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67874U - 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367874U CN205367874U CN201620022370.XU CN201620022370U CN205367874U CN 205367874 U CN205367874 U CN 205367874U CN 201620022370 U CN201620022370 U CN 201620022370U CN 205367874 U CN205367874 U CN 2053678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ctor body
- reactor
- inner core
- water
- side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具体为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反应器主体主要包括反应器主体外筒和反应器主体内筒,反应器主体又分为配水区、底层厌氧区、上层厌氧区、气液分离区、外循环单元。通过循环水泵将配水区上部的已配水泵入底层厌氧区,由布水装置进行分散布水,同时两级三相分离器出水循环至配水区,形成外循环以及配水。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占地面积少,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动力消耗较小,沼气利用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有机废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具体为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厌氧反应器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代厌氧反应器,以厌氧接触池为代表,污泥停留时间(SRT)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大体相同,反应器内污泥浓度较低,废水在反应器内通常要停留几天到几十天之久,才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第二代厌氧反应器,以UASB(升流式污泥床)为代表,依靠颗粒污泥的形成和三相分离器的截留作用,使污泥在反应器内滞留,实现了SRT>HRT,一定幅度上提高了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但是反应器的传质过程并不理想。为改善传质效果,须提高表面水力负荷和表面产气负荷,从而导致污泥流失,影响处理效果。第三代厌氧反应器,以EGSB(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和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为代表,在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高径比大,占地面积小,有机负荷大大提升,出水回流提升了耐负荷冲击能力。然而对于EGSB,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水泵实现外部出水回流,动力消耗大;对于IC,通过沼气提升实现内循环,动力消耗较小,但是上下内循环管道使得内部结构复杂。上述反应器还存在反应器易腐蚀、需要储气罐、沼气利用率低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反应器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占地面积较小、耐负荷冲击强、动力消耗较小、不易腐蚀且无需储气罐、沼气利用率高的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主要包括反应器主体外筒1-1和反应器主体内筒1-2,反应器主体外筒1-1侧壁的下部由下往上依次设有进水管线2、加药管线3和测量装置组4,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顶部设有沼气处理装置15,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内径大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外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高度大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高度;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由下到上依次为布水装置5、一级三相分离器6、一级沼气收集管7、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三相分离器8、二级沼气收集管10、气液分离装置11,所述的一级沼气收集管7、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沼气收集管10分别通过第一管路14-1、第二管路14-2、第三管路14-3接入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气液分离装置11通过第四管路16通向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外部;第一循环管路12-1接入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第一循环管路12-1与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外部的循环水泵13相连,循环水泵13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循环管路12-2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内的布水装置5相连。
具体地,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内径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外径比值为1.2~1.8;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高度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高度比值为1.06~1.3。
具体地,布水装置5靠近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的底部,气液分离装置11靠近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的顶部,一级三相分离器6和一级沼气收集管7相互靠近,位于底层厌氧区上部,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三相分离器8、二级沼气收集管10相互靠近,位于上层厌氧区的上部。
具体地,第一管路14-1出口位于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区域的下部,第二管路14-2、第三管路14-3出口分别位于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侧壁之间区域的中部和中上部,第二管路14-2的出口在第三管路14-3出口的下方。
具体地,第一循环管路12-1在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的出口位于第四管路16的下方、第三管路14-3的出口的上方。
具体地,测量装置组4包括pH值传感器、溶氧传感器、ORP测量电极和温度传感器。
具体地,反应器主体外筒1-1和反应器主体内筒1-2呈同心圆筒体结构。
具体地,反应器整体采用正压设计。
具体地,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为配水区A,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顶部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顶部之间的区域为气液分离区D,所述的布水装置5和一级沼气收集管7之间的区域为底层厌氧区B,一级沼气收集管7和二级沼气收集管10之间的区域为上层厌氧区C,第一循环管路12-1、循环水泵13、第二循环管路12-2在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外部构成外循环单元E。
有益效果
1)占地面积较少:一体式结构,高径比大,具备气体储存功能而无需储气罐,使得占地面积减少。
2)有机负荷高:上升流速可达到5-8m/h,负荷范围在15-25kgCOD/m3·d,超过普通厌氧反应器。
3)耐冲击负荷强:出水回流与来水充分混合,稀释来水浓度,大大提高抗负荷冲击能力,水质水量波动大时,反应器处理效果仍然良好。
4)动力消耗较低:三相分离器分离出水直接通过管道进入配水区,产生的沼气通过沼气收集管进入配水区提升配水区水流上升流速,从而降低循环水泵的动力消耗。
5)颗粒污泥量稳定:双层三相分离器达到高效分离效果,大大减少污泥流失,利于颗粒污泥的稳定形成和增殖,均匀布水装置和沼气扰动设计,使得泥水充分接触,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
6)沼气利用程度高:反应器内产生的沼气用于搅拌来水,提高上升流速并吹脱中和过程产生的CO2,处理后的沼气用于发电,综合利用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A、配水区;B、底层厌氧区;C、上层厌氧区;D、气液分离区;E、外循环单元;1-1、反应器主体外筒;1-2、反应器主体内筒;2、进水管线;3、加药管线;4、测量装置组;5、布水装置;6、一级三相分离器;7、一级沼气收集管;8、二级三相分离器;9、分离水收集管;10、二级沼气收集管;11、气液分离装置;12-1、第一循环管路;12-2、第二循环管路;13、循环水泵;14-1、第一管路;14-2、第二管路;14-3、第三管路;15、沼气处理装置;16、第四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主要包括反应器主体外筒1-1和反应器主体内筒1-2,反应器主体外筒1-1侧壁的下部由下往上依次设有进水管线2、加药管线3和测量装置组4,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顶部设有沼气处理装置15,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内径大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外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高度大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高度;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由下到上依次为布水装置5、一级三相分离器6、一级沼气收集管7、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三相分离器8、二级沼气收集管10、气液分离装置11,所述的一级沼气收集管7、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沼气收集管10分别通过第一管路14-1、第二管路14-2、第三管路14-3接入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气液分离装置11通过第四管路16通向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外部;第一循环管路12-1接入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第一循环管路12-1与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外部的循环水泵13相连,循环水泵13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循环管路12-2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内的布水装置5相连。
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为配水区A,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顶部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顶部之间的区域为气液分离区D,所述的布水装置5和一级沼气收集管7之间的区域为底层厌氧区B,一级沼气收集管7和二级沼气收集管10之间的区域为上层厌氧区C,第一循环管路12-1、循环水泵13、第二循环管路12-2在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外部构成外循环单元E。各个分区的作用如下:
配水区:废水由进水管线进入配水区,从二级三相分离器分离的水部分通过分离水收集管进入配水区,与来水充分混合,稀释来水浓度,大大提高抗负荷冲击能力,由加药管线加料调节pH值等参数,厌氧产生的沼气通过沼气收集管进入配水区搅拌来水,并吹脱中和过程产生的CO2,减少pH值调节投加碱量。
底层厌氧区:调配好的水通过底部布水装置在该区域均匀分布,避免形成短流和死区,在一级三相分离器高效的分离作用下,该区域存在稳定的高浓度颗粒污泥,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沼气的扰动加强了颗粒污泥与水的混合与接触,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随着产气量增加,一部分颗粒污泥被带至上层厌氧区。
上层厌氧区:该区域颗粒污泥浓度较低,废水中有机物浓度也较低,沼气产量随之降低,对颗粒污泥的扰动也减小,在二级三相分离器高效的分离作用下,避免了颗粒污泥的流失,增加颗粒污泥的停留时间。
气液分离区:该区域设有气液分离装置,分离的沼气可在该区域停留形成正压,沼气出口与沼气处理装置连接,处理后的沼气可用于发电等。
外循环单元:使用循环水泵将配水区上部的混合水通过循环管路进入底层厌氧区,二级三相分离器部分分离出水直接通过管道进入配水区,产生的沼气通过沼气收集管进入配水区提升水流上升流速,从而降低循环水泵的动力消耗。
实施例2
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内径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外径比值为1.2~1.8;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高度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高度比值为1.06~1.3。
实施例3
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布水装置5靠近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的底部,气液分离装置11靠近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的顶部,一级三相分离器6和一级沼气收集管7相互靠近,位于底层厌氧区上部,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三相分离器8、二级沼气收集管10相互靠近,位于上层厌氧区的上部。
实施例4
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第一管路14-1出口位于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区域的下部,第二管路14-2、第三管路14-3出口分别位于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侧壁之间区域的中部和中上部,第二管路14-2的出口在第三管路14-3出口的下方。
实施例5
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第一循环管路12-1在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的出口位于第四管路16的下方、第三管路14-3的出口的上方。
实施例6
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测量装置组4包括pH值传感器、溶氧传感器、ORP测量电极和温度传感器。
实施例7
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反应器主体外筒1-1和反应器主体内筒1-2呈同心圆筒体结构。
实施例8
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其中,反应器整体采用正压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实施方式,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高径比大,占地面积较小,有机负荷高,出水与来水充分混合,耐负荷冲击能力强,整个罐体采用正压设计,无需另设储气罐,可防止氧气进入,不易产生腐蚀,产生的沼气用于搅拌来水,提高上升流速,从而降低循环水泵动力消耗,吹脱中和过程产生的CO2,从而减少pH值调节投加碱量,处理后的沼气用于发电,综合利用率提高。
Claims (9)
1.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反应器主体外筒(1-1)和反应器主体内筒(1-2),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侧壁的下部由下往上依次设有进水管线(2)、加药管线(3)和测量装置组(4),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顶部设有沼气处理装置(15),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内径大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外径;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高度大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高度;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由下到上依次为布水装置(5)、一级三相分离器(6)、一级沼气收集管(7)、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三相分离器(8)、二级沼气收集管(10)、气液分离装置(11),所述的一级沼气收集管(7)、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沼气收集管(10)分别通过第一管路(14-1)、第二管路(14-2)、第三管路(14-3)接入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1)通过第四管路(16)通向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外部;第一循环管路(12-1)接入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第一循环管路(12-1)与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外部的循环水泵(13)相连,所述的循环水泵(13)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循环管路(12-2)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内的布水装置(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内径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外径比值为1.2~1.8;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高度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高度比值为1.06~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水装置(5)靠近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的底部,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11)靠近反应器主体内筒(1-2)的内部的顶部,所述的一级三相分离器(6)和一级沼气收集管(7)相互靠近,位于底层厌氧区上部,所述的分离水收集管(9)、二级三相分离器(8)、二级沼气收集管(10)相互靠近,位于上层厌氧区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管路(14-1)出口位于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区域的下部,第二管路(14-2)、第三管路(14-3)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区域的中部和中上部,第二管路(14-2)的出口在第三管路(14-3)出口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循环管路(12-1)在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的出口位于第四管路(16)的下方、第三管路(14-3)的出口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量装置组(4)包括pH值传感器、溶氧传感器、ORP测量电极和温度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和反应器主体内筒(1-2)呈同心圆筒体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器整体采用正压设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侧壁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侧壁之间的区域为配水区(A),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筒(1-1)的顶部与反应器主体内筒(1-2)顶部之间的区域为气液分离区(D),所述的布水装置(5)和一级沼气收集管(7)之间的区域为底层厌氧区(B),所述的一级沼气收集管(7)和二级沼气收集管(10)之间的区域为上层厌氧区(C),所述的第一循环管路(12-1)、循环水泵(13)、第二循环管路(12-2)在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外部构成外循环单元(E)。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022370.XU CN205367874U (zh) | 2016-01-11 | 2016-01-11 | 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022370.XU CN205367874U (zh) | 2016-01-11 | 2016-01-11 | 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367874U true CN205367874U (zh) | 2016-07-06 |
Family
ID=56275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022370.XU Active CN205367874U (zh) | 2016-01-11 | 2016-01-11 | 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36787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26389A (zh) * | 2019-08-30 | 2019-12-03 | 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生物脱氮用三相分离容器及生物脱氮反应器 |
CN114314828A (zh) * | 2021-12-31 | 2022-04-12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厌氧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 |
-
2016
- 2016-01-11 CN CN201620022370.XU patent/CN20536787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26389A (zh) * | 2019-08-30 | 2019-12-03 | 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生物脱氮用三相分离容器及生物脱氮反应器 |
CN114314828A (zh) * | 2021-12-31 | 2022-04-12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厌氧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 |
CN114314828B (zh) * | 2021-12-31 | 2022-11-29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厌氧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80194C (zh) | 好氧型内循环回流式固定化微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 |
CN100480197C (zh) | 厌氧型内循环回流式固定化微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 |
CN106430567B (zh) | 一种高效厌氧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的工艺 | |
CN203715375U (zh) | 自动循环旋混式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 |
CN203307190U (zh) | 厌氧反应器 | |
CN106115911B (zh) | 一种酒糟发酵生产沼气的装置及方法 | |
CN201031176Y (zh) | 循环式颗粒污泥反应器 | |
CN205367874U (zh) | 一体式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 |
CN101817586A (zh) | 旋流布水旋液分离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 |
CN101633530A (zh) | 模块化厌氧生物反应器 | |
CN202519088U (zh) | 螺旋对称流厌氧反应器 | |
CN201362614Y (zh) | 旋流布水旋液分离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 |
CN201485459U (zh) | 一种模块化厌氧生物反应器 | |
CN103241832B (zh) | 一种具有颗粒污泥制造及污泥自动收集的ic厌氧反应器 | |
CN2581437Y (zh) | 新型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 |
CN102531163A (zh) | 一种新型的大豆蛋白废水高效厌氧处理器 | |
CN102897909A (zh) | 自循环厌氧反应器 | |
CN201952330U (zh) | 一种abr反应器和斜板沉淀池一体化装置 | |
CN204752312U (zh) |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滤池 | |
CN204111410U (zh) | 两段内循环一体式矩形厌氧消化器 | |
CN208791283U (zh) | 高效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 |
CN104370366B (zh) | 一种两段内循环一体式矩形厌氧消化器 | |
CN206328208U (zh) | 一种有脉冲布水器的厌氧生物反应器 | |
CN207748912U (zh) | 一种厌氧塔布水系统 | |
CN203474528U (zh) | 一种staic高效厌氧反应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