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66071U - 一种扑打式双翅膀飞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扑打式双翅膀飞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66071U
CN205366071U CN201620176350.8U CN201620176350U CN205366071U CN 205366071 U CN205366071 U CN 205366071U CN 201620176350 U CN201620176350 U CN 201620176350U CN 205366071 U CN205366071 U CN 205366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s
skeleton
wing
assemblies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763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锜
吴开震
吴若谷
吴若鼎
吴若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17635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660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66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660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扑打式双翅膀飞行装置,利用鱼类尾巴的原理设计双翅膀飞行结构的扑打机,实现鸟类飞行原理的飞行状态调控功效,其主体结构包括前骨架、前薄膜、前筋骨、后骨架、后薄膜、后筋骨、摇柄、一号连杆、二号连杆、三号连杆、四号连杆、动力机、机体、一号组件、二号组件、三号组件、四号组件和五号组件,动力机提供动力并通过四号连杆和四连杆结构以及前骨架带动前翅膀向斜下方上下摆动,使后翅膀产生上升的浮力,通过动力机的设置使其提供的动力大小可控,实现双翅膀扑打机飞行装置的升降、转向和调速功效;其结构简单,原理科学,制作成本低,易于调控,飞行效果好,应用前景广阔。

Description

一种扑打式双翅膀飞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扑打式双翅膀飞行装置,利用鱼类尾巴的原理设计双翅膀飞行结构的扑打机,实现鸟类飞行原理的飞行状态调控功效。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人们梦想实现鸟类那样在天空中飞翔的技术方案,很多人模仿制作了鸟类的翅膀,试图飞起来,都没有成功;人们通过对鱼类的游行原理进行了长时间的分析研究,掌握了一些游行的原理,发现鱼类的尾巴左右摆动为游行提供向前的动力;因为摆动的平面可以向摆动的垂直方向产生气流,而这些气流可以向相反的方向产生反作用力,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搧扇子,搧扇子带来的凉风,不是在扇子面的方向上,而是在扇子摆动的垂直方向上;还有江河湖海上的木船,就是靠船尾上的木桨来回摆动提供前行动力,这是模仿鱼类尾巴摆动的例子;蜻蜓的翅膀发达,前后翅膀等长而狭,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飞行能力很强,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突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有时还能后退飞行,休息时,双翅平展两侧或直立于背上,翅膀的前缘近翅顶处各有1个翅痣,呈长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膀的震动规律性,并可防止因震颤而折伤翅膀。目前,许多相关技术人员在研究鱼类尾巴摆动提供动力的流体力学原理,但是在众多的文献和报道中尚未提出鱼类的尾巴结合蜻蜓的翅膀为扑打机提供上升和前行动力的扑打机装置。因此,研发一种基于鱼类尾巴和蜻蜓翅膀摆动原理的扑打式双翅膀飞行装置,很有科学和应用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社会和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寻求设计一种扑打式双翅膀飞行装置,借助于鱼类尾巴在游行时左右摆动和蜻蜓翅膀飞行时上下扑打形成的动力为飞行提供上升力和前行力的原理,实现扑打机的自由飞翔结构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扑打式双翅膀飞行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前骨架、前薄膜、前筋骨、后骨架、后薄膜、后筋骨、摇柄、一号连杆、二号连杆、三号连杆、四号连杆、动力机、机体、一号组件、二号组件、三号组件、四号组件和五号组件;前骨架、前薄膜和前筋骨配合连接构成对称结构的二个前翅膀;后骨架、后薄膜和后筋骨配合连接构成对称结构的二个后翅膀;鱼形框架结构的机体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为尖状弧形结构和鱼尾结构,机体为非均匀厚度的平面板状,上侧面为弧状,下侧面为凹状;前骨架通过一号组件和二号组件固定安装在机体的前端部,前骨架的中间偏右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摇柄,后骨架通过四号组件和五号组件固定安装在机体的中部,动力机固定安装在前骨架和后骨架之间靠近后骨架的机体上,动力机通过四号连杆与一号连杆机械传动式连接,一号连杆通过二号连杆与三号连杆机械传动式连接,三号连杆的右端通过三号组件与机体固定连接,三号连杆通过摇柄与前骨架机械传动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基于鱼类尾巴在游行时左右摆动和蜻蜓翅膀飞行时上下扑打形成的动力为飞行提供上升力和前行力的原理,研发制作一种扑打式双翅膀飞行装置;其结构简单,原理科学,制作成本低,易于调控,飞行效果好,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涉及的扑打式双翅膀飞行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前骨架1、前薄膜2、前筋骨3、后骨架4、后薄膜5、后筋骨6、摇柄7、一号连杆8、二号连杆9、三号连杆10、四号连杆11、动力机12、机体13、一号组件14、二号组件15、三号组件16、四号组件17和五号组件18;前骨架1、前薄膜2和前筋骨3配合连接构成对称结构的二个前翅膀;后骨架4、后薄膜5和后筋骨6配合连接构成对称结构的二个后翅膀;鱼形框架结构的机体13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为尖状弧形结构和鱼尾结构,利于减少前进阻力和调整飞行方向,机体13为非均匀厚度的平面板状,上侧面为弧状,下侧面为凹状;前骨架1通过一号组件14和二号组件15固定安装在机体13的前端部,前骨架1的中间偏右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摇柄7,后骨架4通过四号组件17和五号组件18固定安装在机体13的中部,动力机12固定安装在前骨架1和后骨架4之间靠近后骨架4的机体13上,动力机12通过四号连杆11与一号连杆8机械传动式连接,一号连杆8通过二号连杆9与三号连杆10机械传动式连接,三号连杆10的右端通过三号组件16与机体13固定连接,三号连杆10通过摇柄7与前骨架1机械传动式连接;前翅膀能够进行小幅度快速扑打动作,后翅膀固定不动;各部件配合构成扑打式双翅膀飞行装置,实现扑打机鸟类飞行状态的飞行机制。
本实施例涉及的前薄膜2和后薄膜4采用不透气轻质材料;前筋骨3和后筋骨6采用弹性材质的细条并分别为前薄膜2和后薄膜4提供支撑力;摇柄7、一号连杆8、二号连杆9和三号连杆10构成四连杆结构,前骨架1上设置的摇柄7与三号连杆10机械传动式连接,三号连杆10与二号连杆9机械传动式连接,二号连杆9与一号连杆8机械传动式连接,一号连杆8与四号连杆11机械传动式连接,四号连杆11与动力机12动力传动式连接,动力机12开启后将动力传递给四号连杆11,四号连杆11带动一号连杆8上下往复运动,一号连杆8带动二号连杆9左右往复运动,二号连杆9带动三号连杆10上下往复运动,三号连杆10带动摇柄7上下往复运动,为前翅膀提供动力;动力机12为减速式动力机,将高速的旋转降为四连杆结构动作需要的速度,然后带动前翅膀摆动;动力机12包括内燃机、电动机和核能动力机,动力机12中设置有控制系统,能实现鸟类或鱼类的飞行或游行控制功效;动力机12采用单一动力机的双动力输出结构。
本实施例使用时,动力机12提供动力并通过四号连杆11和四连杆结构以及前骨架1带动对称的二个前翅膀向斜下方上下摆动,根据物理学原理,前翅膀在快速扑打中产生向后的高速气流,高速气流从后翅膀上表面流过,高速气流比后翅膀下表面的气流快,使后翅膀产生上升的浮力,为双翅膀扑打机飞行装置提供起飞和向前的动力;通过动力机12的设置使其提供的动力大小可控,从而实现前翅膀的上下扑打速度的调控,并使上扑速度慢,下扑速度快,为前翅膀提供不同的上下摆动速度,产生不同的向前的和向上的力,实现双翅膀扑打机飞行装置的升降、转向和调速功效。

Claims (1)

1.一种扑打式双翅膀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前骨架、前薄膜、前筋骨、后骨架、后薄膜、后筋骨、摇柄、一号连杆、二号连杆、三号连杆、四号连杆、动力机、机体、一号组件、二号组件、三号组件、四号组件和五号组件;前骨架、前薄膜和前筋骨配合连接构成对称结构的二个前翅膀;后骨架、后薄膜和后筋骨配合连接构成对称结构的二个后翅膀;鱼形框架结构的机体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为尖状弧形结构和鱼尾结构,机体为非均匀厚度的平面板状,上侧面为弧状,下侧面为凹状;前骨架通过一号组件和二号组件固定安装在机体的前端部,前骨架的中间偏右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摇柄,后骨架通过四号组件和五号组件固定安装在机体的中部,动力机固定安装在前骨架和后骨架之间靠近后骨架的机体上,动力机通过四号连杆与一号连杆机械传动式连接,一号连杆通过二号连杆与三号连杆机械传动式连接,三号连杆的右端通过三号组件与机体固定连接,三号连杆通过摇柄与前骨架机械传动式连接。
CN201620176350.8U 2016-03-08 2016-03-08 一种扑打式双翅膀飞行装置 Active CN2053660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76350.8U CN205366071U (zh) 2016-03-08 2016-03-08 一种扑打式双翅膀飞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76350.8U CN205366071U (zh) 2016-03-08 2016-03-08 一种扑打式双翅膀飞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66071U true CN205366071U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65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76350.8U Active CN205366071U (zh) 2016-03-08 2016-03-08 一种扑打式双翅膀飞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6607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0748A (zh) * 2016-03-08 2016-06-01 吴锜 一种扑打式双翅膀飞行装置
CN107521689A (zh) * 2017-08-17 2017-12-29 赵祎 一种飞行器、船、流体发电机及其部件开合桨
CN112722265A (zh) * 2021-02-08 2021-04-30 东北大学 一种变相位仿蜻蜓双扑翼机构及相位调节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0748A (zh) * 2016-03-08 2016-06-01 吴锜 一种扑打式双翅膀飞行装置
CN107521689A (zh) * 2017-08-17 2017-12-29 赵祎 一种飞行器、船、流体发电机及其部件开合桨
CN112722265A (zh) * 2021-02-08 2021-04-30 东北大学 一种变相位仿蜻蜓双扑翼机构及相位调节方法
CN112722265B (zh) * 2021-02-08 2022-07-26 东北大学 一种变相位仿蜻蜓双扑翼机构及相位调节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66071U (zh) 一种扑打式双翅膀飞行装置
CN103600835B (zh) 一种仿生飞翼无人机的气动外形
CN106043692A (zh) 一种多自由度仿鸟扑翼飞行器
CN102862679B (zh) 一种移动导杆式往复翼升力生成装置
CN101643113A (zh) 水下航行器
CN202657236U (zh) 一种弹性鱼尾摆和扑翼推进装置
CN105015777A (zh) 一种镜像对称式双四连杆结构的扑翼机装置
CN210592424U (zh) 一种仿生蝴蝶扑翼飞行器
CN203558206U (zh) 一种双节主翼仿生扑翼机
CN108423173A (zh) 一种掠动式扑翼飞行器装置
CN105620748A (zh) 一种扑打式双翅膀飞行装置
CN108298075A (zh) 能悬停的扑翼飞行器及其控制方式
CN108706100B (zh) 仿大鸟扑翼飞行器
CN204937506U (zh) 一种扑打机飞行装置
Malik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design parameters on lift, thrust, and drag of an ornithopter
CN105015776B (zh) 一种扑打机飞行装置
CN102862678B (zh) 一种移动导框式往复翼升力生成装置
CN204937507U (zh) 一种镜像对称式双四连杆结构的扑翼机装置
CN110816827A (zh) 一种仿生蝴蝶扑翼飞行器
CN114394232B (zh) 一种扑翼-扑旋翼多飞行模态仿生飞行器
CN105000181A (zh) 一种扑打机翅膀装置
CN107161338B (zh) 一种单翼或多翼旋转扑翼装置
CN204937504U (zh) 一种扑打机翅膀装置
CN105000182A (zh) 一种扑翼机飞行方法
CN214566148U (zh) 一种扑翼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