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68828U - 一种头痛舒眠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痛舒眠治疗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68828U CN205268828U CN201520938436.5U CN201520938436U CN205268828U CN 205268828 U CN205268828 U CN 205268828U CN 201520938436 U CN201520938436 U CN 201520938436U CN 205268828 U CN205268828 U CN 2052688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iode
- resistance
- electrode
- termination
-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痛舒眠治疗仪,由控制电路板、电池、外壳和电极贴组成。控制电路板和电池装配在外壳内部。外壳由上支架、下支架、电池仓盖、橡胶垫和按键组成。电极贴为自粘电极贴,自粘电极贴的一面设有与控制电路板的电极连接的接触点,另一面设有导电凝胶。电池向控制电路板供电。控制电路板输出电脉冲信号,该电脉冲信号刺激三叉神经末梢,从而引起脑内内啡肽的释放,达到缓解头痛,预防头痛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电子产品技术领域,涉及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尤其是一种头痛舒眠治疗仪。
背景技术
头痛,尤其是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在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它经常反复发作,极大程度地影响患的日常生活和睡眠。常见的头痛药物,治疗后,头痛虽然会短暂缓解,但持续用药容易出现耐药性,且止痛药本身具有副作用。因此,使用药物治疗头痛,并不尽如人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头痛舒眠治疗仪,其采用低电压低中频电脉冲刺激三叉神经末梢,从而引起脑内内啡肽的释放,达到缓解头痛,预防头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这种头痛舒眠治疗仪,包括外壳以及装配在外壳内的控制电路板和电池,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有电极贴;所述电极贴为能够贴附在人体上的自粘电极贴,自粘电极贴的一面设有与控制电路板的电极连接的接触点,另一面设有导电凝胶;所述外壳由上支架、下支架、电池仓盖、橡胶垫和按键组成;所述电池向控制电路板供电,所述控制电路板输出脉冲信号,并通过电极贴将脉冲信号作用于人体。
进一步,所述的电极贴用柔性材料制作,制成与目标部位相适应的形状;所述的自粘电极贴具有符合局部解剖特点的形状。
进一步,所述的外壳为两边对称连接的弹性臂结构,形成类眼镜架的形状,外壳具有向内凹陷且与人体头部相适应的弧度,所述的电池仓盖位于外壳的中段。
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微控制器控制电路以及分别与微控制器控制电路连接的升压电路、脉冲信号生成电路、蜂鸣器电路、电极贴状态监测电路以及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电池分别与电源管理电路和升压电路连接,升压电路与脉冲信号生成电路连接。
上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包括芯片U2、电容C3、开关S1、电阻R18、微控制器U1、电阻R16和电阻R17;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以芯片U2为核心构成;所述芯片U2的1脚接电池的正极,芯片U2的2脚接电池的负极,电容C3的一端接芯片U2的1脚,电容C3的另一端接芯片U2的2脚,开关S1的一端接电池的正极,开关S1的另一端接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接芯片U2的3脚,芯片U2的3脚接微控制器U1的7脚;电阻R16和R17进行串联,电阻R16和R17的公共端接芯片U2的4脚,电阻R16的另一端接芯片U2的5脚,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
上述的升压电路由PWM控制信号、三极管T1、电感L1、二极管D1、电阻R20、电容C4、电容C1和电容C2组成;所述电阻R20与电容C4并联后,一端接芯片U1的4脚,另一端接三极管T1的基极,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地,电感L1的一端接电池正极,电感L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电感L1的和三极管T1集电极的公共端接二极管D1的正极;电容C1和电容C2并联后,一端接二极管D1的负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1、电容C2、二极管D1的负极三个器件的公共端上输出升压后的电压VDD。
上述脉冲信号生成电路包括电阻R3-R7、电阻R8-R15、三极管Q1-Q8、三极管T2-T3以及二极管D2-D3;升压后的电压VDD串接电阻R3后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基极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14的一端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与电阻R6的公共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6与电阻R8的公共端接三极管Q6的基极,电阻R8的另一端接三极管T2的集电极,微控制器U1输出的控制信号LEFT串接电阻R10后连接至三极管T2的基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5与三极管Q3的公共端接二极管D3的正极,D3的负极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三极管Q5的基极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升压后的电压VDD串接电阻R3后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基极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阻R15的一端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与电阻R7的公共端接三极管Q4的基极,电阻R7与电阻R9的公共端接三极管Q8的基极,电阻R9的另一端接三极管T3的集电极,微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RIGHT串接电阻R11后三极管T3的基极,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4与三极管Q1的公共端接二极管D2的正极,D2的负极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三极管Q7的基极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
上述的电极贴状态监测电路在微控制器U1的控制下完成电极贴与皮肤接触状态监测功能;电极贴状态监测电路由电阻R12与电阻R13构成;电阻R12与电阻R13的公共端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集电极,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微控制器U1的2脚;通过电阻R13将电极贴状态监测信号TEST引入至微控制器U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与皮肤贴合的电极对三叉神经末梢进行刺激(经研究发现,偏头痛以及紧张性头痛,大多和三叉神经有关),可以有效阻滞头痛,减少其复发。更有意义的临床意义在于,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可以减少患者对口服止痛药的依赖,达到减药,甚至停用药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痛舒眠治疗仪,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通过刺激的三叉神经末梢来发挥作用。临床试验表明,连续使用必可奕治疗3个月,所有用户头痛发作减轻36.6%,其中74.5%使用必可奕的患者偏头痛发作的天数减少50%以上。
此外,大部分患者对口服止痛药的依赖明显减轻,其中效果明显(头痛发作天数减少50%以上)的部分患者已经停止使用口服头痛药。一般止痛剂都对胃粘膜有明显损伤,尤其是长期服用止痛剂的患者。使用本实用新型后,由于止痛剂用量减小,甚至停用,这些药物对胃粘膜的损伤也迅速消失。
另外,随着头痛减少,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心脏病和高血压的发作也随之减轻,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延伸治疗作用。
附图说明
图1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2电路框图;
图3电源管理电路图;
图4升压电路图;
图5脉冲信号生成电路图;
图6微控制器控制电路图;
图7蜂鸣器电路图;
图8控制电路板PCB装配图;
图9电极贴外形图;
图10外壳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10(a)和图10(b),本实用新型的头痛舒眠治疗仪包括外壳以及装配在外壳内的控制电路板和电池,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有电极贴;电极贴为能够贴附在人体上的自粘电极贴,自粘电极贴的一面设有与控制电路板的电极连接的接触点,另一面设有导电凝胶;所述外壳由上支架1、下支架2、电池仓盖3、橡胶垫4和按键5组成;电池向控制电路板供电,控制电路板输出脉冲信号,并通过电极贴将脉冲信号作用于人体。所述的外壳为两边对称连接的弹性臂结构,形成类眼镜架的形状,外壳具有向内凹陷且与人体头部相适应的弧度,电池仓盖3位于外壳两臂的中段。
参见图9,本实用新型的电极贴用柔性材料制作,制成与目标部位相适应的形状;该自粘电极贴具有符合局部解剖特点的形状。使用时,先将电极贴贴在额头,然后带上治疗仪,则治疗仪上的位于按键5另一面的电极会与电极贴上的触点点接触,从而导通电极贴。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板是功能实现的核心单元,如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板PCB装配图。电池向控制电路板供电,控制电路板和电池装配在外壳内部,当本实用新型上电工作时,控制电路板输出脉冲信号。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板包括微控制器控制电路以及分别与微控制器控制电路连接的升压电路、脉冲信号生成电路、蜂鸣器电路(如图7所示)、电极贴状态监测电路以及电源管理电路;电池分别与电源管理电路和升压电路连接,升压电路与脉冲信号生成电路连接。
电路模块间的协同工作过程为:控制电路板的板载LDO芯片(电源管理电路)输入电池提供的电能,当开关键按下后,通过LDO芯片输出稳定2.4V电源,该电源向板载微控制器供电。升压电路通过逆变的方式在微控制器的控制下将电池电压升为一个更高的直流电压。该高直流电压为脉冲信号生成电路供电。脉冲信号生成电路在微控制器的控制下输出脉冲信号。输出的脉冲信号通过电极贴作用于人体。蜂鸣器电路用于报警提示(例如电池电量不足提示、开关机提示、电极贴与人体接触不良提示),电池电压监测电路用于对电池电压进行监测。电极贴状态监测电路监测电极贴与人体是否良好接触。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节AAA碱性干电池对电路板供电,供电电压为+3V。
以下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板的各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说明:
电源管理电路
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入与电池连接,稳压处理后向控制电路板上的其它电路模块供电。如图3,电源管理电路以LDO芯片U2为核心构成。电池经过一段时间供电后,输出电压会逐步下降,为了保证微控制器电源引脚上的供电电压恒定,需要通过电源电路实现稳压处理。本实用新型电源管理电路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电源管理电路包括芯片U2、电容C3、开关S1、电阻R18、微控制器U1、电阻R16和电阻R17。所述芯片U2的1脚接电池的正极,芯片U2的2脚接电池的负极,电容C3的一端接芯片U2的1脚,电容C3的另一端接芯片U2的2脚,开关S1的一端接电池的正极,开关S1的另一端接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接芯片U2的3脚,芯片U2的3脚接微控制器U1的7脚;电阻R16和R17进行串联,电阻R16和R17的公共端接芯片U2的4脚,电阻R16的另一端接芯片U2的5脚,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
U2的5脚输出稳压处理后的电压VCC,VCC直接向微控制器供电。5脚输出的电压VCC通过电阻R16和R17控制。电压VCC与电阻R16和R17之间的关系为VCC=(R1+R2)/R2·1.204。U2的3脚为使能端,向3脚施加高电平,U2工作;向3脚施加低电平,U2禁止。按键S1用于启动LDO芯片U2工作。LDO芯片U2具有30mV超低压差,该特性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因为随着产品的使用次数增多,电池电压必然会下降,而30mV的超低压差,在理论上能够保证电池的供电电压下降到2.43V时,产品依然能够工作,因此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另外LDO芯片U2具有400us快速输出响应时间,该特性可以确保控制电路板可靠上电。首次按下产品外壳上的按钮时,因为电源芯片的快速输出响应时间,电源芯片能够立即输出+2.4V电压,微控制器能够立刻上电进入正常工作模式,并在微控制器的第7管脚(电路网络符号为POW-ON)输出高电平,当按钮松开后,因为微控制器的第7管脚输出高电平,所以电源芯片U2的电压输出使能依然保持为高电平,继续输出+2.4V电压,维持电路正常工作。
升压电路
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的升压电路将电池电压转换为电压更高的直流电压VDD。升压电路由PWM控制信号、三极管T1、电感L1、二极管D1、电阻R20、电容C4、电容C1和电容C2组成。具体连接关系为:电阻R20与电容C4并联后,一端接芯片U1的4脚,另一端接三极管T1的基极,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地,电感L1的一端接电池正极,电感L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电感L1的和三极管T1集电极的公共端接二极管D1的正极;电容C1和电容C2并联后,一端接二极管D1的负极,另一端接地;电容C1、电容C2、二极管D1的负极三个器件的公共端上输出升压后的电压VDD。
升压电路在微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升压功能。微控制器输出占空比变化的PWM信号,PWM信号的占空比小,则VDD值较低;PWM信号的占空比大,则VDD值较高。当PWM信号为高电平时,三极管T1导通,电池、电感L1和三极管T1,形成电流通路,该过程对电感L1充电。当PWM信号为低电平时,三极管T1截止,电感L1通过二极管D1对电容组C1、C2充电。由于二极管D1的单向导电性,电容组C1、C2不会反相对电池充电,或者对地放电。电阻R20对PWM信号起阻尼作用,抑制高频毛刺噪声,提高电路电磁兼容性能。电容C4提供信号交流通路。
脉冲信号生成电路
参见图5:脉冲信号生成电路包括电阻R3-R7、电阻R8-R15、三极管Q1-Q8、三极管T2-T3以及二极管D2-D3;升压后的电压VDD串接电阻R3后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基极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14的一端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与电阻R6的公共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6与电阻R8的公共端接三极管Q6的基极,电阻R8的另一端接三极管T2的集电极,微控制器U1输出的控制信号LEFT串接电阻R10后连接至三极管T2的基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5与三极管Q3的公共端接二极管D3的正极,D3的负极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三极管Q5的基极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升压后的电压VDD串接电阻R3后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基极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阻R15的一端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与电阻R7的公共端接三极管Q4的基极,电阻R7与电阻R9的公共端接三极管Q8的基极,电阻R9的另一端接三极管T3的集电极,微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RIGHT串接电阻R11后三极管T3的基极,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4与三极管Q1的公共端接二极管D2的正极,D2的负极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三极管Q7的基极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脉冲信号生成电路以PNP三极管和NPN三极管为核心,在微控制器的控制下,输出特定频率、幅度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生成电路通过升压电路产生的电压供电,在触点J1、J2之间输出脉冲信号。触点J1、J2通过电极贴与人体皮肤接触。如图5,当LEFT为高电平,且RIGHT为低电平时,三极管T2导通,三极管T3截止。T2导通后,三极管Q1、Q2导通,随后,三极管Q5、Q6导通。VDD在Q1、Q2、J1、J2、Q5、Q6、R12上形成电流回路。因此在J1、J2上输出电压信号。同理当LEFT为低电平,且RIGHT为高电平时,三极管T2截止,三极管T3导通。T3导通后,三极管Q3、Q4导通,随后,三极管Q7、Q8导通。VDD在Q3、Q4、J2、J1、Q7、Q8、R12上形成电流回路。因此在J2、J1上输出电压信号。另外当LEFT、RIGHT均为低电平时,脉冲生成电路内所有三极管均截止,因此在J1、J2上无信号输出。
电极贴状态监测电路
如图5,本实用新型的电极贴状态监测电路包含在脉冲信号生成电路中,电极贴状态监测电路在微控制器U1的控制下完成电极贴与皮肤接触状态监测功能;电极贴状态监测电路由电阻R12与电阻R13构成;电阻R12与电阻R13的公共端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集电极,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微控制器U1的2脚;通过电阻R13将电极贴状态监测信号TEST引入至微控制器U1。
本实用新型外观轻巧,精致,在使用时,贴在人体上,电极贴和人体皮肤接触,如果电极贴和人体皮肤没有接触好,则本实用新型会发出提示音,本实用新型则由正常的工作状态转入关机状态,从而降低本实用新型功耗。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有效使用时间。通过电极贴状态监测电路读取脉冲形成电路的工作状态,确认电极贴和人体是否良好接触。如图5,以电阻R12和R13为核心构成电极贴状态监测电路。脉冲形成电路的工作电流主要通过R12流入地回路。若通过R12上的电流大,则R12和R13公共端的电位高,若通过R12上的电流小,则R12和R13公共端的电位低,当产品的电极没有和人体接触时,流过电阻R12的电流偏小,当产品的电极和人体接触时,流过电阻R12的电流偏大;因此根据R12和R13公共端电位的高低即可判断产品电极和人体是否接触良好。
参见图6:微控制器控制电路的核心部分为芯片U1,芯片U1是一款超低功耗产品,在待机状态下其消耗电流为0.8uA,正常工作时其工作电流为225uA,在待机模式下转换到正常工作模式所需时间小于6us,其指令模式为16为RISC,指令周期为125ns,芯片U1工作电压1.8V<3.6V,片内资源丰富,内置8k字节Flash程序存储器,擦写次数10万次以上,片内集成256字节的SRAM,内置AD转换器,定时器,可以在系统可编程。因此,芯片U1低功耗、高速的精简指令系统、宽工作电压、片内资源丰富的特点,使芯片U1能够很好的满足本实用新型的功能要求。
如图6,微控制器控制电路主要用于控制电源管理电路、升压电路、脉冲信号生成电路工作,同时微控制器控制电路还提供蜂鸣器输入信号,判断按键是否按下,并根据按键信息控制本实用新型输出不同参数的脉冲波形。
针对微控制器控制电路的说明如下:
1)电源管脚处放置两个陶瓷电容进行滤波,提高电路的电磁兼容性能;
2)微控制器其它I/O管脚的连接功能如表1所示。
表1微控制器I/O功能管脚功能分配
序号 | 微控制器管脚 | 电路网络号 | 作用 |
1 | 13 | left | 左侧脉冲使能控制信号(输出至脉冲信号生成电路) |
2 | 12 | right | 右侧脉冲使能控制信号(输出至脉冲信号生成电路) |
3 | 4 | PWM | 升压电路输入的控制信号(输出至升压电路) |
4 | 5 | FMQ | 蜂鸣器输入信号(输出至蜂鸣器) |
5 | 7 | POW-ON | 电源电路芯片U2工作使能信号(输出至LDO芯片U2) |
6 | 9 | / | 发光二极管D4亮灭控制信号(输出至二极管D4) |
7 | 2 | TEST | 电极贴状态监测信号 |
通过电池电压监测电路监测电池电量是否充足。当电池电量不足时,电源管理电路输出电压小于欠压设定值,通过微控制器判断进行报警提示,提醒用户更换新电池,这样可以实现电路稳定可靠的工作,避免因电池电量不足,在操作过程中引起误动作。如图6,电源管理电路输出直接引入微控制器U1的1脚,进行电压采样(同时电池通过该管脚向微控制器U1供电)。微控制器U1根据电压采样值的大小判定电池电量是否充足。若电量不足,则通过蜂鸣器电路进行报警提示。
如图7,微控制器通过FMQ信号控制蜂鸣器发出声音。通过蜂鸣器电路电路完成提示引导、报错警告(如与人体接触不良)功能。
如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印制电路板图(PCB图),在TOP面中,J1和J2为电极簧片焊接点(J1和J2是控制电路板脉冲信号输出接口),电极簧片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控制电路板通过电极簧片和电极贴进行电气连接,并通过电极贴将脉冲信号作用于人体;在BOT面中,BAT+为串联后的电池正极引线的焊接点,BAT-串联后的电池负极引线的焊接点,FMQ是蜂鸣器的引线焊接点。
电极贴是连接人体和控制电路板的桥梁,控制电路板输出的脉冲信号通过电极贴作用于人体。电极贴和人体直接接触,并把电脉冲信号所产生的电刺激能量在电极贴覆盖的皮肤范围内均匀的通过皮肤,进入人体,电极贴通过丝网印刷的方法在硅胶基材上印制导电电路及电极,再涂覆导电凝胶而成,电极贴在专业的厂家定制。电极贴具有符合局部解剖特点的形状,电极贴的外形如图9。
本实用新型外壳通过工程塑料ABS进行注塑加工而成,其抗冲击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及电气性能优良,还具有易加工、制品尺寸稳定、表面光泽性好等特点,无味无臭,对人体无害符合卫生安全。壳体结构外形还符合人体工程学,用户在使用时能够比较舒适,同时还要能够保证足够的强度、绝缘度,以确保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示意图如图10所示,外壳由上支架、下支架、电池仓盖、橡胶垫和按键组成,其中1为上支架、2为下支架、3为电池仓盖、4为橡胶垫、5为按键。当本实用新型上电工作时,控制电路板输出脉冲信号,并通过电极贴将脉冲信号作用于人体。
以上给出的实施例是实现本实用新型较优的例子,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做出的任何非本质的添加、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头痛舒眠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装配在外壳内的控制电路板和电池,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有电极贴;所述电极贴为能够贴附在人体上的自粘电极贴,自粘电极贴的一面设有与控制电路板的电极连接的接触点,另一面设有导电凝胶;所述外壳由上支架、下支架、电池仓盖、橡胶垫和按键组成;所述电池向控制电路板供电,所述控制电路板输出脉冲信号,并通过电极贴将脉冲信号作用于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痛舒眠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贴用柔性材料制作,制成与目标部位相适应的形状;所述的自粘电极贴具有符合局部解剖特点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痛舒眠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为两边对称连接的弹性臂结构,形成类眼镜架的形状,外壳具有向内凹陷且与人体头部相适应的弧度,所述的电池仓盖位于外壳的中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痛舒眠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微控制器控制电路以及分别与微控制器控制电路连接的升压电路、脉冲信号生成电路、蜂鸣器电路、电极贴状态监测电路以及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电池分别与电源管理电路和升压电路连接,升压电路与脉冲信号生成电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痛舒眠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包括芯片U2、电容C3、开关S1、电阻R18、微控制器U1、电阻R16和电阻R17;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以芯片U2为核心构成;所述芯片U2的1脚接电池的正极,芯片U2的2脚接电池的负极,电容C3的一端接芯片U2的1脚,电容C3的另一端接芯片U2的2脚,开关S1的一端接电池的正极,开关S1的另一端接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接芯片U2的3脚,芯片U2的3脚接微控制器U1的7脚;电阻R16和R17进行串联,电阻R16和R17的公共端接芯片U2的4脚,电阻R16的另一端接芯片U2的5脚,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痛舒眠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压电路由PWM控制信号、三极管T1、电感L1、二极管D1、电阻R20、电容C4、电容C1和电容C2组成;所述电阻R20与电容C4并联后,一端接芯片U1的4脚,另一端接三极管T1的基极,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地,电感L1的一端接电池正极,电感L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电感L1的和三极管T1集电极的公共端接二极管D1的正极;电容C1和电容C2并联后,一端接二极管D1的负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1、电容C2、二极管D1的负极三个器件的公共端上输出升压后的电压VDD。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头痛舒眠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信号生成电路包括电阻R3-R7、电阻R8-R15、三极管Q1-Q8、三极管T2-T3以及二极管D2-D3;升压后的电压VDD串接电阻R3后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基极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14的一端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与电阻R6的公共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6与电阻R8的公共端接三极管Q6的基极,电阻R8的另一端接三极管T2的集电极,微控制器U1输出的控制信号LEFT串接电阻R10后连接至三极管T2的基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5与三极管Q3的公共端接二极管D3的正极,D3的负极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三极管Q5的基极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升压后的电压VDD串接电阻R3后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基极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阻R15的一端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与电阻R7的公共端接三极管Q4的基极,电阻R7与电阻R9的公共端接三极管Q8的基极,电阻R9的另一端接三极管T3的集电极,微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RIGHT串接电阻R11后三极管T3的基极,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4与三极管Q1的公共端接二极管D2的正极,D2的负极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三极管Q7的基极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痛舒眠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贴状态监测电路在微控制器U1的控制下完成电极贴与皮肤接触状态监测功能;电极贴状态监测电路由电阻R12与电阻R13构成;电阻R12与电阻R13的公共端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集电极,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微控制器U1的2脚;通过电阻R13将电极贴状态监测信号TEST引入至微控制器U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38436.5U CN205268828U (zh) | 2015-11-20 | 2015-11-20 | 一种头痛舒眠治疗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38436.5U CN205268828U (zh) | 2015-11-20 | 2015-11-20 | 一种头痛舒眠治疗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68828U true CN205268828U (zh) | 2016-06-01 |
Family
ID=56053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938436.5U Active CN205268828U (zh) | 2015-11-20 | 2015-11-20 | 一种头痛舒眠治疗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6882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88846A (zh) * | 2015-11-20 | 2016-02-03 | 陕西巴赫曼健康产品有限公司 | 一种头痛舒眠治疗仪 |
CN108853723A (zh) * | 2017-05-13 | 2018-11-23 | 陕西诺奕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经皮神经电刺激物理头痛治疗仪的使用方法 |
-
2015
- 2015-11-20 CN CN201520938436.5U patent/CN20526882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88846A (zh) * | 2015-11-20 | 2016-02-03 | 陕西巴赫曼健康产品有限公司 | 一种头痛舒眠治疗仪 |
CN108853723A (zh) * | 2017-05-13 | 2018-11-23 | 陕西诺奕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经皮神经电刺激物理头痛治疗仪的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88845A (zh) | 一种舒肌止痛贴治疗仪 | |
CN104740767A (zh) | 一种可穿戴便携式app控制的低频脉冲治疗仪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5288846A (zh) | 一种头痛舒眠治疗仪 | |
CN108744273B (zh) | 一种针对神经环路的经颅无创深部脑双焦点刺激系统和方法 | |
CN204208194U (zh) | 一种电刺激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 |
CN205268828U (zh) | 一种头痛舒眠治疗仪 | |
CN104399182B (zh) | 一种穿戴式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及通信系统 | |
CN109718470A (zh) | 一种入耳式无创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及其脉冲输出方法 | |
CN205055199U (zh) | 一种辅助治疗精神创伤的穴位电刺激装置 | |
CN108853722A (zh) | 一种经皮神经电刺激物理头痛治疗仪的控制系统 | |
CN205268829U (zh) | 舒肌止痛贴治疗仪 | |
CN215225310U (zh) | 一种可产生微电流的梳子 | |
CN209003957U (zh) | 测肤电路与测肤超声铲皮仪 | |
CN107579724B (zh) | 一种低频镇痛器 | |
CN209358778U (zh) | 一种助听器用低电压报警电路 | |
CN207639769U (zh) | 基于lora通信的智能手环 | |
CN211271625U (zh) | 一种可拆卸眼罩 | |
CN206239894U (zh) | 三叉神经经皮电刺激设备及包括该设备的套件 | |
CN107320842A (zh) | 低频超声导药仪 | |
CN108034960A (zh) | 臭氧发生系统及便携式臭氧发生器 | |
CN210228648U (zh) | 一种美容仪 | |
CN208770677U (zh) | 一种三路电刺激装置 | |
CN207203226U (zh) | 一种偏头痛治疗仪 | |
CN204485106U (zh) | 智能激光治疗仪 | |
CN201105090Y (zh) | 一种针灸与助听器相结合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