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82500U - 混合边坡 - Google Patents

混合边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82500U
CN205382500U CN201620189970.5U CN201620189970U CN205382500U CN 205382500 U CN205382500 U CN 205382500U CN 201620189970 U CN201620189970 U CN 201620189970U CN 205382500 U CN205382500 U CN 2053825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ide slope
concrete
mixing side
overburde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899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宇伟
江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Dan Ha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Southwes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Southwes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Southwes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899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825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825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8250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混合边坡,包括混凝土结构层、覆土层、喷播层。覆土层设置于混凝土结构层的表面,混凝土结构层底部对应的覆土层的部分为由生态袋堆码形成的生态袋覆土部,喷播层设置于覆土层的表面。该混合边坡增加了坡面的受力效果,使得水土不易流失,延长保质期。

Description

混合边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合边坡。
背景技术
边坡指的是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边坡通常会采用坡面植被生物防护,从而使得边坡对于抵御自然因素的破坏和改善公路环境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现有的边坡被长期雨水冲洗后,水土容易流失,造成植被大量死亡,保质期不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边坡,以增加坡面的受力效果,使得水土不易流失,延长保质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混合边坡,包括混凝土结构层、覆土层、喷播层,覆土层设置于混凝土结构层的表面,混凝土结构层底部对应的覆土层的部分为由生态袋堆码形成的生态袋覆土部,喷播层设置于覆土层的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覆土层包括泥土层、三维植被网,三维植被网铺设于混凝结构层的表面,泥土层覆盖于三维植被网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泥土层的厚度大于1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植被三维网通过多个U型钢筋与混凝土结构层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覆土层还包括养料层,养料层设置于泥土层的外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覆土层还包括营养棒结构层,营养棒结构层设置于混凝土结构层与三维植被网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营养棒结构层包括多根缓释营养棒,多根缓释营养棒铺满混凝土结构层的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缓释营养棒包括土工布、营养混合物,土工布卷成螺旋状且外边缘缝合,营养混合物填充于土工布内部的螺旋结构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生态袋覆土部从混凝土结构层的底部沿混凝土结构层的坡面向上延伸,延伸的长度为2~3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喷播层通过液压喷播机喷洒于覆土层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混凝土结构层、覆土层、喷播层,覆土层设置于混凝土结构层的表面,喷播层设置于覆土层的表面,从而使得植物能够很好地在混合边坡的表面生长。进一步通过在混凝土结构层底部对应的覆土层的部分为由生态袋堆码形成的生态袋覆土部,生态袋覆土部能够很好地对上部坡面的覆土层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增加了整个坡面的受力效果,特别是在坡度非常大的边坡的坡面。从而使得种植在坡面的植被在雨水的冲洗下,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从而使得植被能够正常的生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边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混合边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混合边坡的缓释营养棒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汇总:混合边坡100a;混合边坡100b;混凝土结构层110;覆土层120;泥土层121;三维植被网122;养料层123;喷播层130;岩质结构层140;生态袋覆土部150;生态袋151;营养棒结构层160;缓释营养棒161;土工布162;营养混合物1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边坡100a,包括混凝土结构层110、覆土层120、喷播层130。
混凝土结构层110的下方为岩质结构层140,岩质结构层140为山体内部自带的结构,或者根据道路的情况堆砌的岩石类支撑结构,主要起到对边坡的支撑结构,以保证道路两旁的山体结构不容易倒塌而影响车辆通行和安全。混凝土结构层110设置于岩质结构层140的表面,具体地,混凝土结构层110是由混凝土浇筑在岩质结构层140的表面上的,通过混凝土结构层可以进一步对山体以及其内部的岩石结构进行封闭,增强混合边坡100a的结构的稳固性,同时通过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层110,使得形成混合边坡100a的支撑结构的坡面比较平顺,有利于在坡面上进行铺设泥土和种植植被等。
覆土层120设置于混凝土结构层110的表面,覆土层120是为植被提供生长条件的基础结构,植被附着扎根在覆土层120中进行生长,覆土层120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以及水分等。
具体地,覆土层120包括泥土层121、三维植被网122。三维植被网12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覆土层120的保护性能和机械稳定性能。并且,由于三维植被网122的存在,植物的庞大根系与三维植被网122的网筋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板块结构(相当于混合边坡100a的表层土壤加筋),从而增加覆土层120的抗张强度和抗剪强度,限制在被雨水冲蚀的情况下引起的结构破坏,最终限制混合边坡100a的浅表层滑动和隆起的发生。
三维植被网122铺设于混凝土结构层110的坡面,施工操作时,将三维植被网122沿混凝土结构层110的表面由上至下的铺于坡面上,三维植被网122与混凝土结构层110的坡面保持平顺结合,并且三维植被网122的顶端铺设于坡顶的顶部延伸一端距离,并且埋入土中压实。从而使得三维植被网122不容易滑动。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三维植被网122通过多个U型钢筋与混凝土结构层110固定连接。通过U型钢筋将三维植被网122的各个部分均与混凝土结构层110进行连接,从而使得三维植被网122在混凝土结构层110上的固定连接更加稳定。不容易在后续的泥土层121的铺设过程中发生移动使覆土层120的结构不稳定。
参见附图1,泥土层121覆盖于三维植被网122上。具体地,泥土层121均匀地铺洒在三维植被网122上,将整个三维植被网122包覆盖住,直至不出现空包,这样使得整个坡面上的泥土层121的厚度比较均匀。本实施例中,三维植被网122上的泥土层121的厚度大于12mm。上述泥土层121的厚度的设置,使得整个覆土层120能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土壤基础。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混合边坡100a坡度的大小对泥土层121的厚度进行调整,坡度越大,其厚度相应减小,反之,坡度越小,则泥土层121的厚度可以增大。
混凝土结构层110底部对应的泥土层121的部分为由生态袋151堆码形成的生态袋覆土部150。生态袋151是边坡工程中的新型材料,由聚丙烯(PP)或者聚酯纤维(PET)为原材料制成的双面熨烫针刺无纺布加工而成的袋子。对抗紫外生态袋的厚度、单位质量、物理力学性能、外形、纤维类型、受力方式、方向、几何尺寸和透水性能及满足植物生长的等效孔径等指标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具有抗紫外(UV),抗老化、无毒,不助燃,裂口不延伸的特点,真正实现了零污染。在生态袋151的内部装满泥土用于堆码,通过将装满泥土的生态袋一层一层地进行贴着坡面层叠堆码,从而形成生态袋覆土部150。其堆码的方式本实施例中,是将生态袋151进行水平放置进行堆叠,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对生态袋151进行倾斜的堆码。生态袋覆土部150能够对上部的坡面的结构层具有很好的支撑效果,从而使得覆土层120能够具有更好地受力效果,从而不容易在雨水的冲洗下而造成水土流失,避免了植被因水土流失而大量死亡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生态袋覆土部150从混凝土结构层110的底部沿混凝土结构层110的坡面向上延伸,延伸的长度为2~3m。上述生态袋覆土部150的堆码的高度的设置,使得在不浪费大量的生态袋151的情况下,能够很好地增强混合边坡100a的坡面结构的受力效果,从而增强其防止水土流失的性能。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混合边坡100a的高度以及其坡度的大小对生态袋覆土部150的延伸的高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覆土层120还包括养料层123,养料层123设置于泥土层121的外表面。养料层123的设置为植被的快速生长提供了营养条件,并且将养料层123设置在泥土层121的表面,更容易被喷播层130中的植被种子吸收,从而有利于植被种子的快速生长。养料层123是将肥料、生长素、粘固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施洒于泥土层121的表层。其中,肥料为氮:磷:钾=15:15:15或氮:磷:钾=10:8:7的复合肥并且含N有机质,其肥量约为30~50g/㎡。当然,养料层123对生态袋覆土部150的表面进行覆盖。
喷播层130设置于覆土层120的表面。在覆土层120设置在混凝土结构层110上后,喷播层130主要通过液压喷播附着在覆土层120的表面,即将草籽(按每平方25克左右喷播)和促使其生长的附着剂、木纤维、肥料、生长素、保湿剂及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形成均匀混合液,再通过液压喷播机均匀喷洒于覆土层120的表面上。喷播层130中的草籽通过吸收喷播层130、养料层123以及泥土层121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快速生长,从而将整个混合边坡100a的坡面进行覆盖,达到绿化坡面的效果。
在喷播植草施工完成之后,还可以在混合边坡100a的表面覆盖无纺布,以保持坡面水分并减少降雨对种子的冲刷,促使种子生长。若温度太高,则无需覆盖,以免病虫害的发生。
第二实施例
参见附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边坡100b,其也包括混凝土结构层110、覆土层120、喷播层130。混凝土结构层110、喷播层130的结构设置参照第一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本实施例中,覆土层120也包括泥土层121、三维植被网122、养料层123,其设置参照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覆土层120还包括营养棒结构层160,营养棒结构层160设置于混凝土结构层110与三维植被网122之间。由于坡面上的植被的营养是个逐渐损失的过程,存在养分流失、风力损失等现象,从而边坡绿化的后期效果维持不了,进行后期维护需要大量的养护工作,平衡植物所需要的肥料、水分等,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因此,通过上述设置的营养棒结构层160为混合边坡100b提供一种缓释营养成分,弥补混合边坡100b的坡面结构的养分流失,保证后期效果。
具体地,营养棒结构层160包括多根缓释营养棒161,多根缓释营养棒161铺满混凝土结构层110的表面。本实施例中,多根缓释营养棒161均水平固定于混凝土结构层110的坡面,多根缓释营养棒161间隔设置,缓释营养棒161之间的空隙部分用泥土进行填充,从而使得多根缓释营养棒161能够分布满整个混凝土结构层110的坡面,使得整个混凝土结构层110的坡面都能够有一定的营养成分缓慢释放,以保障植被后期的生长效果。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得多根缓释营养棒161沿着混凝土结构层110的坡面进行堆码,形成紧密的营养棒结构层160。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3,缓释营养棒161包括土工布162、营养混合物163,土工布162卷成螺旋状且外边缘缝合,营养混合物163填充于土工布162内部的螺旋结构内。土工布162具有优秀的过滤、排水、隔离、加筋、防渗、防护作用,具有重量轻、抗拉强度高、渗透性好、耐高温、抗冷冻、耐老化、耐腐蚀的特性。从而使用土工布162对营养混合物163进行包裹,能够使得形成的营养棒具有很好的缓慢释放营养的效果。其中,营养混合物163包括草炭灰、保水剂、缓释肥、珍珠岩、腐殖土、纤维以及微生物。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混凝土结构层110、覆土层120、喷播层130,覆土层120设置于混凝土结构层110的表面,喷播层130设置于覆土层120的表面,从而使得植物能够很好地在混合边坡的表面生长。进一步通过在混凝土结构层110底部对应的覆土层120的部分为由生态袋151堆码形成的生态袋覆土部150,生态袋覆土部150能够很好地对上部坡面的覆土层120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增加了整个坡面的受力效果,特别是在坡度非常大的边坡的坡面。从而使得种植在坡面的植被在雨水的冲洗下,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从而使得植被能够正常的生长。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上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表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混合边坡,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结构层、覆土层、喷播层,所述覆土层设置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层的表面,所述混凝土结构层底部对应的所述覆土层的部分为由生态袋堆码形成的生态袋覆土部,所述喷播层设置于所述覆土层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层包括泥土层、三维植被网,所述三维植被网铺设于所述混凝结构层的表面,所述泥土层覆盖于所述三维植被网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泥土层的厚度大于12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三维网通过多个U型钢筋与所述混凝土结构层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层还包括养料层,所述养料层设置于所述泥土层的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层还包括营养棒结构层,所述营养棒结构层设置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层与所述三维植被网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棒结构层包括多根缓释营养棒,所述多根缓释营养棒铺满所述混凝土结构层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营养棒包括土工布、营养混合物,所述土工布卷成螺旋状且外边缘缝合,所述营养混合物填充于所述土工布内部的螺旋结构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袋覆土部从所述混凝土结构层的底部沿所述混凝土结构层的坡面向上延伸,延伸的长度为2~3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播层通过液压喷播机喷洒于所述覆土层的表面。
CN201620189970.5U 2016-03-11 2016-03-11 混合边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825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89970.5U CN205382500U (zh) 2016-03-11 2016-03-11 混合边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89970.5U CN205382500U (zh) 2016-03-11 2016-03-11 混合边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82500U true CN205382500U (zh) 2016-07-13

Family

ID=56351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8997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82500U (zh) 2016-03-11 2016-03-11 混合边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825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6723A (zh) * 2016-10-21 2017-02-22 成都朵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绿化防护边坡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6723A (zh) * 2016-10-21 2017-02-22 成都朵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绿化防护边坡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14087B (zh) 一种边坡绿化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178339A (zh) 一种针对陡峭岩质边坡的喷混植生护坡结构
CN107893422B (zh) 一种加固型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3755318U (zh) 生态防护型边坡
CN108901648A (zh) 生态草毯及其用于土质边坡防护的施工方法
CN104542220A (zh) 一种边坡修复用植生网毯及边坡修复方法
CN106498955A (zh) 一种岩质或混凝土高陡边坡防护绿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859237U (zh) 一种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
CN105178337A (zh) 一种植生槽与挂网喷播组合的边坡生态防护方法
CN204539762U (zh) 一种用于边坡修复的麻椰土工格室植生网毯
CN107100176A (zh) 一种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系统
CN113235623A (zh) 一种适用于高陡边坡生态恢复的厚层基材客土喷播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135802A (zh) 一种混凝土坡面绿化方法以及混凝土坡面绿化种植毯
CN107964963A (zh) 高陡边坡创面纤维骨架团粒结构修复技术及其施工方法
CN205530295U (zh) 边坡
CN109763497A (zh) 一种柔性边坡生态防护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205530294U (zh) 框格边坡
SK50582008A3 (sk) Vegetačná strecha, najmä sklonitá a spôsob jej výroby
CN205382500U (zh) 混合边坡
CN112970526A (zh) 一种多层加筋纤维植物毯的铺设方法
CN205670935U (zh) 曲型植被纤维毯装置
CN205024698U (zh) 一种针对陡峭岩质边坡的喷混植生护坡结构
CN109618741B (zh) 一种岩石边坡的绿化网格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KR100945473B1 (ko) 지면 보호용 식생블록 구조물 및 이 식생블록 구조물의 현장 타설 방법
CN206289637U (zh) 柔性陶粒板边坡生态绿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26

Address after: 551700 Guizhou Province, Bijie city seven district Bi Yang Street office Bi Yang international city 23 floor of building 16 room 2

Patentee after: Guizhou Dan H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2 office building, 561113 floor, government affairs service hall, GUI an New District, Guiyang, Guizhou

Patentee before: GUIZHOU SOUTHWES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25

Address after: 401121 Chongqing Mount Huangshan 2 Avenue B 7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Dan Ha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551700 Bijie, Guizhou, seven star Guan District, Bi Yang Street office Bi Yang international city 23 building 16, 2 room.

Patentee before: Guizhou Dan Ha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