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82752U - 保护环境减少用地的殡葬建筑 - Google Patents

保护环境减少用地的殡葬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82752U
CN205382752U CN201520934687.6U CN201520934687U CN205382752U CN 205382752 U CN205382752 U CN 205382752U CN 201520934687 U CN201520934687 U CN 201520934687U CN 205382752 U CN205382752 U CN 2053827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vertical shaft
funeral
building according
b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346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9346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827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827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827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保护环境减少用地的殡葬建筑体,本实用新型的建筑体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其地上部分为宝塔形状的建筑及其他形状建筑;其地下部分由竖井(1)和地下墙体(2)组成,在地下墙体的四周开有多个用于存放灵柩或者骨灰盒的洞口(3)。

Description

保护环境减少用地的殡葬建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安葬逝者的建筑体。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城市人口也随着增多,公墓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设施。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入土为安的习俗,先人逝世后一般会把灵柩或者骨灰安放在墓地,以供后人祭拜。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膨胀,很多城市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用作墓地,因此如何解决土地面积小,墓地需求量大,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另外,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安葬方法还存在二种重大的弊病:一,逝世人员火化产生的空气污染,造成pm2.5的大量生成。并且产生大量的二噁英,是强力致癌的物质。对于这种污染环境的殡葬方法,急待解决。二,采用火化的方法殡葬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土地使用面积。但是仅在地面表面安葬,仍然造成一些大城市的用地面积紧张萎缩,而且无法恢复。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开发地下资源,设计出一套合理的建筑体,能够有效减少土地的使用面积,解决土地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安葬逝者的建筑体。该建筑体能够有效的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本发明所述建筑体,由地上部分和/或地下部分组成。
其中,地下部分由竖井(1)和地下墙体(2)组成,在地下墙体的四周开有多个用于存放灵柩或者骨灰盒的洞口(3)。
地下竖井的形状可以为圆形、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可以根据地质条件进行设定。
其中,用于存放灵柩或者骨灰盒的洞口(3)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其中,在洞口(3)内铺设防水层(7)。
其中,在洞口(3)内铺设隔热层(6)。
其中,防水层(7)在隔热层(6)的外侧。
由于灵柩或者骨灰盒一般都为木质结构,所以长时间放置后,可能会由于湿度或者温度而发生变化。所以本发明在洞口内铺设防水层和隔热层。
其中,竖井(1)内部设有步行梯(4)。
其中,竖井(1)内部设有电梯(5)。
其中,地上部分,在竖井(1)的顶部盖有宝塔(8)或者其他形状的建筑体。
其中,地上部分,在宝塔(8)内部的墙体上也开有多个用于存放灵柩或者骨灰盒的洞口。
如果地上土地资源允许,本发明还可以在竖井的上部,加盖宝塔,该宝塔既可以供人们休息,也可以同样按照竖井的构造,在墙体内层开设多个洞口,用于存放逝者的照片、遗物,或者灵柩、骨灰盒等物品。
本发明设计的用于安葬逝者的建筑体,解决了我国目前正在实行的安葬方法的弊病,例如:火化逝世人员产生的污染空气、环境。单一在地球表面占地,产生用地表面积逐渐萎缩的严重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原始状态立体式殡葬方法,无需火化,能够向地下发展,采用竖井式挖掘,并在每层设立多层次的洞穴进行安葬。并且能够向地上采用高层建筑方法,进行分层次安葬。这样在没有火化产生污染、保持原始状态安葬方法就可以大幅度解决减少用地面积。尽量使用山坡、丘陵等荒芜土地。初步估算可以节约用地面积50-100倍左右。本发明会受到国家、逝世人员家属的热烈欢迎。
附图说明
图1:地下竖井结构图
图2:用于存放灵柩或者骨灰盒的洞口结构图
图3:地上和地下建筑体结构图
其中,附图标记:1、竖井,2、地下墙体,3、洞口,4、步行梯,5、电梯,6、隔热层,7、防水层,8、宝塔。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作为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安葬逝者的建筑体,地下部分由竖井(1)和地下墙体(2)组成,在地下墙体的四周开有多个用于存放灵柩或者骨灰盒的洞口(3),在洞口(3)内铺设防水层(7)和隔热层(6),防水层(7)在隔热层(6)的外侧,在竖井(1)内部设有步行梯(4)和电梯(5)。
实施例2、
一种安葬逝者的建筑体,由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组成,其中地下部分由竖井(1)和地下墙体(2)组成,在地下墙体的四周开有多个用于存放灵柩或者骨灰盒的洞口(3),在洞口(3)内铺设防水层(7)和隔热层(6),防水层(7)在隔热层(6)的外侧,在竖井(1)内部设有步行梯(4)和电梯(5);地上部分,在竖井(1)的顶部盖有宝塔(8),在宝塔(8)内部的墙体上也开有多个用于存放灵柩或者骨灰盒的洞口。

Claims (8)

1.一种保护环境减少用地的殡葬建筑,其特征在于,地下部分由竖井(1)和地下墙体(2)组成,在地下墙体的四周开有多个用于存放灵柩或者骨灰盒的洞口(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在洞口(3)内铺设防水层(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在洞口(3)内铺设隔热层(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防水层(7)在隔热层(6)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地上部分,在竖井(1)的顶部盖有宝塔(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地上部分,在宝塔(8)内部的墙体上也开有多个用于存放灵柩或者骨灰盒的洞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竖井(1)内部设有步行梯(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竖井(1)内部设有电梯(5)。
CN201520934687.6U 2015-11-23 2015-11-23 保护环境减少用地的殡葬建筑 Active CN2053827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4687.6U CN205382752U (zh) 2015-11-23 2015-11-23 保护环境减少用地的殡葬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4687.6U CN205382752U (zh) 2015-11-23 2015-11-23 保护环境减少用地的殡葬建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82752U true CN205382752U (zh) 2016-07-13

Family

ID=56338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34687.6U Active CN205382752U (zh) 2015-11-23 2015-11-23 保护环境减少用地的殡葬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827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0905A (zh) * 2015-11-23 2017-05-31 闫晗 保护环境减少用地的殡葬建筑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0905A (zh) * 2015-11-23 2017-05-31 闫晗 保护环境减少用地的殡葬建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82752U (zh) 保护环境减少用地的殡葬建筑
CN106760905A (zh) 保护环境减少用地的殡葬建筑
CN103556865A (zh) 节地型公墓
CN205476802U (zh) 世代同堂家庭墓室
CN206903355U (zh) 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
CN206174598U (zh) 一体多穴合葬墓
CN202031374U (zh) 集约型墓地厝室位
CN205577589U (zh) 含内置式墓碑的墓室结构
CN205370083U (zh) 一种集中安置骨灰盒的殿堂式生态建筑
CN201763038U (zh) 墓碑
CN102619379A (zh) 一种生态景观式公墓建造方法
CN203334768U (zh) 公墓楼
CN205756060U (zh) 园林绿化中植物根部防护结构
CN203441152U (zh) 立体公墓
CN203958974U (zh) 一种椁式砖雕福箱
CN206308802U (zh) 一种叠层庭院式建筑
CN201406866Y (zh) 隐蔽型组合墓穴
CN204653149U (zh) 楼梯式菌种养殖装置
CN205370082U (zh) 一种自然山体隧道式非字形骨灰陵园
CN205348938U (zh) 一种用塑料复合材料组合而成的土坟护罩
CN203891564U (zh) 用于可移动组合式立体墓穴的滑动造墓托板
CN206360458U (zh) 一种大佛式公墓
CN217023266U (zh) 储存画像砖的砖盒
CN202416981U (zh) 一种花盆式小斜坡单人墓
CN206438790U (zh) 带有大露台的楼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