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61707U - 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61707U
CN205261707U CN201520930281.0U CN201520930281U CN205261707U CN 205261707 U CN205261707 U CN 205261707U CN 201520930281 U CN201520930281 U CN 201520930281U CN 205261707 U CN205261707 U CN 205261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ivery port
water inlet
electric
pipelin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302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晓薇
张燕娜
杨元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Electric 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Electric 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Electric 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Electric 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3028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61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61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61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20Solar therm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70Hybrid systems, e.g. uninterruptible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integrating renewable energi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属于供热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高压电锅炉子系统、蓄热子系统以及用户侧子系统,在高压电锅炉子系统和蓄热子系统间具有一次侧换热器,在蓄热子系统和用户侧子系统间具有用户侧换热器,高压锅炉子系统由风电、太阳能发电电源以及高压配电备用电源进行供电。通过上述结构,本方案可实现高压电锅炉蓄热、高压电锅炉边蓄边供、蓄热装置供热以及高压电锅炉直接供热等多种供热、蓄热方式,具有结构简单、供热蓄热灵活等诸多优点。

Description

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一方面风电、太阳能工程弃风弃光现象严重,如何消纳这部分能源成为节约能源的首要问题;另一方面远离城市供暖或供生产、生活用热水的用户采暖中存在问题,采暖方式既要环保又要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现有供热系统中存在使用风能、太阳能或其他能源通过锅炉进行直接供热的系统,也存在将风电或太阳能储存起来以供热的系统,但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将这些供热方式进行结合以利用它们各自的优势进行供热的系统,现有技术中的这些供热方式都存在供热不足或供热过多而导致能量浪费的问题,而且对于需要供热的用户来说,他们获得的供热体验比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实现一种新型的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在所述系统中:高压电锅炉的电源接口通过第一断路器连接至风电、太阳能发电电源;高压电锅炉的电源接口通过第二断路器连接至高压配电备用电源;高压电锅炉的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次侧循环水泵的出水口;高压电锅炉的出水口连接至第一母管的入水口,所述第一母管的出水口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次侧换热器的第一入水口,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一电动三通阀的第一入水口;所述第一电动三通阀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次侧循环水泵的入水口;所述第一电动三通阀的第二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次侧换热器的第一出水口;蓄热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一电动二通阀的入水口;第一电动二通阀的出水口与第三电动二通阀的出水口通过各自的管道汇总连接至第二母管的入水口,所述第二母管的出水口连接至蓄热循环水泵的入水口;蓄热循环水泵的出水口连接至第三母管的入水口,所述第三母管的出水口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第四电动二通阀的入水口;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五电动二通阀的入水口;第四电动二通阀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次侧换热器的第二入水口;一次侧换热器的第二出水口以及第五电动二通阀的出水口通过各自的管道汇总连接至第四母管的入水口,第四母管的出水口连接至第二电动三通阀的入水口;第二电动三通阀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用户侧换热器的第一入水口;第二电动三通阀的第二出水口与用户侧换热器的第一出水口通过各自的管道汇总连接至第五母管的入水口,所述第五母管的出水口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二电动二通阀的入水口,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三电动二通阀的入水口;第二电动二通阀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蓄热装置的入水口;用户侧换热器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用户侧供热设备的入水口;用户侧供热设备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用户侧循环水泵的入水口;用户侧循环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用户侧换热器的第二入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一次侧换热器以及所述用户侧换热器中的其中一个或全部为板式换热器。
由此可见,本方案将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能源结合,并能实现充分利用弃风弃光将能量进行储存的供热系统,而且该系统结构实现起来简便灵活,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为用户带来了非常好的供热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实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参考图1,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进行介绍。
高压电锅炉1的电源接口通过第一断路器DL1连接至风电、太阳能发电电源8;
高压电锅炉1的电源接口通过第二断路器DL2连接至高压配电备用电源9;
高压电锅炉1的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次侧循环水泵2的出水口;
高压电锅炉1的出水口连接至第一母管的入水口,所述第一母管的出水口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次侧换热器3的第一入水口,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一电动三通阀11的第一入水口;
所述第一电动三通阀1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次侧循环水泵2的入水口;
所述第一电动三通阀11的第二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次侧换热器3的第一出水口;
蓄热装置5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一电动二通阀13的入水口;
第一电动二通阀13的出水口与第三电动二通阀15的出水口通过各自的管道汇总连接至第二母管的入水口,所述第二母管的出水口连接至蓄热循环水泵4的入水口;
蓄热循环水泵4的出水口连接至第三母管的入水口,所述第三母管的出水口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第四电动二通阀16的入水口;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五电动二通阀17的入水口;
第四电动二通阀16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次侧换热器3的第二入水口;
一次侧换热器3的第二出水口以及第五电动二通阀17的出水口通过各自的管道汇总连接至第四母管的入水口,第四母管的出水口连接至第二电动三通阀12的入水口;
第二电动三通阀12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用户侧换热器7的第一入水口;
第二电动三通阀12的第二出水口与用户侧换热器7的第一出水口通过各自的管道汇总连接至第五母管的入水口,所述第五母管的出水口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二电动二通阀14的入水口,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三电动二通阀15的入水口;
第二电动二通阀14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蓄热装置5的入水口;
用户侧换热器7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用户侧供热设备10的入水口;
用户侧供热设备1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用户侧循环水泵6的入水口;
用户侧循环水泵6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用户侧换热器7的第二入水口。
上面介绍了所述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的结构,下面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下面通过不同的示例,给出了该系统的多种运行模式:
第一种运行模式:利用高压电锅炉进行蓄热。
当限电弃风弃光运行时,通过高压电锅炉进行蓄热。其中,第三电动二通阀15以及第五电动二通阀17关闭,第一电动二通阀13、第二电动二通阀14以及第四电动二通阀16开启,第一电动三通阀11开启,第二电动三通阀12的第一出水口关闭、入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开启。一次侧循环水泵2将高压电锅炉加热的热水带至一次侧换热器3处,同时,蓄热循环水泵4将水泵入一次侧换热器3,和被高压电锅炉加热的热水进行换热,高温水最终被蓄热循环水泵4泵回蓄热装置5中储存起来,从而将热量从高压电锅炉一侧传递到蓄热装置一侧。在此种模式下,由于第二电动三通阀12的第一出水口关闭,进入用户侧换热器7的流量为零,全部热水直接流回蓄热装置5中。这一模式适用于用户侧无需供热且风光电能高于所需电能时。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电动三通阀11的第一入水口关闭,这样高压电锅炉产生的热水全部进入一次侧换热器3中,可进行充分的换热。
第二种运行模式:利用高压电锅炉边蓄热边供热
当限电弃风弃光运行且用户侧需要供暖时,通过高压电锅炉边蓄边供。其中第三电动二通阀15以及第五电动二通阀17关闭,第一电动二通阀13、第二电动二通阀14以及第四电动二通阀16开启,第一电动三通阀11开启,第二电动三通阀12开启。一次侧循环水泵2将高压电锅炉加热的热水带至一次侧换热器3处,同时,蓄热循环水泵4将水泵入一次侧换热器3,和被高压电锅炉加热的热水进行换热,高温水最终被蓄热循环水泵4泵回蓄热装置5中储存起来,从而将热量从高压电锅炉一侧传递到蓄热装置一侧;根据用户侧需要的热量设置第二电动三通阀12第一出水口的开启量,保证进入用户侧换热器7的流量满足用户侧供热的需求。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电动三通阀11的第一入水口关闭,这样高压电锅炉产生的热水全部进入一次侧换热器3中,可进行充分的换热。
第三种运行模式:利用蓄热装置供热
当电网用电高峰时利用蓄热装置5放热来辅助供热。其中,高压电锅炉1、一次侧循环水泵2、以及一次侧换热器3停止运行。第三电动二通阀15、第四电动二通阀16关闭,第一电动二通阀13、第二电动二通阀14以及第五电动二通阀17开启,第二电动三通阀12开启。蓄热循环水泵4将蓄热装置5加热的水泵入用户侧换热器7中,与通过用户侧循环水泵6泵入的水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为用户侧供热设备10供热,回水被送回蓄热装置5。根据用户侧需要的热量设置第二电动三通阀12第一出水口的开启量,保证进入用户侧换热器7的流量满足用户侧供热的需求。
第四种运行模式:利用高压电锅炉直接供热
当使用高压电锅炉1直接供热时,蓄热装置5停止运行。第一电动二通阀13、第二电动二通阀14以及第五电动二通阀17关闭,第三电动二通阀15、第四电动二通阀16开启,第一电动三通阀11开启,第二电动三通阀12开启。一次侧循环水泵2将高压电锅炉1加热的热水带至一次侧换热器3处,同时,蓄热循环水泵4将水泵入一次侧换热器3,和被高压电锅炉加热的热水进行换热,蓄热循环水泵4还将与高压电锅炉加热的热水换热后的水泵入用户侧换热器7中,和用户侧循环水泵6泵入的水进行热量交换,用户侧循环水泵6将换热后的水提供至用户侧供热设备10以对用户供热。根据一个实施例,在利用高压电锅炉直接供热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一电动三通阀11以及第二电动三通阀12的各个出入水口的出入水量来控制对用户侧系统的供热量。
如上文所述,本实用新型将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高压配电备用电源均考虑在内,且结合了锅炉、蓄热装置,即能从多方面供热,也能适时蓄热,并且采用了多个可调节的三通阀来保证用户侧的供暖体验。具体的,此系统在风电、太阳能发电系统发电量大于发电目标曲线时,蓄热系统启动消纳此部分弃风弃光;开启供热锅炉,锅炉采用高压电直供,无需变压处理,利用锅炉加热蓄热装置中的液体,将建筑物所需的热量部分或全部储存起来,并以高温汽水的形式储存于蓄热装置中;在外网用电高峰时段将热量释放供建筑物采暖、生产、生活用热;并可控制热量输出,通过热交换器向供暖管网提供热能的新型清洁能源供热,根据系统热负荷的变化需要,控制锅炉蓄热与供热;锅炉蓄热时,启动蓄热水泵,锅炉内部的水循环加热升温,当所有蓄热装置完成蓄热后,蓄热水泵停止运行;采暖供热时,根据采暖热负荷的变化需要,启动用户侧循环水泵,通过控制各个电动三通调节阀和板式换热器的流量实现供热温度恒定。本方案为促进风电消纳、维护电网稳定、提高供热质量、实现节能减排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应注意,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领域仅为说明的目的,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以满足实际需要。

Claims (2)

1.一种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系统中:
高压电锅炉的电源接口通过第一断路器连接至风电、太阳能发电电源;
高压电锅炉的电源接口通过第二断路器连接至高压配电备用电源;
高压电锅炉的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次侧循环水泵的出水口;
高压电锅炉的出水口连接至第一母管的入水口,所述第一母管的出水口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次侧换热器的第一入水口,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一电动三通阀的第一入水口;
所述第一电动三通阀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次侧循环水泵的入水口;
所述第一电动三通阀的第二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次侧换热器的第一出水口;
蓄热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一电动二通阀的入水口;
第一电动二通阀的出水口与第三电动二通阀的出水口通过各自的管道汇总连接至第二母管的入水口,所述第二母管的出水口连接至蓄热循环水泵的入水口;
蓄热循环水泵的出水口连接至第三母管的入水口,所述第三母管的出水口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第四电动二通阀的入水口;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五电动二通阀的入水口;
第四电动二通阀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次侧换热器的第二入水口;
一次侧换热器的第二出水口以及第五电动二通阀的出水口通过各自的管道汇总连接至第四母管的入水口,第四母管的出水口连接至第二电动三通阀的入水口;
第二电动三通阀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用户侧换热器的第一入水口;
第二电动三通阀的第二出水口与用户侧换热器的第一出水口通过各自的管道汇总连接至第五母管的入水口,所述第五母管的出水口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二电动二通阀的入水口,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三电动二通阀的入水口;
第二电动二通阀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蓄热装置的入水口;
用户侧换热器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用户侧供热设备的入水口;
用户侧供热设备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用户侧循环水泵的入水口;
用户侧循环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用户侧换热器的第二入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侧换热器以及所述用户侧换热器中的其中一个或全部为板式换热器。
CN201520930281.0U 2015-11-19 2015-11-19 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 Active CN205261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0281.0U CN205261707U (zh) 2015-11-19 2015-11-19 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0281.0U CN205261707U (zh) 2015-11-19 2015-11-19 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61707U true CN205261707U (zh) 2016-05-25

Family

ID=56003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30281.0U Active CN205261707U (zh) 2015-11-19 2015-11-19 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617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1343A (zh) * 2015-11-19 2016-03-02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及其用法
CN111765509A (zh) * 2020-07-01 2020-10-13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分布式风光互补双向供应能源站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1343A (zh) * 2015-11-19 2016-03-02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及其用法
CN105371343B (zh) * 2015-11-19 2018-01-26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及其用法
CN111765509A (zh) * 2020-07-01 2020-10-13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分布式风光互补双向供应能源站
CN111765509B (zh) * 2020-07-01 2021-02-26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分布式风光互补双向供应能源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1343B (zh) 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及其用法
CN206469330U (zh) 电蓄热锅炉辅助火电厂供热机组深度调峰系统
CN206724274U (zh) 一种热电厂调峰系统
CN204693561U (zh) 一种具有调峰功能的余热利用供暖装置
CN107940538A (zh) 一种用于热电联产机组的分级蓄热系统及其调峰方法
CN210568762U (zh) 一种用于热网侧耦合电蓄热调峰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
CN106839054A (zh) 固体蓄热电锅炉和跨季节自然水体结合的蓄热调峰系统
CN106247442A (zh) 一种利用低谷电蓄能供热供暖的系统
CN207849549U (zh) 一种用于电蓄热调峰的热网系统
CN106678931A (zh) 一种跨季节自然水体蓄热和电极锅炉结合进行火电厂调峰的系统
CN204176934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系统
CN208519750U (zh) 一种利用主蒸汽加热的火电厂熔盐蓄热调峰系统
CN110030650A (zh) 主要基于太阳能与地源能的智慧多能互补的建筑供能系统
CN207893829U (zh) 一种用于热电联产机组的分级蓄热系统
CN206386989U (zh) 固体电蓄热装置联合储热水罐电网深度调峰系统
CN205261707U (zh) 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
CN207849518U (zh) 一种用于电网调峰的蓄热系统
CN204693557U (zh) 一种使用自动混水系统的吸收式换热机组
CN213777864U (zh) 多元供热热源的流量分配装置
CN104359142B (zh) 蓄热式太阳能、电能和燃煤热能联合供热热源系统
CN204240453U (zh) 蓄热式太阳能、电能和燃煤热能联合供热热源系统
CN208073573U (zh) 一种利用旁路实现热电解耦和快速调峰的系统
CN202757286U (zh) 太阳能逐级升温热水工程系统
CN206831658U (zh) 电加热蓄热型取暖器
CN206001686U (zh) 大型环水直接换热固体蓄热电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