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63470U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63470U
CN205263470U CN201520932281.4U CN201520932281U CN205263470U CN 205263470 U CN205263470 U CN 205263470U CN 201520932281 U CN201520932281 U CN 201520932281U CN 205263470 U CN205263470 U CN 205263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image
abutting part
butt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3228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角圭佑
小林进介
细原和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63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63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在成像装置中配备有:图像载体,所述图像载体载置调色剂像;转印部,所述转印部将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上;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具有抵接部,向前述转印部输送的片材的前端抵接所述抵接部,通过前述抵接部被片材推压,所述移动构件向允许片材通过的位置移动;遮蔽构件,所述遮蔽构件配置在前述图像载体与前述移动构件之间的空间中,防止形成前述调色剂像的调色剂向前述移动构件的附着。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成像装置中,图像相对于片材的形成位置是左右所形成的图像的品质的重要的要素。并且,图像相对于片材的形成位置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向转印部输送时的片材的输送姿势等。因此,在成像装置上设置有斜行修正部,利用该斜行修正部修正被向转印部输送之前的片材的斜行。
这里,作为斜行修正部,例如,如日本特开平9-183539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大多采用移动构件的方式,所述移动构件具有抵接部,被输送的片材的前端抵接所述抵接部,通过抵接部被片材推压,向允许片材通过的位置移动。并且,在这种方式的斜行修正部中,通过使片材的前端碰作为相对于片材输送方向垂直地设置的移动构件的闸构件的抵接部,使片材的前端平行地按照抵接部来修正片材的斜行。
不过,在配备有上述方式的斜行修正部的成像装置的情况下,在片材通过移动构件时,当片材和移动构件滑动摩擦时,存在移动构件带电的情况。当移动构件带电时,存在形成在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像、或在成像装置内浮游的浮游调色剂被静电吸引到移动构件上,附着到移动构件的情况。并且,当调色剂这样附着到移动构件上时,在片材通过斜行修正部时,存在附着到移动构件上的调色剂转移到片材上而使片材污染的情况,当在这样的片材上形成图像时,画质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成像装置中配备有:图像载体,所述图像载体载置调色剂像;转印部,所述转印部将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上;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具有抵接部,向前述转印部输送的片材的前端抵接所述抵接部,通过前述抵接部被片材推压,所述移动构件向允许片材通过的位置移动;遮蔽构件,所述遮蔽构件配置在前述图像载体与前述移动构件之间的空间中,防止形成前述调色剂像的调色剂向前述移动构件的附着。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示范性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特征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彩色成像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设置在上述彩色成像装置上的斜行修正部的透视图。
图3是上述斜行修正部的剖视图。
图4A是表示片材到达之前的状态的上述斜行修正部的图。
图4B是表示片材的前端刚刚接触到闸构件的碰触面之后的状态的上述斜行修正部的图。
图4C是表示在片材形成套的状态下的上述斜行修正部的图。
图5A是表示片材到达之前的状态的上述斜行修正部的图。
图5B是表示片材通过的状态的上述斜行修正部的图。
图6A是表示闸构件及闸凸轮开始旋转的状态下的上述斜行修正部的图。
图6B是表示闸凸轮的最顶点(角部)越过凸轮随动件的状态的上述斜行修正部的图。
图6C是表示闸构件移动到通过位置的状态下的上述斜行修正部的图。
图6D是表示片材的后端离开了闸构件的状态下的上述斜行修正部的图。
图6E是表示闸构件在待机位置待机的状态下的上述斜行修正部的图。
图7A表示将遮蔽构件贴到上述斜行修正部的给纸框架上之前的状态下的上述斜行修正部。
图7B是表示将遮蔽构件贴到上述斜行修正部的给纸框架上的状态下的上述斜行修正部的图。
图8是表示在上述斜行修正部设置了遮蔽构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斜行修正部的剖视图。
图10A是表示在作为上述斜行修正部的闸构件而采用转动式的闸构件的情况下,片材的前端与闸构件的碰触面接触的状态下的上述斜行修正部的图。
图10B是表示在作为上述斜行修正部的闸构件而采用转动式的闸构件的情况下,片材一边推压闸构件一边通过的状态的上述斜行修正部的图。
图11是表示在上述转动式的闸构件与中间转印带之间设置了遮蔽构件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说明设置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斜行修正部上的遮蔽构件的结构的图。
图13A是表示将上述遮蔽构件贴到上述斜行修正部的给纸框架上时的上述斜行修正部的平面图。
图13B是表示将上述遮蔽构件贴到上述斜行修正部的给纸框架上时的上述斜行修正部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将上述遮蔽构件设置于上述斜行修正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说明设置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上的斜行修正部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图1是表示作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彩色成像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彩色成像装置200配备有:成像部201、进给片材S的片材进给装置50、以及将利用成像部201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由片材进给装置50进给的片材S上的转印部203。另外,彩色成像装置200配备有:修正片材的斜行的斜行修正部303、以及将由转印部203转印的调色剂像定影到片材上的定影装置30。
这里,成像部201配备有:形成黄色(Y)、品红(M)、青色(C)及黑色(Bk)的调色剂像的成像单元202(202a~202d)。该成像单元202分别配备有:作为第一个图像载体的感光鼓1(1a~1d)、带电辊2(2a~2d)、曝光装置3(3a~3d)、显影器4(4a~4d)以及清洗装置5(5a~5d)等。
另外,成像部201配备有被中间转印带10,所述中间转印带10由驱动辊11、张紧辊12及对向辊13张设,是被向图中箭头A的方向输送驱动的第二图像载体。借助由一次转印辊6(6a~6d)给予的规定的加压力及由一次转印高压电源7(7a~7d)施加到一次转印辊6上的一次转印电压,将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10上。
片材进给装置50配备有容纳片材S的给纸盒204和将容纳在给纸盒204中的片材S送出的进给辊51。另外,转印部203配备有与中间转印带10抵接而形成二次外转印夹持部20a的二次转印辊20、和向二次外转印辊20施加二次转印电压的二次转印高压电源21。
在这样构成的彩色成像装置200中,在形成图像时,首先,使成像单元202的各个感光鼓1沿图中箭头的方向旋转,预先利用带电辊2使感光鼓1的表面均匀带电。之后,基于对旋转的感光鼓1送出的图像信息的信号,使曝光装置3发光,通过将该光照射于感光鼓1,在感光鼓1上形成潜影。
其次,对于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影,利用显影器4进行调色剂显影,在成像单元202的各个感光鼓1上形成黄色(Y)、品红(M)、青色(C)及黑色(Bk)的调色剂像。之后,在通过作为感光鼓1与中间转印带10的抵接部的一次转印部的过程中,对中间转印带10利用一次转印辊6给予规定的压力及一次转印电压。
借此,在中间转印带10上依次转印黄色(Y)、品红(M)、青色(C)及黑色(Bk)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工序)。其结果是,最终在中间转印带10上形成四色的全色彩色调色剂像。另外,少量地残留在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被清洗装置5回收,以备再次成像。
另外,片材S由与成像部201的成像时间相一致地被驱动的进给辊51送出。之后,片材S被输送到斜行修正部303以对斜行进行修正,并被向二次转印辊隙20a输送。另外,对于这样修正片材S的斜行的斜行修正部303的结构,将在后面描述。
之后,在片材S通过二次转印辊隙20a的过程中,借助由二次转印高压电源21施加到二次外转印辊20上的二次转印电压,全色彩色调色剂像被统一转印到片材S的表面上(二次转印工序)。其次,将被这样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片材S向定影装置30输送,在定影装置30,通过加压及加热,全色彩色调色剂像熔融混色并被定影到片材上,之后,被排出到外部。
另外,在二次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10上,混和存在着正极性调色剂和负极性调色剂的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被由导电性刷高压电压80施加正极性电压的导电性刷16均匀地分散,并且带正极性的电。进而,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被由导电性辊高压电源70施加正极性电压的导电性辊17进一步带正极性的电。并且,带有正极性的电的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在一次转印部被转印到感光鼓1上,被回收到配置于感光鼓1的清洗装置5。
其次,对于斜行修正部303的结构进行说明。斜行修正部303配备有输送辊对50b,所述输送辊对50b由驱动辊52和输送滚轮53构成,是将片材S输送到二次转印夹持部20a的第一个旋转体。另外,斜行修正部303配备有送出辊对50a,所述送出辊对50a设置在输送辊对50b的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是将片材输送到输送辊对50b的第二旋转体对。
这里,如作为斜行修正部303的透视图的图2及作为斜行修正部303的剖视图的图3所示,驱动辊52与感光鼓1的旋转轴方向平行地延伸,并且,被固定于被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图中未示出的给纸框架上的驱动轴54上。另外,多个输送滚轮53在与驱动轴54平行、即与片材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下面,称之为片材宽度方向W)上延伸,被可自由旋转地保持在闸轴56上,所述闸轴56被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作为后面描述的图7所示的支承构件的给纸框架64上。
另外,在多个输送滚轮53的每一个上,形成以在与闸轴56之间形成间隙的状态贯通插入闸轴56的图中未示出的贯通插入孔。另外,所述多个输送滚轮53经由被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图中未示出的给纸框架上的推压构件53a而被输送滚轮弹簧58施力,而压接于驱动辊52。借此,在输送片材S时,当来自于图中未示出的马达的旋转驱动被传递给驱动轴54而使驱动辊52旋转时,片材S被多个输送滚轮53和驱动辊52夹持并输送。
作为材质为绝缘性树脂的、例如为聚缩醛(POM)的多个移动构件的闸构件55(55a~55d),被固定到该闸轴56上。另外,后面描述的闸凸轮57被固定到闸轴56的一个端部,当闸凸轮57旋转时,固定到闸轴56上的多个闸构件55与闸轴56成一体地旋转。
另外,由于如已经描述过的那样,在闸轴56与输送滚轮53的连通孔之间确保间隙,所以,在输送滚轮53压接于驱动辊52的状态时,输送滚轮弹簧58的弹簧力不传递给闸轴56。因此,输送滚轮弹簧58的弹簧力不会阻碍成一体地与闸轴56固定的多个闸构件55及闸凸轮57的旋转动作。
在闸构件55上,在作为驱动辊52与输送滚轮53的夹持部的输送辊对50b的夹持部N的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在周向方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与片材S的前端抵接的四个碰触面55w、55x、55y、55z。并且,作为该抵接部的碰触面55w、55x、55y、55z,在片材S即将进入输送辊对50b的夹持部N之前,与片材S的输送方向上的前端抵接而将片材S卡定。
其次,对于闸凸轮57进行说明。闸凸轮57用于将与驱动轴54平行地设置的多个闸构件55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设定于能够借助闸构件55的碰触面55w、55x、55y、55z将片材S的前端卡定到正确的位置。如图4所示,该闸凸轮57呈具有圆弧状的四个角部的四角形形状,并且,在四个边上形成凹部。
凸轮随动件61始终压接于闸凸轮57,所述凸轮随动件61被能够以转动轴部59a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地轴支承于图中未示出的给纸框架上,并且,可自由旋转地设置在被闸弹簧60施力的推压构件59的前端部的上表面。
图4A表示向作为位于待机位置的能够在规定的旋转方向上旋转的旋转构件的闸构件55输送片材S的状态。这时,借助闸弹簧60的弹簧力,凸轮随动件61进入闸凸轮57的凹部,借此,闸构件55被保持在用于将片材前端对齐的待机位置(待机状态)。
另外,这时,例如,闸构件55被保持在第一抵接位置,所述第一抵接位置位于作为第一抵接部的碰撞面55w位于比输送辊对50b的夹持部N靠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另外,由闸弹簧60、凸轮随动件61及闸凸轮57构成定位部60A,所述定位部60A如后面描述的那样,在使处于第一抵接位置的闸构件55向规定的方向旋转之后,使闸构件55向规定的方向旋转以使之向第二抵接位置移动。
这里,例如,当片材S在图5A所示的状态下相对于输送辊对50b斜行地进入时,片材S的前端中的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先行一侧的部分与闸构件55的碰触面55w抵接。并且,当片材S这样与碰触面55w抵接时,片材S作为反作用力受到被闸弹簧60施力的闸凸轮57的保持力、闸轴56、固定到闸轴56上的多个闸构件55及闸凸轮57的惯性力。
从而,如图4B所示,在片材S的前端刚刚接触到闸构件55的碰触面55w后,片材S不能反抗反作用力推压闸构件55以使之旋转。但是,当在闸构件55不旋转的状态下送出辊对50a进一步输送片材S时,片材S的前端部中的在片材宽度方向W上的后进一侧的部分依次与闸构件55的碰触面55w接触并被卡定。
例如,当在图5A所示的状态下片材S相对于输送辊对50b斜行地进入时,片材S的前端按照闸构件55a→闸构件55b→闸构件55c→闸构件55d的顺序与碰触面55w接触。在这个过程中,片材S如图4C所示地在箭头y方向上行进而形成弯曲的套。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片材S的前端部按照多个闸构件55的碰触面55w,片材S的前端部变得与输送辊对50b的各个旋转轴方向平行,斜行被修正。
其次,通过形成套,片材S的刚性增加,借助该刚性增加的片材S,多个闸构件55及闸凸轮57开始以闸轴56为中心在作为图6A所示的规定的旋转方向的箭头Z方向上旋转。并且,当多个闸构件55及闸凸轮57旋转时,片材S的前端不久就到达输送辊对50b的夹持部N,之后,如图5B所示,片材S被输送辊对50b夹持并被输送。
这里,当多个闸构件55旋转时,如图6B所示,在闸凸轮57的最顶点(角部)将凸轮随动件61压下之后,越过凸轮随动件61。当变成这种状态时,进而,由于凸轮随动件57及闸弹簧60产生的旋转力,在作为与被片材S推压而旋转时相同的方向的箭头z方向上旋转的力作用于多个闸构件55。
即,在被由输送辊对50b输送的片材S的前端推压的途中,闸弹簧60的施力作用到闸构件55上的力的方向由于闸凸轮57的作用而切换。从而,闸构件55从图6B所示的状态使图6C所示的片材S移动到朝向二次转印辊隙20a、即允许片材S通过的通过位置(通过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辊对50b的片材输送速度比送出辊对50a的片材输送速度快。从而,片材S以由送出辊对50a与输送辊对50b的夹持部N张紧的状态被输送,以片材S的表观上的刚度高的状态被输送。从而,这时,由闸凸轮57及闸弹簧60在闸构件55上产生朝向z方向的旋转力,但是,由于闸构件55的碰触面55x形成的凸部与被输送的片材S抵接,因而停止。
但是,在片材S的后端通过了送出辊对50a之后,片材S的表观上的刚度变弱。因而,在片材S的后端通过了送出辊对50a之后,片材S的表观上的刚度由于闸弹簧60的施力而变得比使闸构件55旋转的力弱。其结果是,多个闸构件55与闸凸轮57及闸轴56一起向箭头z方向逐渐旋转。
之后,如图6D所示,当片材S的后端从闸构件55离开时,闸构件55向与片材S被输送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并且,之后,闸构件55借助定位部60A而变成在如图6E所示的作为第二抵接部的碰触面55x将下一个片材S的前端对齐用的待机位置(第二抵接位置)待机的状态。
这样,通过重复图4A~图4C及图6A~图6E所示的状态,伴随着片材S的输送,固定于闸轴56上的多个闸构件55和闸凸轮57与闸轴56一起旋转。并且,每当片材S被依次输送时,在输送辊对50b的夹持部N附近待机的碰触面按照55w→55x→55y→55z→55w的顺序变化、各个闸构件55a~55d的各自的碰触面通过进行对新输送的片材S前端的卡定来修正片材S的斜行,通过了输送辊对50b之后的片材S的前端如图5B所示变得与片材宽度方向W平行。
不过,在一边修正斜行一边输送片材S时,例如,如图6C所示,在通过输送辊对50b的过程中,片材S一边滑动摩擦形成闸构件55的碰触面55x的凸部一边被输送。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闸构件55是绝缘构件,所以,通过作为绝缘构件的片材S和闸构件55的摩擦,从其中的一个向另外一个上赋予电荷,使得片材S和闸构件55带电。并且,赋予闸构件55的电荷残留在形成碰触面55x的凸部上。
在片材S是纸的情况下,鉴于摩擦起电序位,纸本身具有通过滑动摩擦而带有负极性的电的倾向。因此,由片材S与闸构件55的滑动摩擦而产生的电荷的移动变成负电荷从闸构件55向片材S移动的方向,闸构件55具有带有正电的倾向。下述的表1是测定50张纸通过之后的闸构件55的凸部的表面电位的结果。如表1所示,闸构件55的表面电位,相对于通纸之前的电位基本上为0而言,通纸50张之后的闸构件55带有+1000V的电。
【表1】
张数 0张 50张
表面电位 0V 1000V
这里,闸构件55与作为输送辊对50b中的中间转印带10侧(图像载体侧)的旋转体的输送滚轮53同轴地设置(参照图8)。因此,在闸构件55带有正极性的电的情况下,存在着载置在中间转印带10上(图像载体上)的负极性调色剂被电吸引到闸构件55上,附着到闸构件55上的担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间转印带10与闸构件55之间,配置由绝缘构件构成的遮蔽构件65,例如,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横切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0与构成碰触面55z的凸部之间的电场。
图7A及图7B是斜行修正部303的平面图,图7A是表示将遮蔽构件65贴到支承闸构件55的给纸框架64上之前的状态的图,图7B表示将遮蔽构件65贴到支承闸构件55的给纸框架64上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遮蔽构件65,例如,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酯构成的100μm厚的绝缘片(东丽株式会社制:露米勒(注册商标))。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闸构件5张贴遮蔽构件65,以遮蔽包含与片材宽度方向W平行的直线、和连接图8所示的中间转印带10与闸构件55的最短的直线L的平面P的至少一部分。并且,通过将遮蔽构件65贴到这样的位置,从中间转印带10移向闸构件55的调色剂被遮蔽构件65遮蔽并且堆积,难以附着到闸构件55上。
即,由于通过利用遮蔽构件65将中间转印带10上的调色剂与闸构件55之间在空间上隔断,即使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10上飞向闸构件55,调色剂也被遮蔽构件65遮蔽并且堆积,因此,可以防止调色剂向闸构件55的附着。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将遮蔽构件65贴到给纸框架64上,可以使闸构件55与遮蔽构件65的位置关系稳定。
其次,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进行说明。作为比较例,如图9所示,对在不配置遮蔽构件65的情况下调色剂向闸构件55的附着与调色剂向片材S的转移进行比较。在该比较例的情况下,由于图9的箭头L所示的路径是闸构件55与中间转印带10的最短路径,所以,调色剂最容易附着到形成碰触面55z的凸部上。下面所述的表2是比较使调色剂打印率为10%的文字图像通纸50张之后的调色剂的污染的结果。
【表2】
实施方式 比较例
有无遮蔽构件
调色剂向闸构件的附着
调色剂向片材的附着
如表2所示,在像比较例那样没有遮蔽构件65的情况下,调色剂附着到闸构件55上,其结果是,发生调色剂向片材S的附着。与此相对,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有遮蔽构件65的情况下,没有调色剂向闸构件55的附着,也没有发生调色剂向片材S的附着。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间转印带10与闸构件55之间设置有遮蔽闸构件55的遮蔽构件65。借此,即使由于片材S与闸构件55滑动摩擦,闸构件55带正极性的电而调色剂被电吸引向闸构件55,也可以使调色剂堆积到遮蔽构件65上。借此,可以防止调色剂向闸构件55的附着,可以防止由于调色剂从闸构件55向片材S的转移而发生的片材S的调色剂污染。
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移动构件,采用通过第一抵接部被第一张片材S推压而从第一抵接位置旋转,并且通过第二抵接部被第二张片材S推压而从第二抵接位置旋转的旋转式的闸构件55。但是,由遮蔽构件65产生的防止调色剂污染的效果,并不局限于使用旋转式的闸构件55的情况。例如,在采用图10所示的转动式的闸构件100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转动式的闸构件100的情况下,在片材S冲入由驱动辊103和输送辊102形成的夹持部N之前,如图10A所示,闸构件100的碰触面101在成为夹持部N的上游侧的抵接位置待机。另外,在片材S通过夹持部N的期间,碰触面101被片材S推起,变成图10B所示的通过位置。即,在转动式的闸构件100的情况下,根据片材S的有无,通过摆动而在通过位置和抵接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另外,在片材S正在被驱动辊103和输送辊102输送当中,由于片材S和碰触面101滑动摩擦,所以,在碰触面101的附近,闸构件100带有正极性的电。但是,如图11所示,通过在中间转印带10与闸构件100之间设置遮蔽构件65,可以在空间上隔断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负极性的调色剂与带有正极性的电的闸构件100之间产生的电场。借此,即使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10飞向闸构件100,由于飞动的调色剂被遮蔽构件65遮蔽而堆积,因此,还是可以防止调色剂向闸构件100的附着。
其次,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2是说明设置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中的遮蔽构件66的结构的图。该遮蔽构件66由作为用铝构成的厚度10μm的表层的导电层66a、厚度5μm的粘结层66b、和用聚酯构成的75μm厚的绝缘层66c构成。这里,在配备有导电层66a的遮蔽构件66中,通过设置绝缘层66c,可以使遮蔽构件66具有适度的刚性,提高安装遮蔽构件66时的组装性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遮蔽构件66,使用在聚酯膜上真空镀敷铝箔的层而构成的构件(パナック公司制:アルペット(注册商标))。
图13A是张贴了遮蔽构件66时的斜行修正部303的平面图。该遮蔽构件66,如图13B所示,以被给纸框架64和筐体67夹入的方式张贴。具体地说,利用胶带等粘结构件T将遮蔽构件66的绝缘层66c侧贴到构成成像装置本体的给纸框架64上,导电层66a侧被贴到筐体67上。
另外,筐体67是由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的框架,通过成像装置的电源而接地。这里,由于通过将遮蔽构件66贴到筐体67上,遮蔽构件66和筐体67的位置关系稳定,并且,遮蔽构件66的导电层66a可靠地与筐体67接地,因此,可以经由筐体67将导电层66a电接地。
图14是表示将遮蔽构件66贴到筐体67上时的状态的图。由于这时遮蔽构件66的导电层66a(参照图13B)朝向中间转印带10侧(图像载体侧),导电层66a经由筐体67电接地,所以,由带电的闸构件55形成的电场被遮蔽构件66隔断。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配备有导电层66a的遮蔽构件66配置在闸构件55与中间转印带10之间。借此,除了利用遮蔽构件66将闸构件55与中间转印带10在空间上隔断之外,还可以将闸构件55与从中间转印带10上的调色剂向闸构件55的电场隔断。从而,可以防止调色剂飞向闸构件55,进一步降低调色剂向闸构件55的附着。
不过,在到此之前的说明中,对于利用绝缘构件形成的闸构件5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采用由导电性构件形成的闸构件的情况。
其次,对于利用这种导电性构件形成的闸构件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5是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装置的斜行修正部303的结构的图。另外,在图15中,与图8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者相应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闸构件68及闸轴56具有导电性,闸构件68及闸轴56处于相同的电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闸构件68及闸轴56由导电性聚缩醛形成。并且,在闸构件68与中间转印带10之间配置有由绝缘构件构成的遮蔽构件65。
这里,在闸构件68具有导电性的情况下,在像高温高湿环境那样片材S中容易含有空气中的水分的条件下,通过片材S的电阻值降低,在二次转印中,二次外转印辊20表面的正电位经由片材S传递给闸构件68。这时,当闸构件68接地时,本来,从二次外转印辊20流向对向辊13的二次转印电流经由片材S流入闸构件68。其结果是,在二次外转印辊20与对向辊13之间,不能确保二次转印中需要的电位差,发生转印不良。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二次转印电流向闸构件68流入,将电阻R连接到闸轴56上,将闸构件68经由电阻R接地。另外,连接到闸轴56上的电阻R比从二次外转印辊20经由片材S朝向对向辊13的电流路径的电阻足够大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1.0×1013Ω的电阻元件。
其次,对于闸构件68的带电进行说明。由于闸构件68用导电性构件形成,所以,即使由于与片材S的滑动摩擦而使正电荷向闸构件68移动,正电荷也不会停留在闸构件68的局部位置上,而是扩散到整个闸构件68及闸轴56上。因此,与第一种及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用绝缘性构件构成的闸构件55相比,局部的电位非常小。
从而,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调色剂与闸构件68之间起作用的电场弱,几乎不发生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10飞向闸构件68。另外,由于在中间转印带10与闸构件68之间配置有绝缘性的遮蔽构件65,所以,飞向闸构件68的调色剂被遮蔽构件65遮蔽并堆积,不会附着到闸构件68上。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配置由导电性构件构成的闸构件68,可以防止由于与片材S滑动摩擦而带正电,可以更有效地防止调色剂向闸构件68上的附着。另外,由于在闸构件68上不局部存在正电荷,所以,闸构件68的电阻值越低越好,优选在1.0×108Ω以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遮蔽构件配置有绝缘性的遮蔽构件65,但是,也可以像第二种实施方式那样,配置具有导电性的遮蔽构件66。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利用遮蔽构件66隔断由中间转印带10上的调色剂形成的电场,所以,调色剂难以飞向闸构件,成为更有效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闸轴56上连接电阻R而接地,但是,也可以将闸构件68制成电绝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二次转印电流不从二次外转印辊20经由片材S和闸构件68流入筐体67,所以,可以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进而,在到此前为止的说明中,作为成像装置,例举了将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上的结构的彩色成像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这样的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不使用中间转印带10,而是将形成在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像在转印部直接转印到片材S上。
尽管参照示范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缩公开的示范性的实施方式。下面所述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出了最广泛的阐述,包括所有的改型和等价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8)

1.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备有:
图像载体,所述图像载体载置调色剂像;
转印部,所述转印部将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上;
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具有抵接部,向所述转印部输送的片材的前端抵接所述抵接部,通过所述抵接部被片材推压,所述移动构件向允许片材通过的位置移动,
遮蔽构件,所述遮蔽构件配置在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移动构件之间的空间中,防止形成所述调色剂像的调色剂向所述移动构件的附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构件配置成相对于所述移动构件遮蔽包含与垂直于片材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的直线和连接所述图像载体及所述移动构件的最短的直线的平面的至少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构件遮蔽所述移动构件,以防止由于与片材抵接时的所述移动构件的带电而引起的调色剂向所述移动构件的附着。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构件是绝缘构件。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构件具有经由电阻而接地的导电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构件配置成使得所述带电层成为图像载体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构件安装于支承所述移动构件的支承构件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构件安装于成像装置本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片材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设置多个所述移动构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备有:
第一旋转体对,所述第一旋转体对将片材输送到所述转印部;
第二旋转体对,所述第二旋转体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体对的片材输送方向上的上游,
所述移动构件移动到所述抵接部在比所述第一旋转体对的夹持部靠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被由所述第二旋转体对输送的片材推压而允许片材通过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构件与所述第一旋转体对之中的图像载体侧的旋转体同轴地配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构件是导电性构件。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构件是能够在规定的旋转方向上旋转的旋转构件,
所述旋转构件具有:第一抵接部,在所述旋转构件位于第一抵接位置时,所述第一抵接部与被输送的第一张片材的输送方向上的前端抵接;以及第二抵接部,在所述旋转构件位于从所述第一抵接位置在所述规定的旋转方向上旋转了的第二抵接位置时,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接着第一张片材被输送的第二张片材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前端抵接,所述第一抵接部通过被第一张片材推压而从所述第一抵接位置向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并且,通过所述第二抵接部被第二张片材推压,所述旋转构件从所述第二抵接位置在所述规定的方向上旋转。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定位部,在通过所述第一抵接部被输送的第一张片材推压而使所述旋转构件在所述规定的方向上旋转了之后,通过使所述旋转构件在所述规定的方向上旋转,所述定位部使所述旋转构件位于所述第二抵接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构件是在所述抵接部与片材抵接的位置及允许所述片材通过的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的旋转部件。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构件使片材与所述抵接部抵接,对被输送的片材的斜行进行修正。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载体是中间转印带,形成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像被转印于所述中间转印带。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备有向所述转印部施加用于将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上的转印电压的电源。
CN201520932281.4U 2014-11-20 2015-11-20 成像装置 Active CN20526347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5525A JP2016099460A (ja) 2014-11-20 2014-11-2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35525 2014-11-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63470U true CN205263470U (zh) 2016-05-25

Family

ID=56004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32281.4U Active CN205263470U (zh) 2014-11-20 2015-11-20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099460A (zh)
CN (1) CN2052634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6965A (zh) * 2019-03-27 2020-10-09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摄像头模块遮蔽机构、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6965A (zh) * 2019-03-27 2020-10-09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摄像头模块遮蔽机构、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99460A (ja) 2016-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84238A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apparatus
US2901374A (en) Development of electrostatic imag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3620617A (en)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toner transfer
EP0549195B1 (en)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toner particles to a substrate
US8811868B2 (en) Fus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JPS60158582A (ja) コロナ帯電装置
CN100507749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038990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5263470U (zh) 成像装置
US3598579A (en) Method of transferr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to a dielectric sheet wherein a reversal of potential is used to clear background areas
EP0155071B1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US5452063A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with high relative humidity papers
US20130127969A1 (en) Print head element, print head and ion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JP615340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3172024A (en) Charge induction
US5643706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electroconductive members
JPH1010873A (ja) 液体インク現像画像コンパクト化装置、液体インク式の静電写真印刷機及び液体インク式の多色静電写真印刷機
JPH09204092A (ja)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CN10808941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WO2021257275A1 (en) Electrode for charging particle filter
US3893413A (en) Xerographic developing apparatus
CN102645878B (zh) 有限臭氧发生器转印装置
CN10488502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346098A (zh) 放电构件、具备放电构件的除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4614687B2 (ja) 燃料電池の電極製造装置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