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67874U - 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67874U
CN205367874U CN201620022370.XU CN201620022370U CN205367874U CN 205367874 U CN205367874 U CN 205367874U CN 201620022370 U CN201620022370 U CN 201620022370U CN 205367874 U CN205367874 U CN 205367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body
reactor
inner core
water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2237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林
石家杰
吕路
张炜铭
赵昕
王林平
陈良
李丽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NJ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NJ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NJ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NJ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2237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67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67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67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具体为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反应器主体主要包括反应器主体外筒和反应器主体内筒,反应器主体又分为配水区、底层厌氧区、上层厌氧区、气液分离区、外循环单元。通过循环水泵将配水区上部的已配水泵入底层厌氧区,由布水装置进行分散布水,同时两级三相分离器出水循环至配水区,形成外循环以及配水。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占地面积少,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动力消耗较小,沼气利用率高。

Description

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有机废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具体为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厌氧反应器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代厌氧反应器,以厌氧接触池为代表,污泥停留时间(SRT)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大体相同,反应器内污泥浓度较低,废水在反应器内通常要停留几天到几十天之久,才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第二代厌氧反应器,以UASB(升流式污泥床)为代表,依靠颗粒污泥的形成和三相分离器的截留作用,使污泥在反应器内滞留,实现了SRT>HRT,一定幅度上提高了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但是反应器的传质过程并不理想。为改善传质效果,须提高表面水力负荷和表面产气负荷,从而导致污泥流失,影响处理效果。第三代厌氧反应器,以EGSB(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和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为代表,在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高径比大,占地面积小,有机负荷大大提升,出水回流提升了耐负荷冲击能力。然而对于EGSB,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水泵实现外部出水回流,动力消耗大;对于IC,通过沼气提升实现内循环,动力消耗较小,但是上下内循环管道使得内部结构复杂。上述反应器还存在反应器易腐蚀、需要储气罐、沼气利用率低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反应器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占地面积较小、耐负荷冲击强、动力消耗较小、不易腐蚀且无需储气罐、沼气利用率高的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主要包括反应器主体外筒1-1和反应器主体内筒1-2,反应器主体外筒1-1侧壁的下部由下往上依次设有进水管线2、加药管线3和测量装置组4,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顶部设有沼气处理装置15,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内径大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外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高度大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高度;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由下到上依次为布水装置5、一级三相分离器6、一级沼气收集管7、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三相分离器8、二级沼气收集管10、气液分离装置11,所述的一级沼气收集管7、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沼气收集管10分别通过第一管路14-1、第二管路14-2、第三管路14-3接入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气液分离装置11通过第四管路16通向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外部;第一循环管路12-1接入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第一循环管路12-1与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外部的循环水泵13相连,循环水泵13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循环管路12-2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内的布水装置5相连。
具体地,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内径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外径比值为1.2~1.8;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高度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高度比值为1.06~1.3。
具体地,布水装置5靠近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的底部,气液分离装置11靠近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的顶部,一级三相分离器6和一级沼气收集管7相互靠近,位于底层厌氧区上部,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三相分离器8、二级沼气收集管10相互靠近,位于上层厌氧区的上部。
具体地,第一管路14-1出口位于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区域的下部,第二管路14-2、第三管路14-3出口分别位于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侧壁之间区域的中部和中上部,第二管路14-2的出口在第三管路14-3出口的下方。
具体地,第一循环管路12-1在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的出口位于第四管路16的下方、第三管路14-3的出口的上方。
具体地,测量装置组4包括pH值传感器、溶氧传感器、ORP测量电极和温度传感器。
具体地,反应器主体外筒1-1和反应器主体内筒1-2呈同心圆筒体结构。
具体地,反应器整体采用正压设计。
具体地,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为配水区A,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顶部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顶部之间的区域为气液分离区D,所述的布水装置5和一级沼气收集管7之间的区域为底层厌氧区B,一级沼气收集管7和二级沼气收集管10之间的区域为上层厌氧区C,第一循环管路12-1、循环水泵13、第二循环管路12-2在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外部构成外循环单元E。
有益效果
1)占地面积较少:一体式结构,高径比大,具备气体储存功能而无需储气罐,使得占地面积减少。
2)有机负荷高:上升流速可达到5-8m/h,负荷范围在15-25kgCOD/m3·d,超过普通厌氧反应器。
3)耐冲击负荷强:出水回流与来水充分混合,稀释来水浓度,大大提高抗负荷冲击能力,水质水量波动大时,反应器处理效果仍然良好。
4)动力消耗较低:三相分离器分离出水直接通过管道进入配水区,产生的沼气通过沼气收集管进入配水区提升配水区水流上升流速,从而降低循环水泵的动力消耗。
5)颗粒污泥量稳定:双层三相分离器达到高效分离效果,大大减少污泥流失,利于颗粒污泥的稳定形成和增殖,均匀布水装置和沼气扰动设计,使得泥水充分接触,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
6)沼气利用程度高:反应器内产生的沼气用于搅拌来水,提高上升流速并吹脱中和过程产生的CO2,处理后的沼气用于发电,综合利用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A、配水区;B、底层厌氧区;C、上层厌氧区;D、气液分离区;E、外循环单元;1-1、反应器主体外筒;1-2、反应器主体内筒;2、进水管线;3、加药管线;4、测量装置组;5、布水装置;6、一级三相分离器;7、一级沼气收集管;8、二级三相分离器;9、分离水收集管;10、二级沼气收集管;11、气液分离装置;12-1、第一循环管路;12-2、第二循环管路;13、循环水泵;14-1、第一管路;14-2、第二管路;14-3、第三管路;15、沼气处理装置;16、第四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主要包括反应器主体外筒1-1和反应器主体内筒1-2,反应器主体外筒1-1侧壁的下部由下往上依次设有进水管线2、加药管线3和测量装置组4,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顶部设有沼气处理装置15,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内径大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外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高度大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高度;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由下到上依次为布水装置5、一级三相分离器6、一级沼气收集管7、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三相分离器8、二级沼气收集管10、气液分离装置11,所述的一级沼气收集管7、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沼气收集管10分别通过第一管路14-1、第二管路14-2、第三管路14-3接入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气液分离装置11通过第四管路16通向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外部;第一循环管路12-1接入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第一循环管路12-1与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外部的循环水泵13相连,循环水泵13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循环管路12-2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内的布水装置5相连。
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为配水区A,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顶部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顶部之间的区域为气液分离区D,所述的布水装置5和一级沼气收集管7之间的区域为底层厌氧区B,一级沼气收集管7和二级沼气收集管10之间的区域为上层厌氧区C,第一循环管路12-1、循环水泵13、第二循环管路12-2在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外部构成外循环单元E。各个分区的作用如下:
配水区:废水由进水管线进入配水区,从二级三相分离器分离的水部分通过分离水收集管进入配水区,与来水充分混合,稀释来水浓度,大大提高抗负荷冲击能力,由加药管线加料调节pH值等参数,厌氧产生的沼气通过沼气收集管进入配水区搅拌来水,并吹脱中和过程产生的CO2,减少pH值调节投加碱量。
底层厌氧区:调配好的水通过底部布水装置在该区域均匀分布,避免形成短流和死区,在一级三相分离器高效的分离作用下,该区域存在稳定的高浓度颗粒污泥,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沼气的扰动加强了颗粒污泥与水的混合与接触,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随着产气量增加,一部分颗粒污泥被带至上层厌氧区。
上层厌氧区:该区域颗粒污泥浓度较低,废水中有机物浓度也较低,沼气产量随之降低,对颗粒污泥的扰动也减小,在二级三相分离器高效的分离作用下,避免了颗粒污泥的流失,增加颗粒污泥的停留时间。
气液分离区:该区域设有气液分离装置,分离的沼气可在该区域停留形成正压,沼气出口与沼气处理装置连接,处理后的沼气可用于发电等。
外循环单元:使用循环水泵将配水区上部的混合水通过循环管路进入底层厌氧区,二级三相分离器部分分离出水直接通过管道进入配水区,产生的沼气通过沼气收集管进入配水区提升水流上升流速,从而降低循环水泵的动力消耗。
实施例2
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内径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外径比值为1.2~1.8;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高度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高度比值为1.06~1.3。
实施例3
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布水装置5靠近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的底部,气液分离装置11靠近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的顶部,一级三相分离器6和一级沼气收集管7相互靠近,位于底层厌氧区上部,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三相分离器8、二级沼气收集管10相互靠近,位于上层厌氧区的上部。
实施例4
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第一管路14-1出口位于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区域的下部,第二管路14-2、第三管路14-3出口分别位于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侧壁之间区域的中部和中上部,第二管路14-2的出口在第三管路14-3出口的下方。
实施例5
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第一循环管路12-1在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的出口位于第四管路16的下方、第三管路14-3的出口的上方。
实施例6
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测量装置组4包括pH值传感器、溶氧传感器、ORP测量电极和温度传感器。
实施例7
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反应器主体外筒1-1和反应器主体内筒1-2呈同心圆筒体结构。
实施例8
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反应器整体采用正压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实施方式,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高径比大,占地面积较小,有机负荷高,出水与来水充分混合,耐负荷冲击能力强,整个罐体采用正压设计,无需另设储气罐,可防止氧气进入,不易产生腐蚀,产生的沼气用于搅拌来水,提高上升流速,从而降低循环水泵动力消耗,吹脱中和过程产生的CO2,从而减少pH值调节投加碱量,处理后的沼气用于发电,综合利用率提高。

Claims (9)

1.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反应器主体外筒(1-1)和反应器主体内筒(1-2),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侧壁的下部由下往上依次设有进水管线(2)、加药管线(3)和测量装置组(4),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顶部设有沼气处理装置(15),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内径大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外径;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高度大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高度;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由下到上依次为布水装置(5)、一级三相分离器(6)、一级沼气收集管(7)、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三相分离器(8)、二级沼气收集管(10)、气液分离装置(11),所述的一级沼气收集管(7)、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沼气收集管(10)分别通过第一管路(14-1)、第二管路(14-2)、第三管路(14-3)接入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1)通过第四管路(16)通向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外部;第一循环管路(12-1)接入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第一循环管路(12-1)与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外部的循环水泵(13)相连,所述的循环水泵(13)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循环管路(12-2)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内的布水装置(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内径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外径比值为1.2~1.8;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高度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高度比值为1.06~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水装置(5)靠近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的底部,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1)靠近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的顶部,所述的一级三相分离器(6)和一级沼气收集管(7)相互靠近,位于底层厌氧区上部,所述的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三相分离器(8)、二级沼气收集管(10)相互靠近,位于上层厌氧区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管路(14-1)出口位于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区域的下部,第二管路(14-2)、第三管路(14-3)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区域的中部和中上部,第二管路(14-2)的出口在第三管路(14-3)出口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循环管路(12-1)在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的出口位于第四管路(16)的下方、第三管路(14-3)的出口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量装置组(4)包括pH值传感器、溶氧传感器、ORP测量电极和温度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和反应器主体内筒(1-2)呈同心圆筒体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器整体采用正压设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为配水区(A),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顶部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顶部之间的区域为气液分离区(D),所述的布水装置(5)和一级沼气收集管(7)之间的区域为底层厌氧区(B),所述的一级沼气收集管(7)和二级沼气收集管(10)之间的区域为上层厌氧区(C),所述的第一循环管路(12-1)、循环水泵(13)、第二循环管路(12-2)在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外部构成外循环单元(E)。
CN201620022370.XU 2016-01-11 2016-01-11 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Active CN205367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22370.XU CN205367874U (zh) 2016-01-11 2016-01-11 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22370.XU CN205367874U (zh) 2016-01-11 2016-01-11 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67874U true CN205367874U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75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22370.XU Active CN205367874U (zh) 2016-01-11 2016-01-11 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6787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6389A (zh) * 2019-08-30 2019-12-03 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脱氮用三相分离容器及生物脱氮反应器
CN114314828A (zh) * 2021-12-31 2022-04-1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厌氧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6389A (zh) * 2019-08-30 2019-12-03 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脱氮用三相分离容器及生物脱氮反应器
CN114314828A (zh) * 2021-12-31 2022-04-1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厌氧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
CN114314828B (zh) * 2021-12-31 2022-11-29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厌氧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0194C (zh) 好氧型内循环回流式固定化微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CN100480197C (zh) 厌氧型内循环回流式固定化微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CN106430567B (zh) 一种高效厌氧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的工艺
CN203715375U (zh) 自动循环旋混式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CN203307190U (zh) 厌氧反应器
CN106115911B (zh) 一种酒糟发酵生产沼气的装置及方法
CN201031176Y (zh) 循环式颗粒污泥反应器
CN205367874U (zh) 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CN101817586A (zh) 旋流布水旋液分离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CN101633530A (zh) 模块化厌氧生物反应器
CN202519088U (zh) 螺旋对称流厌氧反应器
CN201362614Y (zh) 旋流布水旋液分离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CN201485459U (zh) 一种模块化厌氧生物反应器
CN103241832B (zh) 一种具有颗粒污泥制造及污泥自动收集的ic厌氧反应器
CN2581437Y (zh) 新型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CN102531163A (zh) 一种新型的大豆蛋白废水高效厌氧处理器
CN102897909A (zh) 自循环厌氧反应器
CN201952330U (zh) 一种abr反应器和斜板沉淀池一体化装置
CN204752312U (zh)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滤池
CN204111410U (zh) 两段内循环一体式矩形厌氧消化器
CN208791283U (zh) 高效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CN104370366B (zh) 一种两段内循环一体式矩形厌氧消化器
CN206328208U (zh) 一种有脉冲布水器的厌氧生物反应器
CN207748912U (zh) 一种厌氧塔布水系统
CN203474528U (zh) 一种staic高效厌氧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