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37040U - 一种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37040U
CN205337040U CN201620053616.XU CN201620053616U CN205337040U CN 205337040 U CN205337040 U CN 205337040U CN 201620053616 U CN201620053616 U CN 201620053616U CN 205337040 U CN205337040 U CN 2053370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phytotron
growth room
body frame
concentration contro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5361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毅
石玉
侯雷平
孙胜
李斌
李硕
刘爱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2005361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370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370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3704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Greenho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属于农业设施领域。该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设置于温室大棚内,所述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包括:生长室主架、覆盖膜、顶开窗、吊挂轨道、环流风机、缓冲间和双出入门。本实用新型能够较好地避免传统的温室大棚采用侧通风造成的CO2逃逸量大的问题,有利于对生长室内CO2浓度进行整体控制,减少了进出生长室造成的CO2气流扰动。

Description

一种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
背景技术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猛,然而受温室密闭性能和管理措施限制,在光温最适宜的时间段,设施作物往往处于CO2饥饿状态,严重制约其生长发育。基于CO2亏缺或加富的CO2浓度控制试验已成为设施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传统的温室大棚往往在底部设有侧通风,由于CO2比空气的比重大,导致CO2逃逸量大;同时,传统的温室大棚往往因其空间过大,很难保证室内CO2浓度均匀性,给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带来了很大不便。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温室大棚使用时,存在CO2逃逸量大、难以保证室内CO2浓度均匀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温室大棚使用时,存在CO2逃逸量大、难以保证室内CO2浓度均匀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所述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设置于温室大棚内,所述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包括:
生长室主架、覆盖膜、顶开窗、吊挂轨道、环流风机、缓冲间和双出入门;
所述生长室主架为具有压膜槽的型材骨架,所述生长室主架通过压膜槽固定有所述覆盖膜,所述覆盖膜对应的地面上铺设有地膜;
所述覆盖膜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覆盖膜顶部的开口处设置有所述顶开窗,所述顶开窗与所述生长室主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吊挂轨道设置在生长室主架的上段部分,所述吊挂轨道与所述生长室主架固定连接;
所述环流风机带有滑轮,所述环流风机通过滑轮设置在所述吊挂轨道之上;
所述双出入门包括室内门和室外门,所述室内门与所述室外门相互间隔开,所述室内门设置于所述室外门的内侧,所述室内门和所述室外门之间为所述缓冲间。
较佳地,还包括埋置式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主要包括埋敷设于地下接有电源的供电线路,所述供电线路采用硬质塑料管直埋敷设于地下,所述供电线路连有供电插板,所述供电插板固定于所述生长室主架的内侧。
较佳地,所述覆盖膜为塑料薄膜。
较佳地,所述塑料薄膜为PEP利得膜。
较佳地,所述PEP利得膜为8丝PEP利得膜。
较佳地,所述室内门和所述室外门相互错位布置。
较佳地,所述顶开窗为外置式推拉窗。
较佳地,所述环流风机通过电源线、定时插座与电源相连。
较佳地,所述生长室主架采用热镀锌处理,热镀锌处理的上锌量为280g/m2以上。
较佳地,所述地膜为黑白双色地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设置于温室大棚内,包括生长室主架、覆盖膜、顶开窗、吊挂轨道、环流风机、缓冲间和双出入门,该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使用时,能够较好地避免传统的温室大棚采用侧通风造成的CO2逃逸量大的问题,有利于对生长室内CO2浓度进行整体控制,减少了进出生长室造成的CO2气流扰动。通过环流风机的运转,解决了生长室内CO2浓度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小,为开展设施作物CO2浓度控制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材料培养平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生长室主架,102-覆盖膜,103-顶开窗,104-吊挂轨道,105-环流风机,106-缓冲间,107-地膜,108-室内门,109-室外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所述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设置于温室大棚内,所述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包括:生长室主架、覆盖膜、顶开窗、吊挂轨道、环流风机、缓冲间和双出入门;所述生长室主架为具有压膜槽的型材骨架,所述生长室主架通过压膜槽固定有所述覆盖膜,所述覆盖膜对应的地面上铺设有地膜;所述覆盖膜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覆盖膜顶部的开口处设置有所述顶开窗,所述顶开窗与所述生长室主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吊挂轨道设置在生长室主架的上段部分,所述吊挂轨道与所述生长室主架固定连接;所述环流风机带有滑轮,所述环流风机通过滑轮设置在所述吊挂轨道之上;所述双出入门包括室内门和室外门,所述室内门与所述室外门相互间隔开,所述室内门设置于所述室外门的内侧,所述室内门和所述室外门之间为所述缓冲间。该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使用时,能够较好地避免了传统的温室大棚采用侧通风造成的CO2逃逸量大的问题,有利于对生长室内CO2浓度进行整体控制,减少了进出生长室造成的CO2气流扰动。通过环流风机的运转,解决了生长室内CO2浓度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小,为开展设施作物CO2浓度控制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材料培养平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具体包括:
生长室主架101、覆盖膜102、顶开窗103、吊挂轨道104、环流风机105、缓冲间106和双出入门。
如图1所示,生长室主架101上固定有覆盖膜10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安装、拆卸和更换覆盖膜102,生长室主架101选用具有压膜槽的型材骨架,生长室主架101可通过压膜槽来固定覆盖膜102,优选地,覆盖膜102为塑料薄膜,塑料薄膜选自PEP利得膜,所用PEP利得膜为8丝PEP利得膜;进一步地,为了能够使植物光合效能更高,覆盖膜102对应的地面上铺设有地膜107,优选地,地膜107为黑白双色地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骨架的耐腐蚀性能,生长室主架101采用热镀锌处理,热镀锌处理的上锌量为280g/m2以上。
如图1所示,覆盖膜10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覆盖膜102顶部的开口处设置有顶开窗103,顶开窗103与生长室主架10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在较高温时段适当进行自然通风同时尽可能地降低CO2逃逸量,在覆盖膜102顶部的开口处设置与生长室主架101的顶开窗103,优选地,顶开窗103为外置式推拉窗。
如图1所示,吊挂轨道104设置在生长室主架101的上段部分,吊挂轨道104与生长室主架101固定连接;环流风机105带有滑轮,环流风机105通过滑轮设置在吊挂轨道104之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生长室内CO2浓度不均匀的问题,在此生长室内安装吊挂轨道104和通过滑轮设置在吊挂轨道104上的环流风机105,能够灵活移动环流风机105,并通过环流风机105的使用,使生长室内的气体进行循环,从而使室内CO2浓度快速达到均匀。进一步,为了方便对环流风机105的控制,环流风机105可通过电源线、定时插座与电源相连,从而更好的节省能源。
如图1所示,双出入门包括室内门108和室外门109,室内门108设置于室外门109的内侧,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减少CO2的逃逸,该生长室安装一个室内门108和室外门109,进一步,为了使室内门内的生长室内部空间的CO2达到均匀,避免外界空气进入,室内门108与室外门109相互间隔开,优选地,室内门108和室外门109相互错位布置。并且室内门108和室外门109之间设置缓冲间106,缓冲间106可以避免科研人员进出生长室时对室内CO2环境造成过大的扰动。在本实施例中,室外门109高1.5m、宽0.8m,室内门10高1.5m、宽0.6m,缓冲间长1.5m。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还包括埋置式供电系统,该供电系统主要包括埋敷设于地下接有电源的供电线路,供电线路采用硬质塑料管直埋敷设于地下,供电线路连有供电插板,供电插板固定于所述生长室主架101的内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设置于温室大棚内,包括生长室主架、覆盖膜、顶开窗、吊挂轨道、环流风机、缓冲间和双出入门,该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使用时,能够较好地避免传统的温室大棚采用侧通风造成的CO2逃逸量大的问题,有利于对生长室内CO2浓度进行整体控制,减少了进出生长室造成的CO2气流扰动。通过环流风机的运转,解决了生长室内CO2浓度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小,为开展设施作物CO2浓度控制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材料培养平台。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设置于温室大棚内,所述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包括:
生长室主架(101)、覆盖膜(102)、顶开窗(103)、吊挂轨道(104)、环流风机(105)、缓中间(106)和双出入门;
所述生长室主架(101)为具有压膜槽的型材骨架,所述生长室主架(101)通过压膜槽固定有所述覆盖膜(102),所述覆盖膜(102)对应的地面上铺设有地膜(107);
所述覆盖膜(10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覆盖膜(102)顶部的开口处设置有所述顶开窗(103),所述顶开窗(103)与所述生长室主架(101)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吊挂轨道(104)设置在生长室主架(101)的上段部分,所述吊挂轨道(104)与所述生长室主架(101)固定连接;
所述环流风机(105)带有滑轮,所述环流风机(105)通过滑轮设置在所述吊挂轨道(104)之上;
所述双出入门包括室内门(108)和室外门(109),所述室内门(108)与所述室外门(109)相互间隔开,所述室内门(108)设置于所述室外门(109)的内侧,所述室内门(108)和所述室外门(109)之间为所述缓冲间(10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埋置式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主要包括埋敷设于地下接有电源的供电线路,所述供电线路采用硬质塑料管直埋敷设于地下,所述供电线路连有供电插板,所述供电插板固定于所述生长室主架(101)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膜(102)为塑料薄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为PEP利得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其特征在于,所述PEP利得膜为8丝PEP利得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门(108)和所述室外门(109)相互错位布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开窗(103)为外置式推拉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流风机(105)通过电源线、定时插座与电源相连。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室主架(101)采用热镀锌处理,热镀锌处理的上锌量为280g/m2以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107)为黑白双色地膜。
CN201620053616.XU 2016-01-17 2016-01-17 一种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370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53616.XU CN205337040U (zh) 2016-01-17 2016-01-17 一种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53616.XU CN205337040U (zh) 2016-01-17 2016-01-17 一种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37040U true CN205337040U (zh) 2016-06-29

Family

ID=56176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5361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37040U (zh) 2016-01-17 2016-01-17 一种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370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6521A (zh) * 2021-07-21 2022-08-30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基于林地高棚的高效栽培玉木耳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6521A (zh) * 2021-07-21 2022-08-30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基于林地高棚的高效栽培玉木耳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67457U (zh) 一种家庭植物工厂
CN204616555U (zh) 一种循环农业生产系统
CN104012396A (zh) 一种室内水培种植装置
CN206821603U (zh) 智能化生猪养殖圈
CN204518778U (zh) 一种自带降温系统的生态羊舍
CN205337040U (zh) 一种科研用co2浓度控制植物生长室
CN203072501U (zh) 可移动式人工气候室
CN203912743U (zh) 一种智能家庭菜园培植柜
CN205658098U (zh) 一种温室大棚co2施肥控制系统
CN204663063U (zh) 一种利用荒沟、沟槽建设的集约化种养殖立体温室大棚
CN209057662U (zh) 一种有机废物生态环保发酵车间
CN204285626U (zh) 一种室内增氧装置
CN206963484U (zh) 一种阳台种植养殖箱
CN203523437U (zh) 一种多功能烟草育苗栽培用大棚
CN207476388U (zh) 菇菜共生的栽培设施
CN206629497U (zh) 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
CN218897848U (zh) 带光伏发电功能的种植与牲畜养殖共生大棚
CN206620527U (zh) 一种方便移动的食用菌种植房
CN205727692U (zh) 一种新型蛇类养殖的装置
CN204069939U (zh) 一种内设沼气池的立体种植日光大棚
CN109287330A (zh) 一种农业种植用节能环保型温室大棚
CN208987421U (zh) 一种电热恒温恒湿培育箱
CN203692015U (zh) 人工菌培养棚
CN202232474U (zh) 阳光猪舍
CN206251686U (zh) 智能水培种植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Termination date: 201701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