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97525U - 气管线防混液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管线防混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97525U
CN205297525U CN201521002100.4U CN201521002100U CN205297525U CN 205297525 U CN205297525 U CN 205297525U CN 201521002100 U CN201521002100 U CN 201521002100U CN 205297525 U CN205297525 U CN 2052975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gas
liquid
connecting rod
tan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021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忠祥
邓美玲
郭晗
马跃
李秋熠
于晓宇
李正威
尤义仁
吕佳琦
王紫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0210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975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97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975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管线防混液装置,它包括: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罐体,所述第二开口用于排出罐体内的气体;与所述罐体的第一开口相连接的气液分离器,其用于对流入罐体的流体进行气液分离以使气体流入所述罐体;设置于所述罐体内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设置有能对所述第二开口进行封堵的封堵件,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置能承装液体的容置件,所述容置件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设置,所述连杆能够绕两端之间的一点进行转动,所述第一开口内流入的液体进入所述容置件后所述连杆能发生转动以使所述封堵件对所述第二开口进行封堵。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气管线进入液体后自动关闭气管线,防止液体进一步流入气管线。

Description

气管线防混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油田开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管线防混液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通常单井井口的来液和套管气先入一个缓冲罐进行气液分离,从而将分离后的液体经外输泵输送到联合站,而气体则经过二次油气分离以后进入脱硫塔进行统一处理,然后气体经放空塔统一排放。
在上述过程中,如果缓冲罐内的液位控制过高或者输油泵发生故障,缓冲罐内的原油会不可避免的进入气管线,进而会造成整个气管线的冲油憋压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原油误进入脱硫系统,可能会对脱硫药剂造成污染以致其失效;同时,伴生气体若未经脱硫处理而直接排放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集气管线堵塞后大量气体只能进入油管线中,这将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气管线防混液装置,其能够在气管线进入液体后自动关闭气管线,防止液体进一步流入气管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管线防混液装置,它包括: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罐体,所述第二开口用于排出罐体内的气体;与所述罐体的第一开口相连接的气液分离器,其用于对流入罐体的流体进行气液分离以使气体流入所述罐体;设置于所述罐体内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设置有能对所述第二开口进行封堵的封堵件,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置能承装液体的容置件,所述容置件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设置,所述连杆能够绕两端之间的一转动轴进行转动,所述第一开口内流入的液体进入所述容置件后所述连杆能发生转动以使所述封堵件对所述第二开口进行封堵。
优选地,它还包括与罐体内部相连通的安全阀。
优选地,它还包括与罐体内部相连通的排液阀。
优选地,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罐体上的液位计。
优选地,所述液位计包括翻板液位计。
优选地,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上的气体流量计。
优选地,所述封堵件包括浮子。
优选地,所述容置件包括收容液体的容置部和与容置部相连通的第三开口,部分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连杆的两端之间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连杆绕所述转动轴发生转动。
优选地,所述容置件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和所述封堵件和所述转动件之间的距离具有与所述容置件和所述封堵件相对应的预设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1、由于气管线防混液装置中设置有容置件,当与第一开口连接的气液分离器未能把流体中的液体完全分离而使得液体误流入罐体内时,流体流入容置件内,容置件的重量增加以使连杆发生转动,进而使得连杆另一端的封堵件向上移动,封堵件将罐体的第二开口封堵住,如此使得罐体内的液体无法通过第二开口进入气管线。
2、气管线防混液装置的第二开口设置有气体流量计,当流体误流入罐体内,封堵件将第二开口堵住后,此时气体无法通过第二开口流出罐体内,气体流量计停止计数开始报警,以使操作人员了解该情况对气管线防混液装置进行处理。
3、气管线防混液装置设置有安全阀,当封堵件将第二开口堵住后,罐体内压力进一步上升超过设定压力,气体和液体可以通过安全阀排出,避免罐体内部压力过高发生事故。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管线防混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罐体;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2、气液分离器;3、翻板液位计;4、安全阀;5、排液阀;6、气体流量计;71、容置件;711、容置部;712、第三开口;72、封堵件;73、连杆;74、转动轴;8、进口管;9、出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管线防混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气管线防混液装置,它包括:具有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罐体1,第二开口12用于排出罐体1内的气体;与罐体1的第一开口11相连接的气液分离器2,其用于对流入罐体1的流体进行气液分离以使气体流入罐体1;设置于罐体1内的连杆73,连杆73的一端设置有能对第二开口12进行封堵的封堵件72,连杆73的另一端设置能承装液体的容置件71,容置件71与第一开口11相对应设置,连杆73能够绕两端之间的一点进行转动,第一开口11内流入的液体进入容置件71后连杆73能发生转动以使封堵件72对第二开口12进行封堵。
气管线防混液装置中设置有容置件71,当与第一开口11连接的气液分离器2未能把流体中的液体完全分离而使得液体误流入罐体1内时,流体流入容置件71内,容置件71的重量增加以使连杆73发生转动,进而使得连杆73另一端的封堵件72向上移动,封堵件72将罐体1的第二开口12封堵住,如此能够在气管线进入液体后自动关闭气管线,使得罐体1内的液体无法通过第二开口12进入气管线。
具体而言,罐体1可以采用圆柱形罐体1,盖体的上盖与罐体1的本体采用法兰连接,其中法兰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1与第二开口12,第一开口11上连接有进口管8,进口管8上设置有气液分离器2,该气液分离器2用于对流入罐体1的流体进行气液分离,使得气体继续经进口管8流入罐体1内。第二开口12上连接有出口管9,出口管9用于排出罐体1内的气体。
设置于罐体1内的连杆73,连杆73的一端设置有能对第二开口12进行封堵的封堵件72。封堵件72可以包括浮子,其可以封堵住第二开口12或者连接第二开口12的出口管9。连杆73的另一端设置能承装液体的容置件71。容置件71包括收容液体的容置部711和与容置部711相连通的第三开口712,部分第三开口712位于第一开口11的下方。该容置件71可以为翻斗。当企业分离器未能对流过的流体进行完全气液分离而导致部分液体进入罐体1内时,液体经第一开口11下流后会流入位于第一开口11下方的容置件71内。连杆73的两端之间设置有转动轴74,连杆73绕转动轴74发生转动。容置件71与转动轴74之间的距离和封堵件72和转动轴74之间的距离具有与容置件71和封堵件72相对应的预设比。当液体经第一开口11下流后会流入位于第一开口11下方的容置件71内后,容置件71内的重量增加,容置件71下降,其通过连杆73带动封堵件72上升,当封堵件72上升至一定高度,封堵件72将封堵第二开口12或者连接第二开口12的出口管9。
当本气管线防混液装置在正常情况下时,气液混合流体经进口管8通过气液分离器2到达罐体1内部,在通过气液分离器2时,气液分离器2对气液混合流体进行分离,将其中的液体排出,进而使得其中的气体继续下流到达罐体1内,再经过罐体1的第二开口12排出。若气液分离器2出现问题,未能将气液混合流体完全进行气液分离,部分液体通过罐体1的第一开口11流入罐体1内部,此时,由于容置件71位于第一开口11下方,液体将进入容置件的71的容置部711中,如此容置件71内的重量增加,容置件71下降,其通过连杆73带动封堵件72上升,当封堵件72上升至一定高度,封堵件72将封堵第二开口12或者连接第二开口12的出口管9,从而避免当罐体1内的液体达到一定程度经第二开口12进入气管线,进而影响气体的脱硫系统,以对脱硫药剂造成污染以致其失效。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气管线防混液装置还包括与罐体1内部相连通的排液阀5。该排污阀设置于罐体1的底部,其用于排出罐体1内气液分离器2未能充分分离来流气液混合流体后流入的液体。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气管线防混液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罐体1上的液位计。液位计用于显示罐体1内部液体的液位高度,以供外部操作人员观察。具体而言,液位计可以包括翻板液位计3。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气管线防混液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开口12上的气体流量计6。气体流量计6可以直接设置在罐体1的第二开口12上,也可以设置在连接第二开口12的出口管9上。气体流量计6用于对流经第二开口12的气体进行计量,并且在其停止计数后开始发生警报声音进行报警。当流体误流入罐体1内,封堵件72将第二开口12堵住后,此时气体无法通过第二开口12流出罐体1内,气体流量计6停止计数开始报警,以使操作人员了解该情况对气管线防混液装置进行处理。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气管线防混液装置还包括与罐体1内部相连通的安全阀4。安全阀4在罐体1内部压力超过一定压力时,排出罐体1内的气体或液体。气管线防混液装置设置有安全阀4以后,当封堵件72将第二开口12堵住后,罐体1内压力进一步上升超过设定压力,气体和液体可以通过安全阀4排出,避免罐体1内部压力过高发生事故。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管线防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罐体,所述第二开口用于排出罐体内的气体;
与所述罐体的第一开口相连接的气液分离器,其用于对流入罐体的流体进行气液分离以使气体流入所述罐体;
设置于所述罐体内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设置有能对所述第二开口进行封堵的封堵件,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置能承装液体的容置件,所述容置件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设置,所述连杆能够绕两端之间的一转动轴进行转动,所述第一开口内流入的液体进入所述容置件后所述连杆能发生转动以使所述封堵件对所述第二开口进行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线防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与罐体内部相连通的安全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线防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与罐体内部相连通的排液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线防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罐体上的液位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管线防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计包括翻板液位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线防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上的气体流量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线防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包括浮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线防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包括收容液体的容置部和与容置部相连通的第三开口,部分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线防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两端之间设置有所述转动轴,所述连杆绕所述转动轴发生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管线防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和所述封堵件和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具有与所述容置件和所述封堵件相对应的预设比。
CN201521002100.4U 2015-12-07 2015-12-07 气管线防混液装置 Active CN205297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02100.4U CN205297525U (zh) 2015-12-07 2015-12-07 气管线防混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02100.4U CN205297525U (zh) 2015-12-07 2015-12-07 气管线防混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97525U true CN205297525U (zh) 2016-06-08

Family

ID=56436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02100.4U Active CN205297525U (zh) 2015-12-07 2015-12-07 气管线防混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975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28206A (zh) 二氧化碳驱油井井口集油罐
CN205297525U (zh) 气管线防混液装置
CN104508232B (zh) 用于水力压裂中的流体的容纳、测量和再利用的系统
CN208911591U (zh) 一种立式海水自动过滤装置
CN203321840U (zh) 一种泵用自吸装置
CN203892553U (zh) 压力储水容器
CN205055540U (zh) 一种过滤器
CN209603940U (zh) 集油管线的清蜡装置
CN203656270U (zh) 灭火剂储瓶的容器阀
CN2856696Y (zh) 无动力加药装置
CN208456557U (zh) 气液分流防喷溅式加药装置
CN206295634U (zh) 一种便于向aft塔加消泡剂的管道系统
CN108482844B (zh) 一种防止内装液体被调换的容器
CN208734954U (zh) 一种过滤阀
CN207877276U (zh) 一种净水装置
CN204672012U (zh) 重力过滤分离器
CN206355820U (zh) 一种用于干吸塔出酸口的回收装置
CN205898645U (zh) 耐火浇注料耐酸碱性测试装置
CN103527817B (zh) 灭火剂储瓶的容器阀
CN220437537U (zh) 一种基于fpga的水流量标准装置
CN204073628U (zh) 一种纯水提纯装置
CN204957459U (zh) 一种环保储液罐
CN207686704U (zh) 防冒油装置
CN211169827U (zh) 一种3d打印的车辆加油漏斗
CN209173494U (zh) 一种袋式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