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03754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03754U
CN205303754U CN201521072717.3U CN201521072717U CN205303754U CN 205303754 U CN205303754 U CN 205303754U CN 201521072717 U CN201521072717 U CN 201521072717U CN 205303754 U CN205303754 U CN 205303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or
arm
elastic arm
electric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727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德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727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03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03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037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元件至一第二电子元件,包括:一第一绝缘体和一第二绝缘体堆叠设置;多个导电体,导电体具有一基部位于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基部的同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一第一弹性臂、向下延伸的一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用以电性连接第一电子元件,第二弹性臂用以电性连接第二电子元件,基部另外延伸至少一固定臂位于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一料带,位于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料带不与导电体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整个导电体所占的高度,加大导电体固定在两个绝缘体之间的面积,使得导电体与第一、第二绝缘体之间固定更加可靠,降低了对第一、第二绝缘体表面平整度的要求。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两端可以压缩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今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都朝薄型化趋势发展,这要求其中使用到的电连接器也具有较小的高度。
现有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和设置在绝缘本体中的端子,端子通常包括垂直向的固定部干涉固持于绝缘本体、自固定部顶端向上延伸的接触部以及自固定部下端向下延伸的焊接部。这种端子结构通常占据较高的空间,使得电连接器整体占据高度校高,无法满足薄型化需求。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化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元件至一第二电子元件,包括:一第一绝缘体和一第二绝缘体堆叠设置;多个导电体,所述导电体具有一基部位于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所述基部的同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一第一弹性臂、向下延伸的一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用以电性连接第一电子元件,所述第二弹性臂用以电性连接第二电子元件,所述基部另外延伸至少一固定臂位于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一料带,位于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所述料带不与导电体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绝缘体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弹性臂对齐,所述第二绝缘体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弹性臂对齐。所述基部、固定臂和料带呈水平板状夹设于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所述固定臂与所述第一弹性臂位于所述基部的同一侧或者分别位于所述基部的相对两侧。
所述固定臂的长度超出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或第二弹性臂在固定臂所在平面的投影的长度。
所述基部延伸有两个固定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的外侧。两个固定臂之间通过一桥接臂互连,所述桥接臂位于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且所述桥接臂延伸有一连料部用于连接至所述料带。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自所述固定臂和所述基部中的至少一个延伸有一连料部用于连接至所述料带,所述连料部与料带之间具有一预断位置,所述预断位置供连料部与料带分离用。所述第一绝缘体和所述第二绝缘体分别开设有一开口用于供一辅助工具进入以分离料带,所述开口与所述预断位置对齐。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沿固定臂延伸方向排布的相邻两个导电体中,所述料带与其中一个导电体的固定臂以及另一个导电体的基部之间分别设有一预断位置供两个导电体与料带分离用。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臂包括自基部朝相反方向延伸的一第一臂和一第二臂。在沿固定臂延伸方向排布的相邻两个导电体中,其中一个导电体的第一臂和另一个导电体的第二臂之间设有一预断位置供两个导电体分离用。在沿垂直于固定臂延伸方向排布的相邻两个导电体中,其中一个导电体的基部和另一个导电体的固定臂之间设有一预断位置供两个导电体分离用。所述料带包括一第一带部框设于全部导电体的外围,以及一第二带部位于沿垂直于固定臂延伸方向排布的相邻两个导电体之间,所述第二带部与所述导电体的基部和/或固定臂之间设有预断位置供所述料带与导电体分离用。
作为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料带呈环状包围整个所述导电体,且所述固定臂、所述基部、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均延伸有连料部用于与料带连接。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弹性臂包括相互平行的二第一支臂以及连接所述两个第一支臂的一第二支臂,两个第一支臂分别位于第二弹性臂的两侧,所述第二支臂呈圆弧状。所述两个第一支臂到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距离不相等。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或第二弹性臂的末端开设有一沟槽,所述沟槽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个接触部。所述第一弹性臂的末端形成一接触部与第一电子元件的一导接部电性接触,所述接触部和/或所述导接部的表面设置有一抗氧化层。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分别凸出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的表面。所述多个导电体由一整块金属板材经蚀刻和冲压形成,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弯折呈弧状,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末端的边缘线形成尖锐的接触部。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或第二弹性臂与电连接器的边缘线呈夹角排列。所述多个导电体不规则排列。所述料带设有一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定位。所述固定臂上设有胶状物供所述导电体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基部的同一侧延伸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分别用以电性连接第一电子元件和第二电子元件,可以降低整个导电体所占的高度;所述基部以及自基部另外延伸的固定臂一起固定于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可以加大导电体固定在两个绝缘体之间的面积,使得导电体与第一、第二绝缘体之间固定更加可靠;利用第一、第二弹性臂与第一电子元件和第二电子元件压缩接触,只需第一电子元件和第二电子元件压合时压力足够,便可保证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分别与第一电子元件和第二电子元件接触可靠,降低了对第一、第二绝缘体表面平整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图1中电连接器与第一、第二电子元件未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电连接器与第一、第二电子元件连接时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导电体及料带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四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8为为图7中导电体及料带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五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0为为图9中导电体及料带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六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七实施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 100 第一绝缘体 1 第一通孔 10
第一开口 11 第二绝缘体 2 第二通孔 20
第二开口 21 料带 3 第一带部 30
第二带部 31 定位结构 32 导电体 4
基部 40 第一弹性臂 41 第一支臂 411
第二支臂 412 第二弹性臂 42 沟槽 43
接触部 44 固定臂 45 第一臂 451
第二臂 452 桥接臂 46 连料部 47
第一电子元件 200 第一导接部 A 抗氧化层 C
第二电子元件 300 第二导接部 B 预断位置 D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用于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元件200至一第二电子元件300,其中第一电子元件200和第二电子元件300分别为BGA式芯片模块和电路板,第一电子元件200的底面具有一第一导接部A即锡球与电连接器100电性导接,而第二电子元件300(电路板)的顶面具有一第二导接部B即焊垫与电连接器100电性导接。在其它实施例中,二者也可以均为电路板。
如图1至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100包括上下堆叠设置的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由塑胶材料制成矩形薄板状,第一绝缘体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0和多个第一开口11,第一通孔10的尺寸较大,且呈矩形,而第一开口11的形状则为圆形。第二绝缘体2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0和多个第二开口21。第二通孔20与第一通孔10形状类似,但位置与第一通孔10错开。第二开口21也呈圆形,但其位置与第一开口11位置对齐。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两个斜对角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孔作定位用。
如图1和4,电连接器100还包括一料带3和多个导电体4位于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之间。所述多个导电体4和料带3由同一块金属板材经蚀刻和冲压工艺形成。
每一所述导电体4包括水平板状的一基部40,所述基部40水平夹设于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之间。基部40的同一侧即图4中的右侧板缘延伸有一第一弹性臂41和一第二弹性臂42分别与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20的位置对应。其中,所述第一弹性臂41向上弯曲延伸呈弧状,其进入第一通孔10中凸出第一绝缘体1的上表面,第一弹性臂41的末端边缘线形成尖锐的一接触部44用以电性连接第一电子元件200,尖锐的接触部44可以刮除或者刺破第一电子元件200的第一导接部A表面的氧化物,确保第一弹性臂41与第一导接部A可靠电性接触。所述第二弹性臂42向下弯曲延伸呈弧状,其进入第二通孔20中且凸出第二绝缘体2的下表面,末端边缘线形成尖锐的一接触部44用以电性连接第二电子元件300,尖锐的接触部44可以刮除或者刺破第二电子元件300的第二导接部B表面的氧化物,确保第二弹性臂42与第二导接部B可靠电性接触。第一弹性臂41和第二弹性臂42受到第一电子元件200和第二电子元件300的压制会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分别对应往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20中缩进。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弹性臂41和第二弹性臂42的末端分别开设有一沟槽43,所述沟槽43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个接触部44,如此设置,可在第一弹性臂41和第二弹性臂42上分别形成两个接触点或者接触位置,保证导电体4与第一电子元件200和第二电子元件300形成可靠的电性接触。
为防止所述导电体4与第一电子元件200接触的位置氧化,可在第一弹性臂41的接触部44上设置一抗氧化层C,或者也可以在第一电子元件200的导接部的表面设置有一抗氧化层C。所述抗氧化层C为全氟化物或者矽油或者碳氢化合物。
由于所述基部40的面积较小,其夹固在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之间所受到的固持力较小。为增大导电体4在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之间的固持力度,自所述基部40另外延伸至少一固定臂45位于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之间,所述固定臂45与所述第一弹性臂41位于所述基部40的同一侧或者分别位于所述基部40的相对两侧。本实施例中,所述基部40的两端分别朝右侧即第一弹性臂41所在侧延伸有一固定臂45,固定臂45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固定臂45同样呈水平板状夹设于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之间。两个固定臂45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弹性臂41和第二弹性臂42的外侧,所述固定臂45的长度超出所述第一弹性臂41和第二弹性臂42在固定臂45所在平面的投影的长度。两个固定臂45之间通过一桥接臂46互连,所述桥接臂46同样呈水平板状位于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之间并受二者的夹持固定。
为进一步增强导电体4在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之间的固持力,可在所述固定臂45上设置胶状物(未图示),使得固定臂45与所述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黏合固定。
自所述固定臂45和所述基部40中的至少一个延伸有一连料部47用于连接至所述料带3,所述连料部47与料带3之间具有一预断位置D,且所述预断位置D与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上的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21对齐,所述预断位置D供连料部47与料带3分离用。在本实用新型的成品中,所述预断位置D的金属板料已被切除或者蚀刻掉,因此本说明书附图图示中预断位置D处仅为一个空缺。本实施例中,所述基部40、所述固定臂45和所述桥接臂46上均设置有一连料部47,且连料部47设置在基部40、固定臂45和桥接臂46各自中段部分的板缘。
所述料带3同样水平板状夹设于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之间,所述料带3不与导电体4电性连接。所述料带3包括一第一带部30框设于全部导电体4的外围,以及一第二带部31位于相邻两个导电体4之间。
本实施例中,多个导电体4呈排设置(图示仅示出代表性的前后两排),且前后相邻两排导电体4交错设置,第一弹性臂41和第二弹性臂4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的边缘线平行,均是沿左右方向延伸。在未切除料带3时,第一带部30与位于最外围的基部40、固定臂45以及桥接臂46之间通过连料部47连接,第二带部31则延伸至同一排中相邻两个导电体4之间,且与其中一个导电体4的基部40以及另一个导电体4的桥接臂46通过连料部47连接,此外,所述第二带部31还与另一排中相邻的一个导电体4的固定臂45通过连料部47连接。
此外,所述料带3设有一定位结构33与所述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定位。具体而言,所述定位结构33为设置在第一带部30两个斜对角上的孔,且孔的位置与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斜对角上的孔位置对应。在未分离料带3与导电体4时,通过另外设置柱状结构(未图示)与这些孔配合以实现绝缘体与料带3及导电体4的定位。
如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类似,只是导电体4的形状有些不同。每个导电体4的基部40和固定臂45分别设置有连料部47用以与料带3或者相邻导电体4连接。本实施例中,导电体4包括两个固定臂45分别自基部40两端延伸,两个固定臂45的末端之间并未相互连接,固定臂45的末端设置连料部47与料带3连接。导电体4呈多排设置,相邻排的两个导电体4在列方向选择性地对齐或者错开。
同一排导电体4呈首尾相接状态:在左右相邻两个导电体4中,右侧导电体4的基部40宽度与左侧导电体4的两个固定臂45之间距离基本相等,右侧导电体4的所述基部40位于左侧导电体4两个固定臂45之间的右方。在未切除料带3时,第一带部30与最外围导电体4的基部40和固定臂45之间通过连料部47连接,第二带部31则位于相邻两排的导电体4之间。具体地,在沿列方向对齐的相邻两排导电体4中,右侧两个导电体4的基部40设置有连料部47与左侧两个导电体4的其中一个固定臂45的连料部47连接至同一第二带部31。而在沿列方向错开的相邻两排导电体4中,右侧导电体4的基部40设置有连料部47用于连接至左侧导电体4的固定臂45上的连料部47。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上,有一些第一通孔10与第一开口11连通,有一些第二通孔20和第一开口21连通。
如图6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为方便蚀刻和冲压工艺的进行,基部40上仅延伸有一个固定臂45位于第一弹性臂41的外侧。同样地,每个导电体4的基部40和固定臂45分别设置有连料部47用以与料带3连接。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带部31自第一带部30延伸至相邻排或者相邻列的导电体4之间,以及第二带部31单独设置在同一排中相邻两个导电体4之间,用以连接相邻导电体4的基部40、固定臂45。具体地,在同一排的相邻两个导电体4中,所述第二带部31沿列方向即前后方向延伸,在其中一个导电体4的固定臂45以及另一个导电体4的基部40之间分别设有一预断位置D供两个导电体4与第二带部31切除分离用;在相邻两排的相邻两个导电体4之间,所述第二带部31沿排方向即左右方向延伸,且与其中一个导电体4的固定臂45以及另一个导电体4的基部40之间分别设有一预断位置D供两个导电体4与第一带部30切除分离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带部31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带部31相互连接。
在如图7和图8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上的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21形状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不同。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类似,仅在第一弹性臂41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臂45,且所述固定臂45包括自基部40朝相反方向延伸的一第一臂451和一第二臂452,且第一臂451和第二臂452基本位于同一直线。
在沿列方向对齐的相邻两排导电体4中,在沿固定臂45延伸方向排布(即同一排)的相邻两个导电体4中,其中一个导电体4的第一臂451和另一个导电体4的第二臂452之间设有一预断位置D供两个导电体4切除分离用。
在沿列方向错开的相邻两排导电体4中,在沿垂直于固定臂45延伸方向排布(即不同排)的相邻两个导电体4中,其中一个导电体4的基部40和另一个导电体4的固定臂45之间设有一预断位置D供两个导电体4切除分离用。
所述料带3包括一第一带部30框设于全部导电体4的外围,以及一第二带部31位于不同排的相邻两个导电体4之间,且所述第二带部31与固定臂45平行延伸,所述第二带部31与所述导电体4的基部40和/或固定臂45之间设有预断位置D供所述料带3与导电体4切除分离用。具体而言,在未切除料带3时,第一带部30与最外围导电体4的基部40和固定臂45之间通过连料部47连接,第二带部31则位于前后对齐的相邻两排导电体4之间。所述第二带部31沿排方向即左右方向延伸位于相邻排导电体4之间,且与其中一个导电体4的固定臂45以及另一个导电体4的基部40之间分别设有一预断位置D供两个导电体4与第二带部31切除分离用。
如图9和图10所示的第五实施例,其与第三实施例大致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41包括相互平行的二第一支臂411以及连接所述两个第一支臂411的一第二支臂412,两个第一支臂411分别位于第二弹性臂42的两侧,所述第二支臂412呈圆弧状。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臂41呈对称结构,第二弹性臂42则位于第一弹性臂41的中心线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成不对称结构,所述两个第一支臂411到所述第二弹性臂42的距离不相等。
如图11所示的第六实施例,导电体4的排布与其它实施例不同,第一弹性臂41、第二弹性臂42和固定臂45沿前后方向延伸,但第一弹性臂41和第二弹性臂42的延伸方向依然与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的边缘线平行。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上的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20位置也对应设置成前后延伸的矩形。本实施例中,在未切除料带3时,第一带部30与位于最外围的基部40、固定臂45之间通过连料部47连接,多个第二带部31自第一带部30则延伸至同一排中相邻两个导电体4之间,且分别与两个导电体4的固定臂45的连料部47连接,有一些第二带部31还延伸至相邻两排的导电体4之间,与另一排中相邻的一个导电体4的基部40上通过连料部47连接。此外,在相邻两排的导电体4之间也存在独立的第二带部31,这些独立的第二带部31不与第一带部30连接,仅仅与同一排导电体4中相邻两个固定臂45以及另一排中一个导电体4的基部40通过连料部47连接。
如图12所示的第七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臂41和第二弹性臂42与电连接器100的边缘线呈45°夹角排列,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上的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20位置也对应设置成相对于其边缘倾斜延伸的矩形。如此设置可使得第一弹性臂41和第二弹性臂42的长度尽量增长,以提升二者的弹性。此外还可节省空间,以在有限空间内尽可能多地排布较多的导电体4。
此外,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导电体4不规则排列。所述料带3呈环状包围整个所述导电体4,且所述固定臂45、所述基部40、所述第一弹性臂41和第二弹性臂42均延伸有连料部47用于与料带3连接。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制程大致如下:首先提供一块铜板,利用化学蚀刻或者激光蚀刻在铜板上形成料带3和导电体4,导电体4与料带3之间通过连料部47连接。其中,所述导电体4包括平板状的基部40。基部40一侧板缘延伸有第一弹性臂41和第二弹性臂42,且第一弹性臂41和第二弹性臂42并排排布,二者相隔一定距离;第一弹性臂41和第二弹性臂42的末端蚀刻形成一沟槽43,所述沟槽43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个接触部44;基部40的两端缘则延伸形成固定臂45。接着,利用治具对第一弹性臂41和第二弹性臂42进行冲压,使得第一弹性臂41向上弯折,第二弹性臂42向下弯折。然后,将连接料带3的多个导电体4整个设置在第一绝缘体1和第二绝缘体2之间,使得第一弹性臂41进入第一通孔10、第二弹性臂42进入第二通孔20。最后,利用辅助工具自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21进入,对相邻两个导电体4之间、以及导电体4与料带3之间的预断位置D进行切除或者蚀刻使得相邻两个导电体4相互分离、以及导电体4与料带3分离。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25)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元件至一第二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绝缘体和一第二绝缘体堆叠设置;
多个导电体,所述导电体具有一基部位于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所述基部的同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一第一弹性臂、向下延伸的一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用以电性连接第一电子元件,所述第二弹性臂用以电性连接第二电子元件,所述基部另外延伸至少一固定臂位于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
一料带,位于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所述料带不与导电体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弹性臂对齐,所述第二绝缘体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弹性臂对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固定臂和料带呈水平板状夹设于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与所述第一弹性臂位于所述基部的同一侧或者分别位于所述基部的相对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的长度超出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或第二弹性臂在固定臂所在平面的投影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延伸有两个固定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的外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固定臂之间通过一桥接臂互连,所述桥接臂位于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之间,且所述桥接臂延伸有一连料部用于连接至所述料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固定臂和所述基部中的至少一个延伸有一连料部用于连接至所述料带,所述连料部与料带之间具有一预断位置,所述预断位置供连料部与料带分离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和所述第二绝缘体分别开设有一开口用于供一辅助工具进入以分离料带,所述开口与所述预断位置对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沿固定臂延伸方向排布的相邻两个导电体中,所述料带与其中一个导电体的固定臂以及另一个导电体的基部之间分别设有一预断位置供两个导电体与料带分离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包括自基部朝相反方向延伸的一第一臂和一第二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沿固定臂延伸方向排布的相邻两个导电体中,其中一个导电体的第一臂和另一个导电体的第二臂之间设有一预断位置供两个导电体分离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沿垂直于固定臂延伸方向排布的相邻两个导电体中,其中一个导电体的基部和另一个导电体的固定臂之间设有一预断位置供两个导电体分离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带包括一第一带部框设于全部导电体的外围,以及一第二带部位于沿垂直于固定臂延伸方向排布的相邻两个导电体之间,所述第二带部与所述导电体的基部和/或固定臂之间设有预断位置供所述料带与导电体分离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带呈环状包围整个所述导电体,且所述固定臂、所述基部、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均延伸有连料部用于与料带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包括相互平行的二第一支臂以及连接所述两个第一支臂的一第二支臂,两个第一支臂分别位于第二弹性臂的两侧,所述第二支臂呈圆弧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支臂到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距离不相等。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或第二弹性臂的末端开设有一沟槽,所述沟槽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个接触部。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的末端形成一接触部与第一电子元件的一导接部电性接触,所述接触部和/或所述导接部的表面设置有一抗氧化层。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或第二弹性臂与电连接器的边缘线呈夹角排列。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分别凸出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的表面。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电体由一整块金属板材经蚀刻和冲压形成,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弯折呈弧状,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末端的边缘线形成尖锐的接触部。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电体不规则排列。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带设有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定位。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上设有胶状物供所述导电体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固定。
CN201521072717.3U 2015-12-22 2015-12-22 电连接器 Active CN205303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72717.3U CN205303754U (zh) 2015-12-22 2015-12-22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72717.3U CN205303754U (zh) 2015-12-22 2015-12-22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03754U true CN205303754U (zh) 2016-06-08

Family

ID=56471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72717.3U Active CN205303754U (zh) 2015-12-22 2015-12-22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037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8791A (zh) * 2019-07-18 2020-01-21 得意精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1064025A (zh) * 2019-07-23 2020-04-24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8791A (zh) * 2019-07-18 2020-01-21 得意精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1064025A (zh) * 2019-07-23 2020-04-24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9811B1 (en) Terminal with reduced contact tip
EP3416245B1 (en) Pressure contact type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7394448B (zh) 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CN108092023A (zh) 电连接器
CN206364299U (zh) 电连接器
CN103367949B (zh) 卡连接器
US20170054233A1 (en)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and circuit board
CN107359448A (zh) 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CN206461179U (zh) 电连接器
CN108987967B (zh) 电连接器
CN107799941A (zh) 电连接器
US10424858B2 (en) Termina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343854B2 (en) Coaxial connector plug
CN107799932A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205303754U (zh) 电连接器
US20190140382A1 (en) Termina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1708302U (zh) 电连接器
CN103311695B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US20190140383A1 (en) Termina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9786999A (zh) 电连接器
US869058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low profile application
US20100255733A1 (en) Electrical contact having an upper contact with a thickened base portion
CN105529548A (zh) 线状导体连接用端子
TWM400111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6947577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