圆柱状。圆柱状的第一腔体114及第二腔体122有利于炉头104内部的气流顺畅流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燃烧器100包括第三引射管136,炉头104包括第三腔体138,第三腔体138设置在第二腔体122中。
第三引射管136包括第三直管140及第三螺旋管142,第三直管140间隔设置在第一直管106与第二直管124之间,第三螺旋管142自第三直管140盘旋地上升并连接第三腔体138,第三直管140开设有第三通道,第三螺旋管142开设有第三螺旋通道,第三通道的内侧面与第三螺旋通道的弧面相切连接。
第三腔体138开设有第三腔室141,第三螺旋通道连通第三腔室141及第三通道。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第二腔体122可作为燃烧器100的中环腔体,第三腔体138可作为燃烧器100的内环腔体。第二引射管120可作为燃烧器100的中环引射管,第三引射管136可作为燃烧器100的内环引射管。
由于第三螺旋管142盘旋地上升并连接炉头104,因此,第三螺旋管142形成三维螺旋管。第三螺旋通道形成为三维螺旋通道。
第三引射管136整体形成螺旋进气结构。当气流从连接在第三直管140上的进气阀148进入第三直管140时,气流沿第三通道进入第三螺旋通道,经第三螺旋通道导向引流而盘旋上升进入第三腔室141。这样使气流可更顺畅地进入第三腔室141,气流阻力减到最小,气流更为稳定,从而使内环火焰的燃烧更为稳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三直管140的外侧面144与第三螺旋管142的外弧面146相切。这样能够使第三引射管136易于加工,进而降低了燃烧器100的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三螺旋管142为等壁厚的螺旋管,第三螺旋管142的壁厚为1.5-4毫米,优选2-3毫米。
因此,等壁厚的螺旋管易于制造加工,进而降低了燃烧器100的成本。同时,也能有利于螺旋管内形成螺旋通道。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图中并未标示出第三通道及第三螺旋通道,但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关于第一通道107及第一螺旋通道109的相关部分说明,也能理解第三通道及第三螺旋通道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114、第二腔体122及第三腔体138同心设置。同心设置的三个腔体有利于炉头104的均匀加热。
例如,在图1及图2所示的示例中,第一腔体114、第二腔体122及第三腔体138均基本呈圆柱状。圆柱状的第一腔体114、第二腔体122及第三腔体138有利于炉头104内部的气流顺畅流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燃烧器100形成具有外环火、中环火及内环火的多环高效燃烧器。在每个环的进气结构上均采用螺旋进气结构,结构上实现气流流畅、各环火的燃烧稳定。同时,螺旋进气结构也便于出模加工,进而提高了燃烧器100的可制造性及降低了燃烧器100的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图6,第三直管140的中心线X2与炉头104的径向轴线X3之间的距离D1为6-10毫米(mm)。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第三直管140作为内环火的进气管,为了使气流更顺畅地进入第三腔体138,第三直管140与炉头104的上述偏心设计使得气流能够被第三螺旋管142充分导向引流而盘旋上升到第三腔体138中,保证了第三腔体138所形成的火焰的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较佳地,第三直管140的中心线X2与炉头104的径向轴线X3之间的距离D1为8mm。上述的距离能够在第三腔体138所形成的火焰稳定性与燃烧器100的尺寸之间取得较佳的平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燃烧器100包括设置在炉头104上的第一火盖150(燃烧器的火盖),请参图8-图11,第一火盖150开设有多个第一火孔152、多个第二火孔154及环状的第一稳焰槽156,第一稳焰槽156连通多个第二火孔154。第一稳焰槽156位于多个第一火孔152的上方。
请参图11,第一稳焰槽156的槽口方向P1与第一火孔152的开口方向P2形成的夹角为第一锐角α。
具体地,第一火盖150可作为外环火盖,第一火盖150可放置在第一腔体114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第一火盖150的外周面形成有阶梯面158,当第一火盖150放置在第一腔体114上时,阶梯面158承载在第一腔体114的顶面上,可使第一火盖150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腔体114上并封闭第一腔室118。
第一火盖150内开设有第一火盖腔室160,第一火盖腔室160连通第一火孔152与第二火孔154。第一火盖腔室160与第一腔室118共同形成收容气流的第一气流腔室。
第一稳焰槽156位于多个第一火孔152的上方是指在第一火盖150正常安装到燃烧器100或正常摆放时,第一稳焰槽156位于多个第一火孔152的上方,例如图1、图8-图11所示。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火孔152可作为外环腔体的主火孔,第二火孔154可作为外环腔体的次火孔,第一火孔152的孔径较第二火孔154的孔径大。
第一稳焰槽156的气流可由第二火孔154提供,气流通过第二火孔154在第一稳焰槽156内进一步扩散,并第一锐角使得从第一稳焰槽156的槽口喷出的气流与从第一火孔152的开口喷出的气流交错对冲,两个气流相互牵引,在第一稳焰槽156的槽口位置形成稳定燃烧的值班火焰,可牢牢拖住第一火孔152的气流以形成燃烧稳定的平流火焰,使燃烧器100的炉头104的燃烧更稳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稳焰槽156基本水平地开设在第一火盖150中,多个第一火孔152及多个第二火孔154均相对于第一稳焰槽156倾斜设置,多个第一火孔152及多个第二火孔154均位于第一稳焰槽156的同一侧。因此,在第一稳焰槽156内扩散的气流在第一稳焰槽156的槽口形成近乎水平的气流,使炉头104的燃烧更稳定。同时,位于第一稳焰槽156同一侧的第一火孔152及第二火孔154可有利于气流顺畅地进入第一火孔152及第二火孔154。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较佳地,第一稳焰槽156的槽口宽度D4为0.8-1.2m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较佳地,第一稳焰槽156的槽口方向与第一火孔152的开口方向形成的第一锐角α为25-65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火盖150包括第一侧壁155、第二侧壁157及第三侧壁159,第三侧壁159连接第一侧壁155及第二侧壁157,多个第一火孔152贯穿第二侧壁157及第三侧壁159,多个第二火孔154及第一稳焰槽156开设在第三侧壁159上。
如此,第一火盖150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进而降低了燃烧器100的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燃烧器100包括设置在炉头104上的第二火盖162,第二火盖162与第一火盖150同心设置。
第二火盖162开设有多个第三火孔164、多个第四火孔166及环状的第二稳焰槽168,第二稳焰槽168连通多个第四火孔166。请参图1及图12,第二稳焰槽168位于多个第三火孔164的上方。
第二稳焰槽168的槽口方向与第三火孔164的开口方向形成的夹角为第二锐角。
具体地,第二火盖162可作为中环火盖,第二火盖162设置在第二腔体122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请参图13,第二火盖162由两个同心设置的圆环170、172通过连接壁173连接而成,第二火盖162放置在炉头104时,内圆环170套设在第三腔体138上,外圆环172套设在第二腔体122上。
多个第三火孔贯穿外圆环172及连接壁173,多个第四火孔及第二稳焰槽开设在连接壁上。
需要指出的是,内圆环170可理解为第二火盖162的第一侧壁,外圆环172可理解为第二火盖162的第二侧壁,连接壁173可理解为第二火盖162的第三侧壁。
第二稳焰槽168位于多个第三火孔164的上方是指在第二火盖162正常安装到燃烧器100或正常摆放时,第二稳焰槽168位于多个第三火孔164的上方,例如图1及图12所示。
同时,为了防止第二火盖162在炉头104上的转动,第二火盖162在连接内圆环170、外圆环172及连接壁173的连接部175开设有卡槽174,第二腔体122与第三腔体138之间连接有卡部176,卡部176卡设在卡槽174中。
请参图13,第二火盖162内形成有第二火盖腔室178及通孔180,第二火盖腔室178由内圆环170与外圆环172所形成。第二火盖腔室178连通第三火孔164与第四火孔166。第二火盖腔室178与第二腔室132共同形成收容气流的第二气流腔室。
通孔180由内圆环170所围成,通孔180内放置有第三火盖182,第三火盖182呈圆环状,第三火盖182内可设置红外火焰部(图未示),红外火焰部开设有与第三腔体138内部连通的多个火孔。第三腔体138内的气流可在红外火焰部的火孔上形成内环火焰。红外火焰部可采用陶瓷或金属薄板制成。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图13所示的视角中,第二稳焰槽168在第三火孔164下,但是,在图13中所示的第二火盖168的视角并非第二火盖168正常安装到燃烧器100或正常摆放时的视角。
在一个例子中,第三火孔164可作为中环腔体的主火孔,第四火孔166可作为中环腔体的次火孔,第三火孔164的孔径较第四火孔166的孔径大。
第二稳焰槽168的气流可由第四火孔166提供,气流通过第四火孔166在第二稳焰槽168内进一步扩散,并且第二锐角使得从第二稳焰槽168的槽口喷出的气流与从第三火孔164的开口喷出的气流交错对冲,两个气流相互牵引,在第二稳焰槽168的槽口位置形成稳定燃烧的值班火焰,可牢牢拖住第三火孔164的气流以形成燃烧稳定的平流火焰,使燃烧器100的炉头104的燃烧更稳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稳焰槽168基本水平地开设在第二火盖162中,多个第三火孔164及多个第四火孔166均相对于第二稳焰槽168倾斜设置,多个第三火孔164及多个第四火孔166均位于第二稳焰槽168的同一侧。因此,在第二稳焰槽168内扩散的气流在第二稳焰槽168的槽口形成近乎水平的气流,使炉头104的燃烧更稳定。同时,位于第二稳焰槽168同一侧的第三火孔164及第四火孔166可有利于气流顺畅地进入第三火孔164及第四火孔166。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较佳地,第二稳焰槽168的槽口宽度为0.8-1.2m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较佳地,第二稳焰槽168的槽口方向与第三火孔164的开口方向形成的第二锐角为25-65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炉头104、第一引射管102、第二引射管120及第三引射管136共同形成一体铸造成型结构。因此,一体铸造成型结构可便于燃烧器100的装配和加工,提高燃烧器100的生产装配效率,同时,也可避免燃烧器100工作过程中漏气,提高了燃烧器100的安全系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燃烧器的火盖,其特征在于,该燃烧器的火盖开设有多个第一火孔、多个第二火孔及环状的稳焰槽,该稳焰槽连通该多个第二火孔,该稳焰槽位于该多个第一火孔的上方;
该稳焰槽的槽口方向与该第一火孔的开口方向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的火盖,其特征在于,该稳焰槽基本水平地开设在该燃烧器的火盖中,该多个第一火孔及该多个第二火孔均相对于该稳焰槽倾斜设置,该多个第一火孔及该多个第二火孔均位于该稳焰槽的同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的火盖,其特征在于,该锐角为25-65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的火盖,其特征在于,该稳焰槽的槽口宽度为0.8-1.2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的火盖,其特征在于,该燃烧器的火盖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第三侧壁,该第三侧壁连接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该多个第一火孔贯穿该第二侧壁及该第三侧壁,该多个第二火孔及该稳焰槽开设在该第三侧壁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的火盖,其特征在于,该燃烧器的火盖包括连接该第一侧壁、该第二侧壁及该第三侧壁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开设有卡槽。
7.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及设置在该炉头上的第一火盖,该第一火盖开设有多个第一火孔、多个第二火孔及环状的第一稳焰槽,该第一稳焰槽连通该多个第二火孔,该第一稳焰槽位于该多个第一火孔的上方;
该第一稳焰槽的槽口方向与该第一火孔的开口方向形成的夹角为第一锐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稳焰槽基本水平地开设在该第一火盖中,该多个第一火孔及该多个第二火孔均相对于该第一稳焰槽倾斜设置,该多个第一火孔及该多个第二火孔均位于该第一稳焰槽的同一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燃烧器包括设置在该炉头上的第二火盖,该第二火盖与该第一火盖同心设置;
该第二火盖开设有多个第三火孔、多个第四火孔及环状的第二稳焰槽,该第二稳焰槽连通该多个第四火孔,该第二稳焰槽位于该多个第三火孔的上方;
该第二稳焰槽的槽口方向与该第三火孔的开口方向形成的夹角为第二锐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稳焰槽基本水平地开设在该第二火盖中,该多个第三火孔及该多个第四火孔均相对于该第二稳焰槽倾斜设置,该多个第三火孔及该多个第四火孔均位于该第二稳焰槽的同一侧。
CN201620248817.5U 2016-03-29 2016-03-29 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 Active CN2054249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48817.5U CN205424930U (zh) 2016-03-29 2016-03-29 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48817.5U CN205424930U (zh) 2016-03-29 2016-03-29 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24930U true CN205424930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22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48817.5U Active CN205424930U (zh) 2016-03-29 2016-03-29 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249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0637A (zh) * 2016-03-29 2016-06-08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
CN109084302A (zh) * 2018-06-15 2018-12-2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燃气灶的火盖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0637A (zh) * 2016-03-29 2016-06-08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
CN105650637B (zh) * 2016-03-29 2018-06-08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
CN109084302A (zh) * 2018-06-15 2018-12-2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燃气灶的火盖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0637A (zh) 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
CN105757668B (zh) 燃烧器
CN205424930U (zh) 燃烧器的火盖及燃烧器
CN207688127U (zh) 红外线辐射的燃烧器
CN107300173A (zh) 上进风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05424928U (zh) 燃烧器
CN106152202B (zh) 聚能环和燃气灶
CN109000234A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07907235U (zh) 一种燃烧器
CN103277798A (zh) 不锈钢金属波纹板红外线燃烧器
CN212430853U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
CN107366907A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113819462A (zh) 炉头、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03940435U (zh) 一种多点进气式燃烧器
CN202350040U (zh) 一种栅栏式均温燃烧器
CN208418733U (zh) 一种基于下进风原理提升燃烧功率减少一氧化碳排放的炉头
CN210153793U (zh) 燃烧器及其底座
CN208186338U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114060817B (zh) 一种引射器、上进风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106949474B (zh) 分气结构和燃烧器
CN217584448U (zh) 一种伞齿结构的火孔及炉头
CN214891176U (zh) 一种按黄金分割率发明的红外线节能燃气炉头
CN107345662A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09524514U (zh) 一种炉头和燃气灶
CN209042351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4

Address after: 241000 west side of 3 / F, No.5 office building, new energy and new materials gathering area, Fuzhou Road, Jiangbei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Midea intelligent kitchen electricit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Yongan Road,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6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