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20470U - 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20470U
CN205420470U CN201521071035.0U CN201521071035U CN205420470U CN 205420470 U CN205420470 U CN 205420470U CN 201521071035 U CN201521071035 U CN 201521071035U CN 205420470 U CN205420470 U CN 205420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ort
valve port
way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710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君平
陈学青
张寒松
刘水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filed Critical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7103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20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20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2047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包括与气源连通的控制阀箱,控制阀箱上设置有马达驱动端口,马达驱动端口外侧连接有能提升氧枪的气动马达,控制阀箱上还设有气缸控制端口,气缸控制端口外侧连接有能制动抱死气动马达的制动气缸。该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事故状态下采用电池作为备用电源带来的环保差、成本高的问题,利用压缩空气作为事故时提升系统的动力源,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环保性能;同时,能够实现双工位控制合二为一,集成性高、性价比高,操作简单。

Description

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转炉炼钢车间电路事故时使用的一种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顶吹氧气转炉炼钢是现在各钢厂比较推崇且较为普遍的炼钢工艺配置。氧气的主要输送装置是氧枪,而氧枪固定在升降横移车上。一座转炉一般配备两套氧枪升降横移车及两根氧枪,互为备用。在吹炼(即顶吹氧气转炉炼钢)过程中,氧枪需要多次升降以调整枪位,它不仅要负责向转炉吹送氧气的工作,还担负完成溅渣护炉等多项任务。氧枪升降横移车主提升电机多采用交流电动机,从确保安全生产角度考虑,车间内一旦断电或者氧枪升降横移车主提升电机发生故障,必须有备用的动力源能将氧枪提升至安全位。
现有的技术中,事故时氧枪提升的动力驱动多采用应急电机加蓄电池等方式。应急电机与主提升电机一同安装在驱动减速器的两个输入轴上。但是为实现其控制必须有一套独立的PLC系统和独立的电源装置。电源装置通常是铅酸蓄电池,受到存放环境和使用条件的限制,其使用寿命较短,需要进行定期的检验和更换,环保性较差,成本投入较高,不利于推广使用。
为了克服以上应急电机加蓄电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得出一种转炉氧枪升降装置(公开号:CN104212936A,公开日期:2014-12-17),该装置包括卷筒,与氧枪相连,用于带动氧枪在转炉中升降;行星减速机,行星减速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卷筒相连,用于带动卷筒转动;常规动力系统,包括电动机和电磁制动器,电动机与行星减速机中常规动力输入轴相连,用于在正常工作状态下通过行星减速机驱动氧枪升降;事故动力系统,包括气动马达和气动制动器,气动马达与行星减速机中的事故动力输入轴相连,用于在事故状态下通过行星减速机驱动氧枪提升。事故动力系统上连接有气动控制系统,每个气动控制系统通过一个事故动力系统控制一个氧枪。由于每座转炉通常配备两套氧枪(两个工位的氧枪)互为备用,在应急或事故状态下至少需要配备两个气动马达分别提升一个工位的氧枪,因此该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两套气动控制系统分别控制一个气动马达,该现有技术存在控制系统设置分散、集成性低、性价比低,且不易控制操作等缺陷。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事故状态下采用电池作为备用电源带来的环保差、成本高的问题,利用压缩空气作为事故时提升系统的动力源,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环保性能;同时,能够实现双工位控制合二为一,集成性高、性价比高,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包括与气源连通的控制阀箱,所述控制阀箱上设置有马达驱动端口,所述马达驱动端口外侧连接有能提升氧枪的气动马达,所述控制阀箱上还设有气缸控制端口,所述气缸控制端口外侧连接有能制动抱死所述气动马达的制动气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动马达包括能分别提升一氧枪的第一气动马达和第二气动马达,所述马达驱动端口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动马达、所述第二气动马达连通的第一马达驱动端口和第二马达驱动端口;所述制动气缸包括能制动抱死所述第一气动马达的第一制动气缸和能制动抱死所述第二气动马达的第二制动气缸,所述气缸控制端口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制动气缸的无杆腔、所述第二制动气缸的无杆腔连通的第一气缸控制端口和第二气缸控制端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阀箱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所述第一马达驱动端口、所述第二马达驱动端口、所述第一气缸控制端口和所述第二气缸控制端口,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一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所述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与所述第一马达驱动端口、所述第二马达驱动端口连接,所述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还通过一由提升动作气控系统控制的气动球阀、一气源入口阀组与所述气源连通,所述箱体内部还设置有一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所述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与所述第一气缸控制端口和所述第二气缸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还通过所述气动球阀、所述气源入口阀组与所述气源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马达驱动端口连接的第一阀口和与所述第二马达驱动端口连接的第二阀口,所述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第三阀口,所述第三阀口在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一控制位时能与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在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二控制位时能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通过一由提升动作气控系统控制的气动球阀、一气源入口阀组与所述气源连通,所述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常态位下能分别与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二阀口连通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
所述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缸控制端口连接的第四阀口和与所述第二气缸控制端口连接的第五阀口,所述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第六阀口,所述第六阀口在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一控制位时能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所述第六阀口在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二控制位时能与所述第五阀口连通,所述第六阀口通过所述气动球阀、所述气源入口阀组与所述气源连通,所述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常态位下能分别与所述第四阀口、所述第五阀口连通的第三排气口和第四排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源入口控制阀组的入口与所述气源连通,所述气源入口控制阀组的出口连接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出口与所述气动球阀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控制所述气动球阀的所述提升动作气控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路的出口连接有第一分支路、第二分支路和第三分支路;所述提升动作气控系统包括所述第一分支路的出口连接的一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分支路的出口连接的第七阀口,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控制状态下与所述第七阀口连通的第八阀口,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常态下与所述第八阀口连通的第五排气口,所述第八阀口外侧连接于一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一端设置的第一控制端阀口,所述第二分支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上设置的第九阀口连通,所述第九阀口在控制状态下与所述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上设置的第十阀口连通,所述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第六排气口;
所述第十阀口的外侧连接有第四分支路和第五分支路,所述第四分支路的出口连接于一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的一端设置的第二控制端阀口,所述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上设置有第十一阀口和第十二阀口,所述第十一阀口在控制状态下与所述第十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常态下与所述第十二阀口连通的第十三阀口,所述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第七排气口和第八排气口,所述第十一阀口外侧连接于一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的一端设置的第三控制端阀口,所述第十二阀口的外侧连接有第六分支路和第七分支路,所述第六分支路通过一第一单向阀连接于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上设置的第十四阀口,所述第一单向阀允许压缩空气自所述第十四阀口流向所述第十二阀口,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上设置有能与所述第十阀口外侧管路连通的第十五阀口,所述第十四阀口在控制状态下与所述第十五阀口连通,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上还设置有第九排气口;所述第七分支路通过一第二单向阀连接于第二二位三通滚轮阀上设置的第十六阀口,所述第二单向阀允许压缩空气自所述第十六阀口流向所述第十二阀口,所述第二二位三通滚轮阀上设置有能与所述第十阀口外侧管路连通的第十七阀口,所述第十六阀口在控制状态下与所述第十七阀口连通,所述第二二位三通滚轮阀上还设置有第十排气口;所述第五分支路的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上设置的第十八阀口,所述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上设置有常态下与所述第十八阀口连通的第十九阀口,所述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控制状态下能与所述第十八阀口连通的第二十阀口,所述第二十阀口外侧连接有一第一压力继电器,所述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第十一排气口和第十二排气口;
所述第十九阀口连接有第八分支路和第九分支路,所述第八分支路的出口连接于一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一端设置的第四控制端阀口,所述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气动球阀出口连接的第二十一阀口,所述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常态位时与所述第二十一阀口连通的第十三排气口,所述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一封闭阀口,所述第九分支路的出口连接于一第三二位五通换向阀的一端设置的第五控制端阀口,所述第三二位五通换向阀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分支路出口连接的第二十二阀口,所述第三二位五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气动球阀关闭气路连通的第二十三阀口和与所述气动球阀打开气路连通的第二十四阀口,所述第三二位五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第十四排气口和第十五排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一端设置有电磁控制端,所述电磁控制端与主控室提升按钮通过电信号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动球阀关闭气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节流控制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三排气口、所述第四排气口、所述第六排气口、所述第九排气口、所述第十排气口、所述第十一排气口、所述第十二排气口、所述第十三排气口、所述第十四排气口和所述第十五排气口外侧均连接有消声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和所述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均为电磁换向阀,所述第六阀口与所述气动球阀的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节流控制阀,所述第二单向节流控制阀与所述气动球阀的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继电器。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运行安全可靠,能够保护设备在正常负载下运行,自动化程度较高,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的动作能够实现“一键”操作,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故障率,进而提升了作业效率;双工位控制合二为一,集成性高,提高了性价比;该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投资低、能耗低,维修率低,使用洁净能源,无污染,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100,包括与气源9连通的控制阀箱1,控制阀箱1上设置有马达驱动端口,马达驱动端口外侧连接有能提升氧枪(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的气动马达2,控制阀箱1上还设有气缸控制端口,气缸控制端口外侧连接有能制动抱死气动马达的制动气缸3。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动马达2、制动气缸3连接于氧枪升降装置(现有技术,一般为氧枪升降横移车)上,氧枪正常状态下由主提升电机(现有技术)驱动,制动气缸3将气动马达2制动抱死;当发生事故需要使用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100驱动氧枪提升时,制动气缸3松开、气动马达2旋转驱动氧枪上移,当提升到位后,制动气缸3制动、气动马达2停止转动。
进一步,如图1所示,气动马达2包括能分别提升一氧枪(一般一个工位设置有一件氧枪)的第一气动马达21和第二气动马达22,马达驱动端口包括分别与第一气动马达21、第二气动马达22连通的第一马达驱动端口101和第二马达驱动端口102;制动气缸3包括能制动抱死第一气动马达21的第一制动气缸31和能制动抱死第二气动马达22的第二制动气缸32,气缸控制端口包括分别与第一制动气缸31的无杆腔、第二制动气缸32的无杆腔连通的第一气缸控制端口103和第二气缸控制端口104。
进一步,如图1所示,控制阀箱1包括一箱体10,箱体10上设置第一马达驱动端口101、第二马达驱动端口102、第一气缸控制端口103和第二气缸控制端口104,箱体10内部设置有一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11,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11与第一马达驱动端口101、第二马达驱动端口102连接,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11还通过一由提升动作气控系统12控制的气动球阀13、一气源入口阀组14与气源9连通,箱体10内部还设置有一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15,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15与第一气缸控制端口103、所述第二气缸控制端口104连接,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15还通过气动球阀13、气源入口阀组14与气源9连通。
进一步,如图1所示,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11上设置有与第一马达驱动端口101连接的第一阀口111和与第二马达驱动端口102连接的第二阀口112,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11上还设置有第三阀口113,第三阀口113在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一控制位(第一工作位)时与第一阀口111连通,第三阀口113在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二控制位(第二工作位)时与第二阀口112连通,第三阀口113通过一由提升动作气控系统12控制的气动球阀13(常态下为关闭状态)、一气源入口阀组14与气源9连通,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11上还设置有常态位下能分别与第一阀口111、第二阀口112连通的第一排气口114和第二排气口115。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处于第一控制位(第一工作位)时,第二阀口112与第二排气口115连通,第一阀口111与第三阀口113连通;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处于第二控制位(第二工作位)时,第二阀口112与第三阀口113连通,第一阀口111与第一排气口114连通。
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15上设置有与第一气缸控制端口103连接的第四阀口151和与第二气缸控制端口104连接的第五阀口152,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15上还设置有第六阀口153,第六阀口153在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一控制位(第一工作位)时与第四阀口151连通,第六阀口153在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二控制位(第二工作位)时与第五阀口152连通,第六阀口153通过气动球阀13、气源入口阀组14与气源9连通,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15上还设置有常态位下分别与第四阀口151、第五阀口152连通的第三排气口154和第四排气口155。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处于第一控制位(第一工作位)时,第四阀口151与第六阀口153连通,第五阀口152与第四排气口155连通;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处于第二控制位(第二工作位)时,第五阀口152与第六阀口153连通,第四阀口151与第三排气口154连通。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11、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15实现了双工位两个气动马达和两个制动气缸的集成控制。
进一步,如图1所示,气源入口阀组14的入口与气源9连通,气源入口阀组14的出口连接有第一支路16和第二支路17,在本实施方式中,气源入口阀组14包括自气源9出口处依次连接的手动球阀141、过滤器142、调压阀143以及安全阀144,手动球阀141能够接通或关闭控制阀箱1的气路,维修时关闭,使用时打开,并且在手动球阀141的开启位置处设有接近开关(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远程监控控制阀箱1的工作状态,反馈值为“1”时可投用,反馈值为“0”时为维修状态;过滤器142用来保证进入控制阀箱1中的介质(压缩空气)的清洁度;调压阀143用来设定控制阀箱1的工作压力,在本实施方式中,调压阀143为先导式调压阀;安全阀144用来保护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100,防止瞬时过载;第二支路17出口与气动球阀13的入口连通,第一支路16上设置控制气动球阀13的提升动作气控系统12。
进一步,如图1所示,第一支路16的出口连接有第一分支路161、第二分支路162和第三分支路163;提升动作气控系统12包括第一分支路161的出口连接的一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121,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121上设置有与第一分支路161的出口连接的第七阀口1212,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121上还设置有控制状态下与第七阀口1212连通的第八阀口1213,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121上还设置有常态下与第八阀口1213连通的第五排气口121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121的一端设置有电磁控制端1211,电磁控制端1211与主控室提升按钮8通过电信号连接(该电信号控制不受车间断电影响)。第八阀口1213外侧连接于一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122上设置的第一控制端阀口1221,第二分支路162的出口与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122上设置的第九阀口1222连通,第九阀口1222在控制状态下与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122上设置的第十阀口1224连通,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122上还设置有第六排气口1223;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122处于常态位时,第十阀口1224与第六排气口1223连通。
第十阀口1224的外侧连接有第四分支路164和第五分支路165,第四分支路164的出口连接于一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123上设置的第二控制端阀口1231,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123上设置有第十一阀口1232和第十二阀口1233,第十一阀口1232在控制状态下能与第十二阀口1233连通,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123上还设置有常态下与第十二阀口1233连通的第十三阀口1234,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123上还设置有第七排气口1235和第八排气口1236,第七排气口1235在常态下与第十一阀口1232连通,第八排气口1236在控制态时与第十三阀口1234连通。第十一阀口1232外侧连接于一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124上设置的第三控制端阀口1241,第十二阀口1233外侧连接有第六分支路166和第七分支路167,第六分支路166通过一第一单向阀125连接于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126上设置的第十四阀口1261,第一单向阀125允许压缩空气自第十四阀口1261流向第十二阀口1233,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126上设置有能与第十阀口1224外侧管路连通的第十五阀口1262,第十四阀口1261在控制状态下与第十五阀口1262连通,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126上还设置有第九排气口1263,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126处于常态位时,第十四阀口1261与第九排气口1263连通;第七分支路167通过一第二单向阀127连接于第二二位三通滚轮阀128上设置的第十六阀口1281,第二单向阀127允许压缩空气自第十六阀口1281流向第十二阀口1233,第二二位三通滚轮阀128上设置有能与第十阀口1224外侧管路连通的第十七阀口1282,第十六阀口1281在控制状态下与第十七阀口1282连通,第二二位三通滚轮阀128上还设置有第十排气口1283,第二二位三通滚轮阀128处于常态位时,第十六阀口1281与第十排气口1283连通;第五分支路165的出口连接于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124上设置的第十八阀口1242,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124上设置有常态下与第十八阀口1242连通的第十九阀口1243,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124上还设置有控制状态下与第十八阀口1242连通的第二十阀口1244,第二十阀口1244外侧连接有一第一压力继电器4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压力继电器41通过监控管路的介质压力来反映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124的连通状态,当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124处于常态位(即第十八阀口1242与第十九阀口1243连通状态)时,第一压力继电器41反馈值为“0”,当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124处于控制位(即第十八阀口1242与第二十阀口1244连通,第十八阀口1242与第十九阀口1243断开)时,第一压力继电器41反馈值为“1”;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124上还设置有第十一排气口1245和第十二排气口1246,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124处于常态位时,第二十阀口1244与第十二排气口1246连通,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124处于控制状态时,第十九阀口1243与第十一排气口1245连通。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126和第二二位三通滚轮阀128安装于箱体10外部,事故发生时,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126或第二二位三通滚轮阀128处于常态位,即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126上第十四阀口1261与第十五阀口1262断开,第二二位三通滚轮阀128上第十六阀口1281与第十七阀口1282断开,当氧枪升降装置提升至规定高度时,氧枪升降装置上一限位部件(图中未示出)压触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126或第二二位三通滚轮阀128的滚轮(图中未示出),使其进入控制状态,即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126上第十四阀口1261与第十五阀口1262连通,第二二位三通滚轮阀128上第十六阀口1281与第十七阀口1282连通,通过系统回路控制第一气动马达21或第二气动马达22自动停位。
第十九阀口1243外侧连接有第八分支路168和第九分支路169,第八分支路168的出口连接于一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129的一端设置的第四控制端阀口1291,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129上还设置有与气动球阀13出口连接的第二十一阀口1292,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129上还设置有常态位时与第二十一阀口1292连通的第十三排气口1293,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129上还设置有一封闭阀口1294,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129处于常态位时,封闭阀口1294断开,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129处于控制位时,封闭阀口1294与第十三排气口1293连通;第九分支路169的出口连接于一第三二位五通换向阀120的一端设置的第五控制端阀口1201,第三二位五通换向阀120上设置有能与第三分支路163出口连接的第二十二阀口1202,第三二位五通换向阀120上还设置有能与气动球阀关闭气路131连通的第二十三阀口1203和与气动球阀打开气路132连通的第二十四阀口1204,第三二位五通换向阀120上还设置有第十四排气口1205和第十五排气口1206。第三二位五通换向阀120处于常态位时,第二十二阀口1202与第二十三阀口1203连通,第二十四阀口1204与第十五排气口1206连通;第三二位五通换向阀120处于控制位时,第二十二阀口1202与第二十四阀口1204连通,第二十三阀口1203与第十四排气口1205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动球阀关闭气路131上设置有第一单向节流控制阀1311。
进一步,如图1所示,为了避免阀体排空时产生巨大噪音,第一排气口114、第二排气口115、第三排气口154、第四排气口155、第六排气口1223、第九排气口1263、第十排气口1283、第十一排气口1245、第十二排气口1246、第十三排气口1293、第十四排气口1205、第十五排气口1206外侧均连接有消声器7。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11和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15均为电磁换向阀(电磁换向阀的通断电不受车间断电影响),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11的一端设置有能使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一控制位进入工作状态(即第一气动马达21与气动球阀13连通)的第一电磁控制端116,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11的另一端设置有能使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二控制位进入工作状态(即第二气动马达22与气动球阀13连通)第二电磁控制端117;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15的一端设置有能使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一控制位进入工作状态(即第一制动气缸31与气动球阀13连通)的第三电磁控制端156,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15的另一端设置有能使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二控制位进入工作状态(即第二制动气缸32与气动球阀13连通)的第四电磁控制端157;第六阀口153与气动球阀13的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节流控制阀133,第二单向节流控制阀133能够控制制动气缸3相对于对应的气动马达2延迟打开;第二单向节流控制阀133与气动球阀13的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继电器42,第二压力继电器42通过监控管路的介质压力来反映气动球阀13的开闭状态,当气动球阀13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压力继电器42反馈值为“0”,表示未进行事故提升操作,当气动球阀13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压力继电器42反馈值为“1”,表示正在进行事故提升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100的控制阀箱1制造完毕后,需进行压力测试和性能测试,测试合格后将其安装于氧枪安装平台(现有技术)上,同时按照要求将气动马达2、制动气缸3进行安装,使用前需进行管路安装、连接和试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需要调试确认气源压力大于0.4~0.6MPa,设定调压阀143压力为0.4~0.6MPa,设定安全阀144压力为0.6~0.8MPa,设定第一压力继电器的触点压力为0.4~0.6MPa,设定第二压力继电器的触点压力为0.35~0.55MPa,测试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126、第二二位三通滚轮阀128的灵敏度,测试制动气缸的打开速度,其应在对应的气动马达运转后2~5s后打开。
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100测试合格后使用时,当第一气动马达21对应的工位的氧枪需要进行事故状态下提升时,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126处于常态位,即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126上第十四阀口1261与第十五阀口1262断开,此时将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11上的第一电磁控制端116通电使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一控制位进入工作状态(即第一气动马达21与气动球阀13连通),同时将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15上的第三电磁控制端156通电使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一控制位进入工作状态(即第一制动气缸31与气动球阀13连通),按下主控室提升按钮8,使得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121进入控制状态,第一分支路161与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121上的第八阀口1213连通,压缩空气进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122上设置的第一控制端阀口1221,使得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122进入控制状态,即第九阀口1222与第十阀口1224连通,压缩空气自第二分支路162通过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122进入第四分支路164和第五分支路165,第四分支路164接入的压缩空气进入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123上设置的第二控制端阀口1231,使其进入控制状态,即第十一阀口1232与第十二阀口1233连通,由于此时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126上第十四阀口1261与第十五阀口1262断开,压缩气体无法经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123进入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124上设置的第三控制端阀口1241,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124处于常态位,即第十八阀口1242与第十九阀口1243连通,压缩空气自第五分支路165进入第八分支路168和第九分支路169,压缩气体自第八分支路168出口进入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129上设置的第四控制端阀口1291,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129进入控制状态,即第二十一阀口1292封闭,气动球阀13出口的压缩空气能够实现与第二单向节流控制阀133的连通;第九分支路169的压缩气体进入第三二位五通换向阀120上设置的第五控制端阀口1201,第三二位五通换向阀120进入控制状态,即第二十二阀口1202与第二十四阀口1204连通,压缩空气自第三分支路163经第二十二阀口1202、第二十四阀口1204进入气动球阀打开气路132,气动球阀13打开,压缩空气自第二支路17通过气动球阀13分别流向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11、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15,压缩空气经过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11上的第三阀口113、第一阀口111、第一马达驱动端口101进入第一气动马达21,压缩空气经过第六阀口153、第四阀口151、第一气缸控制端口103进入第一制动气缸31,此时第一制动气缸31松开,第一气动马达21旋转运行实现氧枪升降装置提升。
当氧枪升降装置提升至规定高度时,压触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126的滚轮使其进入控制状态,即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126上第十四阀口1261与第十五阀口1262连通,此时压缩气体自第十阀口1224经第十四阀口1261、第十五阀口1262、第一单向阀125进入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123上的第十二阀口1233、第十一阀口1232进入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124上设置的第三控制端阀口1241,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124进入控制状态,即第十八阀口1242与第十九阀口1243断开,压缩空气无法进入第九分支路169,第三二位五通换向阀120进入常态位,即第二十二阀口1202与第二十三阀口1203连通,压缩空气自第三分支路163经第二十二阀口1202、第二十三阀口1203进入气动球阀关闭气路131,气动球阀13关闭,压缩空气不再流向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11、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15,第一气动马达21停止转动。切断第一电磁控制端116、第三电磁控制端156电源,一次提升完成。
当第二气动马达22对应的工位的氧枪需要进行事故状态下提升时,将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11上的第二电磁控制端117通电使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二控制位(即第二气动马达22与气动球阀13连通)进入工作状态,同时将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15上的第四电磁控制端157通电使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二控制位(即第二制动气缸32与气动球阀13连通)进入工作状态,按下主控室提升按钮8,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100重复前述控制动作,实现氧枪提升。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运行安全可靠,能够保护设备在正常负载下运行,自动化程度较高,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的动作能够实现“一键”操作,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故障率,进而提升了作业效率;双工位控制合二为一,集成性高,提高了性价比;该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投资低、能耗低,维修率低,使用洁净能源,无污染,利于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气源连通的控制阀箱,所述控制阀箱上设置有马达驱动端口,所述马达驱动端口外侧连接有能提升氧枪的气动马达,所述控制阀箱上还设有气缸控制端口,所述气缸控制端口外侧连接有能制动抱死所述气动马达的制动气缸;
所述气动马达包括能分别提升一氧枪的第一气动马达和第二气动马达,所述马达驱动端口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动马达、所述第二气动马达连通的第一马达驱动端口和第二马达驱动端口;所述制动气缸包括能制动抱死所述第一气动马达的第一制动气缸和能制动抱死所述第二气动马达的第二制动气缸,所述气缸控制端口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制动气缸的无杆腔、所述第二制动气缸的无杆腔连通的第一气缸控制端口和第二气缸控制端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箱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所述第一马达驱动端口、所述第二马达驱动端口、所述第一气缸控制端口和所述第二气缸控制端口,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一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所述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与所述第一马达驱动端口、所述第二马达驱动端口连接,所述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还通过一由提升动作气控系统控制的气动球阀、一气源入口阀组与所述气源连通,所述箱体内部还设置有一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所述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与所述第一气缸控制端口和所述第二气缸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还通过所述气动球阀、所述气源入口阀组与所述气源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马达驱动端口连接的第一阀口和与所述第二马达驱动端口连接的第二阀口,所述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第三阀口,所述第三阀口在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一控制位时能与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在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二控制位时能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通过一由提升动作气控系统控制的气动球阀、一气源入口阀组与所述气源连通,所述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常态位下能分别与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二阀口连通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
所述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缸控制端口连接的第四阀口和与所述第二气缸控制端口连接的第五阀口,所述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第六阀口,所述第六阀口在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一控制位时能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所述第六阀口在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第二控制位时能与所述第五阀口连通,所述第六阀口通过所述气动球阀、所述气源入口阀组与所述气源连通,所述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常态位下能分别与所述第四阀口、所述第五阀口连通的第三排气口和第四排气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入口控制阀组的入口与所述气源连通,所述气源入口控制阀组的出口连接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出口与所述气动球阀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控制所述气动球阀的所述提升动作气控系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的出口连接有第一分支路、第二分支路和第三分支路;所述提升动作气控系统包括所述第一分支路的出口连接的一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分支路的出口连接的第七阀口,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控制状态下与所述第七阀口连通的第八阀口,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常态下与所述第八阀口连通的第五排气口,所述第八阀口外侧连接于一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一端设置的第一控制端阀口,所述第二分支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上设置的第九阀口连通,所述第九阀口在控制状态下与所述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上设置的第十阀口连通,所述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第六排气口;
所述第十阀口的外侧连接有第四分支路和第五分支路,所述第四分支路的出口连接于一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的一端设置的第二控制端阀口,所述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上设置有第十一阀口和第十二阀口,所述第十一阀口在控制状态下与所述第十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常态下与所述第十二阀口连通的第十三阀口,所述第一二位五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第七排气口和第八排气口,所述第十一阀口外侧连接于一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的一端设置的第三控制端阀口,所述第十二阀口的外侧连接有第六分支路和第七分支路,所述第六分支路通过一第一单向阀连接于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上设置的第十四阀口,所述第一单向阀允许压缩空气自所述第十四阀口流向所述第十二阀口,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上设置有能与所述第十阀口外侧管路连通的第十五阀口,所述第十四阀口在控制状态下与所述第十五阀口连通,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滚轮阀上还设置有第九排气口;所述第七分支路通过一第二单向阀连接于第二二位三通滚轮阀上设置的第十六阀口,所述第二单向阀允许压缩空气自所述第十六阀口流向所述第十二阀口,所述第二二位三通滚轮阀上设置有能与所述第十阀口外侧管路连通的第十七阀口,所述第十六阀口在控制状态下与所述第十七阀口连通,所述第二二位三通滚轮阀上还设置有第十排气口;所述第五分支路的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上设置的第十八阀口,所述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上设置有常态下与所述第十八阀口连通的第十九阀口,所述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控制状态下能与所述第十八阀口连通的第二十阀口,所述第二十阀口外侧连接有一第一压力继电器,所述第二二位五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第十一排气口和第十二排气口;
所述第十九阀口连接有第八分支路和第九分支路,所述第八分支路的出口连接于一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一端设置的第四控制端阀口,所述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气动球阀出口连接的第二十一阀口,所述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常态位时与所述第二十一阀口连通的第十三排气口,所述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一封闭阀口,所述第九分支路的出口连接于一第三二位五通换向阀的一端设置的第五控制端阀口,所述第三二位五通换向阀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分支路出口连接的第二十二阀口,所述第三二位五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气动球阀关闭气路连通的第二十三阀口和与所述气动球阀打开气路连通的第二十四阀口,所述第三二位五通换向阀上还设置有第十四排气口和第十五排气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一端设置有电磁控制端,所述电磁控制端与主控室提升按钮通过电信号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球阀关闭气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节流控制阀。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三排气口、所述第四排气口、所述第六排气口、所述第九排气口、所述第十排气口、所述第十一排气口、所述第十二排气口、所述第十三排气口、所述第十四排气口和所述第十五排气口外侧均连接有消声器。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位五通换向阀和所述第二三位五通换向阀均为电磁换向阀,所述第六阀口与所述气动球阀的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节流控制阀,所述第二单向节流控制阀与所述气动球阀的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继电器。
CN201521071035.0U 2015-12-21 2015-12-21 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20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71035.0U CN205420470U (zh) 2015-12-21 2015-12-21 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71035.0U CN205420470U (zh) 2015-12-21 2015-12-21 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20470U true CN205420470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37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71035.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20470U (zh) 2015-12-21 2015-12-21 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204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0924A (zh) * 2015-12-21 2016-03-16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氧枪气动提升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0924A (zh) * 2015-12-21 2016-03-16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氧枪气动提升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87825B (zh) 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带式输送机监控系统
CN201378274Y (zh) 一种plc故障停机时自动紧急提升装置
CN103434504A (zh) 空气备用制动系统及制动方法
CN201046970Y (zh) 多座高炉的防风口灌渣自动控制装置
CN202956815U (zh) 斜井运输人本安全监控系统
CN205420470U (zh) 氧枪提升气动控制系统
CN103641023A (zh) 控制阀及卷扬制动器的液压控制系统、起重机
CN203756630U (zh) 一种新型滑动水口液压控制系统
CN105400924B (zh) 氧枪气动提升系统
CN110525406B (zh) 低速牵引机车电磁空气制动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3758505B (zh) 钻具井口安全保护方法
CN203247022U (zh) 一种汽车起重机回转液压系统故障诊断装置
CN203486782U (zh) 一种汽车起重机起升液压系统故障诊断装置
CN215598616U (zh) 一种动车组车钩联挂功能测试仪
CN203939494U (zh) 钻具井口安全保护控制装置
CN105302052A (zh) 一种矿用提升机电控装置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4125087U (zh) 提高使用可靠度的搅拌法脱硫升降小车卷扬装置
CN113002572A (zh) 一种铁路矿石漏斗车顶盖和底门远程无线遥控开闭系统
CN210062769U (zh) 一种自卸车自动防侧翻装置
CN200971369Y (zh) 转炉氧枪的事故提升机构
CN107806526A (zh) 一种气动阀控制方法
CN103775052A (zh) 钻具井口安全保护控制装置
CN205270848U (zh) 钢包回转台气动回转系统
CN202448996U (zh) 通风系统气动压力保护装置
CN102182489A (zh) 机械化矿井胶带大巷自动化控制风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90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