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77737U - 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77737U
CN205377737U CN201620105396.0U CN201620105396U CN205377737U CN 205377737 U CN205377737 U CN 205377737U CN 201620105396 U CN201620105396 U CN 201620105396U CN 205377737 U CN205377737 U CN 2053777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tube
module
outfan
input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053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丽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g Biqing
Original Assignee
Deng Biq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g Biqing filed Critical Deng Biqing
Priority to CN2016201053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777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77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777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频器结构,用于驱动相应的电动机,其包括整流模块、滤波模块、调速模块以及电机换相驱动模块。整流模块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处理,以得到相应的直流电压;滤波模块用于对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处理;调速模块用于对滤波处理后的直流电压进行脉冲宽度调制调压处理,以得到用于调整所述电动机的转速的脉冲宽度调制电压;电机换相驱动模块用于对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电压进行换相操作,以得到换相后的直流驱动电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机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的输出效率很高且工作平稳性较好。

Description

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驱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变频电动机中的变频器主要采用交-直-交的方式进行驱动电压控制,即先将工频交流电压通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压,然后将直流电压转换为频率、电压均可控制的交流电压,以供给变频电动机。该变频电动机的变频器一般包括整流模块、滤波模块以及逆变模块。该逆变模块可为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构成的三相桥式逆变器,该三相桥式逆变器将直流电压转换为相差120度或180度的方形波电压,从而实现将直流电压转换为频率、电压均可控制的交流电压。
但是该变频器需要通过调整IGBT的工作频率来同时调整输出交流电压的频率以及电压,当需要输出较高频率以及功率的交流电压时,要求IGBT的工作频率已远远高于IGBT的正常工作频率(约20kHz)。这样导致现有的变频电动机的输出功率较低或工作稳定性较差。
故,有必要提供一种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调速模块的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输出功率较低或工作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频器结构,用于驱动相应电动机,其包括:
整流模块,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处理,以得到相应的直流电压;
滤波模块,用于对所述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处理;
调速模块,用于对所述滤波处理后的直流电压进行脉冲宽度调制调压处理,以得到用于调整所述电动机的转速的脉冲宽度调制电压;以及
电机换相驱动模块,用于对输出的所述脉冲宽度调制电压进行换相操作,以得到换相后的直流驱动电压。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频器结构中,所述调速模块包括第七开关管,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滤波模块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频器结构中,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以及第六开关管,其中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以及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动机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动机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出端与电源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频器结构中,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一续流二极管、第二续流二极管、第三续流二极管、第四续流二极管、第五续流二极管以及第六续流二极管,
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四续流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五续流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六续流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频器结构中,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周期、第二驱动周期、第三驱动周期、第四驱动周期、第五驱动周期以及第六驱动周期;
当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处于所述第一驱动周期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同时导通;当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处于所述第二驱动周期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同时导通;当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处于所述第三驱动周期时,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同时导通;当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处于所述第四驱动周期时,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同时导通;当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处于所述第五驱动周期时,所述第五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同时导通;当所述电极换相驱动模块处于所述第六驱动周期时,所述第五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同时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频器结构中,所述变频器结构还包括:
制动模块,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以及所述调速模块之间,用于对相应电动机的转子产生的再生电流进行消耗。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频器结构中,所述整流模块为两相整流桥或三相整流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机系统,其包括变频器结构以及电动机,其中所述变频器结构包括:
整流模块,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处理,以得到相应的直流电压;
滤波模块,用于对所述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处理;
调速模块,用于对所述滤波处理后的直流电压进行脉冲宽度调制调压处理,以得到用于调整所述电动机的转速的脉冲宽度调制电压;以及
电机换相驱动模块,用于对输出的所述脉冲宽度调制电压进行换相操作,以得到换相后的直流驱动电压。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机系统中,所述调速模块包括第七开关管,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滤波模块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机系统中,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以及第六开关管,其中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以及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动机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动机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出端与电源地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单独使用调速模块对输出电压的大小进行调整,逆变器只需要根据电动机的转子位置进行同步调整即可,因逆变器的工作频率较低,保证了变频电动机的工作平稳性;同时由于输出的驱动电压为直流电压,因此相应的电动机的输出效率很高;解决了现有的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输出功率较低或工作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结构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结构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结构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结构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结构可在设置在相应的电动机系统中,用于驱动相应的电动机,以提高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以及工作稳定性。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结构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优选实施例的变频器结构10包括整流模块11、滤波模块12、调速模块13以及电机换相驱动模块14。
整流模块11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处理,以得到相应的直流电压。滤波模块12用于对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处理。调速模块13用于对滤波处理后的直流电压进行脉冲宽度调制调压处理,以得到用于调整电动机的转速的脉冲宽度调制电压。电机换相驱动模块14用于对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电压进行换相操作,以得到换相后的直流驱动电压。
请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结构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整流模块11可为一整流桥Z1,将输入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相应的直流电压。滤波模块12可为存储电容C1,该存储电容C1并联在整流桥Z1输出的两端,用于对整流桥Z1输出的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处理。
调速模块13包括第七开关管V7,第七开关管V7的输入端与滤波模块11连接,第七开关V7管的输出端与电机换相驱动模块14连接。
电机换相驱动模块14包括第一开关管V1、第二开关管V2、第三开关管V3、第四开关管V4、第五开关管V5以及第六开关管V6。
其中第一开关管V1的输入端、第三开关管V3的输入端以及第五开关管V5的输入端与第七开关管V7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管V1的输出端、第三开关管V3的输出端以及第五开关管V5的输出端与电动机15连接。
第二开关管V2的输入端、第四开关管V4的输入端以及第六开关管V6的输入端与电动机连接,第二开关管V2的输出端、第四开关管V4的输出端以及第六开关管V6的输出端与电源地E连接。
该电机换相驱动模块14还包括第一续流二极管D1、第二续流二极管D2、第三续流二极管D3、第四续流二极管D4、第五续流二极管D5以及第六续流二极管D6。其中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开关管V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一开关管V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二开关管V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二开关管V2的输入端连接;第三续流二极管D3的正极与第三开关管V3的输入端连接,第三续流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三开关管V3的输出端连接;第四续流二极管D4的正极与第四开关管V4的输出端连接,第四续流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四开关管V4的输入端连接;第五续流二极管D5的正极与第五开关管V5的输入端连接,第五续流二极管D5的负极与第五开关管V5的输出端连接;第六续流二极管D6的正极与第六开关管V6的输出端连接,第六续流二极管D6的负极与第六开关管V6的输入端连接。续流二极管的设置可以较好的保证电机换相驱动模块14的正常工作,避免电机换相驱动模块14中的开关管被反相击穿。
其中电动机15包括用于驱动电动机的转子转动的电感线圈La、电感线圈Lb以及电感线圈Lc。
本优选实施例的变频器结构10使用时,首先整流桥Z1对电源输入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处理,从而输出相应的直流电压。随后存储电容C1对整流桥Z1输出的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处理。然后调速模块13的第七开关管V7对滤波处理后的直流电压进行脉冲宽度调制调压处理,即第七开关管V7的控制端与控制信号源连接,第七开关管V7的输入端与整流桥Z1的输出连接,第七开关管V7的输出端与电机换相驱动模块14的输入连接;这样通过控制信号源的高低电平,第七开关管V7可输出脉冲宽度调制电压。
最后第七开关管V7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电压通过电机换相驱动模块14的各个开关管输出到电动机15的电感线圈上进行储能,从而形成驱动电动机15的转子转动的直流驱动电压。
这里通过电动机的转速确定电机换相驱动模块的各开关管的工作频率,以使得电动机一直处于类直流驱动工作状态。即通过设置在电动机的定子上的感应器来检测电动机的转子位置,并根据该感应信号控制电机换相驱动模块的各开关管的导通断开。
具体的,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同时导通的第一驱动周期;第一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同时导通的第二驱动周期;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同时导通的第三驱动周期;第三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同时导通的第四驱动周期;第五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同时导通的第五驱动周期以及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同时导通的第六驱动周期。
当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处于第一驱动周期时,第一开关管V1、电感线圈La、电感线圈Lb以及第二开关管V2构成驱动回路;当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处于第二驱动周期时,第一开关管V1、电感线圈La、电感线圈Lc以及第六开关管V6构成驱动回路;当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处于第三驱动周期时,第三开关管V3、电感线圈Lc、电感线圈La以及第四开关管V4构成驱动回路;当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处于第四驱动周期时,第三开关管V3、电感线圈Lc、电感线圈Lb以及第二开关管V2构成驱动回路;当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处于第五驱动周期时,第五开关管V5、电感线圈Lb、电感线圈La以及第四开关管V4构成驱动回路;当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处于第六驱动周期时,第五开关管V5、电感线圈Lb、电感线圈Lc以及第六开关管V6构成驱动回路。
该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在任意工作时间均处于第一驱动周期、第二驱动周期、第三驱动周期、第四驱动周期、第五驱动周期以及第六驱动周期的其中之一,以形成驱动电动机15的转子转动的直流驱动电压。
当需要对直流驱动电压的大小进行调整时,可调整脉冲宽度调制电压的宽度,如需要增大直流驱动电压,则可将脉冲宽度调制电压的宽度增大;如需要减小直流驱动电压,则可将脉冲宽度调制电压的宽度减小。
这样即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的变频器结构10的电机换相驱动模块14的各开关管的工作状态的控制以及直流驱动电压的大小调整。
本优选实施例的变频器结构单独使用调速模块对输出电压的大小进行调整,逆变器(即电机换相驱动模块14)只需要根据电动机的转子位置进行同步调整即可,因逆变器的工作频率较低,保证了变频电动机的工作平稳性;同时由于输出的驱动电压为直流电压,减少了电机的趋肤效应以及电机的铁损,因此相应的电动机的输出效率很高。
请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结构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优选实施例的变频器结构30还包括整流模块31、滤波模块32、制动模块35、调速模块33以及电机换相驱动模块34。在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本优选实施例的变频器结构30还包括制动模块35,该制动模块35设置在滤波模块32以及调速模块33之间,用于对相应的电动机36的转子产生的再生电流进行消耗。
请参照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结构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整流模块31为一三相整流桥,将输入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相应的直流电压。滤波模块32可为存储电容C1电阻R1以及电阻R2的组合,该滤波模块并联在整流模块输出的两端,用于对整流模块31输出的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处理。
该制动模块35包括制动二极管V8以及制动电阻R3,该制动二极管V8以及制动电阻R3依次串联,并同时与整流模块31以及滤波模块32并联。
本优选实施例的变频器结构30具体工作原理与上述的变频器结构10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相同或相似,具体请参见上述的变频器结构10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同时当本优选实施例中的变频器结构30对相应的发动机36的转子驱动完毕后,发动机36的转子后续的旋转会产生感生电流,该感生电流可能会对变频器结构30中的开关管造成影响,因此当发动机的转子驱动完毕后,第七开关管V7以及制动二极管V8会导通,这样感生电流会通过电机换相驱动模块34的续流二极管以及制动模块35对感生电流进行能量释放,避免感生电流对电机换相驱动模块34中各开关管的影响。
在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本优选实施例的变频器结构通过制动模块的设置可以对电动机的转子产生的感生电流的影响进行消除,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变频电动机的工作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机,该电动机包括交流电源、变频器结构以及电动机。其中变频器结构包括整流模块、滤波模块、调速模块以及电机换相驱动模块。整流模块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处理,以得到相应的直流电压;滤波模块用于对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处理;调速模块用于对滤波处理后的直流电压进行脉冲宽度调制调压处理,以得到用于调整电动机的转速的脉冲宽度调制电压;电机换相驱动模块用于对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电压进行换相操作,以得到换相后的直流驱动电压。
优选的,调速模块包括第七开关管,第七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滤波模块连接,第七开关管的输出端与电机换相驱动模块连接。
优选的,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以及第六开关管,其中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以及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与第七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以及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与电动机连接;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以及第六开关管的输入端与电动机连接,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以及第六开关管的输出端与电源地连接。
优选的,电机换相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一续流二极管、第二续流二极管、第三续流二极管、第四续流二极管、第五续流二极管以及第六续流二极管,
第一续流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第二续流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
第三续流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第三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第四续流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第四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
第五续流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第五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第六续流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六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第六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六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根据电动机的转速确定电机换相驱动模块的开关管的工作频率,以使得电动机处于类直流驱动工作状态。
优选的,根据脉冲宽度调制电压的宽度确定直流驱动电压的大小。
优选的,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同时导通的第一驱动周期;第一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同时导通的第二驱动周期;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同时导通的第三驱动周期;第三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同时导通的第四驱动周期;第五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同时导通的第五驱动周期以及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同时导通的第六驱动周期。
优选的,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在任意工作时间均处于第一驱动周期、第二驱动周期、第三驱动周期、第四驱动周期、第五驱动周期以及第六驱动周期的其中之一。
优选的,变频器结构还包括制动模块;制动模块设置在滤波模块以及调速模块之间,用于对相应电动机的转子产生的再生电流进行消耗。
由于现有的电动机的调速操作是通过将调压信号叠加到换相信号中实现的,因此调压PWM信号的频率必须小于换相频率,以保证调速的有效性。为了保证调速的精度,调速信号的频率必须是换相频率(载波频率)的3-5倍,如逆变器开关管的最高工作频率为20KHz,则电动机的换相频率只能为3-5KHz,以8级12槽的电动机为例,其最高运行转速只能达到4.5万转/分钟。
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的载波频率可以达到逆变器开关管的最高工作频率,这样8级12槽的电动机的最高转速可以达到24万转/分钟,且可以对转速进行调整,因此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极高。
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单独使用调速模块对输出电压的大小进行调整。逆变器只需要根据电动机的转子位置进行同步调整即可,因逆变器开关管的工作频率较现有的逆变器开关管的工作频率较低,降低了逆变器开关管的开关损耗,从而保证了逆变器开关管的损耗较小;同时由于输出的驱动电压为直流电压,因此相应的电动机的输出效率极高;解决了现有的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输出效率较低或工作损耗大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变频器结构,用于驱动相应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流模块,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处理,以得到相应的直流电压;
滤波模块,用于对所述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处理;
调速模块,用于对所述滤波处理后的直流电压进行脉冲宽度调制调压处理,以得到用于调整所述电动机的转速的脉冲宽度调制电压;以及
电机换相驱动模块,用于对输出的所述脉冲宽度调制电压进行换相操作,以得到换相后的直流驱动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模块包括第七开关管,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滤波模块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以及第六开关管,其中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以及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动机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动机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出端与电源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频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一续流二极管、第二续流二极管、第三续流二极管、第四续流二极管、第五续流二极管以及第六续流二极管,
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四续流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五续流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六续流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续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频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周期、第二驱动周期、第三驱动周期、第四驱动周期、第五驱动周期以及第六驱动周期;
当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处于所述第一驱动周期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同时导通;当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处于所述第二驱动周期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同时导通;当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处于所述第三驱动周期时,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同时导通;当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处于所述第四驱动周期时,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同时导通;当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处于所述第五驱动周期时,所述第五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开关管同时导通;当所述电极换相驱动模块处于所述第六驱动周期时,所述第五开关管和所述第六开关管同时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结构还包括:
制动模块,设置在所述滤波模块以及所述调速模块之间,用于对相应电动机的转子产生的再生电流进行消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为两相整流桥或三相整流桥。
8.一种电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频器结构以及电动机,其中所述变频器结构包括:
整流模块,用于对输入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处理,以得到相应的直流电压;
滤波模块,用于对所述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处理;
调速模块,用于对所述滤波处理后的直流电压进行脉冲宽度调制调压处理,以得到用于调整所述电动机的转速的脉冲宽度调制电压;以及
电机换相驱动模块,用于对输出的所述脉冲宽度调制电压进行换相操作,以得到换相后的直流驱动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模块包括第七开关管,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滤波模块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换相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以及第六开关管,其中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以及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动机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动机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出端与电源地连接。
CN201620105396.0U 2016-02-01 2016-02-01 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77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5396.0U CN205377737U (zh) 2016-02-01 2016-02-01 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5396.0U CN205377737U (zh) 2016-02-01 2016-02-01 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77737U true CN205377737U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62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0539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77737U (zh) 2016-02-01 2016-02-01 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777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10381A (zh) * 2016-02-01 2016-05-25 邓碧青 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10381A (zh) * 2016-02-01 2016-05-25 邓碧青 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
CN105610381B (zh) * 2016-02-01 2020-02-21 深圳市资嘉科技有限公司 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89664U (zh) 基于Buck变换器的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电路
CN101499771A (zh) 三相电源能量反馈三相电机变频调速驱动器
CN105119536B (zh) 一种电机驱动器拓扑及其控制方法
JP5928946B2 (ja) 整流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09787532B (zh) 一种三相变结构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079227B (zh) 一种具有减少共模干扰能力的电机系统
CN103746631B (zh) 一种异步电机的节能控制方法
CN104811100A (zh) 一种电励磁双凸极电机不对称电流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202997986U (zh) 一种直流无刷电机驱动装置
CN103296963B (zh) 控制变频器的方法
CN205377737U (zh) 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
CN201113883Y (zh) 轻便式发电机组逆变式控制装置
CN107707158B (zh) 一种变频器综合制动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6432928U (zh) 一种单相电动机变频驱动电路
CN205304654U (zh) 一种无刷双馈电动机的异步软启动结构
CN2160168Y (zh) 交流电机速度控制器
CN204652275U (zh) 一种基于恒定开关频率空间矢量调制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装置
CN104038117B (zh) 三相电磁减速式永磁低速同步电机快速制动电路
CN105610381B (zh) 变频器结构及相应的电动机系统
CN203057050U (zh) 一种无刷直流电机的电磁转矩脉动抑制装置
CN202978255U (zh) 外转子电子控制式风机的过压保护电路
CN202261162U (zh) 一种爪极电机驱动系统及应用其的风扇驱动系统
CN202143022U (zh) 一种油田打井绞车用大功率无刷直流电机控制装置
CN108233794B (zh) 负载换流逆变器驱动电励磁同步电机的快速停车方法
CN205725549U (zh) 一种具有电流型和电压型一体化变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