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29629U - 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29629U
CN205329629U CN201620000145.6U CN201620000145U CN205329629U CN 205329629 U CN205329629 U CN 205329629U CN 201620000145 U CN201620000145 U CN 201620000145U CN 205329629 U CN205329629 U CN 205329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matrix structure
ecological revetment
gabion box
type gab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0014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鸿琳
东昆鹏
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filed Critical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TGU
Priority to CN20162000014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296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29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2962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它包括L型石笼网,紧贴L型石笼网底面内壁和矮面内壁铺置土工布,土工布上铺置碎石,碎石上铺置植物纤维垫,且植物纤维垫上部紧贴L型石笼网上表面内壁,在L型石笼网突出的那部分内部填充滤水填料。在现有驳岸与河床交界处设置多个L型石笼,设置抛石、置石,并在石笼上种植多层次的水生植物,以保护驳岸基础不被侵蚀掏空,且具有净化水体、美化景观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尤其涉及在现有驳岸与河床交界处设置多个L型石笼,设置抛石、置石,并在石笼上种植多层次的水生植物,以保护驳岸基础不被侵蚀掏空,且具有净化水体、美化景观的作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驳岸基质多为混凝土或泥土。混凝土基质的缺点是:破坏水生动植物生息环境——水生动物无法正常生息繁衍,水生植物无法扎根生长,久而久之,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浑浊腐臭;阻隔地下径流,河湖水与地下水无法正常进行补充交换,干扰水循环,影响局部小气候。泥土基质的缺点是:泥土耐冲刷性差,缺少防护的驳岸常因其结构下侧泥土流失而形成“空壳”,发生垮塌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该生态驳岸基质结构在现有驳岸与河床交界处设置多个L型石笼,设置抛石、置石,并在石笼上种植多层次的水生植物,以保护驳岸基础不被侵蚀掏空,且具有净化水体、美化景观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L型石笼网,紧贴L型石笼网底面内壁和矮面内壁铺置土工布,土工布上铺置碎石,碎石上铺置植物纤维垫,且植物纤维垫上部紧贴L型石笼网上表面内壁,在L型石笼网突出的那部分内部填充滤水填料。
所述L型石笼网矮面一侧紧靠驳岸放置在河床上,在L型石笼网迎水侧放置抛石,在L型石笼网上部铺设置石。
所述结构L型石笼网上种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分别形成沉水植物层、浮叶植物层和挺水植物层。
所述碎石粒径范围:50mm-150mm,以保证碎石间形成足够空隙,为小型水生动物提供生存空间。
所述植物纤维垫由椰丝和/或棕榈丝,编制或压制而成,质地不宜过密,以利于水生植物穿透生根;在使用植物种子和/或植物茎段种植水生植物时,可设置两层植物纤维垫。
所述植物纤维垫单层使用时,厚度范围:30mm-60mm,双层使用时,各层厚度范围:15mm-30mm。
所述滤水填料为塑料网纱或聚乙烯细丝,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附着产生生物膜。
所述抛石粒径范围:150mm-600mm,以抵抗一定流速的水流冲刷,保护石笼结构稳定。
所述置石粒径范围:20mm-600mm。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此生态驳岸基质结构,在L型石笼网内设置土工布、碎石及植物纤维垫后,整体结构具有较强的反滤作用,放置于驳岸与河床交界处,能够避免水流直接冲刷驳岸基础,减少驳岸基础下侧泥土流失,对驳岸起到有效的护根作用。
上述石笼网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能够适应河床的不均匀沉降,最大限度地贴合河床平面,减弱水流对河床的侵蚀、冲刷。
上述石笼为多孔结构,植物能够穿透扎根,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并能够提高植物抗冲刷能力。
上述采用L型石笼网,可减弱水流对生长初期的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的冲刷,并限制水生植物的生长区域,防止植物疯长扩散。
上述碎石、滤水填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能够显著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上述碎石中间形成较多空隙,能够为小型水生生物提供筑巢、栖息场所,在水流较大时提供避难空间。
上述植物纤维垫质地疏密适中,水生植物根系可穿透、缠绕其中,大大增强了水生植物的抗冲刷能力,在水生植物生长初期,根系未深入土壤中,植物纤维垫的存在,有效提升了水生植物栽植成活率。
上述使用双层植物纤维垫时,可在水流湍急的区域保证植物分层结构不被破坏,比较方便地实现水生植物定植。
上述置石、沉水植物带、浮叶植物带和挺水植物带能够减缓水流流速,促进泥沙淤积,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
上述选用浮叶植物,而未选用漂浮植物,便于控制植物生长范围,防止植物疯长泛滥。
上述所选用的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净水作用,能够有效过滤拦截、降解吸收水体污染物。
上述植物配置灵活多样,能够产生丰富的景观效。
上述成本低,施工方便,快速,不会对河湖水体本身造成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L型石笼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L型石笼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A断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B断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C-C断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L型石笼网铺置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施完成后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L型石笼网累叠方式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L型石笼网铺置方式示意图。
图中:L型石笼网1、土工布2、碎石3、植物纤维垫4、滤水填料5、抛石6、置石7、沉水植物层8、浮叶植物层9、挺水植物层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涉及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如图3,A-A断面图所示L型石笼网1内设置土工布2、碎石3、植物纤维垫4后,整体结构具有较强的反滤作用,放置于驳岸与河床交界处,能够避免水流直接冲刷驳岸基础,减少驳岸基础下侧泥土流失,对驳岸起到有效的护根作用。基质整体结构透水性好,不干扰河湖水与地下水间水体交换;
进一步的,种植于L型石笼网1内的植物,相对于直接种植于泥土基质中的植物,在生长初期,具有更强的抗冲刷能力,在生长过程中,根系逐渐穿过L型石笼网1深入地下,反过来对基质结构起进一步的加固作用。
进一步的,土工布2具有较强的反滤作用,能够有效防止土壤流失。注意,土工布2厚度不宜过厚,以便水生植物能够穿透土工布2生长。碎石3中间形成较多空隙,能够为小型水生生物提供筑巢、栖息场所,在水流较大时提供避难空间。此外,碎石3表面利于附着生长具有净水作用的植物和微生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进一步的,植物纤维垫4,由椰丝和/或棕榈丝,编制或压制而成,质地疏密适中,水生植物根系可穿透、缠绕其中,大大增强了水生植物的抗冲刷能力。尤其在水生植物生长初期,根系未深入土壤中时,植物纤维垫的存在,有效提升了水生植物栽植成活率。在使用植物种子和/或植物茎段种植水生植物时,设置两层植物纤维垫4,将植物种子和/或植物茎段放置在两层植物纤维垫4中间,压实,在水流湍急的区域,可保证植物分层结构不被破坏,实现水生植物定植。植物纤维垫4可吸附水中杂质,净化水体,并能在水下缓慢分解,为水生植物后期的生长持续提供养分。
如图7,实施完成后的断面结构示意图中堆置在L型石笼网1外侧根部的抛石6可减少水流对基质结构的侵蚀,起护根作用。置石7放置于L型石笼网1矮面上部,放置位置结合景观造景手法,创造“寸石生情”的艺术效果,并对L型石笼网1起到加固作用。L型石笼网1突出的部分,能够减弱水流,防止L型石笼网1矮面处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置石7被冲离石笼网。
进一步的,所选用的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净水作用,在形成沉水植物层8、浮叶植物层9和挺水植物层10三层植物带后,能够有效过滤拦截、降解吸收水体污染物,显著改善水质。沉水植物层8、浮叶植物层9和挺水植物层10三层植物带,生长高度不同,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水生植物景观带。一年生和多年生水生植物相互搭配使用,植物色彩随季节变化,产生四季各异的丰富景观,且后期维护成本较低。
进一步的,所述沉水植物为:苦草、马来眼子菜、箟齿眼子菜、黑藻、金鱼藻、狐尾藻。
进一步的,所述浮叶植物为:香菇草、粉绿狐尾藻、雍菜,作为优选:粉绿狐尾藻、雍菜。
进一步的,所述挺水植物为:荷花、黄花鸢尾、西伯利亚鸢尾、路易斯安娜鸢尾、花菖蒲、溪荪、菖蒲、花叶菖蒲、美人蕉、再力花、风车草、水葱、花叶水葱、灯芯草、皇冠泽苔草、芦苇、花叶芦苇、芦竹、花叶芦竹,作为优选:荷花、黄花鸢尾、花菖蒲、菖蒲、花叶菖蒲、美人蕉、再力花、风车草、水葱、花叶水葱、灯芯草、芦苇、花叶芦苇、芦竹、花叶芦竹。
进一步的,施工时将预制好的本专利结构沿驳岸依次铺置,堆置抛石6、置石7,根据需要覆土后种植水生植物即可,施工方便快速,省时省力。
如图8和9,生态驳岸基质结构除用于依次平铺的实施方式外,还可用于相互累叠的实施方式,如图8、9所示,图中共设置两层,每层根据实际需要多个L型石笼网1,下层L型石笼网1的“L型”侧面紧靠驳岸放置在河床上,上层L型石笼网1翻转后,底面朝上,放置在下层L型石笼网1正上方。这样上下两层L型石笼网1中间形成多个长方体空间,可作为鱼巢,为鱼、虾、蟹等水生动物提供栖息空间。
优选的,基质主体结构为L型石笼网1,以及其内部的土工布2、碎石3、植物纤维垫4和滤水填料5;L型石笼网1断面结构为“L型”,如图3所示;L型石笼网1内依次铺置填充土工布2、碎石3、植物纤维垫4、滤水填料5;植物纤维垫4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具体层数,本专利中仅对一层和两层的植物纤维垫4进行了描述,但并不限制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优选的,L型石笼网1一侧紧靠驳岸放置在河床上;L型石笼网1迎水侧放置抛石6;L型石笼网1上摆放置石7。

Claims (9)

1.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L型石笼网(1),紧贴L型石笼网(1)底面内壁和矮面内壁铺置土工布(2),土工布(2)上铺置碎石(3),碎石(3)上铺置植物纤维垫(4),且植物纤维垫(4)上部紧贴L型石笼网(1)上表面内壁,在L型石笼网(1)突出的那部分内部填充滤水填料(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石笼网(1)矮面一侧紧靠驳岸放置在河床上,在L型石笼网迎水侧放置抛石(6),在L型石笼网(1)上部铺设置石(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L型石笼网(1)上种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分别形成沉水植物层(8)、浮叶植物层(9)和挺水植物层(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3)粒径范围:50mm-150mm,以保证碎石间形成足够空隙,为小型水生动物提供生存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垫(4)由椰丝和/或棕榈丝,编制或压制而成,质地不宜过密,以利于水生植物穿透生根;在使用植物种子和/或植物茎段种植水生植物时,可设置两层植物纤维垫(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垫(4)单层使用时,厚度范围:30mm-60mm,双层使用时,各层厚度范围:15mm-3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填料(5)为塑料网纱或聚乙烯细丝,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附着产生生物膜。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石(6)粒径范围:150mm-600mm,以抵抗一定流速的水流冲刷,保护石笼结构稳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石(7)粒径范围:20mm-600mm。
CN201620000145.6U 2016-01-01 2016-01-01 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29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00145.6U CN205329629U (zh) 2016-01-01 2016-01-01 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00145.6U CN205329629U (zh) 2016-01-01 2016-01-01 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29629U true CN205329629U (zh) 2016-06-22

Family

ID=56209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0014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29629U (zh) 2016-01-01 2016-01-01 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2962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0607A (zh) * 2016-11-28 2017-02-22 重庆大方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悬浮式沉水植物生态床
CN111548180A (zh) * 2020-05-29 2020-08-18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鱼巢式有机纤维大孔混凝土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2663557A (zh) * 2020-12-14 2021-04-16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带有鱼槽的石笼护岸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0607A (zh) * 2016-11-28 2017-02-22 重庆大方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悬浮式沉水植物生态床
CN111548180A (zh) * 2020-05-29 2020-08-18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鱼巢式有机纤维大孔混凝土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2663557A (zh) * 2020-12-14 2021-04-16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带有鱼槽的石笼护岸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68589U (zh) 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
CN106192938A (zh) 一种用于农田退水污染防控的生态沟渠系统及构建方法
CN102220745A (zh) 中小顺直河流纵向蜿蜒形态构建方法
CN110700186A (zh) 一种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
CN106567360A (zh) 一种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
CN205329629U (zh) 一种生态驳岸基质结构
CN106381837A (zh) 一种湖滨带生态修复结构体系及修复方法
CN202989856U (zh) 一种水利工程的生态河道系统
CN108184558A (zh) 一种适用于山区性河流的沉水植物固着种植方法
CN108547254B (zh) 一种河道生态护岸及其施工方法
CN108978579B (zh) 一种河道环境修复结构及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方法
CN110316829A (zh) 构造模块化生态岛进行河道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13737723A (zh) 一种生态护岸装置及生态护岸方法
CN108046437A (zh) 一种河道人工生态岛
CN216864995U (zh) 一种景观阶梯式生态石笼护坡
CN113979599B (zh) 一种山地型深水景观湖库多界面梯度治理方法
CN105804033B (zh) 一体式w型农田生态退水沟渠
CN108442320B (zh) 一种含生态栖息地的组合式护岸及其施工方法
CN205133351U (zh) 一种组合式的河岸生物净化系统
CN103061310B (zh) 生态栖息地护岸
CN105586852B (zh) 垂直驳岸多层次生态景观空间系统及构建方法
CN211057724U (zh) 一种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
CN206693148U (zh) 一种自净化水体生态软结构护坡
CN107381941B (zh) 三级屏障生态墙
CN109056630A (zh) 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701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