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03355U - 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 - Google Patents

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03355U
CN206903355U CN201720827038.5U CN201720827038U CN206903355U CN 206903355 U CN206903355 U CN 206903355U CN 201720827038 U CN201720827038 U CN 201720827038U CN 206903355 U CN206903355 U CN 206903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ffin pit
underground
ground
case
stairste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2703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长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82703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03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03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033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其特征是它主要由地面的墓碑(1)和地下的墓穴(2)组成,墓碑(1)为平面四边形,与地面形成15—25度角斜放安装在墓穴(2)的上部后侧;所述的墓穴(2)由上向下开挖,四周及地面采用筑砌结构进行加护形成墓穴或在开挖形成的空间中放置整体结构的预制件形成墓穴,在墓穴(2)的底部正对地面的人行走道部分设有下凹的排水沟,在墓穴(2)中、正对墓碑(1)的下部设有阶梯状的用于放置骨灰盒的格位(3),每层格位(3)通过若干隔板形成多个骨灰盒存放室,每个存放室均配有相应的封门板以防止水汽进入存放室中,封门板上雕刻逝者的改名和照片及图案;在墓穴(2)上部加装有供行人行走及工作人员进出墓穴的盖板(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量大,省地,绿色环保。

Description

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殡葬技术,尤其是一种墓穴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实现一墓多穴,向地下发展的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大中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己经日益显现。同时,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可逆转,大中城市的墓园用地紧张的趋势也越发突出。现实情况是,在许多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活人与死人争夺土地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人生大事“生死”二字。怎样让生者居住有其屋,让死者“入土为安”,是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民众普遍关心的大事。对此,目前我国殡葬制度改革推出以生态环境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为两大核心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怎样具体贯彻落实殡葬制度改革生态和节地两大主题,切实推进殡葬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对此,设计者考察了我国大部份地区的陵园,在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吸收国内外殡葬改革有益经验,广泛听取国内殡葬工作专家和广大民众意见及建议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墓葬形式——《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把殡葬改革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大量节约土地资源这两大核心主题有机结合在一起,为我国殡葬制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路。
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2015207555985生态节地型殡葬系统”和“2016207376975生态节地叠加型墓穴”均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尤其是“2016207376975生态节地叠加型墓穴”也是一种向地下要空间的墓穴结构,但它存在着作为放置骨灰盒的盒式呈一面墙结构,存放不便,不利于工业化制造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地下墓穴存在的设计不合理,占用空间大,存放不便的问题,设计一种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其特征是它主要由地面的墓碑1和地下的墓穴2组成,墓碑1为平面四边形,与地面形成15—25度角斜放安装在墓穴2的上部; 所述的墓穴2由地面向下开挖,四周及地面采用筑砌结构进行加护形成墓穴或在开挖形成的空间中放置整体结构的预制件形成墓穴,在墓穴2的底部正对地面的人行走道部分设有下凹的排水沟,在墓穴2中、正对墓碑1的下部设有阶梯状的用于放置骨灰盒的格位3,每层格位3通过若干隔板形成多个骨灰盒存放室,每个存放室均配有相应的封门板以防止水汽进入存放室中,封门板上雕刻逝者的改名和照片及图案;在墓穴2上部加装有供行人行走及工作人员进出墓穴的盖板4。
所述的墓碑1为大理石、花岗岩类经久耐用材料制品;在墓碑上面雕刻有逝者的姓名、生卒年月日或简历,并安装有无源电子标签、GPS定位器和防伪识别码,便于快速定位和有效识别,让墓主和陵园工作人员及时寻找到逝去人员的安息点
所述的墓碑1高出地面部份的高度在60厘米以下。
所述的格位3至少有三层组成,每层格位3通过隔板至少形成二个骨灰盒存放室。
所述的盖板4下部一侧的墓穴壁上加装有供工作人员上下的形成梯子的踏板或踏杆。
所述的盖板4下部一侧的墓穴壁上设有供工作人员上下的台阶结构。
所述的盖板4为不设落水孔结构或设有落水孔的结构,所述的落水孔正对墓穴下部的排水沟。
所述的格位中的隔板采用插装结构插入格位中的插槽中,隔板的上下两边均连接有密封条,封门板与格位进口及隔板也采用插装结构,其四周均设有相应的密封条,防止水、气进入骨灰盒存放室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能大量节约土地资源。《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是指一个家庭的成员(或组合式群体)一代或几代人(多人)逝世后经过火化,需要保留的骨灰装盒之后,按照家庭成员的辈分大小,根据墓主的意愿(或人群自主商定),进行排列、组合、错位叠加、呈阶梯形安放在同一个墓穴中的不同格位内(墓穴中存放骨灰盒的格位是可以自由组合的)。这种墓葬设计,充分体现了我国殡葬改革的宗旨,它占用地表面积约为0.4平方米左右,与目前普遍建造使用的传统“双穴墓”占地面积基本相等;它把墓穴的主体部分放在地面以下,从地面向下垂直延伸空间,加大墓穴容积,通过叠加、阶梯式组合,至少可以安放6个以上的骨灰盒(格位),且错落有致,大大提高了单个墓穴的使用效率,比目前传统“双穴墓”至少可以提高3倍以上的使用空间,可节约土地资源至少在300%以上,大量节约了土地资源。
二、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这种设计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将墓碑设计成微型化、扁平化,旨在把墓区打造成生态化、园林化、艺术化相统一,人居环境与墓园建设相和谐的生态福地,把幽冥打造成幽居,把墓园打造成公园,成为老百姓休闲、踏青、祭祀的理想场所,彻底消除传统墓地普遍存在的恐怖和阴森气氛,给墓区增添祥和之感。
三、本实用新型为现有传统墓地升级改造提供了良方。该设计方案,不仅为在建、拟建陵园提供了全新的墓葬形式,而且为建设年限已在20年左右的传统陵园升级改造提供了支持。目前我国公益性墓地和经营性墓地绝大多数为传统型“双穴墓”,占地面积大,绿化占比少,单个墓位容量小,使用效率低,且墓碑林立,石材使用过度,尤其是部份豪华墓滥用石材,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等等。对现有的传统墓地进行升级改造,扩大墓园绿化面积,提高墓地使用效率,增加单个墓位的内部容积,节约石材使用量,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己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在设计方面,已经为处在各种地形、地貌中的传统墓园升级改造提供了操作的可行性和技术支持,只要依照该设计方案去实施对旧有墓地(含市、县以下地区)进行升级改造,就能有效解决目前墓园数量多、布局分散、墓位供应不足、墓园风格各异,造型落后等问题,也解决了今后若干年内广大民众的后顾之忧。
四、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为完善设计方案,设计者广泛征求了民众意见,普遍反应这种设计是深受欢迎的一种新型墓葬形式。一是满足了广大民众世代沿袭下来的死者要“入土为安”,“死得其所(阴宅)”“死有葬身之地”等传统习俗;二是满足了目前部份民众兴建“袓茔”、新型“家族墓”等愿望。血浓于水,让后人知道自己的“根”在何处,从而铭记自己的祖先,追思祖先的足迹,与先人同在;三是满足了广大民众集中祭祀的愿望。目前的“双穴墓”造成了很多民众在祭祀之日忙于“赶场子”,奔波于各个陵园之间为逝去的亲人举行祭祀。这种设计解决了人们长期以来希望把逝去的亲人能够集中安葬、集中祭祀,省时省力变成了现实;四是为民众节约了墓地购置费用。由于这种新型墓葬设计,占地面积小、使用石材少、造价低、性价比高,购买一个墓穴能解决几代人或许多人逝世后的安葬问题,大大节约了墓主的经费开支,扭转了当前民众普遍反应“死不起”“葬不起”的问题,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对三代以前先人的骨灰作出更进一步的处理,增强墓穴循环使用的功能,解决了后续人员逝世后的安葬问题;五是满足了不同民众的不同需求。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单身人士、未婚同居、丁克家庭、离婚、再婚、闺密、同居养老、候鸟式养老等人群不断交叉组合或不断重新结缘,《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为上述人群逝世后的安葬提供了方便和广泛的想像空间。
五、为我国殡葬制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路。我国推进生态葬和壁葬已经多年,事实表明,广大民众的接受程度不高,效果不太明显。殡葬改革的目的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充分考虑民族的传统习俗,赋予广大民众更广泛、更自由地选择丧葬方式,满足广大民众人生最后一个心愿。《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作为一种新型的墓葬形式,有效的兼顾了生态节地和广大民众的实际需求,而且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殡葬制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路。利在当前,功在千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
一种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它主要由地面的墓碑1和地下的墓穴2组成,墓碑1为平面四边形,与地面形成15—25度角斜放安装在墓穴2的上部后侧;所述的墓碑1高出地面部份的高度在60厘米以下。墓碑1最好采用大理石、花岗岩类经久耐用材料制造;在墓碑上面雕刻有逝者的姓名、生卒年月日或简历,并安装有无源电子标签、GPS定位器和防伪识别码,便于快速定位和有效识别,让墓主及陵园工作人员及时寻找到逝去人员的安息点,具体实施时,还可在墓碑正面四周加装太阳能电池板,将文字图案部分围住,即增加庄严肃穆感,又可以实现绿色能源利用,利用太阳能发电,既解决墓地用电问题,又可为需要使用电力的装置(如电子长明灯)提供电源。所述的墓穴2由地面向下开挖(最佳是垂直开挖),四周及地面采用筑砌结构进行加护形成墓穴或在开挖形成的空间中放置整体结构的预制件形成墓穴,在墓穴2的底部正对地面的人行走道部分设有下凹的排水沟,在墓穴2中、正对墓碑1的下部设有阶梯状的用于放置骨灰盒的格位3,每层格位3通过若干隔板形成多个骨灰盒存放室,每个存放室均配有相应的封门板以防止水汽进入存放室中,封门板上雕刻有逝者的改名和照片及图案;在墓穴2上部加装有供行人行走及工作人员进出墓穴的盖板4。具体实施时,格位3至少有三层组成,每层格位3通过隔板5至少形成二个骨灰盒存放室,每层格位中的隔板采用插装结构插入格位中的插槽中,隔板的上下两边均连接有密封条,封门板与格位进口及隔板也采用插装结构,其四周均设有相应的密封条,防止水、气进入骨灰盒存放室中。盖板4下部一侧的墓穴壁上加装有供工作人员上下的形成梯子的踏板或踏杆,也可以是砌成台阶状结构。对于雨水较少的地区,盖板4可采用图1所示的设有落水孔的结构,所述的落水孔正对墓穴下部的排水沟。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盖板4采用不设落水孔的结构,这种结构适用于雨水充沛的地区使用,墓园雨水可从人行道上向下游蓄水池排泄,,此外,为了防止雨水浸蚀格位,具体实施时,排水沟一侧设置格位的地面应高出正对人行道的一侧,尽最大可能防止水漫入存放骨灰盒的格位处,其它与实施例一相同。
详述如下:
一种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共分三个部份:
第一部份:即地面上的墓碑部份。墓碑为平面四边形(可艺术化设计),安装在墓穴上与地面形成15—25度角(斜放在墓穴之上),其高出地面部份的高度在60公分以下;墓碑由大理石、花岗岩等经久耐用材料制作。在墓碑上面可雕刻逝者的姓名、生卒年月日等,并安装无源电子标签(或GPS技术定位)和防伪识别码,便于快速定位和有效识别,让墓主和陵园工作人员及时寻找到逝去人员的安息点。
第二部份:即地下墓穴部份。整个墓穴占据地表面积约为0.4平方米左右(与目前传统“双穴墓”占地面积基本相同)。墓穴的主体部份在地表以下,即从地面开始向地下深处垂直挖掘,直至挖掘到设计方案确定的深度为止(设计墓穴的深度视地质条件等情况而定)。挖掘后的墓穴(也称为廓),须将四周土壤夯实,根据情况,既可以用砖石和水泥砌成完好的廓,直接在廓内设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或者用砖石和水泥砌成完好的廓之后,将事先加工好的完整墓穴的主体部份整体置入廓内。墓穴的主体部份可以用合成塑料、玻璃钢等新型复合材料整体浇注或拼装焊接而成,也可以用好的砖石与其他新型材料混合制作而成,但必须具备质地坚硬、防水、防冻、防挤压、耐腐蚀等性能。墓穴内部的结构:其一,按照阶梯形状,自下而上设立多层级叠加格位,每个层级之间上下错位10公分左右,形成台阶式;每层格位的尺寸大小视骨灰盒尺寸而定;其二,穴内格位为任意组合式拼装(预留好槽口),可以组合成一个至若干个骨灰盒存放格位(格位设置多少由墓主根据穴内容积和骨灰盒尺寸确定)。墓穴内格位所用材料由新型复合材料制作,具有抗击、支撑等作用。每个格位存放骨灰盒后,用事先雕刻好的死者姓名、照片、生卒年月日等内容的新材料面板进行封闭,具有防水、防侵害、防腐烂、遮阳光等作用。
第三部份:即地面人行通道和地下下水道及陵园工作人员上下行的水泥台阶。墓穴的前庭部份在地下为敞开式,面对着地表下方的下水道。地表为人行通道活动盖板,由大理石、花岗岩、金属等承重材料制作。打开人行通道活动盖板后,下面即为上下游相通的地下排水系统以及陵园工作人员上、下行操作骨灰盒存放和日常清理、维护下水道的多级台阶。地表下方的下水道另外三面围墙及地下排水沟由砖石砌成,高标号水泥加固或用其他新材料制成。下水道的正面长度与墓穴的正面长度相同(约70公分左右),宽度为40-60公分,深度以低于墓穴最下面一层阶梯约20-30公分为宜(便于排水)。我国雨水多的地区,墓穴前庭可设立上下两个排水系统,即人行通道活动盖板不设落水孔,且相对封闭;墓区的雨水可直接从人行通道上方流入下游蓄水池,而人行通道下方的排水沟作为雨水少的地区平时和雨水多的地区渗水的排水系统与下游蓄水池相贯通。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8)

1.一种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其特征是它主要由地面的墓碑(1)和地下的墓穴(2)组成,墓碑(1)为平面四边形,与地面形成15—25度角斜放安装在墓穴(2)的上部; 所述的墓穴(2)由地面向下开挖,四周及地面采用筑砌结构进行加护形成墓穴或在开挖形成的空间中放置整体结构的预制件形成墓穴,在墓穴(2)的底部正对地面的人行走道部分设有下凹的排水沟,在墓穴(2)中、正对墓碑(1)的下部设有阶梯状的用于放置骨灰盒的格位(3),每层格位(3)通过若干隔板形成多个骨灰盒存放室,每个存放室均配有相应的封门板以防止水汽进入存放室中,封门板上雕刻逝者的改名和照片及图案;在墓穴(2)上部加装有供行人行走及工作人员进出墓穴的盖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其特征是所述的墓碑(1)为大理石、花岗岩类经久耐用材料制品;在墓碑上面雕刻有逝者的姓名、生卒年月日或简历,并安装有无源电子标签、GPS定位器和防伪识别码,便于快速定位和有效识别,让墓主和陵园工作人员及时寻找到逝去人员的安息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其特征是所述的墓碑(1)高出地面部份的高度在60厘米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其特征是所述的格位(3)至少有三层组成,每层格位(3)通过隔板至少形成二个骨灰盒存放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其特征是所述的盖板(4)下部一侧的墓穴壁上加装有供工作人员上下的形成梯子的踏板或踏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其特征是所述的盖板(4)下部一侧的墓穴壁上设有供工作人员上下的台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其特征是所述的盖板(4)为不设落水孔结构或设有落水孔的结构,所述的落水孔正对墓穴下部的排水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其特征是所述的格位中的隔板采用插装结构插入格位中的插槽中,隔板的上下两边均连接有密封条,封门板与格位进口及隔板也采用插装结构,其四周均设有相应的密封条,防止水、气进入骨灰盒存放室中。
CN201720827038.5U 2017-07-10 2017-07-10 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03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27038.5U CN206903355U (zh) 2017-07-10 2017-07-10 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27038.5U CN206903355U (zh) 2017-07-10 2017-07-10 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03355U true CN206903355U (zh) 2018-01-19

Family

ID=61293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2703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03355U (zh) 2017-07-10 2017-07-10 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033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6735A (zh) * 2018-11-28 2020-06-05 北京市飞翔建筑艺术雕刻有限责任公司 墓室
US11718563B2 (en) 2019-03-05 2023-08-08 Shanghai Yangyi Garden Group Co., Ltd. Polymer cement-granite composite tomb box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6735A (zh) * 2018-11-28 2020-06-05 北京市飞翔建筑艺术雕刻有限责任公司 墓室
US11718563B2 (en) 2019-03-05 2023-08-08 Shanghai Yangyi Garden Group Co., Ltd. Polymer cement-granite composite tomb box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28065A (en) An architectural concept
Kumar Vernacular practices: as a basis for formulating building regulations for hilly areas
Afla et al.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cemeteri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lay burial practices in Kuala Lumpur metropolitan region
CN206903355U (zh) 地下阶梯形多层格位叠加墓穴
Magen et al. Back to Qumran: Ten Years of Excavation and Research, 1993–2004
Kloner et al. The subterranean complexes of Maresha: An urban center from the Hellenistic period in the Judean foothills, Israel
Cumo et al. Enhancing the urban quality of life: A case study of a coastal city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Rome
Greenslade et al. The acropolis of Butrint reassessed
CN103147618A (zh) 窑洞式土墓群
CN211007891U (zh) 一种双层塔台式陵寝
Koukouli-Chrysanthaki Excavating Classical Amphipolis
Oleson et al. Preliminary report on excavations at al-Humayma, ancient Hawara, 2004 and 2005
CN207553728U (zh) 一种新颖的立体葬
Lugo et al. The conservation message of the rehabilitated facilit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tropical Forestry
Mahdi et al. Underground housing formation strategies
Geva On the “New City” of Second Temple Period Jerusalem: the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CN201714134U (zh) 家族公墓墓地
Avni et al. Jerusalem, the Old City–Herod's Gate
CN218934004U (zh) 新式碑式墓结构
Waheeb The Discovery of Bethany Beyond the Jordan River (Wadi Al-Kharrar)
CN217783076U (zh) 一种地嵌式生态墓穴结构
Adhikari Incremental Housing: Design Approach for Kathmandu
Jain Low carbon city: Policy, planning and practice
CN215289553U (zh) 一种综合广场共享平台的地面铺装结构
KR20240134554A (ko) 지하 조립식 봉안당-자연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