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66009U - 一种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66009U
CN205366009U CN201520963184.1U CN201520963184U CN205366009U CN 205366009 U CN205366009 U CN 205366009U CN 201520963184 U CN201520963184 U CN 201520963184U CN 205366009 U CN205366009 U CN 205366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overnor motion
tumbler body
storage tank
h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631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英华
赵春生
孙祖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Maritime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aritime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aritime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aritime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5209631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66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66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660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包括设于船体上两端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船体的两侧中部分别设有第三调节机构和第四调节机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之间通过第一水道相连接,第一调节机构和第四调节机构之间通过调节水道相连接,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之间通过第三水道相连接,第二调节机构和第四调节机构之间通过第四水道相连接,第一水道上设有第一水泵,第二水道上设有第二水泵,第三水道上设有第三水泵,第四水道上设有第四水泵,第一水道、第二水道、第三水道和第四水道之间相互连通且共同围成菱形,船体上设有倾斜度传感器。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抗风浪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
背景技术
航船在大海里航行,受风力、海浪的影响很大。当风浪大时,航船会左右、前后及上下随风浪不规则的摇摆,同时产生倾斜,在军舰上,由于武器需要精确的瞄准,船身轻微的摇摆或倾斜都有可能使得射击目标的偏移。因此,如何克服风浪对船和军舰上的人员影响,就成了技术上的关键。目前军舰上大多使用陀螺仪控制减摇舵来减轻船体的摇摆和倾斜,但是一方面陀螺仪为精密仪器,经常需要检查校正,相当麻烦,另一方面其减摇效果有限。
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航海模型船平衡装置[申请号:CN201120010193.0],包括航海模型船,具有船舱及船身壳,在船舱及船身壳内底部放入胶或者是水泥浆,再放入配重平衡板凝固后,在配重平衡板上和船舱底板周边涂胶粘合玻璃纤维布多层凝固,在船舱及船身壳底板位置形成压舱板。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其平衡效果不够好,抗风浪效果差,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抗风浪效果好的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设于船体上,包括设于船体上两端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的船体的两侧中部分别设有第三调节机构和第四调节机构,所述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之间通过第一水道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调节机构和第四调节机构之间通过调节水道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之间通过第三水道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调节机构和第四调节机构之间通过第四水道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水道上设有第一水泵,所述的第二水道上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的第三水道上设有第三水泵,所述的第四水道上设有第四水泵,所述的第一水道、第二水道、第三水道和第四水道之间相互连通且共同围成菱形。
在上述的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中,所述的船体上设有能够检测船体倾斜角度的倾斜度传感器,所述的倾斜度传感器与控制机构相连接,所述的控制机构分别与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和第四水泵相连接,且当船体向第一调节机构方向倾斜时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将水向第二调节机构方向泵出,当船体向第二调节机构方向倾斜时第三水泵、第四水泵将水向第一调节机构方向泵出,当船体向第三调节机构方向倾斜时第一水泵、第三水泵将水向第四调节机构方向泵出,当船体向第四调节机构方向倾斜时第二水泵、第四水泵将水向第三调节机构方向泵出。当船体在风浪的作用下发生倾斜时,倾斜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倾斜数据传输到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控制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和第四水泵做出反应,更具体地说,当船体向第一调节机构方向倾斜时控制机构控制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将水向第二调节机构方向泵出,第一调节机构端的重量减轻,利于维持船体平衡,当船体向第二调节机构方向倾斜时控制机构控制第三水泵、第四水泵将水向第一调节机构方向泵出,第二调节机构端的重量减轻,利于维持船体平衡,当船体向第三调节机构方向倾斜时控制机构控制第一水泵、第三水泵将水向第四调节机构方向泵出,第三调节机构端的重量减轻,利于维持船体平衡,当船体向第四调节机构方向倾斜时控制机构控制第二水泵、第四水泵将水向第三调节机构方向泵出,第四调节机构端的重量减轻,利于维持船体平衡,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在上述的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中,所述的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不倒翁本体,所述的第一不倒翁本体的下端设有与第一水道和第二水道连接处相通的第一通水口,所述的第一不倒翁本体内设有位于第一通水口上方的第一支撑网,所述的第一支撑网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铁块。
在上述的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中,所述的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不倒翁本体,所述的第二不倒翁本体的下端设有与第三水道和第四水道连接处相通的第二通水口,所述的第二不倒翁本体内设有位于第二通水口上方的第二支撑网,所述的第二支撑网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铁块。
在上述的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中,所述的第三调节机构包括第三不倒翁本体,所述的第三不倒翁本体的下端设有与第一水道和第三水道连接处相通的第三通水口,所述的第三不倒翁本体内设有位于第三通水口上方的第三支撑网,所述的第三支撑网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铁块。
在上述的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中,所述的第四调节机构包括第四不倒翁本体,所述的第四不倒翁本体的下端设有与第二水道和第四水道连接处相通的第四通水口,所述的第四不倒翁本体内设有位于第四通水口上方的第四支撑网,所述的第四支撑网上固定连接有第四铁块。第一不倒翁本体、第二不倒翁本体、第三不倒翁本体和第四不倒翁本体不随船体的摆动而摆动,利于维持船体,同时可以通过第一不倒翁本体、第二不倒翁本体、第三不倒翁本体和第四不倒翁本体和船体之间的角度直观判断船体的倾斜角度。
在上述的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中,所述的第一不倒翁本体内设有位于第一铁块上的第一储水箱,所述的第一储水箱和第一不倒翁本体之间形成环形通水腔,所述的第一储水箱的上端敞口形成与环形通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口,且当水高于环形通水腔上端面上时水进入到第一储水箱。当船体的第一不倒翁本体端的倾斜角度过大时,水灌入第一储水箱加重了重心,利于维持第一不倒翁本体的稳定。
在上述的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中,所述的第二不倒翁本体内设有位于第二铁块上的第二储水箱,所述的第二储水箱和第二不倒翁本体之间形成环形通水腔,所述的第二储水箱的上端敞口形成与环形通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口,且当水高于环形通水腔上端面上时水进入到第二储水箱。当船体的第二不倒翁本体端的倾斜角度过大时,水灌入第二储水箱加重了重心,利于维持第二不倒翁本体的稳定。
在上述的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中,所述的第三不倒翁本体内设有位于第三铁块上的第三储水箱,所述的第三储水箱和第三不倒翁本体之间形成环形通水腔,所述的第三储水箱的上端敞口形成与环形通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口,且当水高于环形通水腔上端面上时水进入到第三储水箱。当船体的第三不倒翁本体端的倾斜角度过大时,水灌入第三储水箱加重了重心,利于维持第三不倒翁本体的稳定。
在上述的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中,所述的第四不倒翁本体内设有位于第四铁块上的第四储水箱,所述的第四储水箱和第四不倒翁本体之间形成环形通水腔,所述的第四储水箱的上端敞口形成与环形通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口,且当水高于环形通水腔上端面上时水进入到第四储水箱。当船体的第四不倒翁本体端的倾斜角度过大时,水灌入第四储水箱加重了重心,利于维持第四不倒翁本体的稳定。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的优点在于:
其一,当船体在风浪的作用下发生倾斜时,倾斜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倾斜数据传输到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控制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和第四水泵做出反应,更具体地说,当船体向第一调节机构方向倾斜时控制机构控制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将水向第二调节机构方向泵出,第一调节机构端的重量减轻,利于维持船体平衡,当船体向第二调节机构方向倾斜时控制机构控制第三水泵、第四水泵将水向第一调节机构方向泵出,第二调节机构端的重量减轻,利于维持船体平衡,当船体向第三调节机构方向倾斜时控制机构控制第一水泵、第三水泵将水向第四调节机构方向泵出,第三调节机构端的重量减轻,利于维持船体平衡,当船体向第四调节机构方向倾斜时控制机构控制第二水泵、第四水泵将水向第三调节机构方向泵出,第四调节机构端的重量减轻,利于维持船体平衡,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其二,第一不倒翁本体、第二不倒翁本体、第三不倒翁本体和第四不倒翁本体不随船体的摆动而摆动,利于维持船体,同时可以通过第一不倒翁本体、第二不倒翁本体、第三不倒翁本体和第四不倒翁本体和船体之间的角度直观判断船体的倾斜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船体、2第一调节机构、3第二调节机构、4第三调节机构、5第四调节机构、6第一水道、7第二水道、8第三水道、9第四水道、10第一水泵、11第二水泵、12第三水泵、13第四水泵、14第一不倒翁本体、15第一支撑网、16第一铁块、17第二不倒翁本体、18第二支撑网、19第二铁块、20第三不倒翁本体、21第三支撑网、22第三铁块、23第四不倒翁本体、24第四支撑网、25第四铁块、26第一储水箱、27第二储水箱、28第三储水箱、29第四储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设于船体1上,包括设于船体1上两端的第一调节机构2和第二调节机构3,船体1的两侧中部分别设有第三调节机构4和第四调节机构5,第一调节机构2和第三调节机构4之间通过第一水道6相连接,第一调节机构2和第四调节机构5之间通过调节水道7相连接,第二调节机构3和第三调节机构4之间通过第三水道8相连接,第二调节机构3和第四调节机构5之间通过第四水道9相连接,第一水道6上设有第一水泵10,第二水道7上设有第二水泵11,第三水道8上设有第三水泵12,第四水道9上设有第四水泵13,第一水道6、第二水道7、第三水道8和第四水道9之间相互连通且共同围成菱形,船体1上设有能够检测船体1倾斜角度的倾斜度传感器,倾斜度传感器与控制机构相连接,控制机构分别与第一水泵10、第二水泵11、第三水泵12和第四水泵13相连接,且当船体1向第一调节机构2方向倾斜时第一水泵10、第二水泵11将水向第二调节机构3方向泵出,当船体1向第二调节机构3方向倾斜时第三水泵12、第四水泵13将水向第一调节机构2方向泵出,当船体1向第三调节机构4方向倾斜时第一水泵10、第三水泵12将水向第四调节机构5方向泵出,当船体1向第四调节机构5方向倾斜时第二水泵11、第四水泵13将水向第三调节机构4方向泵出。当船体1在风浪的作用下发生倾斜时,倾斜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倾斜数据传输到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控制第一水泵10、第二水泵11、第三水泵12和第四水泵13做出反应,更具体地说,当船体1向第一调节机构2方向倾斜时控制机构控制第一水泵10、第二水泵11将水向第二调节机构3方向泵出,第一调节机构2端的重量减轻,利于维持船体1平衡,当船体1向第二调节机构3方向倾斜时控制机构控制第三水泵12、第四水泵13将水向第一调节机构2方向泵出,第二调节机构3端的重量减轻,利于维持船体1平衡,当船体1向第三调节机构4方向倾斜时控制机构控制第一水泵10、第三水泵12将水向第四调节机构5方向泵出,第三调节机构4端的重量减轻,利于维持船体1平衡,当船体1向第四调节机构5方向倾斜时控制机构控制第二水泵11、第四水泵13将水向第三调节机构4方向泵出,第四调节机构5端的重量减轻,利于维持船体1平衡,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其中,第一调节机构2包括第一不倒翁本体14,第一不倒翁本体14的下端设有与第一水道6和第二水道7连接处相通的第一通水口,第一不倒翁本体14内设有位于第一通水口上方的第一支撑网15,第一支撑网15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铁块16。第二调节机构3包括第二不倒翁本体17,第二不倒翁本体17的下端设有与第三水道8和第四水道9连接处相通的第二通水口,第二不倒翁本体17内设有位于第二通水口上方的第二支撑网18,第二支撑网18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铁块19。第三调节机构4包括第三不倒翁本体20,第三不倒翁本体20的下端设有与第一水道6和第三水道8连接处相通的第三通水口,第三不倒翁本体20内设有位于第三通水口上方的第三支撑网21,第三支撑网21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铁块22。第四调节机构5包括第四不倒翁本体23,第四不倒翁本体23的下端设有与第二水道7和第四水道9连接处相通的第四通水口,第四不倒翁本体23内设有位于第四通水口上方的第四支撑网24,第四支撑网24上固定连接有第四铁块25。第一不倒翁本体14、第二不倒翁本体17、第三不倒翁本体20和第四不倒翁本体23不随船体1的摆动而摆动,利于维持船体1,同时可以通过第一不倒翁本体14、第二不倒翁本体17、第三不倒翁本体20和第四不倒翁本体23和船体1之间的角度直观判断船体1的倾斜角度。
作为一种改进,第一不倒翁本体14内设有位于第一铁块16上的第一储水箱26,第一储水箱26和第一不倒翁本体14之间形成环形通水腔,第一储水箱26的上端敞口形成与环形通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口,且当水高于环形通水腔上端面上时水进入到第一储水箱26。当船体1的第一不倒翁本体14端的倾斜角度过大时,水灌入第一储水箱26加重了重心,利于维持第一不倒翁本体14的稳定。第二不倒翁本体17内设有位于第二铁块19上的第二储水箱27,第二储水箱27和第二不倒翁本体17之间形成环形通水腔,第二储水箱27的上端敞口形成与环形通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口,且当水高于环形通水腔上端面上时水进入到第二储水箱27。当船体1的第二不倒翁本体17端的倾斜角度过大时,水灌入第二储水箱27加重了重心,利于维持第二不倒翁本体17的稳定。第三不倒翁本体20内设有位于第三铁块22上的第三储水箱28,第三储水箱28和第三不倒翁本体20之间形成环形通水腔,第三储水箱28的上端敞口形成与环形通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口,且当水高于环形通水腔上端面上时水进入到第三储水箱28。当船体1的第三不倒翁本体20端的倾斜角度过大时,水灌入第三储水箱28加重了重心,利于维持第三不倒翁本体20的稳定。第四不倒翁本体23内设有位于第四铁块25上的第四储水箱29,第四储水箱29和第四不倒翁本体23之间形成环形通水腔,第四储水箱29的上端敞口形成与环形通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口,且当水高于环形通水腔上端面上时水进入到第四储水箱29。当船体1的第四不倒翁本体23端的倾斜角度过大时,水灌入第四储水箱29加重了重心,利于维持第四不倒翁本体23的稳定。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船体1、第一调节机构2、第二调节机构3、第三调节机构4、第四调节机构5、第一水道6、第二水道7、第三水道8、第四水道9、第一水泵10、第二水泵11、第三水泵12、第四水泵13、第一不倒翁本体14、第一支撑网15、第一铁块16、第二不倒翁本体17、第二支撑网18、第二铁块19、第三不倒翁本体20、第三支撑网21、第三铁块22、第四不倒翁本体23、第四支撑网24、第四铁块25、第一储水箱26、第二储水箱27、第三储水箱28、第四储水箱2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设于船体(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船体(1)上两端的第一调节机构(2)和第二调节机构(3),所述的船体(1)的两侧中部分别设有第三调节机构(4)和第四调节机构(5),所述的第一调节机构(2)和第三调节机构(4)之间通过第一水道(6)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调节机构(2)和第四调节机构(5)之间通过调节水道(7)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调节机构(3)和第三调节机构(4)之间通过第三水道(8)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调节机构(3)和第四调节机构(5)之间通过第四水道(9)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水道(6)上设有第一水泵(10),第二水道(7)上设有第二水泵(11),所述的第三水道(8)上设有第三水泵(12),所述的第四水道(9)上设有第四水泵(13),所述的第一水道(6)、第二水道(7)、第三水道(8)和第四水道(9)之间相互连通且共同围成菱形,所述的船体(1)上设有能够检测船体(1)倾斜角度的倾斜度传感器,所述的倾斜度传感器与控制机构相连接,所述的控制机构分别与第一水泵(10)、第二水泵(11)、第三水泵(12)和第四水泵(13)相连接,且当船体(1)向第一调节机构(2)方向倾斜时第一水泵(10)、第二水泵(11)将水向第二调节机构(3)方向泵出,当船体(1)向第二调节机构(3)方向倾斜时第三水泵(12)、第四水泵(13)将水向第一调节机构(2)方向泵出,当船体(1)向第三调节机构(4)方向倾斜时第一水泵(10)、第三水泵(12)将水向第四调节机构(5)方向泵出,当船体(1)向第四调节机构(5)方向倾斜时第二水泵(11)、第四水泵(13)将水向第三调节机构(4)方向泵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调节机构(2)包括第一不倒翁本体(14),所述的第一不倒翁本体(14)的下端设有与第一水道(6)和第二水道(7)连接处相通的第一通水口,所述的第一不倒翁本体(14)内设有位于第一通水口上方的第一支撑网(15),所述的第一支撑网(15)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铁块(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调节机构(3)包括第二不倒翁本体(17),所述的第二不倒翁本体(17)的下端设有与第三水道(8)和第四水道(9)连接处相通的第二通水口,所述的第二不倒翁本体(17)内设有位于第二通水口上方的第二支撑网(18),所述的第二支撑网(18)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铁块(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调节机构(4)包括第三不倒翁本体(20),所述的第三不倒翁本体(20)的下端设有与第一水道(6)和第三水道(8)连接处相通的第三通水口,所述的第三不倒翁本体(20)内设有位于第三通水口上方的第三支撑网(21),所述的第三支撑网(21)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铁块(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调节机构(5)包括第四不倒翁本体(23),所述的第四不倒翁本体(23)的下端设有与第二水道(7)和第四水道(9)连接处相通的第四通水口,所述的第四不倒翁本体(23)内设有位于第四通水口上方的第四支撑网(24),所述的第四支撑网(24)上固定连接有第四铁块(2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不倒翁本体(14)内设有位于第一铁块(16)上的第一储水箱(26),所述的第一储水箱(26)和第一不倒翁本体(14)之间形成环形通水腔,所述的第一储水箱(26)的上端敞口形成与环形通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口,且当水高于环形通水腔上端面上时水进入到第一储水箱(26)。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不倒翁本体(17)内设有位于第二铁块(19)上的第二储水箱(27),所述的第二储水箱(27)和第二不倒翁本体(17)之间形成环形通水腔,所述的第二储水箱(27)的上端敞口形成与环形通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口,且当水高于环形通水腔上端面上时水进入到第二储水箱(27)。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不倒翁本体(20)内设有位于第三铁块(22)上的第三储水箱(28),所述的第三储水箱(28)和第三不倒翁本体(20)之间形成环形通水腔,所述的第三储水箱(28)的上端敞口形成与环形通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口,且当水高于环形通水腔上端面上时水进入到第三储水箱(28)。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不倒翁本体(23)内设有位于第四铁块(25)上的第四储水箱(29),所述的第四储水箱(29)和第四不倒翁本体(23)之间形成环形通水腔,所述的第四储水箱(29)的上端敞口形成与环形通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口,且当水高于环形通水腔上端面上时水进入到第四储水箱(29)。
CN201520963184.1U 2015-11-27 2015-11-27 一种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66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63184.1U CN205366009U (zh) 2015-11-27 2015-11-27 一种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63184.1U CN205366009U (zh) 2015-11-27 2015-11-27 一种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66009U true CN205366009U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60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6318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66009U (zh) 2015-11-27 2015-11-27 一种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660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9417A (zh) * 2015-11-27 2016-02-17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9417A (zh) * 2015-11-27 2016-02-17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0347B (zh) 带有急减速、急转弯阻尼两用板装置的船舶或舰艇或潜艇
CN104229093A (zh) 大型货船船体自动平衡方法和系统
CN203832725U (zh) 单翼板船体平衡装置
CN102295062B (zh) 一种特殊缩微波幅和水尺的船舶吃水及河流水位测量系统
CN107600376A (zh) 多功能融合的节能型全海深潜器可调压载系统
CN205366009U (zh) 一种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
CN103770914B (zh) 移动式海洋旅游度假酒店
CN206258354U (zh) 一种自补偿供液瓶及土体入渗实验装置
CN206012898U (zh) 多孔介质材料消波稳定浮体模块
CN204298786U (zh) 一种多功能城市游艇码头
CN105329417B (zh) 一种抗风浪的航海平衡机构
CN207274948U (zh) 多功能融合的节能型全海深潜器可调压载系统
CN207843237U (zh) 一种水文气象浮标减摇装置
CN102910264B (zh) 一种船舶系泊状态的减摇装置
CN203795517U (zh) 自浮式自动升降中层水取水装置
CN204548423U (zh) 一种可变航态无人艇
CN206336394U (zh) 一种能调节吃水深度的游艇
CN205225586U (zh) 一种海上漂浮式风机及其风机基础
RU2398705C2 (ru) Волностойкий самоходный катамара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CN204096059U (zh) 船舶隔波平稳航行停泊装置
CN204713369U (zh) 一种新型防翻沉浮标
CN205044930U (zh) 小型潜水载荷舱自平衡系统
CN104499456A (zh) 一种多功能城市游艇码头
CN207141323U (zh) 漂浮式通信中继塔
CN207141322U (zh) 锚结构及应用其的漂浮式通信中继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