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35625U - 一种用于避雷的接地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避雷的接地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35625U
CN205335625U CN201521125075.9U CN201521125075U CN205335625U CN 205335625 U CN205335625 U CN 205335625U CN 201521125075 U CN201521125075 U CN 201521125075U CN 205335625 U CN205335625 U CN 205335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thread
section
urceolus
interior axle
round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2507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守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Pu Tian Shocking Preven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Pu Tian Shocking Preven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Pu Tian Shocking Preven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Pu Tian Shocking Preven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2507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356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35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356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避雷的接地体,包括两端均开口且中空设置的外筒和可穿过外筒前后端开口的内轴,内轴的前端设置有尖锥端,内轴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A段,外筒的前端设置有两端均开口且中空的圆台端,外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可与螺纹A段螺纹配合的螺纹B段,将螺纹A段与螺纹B段螺纹配合,使得内轴与外筒的位置关系配置为:尖锥端的后端与圆台端的前端相接触,且尖锥端与圆台端共同构成圆锥体。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外筒和内轴的设置,可将接地体分为二段式而进行深埋工作,这样,不仅可降低施工难度,同时,也可大大提高深埋的质量与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避雷的接地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避雷的接地体。
背景技术
为实现可靠的接地,通常是采用金属质地的接地体,再通过外力锤击该接地体将其打入地面内,而接地体打入地面内的深度也决定了避雷效果的好坏。通常而言,需将接地体打入地面内约1.2-1.5米,才可在固定接地体的前提下,获得良好的接地效果。而现有的接地体为满足前述需求,它的长度至少需设置为1.2-1.5米,这样,在用外力锤击的过程中,极易使得接地体发生弯折,如此,不仅会造成施工难度大、成本费用高的问题,还会直接影响接地体深埋大地的质量及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避雷的接地体,通过外筒和内轴的设置,可将接地体分为二段式而进行深埋工作,这样,不仅可降低施工难度,同时,也可大大提高深埋的质量与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避雷的接地体,包括内轴和前后两端均开口且中空设置的外筒,内轴的前端设置有尖锥端,外筒的前端设置有前后两端均开口且中空的圆台端,内轴的后端可穿过圆台端的前端开口,且圆台端前端开口的宽度小于尖锥端的后端宽度;内轴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A段,外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可与螺纹A段螺纹配合的螺纹B段,将螺纹A段与螺纹B段螺纹配合,使得内轴与外筒的位置关系配置为:尖锥端的后端与圆台端的前端相接触,且尖锥端与圆台端共同构成圆锥体。
本实用新型组装时,先将内轴从外筒的前端置入外筒内,且转动内轴使螺纹A段与螺纹B段相配合,直至尖锥端与圆台端正好共同构成圆锥体。由于螺纹A段与螺纹B段之间的螺纹配合,则可使得内轴紧紧地固定于外筒内。应用时,先用外力锤击外筒,加上圆锥体的设置,使得外筒能带动内轴一起打入地面内。待外筒深埋于地面内后,再使用工具转动内轴,使得内轴在转动的同时,发生相对外筒的轴向移动,直至螺纹A段与螺纹B段相脱离。这时,再次借助工具,单独锤击内轴,加上尖锥端的设置,使得内轴能快速地深入内部。待内轴移动于外筒的圆台端处时,则停止锤击以避免内轴脱离外筒,失去传导功能。对于此位置的把握,可借助工具深入内轴内进行取值计算。
本实用新型中,将接地体分别通过外筒和内轴进行分段式深埋工作,较现有技术而言,在实现同一深度的接地工作时,外筒和内轴的长度均可缩短为一段式接地体的一半,这样,不仅可降低施工难度,同时,也可大大提高深埋的质量与效率。具体地,在第一段深入时,也即外筒与内轴一起深入时,由于长度大大缩减了,当用外力锤击时即可大幅度减小外筒与内轴弯折的几率;在第二段深入时,也即内轴深入时,除长度较短外,再加上有外筒作为导向保护,因而,当锤击内轴进行进一步深入时亦可降低弯折的几率。
在进行第一段深入时,为避免内轴与外筒之间发生相对的轴向移动,进一步地,还包括后盖,后盖的前端面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外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可与后盖螺纹配合的螺纹C段,将后盖套设于外筒上,且后盖与螺纹C段螺纹配合,使得弹性件作用于所述内轴的后端。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当锤击外筒时,为深入地面内,圆锥体势必会受到向上的反作用力,尤其是具有位于前端的尖锥端会受到比圆台端更大的向上作用力,由于此作用力之间的差异,极易破坏尖锥端与圆台端之间的配合和螺纹A段与螺纹B段之间的螺纹配合,从而造成内轴发生相对外筒的轴向移动,进而影响运行的可靠性。而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后盖,则可解决前述问题。应用时,通过后盖与螺纹C段之间的螺纹配合将后盖套设于外筒上。这样,当进行深埋工作时,弹性件则可吸收尖锥端受到的作用力,以避免尖锥端与圆台端之间出现相对移动。同时,后盖的设置,还可便于同时锤击外筒与内轴,避免两者在进行第一段深入时发生相对的轴向移动。
为在实现内轴于外筒内固定的同时又可提高内轴深入的效率,进一步地,所述螺纹A段设置有两段,且分别位于所述内轴的前部和后部,相应地,所述螺纹B段设置有两段。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当螺纹A段与螺纹B段相脱离时,则可使用锤击内轴的方式实现内轴的深入,而当螺纹A段与螺纹B段相配合时,则只能使用转动内轴的方式实现内轴的深入。而在深埋时,锤击的方式明显要比转动的方式效率更高,因而,本实用新型中,将螺纹A段设置为隔开的两段,这样,可实现内轴与外筒之间的良好固定,避免在进行第一段深入时,内轴与外筒间发生相对移动。在进行第二段深入时,只需实施少许的转动工作,即可使得螺纹A段与螺纹B段相脱离,这时,即可通过锤击作用于内轴,而能采用锤击作用的长度取决于未设置有螺纹A段的长度。
为延长内轴和尖锥端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内轴和所述尖锥端均为实心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A段外凸于所述内轴的外壁上,所述螺纹B段外凸于所述外筒的内壁上。这样,内轴上未设置有螺纹A段的部位与外筒上未设置有螺纹B段的部位之间具有一定距离,这样,不仅便于内轴相对外筒的轴向移动,还可便于导电液体通过第一通孔流入外筒内,再通过第二通孔流入土壤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外筒和内轴的设置,可将接地体分为二段式而进行深埋工作,这样,不仅可降低施工难度,同时,也可大大提高深埋的质量与效率。
2、当进行深埋工作时,通过后盖的设置,既可便于同时锤击外筒与内轴,避免两者在进行第一段深入时发生相对的轴向移动;又可通过弹性件吸收尖锥端受到的作用力,以避免尖锥端与圆台端之间出现相对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避雷的接地体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内轴,2、外筒,3、尖锥端,4、螺纹A段,5、圆台端,6、圆锥体,7、后盖,8、弹性件,9、螺纹C段,10、螺纹B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避雷的接地体,包括内轴1和前后两端均开口且中空设置的外筒2,内轴1的前端设置有尖锥端3,外筒2的前端设置有前后两端均开口且中空的圆台端5,内轴1的后端可穿过圆台端5的前端开口,且圆台端5前端开口的宽度小于尖锥端3的后端宽度;内轴1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A段4,外筒2的内壁上设置有可与螺纹A段4螺纹配合的螺纹B段10,将螺纹A段4与螺纹B段10螺纹配合,使得内轴1与外筒2的位置关系配置为:尖锥端3的后端与圆台端5的前端相接触,且尖锥端3与圆台端5共同构成圆锥体6。
本实施例在组装时,先将内轴1从外筒2的前端置入外筒2内,且转动内轴1使螺纹A段4与螺纹B段10相配合,直至尖锥端3与圆台端5正好共同构成圆锥体6。由于螺纹A段4与螺纹B段10之间的螺纹配合,则可使得内轴1紧紧地固定于外筒2内。应用时,先用外力锤击外筒2,加上圆锥体6的设置,使得外筒2能带动内轴1一起打入地面内。待外筒2深埋于地面内后,再使用工具转动内轴1,使得内轴1在转动的同时,发生相对外筒2的轴向移动,直至螺纹A段4与螺纹B段10相脱离。这时,再次借助工具,单独锤击内轴1,加上尖锥端3的设置,使得内轴1能快速地深入内部。待内轴1移动于外筒2的圆台端5处时,则停止锤击以避免内轴1脱离外筒2,失去传导功能。对于此位置的把握,可借助工具深入内轴1内进行取值计算。
本实施例中,将接地体分别通过外筒2和内轴1进行分段式深埋工作,较现有技术而言,在实现同一深度的接地工作时,外筒2和内轴1的长度均可缩短为一段式接地体的一半,这样,不仅可降低施工难度,同时,也可大大提高深埋的质量与效率。具体地,在第一段深入时,也即外筒2与内轴1一起深入时,由于长度大大缩减了,当用外力锤击时即可大幅度减小外筒2与内轴1弯折的几率;在第二段深入时,也即内轴1深入时,除长度较短外,再加上有外筒2作为导向保护,因而,当锤击内轴1进行进一步深入时亦可降低弯折的几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还包括后盖7,后盖7的前端面设置有弹性件8,所述外筒2的外壁上设置有可与后盖7螺纹配合的螺纹C段9,将后盖7套设于外筒2上,且后盖7与螺纹C段9螺纹配合,使得弹性件8作用于所述内轴1的后端。
本实施例应用时,当锤击外筒2时,为深入地面内,圆锥体6势必会受到向上的反作用力,尤其是具有位于前端的尖锥端3会受到比圆台端5更大的向上作用力,由于此作用力之间的差异,极易破坏尖锥端3与圆台端5之间的配合和螺纹A段4与螺纹B段10之间的螺纹配合,从而造成内轴1发生相对外筒2的轴向移动,进而影响运行的可靠性。而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后盖7,则可解决前述问题。应用时,通过后盖7与螺纹C段9之间的螺纹配合将后盖7套设于外筒2上。这样,当进行深埋工作时,弹性件8则可吸收尖锥端3受到的作用力,以避免尖锥端3与圆台端5之间出现相对移动。同时,后盖7的设置,还可便于同时锤击外筒2与内轴1,避免两者在进行第一段深入时发生相对的轴向移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螺纹A段4设置有两段,且分别位于所述内轴1的前部和后部,相应地,所述螺纹B段10设置有两段。本实施例应用时,当螺纹A段4与螺纹B段10相脱离时,则可使用锤击内轴1的方式实现内轴1的深入,而当螺纹A段4与螺纹B段10相配合时,则只能使用转动内轴1的方式实现内轴1的深入。而在深埋时,锤击的方式明显要比转动的方式效率更高,因而,本实施例中,将螺纹A段4设置为隔开的两段,这样,可实现内轴1与外筒2之间的良好固定,避免在进行第一段深入时,内轴1与外筒2间发生相对移动。在进行第二段深入时,只需实施少许的转动工作,即可使得螺纹A段4与螺纹B段10相脱离,这时,即可通过锤击作用于内轴,而能采用锤击作用的长度取决于未设置有螺纹A段4的长度。
为延长内轴1和尖锥端3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优选地,所述内轴1和所述尖锥端3均为实心设置。
优选地,所述螺纹A段4外凸于所述内轴1的外壁上,所述螺纹B段10外凸于所述外筒2的内壁上。这样,内轴1上未设置有螺纹A段4的部位与外筒1上未设置有螺纹B段10的部位之间具有一定距离,这样,便于内轴1相对外筒2的轴向移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用于避雷的接地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轴(1)和前后两端均开口且中空设置的外筒(2),内轴(1)的前端设置有尖锥端(3),外筒(2)的前端设置有前后两端均开口且中空的圆台端(5),内轴(1)的后端可穿过圆台端(5)的前端开口,且圆台端(5)前端开口的宽度小于尖锥端(3)的后端宽度;内轴(1)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A段(4),外筒(2)的内壁上设置有可与螺纹A段(4)螺纹配合的螺纹B段(10),将螺纹A段(4)与螺纹B段(10)螺纹配合,使得内轴(1)与外筒(2)的位置关系配置为:尖锥端(3)的后端与圆台端(5)的前端相接触,且尖锥端(3)与圆台端(5)共同构成圆锥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避雷的接地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盖(7),后盖(7)的前端面设置有弹性件(8),所述外筒(2)的外壁上设置有可与后盖(7)螺纹配合的螺纹C段(9),将后盖(7)套设于外筒(2)上,且后盖(7)与螺纹C段(9)螺纹配合,使得弹性件(8)作用于所述内轴(1)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避雷的接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A段(4)设置有两段,且分别位于所述内轴(1)的前部和后部,相应地,所述螺纹B段设置有两段。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避雷的接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1)和所述尖锥端(3)均为实心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避雷的接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A段(4)外凸于所述内轴(1)的外壁上,所述螺纹B段(10)外凸于所述外筒(2)的内壁上。
CN201521125075.9U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用于避雷的接地体 Active CN2053356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25075.9U CN205335625U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用于避雷的接地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25075.9U CN205335625U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用于避雷的接地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35625U true CN205335625U (zh) 2016-06-22

Family

ID=56312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25075.9U Active CN205335625U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用于避雷的接地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356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35625U (zh) 一种用于避雷的接地体
CN204144810U (zh) 一种简易式电缆牵引装置
CN205452571U (zh) 避雷用接地结构
CN204457493U (zh) 探煤钻杆
CN205380599U (zh) 一种蝶形螺母专用扳手
CN212929055U (zh) 一种带弹簧限位销的旋接式管道接口结构
CN205116948U (zh) 一种把手锁
CN207495410U (zh) 射钉器中的出钉组件
CN205937554U (zh) 拧紧轴专用伸缩联轴器
CN203792238U (zh) 一种电批头及具有该电批头的电批
CN205715316U (zh) 一种轴套连接固定组件
CN203201489U (zh) 具有复位功能的抽油杆组装机构
CN207635954U (zh) 一种整体式切缝聚能管
CN204174796U (zh) 防松式背栓及其安装套头
CN204357226U (zh) 一种光缆交接箱底座门插销的结构
CN206918004U (zh) 一种钢结构销轴快速安装装置
CN204019466U (zh) 一种用于零件卡紧在设备中的便捷锁紧工具
CN106707332A (zh) 一种tsp传感器锚固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3680144U (zh) 水泵泵轴机封定位工装
CN205163149U (zh) 一种吻合器的一体化钉砧和器身组件配合结构
CN209304496U (zh) 一种中间螺母的安装工具及中间螺母
CN205954619U (zh) 一种用于岩堆体边坡的成孔控制装置
CN204479802U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陶瓷插芯
CN107579358A (zh) 一种适合多种电缆规格的尾夹连接器
CN207761930U (zh) 一种高压泵进排液阀及其上阀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