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39368U - 一种防夹手的护理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夹手的护理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39368U
CN205339368U CN201620085115.XU CN201620085115U CN205339368U CN 205339368 U CN205339368 U CN 205339368U CN 201620085115 U CN201620085115 U CN 201620085115U CN 205339368 U CN205339368 U CN 205339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mer
mattress
bed board
bedstead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851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钱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0851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39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39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3936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夹手的护理床,属于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床架、设于床架上的床板、用于带动床板转动的动力装置、设于床架长度方向两侧的护栏,还包括与床板配合的床垫,床垫包括床垫主体及可拆卸连接于床垫主体周向的围垫;围垫包括若干连接在一起的围垫单体,围垫单体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向外伸出的第一连接部,围垫单体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向外伸出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床垫主体之间、相邻围垫单体上的第一连接部之间均通过拉链、魔术贴、子母扣或绳带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夹手的护理床,整体结构简单,通过在床垫周向设置围垫,可以有效填充并遮住床板和床架、床板和护栏之间的空隙,避免病人的手部或脚部卡入床板和床架的空隙中,使用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防夹手的护理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夹手的护理床。
背景技术
护理床是现在各医院普遍采用的一种医疗设备,为了进一步完善护理床的使用功能,现有的护理床一般将床板设置成分体式结构,并在床板的底部安装带动床板转动的动力装置。常规状态下,床板和床架之间有一点空隙,当根据需要启动动力装置调节床板时,床板相对于床架移动。若病人的手部或脚部在床板调整前卡在床板和床架的空隙中,则调整床板时易夹到病人的手部或脚部。尤其对于意识障碍或者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而言,若护理人员调整床板前不注意,病人在调整时又不能及时发出制止的信号,极易夹伤病人的手部或脚部,引起医疗纠纷。另外,一些零碎的物品、注射管或导液管等物品也易落入床板和床架的空隙中。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调整护理床的床板时能遮挡住床板和床架之间空隙以防夹手的护理床。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夹手的护理床,包括床架、设于床架上的床板、用于带动床板转动的动力装置、设于床架长度方向两侧的护栏,还包括与床板配合的床垫,床垫包括床垫主体及可拆卸连接于床垫主体周向的围垫;围垫包括若干连接在一起的围垫单体,围垫单体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向外伸出的第一连接部,围垫单体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向外伸出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床垫主体之间、相邻围垫单体上的第一连接部之间均通过拉链、魔术贴、子母扣或绳带连接在一起。
在常规的床垫上设置围垫,围垫用于遮挡住床板和床架之间的空隙,尤其是床板和护栏间的空隙,避免病人的手部或脚部在调整床板时落入床架和床板间的空隙中,以防夹到或夹伤病人的手部或脚部。
优选的,所述围垫单体包括套体、设于套体内且呈板状的围板及填充在套体内的填充物。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采用宽版松紧带制成,套体采用棉布或帆布制成,围板采用硬质塑料制成,填充物采用涤纶或棉絮,且填充物均匀填充在套体和围板之间。
调整床板时相邻围垫单体间的位置会有变化,采用宽版松紧带制成的第一连接部具有弹性,相邻围垫单体间位置变化时第一连接部变形,避免围垫单体受力变形。围垫单体内设置围板,可以使围垫单体保持一定的形状,避免围垫单体在床板调整时变形。
优选的,所述床板包括依次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床板单体、第二床板单体、第三床板单体及第四床板单体,所述床垫主体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且与各床板单体分别对应的第一床垫单体、第二床垫单体、第三床垫单体及第四床垫单体,各床垫单体的周向均设有向外伸出的固定部,相邻床垫单体上的固定部通过拉链、魔术贴、子母扣或绳带连接在一起。
将床板和床垫主体均设置成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分体式结构,符合人类身体结构的特点,且各床垫单体间的连接结构简单。
优选的,所述各床垫单体在沿护理床宽度方向的两端均匀设有若干系带,各床板单体在沿护理床宽度方向的两端均匀设有若干通孔。
各床垫单体通过系带与通孔的配合固定在相应的床板单体上,提高各床垫单体的使用稳定性,避免各床垫单体在使用过程中移动位置。
优选的,所述床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前立板和后立板;第一床垫单体和前立板之间设有带弹性的前挡罩,前挡罩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前立板和第一床垫单体上;第四床垫单体和后立板之间设有带弹性的后挡罩,后挡罩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第四床垫单体和后立板上。
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用于带动第一床板单体转动的第一推杆电机,第一推杆电机包括第一推杆,床架上设有位于第一床板单体下方的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上错开设有第一连杆和第一转动杆,第一推杆电机上远离第一推杆的一端铰接于床架上,第一推杆上远离第一推杆电机的末端与第一连杆上远离第一转动轴的末端铰接。
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第三床板单体转动的第二推杆电机,第二推杆电机包括第二推杆,床架上转动设有位于第三床板单体下方的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上错开设有第二连杆和第二转动杆;第二推杆电机背向第二推杆的一侧铰接于床架上,第二推杆上远离第二推杆电机的末端与第二连杆上远离第二转动轴的末端铰接。
优选的,所述第四床板单体的底部和床架之间设有第三连杆,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于床架上,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四床板单体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床垫单体在与第三床垫单体连接一侧的中间部位设有第一凹口,第三床垫单体在与第二床垫单体连接一侧的中间部位设有与第一凹口对应的第二凹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夹手的护理床,整体结构简单,通过在床垫周向设置围垫,可以有效填充并遮住床板和床架、床板和护栏之间的空隙,避免病人的手部或脚部及零碎物品卡入床板和床架的空隙中,进一步避免调整床板时夹伤病人的手部或脚部,使用安全性高。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护理床时,病人的肢体不直接接触床体,可以有效防止病人肢体长出压疮。围垫和床垫主体均采用分体式结构,且各围垫单体之间、各床垫单体之间、床垫单体和围垫单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夹手的护理床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夹手的护理床实施例中床垫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夹手的护理床实施例中床垫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夹手的护理床实施例中围垫单体的剖视图。
图中,1-床架,11-前立板,12-后立板,2-床板,21-第一床板单体,22-第二床板单体,23-第三床板单体,24-第四床板单体,3-床垫,4-床垫主体,41-第一床垫单体,42-第二床垫单体,421-第一凹口,43-第三床垫单体,431-第二凹口,44-第四床垫单体,45-固定部,46-前挡罩,47-后挡罩,5-围垫,51-第一围垫单体,52-第二围垫单体,53-第三围垫单体,54-第四围垫单体,6-围垫单体,61-第一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63-套体,64-围板,65-填充物,7-护栏,81-第一推杆电机,82-第一推杆,83-第二推杆电机,84-第二推杆,91-第一转动轴,92-第一连杆,93-第一转动杆,94-第二转动轴,95-第二连杆,96-第二转动杆,97-第三连杆,98-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夹手的护理床,包括床架1、设于床架上的床板2、用于带动床板转动的动力装置、设于床架长度方向两侧的护栏7,还包括如图2或图3所示与床板配合的床垫3。
如图2、3所示的床垫的两种结构中,床垫3包括床垫主体4及可拆卸连接于床垫主体周向的围垫5,围垫包括若干连接在一起的围垫单体6。围垫单体6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向外伸出的第一连接部61,围垫单体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向外伸出的第二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和床垫主体之间及相邻围垫单体上的第一连接部之间均通过拉链、魔术贴、子母扣或绳带连接在一起。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围垫单体6包括套体63、设于套体内且呈板状的围板64及填充在套体内的填充物65。第一连接部61采用宽版松紧带制成,套体63采用棉布或帆布制成,围板64采用硬质塑料制成,填充物65采用涤纶或棉絮,且填充物均匀填充在套体和围板之间。
床板2设置成分体式结构,包括依次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床板单体21、第二床板单体22、第三床板单体23及第四床板单体24。对应的,床垫主体4亦设置成分体式结构,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且与各床板单体分别对应的第一床垫单体41、第二床垫单体42、第三床垫单体43及第四床垫单体44,各床垫单体的周向均设有向外伸出的固定部45,相邻床垫单体上的固定部通过拉链、魔术贴、子母扣或绳带连接在一起。
为了避免各床垫单体在使用过程中相对于各床板单体移动,各床垫单体在沿护理床宽度方向的两端均匀设有若干系带,各床板单体在沿护理床宽度方向的两端均匀设有若干通孔,各床垫单体通过系带和通孔的配合固定在床板单体上。
床架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前立板11和后立板12,第一床垫单体41和前立板11之间设有带弹性的前挡罩46,第四床垫单体44和后立板12之间设有带弹性的后挡罩47。前挡罩46上相对两侧的其中一侧固定连接于前立板11高度方向的中间部位,另一侧通过拉链、魔术贴、子母扣或绳带连接于第一床垫单体上41背向第二床垫单体42的一侧。后挡罩47上相对两侧的其中一侧固定连接于后立板12高度方向的中间部位,另一侧通过拉链、魔术贴、子母扣或绳带连接于第四床垫单体44上背向第三床垫单体43的一侧。
图3所示床垫与图2所示床垫的不同结构之处在于,第二床垫单体42在与第三床垫单体连接一侧的中间部位设有第一凹口421,第三床垫单体43在与第二床垫单体连接一侧的中间部位设有与第一凹口对应的第二凹口431。
本实施例中,围垫5包括与各床垫单体分别匹配的第一围垫单体51、第二围垫单体52、第三围垫单体53及第四围垫单体54。
动力装置包括用于带动第一床板单体21转动的第一推杆电机81,第一推杆电机包括第一推杆82,床架1上设有位于第一床板单体下方的第一转动轴91,第一转动轴上错开设有第一连杆92和第一转动杆93。第一推杆电机81上远离第一推杆82的一端铰接于床架1上,第一推杆82上远离第一推杆电机的末端与第一连杆92上远离第一转动轴91的末端铰接,第一转动杆93旋转时带动第一床板单体21转动。
第二床板单体22固定在床架上,动力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第三床板单体23转动的第二推杆电机83,第二推杆电机包括第二推杆84,床架1上转动设有位于第三床板单体下方的第二转动轴94,第二转动轴上错开设有第二连杆95和第二转动杆96。第二推杆电机83背向第二推杆84的一侧铰接于床架1上,第二推杆84上远离第二推杆电机的末端与第二连杆95上远离第二转动轴94的末端铰接。
第四床板单体24的底部和床架1之间设有第三连杆97,第三连杆97的一端铰接于床架上,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四床板单体的底部。
在第一转动杆93上远离第一转动轴91的末端及第二转动杆96上远离第二转动轴94的末端设有滚轮98,床架的底部均匀设有万向轮和静音滚轮。
本实施例中的宽版松紧带指带宽较大的松紧带,各围垫单体的高度为15~20cm。
使用时,先根据病人的情况选用第二床垫42和第三床垫43,选定后,将各床垫单体通过固定部45连接在一起,将与各床垫单体对应的围垫单体通过第二连接部62和固定部的配合连接于各床垫单体上,将相邻的围垫单体上通过第一连接部61的配合连接在一起。将床垫铺放在床板上,使各床垫单体分别与各床板单体对应,各床垫单体通过系带与通孔配合固定在相应的床板单体上,并使围垫5遮挡住床架和床板之间的空隙,尤其是床板和护栏之间的空隙,将前挡罩46的一侧与第一床垫单体41连接,将后挡罩47的一侧与第四床垫单体44连接。
动力装置带动床板2转动时,围垫5、前挡罩46和后挡罩47始终遮住了床板和床架之间、床板和护栏之间的空隙,可以避免病人的手部和脚部卡入该空隙中,进一步避免床板调整时夹伤病人的手部和脚部。通过围垫的作用,病人的肢体不会直接接触床架,可以有效避免长出压疮。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夹手的护理床,包括床架(1)、设于床架上的床板(2)、用于带动床板转动的动力装置、设于床架长度方向两侧的护栏(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床板配合的床垫(3),床垫包括床垫主体(4)及可拆卸连接于床垫主体周向的围垫(5);围垫包括若干连接在一起的围垫单体(6),围垫单体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向外伸出的第一连接部(61),围垫单体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向外伸出的第二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和床垫主体之间、相邻围垫单体上的第一连接部之间均通过拉链、魔术贴、子母扣或绳带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夹手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垫单体(6)包括套体(63)、设于套体内且呈板状的围板(64)及填充在套体内的填充物(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夹手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1)采用宽版松紧带制成,套体(63)采用棉布或帆布制成,围板(64)采用硬质塑料制成,填充物(65)采用涤纶或棉絮,且填充物均匀填充在套体和围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夹手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2)包括依次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床板单体(21)、第二床板单体(22)、第三床板单体(23)及第四床板单体(24),所述床垫主体(4)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且与各床板单体分别对应的第一床垫单体(41)、第二床垫单体(42)、第三床垫单体(43)及第四床垫单体(44),各床垫单体的周向均设有向外伸出的固定部(45),相邻床垫单体上的固定部通过拉链、魔术贴、子母扣或绳带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夹手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床垫单体在沿护理床宽度方向的两端均匀设有若干系带,各床板单体在沿护理床宽度方向的两端均匀设有若干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夹手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前立板(11)和后立板(12);第一床垫单体(41)和前立板(11)之间设有带弹性的前挡罩(46),前挡罩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前立板和第一床垫单体上;第四床垫单体(44)和后立板(12)之间设有带弹性的后挡罩(47),后挡罩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第四床垫单体和后立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夹手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用于带动第一床板单体(21)转动的第一推杆电机(81),第一推杆电机包括第一推杆(82),床架(1)上设有位于第一床板单体下方的第一转动轴(91),第一转动轴上错开设有第一连杆(92)和第一转动杆(93),第一推杆电机上远离第一推杆的一端铰接于床架上,第一推杆上远离第一推杆电机的末端与第一连杆上远离第一转动轴的末端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夹手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第三床板单体(23)转动的第二推杆电机(83),第二推杆电机包括第二推杆(84),床架(1)上转动设有位于第三床板单体下方的第二转动轴(94),第二转动轴上错开设有第二连杆(95)和第二转动杆(96);第二推杆电机背向第二推杆的一侧铰接于床架上,第二推杆上远离第二推杆电机的末端与第二连杆上远离第二转动轴的末端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夹手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床板单体(24)的底部和床架(1)之间设有第三连杆(97),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于床架上,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四床板单体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夹手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床垫单体(42)在与第三床垫单体连接一侧的中间部位设有第一凹口(421),第三床垫单体(43)在与第二床垫单体连接一侧的中间部位设有与第一凹口对应的第二凹口(431)。
CN201620085115.XU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防夹手的护理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39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85115.XU CN205339368U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防夹手的护理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85115.XU CN205339368U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防夹手的护理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39368U true CN205339368U (zh) 2016-06-29

Family

ID=56181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8511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39368U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防夹手的护理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393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1447A (zh) * 2019-10-29 2021-05-04 林文鸿 电动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1447A (zh) * 2019-10-29 2021-05-04 林文鸿 电动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7214A (zh) 多功能翻身器
CN105266944A (zh) 一种新型人体拉伸牵引装置
CN205339368U (zh) 一种防夹手的护理床
CN209490211U (zh) 一种便于固定且具有保护功能的妇产护理用接生床
WO2001054643A1 (en) Vertebral traction device and method
CN209059783U (zh) 一种医疗辅助护理机
CN205459510U (zh) 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床垫
CN208405011U (zh) 一种斜拉式牵引床
CN208463504U (zh) 一种智能颈椎枕头
CN209596305U (zh) 用于小儿头皮穿刺的约束装置
CN209172737U (zh) 一种便于固定病患、输液操作的床具
CN210870848U (zh) 用于辅助睡眠的枕头
CN208770211U (zh) 多功能康复床
CN209347480U (zh) 一种医用护理垫
CN209464413U (zh) 适用于单人操作的护理装置
CN205144957U (zh) 小儿患肢抬高垫
CN205234816U (zh) 一种重症护理床
CN216876928U (zh) 一种充气式多功能防压疮翻身枕
CN205041646U (zh) 一种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的陪护病床
CN215307631U (zh) 一种全包围式护栏病床约束带
CN209885020U (zh) 一种腰间盘康复护理垫
CN212439124U (zh) 一种用于防坠的病床
CN210811887U (zh) 一种神经外科护理用约束装置
CN219941034U (zh) 一种偏瘫患者移动辅助带
CN218500699U (zh) 一种可胎心监护的腰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Termination date: 2017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