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62473U - 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62473U
CN205262473U CN201521076765.XU CN201521076765U CN205262473U CN 205262473 U CN205262473 U CN 205262473U CN 201521076765 U CN201521076765 U CN 201521076765U CN 205262473 U CN205262473 U CN 205262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monitoring
tubular
anchor body
tubular anch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7676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松
张龙
刘凤
李军
陈振涛
丁晓唐
焦冰
郑君杰
陈贺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2107676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62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62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624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监测装置由筒状主浮体(1)和筒状锚体(2)组成,筒状主浮体(1)具备体积自动膨胀和竖直漂浮能力,在有限的外部尺寸约束下,其内部能够承载筒状锚体(2);筒状锚体(2)内包含监测盒体(19),由筒状主浮体(1)携带,以随波逐流的方式抵达目标区域后,能自主识别安全下潜区域,受控脱离筒状主浮体(1),下沉并安全驻底后进行潮汐水位监测,待监测周期结束后,监测盒体(19)自动浮出海面,竖直漂浮并传输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属于海洋水文探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海洋科学是一门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海洋潮汐水位是重要的海洋水文环境要素之一,其监测数据是海洋经济开发和海上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资料。传统的海洋潮汐水位监测多采用在沿岸和岛屿上建设长期固定验潮站的方式进行。随着海洋立体监测网的蓬勃发展,开始采取近岸水下水位监测仪(自容式和实时式均有使用)和卫星高度计的观测与固定验潮站监测相配合的方式,实施近海水位变化的监测;对于内陆水域的水位常规监测,多采取在湖泊和河道中建设长期固定水位监测站的方式;在内陆水灾害应急监测中,建有以水文应急监测车为核心的现场监测方式;对于长期水位监测站被毁,且抢险人员和车辆难以抵达现场观测的特殊场合,则通过遥感卫星数据结合地形匹配技术,推算水位变化、水域面积和受灾情况,如对堰塞湖灾情的监测。在涉及远海重要海域潮汐特征和全球大洋潮汐模式的研究中,深海水下水位监测仪(也称深海验潮站)已有使用。但是,对于突发性、灾害性强海洋动力过程(如地震海啸、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等)和远海敏感区域的海洋水位监测需求来说,现有的监测手段均存在严重不足。
在远海机动水文环境现场探测手段方面,最值得关注的是国外发达国家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研制的机载抛弃式海洋水文探测系统。以美国Sippican公司为代表,技术相对成熟,已有针对剖面水文要素测量的系列产品,如AXCTD(机载温盐深剖面计)、AXSV(机载声速剖面计)和AXCP(机载流速剖面计)等,能够在一次任务航线上,利用同一种探测平台快速获取远海目标海域的多要素实时数据,是至今机动性最好的远海现场探测手段。但是,相关技术对非盟友国家严格封锁,产品主要应用于美海军,仅在一些多国联合大型海洋调查中偶有使用,至今尚无应用该体制的潮汐水位监测的相关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报导。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将新型远海机动水文环境监测体系同水声声学测深、水下压力测深技术相结合,应用于远海区域强海洋动力过程、远海军事行动和内陆抢险救灾中的潮汐水位监测,能够有效解决特殊条件下潮汐水位监测的安全性、隐蔽性、环境适应性和同步探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包括筒状主浮体、筒状锚体、监测盒体、第一天线、第一反应盒体、活塞、第一爆破装置、盖板、第二天线、压力传感器、定位测控装置、第一电源、系缆绳、第二爆破装置、隔板、声学换能器和第二电源;其中,筒状锚体的其中一端为敞开端,另一端为封闭端;隔板的尺寸与筒状锚体的内径相适应,隔板设置于筒状锚体内部,将筒状锚体内部分为连接其封闭端的下腔体,以及连接其敞开端的上腔体,声学换能器和第二电源设置于筒状锚体内部的下腔体中;定位测控装置和第一电源设置在监测盒体内部,其中,定位测控装置中包括处理器,以及分别与处理器相连接的定位通信模块、声学测深电路、压力测深电路、信号切换电路、数据存储器;监测盒体表面设置测压口,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监测盒体内部,并通过测压口测量海水压力,处理器经过压力测深电路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接;第二爆破装置设置于筒状锚体内部隔板上,且面向筒状锚体的敞开端,同时,第二爆破装置与定位测控装置中的处理器相连接;第二天线设置于监测盒体内部的其中一端;监测盒体通过系缆绳连接在筒状锚体上,且系缆绳穿过第二爆破装置;定位测控装置中的处理器经过信号切换电路分别连接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其中,信号切换电路与第二电源之间的导线穿过第二爆破装置;定位测控装置中的处理器经过声学测深电路与声学换能器相连接,且定位测控装置中的声学测深电路与声学换能器之间的导线穿过第二爆破装置;监测盒体的外径与筒状锚体的内径相适应,监测盒体活动放置于筒状锚体内部的上腔体中,盖板的尺寸与筒状锚体敞开端的口径相适应,盖板封盖住筒状锚体的敞开端;盖板上背向筒状锚体内部的表面经第一爆破装置与活塞相连接,且定位测控装置中的处理器与第一爆破装置相连接;第一反应盒体设置于活塞上背向第一爆破装置的表面上,第一反应盒体表面设置至少一个通孔,第一反应盒体中放置能够产生气体的化学物质、以及该物质化学反应的触发装置,定位测控装置中的处理器与该触发装置相连接,且处理器与该触发装置之间的导线穿过第一爆破装置;筒状主浮体的其中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敞开端;活塞的外径与筒状主浮体内部的内径相适应,筒状锚体以其敞开端面向筒状主浮体敞开端的方向,活动设置于筒状主浮体内部,且筒状锚体在活塞的推动下向筒状主浮体的敞开端移动,筒状主浮体敞开端口位置设置限位卡,限制筒状锚体及其内部各部件移出筒状主浮体;第一天线设置于筒状主浮体封闭端的表面上,定位测控装置中的处理器经过信号切换电路分别连接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其中,信号切换电路与第一天线之间的导线穿过第一爆破装置;监测盒体、连接监测盒体的系缆绳,以及监测盒体内部设置的各部件三者的重量和小于监测盒体与连接监测盒体的系缆绳在海水中的浮力和,且该三者的重量加上筒状锚体、声学换能器、第二电源、第二爆破装置四者的重量大于筒状锚体、声学换能器、第二电源、第二爆破装置、监测盒体和连接监测盒体的系缆绳六者在海水中的浮力之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收缩气囊和第二反应盒体,其中,第二反应盒体设置于所述监测盒体表面上,第二反应盒体表面设置至少一个通孔,且收缩气囊的开口与第二反应盒体通孔密封连接,第二反应盒体中放置能够产生气体的化学物质、以及该物质化学反应的触发装置,所述定位测控装置中的处理器与该触发装置相连接;第二天线设置于收缩气囊的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处理器为低功耗微处理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低功耗微处理器为MSP430单片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声学换能器为适用海水测深15米~25米的声学换能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力传感器为适用海水10米~25米深度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将新型远海机动水文环境监测体系同水声声学测深、水下压力测深两大在水位监测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先进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特殊需求的潮汐水位监测新方法,有效解决了特殊条件下潮汐水位监测的安全性、隐蔽性、环境适应性和同步探测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应用于潮汐水位监测,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和隐蔽性,可对特殊区域或重要航线进行密集探测,具有多点同步探测能力,探测单元可以预先布设并按需获取数据,数据回收具有更好的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更低;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中,采用筒状锚体,通过系缆绳连接监测盒体的水下驻底方式,使监测盒体与海底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可减小水下推移物和沉淀物污染所设计压力传感器探头的可能性,提高潮汐水位监测的环境适应性;
(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应用于潮汐水位监测,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可通过岸边布放、船载布放和空投布放等多种方式实现现场探测单元的布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的应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的实际应用中寻地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的实际应用中下沉、驻底与监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的实际应用中上浮数传示意图。
其中,1.筒状主浮体,2.筒状锚体,3.第一天线,4.第一反应盒体,5.活塞,6.第一爆破装置,7.盖板,8.第二天线,9.定位测控装置,10.第一电源,11.系缆绳,12.第二爆破装置,13.声学换能器,14.第二电源,15.隔板,16.测压口,17.收缩气囊,18.第二反应盒体,19.监测盒体,20.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包括筒状主浮体1、筒状锚体2、监测盒体19、第一天线3、第一反应盒体4、活塞5、第一爆破装置6、盖板7、第二天线8、压力传感器20、定位测控装置9、第一电源10、系缆绳11、第二爆破装置12、隔板15、声学换能器13、收缩气囊17、第二反应盒体18和第二电源14;其中,声学换能器13为适用海水测深15米~25米的声学换能器13,压力传感器20为适用海水10米~25米深度压力的压力传感器20;筒状锚体2的其中一端为敞开端,另一端为封闭端;隔板15的尺寸与筒状锚体2的内径相适应,隔板15设置于筒状锚体2内部,将筒状锚体2内部分为连接其封闭端的下腔体,以及连接其敞开端的上腔体,声学换能器13和第二电源14设置于筒状锚体2内部的下腔体中;定位测控装置9和第一电源10设置在监测盒体19内部,其中,定位测控装置9中包括MSP430单片机,以及分别与MSP430单片机相连接的定位通信模块、声学测深电路、压力测深电路、信号切换电路、数据存储器;监测盒体表面设置测压口16,压力传感器20设置在监测盒体19内部,并通过测压口16测量海水压力,MSP430单片机经过压力测深电路与压力传感器20相连接;第二爆破装置12设置于筒状锚体2内部隔板15上,且面向筒状锚体2的敞开端,同时,第二爆破装置12与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MSP430单片机相连接;第二反应盒体18设置于所述监测盒体19表面上,第二反应盒体18表面设置至少一个通孔,且收缩气囊17的开口与第二反应盒体18通孔密封连接,第二反应盒体18中放置能够产生气体的化学物质、以及该物质化学反应的触发装置,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MSP430单片机与该触发装置相连接;第二天线8设置于收缩气囊17的表面;监测盒体19通过系缆绳11连接在筒状锚体2上,且系缆绳11穿过第二爆破装置12;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MSP430单片机经过信号切换电路分别连接第一电源10、第二电源14,其中,信号切换电路与第二电源14之间的导线穿过第二爆破装置12;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MSP430单片机经过声学测深电路与声学换能器13相连接,且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声学测深电路与声学换能器13之间的导线穿过第二爆破装置12;监测盒体19的外径与筒状锚体2的内径相适应,监测盒体19活动放置于筒状锚体2内部的上腔体中,盖板7的尺寸与筒状锚体2敞开端的口径相适应,盖板7封盖住筒状锚体2的敞开端;盖板7上背向筒状锚体2内部的表面经第一爆破装置6与活塞5相连接,且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MSP430单片机与第一爆破装置6相连接;第一反应盒体4设置于活塞5上背向第一爆破装置6的表面上,第一反应盒体4表面设置至少一个通孔,第一反应盒体4中放置能够产生气体的化学物质、以及该物质化学反应的触发装置,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MSP430单片机与该触发装置相连接,且MSP430单片机与该触发装置之间的导线穿过第一爆破装置6;筒状主浮体1的其中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敞开端;活塞5的外径与筒状主浮体1内部的内径相适应,筒状锚体2以其敞开端面向筒状主浮体1敞开端的方向,活动设置于筒状主浮体1内部,且筒状锚体2在活塞5的推动下向筒状主浮体1的敞开端移动,筒状主浮体1敞开端口位置设置限位卡,限制筒状锚体2及其内部各部件移出筒状主浮体1;第一天线3设置于筒状主浮体1封闭端的表面上,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MSP430单片机经过信号切换电路分别连接第一天线3、第二天线8,其中,信号切换电路与第一天线3之间的导线穿过第一爆破装置6;监测盒体19、连接监测盒体19的系缆绳11,以及监测盒体19内部设置的各部件三者的重量和小于监测盒体19与连接监测盒体19的系缆绳11在海水中的浮力和,且该三者的重量加上筒状锚体2、声学换能器13、第二电源14、第二爆破装置12四者的重量大于筒状锚体2、声学换能器13、第二电源14、第二爆破装置12、监测盒体19和连接监测盒体19的系缆绳11六者在海水中的浮力之和。
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需要将装置投放于预定远海区域,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布放方式,诸如岸站布放和船载布放,是两种常用的现场布放方式;具体实施方法为:在距离任务海域较小范围内的沿岸、岛屿或船只上布放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现场探测单元以随波逐流的方式抵达任务海域并开展潮汐水位监测,该方法的实施前提是需对任务海域及其附近海域的海洋表层区域流场和风场的特征有非常详尽的了解,作为布放地点选择的依据。除此之外,亦可以空投的方式,这其中以无人机空投方式为主。无人机空投方式可以实现现场探测单元在超远距离目标区域的现场投放任务,使现场布设环节具有更好的机动性、更好的隐蔽性。可以根据无人机现有的技术能力,将布放方式设计成三种:第一种是实时受控方式,无人机在距离任务区域较小范围内的沿岸、岛屿或船只上的发射平台发射,各个投放点位置直接受发射(测控)平台控制,无人机全程可控;第二种是预设航线方式,无人机发射点部署在距离任务区域较大范围内的岛屿或船只上,在设置好预定航线和投放地点后发射无人机,以程控方式依次投放现场探测单元,无人机可回收;第三种是极限方式,在设置好预定航线和投放地点后发射无人机,在无人机的极限航程范围内,以程控方式依次投放现场探测单元,无人机一次性使用,不可回收。由此通过上述方式,实现所设计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的投放。
由此基于上述所设计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的具体结构,以及预定远海区域的投放,如图2所示,具体采用如下方式,完成针对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的监测。
步骤001.采用上述投放方式,将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投放于预定远海区域;初始化处理器针对与之相连的信号切换电路进行控制,一方面切换第二电源14经过处理器针对与处理器相连接的各个模块进行供电,另一方面切换处理器与第一天线3相连接;首先,如图3所示,处理器控制与之相连、设置于第一反应盒体4内、与第一反应盒体4中能够产生气体的化学物质相接触的触发装置工作,使得第一反应盒体4中能够产生气体的化学物质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并通过第一反应盒体4表面的通孔释放至筒状主浮体1内部,则在气体的推力作用下,筒状锚体2及其内部各部件在活塞5的推动下逐渐移动至筒状主浮体1敞开端,并在限位卡的限制下停止移动;此时筒状主浮体1内部构成充气腔体,在此充气腔体的作用下,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浮于海面上,且筒状锚体2位于海面以下,然后进入步骤002。
步骤002.同样如图3所示,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处理器一方面控制与之相连的定位通信模块工作,同时另一方面经声学测深电路控制声学换能器13工作,开始进行寻地工作;与此同时,处理器接收来自定位通信模块和声学换能器13工作采集的数据,由处理器确认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是否抵达安全监测站位,若处理器确认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已经抵达安全监测站位,则处理器通过第一天线3向外发送位置信息,同时,处理器经过声学测深电路控制声学换能器13停止工作,并进入步骤003;否则处理器继续接收声学换能器13采集的数据,直至处理器确认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已经抵达安全监测站位,处理器再通过第一天线3向外发送位置信息,同时,处理器经过声学测深电路控制声学换能器13停止工作,并进入步骤003。
步骤003.如图4所示,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处理器控制与之相连的第一爆破装置6工作进行爆破,爆破使得盖板7与活塞5之间分离,并将盖板7损坏,使得筒状锚体2的敞开端被打开,同时,第一爆破装置6的爆破使得处理器与第一天线3之间的导线断开,以及处理器与设置于第一反应盒体4中触发装置之间的导线断开,由于监测盒体19、连接监测盒体19的系缆绳11,以及监测盒体19内部设置的各部件三者的重量和小于监测盒体19与连接监测盒体19的系缆绳11在海水中的浮力和,且该三者的重量加上筒状锚体2、声学换能器13、第二电源14、第二爆破装置12四者的重量大于筒状锚体2、声学换能器13、第二电源14、第二爆破装置12、监测盒体19和连接监测盒体19的系缆绳11六者在海水中的浮力之和,则此时筒状锚体2开始下沉,同时,监测盒体19开始逐渐浮出筒状锚体2的敞开端,但是由于系缆绳11一端连接监测盒体19,另一端经第二爆破装置12连接在筒状锚体2上,因此在筒状锚体2的拖动下,监测盒体19随筒状锚体2一并下沉,直至筒状锚体2驻底,监测盒体19在系缆绳11的牵拉下,浮于筒状锚体2上方的海水中,然后进入步骤004。
步骤004.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处理器经过压力测深电路控制设置在监测盒体19内部的压力传感器20工作,通过监测盒体19表面的测压口16测量海水压力,处理器接收来自压力传感器20工作采集的数据,存储于与之相连的数据存储器中,待水位监测结束,进入步骤005。
步骤005.如图5所示,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处理器首先针对信号切换电路进行控制,切换第一电源10经过处理器针对与处理器相连接的各个模块进行供电,然后处理器控制与之相连的第二爆破装置12工作进行爆破,一方面爆破使得连接监测盒体19与筒状锚体2之间的系缆绳11断开,另一方面爆破使得声学测深电路与声学换能器13之间的导线断开,以及信号切换电路与第二电源14之间的导线断开;由于监测盒体19,以及监测盒体19内部设置的各部件的重量和小于监测盒体19在海水中的浮力,则此时监测盒体19开始上浮,然后进入步骤006。
步骤006.同样如图5所示,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处理器控制与之相连、设置于第二反应盒体18内、与第二反应盒体18中能够产生气体的化学物质相接触的触发装置工作,使得第二反应盒体18中能够产生气体化学物质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并通过第二反应盒体18表面的通孔释放至与之密封相连的收缩气囊17中,则收缩气囊17在气体填充的作用下,逐渐膨胀,产生更大的浮力,带动监测盒体19加速上浮,直至监测盒体19浮于海面上,然后进入步骤007。
步骤007.在收缩气囊17的浮力作用下,第二天线8完全浮于海面,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处理器首先针对信号切换电路进行控制,切换处理器与第二天线8相连接;然后处理器读取存储在数据存储器中的监测数据,并经第二天线8完成监测数据的无线传输,直至数据传输结束。
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将新型远海机动水文环境监测体系同水声声学测深、水下压力测深两大在水位监测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先进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特殊需求的潮汐水位监测新方法,有效解决了特殊条件下潮汐水位监测的安全性、隐蔽性、环境适应性和同步探测的问题;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应用于潮汐水位监测,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和隐蔽性,可对特殊区域或重要航线进行密集探测,具有多点同步探测能力,探测单元可以预先布设并按需获取数据,数据回收具有更好的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更低;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中,采用筒状锚体2,通过系缆绳11连接监测盒体19的水下驻底方式,使监测盒体19与海底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可减小水下推移物和沉淀物污染所设计压力传感器20探头的可能性,提高潮汐水位监测的环境适应性;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应用于潮汐水位监测,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可通过岸边布放、船载布放和空投布放等多种方式实现现场探测单元的布放。
上面结合说明书附图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6)

1.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主浮体(1)、筒状锚体(2)、监测盒体(19)、第一天线(3)、第一反应盒体(4)、活塞(5)、第一爆破装置(6)、盖板(7)、第二天线(8)、压力传感器(20)、定位测控装置(9)、第一电源(10)、系缆绳(11)、第二爆破装置(12)、隔板(15)、声学换能器(13)和第二电源(14);其中,筒状锚体(2)的其中一端为敞开端,另一端为封闭端;隔板(15)的尺寸与筒状锚体(2)的内径相适应,隔板(15)设置于筒状锚体(2)内部,将筒状锚体(2)内部分为连接其封闭端的下腔体,以及连接其敞开端的上腔体,声学换能器(13)和第二电源(14)设置于筒状锚体(2)内部的下腔体中;定位测控装置(9)和第一电源(10)设置在监测盒体(19)内部,其中,定位测控装置(9)中包括处理器,以及分别与处理器相连接的定位通信模块、声学测深电路、压力测深电路、信号切换电路、数据存储器;监测盒体表面设置测压口(16),压力传感器(20)设置在监测盒体(19)内部,并通过测压口(16)测量海水压力,处理器经过压力测深电路与压力传感器(20)相连接;第二爆破装置(12)设置于筒状锚体(2)内部隔板(15)上,且面向筒状锚体(2)的敞开端,同时,第二爆破装置(12)与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处理器相连接;第二天线(8)设置于监测盒体(19)内部的其中一端;监测盒体(19)通过系缆绳(11)连接在筒状锚体(2)上,且系缆绳(11)穿过第二爆破装置(12);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处理器经过信号切换电路分别连接第一电源(10)、第二电源(14),其中,信号切换电路与第二电源(14)之间的导线穿过第二爆破装置(12);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处理器经过声学测深电路与声学换能器(13)相连接,且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声学测深电路与声学换能器(13)之间的导线穿过第二爆破装置(12);监测盒体(19)的外径与筒状锚体(2)的内径相适应,监测盒体(19)活动放置于筒状锚体(2)内部的上腔体中,盖板(7)的尺寸与筒状锚体(2)敞开端的口径相适应,盖板(7)封盖住筒状锚体(2)的敞开端;盖板(7)上背向筒状锚体(2)内部的表面经第一爆破装置(6)与活塞(5)相连接,且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处理器与第一爆破装置(6)相连接;第一反应盒体(4)设置于活塞(5)上背向第一爆破装置(6)的表面上,第一反应盒体(4)表面设置至少一个通孔,第一反应盒体(4)中放置能够产生气体的化学物质、以及该物质化学反应的触发装置,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处理器与该触发装置相连接,且处理器与该触发装置之间的导线穿过第一爆破装置(6);筒状主浮体(1)的其中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敞开端;活塞(5)的外径与筒状主浮体(1)内部的内径相适应,筒状锚体(2)以其敞开端面向筒状主浮体(1)敞开端的方向,活动设置于筒状主浮体(1)内部,且筒状锚体(2)在活塞(5)的推动下向筒状主浮体(1)的敞开端移动,筒状主浮体(1)敞开端口位置设置限位卡,限制筒状锚体(2)及其内部各部件移出筒状主浮体(1);第一天线(3)设置于筒状主浮体(1)封闭端的表面上,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处理器经过信号切换电路分别连接第一天线(3)、第二天线(8),其中,信号切换电路与第一天线(3)之间的导线穿过第一爆破装置(6);监测盒体(19)、连接监测盒体(19)的系缆绳(11),以及监测盒体(19)内部设置的各部件三者的重量和小于监测盒体(19)与连接监测盒体(19)的系缆绳(11)在海水中的浮力和,且该三者的重量加上筒状锚体(2)、声学换能器(13)、第二电源(14)、第二爆破装置(12)四者的重量大于筒状锚体(2)、声学换能器(13)、第二电源(14)、第二爆破装置(12)、监测盒体(19)和连接监测盒体(19)的系缆绳(11)六者在海水中的浮力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缩气囊(17)和第二反应盒体(18),其中,第二反应盒体(18)设置于所述监测盒体(19)表面上,第二反应盒体(18)表面设置至少一个通孔,且收缩气囊(17)的开口与第二反应盒体(18)通孔密封连接,第二反应盒体(18)中放置能够产生气体的化学物质、以及该物质化学反应的触发装置,所述定位测控装置(9)中的处理器与该触发装置相连接;第二天线(8)设置于收缩气囊(17)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为低功耗微处理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功耗微处理器为MSP430单片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换能器(13)为适用海水测深15米~25米的声学换能器(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20)为适用海水10米~25米深度压力的压力传感器(20)。
CN201521076765.XU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 Active CN205262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76765.XU CN205262473U (zh)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76765.XU CN205262473U (zh)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62473U true CN205262473U (zh) 2016-05-25

Family

ID=56003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76765.XU Active CN205262473U (zh)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624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4743A (zh) * 2015-12-22 2016-03-30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
CN106904257A (zh) * 2017-03-03 2017-06-30 深圳市朗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海探测下潜舱及其应用的深海探测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4743A (zh) * 2015-12-22 2016-03-30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
CN106904257A (zh) * 2017-03-03 2017-06-30 深圳市朗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海探测下潜舱及其应用的深海探测装置
CN106904257B (zh) * 2017-03-03 2019-05-03 深圳市朗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海探测下潜舱及其应用的深海探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62339Y (zh) 浅海自持式漂流循环探测浮标
RU2596383C2 (ru) Судо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10562391A (zh) 一种深海资料浮标系统
CN110182318B (zh) 一种面向冬季海冰风险管理的海洋信息在线监测浮标系统
CN106218838B (zh) 基于mems技术的全海深湍流混合矩阵型剖面观测系统
CN104908890B (zh) 海洋环境噪声剖面数据实时分析传输漂流浮标系统
CN104443280B (zh) 一种海洋浮标
CN207717803U (zh) 一种深海潜标无线实时化系统
CN103935472A (zh) 动力定位式海洋浮标
CN102759395A (zh) 浮球式振动波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与用途
CN209321187U (zh) 一种自动巡视海洋漂浮平台
CN205262473U (zh) 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
CN205333068U (zh) 一种自持式漂流循环剖面探测浮标
CN107702698A (zh) 一种深海逆式回声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Driscoll et al. A 20 kW open ocean current test turbine
Khajuria et al. 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rchitecture, 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CN108802833A (zh) 海底飞行节点电磁接收机
CN105444743A (zh) 一种远海机动潮汐水位监测装置
CN207832229U (zh) 水下水文探测系统
US11808570B2 (en) Sensor and telemetry unit (STU) adapted for securable coupling to a floating object or buoyant aid to navigation (AtoN) to operate as a selectively deployable ocean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ODAS)
CN101726286A (zh) 一种水下垂直升降剖面测量方法
CN104567828A (zh) 一种海洋环境剖面观测系统
CN203975153U (zh) 动力定位式海洋浮标
CN207317800U (zh) 一种深海逆式回声测量系统
KR100917354B1 (ko) 유비쿼터스 센서 네트워크를 이용한 수중 통신 키트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수중 통신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