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28803U - 一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28803U
CN205328803U CN201521082658.8U CN201521082658U CN205328803U CN 205328803 U CN205328803 U CN 205328803U CN 201521082658 U CN201521082658 U CN 201521082658U CN 205328803 U CN205328803 U CN 205328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treating apparatus
pipe
integrated sewage
cr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826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波
孙明利
黄鑫
林明
薛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kong Institu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 Research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iqu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inzhou I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ique Co Ltd
Shenzhen I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nzhou I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ique Co Ltd, Shenzhen I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inzhou I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iqu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8265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28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28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28803U/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91013 priority patent/WO2017107479A1/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0Packings; Fillings; Gr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上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用于处理污水管流入的污水,包括外圈、内圈、沉淀池、调节池、第一泵、隔板、旋转布水管、CRI填料区和集水管,沉淀池和调节池均位于外圈与内圈之间,沉淀池和调节池通过隔板分开,污水能够从沉淀池流进调节池,第一泵位于调节池内;旋转布水管、CRI填料区和集水管均位于内圈内,旋转布水管位于CRI填料区的上方,集水管埋设于CRI填料区的下方,旋转布水管包括主管和支管,支管能够转动连接于主管上,支管上开设有通孔。上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加工制作简单、便于运输安装;整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只为第一泵提供动力,因此,污水净化的能耗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人工快渗(ConstructedRapidInfiltration,简称CRI)技术是在土地快速渗滤系统和生物膜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一般的快速渗滤污水土地处理工艺不同,CRI技术对土地快渗技术做了全面的强化和提高,采用渗透性良好的CRI介质,以湿干交替的运行方式,使污水在自上而下流经填料过程中发生综合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使污染物得以去除。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建设运营成本低、能耗少等优点,但是也存在当污水处理规模非常小的情况下使用时,特别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住户相对分散、局部集中,统一收集所有生活污水难度大,同时地处偏远且技术力量薄弱,长期存在建设施工不方便、管理运行不科学等客观问题。然而,传统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存在加工制作复杂、运输安装困难和能耗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存在加工制作复杂、运输安装困难和能耗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一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用于处理污水管流入的污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圈、内圈、沉淀池、调节池、第一泵、隔板、旋转布水管、CRI填料区和集水管,所述沉淀池和所述调节池均位于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所述沉淀池和所述调节池通过所述隔板分开,污水能够从所述沉淀池流进所述调节池,所述第一泵位于所述调节池内;
所述旋转布水管、所述CRI填料区和所述集水管均位于所述内圈内,所述旋转布水管位于所述CRI填料区的上方,所述集水管埋设于所述CRI填料区的下方,所述旋转布水管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支管能够转动连接于所述主管上,所述支管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泵与所述旋转布水管连接;
当污水通过所述第一泵泵入所述旋转布水管时,所述支管相对于所述主管转动。
上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水进入沉淀池沉淀,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于沉淀池底,污水从沉淀池流进调节池,第一泵将调节池内的污水泵入旋转布水管,支管相对于主管转动,使污水通过通孔洒入CRI填料区,污水经过CRI填料区的填料层和微生物共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处理后的污水最终由集水管的收集后排出,整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于一体,污水在洒入CRI填料区的过程中自然充氧,避免了安装曝气系统进行充氧,从而使污水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且集成度高,所以加工制作简单;整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所以便于运输安装;整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只需为第一泵提供动力,因此,污水净化的能耗较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出水槽和出水管,所述出水槽位于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且所述出水槽通过所述隔板分别与所述沉淀池和所述调节池隔开,所述出水管与所述集水管通过所述出水槽连通,污水经过出水槽的再次沉淀,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污泥干化池,所述污泥干化池位于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所述污泥干化池通过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顶部,所述污泥干化池的底部设置有滤水层,可以定期将沉淀池内的污泥通过泵或人工或其他方式搬到污泥干化池内进行干化,污泥中的水分经过滤水层进行分离,污泥干化后变成干泥,定期清理即可,方便清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布水管还包括转动接头,所述主管通过所述转动接头连接于所述支管上,使所述支管能够相对于所述主管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数目有多个,多个所述通孔均匀分布于所述支管上,当污水通过第一泵泵入旋转布水管时,支管相对于主管转动,使污水经过通孔均匀洒入CRI填料区,从而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布水管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内圈的顶部,所述主管固定于所述支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水管呈十字交叉状,所述集水管开设有多个集水孔,有利于提高污水的集成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集水孔均匀分布于所述集水管上,使集水管更好地集成CRI填料区的污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多个种植区和多个可移动的盖板,多个所述种植区分别通过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沉淀池和所述调节池的上方,且多个所述种植区与多个所述盖板间隔设置,利用植物对污泥进一步净化,同时可以美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和所述调节池均开设有通气孔,使所述沉淀池与所述调节池分别通过相应的所述通气孔与外界连通,使污水经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后无异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A-A线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B-B线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C-C线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旋转布水管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所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仰视图;
图7为图6所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集水管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1所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D-D线剖视图;
图9为图1所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E-E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首选实施例。但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用于处理污水管(图中未示出)流入的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可以应用于城镇居民小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农村、风景名胜点、学校、酒店和机场等处处理污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呈圆柱状。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包括外圈10、内圈30和隔板40,外圈10与内圈30之间设置有进水管11、沉淀池12、调节池13、第一泵14、出水管15和出水槽16,污水管通过进水管11连通沉淀池12,沉淀池12和调节池13通过隔板40分开。可以理解,进水管11可以省略,污水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注入沉淀池12。污水能够从沉淀池12流进调节池13,具体地,可以在沉淀池12和调节池13之间的隔板40上开设有溢流孔(图中未示出)或其他结构使污水自动从沉淀池12溢入调节池13。第一泵14位于调节池13内。内圈30设有旋转布水管32、CRI(ConstructedRapidInfiltration,人工快渗)填料区34和集水管36。旋转布水管32位于CRI填料区34的上方,集水管36埋设于CRI填料区34的下方。如图2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内圈30还包括承托层37,承托层37设置于CRI填料区34的下方,集水管36埋设于承托层37内。旋转布水管32包括主管322和支管324,支管324能够转动连接于主管322上,如图4、图5所示,支管324上开设有通孔324a。第一泵14通过水管与旋转布水管32连接,出水管15与集水管36连通。当污水通过第一泵14泵入旋转布水管32时,支管324相对于主管322转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泵14为潜水提升泵,第一泵14通过第一软管142与主管322连接,使第一泵14可以将调节池13内的污水泵入主管322内,污水经主管322流入支管324的通孔324a流出并洒入CRI填料区34,且支管324通入污水后,支管324相对于主管322转动。
如图6、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出水槽16通过隔板40分别与沉淀池12和调节池13隔开,出水管15与集水管36通过出水槽16连通,污水经过出水槽16的再次沉淀,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可以理解,出水管15和集水管36可以省略,由CRI填料区34处理后的水可以通过泵泵出设备外或通过其他方式排出设备外。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圈10与内圈30之间还设置有污泥干化池17,污泥干化池17通过隔板40设置于沉淀池12的顶部,污泥干化池17的底部设置有滤水层172,污泥中的水分经过滤水层172进行分离,可以定期将沉淀池12内的污泥通过泵或人工或其他方式搬到污泥干化池17内进行干化,污泥干化后变成干泥,定期清理即可,方便清理。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污泥干化池17底部设置有滤水层172。污泥中的水分经过滤水层172进行分离,并通过污泥干化池17的排水管174排入调节池13。污泥干化池17的排水管174上安装有排水阀174a,沉淀池12的污泥定期通过潜污泵抽入污泥干化池17进行干化,当潜污泵抽取污泥时,可以打开排水阀174a的阀门进行排水,污泥干化后变成干泥,定期清理即可。
如图4、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旋转布水管32还包括转动接头326,主管322通过转动接头326连接于支管324上,使支管324能够相对于主管322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孔324a的数目有多个,多个通孔324a均匀分布于支管324上,当污水通过第一泵14泵入旋转布水管32时,支管324相对于主管322转动,使污水经过通孔324a均匀洒入CRI填料区34,从而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旋转布水管32还包括支架37,支架37固定于内圈30的顶部,主管322固定于支架37上。
如图6、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集水管36呈十字交叉状,集水管36开设有多个集水孔362,有利于提高污水的集成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集水孔362均匀分布于集水管36上,使集水管36更好地集成经CRI填料区34处理后的污水。
如图1、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圈10与内圈30之间的顶部还设置有多个种植区19和多个可移动的盖板21,多个种植区19分别通过隔板40设置于沉淀池12和调节池13的上方,且多个种植区19与多个盖板21间隔设置,利用植物对污泥进一步净化,同时可以美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盖板21的数目为四个,四个盖板21分别设置在第一泵14的顶部、污泥干化池17的顶部、进水管11的顶部和出水管15的顶部,可以避免人踩空。
如图9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沉淀池12和调节池13均开设有通气孔22,使沉淀池12与调节池13分别通过相应的通气孔22与外界连通,使污水经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的处理后无异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还包括太阳能电池系统(图中未示出),太阳能电池系统与第一泵14电连接,从而使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实现环保节能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污水经过进水管11进入沉淀池12沉淀,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于沉淀池底,污水从沉淀池12流进调节池13,第一泵14将调节池13内的污水泵入旋转布水管32,支管324相对于主管322转动,使污水通过通孔324a洒入CRI填料区34,污水经过CRI填料区34的填料层和微生物共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处理后的污水最终由集水管36的收集后排出,整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于一体,污水在洒入CRI填料区34的过程中自然充氧,避免了安装曝气系统进行充氧,从而使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1的整体结构简单且集成度高,所以加工制作简单。整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的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所以便于运输安装。整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只需为第一泵14提供动力,因此,污水净化的能耗较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用于处理污水管流入的污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圈、内圈、沉淀池、调节池、第一泵、隔板、旋转布水管、CRI填料区和集水管,所述沉淀池和所述调节池均位于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所述沉淀池和所述调节池通过所述隔板分开,污水能够从所述沉淀池流进所述调节池,所述第一泵位于所述调节池内;
所述旋转布水管、所述CRI填料区和所述集水管均位于所述内圈内,所述旋转布水管位于所述CRI填料区的上方,所述集水管埋设于所述CRI填料区的下方,所述旋转布水管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支管能够转动连接于所述主管上,所述支管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泵与所述旋转布水管连接;当污水通过所述第一泵泵入所述旋转布水管时,所述支管相对于所述主管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水槽和出水管,所述出水槽位于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且所述出水槽通过所述隔板分别与所述沉淀池和所述调节池隔开,所述出水管与所述集水管通过所述出水槽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干化池,所述污泥干化池位于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所述污泥干化池通过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顶部,所述污泥干化池的底部设置有滤水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布水管还包括转动接头,所述主管通过所述转动接头连接于所述支管上,使所述支管能够相对于所述主管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数目有多个,多个所述通孔均匀分布于所述支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布水管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内圈的顶部,所述主管固定于所述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呈十字交叉状,所述集水管开设有多个集水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集水孔均匀分布于所述集水管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种植区和多个可移动的盖板,多个所述种植区分别通过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沉淀池和所述调节池的上方,且多个所述种植区与多个所述盖板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和所述调节池均开设有通气孔,使所述沉淀池与所述调节池分别通过相应的所述通气孔与外界连通。
CN201521082658.8U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28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82658.8U CN205328803U (zh)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PCT/CN2016/091013 WO2017107479A1 (zh) 2015-12-22 2016-07-22 一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82658.8U CN205328803U (zh)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28803U true CN205328803U (zh) 2016-06-22

Family

ID=56208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8265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28803U (zh)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28803U (zh)
WO (1) WO201710747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07479A1 (zh) * 2015-12-22 2017-06-29 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9761450A (zh) * 2019-03-15 2019-05-17 苏州科特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废水调节、沉淀和沼气压力稳定功能的综合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8724A (zh) * 2018-12-24 2019-02-22 欧基(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10980998A (zh) * 2019-11-13 2020-04-10 招商局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多户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14671537B (zh) * 2020-12-24 2024-03-29 格林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设备
CN112794453B (zh) * 2021-01-20 2024-09-20 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太极式旋转漂浮生态污水净化系统
CN113443679A (zh) * 2021-06-28 2021-09-28 同济大学 一种分区旋辐式高盐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16119820B (zh) * 2023-02-28 2024-04-16 山东一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点对点旋混式厌氧布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51844C (zh) * 2007-08-03 2009-10-21 浙江德安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滤塔
CN201737801U (zh) * 2009-12-29 2011-02-09 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强化型垂直流滤床
US8303816B2 (en) * 2011-08-22 2012-11-06 Modular Wetland Systems, Inc. Wetland biofilter chamber with peripheral catch basin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CN203976465U (zh) * 2014-04-08 2014-12-03 山东道邦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自然增氧式生物滤塔
CN205328803U (zh) * 2015-12-22 2016-06-22 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07479A1 (zh) * 2015-12-22 2017-06-29 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9761450A (zh) * 2019-03-15 2019-05-17 苏州科特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废水调节、沉淀和沼气压力稳定功能的综合塔
CN109761450B (zh) * 2019-03-15 2024-01-30 苏州科特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废水调节、沉淀和沼气压力稳定功能的综合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07479A1 (zh) 2017-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28803U (zh) 一种基于自然充氧和生物净化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5089141B (zh) 海绵小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及利用方法
CN204569669U (zh) 一体化小型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
CN106745755A (zh) 一种太阳能微动力智能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04898855U (zh) 海绵小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CN109721160A (zh) 一种花坛式污水处理渗水井及其运行方法
CN103864214B (zh) 一种地埋式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CN101704614B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罐
KR100909352B1 (ko) 자연친화형 빗물 처리 활용 시스템
CN210559663U (zh) 一种风帽驱动好氧反应污水处理装置
CN205076891U (zh) 一种多级自由组合式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染水处理单元
CN205061699U (zh) 生物过滤器
CN213231934U (zh) 北方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回用系统
CN206570091U (zh) 一种太阳能微动力智能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02046970U (zh) 一种以人工湿地为主的污水净化系统
CN205170484U (zh) 一种易于启动的曝气生物滤池装置
CN103304098A (zh) 一种基于火山岩填料曝气生物滤池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9307176U (zh) 一种无动力生物耦合乡村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系统
CN203295324U (zh) 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一体机
CN107265611B (zh) 分散型污水深度净化处理生态系统及构建方法
CN206395912U (zh) 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生物滤池
CN105060658A (zh) 一种用于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多级复合式生态滤池
CN206244583U (zh) 集成化水处理设备
CN201534809U (zh) 污水景观水源处理成套装置
CN100429163C (zh) 分散小点源污水处理与分质回用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08

Address after: 518057 801A, 8 / F, west block, Shenzhen Hong Kong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base building, Gaoxin South 7th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HONGKONG INSTITU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 RESEARCH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IQU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210, room tw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ial park, 31 South Road, Nanshan District, Xili Town,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HONGKONG INSTITU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 RESEARCH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IQUE Co.,Ltd.

Patentee before: BINZHOU I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IQU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