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59237U - 一种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59237U
CN206859237U CN201720557598.3U CN201720557598U CN206859237U CN 206859237 U CN206859237 U CN 206859237U CN 201720557598 U CN201720557598 U CN 201720557598U CN 206859237 U CN206859237 U CN 206859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asic unit
plate
conserve
slope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575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日明
王志强
王奕凡
褚兴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l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Zhi L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Zhi L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Zhi L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575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59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59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59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包括保水层、椰纤维网、基层、铁丝网、种子层以及植生板,所述椰纤维网用于拉结保水层,所述铁丝网用于拉结基层,所述基层处于保水层的外侧,所述种子层处于基层的外侧,保水层、椰纤维网、基层、铁丝网以及种子层通过间隔布置的多排锚钉与坡面锚固在一起,所述植生板通过锚钉支撑并且沿厚度方向穿过种子层、铁丝网、基层、椰纤维网以及保水层。采用该结构的生态护坡结构,具有护坡可靠、施工简易、成本低、植物生长根际环境好以及免养护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护坡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目前常见的生态护坡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清理边坡坡面使坡面平整;2)铺设网片;3)设计植生槽;4)安装锚钉;5)构筑植生槽:按照步骤3)所确定的植生槽的设计方案,完成植生槽的构筑;6)重复步骤5)在边坡坡面上构筑多个植生槽;7)向整个坡面喷射基材混合物;8)植生槽填充;即完成植生槽与挂网喷播相结合实现边坡生态防护。这种生态护坡方式存在如下不足:1)植生槽采用混凝土网络梁,造价高,施工难度大,成本高;2)现有方案对于坡度大于1:0.7的高陡岩质边坡的护坡效果不理想;3)由于采用网格梁,阻隔了水份交换,边坡绿化植物后期长势不理想,养护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包括保水层、椰纤维网、基层、铁丝网、种子层以及植生板,所述椰纤维网用于拉结保水层,所述铁丝网用于拉结基层,所述基层处于保水层的外侧,所述种子层处于基层的外侧,保水层、椰纤维网、基层、铁丝网以及种子层通过间隔布置的多排锚钉与坡面锚固在一起,所述植生板通过锚钉支撑并且沿厚度方向穿过种子层、铁丝网、基层、椰纤维网以及保水层。
进一步,所述种子层外侧铺设有无纺布。
进一步,所述保水层由纤维材料形成。
进一步,所述植生板上铺设有纤维材料层。
进一步,纤维材料层在植生板上形成集水结构。
进一步,锚钉倾斜向上且与坡面成60-80°。
进一步,同排相邻两颗锚钉之间的横向间距为40-60cm,相邻两排对应的两颗锚钉之间的纵向间距也为40-60cm;保水层厚1-3cm;基层厚7-9cm;种子层厚1-3cm;植生板宽8-12cm、厚1-3cm。
进一步,所述锚钉正好不外露出种子层。
进一步,铁丝网为镀锌铁丝网。
进一步,相邻两排的植生板错开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铺设由秸秆、稻草等纤维材料形成的保水层,能保证其上所喷射的基层材料的疏松透气,下雨时能有效吸贮存收水份,后期缓慢释放,供植物根系吸收利用,为植物提供一个合适的根际环境;秆、稻草增加坡面粗燥度,增加喷射基层后的下滑阻力,使基层材料更好地附着于坡面,大大提高了护坡效果。后期秸秆、稻草等纤维物质降解,相当于所施的缓效有机肥,供植物根系扎过基层后吸收利用,确保了植物无需后期养护。
2)植生板通过锚钉固定支撑,植生板能保证基层与种子层的稳固性,使基层和种子层更好地吸附于坡面上,有利于提高护坡效果,同时,无需构筑混凝 土网格梁即可保证种子层的稳固性,施工简易,成本低,种子层内水份流动通畅,为植物的后期生长提供了很好的根际环境。
3)在植生板上铺设纤维材料层,纤维材料层由秸秆、稻草等纤维物质形成,纤维材料层一方面起到集水箱作用(雨天贮存水份,天旱时缓慢释放供植物吸收利用),另一方面也能防止基层喷射材料(浆状物)滑落。
4)镀锌铁丝网贯穿于基层中,起到拉结作用,保证了基层的稳定,使基层喷射物更好地附着于坡面,进一步提高了护坡效果。
5)椰纤维网(CF网):CF网一方面用于拉结保水层,使保水层不下滑,起到挡土防滑落作用,增加坡面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抵抗坡面3.0m/s的径流水速,起到挡土防滑落,增加了坡面的稳定性。
6)种子层:把植物种子与营养土等基质混合调成稠浆状混喷,相当于施行了“播种+覆土+浇水”三道工序,节约了施工成本,并且为种子发芽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为幼苗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根际环境。
7)无纺布:起到防止雨水冲刷的作用,保证种子层的稳定,为种子发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幼苗生长提供了较好的遮荫防风的生长环境。
8)该结构与施工工艺流程可适用于坡度1:0.5以上的高陡边坡,对高速公路、高铁沿线开挖破坏的上边坡进行生态恢复具有较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包括保水层1、椰纤维网2、基层3、铁丝网4、种子层5以及植生板6,所述保水层由纤维材料形成,具体地,保水层由秸秆、稻草等纤维材料形成;所述椰纤维网用于拉结保水层,具体地,椰纤维网穿过或者处于保水层外侧,张紧拉结保水层;所述铁丝网用于拉结基层,具体地,所述铁丝网穿过基层,铁丝网为镀锌铁丝网;所述基层处于保水层的外侧,所述种子层处于基层的外侧,保水层、椰纤维网、基层、铁丝网以及种子层通过间隔布置的多排锚钉7与坡面锚固在一起,所述锚钉正好不外露出种子层,所述植生板通过锚钉支撑并且沿厚度方向穿过种子层、铁丝网、基层、椰纤维网以及保水层,所述种子层外侧铺设有无纺布8。
具体施工工艺为:
1)清理边坡坡面使坡面平整;
2)铺设保水层:所述保水层由纤维材料形成,具体地,保水层由秸秆、稻草等纤维材料形成,保水层厚约2cm;
3)铺设椰纤维网(CF网):CF网线径为0.4-0.5cm,单线拉力≥20kg,组成网格尺寸5×5cm,每卷展开尺寸2×25m,相临两卷CF网分别用线径为0.4-0.5cm椰纤维丝连接,使整个坡面CF网连成一个整体;CF网用L20cm的U形钉固定于坡面上;
4)安装锚钉:锚钉L80cm,Φ8cm,同排相邻两颗锚钉之间的横向间距为40-60cm,相邻两排对应的两颗锚钉之间的纵向间距也为40-60cm,此实施例中,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均为50cm,即锚钉沿坡面纵向横向间距50cm×50cm,锚钉 嵌入坡面50cm,外露10cm,所述锚钉倾斜向上且与坡面成60-80°,此实施例中,锚钉与坡面成70°;
5)安装植生板:在同排锚钉上铺设植生板,植生板通过锚钉支撑固定,植生板宽8-12cm、厚1-3cm,此实施例中,植生板宽10cm,厚1cm,用Φ2.0mm铁丝固定于锚钉上;优选地,相邻两排的植生板错开布置;在植生板上铺设由秸秆、稻草等组成的纤维材料层9,纤维材料层在植生板上形成集水结构,具体地,使纤维材料层在植生板上扎成捆加厚,每捆直径5-10cm,形成集水槽式结构;
6)挂铁丝网:铁丝网丝径Φ2.0mm,孔径5cm×5cm,相临两卷镀锌网分别用Φ2.0mm铁丝连接,使整个坡面铁丝网连成一个整体;铁丝网用Φ2.0mm铁丝固定于锚钉上,张紧,使铁丝网与CF网间距约4-6cm;
7)喷射基层:基层厚7-9cm,本实施例中,基层厚约8cm。基层混合物由普通粘土、有机营养土、植物纤维与膨化物等土壤改良材料、复合肥、保水剂以及团粒剂等按一定比例配制,加水调成稠浆状,并使得基层混合物淹没铁丝网;
8)喷射种子层:种子层厚1-3cm,此实施例中,种子层厚约2cm。种子层由灌木与(或)草本植物种子、有机营养土、复合肥、保水剂以及团粒剂等按一定比例配制,加水调成稠浆状;
9)盖无纺布:种子层喷射结束后,在种子层外侧覆盖18g/m2的无纺布。
通过对以上结构和工艺的分析,不难得出,该结构的生态护坡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铺设由秸秆、稻草等纤维材料形成的保水层,能保证其上所喷射的基层材料的疏松透气,下雨时能有效吸贮存收水份,后期缓慢释放,供植物根系吸收利用,为植物提供一个合适的根际环境;秆、稻草增加坡面粗燥度,增加喷射基层后的下滑阻力,使基层材料更好地附着于坡面,大大提高了护坡效果。 后期秸秆、稻草等纤维物质降解,相当于所施的缓效有机肥,供植物根系扎过基层后吸收利用,确保了植物无需后期养护。
2)植生板通过锚钉固定支撑,植生板能保证基层与种子层的稳固性,使基层和种子层更好地吸附于坡面上,有利于提高护坡效果,同时,无需构筑混凝土网格梁即可保证种子层的稳固性,施工简易,成本低,种子层内水份流动通畅,为植物的后期生长提供了很好的根际环境。
3)在植生板上铺设纤维材料层,纤维材料层由秸秆、稻草等纤维物质形成,纤维材料层一方面起到集水箱作用(雨天贮存水份,天旱时缓慢释放供植物吸收利用),另一方面也能防止基层喷射材料(浆状物)滑落。
4)镀锌铁丝网贯穿于基层中,起到拉结作用,保证了基层的稳定,使基层喷射物更好地附着于坡面,进一步提高了护坡效果。
5)椰纤维网(CF网):CF网一方面用于拉结保水层,使保水层不下滑,起到挡土防滑落作用,增加坡面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抵抗坡面3.0m/s的径流水速,起到挡土防滑落,增加了坡面的稳定性。
6)种子层:把植物种子与营养土等基质混合调成稠浆状混喷,相当于施行了“播种+覆土+浇水”三道工序,节约了施工成本,并且为种子发芽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为幼苗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根际环境。
7)无纺布:起到防止雨水冲刷的作用,保证种子层的稳定,为种子发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幼苗生长提供了较好的遮荫防风的生长环境。
8)该结构与施工工艺流程可适用于坡度1:0.5以上的高陡边坡,对高速公路、高铁沿线开挖破坏的上边坡进行生态恢复具有较好的效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水层、椰纤维网、基层、铁丝网、种子层以及植生板,所述椰纤维网用于拉结保水层,所述铁丝网用于拉结基层,所述基层处于保水层的外侧,所述种子层处于基层的外侧,保水层、椰纤维网、基层、铁丝网以及种子层通过间隔布置的多排锚钉与坡面锚固在一起,所述植生板通过锚钉支撑并且沿厚度方向穿过种子层、铁丝网、基层、椰纤维网以及保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层外侧铺设有无纺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层由纤维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板上铺设有纤维材料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纤维材料层在植生板上形成集水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钉倾斜向上且与坡面成60-8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同排相邻两颗锚钉之间的横向间距为40-60cm,相邻两排对应的两颗锚钉之间的纵向间距也为40-60cm;保水层厚1-3cm;基层厚7-9cm;种子层厚1-3cm;植生板宽8-12cm、厚1-3c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钉正好不外露出种子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铁丝网为镀锌铁丝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排的植生板错开布置。
CN201720557598.3U 2017-05-18 2017-05-18 一种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 Active CN206859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57598.3U CN206859237U (zh) 2017-05-18 2017-05-18 一种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57598.3U CN206859237U (zh) 2017-05-18 2017-05-18 一种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59237U true CN206859237U (zh) 2018-01-09

Family

ID=60824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57598.3U Active CN206859237U (zh) 2017-05-18 2017-05-18 一种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59237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9211A (zh) * 2018-06-14 2018-11-06 钦州学院 一种适用于春夏施工的边坡植被恢复方法
CN108739118A (zh) * 2018-06-14 2018-11-06 钦州学院 一种快速恢复边坡植被的方法
CN108934891A (zh) * 2018-06-14 2018-12-07 钦州学院 一种适用于秋冬施工的边坡植被恢复方法
CN109041654A (zh) * 2018-09-18 2018-12-21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一种沙化快速治理植生创新材料及应用
CN110629767A (zh) * 2019-09-12 2019-12-31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基边坡防护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CN112056159A (zh) * 2020-07-21 2020-12-1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固废复合材料提升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方法
CN112962528A (zh) * 2021-02-01 2021-06-15 河南灵捷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护坡网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9211A (zh) * 2018-06-14 2018-11-06 钦州学院 一种适用于春夏施工的边坡植被恢复方法
CN108739118A (zh) * 2018-06-14 2018-11-06 钦州学院 一种快速恢复边坡植被的方法
CN108934891A (zh) * 2018-06-14 2018-12-07 钦州学院 一种适用于秋冬施工的边坡植被恢复方法
CN109041654A (zh) * 2018-09-18 2018-12-21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一种沙化快速治理植生创新材料及应用
CN110629767A (zh) * 2019-09-12 2019-12-31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基边坡防护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CN112056159A (zh) * 2020-07-21 2020-12-1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固废复合材料提升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方法
CN112962528A (zh) * 2021-02-01 2021-06-15 河南灵捷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护坡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59237U (zh) 一种一板双网免养护生态护坡结构
CN104196006B (zh) 沙漠化土壤治理方法
KR101263091B1 (ko) 식생매트
CN102379201B (zh) 一种水库消落带植被快速恢复的方法
CN107893422B (zh) 一种加固型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7314363U (zh) 一种一板双网生态护坡结构
CN110485441A (zh) 矿山修复用浸网式生态护坡结构及其喷播施工方法
CN111011093A (zh) 一种高降雨急陡岩质边坡复绿方法
CN110541423A (zh) 一种高陡裸岩边坡生态恢复系统与方法
CN104947693B (zh) 一种利用植物卷材进行高陡边坡植被恢复的方法
CN104314086A (zh) 高陡岩质边坡生态恢复结构及实施方法
CN211657035U (zh) 一种用于干旱贫瘠地区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易攀藤结构
CN109328808A (zh) 一种西北地区边坡生态治理方法
CN205305500U (zh) 防止表土冲蚀的植被毯
CN104695451A (zh) 具有内部蓄水及排水结构的边坡绿化系统
CN103821151A (zh) 具有蓄水排水功能边坡绿化方法和系统
CN210946834U (zh) 矿山修复用浸网式生态护坡结构
CN109328805A (zh) 一种石漠化地区边坡生态治理方法
CN207331716U (zh) 一种双网植生棒生态护坡结构
CN209105739U (zh) 植生毯
CN110447481A (zh) 一种团粒喷播施工方法
CN110219310A (zh) 蓄排水管联合多功能汲水加筋带的框格式植被水泥土护坡方法及设施
CN101457525A (zh) 一种处治黄土边坡中厚层剥落病害的方法
CN218779515U (zh) 一种用于干热河谷区受损边坡生态景观重建的施工结构
CN111802181A (zh) 一种用于寒冷地区的植物支护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10000 1207, 1208, building 6, Jilian business center, 268 Laodong Road East, Yuhua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il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Co.,Ltd.

Patentee after: Wang Zhiqiang

Patentee after: Wang Riming

Address before: 410000 room 2408, commercial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 73 Shaoshan South Road, Yuhua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NAN ZHIL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Co.,Ltd.

Patentee before: Wang Zhiqiang

Patentee before: Wang Riming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