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99123U - 一种led par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led par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99123U
CN205299123U CN201520843617.XU CN201520843617U CN205299123U CN 205299123 U CN205299123 U CN 205299123U CN 201520843617 U CN201520843617 U CN 201520843617U CN 205299123 U CN205299123 U CN 2052991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d
module
led unit
unit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4361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冕
龚云平
范青青
李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Sunfor Ligh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Sunfor Ligh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Sunfor Ligh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Sunfor Ligh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4361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991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991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9912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PAR灯,其包括:灯头;驱动装置;壳体下盖;散热体;LED光源模组;壳体上盖;和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盖以卡扣方式连接至所述壳体下盖,LED光源模组的多个LED单元按照电流方向,每个LED单元中的LED芯片数量呈递减排布,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整流模块、控制模块、恒流模块和储能模块,并且所述恒流模块设置在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LED光源模组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单直观行之有效的装配连接方式,能不让非专业人员及儿童随意拆卸,排除安全隐患,并能够实现产品的快速装配,可提高生产效率和良品率。本实用新型采用分段点亮方式,找出分段LED的最优分配比,从而大大提高驱动电路的利用率,减少输入电流谐波,提高功率因数。

Description

一种LED PAR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LEDPAR灯。
背景技术
LED是由超导发光晶体产生超高强度的灯光,它发出的热量很少,由于其节能,工作电压低,寿命长,环保,高光效等性能,现在LED已被全球公认为新一代的环保型高科技光源。
由于LED的理想工作方式是采用恒流驱动,现在的市电是正弦交流电,所以必须对电源进行转换。而普通的转换电源寿命远远短于LED的寿命,从而制约了LED照明装置的实际使用年限。
一种已公开的交流电直接驱动LED技术,多采用阻容降压的方法,这种方法结构简单,但是输出效率低,而且元器件如果选择不当,非但不能降压,还会造成电路的损坏。最新改进的恒流技术,首先整流,然后多颗LED组件(可以包含与之串联的限流器件,如恒流二极管)按照匹配的管压降串联在整流单元后,在串联的LED组件中间适当的加入开关,通过分段点亮的方式提高电源的利用率。经过大量实验发现,LED分段的比例对电源的利用率影响相当大。因此,确定合理的分段比例从而提高灯具的功率因数和光效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室内照明PAR系列LED射灯主要采用前盖与壳体或者透镜与壳体直接装配,而在这种直接密闭式或者松配式装配中,在实际应用场合能不能不容易被非专业人员尤其是儿童拆卸造成安全隐患、能不能快速散导光源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不能在生产时快速装配而不良率最低、还有能不能在长途运输和经受较为强烈冲击时有效保护部件不受损坏则是最重要的难题,所以目前市场上PAR系列LED射灯的固定装配方式只有螺旋法、内卡扣法、螺丝锁紧法三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前盖与壳体之间用螺纹的方式进行固定,前盖下端内壁生长出内螺纹,壳体上端生长出外螺纹,然后再顺时针螺旋上去进行紧固;此种固定方式存在的是问题是:不利于散热、需二次加工、成本高。第二种是透镜镜身生长卡扣,壳体内壁长出相对应卡扣,装配时先将透镜镜身卡扣伸进壳体内壁,镜身与内壁卡扣的凸点与凹点相结合以实现卡紧;此种固定方式存在的是问题是:卡扣不能紧固透镜,会出现来回晃动,产品易损坏。第三种是通过透镜用螺丝与壳体实现锁紧紧固,透镜边缘开大于螺丝的通孔或者沉头孔,壳体对应开出预留螺孔,装配时用螺丝穿过透镜与壳体紧锁,螺丝头紧压在透镜之上,透镜与壳体完全紧贴;此种固定方式存在的是问题是:由于透镜材质为刚性强、强度差的PMMA材质,易脆,容易产生大量不良品,并且由于通过压铸铝方式成型的壳体表面不可能做到与塑胶件一样光滑,使得透镜边缘与之接触的壳体平面易起翘或者透镜和光源中心偏移,从而严重影响出光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之不足,本项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找出LED分段的最优比,从而大幅度地提高LED组件的利用率;以及提供一种简单直观行之有效的装配连接方式,能不让非专业人员及儿童随意拆卸,排除安全隐患;能快速散导光源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提升部件使用寿命。能在生产时不需要参照点、快速高效无差错地使卡扣结构卡入卡口中,提高效率和良品率。
本实用新型的LEDPAR灯,其包括:灯头;驱动装置,设置在散热体与灯头构成的封闭空间内,其电连接到灯头以接入外部交流电源;壳体下盖,其安装在灯头上,形成为从小口端向大口端逐渐过渡的喇叭状;散热体,其设置在壳体下盖内,形成为与壳体下盖近似的喇叭状;LED光源模组,其安装在所述散热体的大口端,其上设置有多个LED单元;壳体上盖,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壳体下盖上;和透镜,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盖的开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盖以卡扣方式连接至所述壳体下盖,所述LED光源模组的多个LED单元按照电流方向,每个LED单元中的LED芯片数量呈递减排布,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整流模块、控制模块、恒流模块和储能模块,并且所述恒流模块设置在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LED光源模组之间。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LED光源模组包括第一LED单元、第二LED单元、第三LED单元,其中,所述第一LED单元、所述第二LED单元和所述第三LED单元按照由内而外的方式均呈十字状的形式排布,并且所述第一LED单元、所述第二LED单元和所述第三LED单元的LED芯片的数量比为5:4:3,并且在所述LED光源模组的启动阶段,所述驱动装置按照所述第一LED单元、所述第二LED单元和所述第三LED单元的顺序点亮所述LED光源模组。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由四个二极管构成的第一整流臂和第二整流臂,所述四个二极管中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串联构成所述第一整流臂,所述四个二极管中的第二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串联构成所述第二整流臂。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参考电压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参考电压电路和所述控制电路连接在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正端和输出负端之间,其中,所述参考电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可控稳压源,所述可控稳压源的负端经由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正端,所述可控稳压源的负端还分别连接每个恒流单元的晶体管的栅极,所述可控稳压源的正端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负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推挽电路,其中,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正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推挽电路。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恒流模块包括第一恒流单元、第二恒流单元和第三恒流单元,每个恒流单元分别包括一个晶体管和一个反馈电阻,在每个恒流单元中,其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对应的LED单元的输出端,其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其晶体管的源极经由其反馈电阻连接至下一恒流单元的晶体管的源极。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储能模块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正端和所述LED模组的输入端,所述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LED模组的输出端。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上盖包括至少两个卡扣支腿,并且所述壳体下盖具有多个与所述壳体上盖的卡扣支腿彼此配合的卡口。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卡扣支腿包括凹坑和位于所述卡扣支腿顶端的倒扣件,其中,所述倒扣件以朝向所述卡扣支腿外侧的方向设置,并且所述倒扣件具有倾斜的导入滑面,其在安装时便于所述壳体上盖固定至所述壳体下盖,所述凹坑形成在与所述倒扣件同侧的所述卡扣支腿的外表面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卡口包括与所述凹坑相匹配的径向内侧凸缘,并且所述径向内侧凸缘具有倾斜的导入滑面,在安装时便于所述径向内侧凸缘滑入至所述卡扣支腿的凹坑内,当所述径向内侧凸缘保持在所述凹坑之时,所述径向内侧凸缘与所述倒扣件以形状配合方式紧密结合。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下盖还包括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以包围所述卡口的方式沿所述壳体下盖的内壁形成,并且所述定位环具有足以使所述卡扣支腿滑入和滑出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简洁直观、结构简单,卡扣设计简单明了,无复杂机构,无特殊处理,能够实现快速安装或拆卸,并且使非专业人士如儿童无法轻易拆卸,安全性高、稳固性强;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分段点亮的方式,同时优选出最优的分段比例,能够大幅度降低输入电流的谐波,提高功率因数,提高LED的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LEDPAR灯的爆炸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LEDPAR灯的壳体上盖的结构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的LEDPAR灯的壳体上盖的卡扣支腿的结构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LEDPAR灯的壳体下盖的结构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LEDPAR灯的壳体下盖的卡口的结构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LEDPAR灯的结构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的LEDPAR灯的局部图;
图4(c)是本实用新型的LEDPAR灯的局部图;
图5是交流电直接驱动LED电路的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LEDPAR灯的驱动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LEDPAR灯的整流单元输出的单向正弦脉动直流电压波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LEDPAR灯的整流单元输出的单向正弦脉动直流电压整流后的电压波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LEDPAR灯的输入端电流波形示意图;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LEDPAR灯的内部LED光源模组排布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LEDPAR灯1:灯头2:驱动装置
3:壳体下盖4:散热体5:LED光源模组
6:壳体上盖7:透镜10:整流模块
20:控制模块30:恒流模块40:储能模块
21:第一LED单元22:第二LED单元23:第三LED单元
101:第一二极管103:第三二极管102:第二二极管104:
第四二极管201:第一电阻202:第二电阻
203:可控稳压源301:第一恒流单元302:第二恒流单元303:
第三恒流单元311、312、313:晶体管
321、322、323:反馈电阻11:卡扣支腿12:卡扣
13:凹坑14:倒扣件15:径向内侧凸缘
16:定位环17: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一种LEDPAR灯100,其包括:灯头1、驱动装置2、壳体下盖3、散热体4、LED光源模组5、壳体上盖6和透镜7。驱动装置2设置在散热体4与灯头1构成的封闭空间内,其电连接到灯头1以接入外部交流电源。壳体下盖3安装在灯头1上,形成为从小口端向大口端逐渐过渡的喇叭状。散热体4设置在壳体下盖3内,形成为与壳体下盖3近似的喇叭状。LED光源模组5安装在散热体4的大口端,其上设置有多个LED单元。壳体上盖6可拆卸地连接到壳体下盖3上。透镜7安装在壳体上盖3的开口端。壳体上盖6以卡扣方式连接至壳体下盖3。LED光源模组5的多个LED单元按照电流方向,每个LED单元中的LED芯片数量呈递减排布。LED光源模组5可以是有单颗低压光源构成,也可以是采用COB封装的高压LED模组。每个分组单元的LED数量为不小于或等于一颗,采用串联方式连接。
如图2(a)和图3(a)所示,壳体上盖6包括至少两个卡扣支腿11。壳体下盖3具有多个与壳体上盖6的卡扣支腿11彼此配合的卡口12。
参见图2(b),卡扣支腿11包括凹坑13和位于卡扣支腿11顶端的倒扣件14。倒扣件14以朝向卡扣支腿11外侧的方向设置,并且倒扣件14具有倾斜的导入滑面,其在安装时便于壳体上盖6固定至壳体下盖3。凹坑13形成在与倒扣件14同侧的卡扣支腿11的外表面上。
参见图3(b),卡口包括与凹坑13相匹配的径向内侧凸缘15。径向内侧凸缘15具有倾斜的导入滑面,在安装时便于径向内侧凸缘15滑入至卡扣支腿11的凹坑13内;当径向内侧凸缘15保持在凹坑13之时,径向内侧凸缘15与倒扣件14以形状配合方式紧密结合,如图4(c)所示。
参见图4(a)至图4(c),壳体下盖3还包括定位环16。定位环16以包围卡口12的方式沿壳体下盖3的内壁形成,并且定位环16具有足以使卡扣支腿11滑入和滑出的空间。如图4(b)所示,定位环16位于径向内侧凸缘15的上方。定位环16的尺寸比卡口12的尺寸大得多,使得卡扣支腿11可以沿着壳体下盖3的内壁周向滑动,直至卡扣支腿11的倒扣件14与径向内侧凸缘15分离,然后向上取出卡扣支腿11,从而将壳体上盖6从壳体下盖3上取下。安装时,由于定位环16的尺寸大于卡口12的尺寸,卡扣支腿11是从径向内侧凸缘15的侧边滑入的,然后通过旋转壳体上盖6使得径向内侧凸缘15滑入卡扣支腿11的凹坑内并与倒扣件14以形状配合的方式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安装固定的作用。定位环16是呈椭圆形的弹性环状体,其沿周向的内径长度大于其沿径向的内径长度。并且,定位环16沿径向的内径尺寸与卡扣支腿11的厚度相匹配,使得卡扣支腿11可以挤压地进入到定位环16中,从而与卡口12结合固定;定位环16沿周向的内径尺寸大于卡扣支腿11的宽度,使得卡扣支腿11在定位环16内可以沿周向滑动,从而便于壳体上盖6从壳体下盖3上安装或拆卸,并且同时保证非专业人士如儿童无法拆卸,从而避免安全隐患。
参见图6,驱动装置2包括整流模块10、控制模块20、恒流模块30和储能模块40。恒流模块30设置在控制模块20和LED光源模组5之间。
LED光源模组5包括第一LED单元21、第二LED单元22、第三LED单元23。如图10所示,第一LED单元21、第二LED单元22和第三LED单元23按照由内而外的方式均呈十字状的形式排布,并且第一LED单元21、第二LED单元22和第三LED单元23的LED芯片的数量比为5:4:3。
在LED光源模组5的启动阶段,驱动装置2按照所述第一LED单元21、第二LED单元22和第三LED单元23的顺序点亮LED光源模组5。
整流模块10包括由四个二极管构成的第一整流臂和第二整流臂。四个二极管中的第一二极管101和第三二极管103串联构成第一整流臂。四个二极管中的第二二极管102和第四二极管104串联构成第二整流臂。二极管101、102、103、104可以是普通整流二极管,也可以是耐压足够的肖特基二极管或者是可以实现相同功能的其他元器件。
控制模块20包括参考电压电路和控制电路。参考电压电路和控制电路连接在整流模块10的输出正端和输出负端之间。参考电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201和可控稳压源203。可控稳压源203的负端经由第一电阻201连接整流模块10的输出正端。可控稳压源203的负端还分别连接每个恒流单元的晶体管的栅极。可控稳压源203的正端连接整流模块10的输出负端。控制电路包括第二电阻202和推挽电路。第二电阻202的一端连接整流模块10的输出正端。第二电阻202的另一端连接推挽电路。
恒流模块30包括第一恒流单元301、第二恒流单元302和第三恒流单元303,每个恒流单元分别包括一个晶体管311、312、313和一个反馈电阻321、322、323。在每个恒流单元中,其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对应的LED单元的输出端,其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控制模块20,其晶体管的源极经由其反馈电阻连接至下一恒流单元的晶体管的源极。
储能模块40包括电容,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模块10的输出正端和LED模组5的输入端。电容的另一端连接LED模组5的输出端。
LED单元21、22、23的正向导通电压为VF1、VF2、VF3。
其工作方式是:
在初始时,脉动直流电压由0V上升到VF1时,经过恒流单元301后,得到稳定的电流I1,LED单元21导通开始发光。在电压从VF1上升到VF1+VF2时,恒流单元301关闭,恒流单元302开启,LED单元21、22导通开始发光,此时电流为I2。在电压从VF1+VF2上升到VF1+VF2+VF3时,恒流单元302关闭,恒流单元303开启,LED单元21、22、23全部导通发光。
如图电路图6所示,整流单元10由4个整流二极管构成,,把输入的交流市电整流成单向脉动直流电,电压波形如图8所示。恒流控制电路由第一电阻201串联可控稳压源203构成,可控稳压源可以是TL431。第一电阻201的一端和整流模块输出正端连接,同时整流模块的输出正端,也作为第一个输出端子与LED光源模组正端连接,另一端和TL431的负端(阴极)连接,作为恒流单元晶体管的驱动端与恒流单元晶体管的栅极连接。TL431的正端(阳极)连接到整流单元的输出负端,TL431的参考端连接到推挽电路。推挽电路另一端连接到恒流单元。恒流单元基本结构完全相同,由一个晶体管和反馈电阻构成。以恒流单元301为例,晶体管311的栅极连接到TL431的阴极,晶体管311的源极经由反馈电阻321连接到下一级恒流单元302的晶体管312的源极。晶体管311的漏极连接到第一LED单元和第二LED单元之间的连接点。每个直流的电流Vref/Σn=iRi,最后一级恒流单元的电流设定电阻的另一端直接连接到整流单元输出负端。
具体的:随着AC电源电压继续上升,恒流状态下,第一LED单元承受的电压保持不变,其多余的电压压降由MOS管承受,也由第二LED单元以及第二恒流单元302承受,恒流状态的恒定电流为Vref/(R321+R322);当电压达到了第一LED单元和第二LED单元的导通阈值电压后,第二恒流驱动单元302开导通,恒流后电流为Vref/(R322),晶体管311关断。
当输入电压从310V开始下降时,LED单元均全亮,照明单元的电流为Vref/R323,其它恒流单元均关闭。随着电压逐渐降低,当电压低于三个LED单元的导通电压时,电流开始下降,当电流低至Vref/(R323+R322)时,第三LED单元熄灭,随着电压继续降低,第二LED单元,第一LED单元逐渐熄灭。
推挽电路,可以有效地减小MOS管的消耗,增加电路的稳定性。
在LED光源模组两边并联电容能有效降低频闪。
实验中的电压波形如图7所示,经过整流后得到如图8所示的电压波形。
经过驱动电路的恒流控制后,得到了如图9所示的电流波形,
取1/4个周期为例,t1,t2,t3分别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LED芯片点亮时的时间,图中阴影面积为电路中未被利用的功率。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应越小越好。
我们采用三种方案,将第一段LED的颗数,第二段LED的颗数,第三段LED的颗数,这三段的颗数比,按着递增,递减,和均分的方案分别进行排列,进行实验。
实验中,将80颗LED芯片分为三段,分别按照递增,递减,均分的比例进行排列。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采用递减的方案,对线路与电子元器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会有一定保障,能够有效预制热插拔对线路造成损坏,并且具有较高的功率因数,输入电流谐波也较小
取最优比5:4:3,实际颗数比例为33:27:20,计算t1,t2,t3,取每一颗LED芯片的阈值为2.5V。测的三段的开启电压分别是vf1=82.5V,vf2=150V,vf3=200V。
82.5=311*sin(t1)
150=311*sin(t2)
200=311*sin(t3)
解得:t1=15.4
t2=28.5
t3=40
得到三段的导通时间比为1.14:1:4.4。
图10所示为PAR灯的内部LED分布图,将LED光源模组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21,22,33。21区域为比例为5的LED单元,22区域为比例为4的LED单元。23区域为比例为3的LED单元。三组LED单元都成十字架形分布,这样的排布方式,能够有效避免中心的暗斑,使发光均匀。
接通电源后,比例为5的LED单元最先点亮,然后接着是比例为4的LED单元与比例为3的LED单元。熄灭的时候,熄灭的顺序依次是比例为3的单元,比例为4的单元与比例为5的单元。
按照LED颗数的比例大小依次增减涂抹的荧光粉的粉量,即比例为5的COB模组中涂抹的荧光粉最多,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理想色温。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LEDPAR灯(100),其包括:
灯头(1);
驱动装置(2),设置在散热体(4)与灯头(1)构成的封闭空间内,其电连接到灯头(1)以接入外部交流电源;
壳体下盖(3),其安装在灯头(1)上,形成为从小口端向大口端逐渐过渡的喇叭状;
散热体(4),其设置在壳体下盖(3)内,形成为与壳体下盖(3)近似的喇叭状;
LED光源模组(5),其安装在所述散热体(4)的大口端,其上设置有多个LED单元;
壳体上盖(6),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壳体下盖(3)上;和
透镜(7),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盖(6)的开口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盖(6)以卡扣方式连接至所述壳体下盖(3),
所述LED光源模组(5)的多个LED单元按照电流方向,每个LED单元中的LED芯片数量呈递减排布,
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整流模块(10)、控制模块(20)、恒流模块(30)和储能模块(40),并且所述恒流模块(30)设置在所述控制模块(20)和所述LED光源模组(5)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PAR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模组(5)包括第一LED单元(21)、第二LED单元(22)、第三LED单元(23),其中,
所述第一LED单元(21)、所述第二LED单元(22)和所述第三LED单元(23)按照由内而外的方式均呈十字状的形式排布,并且
所述第一LED单元(21)、所述第二LED单元(22)和所述第三LED单元(23)的LED芯片的数量比为5:4:3,并且
在所述LED光源模组(5)的启动阶段,所述驱动装置(2)按照所述第一LED单元(21)、所述第二LED单元(22)和所述第三LED单元(23)的顺序点亮所述LED光源模组(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PAR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10)包括由四个二极管构成的第一整流臂和第二整流臂,所述四个二极管中的第一二极管(101)和第三二极管(103)串联构成所述第一整流臂,所述四个二极管中的第二二极管(102)和第四二极管(104)串联构成所述第二整流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PAR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20)包括参考电压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参考电压电路和所述控制电路连接在所述整流模块(10)的输出正端和输出负端之间,其中,
所述参考电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201)和可控稳压源(203),所述可控稳压源(203)的负端经由所述第一电阻(201)连接所述整流模块(10)的输出正端,所述可控稳压源(203)的负端还分别连接每个恒流单元的晶体管的栅极,所述可控稳压源(203)的正端连接所述整流模块(10)的输出负端,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二电阻(202)和推挽电路,其中,所述第二电阻(202)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模块(10)的输出正端,所述第二电阻(20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推挽电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PAR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模块(30)包括第一恒流单元(301)、第二恒流单元(302)和第三恒流单元(303),每个恒流单元分别包括一个晶体管(311、312、313)和一个反馈电阻(321、322、323),
在每个恒流单元中,其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对应的LED单元的输出端,其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0),其晶体管的源极经由其反馈电阻连接至下一恒流单元的晶体管的源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PAR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块(40)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模块(10)的输出正端和所述LED光源模组(5)的输入端,所述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LED光源模组(5)的输出端。
7.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LEDPAR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盖(6)包括至少两个卡扣支腿(11),并且所述壳体下盖(3)具有多个与所述壳体上盖(6)的卡扣支腿(11)彼此配合的卡口(1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PAR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支腿(11)包括凹坑(13)和位于所述卡扣支腿(11)顶端的倒扣件(14),其中,
所述倒扣件(14)以朝向所述卡扣支腿(11)外侧的方向设置,并且所述倒扣件(14)具有倾斜的导入滑面,其在安装时便于所述壳体上盖(6)固定至所述壳体下盖(3),
所述凹坑(13)形成在与所述倒扣件(14)同侧的所述卡扣支腿(11)的外表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LEDPAR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包括与所述凹坑(13)相匹配的径向内侧凸缘(15),并且
所述径向内侧凸缘(15)具有倾斜的导入滑面,在安装时便于所述径向内侧凸缘(15)滑入至所述卡扣支腿(11)的凹坑(13)内,
当所述径向内侧凸缘(15)保持在所述凹坑(13)之时,所述径向内侧凸缘(15)与所述倒扣件(14)以形状配合方式紧密结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LEDPAR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下盖(3)还包括定位环(16),所述定位环(16)以包围所述卡口(12)的方式沿所述壳体下盖(3)的内壁形成,并且所述定位环(16)具有足以使所述卡扣支腿(11)滑入和滑出的空间。
CN201520843617.XU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led par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991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43617.XU CN205299123U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led par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43617.XU CN205299123U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led par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99123U true CN205299123U (zh) 2016-06-08

Family

ID=56463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4361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99123U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led par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9912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3213A (zh) * 2017-10-11 2018-04-06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 par灯
CN110822347A (zh) * 2019-11-11 2020-02-21 松塔知识产权运营武汉有限公司 工矿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3213A (zh) * 2017-10-11 2018-04-06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 par灯
CN110822347A (zh) * 2019-11-11 2020-02-21 松塔知识产权运营武汉有限公司 工矿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7481B (zh) 分段变换投入的交流供电led光源驱动电路
CN100523587C (zh) 散热控制应急照明一体化厚膜封装led照明灯管
CN101182909B (zh) 智能led照明灯泡
WO2012139306A1 (zh) 高出光率led灯泡
CN205299123U (zh) 一种led par灯
CN203757403U (zh) 一种具有白炽灯调光效果的led蜡烛灯
CN205299186U (zh) 一种led球泡灯
CN202435643U (zh) 一种led灯
CN208804538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led灯外壳
CN201869407U (zh) Led智能控制电路
CN109561537A (zh) 一种无频闪高功率因数acled驱动电路
CN204042508U (zh) 一种led球泡灯
CN205137215U (zh) 一种led射灯
CN201270605Y (zh) Led路灯综合控制电路
CN202759628U (zh) 一种led照明灯电路
CN205137217U (zh) 一种led射灯
CN206647780U (zh) 一种自带除尘功能的led灯
CN101532609B (zh) 微电脑交流大功率三基色led照明节能灯
CN204062594U (zh) 一种两用led灯
CN201184509Y (zh) 微电脑交流大功率三基色led照明节能灯
CN205137094U (zh) 一种led par灯
CN209262722U (zh) 一种便于携带夹持的led照明灯
CN104214733A (zh) Led照明灯具
CN216532748U (zh) 一种智能控制大功率植物照明灯具
CN205299281U (zh) 一种led筒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