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73132U - 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73132U
CN205373132U CN201521134015.3U CN201521134015U CN205373132U CN 205373132 U CN205373132 U CN 205373132U CN 201521134015 U CN201521134015 U CN 201521134015U CN 205373132 U CN205373132 U CN 205373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heat exchanger
valve
outdoor heat
ente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340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勤奋
李凤嘉
黄云
王少华
马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340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73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73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731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及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四通阀、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外换热器、膨胀阀以及室内换热器;四通阀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四通阀第二端通过第三管道与室内换热器一端相连,室内换热器另一端通过第四管道与膨胀阀一端相连,膨胀阀另一端通过第五管道与第一室外换热器一端相连,第一室外换热器另一端通过第六管道与第四管道相连;四通阀第一端通过第七管道与第二室外换热器一端相连,第二室外换热器另一端通过第八管道与第一管道相连;第六管道与第七管道通过第一四向多通阀相连,第五管道与第八管道通过第二四向多通阀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及空调器,通过压缩机驱动冷媒运转以相应的调控室内温度。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内温度调控系统由外接汲取热量并转移至室内释放,当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室外换热器常常会出现结霜现象。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作,室内温度调控系统需要进入除霜模式,即室内温度调控系统进入制冷模式,汲取室内热量释放至室外换热器以融化室外换热器上附着的结霜。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处于除霜状态时,会导致室内温度降低且耗能增加,用户的使用感受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及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室内温度调控系统除霜时,室内温度降低且耗能增加,用户使用感受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外换热器、膨胀阀以及室内换热器;所述压缩机输出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四通阀输入端相连,所述四通阀回流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压缩机输入端相连;所述四通阀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四通阀第二端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一端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另一端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膨胀阀一端相连,所述膨胀阀另一端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另一端通过第六管道与所述第四管道相连;所述四通阀第一端通过第七管道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另一端通过第八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相连;所述第六管道与第七管道通过第一四向多通阀相连,所述第五管道与第八管道通过第二四向多通阀相连;所述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压缩机输出的部分高温冷媒经过第八管道进入第一室外换热器或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放热,放热后的冷媒经第六管道与第四管道内的冷媒汇流。
优选地,所述第八管道通过旁通阀与所述第一管道相连,所述第六管道通过截止阀与所述第四管道相连。
优选地,所述旁通阀和截止阀为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室内温度调控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旁通阀和截止阀连通并控制所述旁通阀与所述截止阀的通断。
优选地,所述室内温度调控系统还包括第一除霜传感器和第二除霜传感器,所述第一除霜传感器对应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设置,所述第二除霜传感器对应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设置,所述第一除霜传感器与第二除霜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通。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位于所述四通阀回流端与所述压缩机输入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固定设置于同一箱体内。
优选地,所述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旁通阀、截止阀关闭,所述压缩机输出的冷媒依次由所述第一管道进入所述四通阀,由所述第七管道进入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由所述第五管道通过所述膨胀阀,由第四管道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吸热,由所述第三管道进入所述四通阀,由所述第二管道回流至所述压缩机。
优选地,所述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旁通阀、截止阀导通,所述压缩机输出的冷媒依次由所述第一管道进入所述四通阀,由所述第三管道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放热,由所述第四管道进入所述膨胀阀节流,由所述第五管道进入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由所述第七管道进入所述四通阀,由所述第二管道回流至所述压缩机;同时所述压缩机输出的部分冷媒由所述第八管道进入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由所述第六管道进入所述第四管道并经过所述膨胀阀节流;
或所述压缩机输出的冷媒依次由所述第一管道进入所述四通阀,由所述第三管道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放热,由所述第四管道进入所述膨胀阀节流,由所述第五管道进入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由所述第七管道进入所述四通阀,由所述第二管道回流至所述压缩机;同时所述压缩机输出的部分冷媒由所述第八管道进入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由所述第六管道进入所述第四管道经过所述膨胀阀节流。
此外,该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其中所述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外换热器、膨胀阀以及室内换热器;所述压缩机输出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四通阀输入端相连,所述四通阀回流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压缩机输入端相连;所述四通阀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四通阀第二端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一端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另一端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膨胀阀一端相连,所述膨胀阀另一端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另一端通过第六管道与所述第四管道相连;所述四通阀第一端通过第七管道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另一端通过第八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相连;所述第六管道与第七管道通过第一四向多通阀相连,所述第五管道与第八管道通过第二四向多通阀相连;所述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压缩机输出的部分高温冷媒经过第八管道进入第一室外换热器或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放热,放热后的冷媒经第六管道与第四管道内的冷媒汇流。
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及空调器,在保证正常制热运行的前提下,分流部分高温冷媒对室外换热器的一部分进行除霜,能够有效防止室外换热器结霜以及室内温度调控系统进入除霜模式而造成的室内温度下降,耗能增加,用户使用感受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性能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一实施例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制冷模式时的冷媒流向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对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时的冷媒流向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对第一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时的冷媒流向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压缩机 200 四通阀
310 第一室外换热器 311 第一除霜传感器
320 第二室外换热器 321 第二除霜传感器
330 旁通阀 340 截止阀
400 膨胀阀 500 室内换热器
600 气液分离器 700 低压阀
800 高压阀 910 第一四向多通阀
920 第二四向多通阀 1 第一管道
2 第二管道 3 第三管道
4 第四管道 5 第五管道
6 第六管道 7 第七管道
8 第八管道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线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室内温度调控系统。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一实施例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制冷模式时的冷媒流向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对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时的冷媒流向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对第一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时的冷媒流向图。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包括压缩机100、四通阀200、第一室外换热器310、第二室外换热器320、膨胀阀400以及室内换热器500;压缩机100输出端通过第一管道1与四通阀200输入端相连,四通阀200回流端通过第二管道2与压缩机100输入端相连;四通阀2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四通阀200第二端通过第三管道3与室内换热器500一端相连,室内换热器500另一端通过第四管道4与膨胀阀400一端相连,膨胀阀400另一端通过第五管道5与第一室外换热器310一端相连,第一室外换热器310另一端通过第六管道6与第四管道4相连;四通阀200第一端通过第七管道7与第二室外换热器320一端相连,第二室外换热器320另一端通过第八管道8与第一管道1相连;第六管道6与第七管道7通过第一四向多通阀910相连,第五管道5与第八管道8通过第二四向多通阀920相连。
压缩机10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储液罐)600,气液分离器600设置于第二管道2上,气液分离器600的两端分别连接压缩机100的输入端和四通阀200的回流端。
参见图1,该实施例中的第一四向多通阀910和第二四向多通阀920开口可任意导通和关闭,从而实现该实用新型室内温度调控系统不同工作模式下冷媒循环路线的控制。其中第六管道6连通于第一四向多通阀910的左-右端口,第七管道7连通于第一四向多通阀910的上-下端口;第五管道5连通于第二四向多通阀920的上-下端口,第八管道连通于第二四向多通阀920的左-右端口。
该实施例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通过第一四向多通阀910和第二四向多通阀920的通断控制第一室外换热器310和第二室外换热器320的工作状态,当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可以同时除霜,令第一室外换热器310和第二室外换热器320其中一个用于执行正常的制热循环,而另外一个进行除霜循环,相对设置的第一室外换热器310和第二室外换热器320交替切换,避免了因为吸热而导致换热器表面结霜,室内温度调控系统进入除霜状态而导致室内温度降低,耗能增加,用户使用感受降低的缺陷。
优选地,第八管道8通过旁通阀330与第一管道1相连,第六管道6通过截止阀340与第四管道4相连。
该实施例中,当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处于制热模式,在第八管道8上增设旁通阀330以控制第一管道1内的高温高压冷媒是否经过第八管道8进入第一室外换热器310或第二室外换热器320进行除霜,可靠性更高。同时第六管道6上增设截止阀340以控制第六管道6内的冷媒是否经过第四管道4而与正常放热的冷媒汇流,同时还可以防止第四管道4内的冷媒逆流进入第六管道6,保证除霜的效果,性能稳定可靠,截止阀340优选为单向阀。
进一步地,旁通阀330和截止阀340优选为电磁阀,该实施例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未标示),控制器与旁通阀330和截止阀340连通并控制旁通阀330和截止阀340的通断,通过设置控制器可方便地对本实施例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进行控制,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室内温度调控系统还包括第一除霜传感器311和第二除霜传感器321,其中第一除霜传感器311对应第一室外换热器310设置,第二除霜传感器321对应第二室外换热器320设置,第一除霜传感器311和第二除霜传感器321与控制器连通。
第一除霜传感器311和第二除霜传感器321主要用于采集第一室外换热器310和第二室外换热器320的相关参数并将相关参数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的参数进行判断第一室外换热器310或第二室外换热器320是否需要进行辅热,继而控制旁通阀330、截止阀340以及第一四向多通阀910、第二四向多通阀920的通断以控制第一室外换热器310或第二室外换热器320中的一个放热而对另外一个进行加热除霜。
该实施例的第一除霜传感器311和第二除霜传感器321有多种选择,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等。该实施例中优选为温度传感器,第一除霜传感器311和第二除霜传感器321分别设置于第一室外换热器310和第二室外换热器320盘管的表面直接测量盘管的表面温度,准确度较高。
优选地,上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室外换热器310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固定于同一箱体内。
该实施例中,箱体形成一容置腔,第一室外换热器310或第二室外换热器320放出的热量更易被第二室外换热器320或第一室外换热器310吸收,能够有效减少热量损耗,提高除霜效率。
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处于不同工作模式时具体的工作流程。
实施例1
参见图2,该实用新型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旁通阀330、截止阀340关闭,第一四向多通阀910上-下、上-右端口导通,第二四向多通阀920上-下、右-下端口导通。
该工作模式下,压缩机100输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进入四通阀200,由四通阀200的第一端进入第七管道7,由第七管道7进入第一四向多通阀910;由于第一四向多通阀910的上-下、上-右端口导通,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由第六管道6进入第一室外换热器310并同时由第七管道7进入第二室外换热器320,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在第一室外换热器310和第二室外换热器320内放热而变为高温高压液态冷媒,之后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由第五管道5和第八管道8进入第二四向多通阀920。第二四向多通阀920的上-下、右-下端口导通,高温高压液态冷媒汇流至第五管道5并经过膨胀阀400节流,节流后的冷媒变为低温低压气液两相混合物经过第四管道4及设置于第四管道4上的高压阀800进入室内换热器500进行蒸发吸热,蒸发吸热后的冷媒变为低温低压气体经过第三管道3及设置于第三管道3上的低压阀700进入四通阀200,最后经过第二管道2及设置于第二管道2上的气液分离器600回流至压缩机100,至此完成整个制冷循环。
实施例2
该实用新型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一室外换热器310或第二室外换热器320需要进行除霜时:
参见图3,首先将旁通阀330和截止阀340打开,第一四向多通阀910的上-右、左-下端口导通,第二四向多通阀920的上-下、左-右端口导通。
该工作模式下,压缩机100输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进入四通阀200,由四通阀200的第二端经过第三管道3及设置于第三管道3上的低压阀700进入室内换热器500放热而变为高温高压液态冷媒,之后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由第四管道4及设置于第四管道4上的高压阀800进入膨胀阀400节流,节流后的冷媒变为低温低压气液两相混合物经过第二四向多通阀920的上-下端口进入第五管道5,由第五管道5进入第一室外换热器310进行蒸发吸热,蒸发吸热后的冷媒变为低温低压气体经过第一四向多通阀920的上-右端口进入第七管道7,经过第七管道7进入四通阀200并通过第二管道2及设置于第二管道2上的气液分离器600回流至压缩机100;
同时,压缩机100输出的部分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旁通阀330进入第八管道8,之后经过第二四向多通阀920的左-右端口进入第二室外换热器320进行放热,放热后的冷媒变为高温高压液态,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经过第一四向多通阀910的左-下端口进入第六管道6,经过第六管道6及设置于第六管道6上的单向截止阀340进入第四管道4,和经过室内换热器500放热的冷媒汇流,最后参照上述流程经过第一室外换热器310蒸发吸热而汇流至压缩机。
该步骤中,在第一室外换热器310执行正常制热循环的过程中,部分高温高压冷媒经过第二室外换热器320放热,以去除第二室外换热器320表面的结霜。
参见图4,第二室外换热器320除霜完成之后,第一四向多通阀910切换为上-下、左-右端口导通,第二四向多通阀920切换为左-上、下-右端口导通;
该工作模式下,压缩机100输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进入四通阀200,由四通阀200的第二端经过第三管道3及设置于第三管道3上的低压阀700进入室内换热器500放热而变为高温高压液态冷媒,之后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由第四管道4及设置于第四管道4上的高压阀800进入膨胀阀400节流,节流后的冷媒变为低温低压气液两相混合物经过第二四向多通阀920下-右端口进入第二室外换热器320进行蒸发吸热,蒸发吸热后的冷媒变为低温低压气体经过第一四向多通阀920的上-下端口进入第七管道7,经过第七管道7进入四通阀200并通过第二管道2及设置于第二管道2上的气液分离器600回流至压缩机100;
同时压缩机100输出的部分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旁通阀330进入第八管道8,之后经过第二四向多通阀920的左-上端口进入第一外换热器310进行放热,放热后的冷媒变为高温高压液态,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经过第一四向多通阀910的左-右端口进入第六管道6,经过第六管道6及设置于第六管道6上的单向截止阀340进入第四管道4,和经过室内换热器500放热的冷媒汇流,最后参照上述流程经过第一室外换热器310蒸发吸热而汇流至压缩机。
该步骤中,在第二室外换热器320执行正常制热循环的过程中,部分高温高压冷媒经过第一室外换热器310放热,以去除第一室外换热器310表面的结霜。
该实施例的上述两个步骤顺序可以进行交换,即先对第一室外换热器310进行除霜,再对第二室外换热器320进行除霜,同样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室内温度调控系统,该室内温度调控系统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四通阀、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外换热器、膨胀阀以及室内换热器;所述压缩机输出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四通阀输入端相连,所述四通阀回流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压缩机输入端相连;所述四通阀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四通阀第二端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一端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另一端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膨胀阀一端相连,所述膨胀阀另一端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另一端通过第六管道与所述第四管道相连;所述四通阀第一端通过第七管道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另一端通过第八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相连;所述第六管道与第七管道通过第一四向多通阀相连,所述第五管道与第八管道通过第二四向多通阀相连;所述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压缩机输出的部分高温冷媒经过第八管道进入第一室外换热器或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放热,放热后的冷媒经第六管道与第四管道内的冷媒汇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管道通过旁通阀与所述第一管道相连,所述第六管道通过截止阀与所述第四管道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阀和截止阀为电磁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温度调控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旁通阀和截止阀连通并控制所述旁通阀与所述截止阀的通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温度调控系统还包括第一除霜传感器和第二除霜传感器,所述第一除霜传感器对应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设置,所述第二除霜传感器对应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设置,所述第一除霜传感器与第二除霜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位于所述四通阀回流端与所述压缩机输入端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固定设置于同一箱体内。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旁通阀、截止阀关闭,所述压缩机输出的冷媒依次由所述第一管道进入所述四通阀,由所述第七管道进入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由所述第五管道通过所述膨胀阀,由第四管道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吸热,由所述第三管道进入所述四通阀,由所述第二管道回流至所述压缩机。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旁通阀、截止阀导通,所述压缩机输出的冷媒依次由所述第一管道进入所述四通阀,由所述第三管道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放热,由所述第四管道进入所述膨胀阀节流,由所述第五管道进入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由所述第七管道进入所述四通阀,由所述第二管道回流至所述压缩机;同时所述压缩机输出的部分冷媒由所述第八管道进入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由所述第六管道进入所述第四管道并经过所述膨胀阀节流;
或所述压缩机输出的冷媒依次由所述第一管道进入所述四通阀,由所述第三管道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放热,由所述第四管道进入所述膨胀阀节流,由所述第五管道进入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由所述第七管道进入所述四通阀,由所述第二管道回流至所述压缩机;同时所述压缩机输出的部分冷媒由所述第八管道进入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由所述第六管道进入所述第四管道经过所述膨胀阀节流。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室内温度调控系统。
CN201521134015.3U 2015-12-29 2015-12-29 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及空调器 Active CN205373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34015.3U CN205373132U (zh) 2015-12-29 2015-12-29 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34015.3U CN205373132U (zh) 2015-12-29 2015-12-29 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73132U true CN205373132U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74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34015.3U Active CN205373132U (zh) 2015-12-29 2015-12-29 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7313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9861A (zh) * 2016-08-25 2017-02-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38222A (zh) * 2017-05-17 2017-10-1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38236A (zh) * 2017-05-17 2017-10-1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补气增焓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9861A (zh) * 2016-08-25 2017-02-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38222A (zh) * 2017-05-17 2017-10-1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38236A (zh) * 2017-05-17 2017-10-1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补气增焓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38236B (zh) * 2017-05-17 2020-08-0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补气增焓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33802U (zh) 空调系统
CN104101127B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CN104654461A (zh) 一种可连续制热化霜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52042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3411340A (zh) 室外换热装置及其除霜方法
CN103673138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25936B (zh) 一种具有除霜装置的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CN205065908U (zh) 一种除霜过程中具有持续供热功能的空调系统
CN103968503A (zh) 空调室外机、空调器的除霜方法及其装置
CN204693603U (zh) 一种可连续制热化霜的空调器
CN105066255A (zh) 一种除霜过程中具有持续供热功能的空调系统
CN104949210A (zh) 空调系统、空调器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4251580A (zh) 空调系统
CN104236155B (zh) 具有冷媒过冷、除霜制热功能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373132U (zh) 室内温度调控系统及空调器
CN105091421A (zh) 冷媒循环系统及空调系统
CN103148543B (zh) 室外换热装置及空调系统
CN205014706U (zh) 全热回收多功能空调系统
CN204084662U (zh) 空调
CN204027081U (zh) 空调换热器、空调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CN206771795U (zh) 空调系统
CN110207273B (zh) 室外换热器、制冷系统、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3501358U (zh) 空调系统
CN205332587U (zh) 热泵系统及空调器
CN111121337A (zh) 空调双冷凝器除霜方法、装置和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