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14778U - 双向夹持工装 - Google Patents

双向夹持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14778U
CN205414778U CN201521033661.0U CN201521033661U CN205414778U CN 205414778 U CN205414778 U CN 205414778U CN 201521033661 U CN201521033661 U CN 201521033661U CN 205414778 U CN205414778 U CN 2054147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block
connecting plate
fr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3366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炳南
钟华山
张同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Great Ch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Great Ch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Great Ch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Great Ch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3366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147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147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1477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夹持工装,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上设置有两个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1)的顶部的支架(11);所述支架(11)与驱动单元(9)之间通过连接板(3)相连接;所述连接板(3)的顶部的一侧与传动板(4)的一侧的底部相铰接,所述传动板(4)的另一侧通过与所述连接板(3)的另一侧上铰接的支杆(5)相铰接;所述支杆(5)通过传动杆(6)与夹持头部(7)相连接且所述夹持头部(7)铰接于所述传动板(4)的顶部;所述驱动单元(9)的顶部通过驱动杆(8)与所述传动板(4)相铰接且所述驱动单元(9)能够驱动所述驱动杆(8)沿着长度方向运动。该双向夹持工装能够快捷稳定地夹持副车架。

Description

双向夹持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向夹持工装。
背景技术
副车架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副车架并非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习惯上称为"副架"。副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所以大多出现在豪华的轿车和越野车上,有些汽车还为引擎装上副架。传统的没有副车架的承载式车身,其悬挂是直接与车身钢板相连的。因此前后车桥的悬挂摇臂机构都为散件,并非总成。在副车架诞生以后,前后悬挂可以先组装在副车架上,构成一个车桥总成,然后再将这个总成一同安装到车身上。由此可知,副车架是汽车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件。
目前,副车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焊接,在焊接过程中需要使用固定装置对车架进行固定,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保证副车架绝对的稳定,否则会影响副车架的焊接质量,一旦副车架的焊接出现问题,则导致副车架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损伤。现有的固定装置要么是通过固定的槽体对副车架进行固定,要么是通过简易的夹持件进行夹持;前者操作不便,尤其是针对不同尺寸的副车架,后者则对副车架的夹持力不够,在焊接过程中,副车架极易出现晃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夹持工装,该双向夹持工装能够快捷稳定地夹持副车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向夹持工装,包括基板,基板上设置有两个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基板的顶部的支架;支架与驱动单元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接;连接板的顶部的一侧与传动板的一侧的底部相铰接,传动板的另一侧通过与连接板的另一侧上铰接的的支杆相铰接;支杆通过传动杆与夹持头部相连接且夹持头部铰接于传动板的顶部;驱动单元的顶部通过驱动杆与传动板相铰接且驱动单元能够驱动驱动杆沿着长度方向运动。
优选地,传动板与支杆之间还铰接有导向杆。
优选地,夹持机构还包括平动单元,平动单元与驱动单元分别位于支架的两侧,平动单元与连接板相连接以驱动连接板在水平方向上运动。
优选地,平动单元包括导轨、操作块、固定块和连杆,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弯曲块,导轨设置于基板的顶部,操作块与固定块按照由驱动单元至支架的方向依次设置于导轨的顶部且操作块能够沿导轨的长度方向运动;操作块的一端通过弯曲块与连接板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杆与固定块相连接且固定块顶部设置有通孔,连杆能够沿着通孔的轴向运动。
优选地,基板的顶部还设置有导向块,导向块位于支架与导轨之间且内设有导向孔,弯曲块的端部能够通过导向孔。
优选地,支架对的顶部设置有卡槽,弯曲块活动卡设于支架的卡槽上。
优选地,支杆和/或操作块上设置有把手。
优选地,驱动单元为气缸或液压泵。
优选地,基板的顶部的两侧设置有止挡板。
优选地,两个夹持机构呈中心对称设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夹持工装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通过驱动单元驱动驱动杆进行,进而带动传动板的运动以此来调节夹持头部的高度;同时也能够通过支杆与传动杆来微调夹持头部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以及高度,一旦夹持头部的位置调整好便可通过固定件将夹持头部固定于传动板的顶部;由此便可通过两个夹持头部将副车架固定住。通过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夹持工装不仅便于操作,同时通过各部件的连动能够给与副车架稳定的夹持力。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双向夹持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板2、弯曲块
3、连接板4、传动板
5、支杆6、传动杆
7、夹持头部8、驱动杆
9、驱动单元10、导向杆
11、支架12、导向块
13、导轨14、操作块
15、连杆16、固定块
17、把手18、止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顶和底”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向夹持工装,如图1-图3所示,包括基板1,基板1上设置有两个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基板1的顶部的支架11;支架11与驱动单元9之间通过连接板3相连接;连接板3的顶部的一侧与传动板4的一侧的底部相铰接,传动板4的另一侧通过与连接板3的另一侧上铰接的支杆5相铰接;支杆5通过传动杆6与夹持头部7相连接且夹持头部7铰接于传动板4的顶部;驱动单元9的顶部通过驱动杆8与传动板4相铰接且驱动单元9能够驱动驱动杆8沿着长度方向运动。
上述的双向夹持工装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通过驱动单元9驱动驱动杆8进行,进而带动传动板4的运动以此来调节夹持头部7的高度;同时也能够通过支杆5与传动杆6来微调夹持头部7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以及高度,一旦夹持头部7的位置调整好便可通过固定件将夹持头部7固定于传动板4的顶部;由此便可通过两个夹持头部7将副车架固定住。通过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夹持工装不仅便于操作,同时通过各部件的连动能够给与副车架稳定的夹持力。
同时,支杆5可以直接通过传动杆6微调夹持头部7得到位置,但是为了提高支杆5的稳定性,优选地,传动板4与支杆5之间还铰接有导向杆10。这样便可在支杆5转动的过程中,导向杆10能够提供支杆5一定的导向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提高支杆5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提高副车架的稳定性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同通过旋转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夹持头部7的位置与高度,考虑到副车架的尺寸不同,为了使得该双向夹持工装能够夹持不同尺寸的副车架,优选地,夹持机构还包括平动单元,平动单元与驱动单元9分别位于支架11的两侧,平动单元与连接板3相连接以驱动连接板3在水平方向上运动。这样便可通过平动单元调整两个夹持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进而使得提高该工装的应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平动单元可以是本领域中任何一种常规的机构,但是为了便于平动单元的操作,优选地,平动单元包括导轨13、操作块14、固定块16和连杆15,支架11的顶部设置有弯曲块2,导轨13设置于基板1的顶部,操作块14与固定块16按照由驱动单元9至支架11的方向依次设置于导轨13的顶部且操作块14能够沿导轨13的长度方向运动;操作块14的一端通过弯曲块2与连接板3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杆15与固定块16相连接且固定块16顶部设置有通孔,连杆15能够沿着通孔的轴向运动。由此便可,通过驱动操作块14沿着导轨13的长度方向运动,从而带动连接板3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进而带动传动板4以及夹持头部7的运动,最终达到调节两个夹持机构之间的距离的作用。通过上述操作过程可知,该平动单元操作便捷,且机构简单。
在上述平动单元中,为了进一步保证弯曲块2能够进行定向运动,优选地,基板1的顶部还设置有导向块12,导向块12位于支架11与导轨13之间且内设有导向孔,弯曲块2的端部能够通过导向孔。由此,便可通过导向孔限制弯曲块2的定向运动,防止弯曲块2的偏离导致操作块14与导轨13之间出现磨损的情况的发生。
为了进一步提高弯曲块2的定向运动,优选地,支架11对的顶部设置有卡槽,弯曲块2活动卡设于支架11的卡槽上。那么,卡槽一方面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起到快捷地安装与拆卸弯曲块2的功效。
同时,为了进一步便于操作支杆5和/或操作块14,优选地,支杆5和/或操作块14上设置有把手17,通过把手17便可达到稳定操作支杆5和/或操作块14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单元9的具体结构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只要能够给与与之相连的部件提供动力便可,但是为了考虑到操作的便捷性以及灵敏性,优选地,驱动单元9为气缸或液压泵。
此外,为了防止在夹持过程中,外界的环境对被夹持的物体的影响,优选地,基板1的顶部的两侧设置有止挡板18。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两个夹持机构的相对位置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使得被夹持的物体能够在两个方向受到稳定的夹持力,优选地,两个夹持机构呈中心对称设置。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双向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上设置有两个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1)的顶部的支架(11);所述支架(11)与驱动单元(9)之间通过连接板(3)相连接;所述连接板(3)的顶部的一侧与传动板(4)的一侧的底部相铰接,所述传动板(4)的另一侧通过与所述连接板(3)的另一侧上铰接的支杆(5)相铰接;所述支杆(5)通过传动杆(6)与夹持头部(7)相连接且所述夹持头部(7)铰接于所述传动板(4)的顶部;所述驱动单元(9)的顶部通过驱动杆(8)与所述传动板(4)相铰接且所述驱动单元(9)能够驱动所述驱动杆(8)沿着长度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板(4)与所述支杆(5)之间还铰接有导向杆(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平动单元,所述平动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9)分别位于所述支架(11)的两侧,所述平动单元与所述连接板(3)相连接以驱动所述连接板(3)在水平方向上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动单元包括导轨(13)、操作块(14)、固定块(16)和连杆(15),所述支架(11)的顶部设置有弯曲块(2),所述导轨(13)设置于所述基板(1)的顶部,所述操作块(14)与固定块(16)按照由所述驱动单元(9)至支架(11)的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导轨(13)的顶部且所述操作块(14)能够沿所述导轨(13)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操作块(14)的一端通过所述弯曲块(2)与连接板(3)相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杆(15)与固定块(16)相连接且所述固定块(16)顶部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杆(15)能够沿着所述通孔的轴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顶部还设置有导向块(12),所述导向块(12)位于所述支架(11)与导轨(13)之间且内设有导向孔,所述弯曲块(2)的端部能够通过所述导向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双向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对的顶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弯曲块(2)活动卡设于所述支架(11)的所述卡槽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5)和/或操作块(14)上设置有把手(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9)为气缸或液压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顶部的两侧设置有止挡板(18)。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向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夹持机构呈中心对称设置。
CN201521033661.0U 2015-12-10 2015-12-10 双向夹持工装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147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33661.0U CN205414778U (zh) 2015-12-10 2015-12-10 双向夹持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33661.0U CN205414778U (zh) 2015-12-10 2015-12-10 双向夹持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14778U true CN205414778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16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33661.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14778U (zh) 2015-12-10 2015-12-10 双向夹持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147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2469A (zh) * 2015-12-10 2016-03-09 安徽大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夹持工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2469A (zh) * 2015-12-10 2016-03-09 安徽大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夹持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61856U (zh) 一种汽车门框下边梁加强板用定位夹具
CN102079043B (zh) 一种车门拆装支承装置
CN102873488A (zh) 多车型汽车车身总拼焊装夹具
CN202541672U (zh) 一种用于车门安装的移动工装
CN105364381A (zh) 一种翼子板装配样架
CN105436790A (zh) 副车架多边紧压装置
CN209157521U (zh) 汽车仪表板支架夹具
CN205414778U (zh) 双向夹持工装
CN103331548A (zh) 汽车车门总成的焊接夹具
CN211937698U (zh) 一种可高度调节的汽车前盖涂装辅具
CN202763346U (zh) 多车型汽车车身总拼焊装夹具
CN209125199U (zh) 一种汽车后下摆臂焊接工装
CN201023405Y (zh) 一种汽车下控制臂总成
CN102528424A (zh) 汽车稳定杆组件的装配工装
CN113601081B (zh) 跨平台柔性组装装置
CN105382470A (zh) 副车架焊接工装
CN203946193U (zh) 一种用于汽车玻璃后背门的装配治具
CN201217131Y (zh) 一种夹具体翻转装置
CN203678644U (zh) 白车身涂装用机盖工装
CN203830983U (zh) 一种前车门框总成焊接治具
CN105382469A (zh) 双向夹持工装
CN105109373A (zh) 汽车后排座椅固定结构
CN113370163B (zh) 一种发动机维修用可调式支撑装置
CN205601964U (zh) 客车底盘前后悬架装配微调装置
KR20100099548A (ko) 다 차종 공용 프론트엔드모듈 조립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322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