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32549U - 一种热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32549U
CN205332549U CN201620115000.0U CN201620115000U CN205332549U CN 205332549 U CN205332549 U CN 205332549U CN 201620115000 U CN201620115000 U CN 201620115000U CN 205332549 U CN205332549 U CN 2053325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loseouts
outlet
impor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150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爱国
付子文
张成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150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325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325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32549U/zh
Priority to CA3001747A priority patent/CA3001747C/en
Priority to PCT/CN2016/099431 priority patent/WO2017067362A1/zh
Priority to US15/955,907 priority patent/US10712022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水系统,其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热水器,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管,与出水口连接的出水管;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第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回水管第二端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热水器、出水管和回水管组成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回路上设置循环泵,与所述出水管连通的混水阀,所述混水阀设置于所述回水管第二端的下游,靠近所述混水阀并设置在所述回水管上的温控部件,所述温控部件能在流过其的水温达到预定温度时隔断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回水管的连通。所述温控部件在流过其的水温高于预设温度时隔断所述出水管和所述回水管的连通能够防止回水管中温度过高,既可以节约能源,也避免了烫伤用户。

Description

一种热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热水器在使用时,当用户在用水点打开混水阀后,需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感受到热水,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燃气热水器的安装位置和用水点之间会有一段距离,用户每次用水完毕后,连接热水器出水口和用水点的管路中会留存一部分热水,这部分热水随时间延长会逐渐变凉,当用户下次需要使用热水时,需要先将此段冷水排掉才能享受到热水,这不仅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而且降低了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在热水器的出水管路和进水管路之间设置回水管,并在由热水器、出水管路、回水管路组成的循环管路上设置循环泵,当用户需要用水时,提前打开循环泵,循环泵驱动循环管路中的水进行预热循环,将用水点与混水阀之间的冷水回抽至热水器进行加热。这种方式需要重新铺设回水管,但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用户都是先装修后去选购热水器,有预装回水管路的用户极其少数,因此,需要重新铺设回水管的技术方案限制了该项技术的推广。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另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通过在出水管和为用水点供应冷水的冷水管之间设置一段与用水点的混水阀并联的管路,使得热水器、出水管、并联管路、冷水管形成循环管路,这种方案充分利用了用户家中原有的冷水管路,在安装时,不需要重新铺设回水管,施工比较简便;但是采用这种方案后,当用户开启预热循环功能后,冷水管路中的水也会在循环过程中被不断加热,如果冷水管路中的水温过高,当用户在用水点打开混水阀后,从混水阀中流出的水温会比较高,存在烫伤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热水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水系统,其包括:
热水器;
与所述热水器连接的进水口、出水口,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进水管,与所述出水口连接的出水管,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第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回水管第二端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热水器、出水管和回水管组成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回路上设置循环泵,与所述出水管连通的混水阀,所述混水阀设置于所述回水管第二端的下游,靠近所述混水阀并设置在所述回水管上的温控部件,所述温控部件能在流过其的水温达到预定温度时隔断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回水管的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回水管由至少部分冷水管和与所述混水阀并联的并联管路组成,所述冷水管第一端与所述混水阀连通,第二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并联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连通,第二端与所述冷水管连通,所述温控部件设置在所述并联管路内或靠近所述混水阀的冷水管路内。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部件包括:主体,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活动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封堵件,所述第一封堵件具有能够连通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的第一位置和能够隔断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的第二位置,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热敏元件,所述热敏元件能在预定温度时带动所述第一封堵件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上还设置弹性复位元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向所述第一封堵件施加向着所述第一位置的力。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部件为第一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能沿所述第一进口至所述第一出口方向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为中空管状,所述第一封堵件设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第一封堵件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预定厚度的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口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侧壁上,所述主体面对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至少部分封闭,所述第一封堵件包括贯通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封堵件的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之间,当所述第一封堵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贯通孔将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当所述第一封堵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封堵件的侧壁将所述第一进口封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封堵件为实心结构,所述第一封堵件的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进口的上游,所述第一封堵件的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温控部件的上游。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温控部件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阀体,其内部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能够相互磁吸的第二封堵件和可吸件,所述第二封堵件具有间隔预设距离的隔断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二出口的封堵位置和连通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二出口的连通位置,所述第二封堵件沿所述第二进口至所述第二出口方向的两侧的压差大于所述封堵件与所述可吸件之间的吸引力时,所述第二封堵件能向所述连通位置移动,所述第二封堵件沿所述第二进口至所述第二出口方向的两侧的压差小于所述封堵件与所述可吸件之间的吸引力时,所述第二封堵件能向所述封堵位置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与所述主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一进口之间设置挡板。
进一步的,还包括外壳,所述阀体和所述主体均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可吸件靠近所述第二进口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阀体外。
进一步的,还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出口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至少部分能伸入所述外壳内将所述主体和所述阀体固定在所述外壳内,所述主体和所述阀体与所述外壳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固定件内设有流道,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固定件内的流道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伸入所述外壳内的部分与所述外壳通过螺纹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伸入所述外壳的部分设有向着所述外壳延伸的间隔预设距离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的下游,所述外壳靠近所述第一出口的位置设置有向着所述外壳的中心延伸的具有预设厚度的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凸台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凸台伸入的豁口,所述第一凸台通过所述豁口伸入后旋转预定角度可使所述第三凸台位于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的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凸台的预设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热敏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进口的下游。
进一步的,所述热水器为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热泵热水器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热水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在回水管上靠近混水阀的位置设置了温控部件,当回水管路中流过所述温控部件的水温达到预定温度时,所述温控部件能够隔断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回水管的连通,防止回水管中温度过高。当所述回水管路为额外铺设在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之间的管路时,所述温控部件在流过其的水温高于预设温度时隔断所述出水管和所述回水管的连通能够防止回水管中温度过高,节约能源;当所述回水管为设置在所述出水管和所述进水管之间由至少部分冷水管和与所述水阀并联的并联管路组成时,所述温控部件在流过其的水温过高时隔断所述出水管和所述冷水管的连通,一方面可以防止冷水管中水温过高,致使从混水阀中流出的水温过高,烫伤用户;另一方面能够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重新设置回水管的热水系统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将部分冷水管作为回水管的热水系统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温控部件与定压开关阀的一体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温控部件与定压开关阀的一体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热水系统100,该系统100包括:热水器1,与所述热水器1连接的进水口、出水口,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进水管2,与所述出水口连接的出水管3,回水管4,所述回水管4第一端41与所述进水管2连通,所述回水管4第二端42与所述出水管3连通,所述进水管2、热水器1、出水管3和回水管4组成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回路上设置循环泵5,与所述出水管3连通的混水阀6,所述混水阀6设置于所述回水管4第二端42的下游,靠近所述混水阀6并设置在所述回水管4上的温控部件7,所述温控部件7能在流过其的水温达到预定温度时隔断所述出水管3与所述回水管4的连通。所述热水器1为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热泵热水器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热水器为燃气热水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水管4为额外设置在所述出水管3与所述进水管2之间的管路,所述回水管4的第一端41与所述出水管3连通,所述回水管4的第二端42与所述进水管2连通,所述回水管4上设置控温部件7,优选的,所述温控部件7靠近所述混水阀6,当所述循环管路中的水流流过所述温控部件7的温度高于预定温度时,所述温控部件7隔断所述出水管3和所述回水管4的连通。在回水管4中设置温控部件7可以防止回水管4中的水温过高,浪费较多能源,对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水管4由至少部分冷水管8和与所述混水阀6并联的并联管路9组成;所述冷水管8第一端与所述混水阀6连通,第二端与所述进水管2连通;所述并联管路9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管3连通,第二端与所述冷水管8连通,所述温控部件7设置在所述并联管路9内或靠近所述混水阀6的冷水管8内。本实施方式中,在解决热水器与用水点的冷水段时,不需要重新设置回水管4,在组成回水管4的并联管路9或者靠近混水阀6的冷水管8上设置温控部件7,当流过所述温控部件7的温度高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所述温控部件7隔断所述出水管3和所述冷水管8的连通,防止冷水管8中水温过高,优选的,所述温控部件7设置在所述并联管路9上。如果冷水管8中的水温过高,当用户在用水点开始用水时,从混水阀6中流出的水的水温会过高,存在烫伤用户的风险。
请参阅图3和图4,本申请中的所述温控部件7包括,主体71,设置在所述主体71上的第一进口72和第一出口73,活动设置在所述主体71上的第一封堵件74,所述第一封堵件74具有能够连通所述第一进口72和所述第一出口73的第一位置和能够隔断所述第一进口72与所述第一出口73的第二位置,设置在所述主体71上的热敏元件75,所述热敏元件75能在预定温度时带动所述第一封堵件74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优选的,所述热敏元件75设置于所述第一进口72的下游。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上还设置弹性复位元件76,所述弹性复位元件76向所述第一封堵件74施加向着所述第一位置的力。具体的,所述第一封堵件74可以设置在所述主体71的内部或者部分设置在所述主体71的内部、部分设置在所述主体71的外部,在这里不作限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温控部件7可以为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可以沿所述第一进口72至所述第一出口73方向打开,本实施例在具体应用时比较简便,只需使用带热敏元件75的单向阀即可实现,所述热敏元件75在感受到回水管或者流入冷水管8中的水温过高时,会推动第一封堵件74阻断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的连通状态,进而达到隔断出水管3和回水管4连通的状态,防止回水管4中水温的不断升高。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封堵件74可以是阀芯。
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71为中空管状,所述第一封堵件74设置在所述主体71内,所述第一封堵件74包括第一表面741、第二表面742及预定厚度的侧壁,所述第一进口72设置于所述主体71的侧壁上,所述主体71面对所述出水管3的一端至少部分封闭,所述第一封堵件74包括贯通所述第一表面741和第二表面742的第一贯通孔743,所述第一封堵件74的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进口72与所述第一出口73之间,当所述第一封堵件74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贯通孔743将所述第一进口72与所述第一出口73连通,当所述第一封堵件74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封堵件74的侧壁将所述第一进口72封堵。所述第一封堵件74也可以为实心结构,当所述第一封堵件74为实心结构时,所述第一封堵件74的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进口72的上游,所述第一封堵件74的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进口72与所述第一出口73之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可以设置在所述温控部件7的上游,其可以与所述温控部件7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二单向阀可以为普通单向阀,也可以为定压开关阀。优选的,所述第二单向阀为定压开关阀1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压开关阀12设置在所述并联管路9内且位于所述温控部件7的上游,所述定压开关阀12包括:阀体121,其内部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具有第二进口123和第二出口124,能够相互磁吸的第二封堵件125和可吸件126,所述第二封堵件125具有间隔预设距离的隔断所述第二进口123与所述第二出口124的封堵位置和连通所述第二进口123与所述第二出口124的连通位置,所述第二封堵件125沿所述第二进口123至所述第二出口124方向的两侧的压差大于所述封堵件125与所述可吸件126之间的吸引力时,所述第二封堵件125能向所述连通位置移动,所述第二封堵件沿所述第二进口123至所述第二出口124方向的两侧的压差小于所述第二封堵件125与所述可吸件126之间的吸引力时,所述第二封堵件125能向所述封堵位置移动。由于第二封堵件125在移动预设距离时才可将定压开关阀12打开,因此第二封堵件125两侧的压差需要维持大于第二封堵件125与可吸件126之间的吸引力一段时间才可能打开定压开关阀12,进而可以有效避免因冷水管8及出水管3的水压波动而引起的冷热水串流的问题。具体的所述定压开关阀12和所述温控部件7为一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阀体121与所述主体71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出口124设置在所述阀体121的侧壁上,所述阀体121和所述主体71之间设置挡板127,所述第二出口123与所述第一进口72分别设置在所述挡板127两侧,所述隔挡板上可以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作用是为了排除挡板127与所述第二封堵件125之间积存的水,减小第二封堵件125的运行阻力。所述阀体121和所述主体71的一体结构外可设置外壳13,所述外壳13可以为所述并联管路9的一部分,所述可吸件126靠近所述第二进口123设置于所述外壳13内且位于所述阀体121外,所述第二封堵件125设置在所述阀体121内。为了将所述阀体121和所述主体71组成的一体结构固定在所述外壳13内,还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出口73的固定件14,所述固定件14至少部分能伸入所述外壳13内将所述主体71和所述阀体121固定在所述外壳13内,所述主体71和所述阀体121的一体结构与所述外壳13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此间隙为所述第二出口124和所述第一进口72连通的通道,所述固定件14内设有流道,所述第一出口73与所述固定件14内的流道相连通。所述固定件14伸入所述外壳13内的部分与所述外壳13可以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转动螺纹的圈数来调节外壳13和固定件14组成的整体部件的长度以配合实际的安装。此外,除了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外,其他可行的实施方式包括,所述固定件14伸入所述外壳13的部分设有向着所述外壳13延伸的间隔预设距离的第一凸台141和第二凸台142,所述第二凸台142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141的下游,所述外壳13靠近所述第一出口73的位置设置有向着所述外壳13的中心延伸的具有预设厚度的第三凸台143,所述第三凸台143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凸台141伸入的豁口,所述第一凸台141通过所述豁口伸入后旋转预定角度可使所述第三凸台143位于所述第一凸台141与所述第二凸台142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台141和所述第二凸台142之间的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凸台143的预设厚度。由于所述第一凸台141与所述第二凸台142之间的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凸台143的预设厚度,所以所述固定件14存在一定的活动范围,通过这种活动连接的方式也可以达到调节由外壳13和固定件14组成的整体部件的长度的目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热水器;
与所述热水器连接的进水口、出水口;
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进水管;
与所述出水口连接的出水管;
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第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回水管第二端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所述进水管、热水器、出水管和回水管组成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回路上设置循环泵;
与所述出水管连通的混水阀;所述混水阀设置于所述回水管第二端的下游;
靠近所述混水阀并设置在所述回水管上的温控部件;
所述温控部件能在流过其的水温达到预定温度时隔断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回水管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水管由至少部分冷水管和与所述混水阀并联的并联管路组成;
所述冷水管第一端与所述混水阀连通,第二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
所述并联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连通,第二端与所述冷水管连通,所述温控部件设置在所述并联管路内或靠近所述混水阀的冷水管路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部件包括:
主体;
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
活动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封堵件;
所述第一封堵件具有能够连通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的第一位置和能够隔断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的第二位置;
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热敏元件,所述热敏元件能在预定温度时带动所述第一封堵件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还设置弹性复位元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向所述第一封堵件施加向着所述第一位置的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部件为第一单向阀,
所述单向阀能沿所述第一进口至所述第一出口方向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为中空管状,所述第一封堵件设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第一封堵件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预定厚度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口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侧壁上,所述主体面对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至少部分封闭;
所述第一封堵件包括贯通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贯通孔;
所述第一封堵件的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之间,当所述第一封堵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贯通孔将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
当所述第一封堵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封堵件的侧壁将所述第一进口封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件为实心结构,所述第一封堵件的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进口的上游,所述第一封堵件的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温控部件的上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温控部件为一体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阀体,其内部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
能够相互磁吸的第二封堵件和可吸件;
所述第二封堵件具有间隔预设距离的隔断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二出口的封堵位置和连通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二出口的连通位置;
所述第二封堵件沿所述第二进口至所述第二出口方向的两侧的压差大于所述封堵件与所述可吸件之间的吸引力时,所述第二封堵件能向所述连通位置移动;
所述第二封堵件沿所述第二进口至所述第二出口方向的两侧的压差小于所述封堵件与所述可吸件之间的吸引力时,所述第二封堵件能向所述封堵位置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与所述主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一进口之间设置挡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所述阀体和所述主体均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可吸件靠近所述第二进口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阀体外。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出口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至少部分能伸入所述外壳内将所述主体和所述阀体固定在所述外壳内,所述主体和所述阀体与所述外壳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固定件内设有流道,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固定件内的流道相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伸入所述外壳内的部分与所述外壳通过螺纹进行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伸入所述外壳的部分设有向着所述外壳延伸的间隔预设距离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的下游,所述外壳靠近所述第一出口的位置设置有向着所述外壳的中心延伸的具有预设厚度的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凸台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凸台伸入的豁口,所述第一凸台通过所述豁口伸入后旋转预定角度可使所述第三凸台位于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的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凸台的预设厚度。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进口的下游。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器为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热泵热水器中的一种。
CN201620115000.0U 2015-10-20 2016-02-04 一种热水系统 Active CN2053325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15000.0U CN205332549U (zh) 2016-02-04 2016-02-04 一种热水系统
CA3001747A CA3001747C (en) 2015-10-20 2016-09-20 Constant pressure switch apparatus and water heating system
PCT/CN2016/099431 WO2017067362A1 (zh) 2015-10-20 2016-09-20 定压开关装置及热水系统
US15/955,907 US10712022B2 (en) 2015-10-20 2018-04-18 Constant pressure switch apparatus and water heating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15000.0U CN205332549U (zh) 2016-02-04 2016-02-04 一种热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32549U true CN205332549U (zh) 2016-06-22

Family

ID=56317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15000.0U Active CN205332549U (zh) 2015-10-20 2016-02-04 一种热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32549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67362A1 (zh) * 2015-10-20 2017-04-27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定压开关装置及热水系统
EP3333493A1 (en) 2016-12-12 2018-06-13 Vaillant Group Heating Technology Water circulation module and hot water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9084042A (zh) * 2018-06-27 2018-12-25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水阀组件、热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736259A (zh) * 2019-09-20 2020-01-31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零冷水供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10712022B2 (en) 2015-10-20 2020-07-14 A. O. Smith Corporation Constant pressure switch apparatus and water heating system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67362A1 (zh) * 2015-10-20 2017-04-27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定压开关装置及热水系统
US10712022B2 (en) 2015-10-20 2020-07-14 A. O. Smith Corporation Constant pressure switch apparatus and water heating system
EP3333493A1 (en) 2016-12-12 2018-06-13 Vaillant Group Heating Technology Water circulation module and hot water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9084042A (zh) * 2018-06-27 2018-12-25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水阀组件、热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084042B (zh) * 2018-06-27 2024-05-28 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水阀组件、热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736259A (zh) * 2019-09-20 2020-01-31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零冷水供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36259B (zh) * 2019-09-20 2021-07-20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零冷水供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32549U (zh) 一种热水系统
CN204328081U (zh) 一种新型恒温龙头
CN205002340U (zh) 一种零冷水即热供热水系统
CN204026832U (zh) 组合式热水器管道装置
CN203928392U (zh) 家用直热式热泵热水器
CN204459293U (zh) 一种防烫恒温龙头
CN203477523U (zh) 旋转式水龙头
CN202188656U (zh) 具有防过热功能的太阳能热水器
CN204006707U (zh) 单管双控燃气热水器调温装置
CN205618734U (zh) 一种可调间距的单向阀体
CN203024396U (zh) 智能热水器
CN201810928U (zh) 液体输送加热管
CN105587138A (zh) 节能整体热水器淋浴室
CN203880909U (zh) 一种即热式电热水器
CN205501960U (zh) 多向双旋式末级渠道闸门装置
CN204063600U (zh) 一种新型热水器的水管组件
CN205580255U (zh) 创新型容积式换热器
CN205090590U (zh) 具有换向功能的双通道热水辅助加热装置
CN203834990U (zh) 一种水温调控结构
CN203432067U (zh) 节水燃气热水器
CN204880736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排水防冻装置
CN205579958U (zh) 多种循环方式的热水加热系统
CN203736518U (zh) 储水式热水器用的并联式药物过滤沐浴装置
CN208687008U (zh) 恒温淋浴器龙头防烫伤改进结构
CN203349524U (zh) 热水器恒温出水调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