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70028U - 一种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70028U
CN205370028U CN201620074831.8U CN201620074831U CN205370028U CN 205370028 U CN205370028 U CN 205370028U CN 201620074831 U CN201620074831 U CN 201620074831U CN 205370028 U CN205370028 U CN 2053700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water
user side
diversifying device
ground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748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科
徐珊
胡修杰
郭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ZHONG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ZHONG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ZHONG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ZHONG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748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700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700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700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主要包括机房主体,机房主体内分别设有主机组、循环泵组、地源侧分集水器组、补水定压与水处理组、用户侧分集水器组和配电控制组;所述主机组、循环泵组、地源侧分集水器组、补水定压与水处理组、用户侧分集水器组和配电控制组分别固定连接于与自身对应的底板上,每个底板各与一个吊装架固定连接;所述补水定压与水处理组分别与用户侧分集水器组和地源侧分集水器组相连通;用户侧分集水器组依次与循环泵组和主机组相连通;地源侧分集水器组依次与循环泵组和主机组相连通。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相关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
背景技术
传统地源热泵机房在安装各种大型机组前,需预先浇筑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周期较长,且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待混凝土基础凝固后,各设备分别进场,然后安装于混凝土基础上,安装的过程中,各专业交叉作业,造成设备调试及维护工作开展困难,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施工周期。
因此,有必设计要一种全新的地源热泵机房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机房结构及各主要模块的优化配置,使其能够高效快速的装配,极大的缩短了施工周期。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包括机房主体,所述机房主体内分别设有:
主机组、循环泵组、地源侧分集水器组、补水定压与水处理组、用户侧分集水器组和配电控制组;
所述主机组、循环泵组、地源侧分集水器组、补水定压与水处理组、用户侧分集水器组和配电控制组分别固定连接于与自身对应的底板上,每个底板各与一个吊装架固定连接;
所述补水定压与水处理组分别与用户侧分集水器组和地源侧分集水器组相连通;
用户侧分集水器组依次与循环泵组和主机组相连通;
地源侧分集水器组依次与循环泵组和主机组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补水定压与水处理组包括相连通的软水器和储水箱,储水箱分别与地源侧补水泵和用户侧补水泵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用户侧分集水器组包括用户侧分水器和用户侧集水器;
用户侧分水器与用户侧集水器旁通。
优选的,所述循环泵组包括用户侧循环泵组及地源侧循环泵组;
两泵组分别与主机组相连通;
所述用户侧循环泵组还与用户侧集水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地源侧分集水器组包括地源侧集水器和地源侧分水器,地源侧集水器依次与地源侧循环泵组和主机组连通;
地源侧分水器与主机组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底板为钢板。
优选的,所述吊装架包括固定连接的横梁及纵梁,横梁和纵梁的连接处通过竖梁与底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将现有的地源热泵各主要模块分别固定在与各自对应底板上,底板上安装有吊装架,使得各主要模块均可于车间内安装调试,然后吊装于机房主体内进行连接。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等待混凝土基础凝固及各设备进场造成的延长工期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主机组、循环泵组、地源侧分集水器组、补水定压与水处理组、用户侧分集水器组和配电控制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主机组内部的换向阀门设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板与吊装架的装配图;
其中:
1、主机组;
2、循环泵组,21、用户侧循环泵组,22、地源侧循环泵组;
3、地源侧分集水器组,31、地源侧集水器,32、地源侧分水器;
4、补水定压与水处理组,41、软水器,42、储水箱,43、地源侧补水泵,44、用户侧补水泵;
5、用户侧分集水器组,51、用户侧分水器,52、用户侧集水器;
6、配电控制组;
7、自来水源;
81、底板,82、横梁,83、纵梁,84、竖梁,85、预留孔洞;
V1-V8均为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其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机房主体。机房主体内分别设有主机组1、循环泵组2、地源侧分集水器组3、补水定压与水处理组4、用户侧分集水器组5和配电控制组6;
配电控制组6为机房主体内分别设有主机组1、循环泵组2、地源侧分集水器组3、补水定压与水处理组4和用户侧分集水器组5供应电力并进行自动化控制。
所述主机组1、循环泵组2、地源侧分集水器组3、补水定压与水处理组4、用户侧分集水器组5和配电控制组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于一个底板81上,每个底板81各与一个吊装架固定连接。
主机组1包含主机设备(具有蒸发器)及冷热季节四通换向连管,与主机组1连通的管道上分别设有阀门V1、阀门V2、阀门V3、阀门V4、阀门V5、阀门V6、阀门V和阀门V8。
所述补水定压与水处理组4的出水端分别与用户侧集水器组52和地源侧集水器组31相连通,补水定压与水处理组4的进水端与自来水源7相连通。
用户侧分集水器组5与主机组1、用户侧循环泵组21和用户侧用水末端相连通形成用户侧循环回路;
地源侧分集水器组3与主机组1、地源侧循环泵组22和地埋管相连通形成地源侧循环回路。
所述吊装架包括固定连接的多根横梁82和纵梁83,二者的连接处与竖梁84固定连接,竖梁84的另一端与底板81固定连接。底板81与位于靠外部分的横梁82、纵梁83之间的围挡可为钢板、结构板或其他的板材。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施工效率,可以在围挡上设有预留孔洞85以便于后期设备固定。
所述补水定压与水处理组4包括相连通的软水器41和储水箱42,储水箱42分别与地源侧补水泵43和用户侧补水泵44相连通。
所述用户侧分集水器组5包括用户侧分水器51和用户侧集水器52,用户侧分水器51和用户侧集水器52旁通连接,用户侧集水器52与用户侧补水泵44连通。
所述循环泵组2包括用户侧循环泵组21及地源侧循环泵组22。两泵组分别与主机组1相连通,用于泵送不同循环的水。同时,所述用户侧循环泵组21还与用户侧集水器52相连通。
所述地源侧分集水器组3包括地源侧集水器31和地源侧分水器32,地源侧集水器31与地源侧循环泵组22和地源侧补水泵43相连通,地源侧分水器32与主机组1相连通。地源侧补水泵43与地源侧集水器31相连通。
所述底板81可为钢板。
在冬季时,地源侧分集水器组3向用户侧分集水器组5提供热量用于供暖,此时主机组1,需要开启阀门V2、V3、V6和V7,关闭阀门V1、V4、V5和V8,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作为热源提供热量。补水系统中水首先从自来水源7进入,经软水器41软化后进入储水箱42储存。储水箱42将水分别输送至地源侧补水泵43和用户侧补水泵44。
本实用新型中,主要是地源侧循环和用户侧循环两个循环,通常将水作为循环介质,在不同的季节,能量的循环方向是不一样的。具体为:
地源侧循环:地源侧分水器32抽取地下高温水经过阀门V2送至主机组1的蒸发器,热量被蒸发器吸收后水温降低,低温水经过阀门V6进入地源侧循环泵组22,通过地源侧循环泵组22获取循环动力,然后在地源侧集水器31汇集进入地下再次吸收地下热量升温,升温后成为高温水在地源侧分水器32汇集,高温水经阀门V2送至主机组1蒸发器,地源侧周而复始循环。
用户侧循环:用户侧集水器52汇集低温水进入用户侧循环水泵21获取循环动力后,经过阀门V7进入主机组1的冷凝器获取热量,获取热量后成为高温水经过阀门V3到达用户侧分水器51,高温水从用户侧分水器51进入到不同用户循环送去热量,之后变成低温水在用户侧集水器52汇集,用户侧如此循环。
主机组1的循环,为内部能量循环:主机组1可实现热量的转换,主机组内循环液可将从蒸发器获取的热量送至冷凝器,该循环已有相关专利,本方案不进行详细说明。
夏季时,地源侧向用户侧提供冷量用于制冷,此时主机组1,需要开启阀门V1、V4、V5和V8,关闭阀门V2、V3、V6和V7,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作为冷源提供冷量。夏季与冬季循环方向相反,通过阀门的启闭实现夏季制冷循环。
对不同冷热量规模的地源热泵机房,可对主机组1,循环泵组2,补水定压与水处理组4改变对应数量的模块,对用户侧分集水器组5、地源侧分集水器组3增减接出管段,对软水器41、储水箱42、配电控制组6进行适量增减容量,以增大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应用范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包括机房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主体内分别设有:
主机组、循环泵组、地源侧分集水器组、补水定压与水处理组、用户侧分集水器组和配电控制组;
所述主机组、循环泵组、地源侧分集水器组、补水定压与水处理组、用户侧分集水器组和配电控制组分别固定连接于与自身对应的底板上,每个底板各与一个吊装架固定连接;
所述补水定压与水处理组分别与用户侧分集水器组和地源侧分集水器组相连通;
用户侧分集水器组依次与循环泵组和主机组相连通;
地源侧分集水器组依次与循环泵组和主机组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定压与水处理组包括相连通的软水器和储水箱,储水箱分别与地源侧补水泵和用户侧补水泵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侧分集水器组包括用户侧分水器和用户侧集水器;
用户侧分水器与用户侧集水器旁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组包括用户侧循环泵组及地源侧循环泵组;
两泵组分别与主机组相连通;
所述用户侧循环泵组还与用户侧集水器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源侧分集水器组包括地源侧集水器和地源侧分水器,地源侧集水器依次与地源侧循环泵组和主机组连通;
地源侧分水器与主机组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钢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架包括固定连接的横梁及纵梁,横梁和纵梁的连接处通过竖梁与底板固定连接。
CN201620074831.8U 2016-01-25 2016-01-25 一种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 Active CN2053700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74831.8U CN205370028U (zh) 2016-01-25 2016-01-25 一种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74831.8U CN205370028U (zh) 2016-01-25 2016-01-25 一种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70028U true CN205370028U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69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74831.8U Active CN205370028U (zh) 2016-01-25 2016-01-25 一种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700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8697A (zh) * 2019-01-25 2019-05-24 江苏柯瑞机电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源热泵控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8697A (zh) * 2019-01-25 2019-05-24 江苏柯瑞机电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源热泵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0098B (zh)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
CN201093653Y (zh) 夏热冬用的太阳能与热泵冷热联供装置
CN201488394U (zh)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
CN203687391U (zh) 一种高海拔地区全自动平板太阳能集中供热水系统
CN105698318A (zh) 一种供冷供热能源站及方法
CN203633259U (zh) 一种植物防霜系统
CN205370028U (zh) 一种装配式地源热泵机房
CN104456689B (zh) 基于可更换式相变蓄热器及其废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00996678Y (zh) 还热式阶梯供热装置
CN107421163A (zh) 空气电能双级供热制冷系统及供热制冷方法
CN201637192U (zh) 太阳能取暖制冷供给热水一体装置
CN202303598U (zh) 太阳能热泵地板采暖装置
CN105716280A (zh) 谷电蓄储能量转换两用箱
CN202204181U (zh) 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04757375U (zh) 谷电蓄储能量转换两用箱
CN208500503U (zh) 一种uasb厌氧反应器蓄热系统
KR20130006478U (ko) 이중 바닥 코일에 의한 태양열 난방시스템
CN207146487U (zh) 一种中低温地热资源的采暖洗浴综合梯级利用模式
CN202849581U (zh) 镀锌线槽液加温装置
CN201852184U (zh) 与热泵相结合的太阳能跨季节蓄热供热装置
CN206386996U (zh) 一种高层住宅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CN204460407U (zh) 基于可更换式相变蓄热器及其废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10177679U (zh) 一种装配式自动温控建筑
CN219476034U (zh)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
CN103688809A (zh) 一种植物防霜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