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92205U - 一种车载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92205U CN205292205U CN201521065642.6U CN201521065642U CN205292205U CN 205292205 U CN205292205 U CN 205292205U CN 201521065642 U CN201521065642 U CN 201521065642U CN 205292205 U CN205292205 U CN 2052922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air
- direct current
- condenser
- current compres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属于温度调节设备领域。空调包括:循环系统、冷凝系统、蒸发系统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循环系统包括直流压缩机、毛细管、输出管路和输入管路,直流压缩机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分别与车辆的直流电源电连接,直流压缩机通过输出管路与冷凝系统连通,直流压缩机通过输入管路与蒸发系统连通,蒸发系统通过毛细管与冷凝系统连通。本实用新型使得在驻车状态时使用空调并不需要让车辆处于怠速运行状态,从而避免了发动机因怠速运动而在气缸内产生大量积碳,对发动机造成伤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度调节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载空调现在已经十分普及。现在常见的车载空调包括相互连通的循环系统、冷凝系统和蒸发系统,其中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压缩机通过皮带与汽车发动机传动连接,以为压缩机提供动能。当汽车处于驻车状态时,如果需要使用车载空调制冷,就必须让汽车一直保持怠速运行状态,以使得发动机能够带动压缩机工作,然而,长时间的怠速运行会使得发动机内的燃油燃烧不充分,导致发动机的气缸内产生大量的积碳,对发动机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车载空调在驻车状态使用时必须让车辆处于怠速运行状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空调。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空调,所述空调包括:循环系统、冷凝系统、蒸发系统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所述循环系统包括直流压缩机、毛细管、输出管路和输入管路,所述直流压缩机和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分别与车辆的直流电源电连接,所述直流压缩机通过输出管路与所述冷凝系统连通,所述直流压缩机通过所述输入管路与所述蒸发系统连通,所述蒸发系统通过所述毛细管与所述冷凝系统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凝系统包括第一风扇、支架和冷凝器,所述支架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支架的顶端,所述冷凝器安装在所述支架内且位于所述支架的底端,所述第一风扇的入风口朝向所述冷凝器布置,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冷凝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输出管路与所述直流压缩机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凝器为微通道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倾斜布置在所述支架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蒸发系统包括第二风扇和蒸发器,所述第二风扇的入风口朝向所述蒸发器布置,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毛细管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输入管路与所述直流压缩机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口设有海绵导风口,所述第二风扇通过所述海绵导风口与室内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蒸发器的一对侧边上分别设有向外延伸出的翼板,所述第二风扇位于两个所述翼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蒸发系统还包括隔热罩,所述隔热罩罩设在所述第二风扇和所述蒸发器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还包括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所述第一风扇电机和所述第二风扇电机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传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还包括传感器单元、处理单元和用于调节所述直流压缩机、所述第一风扇电机、所述第二风扇电机的转速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传感器单元分别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直流压缩机、所述第一风扇电机和所述第二风扇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车载空调分为循环系统、冷凝系统、蒸发系统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循环系统包括直流压缩机、毛细管、输出管路和输入管路,并在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内配置直流压缩机,当空调启动时,车辆的直流电源为直流压缩机供电,直流压缩机将制冷剂加压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制冷剂通过输出管道进入冷凝器中,并在冷凝器中与常温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液化为高压常温的制冷剂,制冷剂通过毛细管节流后气化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并进入蒸发器,气态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车内空间的热量后再次进入直流压缩机内循环上述过程,从而不断对车内空间进行降温,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直流压缩机由车辆的直流电源直接供电,所以在驻车状态时使用空调并不需要让车辆处于怠速运行状态以为压缩机提供动力,从而避免了发动机因怠速运动而在气缸内产生大量积碳,对发动机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的管路布置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循环系统,11-直流压缩机,12-毛细管,13-输出管路,14-输入管路,2-冷凝系统,21-第一风扇,22-支架,23-冷凝器,3-蒸发系统,31-第二风扇,32-蒸发器,321-翼板,33-海绵导风口,34-隔热罩,4-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1-控制面板,51-外壳,511-第一出风口,52-底板,521-第一进风口,522-第二进风口,523-第二出风口,53-室内底罩,531-导风件,6-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空调,如图1所示,该空调包括:循环系统1、冷凝系统2、蒸发系统3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循环系统1包括直流压缩机11、毛细管12、输出管路13和输入管路14,直流压缩机11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分别与车辆的直流电源电连接。
图2为车载空调的管路布置图,结合图2,直流压缩机11通过输出管路13与冷凝系统2连通,直流压缩机11通过输入管路14与蒸发系统3连通,蒸发系统3通过毛细管12与冷凝系统2连通。
本实施例通过将车载空调分为循环系统1、冷凝系统2、蒸发系统3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循环系统1包括直流压缩机11、毛细管12、输出管路13和输入管路14,并在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内配置直流压缩机,当空调启动时,车辆的直流电源为直流压缩机供电,直流压缩机11将制冷剂加压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输出管道进入冷凝系统中,并在冷凝系统中与常温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液化为高压常温的制冷剂,高压常温的制冷剂通过毛细管12节流后气化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并进入蒸发系统,气态制冷剂在蒸发系统内吸收车内空间的热量后再次进入直流压缩机11内循环上述过程,从而不断对车内空间进行降温,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直流压缩机11由车辆的直流电源直接供电,所以在驻车状态时使用车载空调并不需要让车辆处于怠速运行状态以为压缩机提供动力,从而避免了发动机因怠速运动而在气缸内产生大量积碳,对发动机造成伤害。
可选地,车载空调可以包括外壳51和底板52,外壳51安装在底板52上以形成安装区域,循环系统1、冷凝系统2、蒸发系统3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均设置在安装区域内,从而起到了保护作用。
图3为车载空调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冷凝系统2包括第一风扇21、支架22和冷凝器23,支架22为中空结构,第一风扇21安装在支架22的顶端,冷凝器23安装在支架22内且位于支架22的底端,第一风扇21的入风口朝向冷凝器23布置,第一风扇21的出风口与室外连通,冷凝器23的输入端通过输出管路13与直流压缩机11连通。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支架22的底端安装在底板52上,支架22罩设在冷凝器23外,从而起到了限定气流的流动路径的作用,使得气流尽可能多的流经冷凝器23,进而增大冷凝系统2的散热效率。容易理解的,底板52上对应冷凝器23的位置设有第一进风口521,外壳51上对应第一风扇21的位置设有第一出风口511,从而使得常温的空气能够在第一风扇21的作用下从第一进风口521进入,并通过支架22流经冷凝器23,在对冷凝器23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从第一出风口511导出,完成对制冷剂的降温。
优选地,第一风扇21可以为轴流式风扇,由于第一风扇21导入的空气均来自室外,所以其中可能存在较多的粉尘,而轴流式风扇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抗粉尘能力,所以避免了粉尘影响第一风扇21正常工作。
具体地,冷凝器23为微通道冷凝器,冷凝器23倾斜布置在支架22内,从而利用微通道冷凝器高换热性能的特点,提高冷凝系统2的散热效率。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冷凝器23倾斜布置可以使得冷凝器23以更大的面积接触第一风扇21产生的气流,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冷凝系统2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蒸发系统3包括第二风扇31和蒸发器32,第二风扇31的入风口朝向蒸发器32布置,第二风扇31的出风口与室内连通,蒸发器32的输入端通过毛细管12与冷凝器23的输出端连通,蒸发器32的输出端通过输入管路14与直流压缩机11连通。在上述实现方式中,蒸发器32和第二风扇31均安装在底板52上,第二风扇31位于蒸发器32的一侧,在底板52上对应蒸发器32的另一侧的位置设有第二进风口522,在底板52上对应第二风扇31的出风口的位置设有第二出风口523,第二进风口522和第二出风口523均与车内空间连通,车内的常温空气从第二进风口522进入蒸发系统3,常温空气在流经蒸发器32时,与蒸发器32内的低温制冷剂做热交换,变为低温空气,低温空气再由第二风扇31从第二出风口523吹入车内空间,从而达到降低车内温度的作用。
优选地,第二风扇31可以为离心风扇,从而利用离心风扇所产生的风压较大的特点,加强了车载空调的制冷效果。
具体地,第二风扇31的出风口设有海绵导风口33,第二风扇31通过海绵导风口33与室内连通,海绵导风口33起到保温和降低噪音的作用。
可选的,车载空调还可以包括室内底罩53,室内底罩53安装在底板52上,并套设在海绵导风口33外。优选的,室内底罩53的外壁上可以设有导风件531,导风件531用于手动调节出风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32的一对侧边上分别设有向外延伸出的翼板321,第二风扇31位于两个翼板321之间,从而使得蒸发器32可以将第二风扇31的入风口包围住,进而使尽可能多的空气流经蒸发器32,从而提高了车载空调的制冷效果。
优选地,蒸发系统3还包括隔热罩34,隔热罩34罩设在第二风扇31和蒸发器32外,以起到保温蒸发器32的作用。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隔热罩34可以由聚丙烯风罩和粘接在聚丙烯风罩外表面的保温膜材构成。优选地,保温膜材可以为0.03mm厚的聚乙烯保温膜材,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温膜材的材料并不局限于上述优选方案,还可以为其他材料,例如聚氨酯保温膜材、三聚氰胺保温膜材、三元乙丙橡胶保温膜材和氯丁橡胶保温膜材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还包括第一风扇电机(图未示)和第二风扇电机(图未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分别与第一风扇21和第二风扇31传动连接。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均与车辆的直流电源电连接,可选地,车辆的直流电源可以为车载电瓶(图未示),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均通过线束6与车载电瓶电连接,从而为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供电。
具体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还包括传感器单元、处理单元和用于调节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第二风扇电机的转速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和传感器单元分别与处理单元电连接,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分别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在上述实现方式中,传感器单元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车内,用于检测车内温度,温度传感器与处理单元电连接,处理单元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传反馈的信息通过控制单元调节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的转速,从而实现车载空调的自动调节功能。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均由直流电驱动,所以控制单元可以通过改变车载电瓶输出的电压来实现对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的转速调节。
具体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还包括控制面板41,控制面板41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面板41起到手动设置操作车载空调的作用。优选地,控制面板41可以安装在室内底罩53的外壁上,从而方便车内人员操作车载空调。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车载空调的自动调节功能的实现方式:
通过控制面板41在处理器内预设标准温度,在车载空调工作过程中,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车内温度,并将检测出的实时温度反馈给处理单元,当处理单元接收到的实时温度高于标准温度时,处理单元通过控制单元提高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的转速,以增大制冷量,从而起到降低车内温度的作用;当车内温度回降到标准温度后,即处理单元接收到的实时温度等于标准温度,处理单元通过控制单元降低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的转速,以降低制冷量,从而起到保持车内温度的作用。
可选地,还可以在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上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的工作温度,并将检测出的工作温度反馈给处理单元,当处理单元接收到的工作温度高于安全温度时,处理器通过控制单元关闭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以起到高温停机保护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安全温度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改变,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优选地,传感器单元还可以包括高压压力传感器和低压压力传感器,低压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输出管道内,用于检测输出管道内的压力,低压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输入管道内,用于检测输入管道内的压力,当输出管道内的压力过高时,或者输入管道内的压力过低时,处理单元均会通过控制单元关闭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以起到停机保护的作用,其中具体地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高温停机保护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并且,当输出管道和输入管道内的压力恢复正常后,处理单元通过控制单元自动重新开启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以恢复车载空调运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空调,所述空调包括:循环系统、冷凝系统、蒸发系统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包括直流压缩机、毛细管、输出管路和输入管路,所述直流压缩机和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分别与车辆的直流电源电连接,所述直流压缩机通过输出管路与所述冷凝系统连通,所述直流压缩机通过所述输入管路与所述蒸发系统连通,所述蒸发系统通过所述毛细管与所述冷凝系统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系统包括第一风扇、支架和冷凝器,所述支架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支架的顶端,所述冷凝器安装在所述支架内且位于所述支架的底端,所述第一风扇的入风口朝向所述冷凝器布置,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冷凝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输出管路与所述直流压缩机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为微通道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倾斜布置在所述支架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系统包括第二风扇和蒸发器,所述第二风扇的入风口朝向所述蒸发器布置,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毛细管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输入管路与所述直流压缩机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口设有海绵导风口,所述第二风扇通过所述海绵导风口与室内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的一对侧边上分别设有向外延伸出的翼板,所述第二风扇位于两个所述翼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系统还包括隔热罩,所述隔热罩罩设在所述第二风扇和所述蒸发器外。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还包括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所述第一风扇电机和所述第二风扇电机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还包括传感器单元、处理单元和用于调节所述直流压缩机、所述第一风扇电机、所述第二风扇电机的转速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传感器单元分别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直流压缩机、所述第一风扇电机和所述第二风扇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65642.6U CN205292205U (zh) | 2015-12-18 | 2015-12-18 | 一种车载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65642.6U CN205292205U (zh) | 2015-12-18 | 2015-12-18 | 一种车载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92205U true CN205292205U (zh) | 2016-06-08 |
Family
ID=56471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065642.6U Active CN205292205U (zh) | 2015-12-18 | 2015-12-18 | 一种车载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92205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09863A (zh) * | 2016-06-29 | 2016-08-31 | 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膨胀阀的使用方法 |
CN106218353A (zh) * | 2016-08-15 | 2016-12-14 | 安徽天祥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结构紧凑的车载空调 |
CN108045196A (zh) * | 2017-12-29 | 2018-05-18 | 太仓京和机电有限公司 | 车用空调外机 |
-
2015
- 2015-12-18 CN CN201521065642.6U patent/CN20529220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09863A (zh) * | 2016-06-29 | 2016-08-31 | 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膨胀阀的使用方法 |
CN105909863B (zh) * | 2016-06-29 | 2018-01-12 | 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膨胀阀的使用方法 |
CN106218353A (zh) * | 2016-08-15 | 2016-12-14 | 安徽天祥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结构紧凑的车载空调 |
CN108045196A (zh) * | 2017-12-29 | 2018-05-18 | 太仓京和机电有限公司 | 车用空调外机 |
CN108045196B (zh) * | 2017-12-29 | 2024-04-26 | 太仓京和机电有限公司 | 车用空调外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864498B2 (ja) | 自動車の空調システム | |
CN202119012U (zh) | 车用电动空调 | |
CN106379133A (zh) | 一种热泵型双蓄能电动汽车空调储能装置 | |
CN103121391B (zh) | 一体式电动空调机 | |
CN101936594B (zh) | 新能源客车用变频空调装置 | |
CN105128622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 |
CN103303125B (zh) | 电动车辆高电压设备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 |
CN205292205U (zh) | 一种车载空调 | |
CN204513848U (zh) | 汽车空调系统 | |
CN200974474Y (zh) | 电动汽车电池包冷却系统 | |
CN203478454U (zh) | 空调室外机和具有该空调室外机的变频空调 | |
CN101817296B (zh) | 利用柴油机排气废热的飞机地面空调车 | |
CN205718042U (zh) | 一种兼有电池热管理功能的汽车空调系统 | |
CN102080896A (zh) | 采用vrv系统的电动车空调 | |
KR20140144942A (ko) | 전기 자동차 | |
CN207496426U (zh) | 一种纯电动客车热泵空调系统 | |
CN205468408U (zh) | 一种车载空调 | |
CN110901335B (zh) | 一种变频式驻车空调 | |
CN202952795U (zh) | 一种卧式汽车空调箱总成 | |
CN102126410A (zh) | 车用空调系统 | |
CN103538443A (zh) | 一体式车用电驱空调器 | |
KR101862767B1 (ko) | 전동식 엔진용 무시동에어컨 | |
CN103182978A (zh) | 一种新型冰蓄冷飞机空调车 | |
CN205523537U (zh) | 一种车载空调 | |
CN206856487U (zh) | 一种热管理舱、发动机舱及电动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