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53394U - 一种导光结构、背光源及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光结构、背光源及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53394U
CN205353394U CN201620124999.5U CN201620124999U CN205353394U CN 205353394 U CN205353394 U CN 205353394U CN 201620124999 U CN201620124999 U CN 201620124999U CN 205353394 U CN205353394 U CN 205353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optical waveguide
waveguide layer
guide structure
back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249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玲
周福新
何方根
林文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filed Critical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249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53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53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53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导光结构、背光源及显示屏,其中,所述导光结构包括:导光层;固定于所述导光层一侧的反射膜;固定于所述导光层背离所述反射膜一侧的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包括位于所述导光层表面的第一扩散膜,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扩散膜背离所述导光层一侧表面的增光膜组。由于所述导光结构预先将所述导光层、反射膜及光学膜进行了固定,因此具有所述导光结构的背光源在与液晶显示模组进行组装时减少了所述导光层、反射膜及光学膜之间的装配操作,提升了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导光结构、背光源及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导光结构、背光源及显示屏。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是现在主流的显示设备,由于液晶显示模组是被动发光器件,因此在所述液晶显示器中都需要一个背光源来为所述液晶显示模组提供照明光线。
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源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架14,设置于所述固定架14中的导光板、位于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反射膜、位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反射膜一侧的光学膜以及与所述导光板处于同一平面或位于所述反射膜背离所述导光板一侧的照明装置。所述光学膜包括至少一张扩散膜以及至少一张增光膜,为了表示清楚,图1中并未标识出所述光学膜的具体结构以及所述照明装置的位置。在将所述背光源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进行组装成为所述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需要将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反射膜、光学膜进行贴合,整个组装过程需要进行多次装配操作,组装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结构,具有所述导光结构的背光源与液晶显示模组进行组装时的装配操作较少,组装效率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包括:
导光层;
固定于所述导光层一侧的反射膜;
固定于所述导光层背离所述反射膜一侧的光学膜;
所述光学膜包括位于所述导光层表面的第一扩散膜,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扩散膜背离所述导光层一侧表面的增光膜组。
优选的,所述导光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导光层或聚碳酸酯导光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导光层。
优选的,所述导光结构还包括:
位于所述反射膜背离所述导光层一侧的保护层。
优选的,所述增光膜组包括两层增光膜;
所述增光膜之间具有光学胶层。
优选的,所述光学膜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增光膜组背离所述第一扩散膜一侧表面的第二扩散膜。
一种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
固定架;
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中的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导光结构;
照明单元;
所述照明单元与所述导光结构组合形成面光源。
优选的,所述照明单元平行于所述导光结构平面,与所述导光结构相邻设置。
优选的,所述照明单元为至少一个冷阴极灯管或发光二极管。
一种显示屏,包括: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源;
设置于所述背光源照明方向一侧的液晶显示模组;
与所述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连接的处理芯片。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还包括:
位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背离所述背光源一侧的触控模组;
所述触控模组与所述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将操作体的位置信息转换为第一电信号。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还包括:
位于所述背光源背离所述液晶显示模组一侧的压力感应模组;
所述压力感应模组与所述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光结构、背光源及显示屏,其中,所述导光结构包括导光层,固定于所述导光层一侧的反射膜以及固定于所述导光层背离所述反射膜一侧的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包括位于所述导光层表面的第一扩散膜,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扩散膜背离所述导光层一侧表面的增光膜组。由于所述导光结构预先将所述导光层、反射膜及光学膜进行了固定,因此具有所述导光结构的背光源在与液晶显示模组进行组装时减少了所述导光层、反射膜及光学膜之间的装配操作,提升了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具有现有技术中的导光板的背光源在于液晶显示模组进行组装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装配操作,组装效率较低。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包括:
导光层;
固定于所述导光层一侧的反射膜;
固定于所述导光层背离所述反射膜一侧的光学膜;
所述光学膜包括位于所述导光层表面的第一扩散膜,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扩散膜背离所述导光层一侧表面的增光膜组。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
固定架;
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中的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导光结构;
照明单元;
所述照明单元与所述导光结构组合形成面光源。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源;
设置于所述背光源照明方向一侧的液晶显示模组;
与所述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连接的处理芯片。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光结构、背光源及显示屏,其中,所述导光结构包括导光层,固定于所述导光层一侧的反射膜以及固定于所述导光层背离所述反射膜一侧的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包括位于所述导光层表面的第一扩散膜,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扩散膜背离所述导光层一侧表面的增光膜组。由于所述导光结构预先将所述导光层、反射膜及光学膜进行了固定,因此具有所述导光结构的背光源在与液晶显示模组进行组装时减少了所述导光层、反射膜及光学膜之间的装配操作,提升了组装效率。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导光结构包括:
导光层100;
固定于所述导光层100一侧的反射膜200;
固定于所述导光层100背离所述反射膜200一侧的光学膜300;
所述光学膜300包括位于所述导光层100表面的第一扩散膜310,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扩散膜310背离所述导光层100一侧表面的增光膜组32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层100与所述反射膜200及光学膜300之间通过光学胶贴合,所述光学胶包括但不限于固态光学胶或液态光学胶或果冻胶或两液混合硬化胶。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光学胶的具体种类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膜200及光学膜300通过喷涂、热压或注塑工艺与所述导光层100实现固定。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反射膜200与所述导光层100之间的具体固定工艺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扩散膜与所述增光膜组通过光学胶贴合,同样的,所述光学胶包括但不限于固态光学胶或液态光学胶或果冻胶或两液混合硬化胶。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光学胶的具体种类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导光结构预先将所述导光层100、反射膜200及光学膜300进行了固定,因此具有所述导光结构的背光源在与液晶显示模组进行组装时减少了所述导光层100、反射膜200及光学膜300之间的装配操作,提升了组装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层100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导光层100或聚碳酸酯导光层100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导光层10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层100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导光层100;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只要具有较好透光性的材料层都可以作为所述导光层100,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导光层100的具体种类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层100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0.5mm-10mm,包括端点值。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层100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4mm-6mm,包括端点值。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层100的厚度为0.6mm。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导光层100的厚度的取值范围和具体取值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膜200为银反射膜或铝反射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膜200包括但不限于金反射膜、铝反射膜、银反射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层为具有良好光线反射率的聚合物或高分子材料薄膜。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只要具有高反射率或能够产生全反射或漫反射的材料均可以作为所述反射膜200的制备材料,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层100背离所述反射膜200一侧具有第一导光微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光微结构用于改变通过所述导光层100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以使通过所述导光层100的光线从发光面导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微结构可以为球状结构或棱状结构或V型结构,本申请对所述第一导光微结构的具体结构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层100朝向所述反射膜200一侧具有第二导光微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导光微结构用于使通过所述导光层100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或改变通过所述导光层100出射光线的角度,增加光线的利用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光微结构可以为球状结构或棱状结构或V型结构,本申请对所述第二导光微结构的具体结构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导光结构还包括:
位于所述反射膜200背离所述导光层100一侧的保护层40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保护层400用于降低所述反射膜200脱落、刮伤或划伤的概率。并且当所述反射膜200为金属材料时,所述保护层400还可以防止所述金属材料掉粉的情况出现,增加所述导光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具有所述保护层400的导光结构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400为绝缘油墨层或塑胶层或塑料层。本实用新型对所述保护层400的具体种类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光膜组320包括两层增光膜;
所述增光膜之间具有光学胶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光膜组320包括一层增光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光膜层包括三层增光膜,相邻增光膜之间具有光学胶层。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增光膜层包括的增光膜层数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光膜包括:
基材;
设置于所述基材一侧的增光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增光结构可以为锯齿状或波浪状,用于改变光线的方向以达到集光效果。由于所述增光结构的达到集光效果的具体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实用新型在此并不做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300还包括:
位于所述增光膜组320背离所述第一扩散膜310一侧的第二扩散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第一增光膜直接与液晶显示模组接触,而第一增光膜表面具有的增光结构会与液晶显示模组形成干涉现象,造成显示效果不良。而设置所述第一扩散膜310的目的就是避免出现光线干涉现象,避免出现上述显示效果不良。但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300仅包括:第一扩散膜310和位于所述第一扩散膜310一侧的第一增光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300包括第一扩散膜310、位于所述第一扩散膜310一侧的第一增光膜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增光膜背离所述第一扩散膜310一侧的第二增光膜。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光学膜300的具体结构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包括导光层100,固定于所述导光层100一侧的反射膜200以及固定于所述导光层100背离所述反射膜200一侧的光学膜300;所述光学膜300包括位于所述导光层100表面的第一扩散膜310,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扩散膜310背离所述导光层100一侧表面的增光膜组320。由于所述导光结构预先将所述导光层100、反射膜200及光学膜300进行了固定,因此具有所述导光结构的背光源在与液晶显示模组进行组装时减少了所述导光层100、反射膜200及光学膜300之间的装配操作,提升了组装效率。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如图4所示,所述背光源包括:
固定架A200;
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中的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导光结构A100;
照明单元;
所述照明单元与所述导光结构A100组合形成面光源。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表示清楚,图4中并未标识出所述照明单元。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照明单元与所述导光结构A100平行设置;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照明单元与所述导光结构A100平行且紧邻设置,以提高所述照明单元照明光线的充分利用。但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照明单元与所述导光结构A1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与所述导光结构A100组合形成面光源即可,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由于所述导光结构A100预先将导光层100、反射膜200及光学膜300进行了固定,因此具有所述导光结构A100的背光源在与液晶显示模组进行组装时减少了所述导光层100、反射膜200及光学膜300之间的装配操作,提升了组装效率。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A300为塑胶框;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A300为铝合金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照明单元为至少一个冷阴极灯管或发光二极管。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照明单元的数量和具体采用何种器件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光结构A100及背光源,其中,所述导光结构A100包括导光层100,固定于所述导光层100一侧的反射膜200以及固定于所述导光层100背离所述反射膜200一侧的光学膜300;所述光学膜300包括位于所述导光层100表面的第一扩散膜310,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扩散膜310背离所述导光层100一侧表面的增光膜组320。由于所述导光结构A100预先将所述导光层100、反射膜200及光学膜300进行了固定,因此具有所述导光结构A100的背光源在与液晶显示模组进行组装时减少了所述导光层100、反射膜200及光学膜300之间的装配操作,提升了组装效率。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如图5所示,所述显示屏包括:
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源S100;
设置于所述背光源S100照明方向一侧的液晶显示模组S200;
与所述背光源S100及液晶显示模组S200连接的处理芯片。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表示清楚,图5中并未标识出所述处理芯片。所述背光源S100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导光结构A100及照明单元,所述导光结构A100包括导光层100,固定于所述导光层100一侧的反射膜200以及固定于所述导光层100背离所述反射膜200一侧的光学膜300;所述光学膜300包括位于所述导光层100表面的第一扩散膜310,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扩散膜310背离所述导光层100一侧表面的增光膜组320。由于所述导光结构A100预先将所述导光层100、反射膜200及光学膜300进行了固定,因此具有所述导光结构A100的背光源S100在与液晶显示模组S200进行组装时减少了所述导光层100、反射膜200及光学膜300之间的装配操作,提升了组装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
位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S200背离所述背光源S100一侧的触控模组;
所述触控模组与所述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将操作体的位置信息转换为第一电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处理芯片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后对其进行处理后由所述液晶显示模组S200进行显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
位于所述背光源S100背离所述液晶显示模组S200一侧的压力感应模组;
所述压力感应模组与所述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压力感应模组包括:固定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中的压力感应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芯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信号及第二电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后由所述液晶显示模组S200进行显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光结构A100、背光源S100及显示屏,其中,所述导光结构A100包括导光层100,固定于所述导光层100一侧的反射膜200以及固定于所述导光层100背离所述反射膜200一侧的光学膜300;所述光学膜300包括位于所述导光层100表面的第一扩散膜310,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扩散膜310背离所述导光层100一侧表面的增光膜组320。由于所述导光结构A100预先将所述导光层100、反射膜200及光学膜300进行了固定,因此具有所述导光结构A100的背光源S100在与液晶显示模组S200进行组装时减少了所述导光层100、反射膜200及光学膜300之间的装配操作,提升了组装效率。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包括:
导光层;
固定于所述导光层一侧的反射膜;
固定于所述导光层背离所述反射膜一侧的光学膜;
所述光学膜包括位于所述导光层表面的第一扩散膜,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扩散膜背离所述导光层一侧表面的增光膜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导光层或聚碳酸酯导光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导光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还包括:
位于所述反射膜背离所述导光层一侧的保护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膜组包括两层增光膜;
所述增光膜之间具有光学胶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增光膜组背离所述第一扩散膜一侧表面的第二扩散膜。
6.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
固定架;
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中的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为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导光结构;
照明单元;
所述照明单元与所述导光结构组合形成面光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单元平行于所述导光结构平面,与所述导光结构相邻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单元为至少一个冷阴极灯管或发光二极管。
9.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
设置于所述背光源照明方向一侧的液晶显示模组;
与所述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连接的处理芯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
位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背离所述背光源一侧的触控模组;
所述触控模组与所述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将操作体的位置信息转换为第一电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
位于所述背光源背离所述液晶显示模组一侧的压力感应模组;
所述压力感应模组与所述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
CN201620124999.5U 2016-02-17 2016-02-17 一种导光结构、背光源及显示屏 Active CN205353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4999.5U CN205353394U (zh) 2016-02-17 2016-02-17 一种导光结构、背光源及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4999.5U CN205353394U (zh) 2016-02-17 2016-02-17 一种导光结构、背光源及显示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53394U true CN205353394U (zh) 2016-06-29

Family

ID=56183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24999.5U Active CN205353394U (zh) 2016-02-17 2016-02-17 一种导光结构、背光源及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533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8712A (zh) * 2020-10-16 2021-01-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8712A (zh) * 2020-10-16 2021-01-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73145B (en)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source device equipped therewith and display device
US8297818B2 (en) Optical system with reflectors and light pipes
US10139545B2 (en) Front light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thereof
US8888356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0501518C (zh) 导光板和背光模组
CN1384391A (zh) 背光模块之结构
CN105334665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105572967B (zh) 透镜、包含该透镜的发光装置及包含该发光装置的背光单元
CN107305265A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US20160370527A1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module
CN105182463A (zh) 一种导光板及显示装置
CN205450337U (zh) 一种导光结构、背光源及显示屏
EP3032310B1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CN205353394U (zh) 一种导光结构、背光源及显示屏
CN104459873B (zh) 导光板及包含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US11874560B2 (en) Backlight for uniform illumination
TW201837559A (zh) 包括整合背光單元及顯示面板的裝置
WO2017214122A1 (en) Devices comprising a patterned color conversion medium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1452920B (zh) 发光单元
CN102287753B (zh) 光学片和具有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202048500U (zh) 光学片和具有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14397780A (zh) 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5374944U (zh) 一种光学膜、背光源及显示屏
KR10255765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용 합지형 광학 시트
CN201112409Y (zh) 发光二极管芯片、侧边入光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