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03005U - 制冷机组和冰蓄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制冷机组和冰蓄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03005U
CN205403005U CN201620157255.3U CN201620157255U CN205403005U CN 205403005 U CN205403005 U CN 205403005U CN 201620157255 U CN201620157255 U CN 201620157255U CN 205403005 U CN205403005 U CN 205403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vaporizer
port
switch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572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治平
刘华
李宏波
王升
周宇
钟瑞兴
周堂
刘建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201572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03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03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0300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机组和冰蓄冷系统。制冷机组包括:冷凝器;通有第一工质的第一蒸发器;通有第二工质的第二蒸发器;进液管路组件,进液管路组件的进口端与冷凝器的出口端连接,进液管路组件的第一出口端与第一蒸发器连接,进液管路组件的第二出口端与第二蒸发器连接;连通管路,连通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蒸发器的液态端口和第二蒸发器的液态端口连通,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件;压缩机,压缩机具有吸气口;蒸汽管路组件。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制冷机组存在能效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制冷机组和冰蓄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机组和冰蓄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制冷设备的种类繁多,以常规冰蓄冷系统和常规冷水机组为例,二者在不同的工况下,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常规冰蓄冷系统中,机组多采用乙二醇溶液这种载冷剂。在制冰工况下,将低于水凝固温度的乙二醇溶液输送至相关的蓄冰设备进行制冰。乙二醇水溶液的凝固点低,可有利保证制冰工况下机组运行的稳定。但是,当常规冰蓄冷系统工作在制冷工况下,乙二醇溶液需要首先和循环冷冻水进行换热,再将循环冷冻水输送至用户末端进行空调。
在常规冷水机组中,直接以冷冻水作为载冷剂,乙二醇溶液增加了一个换热环节,使机组的蒸发温度降低2~5℃,将降低制冷工况下的能效。同时,由于乙二醇溶液循环阻力更大,且增加了环节,导致泵的能耗增加。
由此可以看出,在使制冷设备同时具有制冷和制冰的功能(这时,制冷设备也就是冰蓄冷系统)时很难使其保证高能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机组和冰蓄冷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制冷机组存在能效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机组,包括:冷凝器;通有第一工质的第一蒸发器;通有第二工质的第二蒸发器;进液管路组件,进液管路组件的进口端与冷凝器的出口端连接,进液管路组件的第一出口端与第一蒸发器连接,进液管路组件的第二出口端与第二蒸发器连接,进液管路组件的进口端至进液管路组件的第一出口端的连通状态与进液管路组件的进口端至进液管路组件的第二出口端的连通状态相反,进液管路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节流件;连通管路,连通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蒸发器的液态端口和第二蒸发器的液态端口连通,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件;压缩机,压缩机具有吸气口;蒸汽管路组件,第一蒸发器的蒸汽端口和第二蒸发器的蒸汽端口通过蒸汽管路组件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第一蒸发器的蒸汽端口至吸气口的连通状态与第二蒸发器的蒸汽端口至吸气口的连通状态相反,且第一蒸发器的蒸汽端口至吸气口的连通状态与进液管路组件的进口端至进液管路组件的第一出口端的连通状态相反。
进一步地,进液管路组件包括: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冷凝器的出口端连接,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一蒸发器连接,且第一管路的第二端是进液管路组件的第一出口端;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管路连接并形成第一连通点,第二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二蒸发器连接,第一管路的位于第一连通点与第一蒸发器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第一开关结构,第二管路的位于第一连通点与第二蒸发器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第二开关结构,第一开关结构和第二开关结构的启闭状态相反,且第二管路的第二端是进液管路组件的第二出口端。
进一步地,第一管路的位于第一连通点与冷凝器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第一节流件。
进一步地,压缩机具有补气口,制冷机组还包括:补气管路组件,第一蒸发器的气态端口和第二蒸发器的气态端口通过补气管路组件与压缩机的补气口连接,压缩机的出气端与冷凝器连通,第一蒸发器的气态端口至补气口的连通状态与第二蒸发器的气态端口至补气口的连通状态相反,且进液管路组件的进口端至进液管路组件的第一出口端的连通状态与第一蒸发器的气态端口至补气口的连通状态相同。
进一步地,补气管路组件包括:第一补气管路,第一补气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蒸发器的气态端口和补气口连通;第二补气管路,第二补气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二蒸发器的气态端口连接,第二补气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一补气管路连接并形成第二连通点,第一补气管路的位于第二连通点与第一蒸发器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第三开关结构,第二补气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开关结构,第三开关结构与第四开关结构的启闭状态相反。
进一步地,补气管路组件包括:第一补气管路,第一补气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蒸发器的气态端口和补气口连通,第一补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开关结构;第二补气管路,第二补气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蒸发器的气态端口和补气口连通,第二补气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开关结构,第三开关结构与第四开关结构的启闭状态相反。
进一步地,蒸汽管路组件包括:第一蒸汽管路,第一蒸汽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蒸发器的蒸汽端口和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第二蒸汽管路,第二蒸汽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二蒸发器的蒸汽端口连接,第二蒸汽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一蒸汽管路连接并形成第三连通点,第一蒸汽管路的位于第三连通点与第一蒸发器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第五开关结构,第二蒸汽管路上设置有第六开关结构,第五开关结构与第六开关结构的启闭状态相反。
进一步地,蒸汽管路组件包括:第一蒸汽管路,第一蒸汽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蒸发器的蒸汽端口和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第一蒸汽管路上设置有第五开关结构;第二蒸汽管路,第二蒸汽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蒸发器的蒸汽端口和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第二蒸汽管路上设置有第六开关结构,第五开关结构与第六开关结构的启闭状态相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冰蓄冷系统,包括制冷机组,制冷机组是上述的制冷机组,制冷机组的第一蒸发器内的第一工质是冷冻水,制冷机组的第二蒸发器内的第二工质是乙二醇溶液。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液管路组件的进口端与冷凝器的出口端连接,进液管路组件的第一出口端与第一蒸发器连接,进液管路组件的第二出口端与第二蒸发器连接,进液管路组件的进口端至进液管路组件的第一出口端的连通状态与进液管路组件的进口端至进液管路组件的第二出口端的连通状态相反,进液管路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节流件,连通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蒸发器的液态端口和第二蒸发器的液态端口连通,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件,压缩机具有吸气口,压缩机的出气端与冷凝器连通第一蒸发器的蒸汽端口和第二蒸发器的蒸汽端口通过蒸汽管路组件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第一蒸发器的蒸汽端口至吸气口的连通状态与第二蒸发器的蒸汽端口至吸气口的连通状态相反。通过将制冷机组设置成上述的结构形式,并使各管路组件采用上述的通断状态,以使该制冷机组不论在制冰工况下,还是制冷工况下均能够保证高效的运行。这需要是通过使制冷机组在不同的工况下具有不同的流路,以使制冷机组能够在制冰工况下采用第二工质作为载冷剂,在制冷工况下直接采用第一工质作为载冷剂,从而提高制冷机组在两种工况下的能效,特别是在制冷工况下的能效、降低了输送能耗。同时,上述结构的制冷机组省去了经济器,在不同的工况下以第一蒸发器或第二蒸发器作为经济器,简化了制冷机组的整体结构、提高了结构的紧凑性,并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复杂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机组的系统原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冷凝器;11、过冷器;20、第一蒸发器;30、第二蒸发器;40、进液管路组件;41、第一出口端;42、第二出口端;43、第一管路;44、第二管路;45、第一连通点;46、第一开关结构;47、第二开关结构;50、第一节流件;60、连通管路;70、第二节流件;80、压缩机;81、第一级叶轮;82、第二级叶轮;90、补气管路组件;91、第一补气管路;92、第二补气管路;93、第二连通点;94、第三开关结构;95、第四开关结构;100、蒸汽管路组件;110、第一蒸汽管路;120、第二蒸汽管路;130、第三连通点;140、第五开关结构;150、第六开关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制冷机组存在能效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机组、冰蓄冷系统和该制冷机组的运行方法。其中,冰蓄冷系统包括下述的制冷机组。
如图1所示,制冷机组包括冷凝器10、通有第一工质的第一蒸发器20、通有第二工质的第二蒸发器30、进液管路组件40、连通管路60、压缩机80和蒸汽管路组件100,进液管路组件40的进口端与冷凝器10的出口端连接,进液管路组件40的第一出口端41与第一蒸发器20连接,进液管路组件40的第二出口端42与第二蒸发器30连接,进液管路组件40的进口端至进液管路组件40的第一出口端41的连通状态与进液管路组件40的进口端至进液管路组件40的第二出口端42的连通状态相反,进液管路组件40上设置有第一节流件50;连通管路6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蒸发器20的液态端口和第二蒸发器30的液态端口连通,连通管路60上设置有第二节流件70;压缩机80具有吸气口;第一蒸发器20的蒸汽端口和第二蒸发器30的蒸汽端口通过蒸汽管路组件100与压缩机80的吸气口连接,第一蒸发器20的蒸汽端口至吸气口的连通状态与第二蒸发器30的蒸汽端口至吸气口的连通状态相反,且第一蒸发器20的蒸汽端口至吸气口的连通状态与进液管路组件40的进口端至进液管路组件40的第一出口端41的连通状态相反。
在本申请中,制冷机组采用乙二醇溶液作为第二工质和冷冻水作为第一工质,并在冷凝器10的内部设置有过冷器11,以提高制冷剂的液化效率。
通过将制冷机组设置成上述的结构形式,并使各管路组件采用上述的通断状态,以使该制冷机组不论在制冰工况下,还是制冷工况下均能够保证高效的运行。这需要是通过使制冷机组在不同的工况下具有不同的流路,以使制冷机组能够在制冰工况下采用第二工质作为载冷剂,在制冷工况下直接采用第一工质作为载冷剂,从而提高制冷机组在两种工况下的能效,特别是在制冷工况下的能效、降低了输送能耗。同时,上述结构的制冷机组省去了经济器,在不同的工况下以第一蒸发器或第二蒸发器作为经济器,简化了制冷机组的整体结构、提高了结构的紧凑性,并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复杂度。
制冷机组还包括补气管路组件90,压缩机具有补气口,第一蒸发器20的气态端口和第二蒸发器30的气态端口通过补气管路组件90与压缩机80的补气口连接,压缩机80的出气端与冷凝器10连通,第一蒸发器20的气态端口至补气口的连通状态与第二蒸发器30的气态端口至补气口的连通状态相反,且进液管路组件40的进口端至进液管路组件40的第一出口端41的连通状态与第一蒸发器20的气态端口至补气口的连通状态相同。
如图1所示,压缩机80包括与吸气口连通的第一级叶轮腔室和与补气口连通的第二级叶轮腔室,第一级叶轮腔室内设置有第一级叶轮81,第二级叶轮腔室内设置有第二级叶轮82。
具体而言,运行方法包括:制冰工况运行方法,当制冷机组处于制冰运行工况时,进液管路组件40的进口端至进液管路组件40的第一出口端41保持连通,进液管路组件40的进口端至进液管路组件40的第二出口端42断连,第一蒸发器20的气态端口至补气口保持连通,第二蒸发器30的气态端口至补气口断连,第一蒸发器20的蒸汽端口至吸气口断连,第二蒸发器30的蒸汽端口至吸气口保持连通;制冷工况运行方法,当制冷机组处于制冷运行工况时,进液管路组件40的进口端至进液管路组件40的第一出口端41断连,进液管路组件40的进口端至进液管路组件40的第二出口端42保持连通,第一蒸发器20的气态端口至补气口断连,第二蒸发器30的气态端口至补气口保持连通,第一蒸发器20的蒸汽端口至吸气口保持连通,第二蒸发器30的蒸汽端口至吸气口断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制冷机组中,在制冰工况下,第二蒸发器30内循环第二工质,第一蒸发器20起经济器的作用;在制冷工况下,第一蒸发器20内循环第一工质,第二蒸发器30起经济器的作用。
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液管路组件40包括第一管路43和第二管路44,第一管路43的第一端与冷凝器10的出口端连接,第一管路43的第二端与第一蒸发器20连接,且第一管路43的第二端是进液管路组件40的第一出口端41;第二管路44的第一端与第一管路43连接并形成第一连通点45,第二管路44的第二端与第二蒸发器30连接,第一管路43的位于第一连通点45与第一蒸发器2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第一开关结构46,第二管路44的位于第一连通点45与第二蒸发器3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第二开关结构47,第一开关结构46和第二开关结构47的启闭状态相反,且第二管路44的第二端是进液管路组件40的第二出口端42。这样,就可以保证制冷剂不会同时进入第一蒸发器20和第二蒸发器30,有效规划了系统的流路。
如图1所示,第一管路43的位于第一连通点45与冷凝器1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第一节流件50。
具体而言,当制冷机组处于制冰运行工况时,第一开关结构46处于开启状态,第二开关结构47处于关闭状态;当制冷机组处于制冷运行工况时,第二开关结构47处于开启状态,第一开关结构46处于关闭状态。也就是说,当制冷机组处于制冰运行工况时,由冷凝器10侧来的制冷剂需要先经过第一蒸发器20后,一部分液态制冷剂再流向第二蒸发器30。而当制冷机组处于制冷运行工况时,由冷凝器10侧来的制冷剂需要先经过第二蒸发器30后,一部分液态制冷剂再流向第一蒸发器20。
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补气管路组件90包括第一补气管路91和第二补气管路92,第一补气管路9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蒸发器20的气态端口和补气口连通;第二补气管路92的第一端与第二蒸发器30的气态端口连接,第二补气管路92的第二端与第一补气管路91连接并形成第二连通点93,第一补气管路91的位于第二连通点93与第一蒸发器2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第三开关结构94,第二补气管路92上设置有第四开关结构95,第三开关结构94与第四开关结构95的启闭状态相反。这样,就可以保证第一蒸发器20内的气态制冷剂和第二蒸发器30内的气态制冷剂不会同时进入压缩机80,有效规划了系统的流路。
具体而言,当制冷机组处于制冰运行工况时,第三开关结构94处于开启状态,第四开关结构95处于关闭状态;当制冷机组处于制冷运行工况时,第四开关结构95处于开启状态,第三开关结构94处于关闭状态。也就是说,当制冷机组处于制冰运行工况时,由冷凝器10侧来的制冷剂需要先经过第一蒸发器20后,一部分液态制冷剂再流向第二蒸发器30,一部分气态制冷剂流向压缩机80。而当制冷机组处于制冷运行工况时,由冷凝器10侧来的制冷剂需要先经过第二蒸发器30后,一部分液态制冷剂再流向第一蒸发器20,一部分气态制冷剂流向压缩机80。
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蒸汽管路组件100包括第一蒸汽管路110和第二蒸汽管路120,第一蒸汽管路1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蒸发器20的蒸汽端口和压缩机80的吸气口连通;第二蒸汽管路120的第一端与第二蒸发器30的蒸汽端口连接,第二蒸汽管路120的第二端与第一蒸汽管路110连接并形成第三连通点130,第一蒸汽管路110的位于第三连通点130与第一蒸发器2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第五开关结构140,第二蒸汽管路120上设置有第六开关结构150,第五开关结构140与第六开关结构150的启闭状态相反。这样,就可以保证第一蒸发器20内的制冷剂蒸汽和第二蒸发器30内的制冷剂蒸汽不会同时进入压缩机80,有效规划了系统的流路。
具体而言,当制冷机组处于制冰运行工况时,第六开关结构150处于开启状态,第五开关结构140处于关闭状态;当制冷机组处于制冷运行工况时,第五开关结构140处于开启状态,第六开关结构150处于关闭状态。也就是说,当制冷机组处于制冰运行工况时,由冷凝器10侧来的制冷剂需要先经过第一蒸发器20后,一部分液态制冷剂再流向第二蒸发器30,一部分气态制冷剂流向压缩机80,而第二蒸发器30内的制冷剂蒸汽会回流至压缩机80内。而当制冷机组处于制冷运行工况时,由冷凝器10侧来的制冷剂需要先经过第二蒸发器30后,一部分液态制冷剂再流向第一蒸发器20,一部分气态制冷剂流向压缩机80,而第一蒸发器20内的制冷剂蒸汽会回流至压缩机80内。
可选地,第一开关结构46、第二开关结构47、第三开关结构94、第四开关结构95、第五开关结构140和第六开关结构150是开关阀。
为了更好地说明该制冷机组的运行方法,做出如下的总结说明。
对于制冰工况,需要控制第一开关结构46、第二开关结构47、第三开关结构94、第四开关结构95、第五开关结构140和第六开关结构150的启闭状态,并将第一开关结构46、第二开关结构47、第三开关结构94、第四开关结构95、第五开关结构140和第六开关结构150调整到表1的状态。
表1.制冷机组处于制冰工况时第一开关结构46、第二开关结构47、第三开关结构94、第四开关结构95、第五开关结构140和第六开关结构150的启闭状态
对于制冰工况,在冷凝器10中凝结的制冷剂,依次经过第一节流件50、第一开关结构46进入第一蒸发器20。此时,第一蒸发器20相当于经济器。在第一蒸发器20中,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进行分离。气态制冷剂经过第三开关结构94吸入第二级叶轮82,也就是补气口。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件70进入第二蒸发器30。在第二蒸发器30中制冷剂蒸发,吸收乙二醇载冷剂的热量并降低载冷剂的温度。蒸发的制冷剂蒸汽经过第六开关结构150吸入第一级叶轮81,也就是吸气口。在第二级叶轮82中,将这一部分制冷剂连同第一蒸发器20中的气态制冷剂一起压缩,排往冷凝器10。
对于制冷工况,需要控制第一开关结构46、第二开关结构47、第三开关结构94、第四开关结构95、第五开关结构140和第六开关结构150的启闭状态,并将第一开关结构46、第二开关结构47、第三开关结构94、第四开关结构95、第五开关结构140和第六开关结构150调整到表2的状态。
表2.制冷机组处于制冷工况时第一开关结构46、第二开关结构47、第三开关结构94、第四开关结构95、第五开关结构140和第六开关结构150的启闭状态
对于制冷工况,在冷凝器10中凝结的制冷剂,依次经过第一节流件50、第二开关结构47进入第二蒸发器30。此时,第二蒸发器30相当于经济器。在第二蒸发器30中,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进行分离。气态制冷剂经过第四开关结构95吸入第二级叶轮82。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件70进入第一蒸发器20。在第一蒸发器20中制冷剂蒸发,吸收水载冷剂的热量并降低载冷剂的温度。蒸发的制冷剂蒸汽经过第五开关结构140吸入第一级叶轮81。在第二级叶轮82中,将这一部分制冷剂连同第二蒸发器30中的气态制冷剂一起压缩,排往冷凝器10。
在一个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补气管路组件90包括第一补气管路91和第二补气管路92,第一补气管路9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蒸发器20的气态端口和补气口连通,第一补气管路91上设置有第三开关结构94;第二补气管路9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蒸发器30的气态端口和补气口连通,第二补气管路92上设置有第四开关结构95,第三开关结构94与第四开关结构95的启闭状态相反。该结构的补气管路组件90与图1中的补气管路组件90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补气管路91和第二补气管路92是并行设置的,二者之间不会形成第二连通点93,二者的工作相对独立。
在一个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蒸汽管路组件100包括第一蒸汽管路110和第二蒸汽管路120,第一蒸汽管路1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蒸发器20的蒸汽端口和压缩机80的吸气口连通,第一蒸汽管路110上设置有第五开关结构140;第二蒸汽管路12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蒸发器30的蒸汽端口和压缩机80的吸气口连通,第二蒸汽管路120上设置有第六开关结构150,第五开关结构140与第六开关结构150的启闭状态相反。该结构的蒸汽管路组件100与图1中的蒸汽管路组件100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蒸汽管路110和第二蒸汽管路120是并行设置的,二者之间不会形成第三连通点130,二者的工作相对独立。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提升了制冷机组在制冷工况下的机组的性能;
2、降低了制冷机组在双工况、特别是制冷工况下的输送能耗;
3、省略经济器,使制冷机组的结构简单紧凑。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凝器(10);
通有第一工质的第一蒸发器(20);
通有第二工质的第二蒸发器(30);
进液管路组件(40),所述进液管路组件(40)的进口端与所述冷凝器(10)的出口端连接,所述进液管路组件(40)的第一出口端(41)与所述第一蒸发器(20)连接,所述进液管路组件(40)的第二出口端(42)与所述第二蒸发器(30)连接,所述进液管路组件(40)的进口端至所述进液管路组件(40)的第一出口端(41)的连通状态与所述进液管路组件(40)的进口端至所述进液管路组件(40)的第二出口端(42)的连通状态相反,所述进液管路组件(40)上设置有第一节流件(50);
连通管路(60),所述连通管路(6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蒸发器(20)的液态端口和所述第二蒸发器(30)的液态端口连通,所述连通管路(60)上设置有第二节流件(70);
压缩机(80),所述压缩机(80)具有吸气口;
蒸汽管路组件(100),所述第一蒸发器(20)的蒸汽端口和所述第二蒸发器(30)的蒸汽端口通过所述蒸汽管路组件(100)与所述压缩机(80)的所述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20)的蒸汽端口至所述吸气口的连通状态与所述第二蒸发器(30)的蒸汽端口至所述吸气口的连通状态相反,且所述第一蒸发器(20)的蒸汽端口至所述吸气口的连通状态与所述进液管路组件(40)的进口端至所述进液管路组件(40)的第一出口端(41)的连通状态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路组件(40)包括:
第一管路(43),所述第一管路(43)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凝器(10)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4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20)连接,且所述第一管路(43)的第二端是所述进液管路组件(40)的第一出口端(41);
第二管路(44),所述第二管路(4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43)连接并形成第一连通点(45),所述第二管路(4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30)连接,所述第一管路(43)的位于所述第一连通点(45)与所述第一蒸发器(2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第一开关结构(46),所述第二管路(44)的位于所述第一连通点(45)与所述第二蒸发器(3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第二开关结构(47),所述第一开关结构(46)和所述第二开关结构(47)的启闭状态相反,且所述第二管路(44)的第二端是所述进液管路组件(40)的所述第二出口端(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43)的位于所述第一连通点(45)与所述冷凝器(1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节流件(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80)具有补气口,所述制冷机组还包括:
补气管路组件(90),所述第一蒸发器(20)的气态端口和所述第二蒸发器(30)的气态端口通过所述补气管路组件(90)与所述压缩机(80)的所述补气口连接,所述压缩机(80)的出气端与所述冷凝器(10)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20)的气态端口至所述补气口的连通状态与所述第二蒸发器(30)的气态端口至所述补气口的连通状态相反,且所述进液管路组件(40)的进口端至所述进液管路组件(40)的第一出口端(41)的连通状态与所述第一蒸发器(20)的气态端口至所述补气口的连通状态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管路组件(90)包括:
第一补气管路(91),所述第一补气管路(9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蒸发器(20)的气态端口和所述补气口连通;
第二补气管路(92),所述第二补气管路(9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30)的气态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补气管路(9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补气管路(91)连接并形成第二连通点(93),所述第一补气管路(91)的位于所述第二连通点(93)与所述第一蒸发器(2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第三开关结构(94),所述第二补气管路(92)上设置有第四开关结构(95),所述第三开关结构(94)与所述第四开关结构(95)的启闭状态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管路组件(90)包括:
第一补气管路(91),所述第一补气管路(9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蒸发器(20)的气态端口和所述补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补气管路(91)上设置有第三开关结构(94);
第二补气管路(92),所述第二补气管路(9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蒸发器(30)的气态端口和所述补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补气管路(92)上设置有第四开关结构(95),所述第三开关结构(94)与所述第四开关结构(95)的启闭状态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路组件(100)包括:
第一蒸汽管路(110),所述第一蒸汽管路(1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蒸发器(20)的蒸汽端口和所述压缩机(80)的所述吸气口连通;
第二蒸汽管路(120),所述第二蒸汽管路(1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30)的蒸汽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蒸汽管路(12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蒸汽管路(110)连接并形成第三连通点(130),所述第一蒸汽管路(110)的位于所述第三连通点(130)与所述第一蒸发器(2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第五开关结构(140),所述第二蒸汽管路(120)上设置有第六开关结构(150),所述第五开关结构(140)与所述第六开关结构(150)的启闭状态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路组件(100)包括:
第一蒸汽管路(110),所述第一蒸汽管路(1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蒸发器(20)的蒸汽端口和所述压缩机(80)的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蒸汽管路(110)上设置有第五开关结构(140);
第二蒸汽管路(120),所述第二蒸汽管路(1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蒸发器(30)的蒸汽端口和所述压缩机(80)的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蒸汽管路(120)上设置有第六开关结构(150),所述第五开关结构(140)与所述第六开关结构(150)的启闭状态相反。
9.一种冰蓄冷系统,包括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组是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的第一蒸发器(20)内的第一工质是冷冻水,所述制冷机组的第二蒸发器(30)内的第二工质是乙二醇溶液。
CN201620157255.3U 2016-02-29 2016-02-29 制冷机组和冰蓄冷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03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57255.3U CN205403005U (zh) 2016-02-29 2016-02-29 制冷机组和冰蓄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57255.3U CN205403005U (zh) 2016-02-29 2016-02-29 制冷机组和冰蓄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03005U true CN205403005U (zh) 2016-07-27

Family

ID=56947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57255.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03005U (zh) 2016-02-29 2016-02-29 制冷机组和冰蓄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030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7846A (zh) * 2016-02-29 2016-07-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机组、冰蓄冷系统和制冷机组的运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7846A (zh) * 2016-02-29 2016-07-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机组、冰蓄冷系统和制冷机组的运行方法
CN105757846B (zh) * 2016-02-29 2018-1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机组、冰蓄冷系统和制冷机组的运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9987B (zh) 基于超疏水翅片管换热器的空气源热泵喷淋除霜装置
CN105004100B (zh) 单制冷剂回路、多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
CN104344479B (zh) 一种蓄冷式节能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7560253B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的节能化霜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84460A (zh) 一种制冷与氟泵驱动自然冷却风冷冷水机组
WO2019141029A1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670103U (zh) 一种带辅助冷源的冷却机组
CN107816818A (zh) 一种冷库用带热气融霜的复叠式制冷系统
CN105004088A (zh) 一种中温、低温两用的复叠式冷水机组
CN105004089A (zh) 一种中高温冷库和低温冷库两用的复叠机组
CN109506383A (zh) 三级复叠直接接触冷凝制冷循环系统
CN106440137A (zh)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和制冷方法
CN105423620B (zh) 一种高效的大温升两级节流中间冷却热泵热水机
CN106705494A (zh) 一种具有防止风侧换热器结冰功能的空气源热泵节能系统
CN205403005U (zh) 制冷机组和冰蓄冷系统
CN105757846A (zh) 制冷机组、冰蓄冷系统和制冷机组的运行方法
CN206410283U (zh) 一种数据中心的节能空调系统
CN205579968U (zh) 一种高效的大温升两级节流两级压缩热泵热水器
CN107036327A (zh) 一种防止结霜的多级蒸发压缩式热泵工作方法和装置
CN104344595B (zh) 空调系统
CN207600009U (zh) 一种冷库用带热气融霜的复叠式制冷系统
CN206771804U (zh) 一种防止结霜的多级蒸发压缩式热泵装置
CN206637773U (zh) 一种制冷与氟泵驱动自然冷却风冷冷水机组
CN202521952U (zh) 双节流装置的超低温空气源热泵
CN210602351U (zh) 可提高过冷度的冷凝器、冷水机组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