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48360U - 蓄电池接线端子及其制造设备 - Google Patents

蓄电池接线端子及其制造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48360U
CN205248360U CN201521110936.6U CN201521110936U CN205248360U CN 205248360 U CN205248360 U CN 205248360U CN 201521110936 U CN201521110936 U CN 201521110936U CN 205248360 U CN205248360 U CN 2052483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m
battery terminal
copper
slicker solder
lead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109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海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acred Sun Power Sour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acred Sun Power Sour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acred Sun Power Sour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acred Sun Power Sour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1093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483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48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483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包括盛有氯化锌溶液的清洗装置、盛有铅锡溶液的蘸锡装置和用于在铜芯柱外浇铸铅基的浇注装置。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首先将铜芯柱用于与铅基连接的一端蘸取清洗装置内的氯化锌溶液进行清洗,清洗后擦拭干净,进一步蘸取蘸锡装置内的铅锡溶液。氯化锌溶液能够很好去除铜芯柱表面的加工油及氧化层,使得铜芯柱表面均匀,能够均匀的蘸取铅锡溶液。由于铜芯柱表面的铅锡层与铅基具有更好的结合力,使得蓄电池接线端子更为耐用,且使得产品放电性能更为有保障。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接线端子,该蓄电池接线端子由上述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加工而成。

Description

蓄电池接线端子及其制造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还涉及一种由上述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加工制造的蓄电池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化学“电源”,具有电压平稳、安全可靠、价格低廉、适用范围广、原材料丰富和回收再生利用率高等优点,是世界上各类电池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电池。
蓄电池的基本结构包括:电池槽、正极板、负极板、AGM隔膜、汇流排、极柱、端子、上盖。铅酸蓄电池的极板,依构造和活性物质化成方法,可分为四类:涂膏式极板,管式极板,化成式极板,半化成式极板。隔板是由微孔橡胶、颜料玻璃纤维等材料制成的,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正负极板短路。使电解液中正负离子顺利通过。电解液是蓄电池的重要组成部份,它的作用是传导电流和参加电化学反应。电池壳、盖是装正、负极板和电解液的容器,一般由塑料和橡胶材料制成。
请参阅图1,图1为行业内传统常见的蓄电池接线端子结构示意图。其加工工艺一般包括:将铜芯通过安放到加温到一定温度的端柱模中后,往端柱模空腔中注入液态的铅合金(一般有铅锑或铅锡合金),即进行“浇铸”处理,至铅合金液表面凝固后,翻起模具浇板,打开模具,用气动装置将端子顶起,然后取出,查看接线端子表面冷纹,并进行扭力等测试。然而,通过上述工艺过程加工的蓄电池接线端子结构其铜芯柱与铅基的结合力较小,易在蓄电池连线过程中因扭力过大而分离或脱离。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蓄电池接线端子的铜芯柱与铅基的结合力较小,易在蓄电池连线过程中因扭力过大而分离或脱离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该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铜芯柱与铅基的结合力较小,易在蓄电池连线过程中因扭力过大而分离或脱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加工制造的蓄电池接线端子。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包括盛有氯化锌溶液的清洗装置、盛有铅锡溶液的蘸锡装置和用于在所述铜芯柱外浇铸铅基的浇注装置。
优选地,上述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中,所述蘸锡装置内的所述铅锡溶液的高度与铜芯柱的用于与铅基连接的部分的高度相同,所述清洗装置内的所述氯化锌溶液的高度小于所述铅锡溶液的高度。
优选地,上述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中,所述清洗装置、所述蘸锡装置和所述浇注装置依次排列设置。
优选地,上述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中,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用于擦拭所述铜芯柱表面残留的所述氯化锌溶液的擦干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包括清洗装置、蘸锡装置和浇注装置。其中,清洗装置内盛有氯化锌溶液,用于对铜芯柱进行清洗;蘸锡装置内盛有铅锡溶液,用于在铜芯柱外表面包覆一层铅锡层;浇注装置用于将包覆有铅锡层的铜芯柱与铅基浇铸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首先将铜芯柱用于与铅基连接的一端蘸取清洗装置内的氯化锌溶液进行清洗,清洗后擦拭干净,进一步蘸取蘸锡装置内的铅锡溶液,可以控制蘸取铅锡溶液的高度和铜芯柱与铅基连接的部分高度相同。由于铜芯柱在加工过程中表面附着有加工油,氯化锌溶液能够很好的去除加工油,进而便于后续铜芯柱表面蘸取铅锡溶液。同时,铜芯柱表面通常有氧化层,由于氧化层通常是不均匀的且影响对铅锡溶液的蘸取,进而通过氯化锌溶液有效将氧化层腐蚀,使得铜芯柱表面均匀,能够均匀的蘸取铅锡溶液。将蘸取好铅锡溶液的铜芯柱放入涂有脱模剂的模具中进行浇铸。由于铜芯柱表面的铅锡溶液与铅基具有更好的结合力,进而使得蓄电池接线端子更为耐用,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且使得产品放电性能更为有保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蘸锡装置内的所述锡溶液的高度与铜芯柱的用于与铅基连接的部分的高度相同,清洗装置内的氯化锌溶液的高度小于铅锡溶液的高度。由于蘸取氯化锌溶液的高度低于蘸取铅锡溶液的高度,因此在有效提高连接强度的同时,避免了氯化锌对铜芯柱表面腐蚀影响暴露于铅基外的铜芯柱的表面平整度及表面美观度等表面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蓄电池接线端子,该蓄电池接线端子由上述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加工而成,包括铜芯柱,所述铜芯柱外用于与铅基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铅锡层,所述铅锡层外设置有铅基。
优选的,上述蓄电池接线端子中,所述铜芯柱用于与铅基连接的一端包括宽度尺寸不等的多个连接段。
优选的,上述蓄电池接线端子中,所述连接段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或圆形,且横截面为正六边的所述连接段与横截面为圆形的所述连接段依次交替排列。
优选的,上述蓄电池接线端子中,所述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连接段的上端面及下端面均为弧面。
优选的,上述蓄电池接线端子中,所述连接段的侧壁包括多个弧面,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弧面的交线与所述铜芯柱的轴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接线端子,铜芯柱与铅基的结合力强,使得端子更为耐用,使用寿命延长,其使得产品的放电性能更有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接线端子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铜芯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铜芯柱1,第一连接段11,第二连接段12,第三连接段1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以提高蓄电池接线端子的铜芯柱与铅基的结合力,避免在蓄电池连线过程中因扭力过大而分离或脱离,延长其使用寿命。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包括清洗装置、蘸锡装置和浇注装置。
其中,清洗装置内盛有氯化锌溶液,用于对铜芯柱进行清洗;蘸锡装置内盛有铅锡溶液,用于在铜芯柱外表面包覆一层铅锡层;浇注装置用于将包覆有铅锡层的铜芯柱与铅基浇铸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首先将铜芯柱用于与铅基连接的一端蘸取清洗装置内的氯化锌溶液进行清洗,清洗后擦拭干净,进一步蘸取蘸锡装置内的铅锡溶液,可以控制蘸取铅锡溶液的高度和铜芯柱与铅基连接的部分高度相同。由于铜芯柱在加工过程中表面附着有加工油,氯化锌溶液能够很好的去除加工油,进而便于后续铜芯柱表面蘸取铅锡溶液。同时,铜芯柱表面通常有氧化层,由于氧化层通常是不均匀的且影响对铅锡溶液的蘸取,进而通过氯化锌溶液有效将氧化层腐蚀,使得铜芯柱表面均匀,能够均匀的蘸取铅锡溶液。将蘸取好铅锡溶液的铜芯柱放入涂有脱模剂的模具中进行浇铸。由于铜芯柱表面的铅锡溶液与铅基具有更好的结合力,进而使得蓄电池接线端子更为耐用,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且使得产品放电性能更为有保障。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控制蘸取氯化锌溶液和蘸取铅锡溶液的高度,可以设置蘸锡装置内的铅锡溶液的高度与铜芯柱的用于与铅基连接的部分的高度相同,清洗装置内的氯化锌溶液的高度小于铅锡溶液的高度。进而在分别蘸取上述溶液时,无需人为控制蘸取高度,而是将铜芯柱垂直放入清洗装置和蘸锡装置中,并使得其端部与清洗装置和蘸锡装置的底部相抵即可。因此,更加便于操作,且有效降低了人为操作引起的蘸取高度差,进而有利于保证生产的蓄电池接线端子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由于蘸取氯化锌溶液的高度低于蘸取铅锡溶液的高度,因此在有效提高连接强度的同时,避免了氯化锌对铜芯柱表面腐蚀影响暴露于铅基外的铜芯柱的表面平整度及表面美观度等表面质量。具体的,可以设置清洗装置内的氯化锌溶液的高度是蘸锡装置内的铅锡溶液的高度的4/5-5/6,如设置为5/6。
更进一步地,清洗装置、蘸锡装置和浇注装置可以依次排列设置,进而生产时,各个工序按序进行,形成流水线式工艺流程,各个加工阶段的铜芯柱依次达到各个装置,路径短,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清洗装置还包括用于擦拭铜芯柱表面残留的氯化锌溶液的擦干器。具体的,擦干器可以为干布或者海绵,或者自动烘干器等,进而能够将清洗后的铜芯柱表面残留的氯化锌溶液擦干,避免其长时间停留对铜芯柱表面造成腐蚀,影响后续蘸取铅锡溶液。
具体的采用上述装置进行蓄电池接线端子生产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
S101:将铜芯柱的用于与铅基连接的一端预设高度部分蘸取清洗装置中的氯化锌溶液进行清洗,清洗后擦拭干净。
具体的,将提前准备好的铜芯柱,用镊子或尖嘴钳夹住,蘸取氯化锌溶液清洗,蘸取溶液的高度为铜芯柱用于与铅基连接的一端的预设高度,即用于与铅基连接的一端端部至预设高度范围内的部分,具体预设高度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清洗需要进行设置,但需使其低于铜芯柱蘸取铅锡溶液的高度。
然后将蘸取氯化锌结束的铜芯柱,用事先准备好的干布或海绵,将表面的液态氯化锌蘸取干净,进而便于后续蘸取铅锡溶液。
当然,在生产中,为保证各个步骤能够顺利进行,一般在工艺流程开始之初首先确认物料是否齐全,电源气源是否畅通,设备运转是否正常。为了便于后续浇铸铅基,可以先用铜丝刷和毛刷将模具内的污垢清理干净,然后用喷枪在模具内喷一层脱膜剂;并向提前进行加温的溶铅炉中加入一定量的铅锑合金,并持续进行加温至工艺要求。
S102:将铜芯柱的用于与铅基连接的部分蘸取蘸锡装置内的铅锡溶液,用于与铅基连接的部分的高度大于预设高度。
将表面蘸好氯化锌的铜芯,用镊子或尖嘴钳夹住,放入蘸锡装置内提前配置好的铅锡溶液中逐个进行蘸锡处理。蘸取铅锡溶液的高度与铜芯柱与铅基连接的部分高度相同,进而在铜芯柱与铅基之间均通过铅锡层连接,有效提高了二者的结合力。需要指出的是,蘸取氯化锌溶液的高度应低于蘸取铅锡溶液的高度,也就是用于与铅基连接的部分的高度大于所述预设高度,进而在有效提高连接强度的同时,避免了氯化锌对铜芯柱表面腐蚀影响暴露于铅基外的铜芯柱的表面平整度及表面美观度等表面质量。具体的,可以设置用于与铅基连接的部分的高度与预设高度的高度差为用于与铅基连接的部分的高度的1/6-1/5,如设置高度差为与铅基连接高度的1/5。
S103:将蘸取铅锡溶液的铜芯放入涂有脱模剂的模具中进行浇铸。
蘸取铅锡溶液后在铜芯柱表面形成铅锡层,在铅锡层外浇注铅基,由于铅锡与铅基及铜芯柱的结合力均较强,进而有效增强了二者的结合强度,使得蓄电池接线端子更为耐用,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且使得产品放电性能更为有保障。
具体的,可以将沾锡结束的铜芯柱,放入标准的端柱盛放工装中,开启加温装置对端柱进行加温处理,待温度上升到工艺要求时再进行端柱的浇铸。
浇铸过程具体的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开启模具加温装置,对端柱模进行加温,当模具加温到300℃以上时,方可进行浇铸;首次浇铸可以先使用旧的铜头来进行试浇铸,连续浇注10模左右,检查铸件表面是否还有明显的冷纹,如有,继续进行加温预热,直至端柱表面冷纹符合要求(无竖向浇注纹),然后在将浸镀好精锡液的铜头正面朝下装入模腔中,压紧,合模,接着用不锈钢勺将合金液通过一个浇注孔浇入模具中,当液面接近浇口杯时,以连续的细金属流慢慢浇满至整个浇口杯的一半左右。待铅液表面凝固后,翻起模具浇板,打开模具,用气动装置将端子顶起,然后取出,查看端子表面冷纹情况。
首件端柱浇铸完成,目视检查外观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并用游标卡尺检测端柱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然后进行扭力试验,对符合扭力标准要求后,在抽取1-2个端子,用手锯将端子从铜芯中间部位剖开,目视检查铜芯与铅基的结合是否紧密,用小铁锤敲击被剖开铜芯的上部5-6下,铜芯与铅基不脱离的为合格,对满足以上条件的端子,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对符合试浇铸样品符合工艺要求后,方可进行批量浇铸;
在浇铸过程中,当模具温度偏高,端柱脱模不畅或降温较慢时,可以开启水循环泵,缓慢的打开冷却水管道,对模具进行降温,当模温降至300℃以下,出现明显的冷纹时,即停止降温。
进一步地,为获得最优的结合力强化效果,可以设置蘸取铅锡溶液的时间为5-10秒。具体的如蘸取铅锡溶液的时间为9秒。铅锡溶液的配比具体的可以为铅、锡重量比为1:1。蘸取氯化锌溶液的时间优选的可以为2-3秒,该时间范围内一方面能够将铜芯柱表面加工油及氧化层去除,以均匀蘸取铅锡溶液,另一方面不易对铜芯柱造成腐蚀。具体氯化锌溶液的配合可以为氯化锌与水的重量比为1:1,该浓度的氯化锌溶液能够有效洁净铜芯柱且不易对其造成腐蚀。
为优化浇铸工艺,进一步对脱模剂进行改进。具体的设置脱模剂的原料为去离子水、软木粉、骨胶和聚乙烯醇,原料的配比为:软木粉的重量为去离子水重量的0.75-0.85倍,骨胶的重量为去离子水重量的0.004-0.006倍,聚乙烯醇的重量为去离子水重量的0.001-0.002倍。具体的可以为去离子水、软木粉、骨胶和聚乙烯醇的重量比为1:0.08:0.005:0.002。在该范围下,脱模剂的耐热及应力等综合性能好。
具体脱模剂的制备过程可以为将各原料用铝锅放入熔铅炉内,加热并搅拌直至煮沸,而后冷却至室温。如此获得的脱模剂性能均匀稳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加工而成的蓄电池接线端子。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接线端子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铜芯柱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接线端子包括铜芯柱,铜芯柱的一端用于与铅基连接,另一端裸露在铅基外。铜芯柱外用于与铅基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铅锡层,铅锡层外设置有铅基。也就是在铜芯柱与铅基之间通过设置铅锡层,以提高铜芯柱与铅基之间的结合力。铅锡层的高度应与铜芯柱与铅基连接部分的高度相同,即在铜芯柱与铅基连接部分之间均匀的设置铅锡层。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铜芯柱更好的蘸取氯化锌溶液及铅锡溶液,进而能够与铅基有更强的结合力,可以对铜芯柱的结构进行相应的改进。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接线端子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铜芯柱的结构示意图。其与铅基连接的一端包括宽度尺寸不等的多个连接段,多个连接段必然形成棱角,进而能够更好的蘸取溶液。
具体的可以为如图所示的包括上下两个宽度较大的连接段和中间宽度较小的连接段,因而铜芯柱1呈段状,也就是位于端部的第一连接段11,以及依次往上的第二连接段12和第三连接段13。具体的,蘸取氯化锌溶液时,其蘸取的高度为达到铜芯柱1第三连接段13中心位置为宜,如图中A所示范围。在该范围下能够获得较优的清洗效果,且不影响铜芯柱1的表面质量。蘸取铅锡时,具体蘸取铅锡的高度为达到铜芯第三连接段13的上边缘为宜,如图中B所示范围。通过多段的设置,便于蘸取溶液,进而加强铜芯柱1与铅基间的结合力。
更进一步地,连接段的横截面可以为正六边形或圆形,且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连接段与横截面为圆形的连接段依次交替排列。如此设置,铜芯柱1外部具有更多的棱角结构,更有利于蘸取溶液。且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连接段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可以均设置为弧面,也就是增加铜芯柱1外部的曲面结构,进而与铅基连接时,能够提高二者的结合力。
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连接段的侧壁包括多个弧面,相邻的两个弧面的交线与铜芯柱1的轴线平行。也就是铜芯柱1的侧壁呈类似波浪的多个弧面,具体的可以为向外凸的弧面,进而弧面结构能够更好的蘸取氯化锌溶液及铅锡溶液,且与铅基的结合强度较高。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盛有氯化锌溶液的清洗装置、盛有铅锡溶液的蘸锡装置和用于在铜芯柱外浇铸铅基的浇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蘸锡装置内的所述铅锡溶液的高度与所述铜芯柱的用于与铅基连接的部分的高度相同,所述清洗装置内的所述氯化锌溶液的高度小于所述蘸锡装置内的所述铅锡溶液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装置、所述蘸锡装置和所述浇注装置依次排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用于擦拭所述铜芯柱表面残留的所述氯化锌溶液的擦干器。
5.一种蓄电池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通过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设备加工而成,包括铜芯柱,所述铜芯柱外用于与铅基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铅锡层,所述铅锡层外设置有铅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池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铜芯柱用于与所述铅基连接的一端包括宽度尺寸不等的多个连接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池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或圆形,且横截面为正六边的所述连接段与横截面为圆形的所述连接段依次交替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池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连接段的上端面及下端面均为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池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的侧壁包括多个弧面,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弧面的交线与所述铜芯柱的轴线平行。
CN201521110936.6U 2015-12-28 2015-12-28 蓄电池接线端子及其制造设备 Active CN2052483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10936.6U CN205248360U (zh) 2015-12-28 2015-12-28 蓄电池接线端子及其制造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10936.6U CN205248360U (zh) 2015-12-28 2015-12-28 蓄电池接线端子及其制造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48360U true CN205248360U (zh) 2016-05-18

Family

ID=55947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10936.6U Active CN205248360U (zh) 2015-12-28 2015-12-28 蓄电池接线端子及其制造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483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8586A (zh) * 2015-12-28 2016-03-23 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工艺及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8586A (zh) * 2015-12-28 2016-03-23 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工艺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0676B (zh) 电铸硬黄金制品的方法
CN105880464B (zh) 一种大型薄壁钛合金铸件的石墨型铸造方法
CN103268963B (zh) 一种内化成蓄电池制作工艺
CN107794417B (zh) 一种电机机壳的生产工艺
CN103878338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端盖的加工工艺
CN111037088A (zh) 搅拌摩擦焊的焊接工艺
CN105428586A (zh) 蓄电池接线端子制造工艺及设备
CN105479033A (zh) 一种铝合金焊丝及其制备方法
CN205248360U (zh) 蓄电池接线端子及其制造设备
CN105714346A (zh) 一种锌合金电镀工艺
CN106216636B (zh) 一种AlMg3铝合金叶片尖部接闪器低压铸造方法
CN102719871A (zh) 铝型材的氧化操作方法
CN108933263A (zh) 一种正极板栅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99667A (zh) 一种低能耗重力浇铸板栅的制作工艺
CN207918989U (zh) 镀锌自动滚镀生产线
CN104014765B (zh) 一种铜铝合金母排制造工艺
CN202936469U (zh) 一种用于表面镀覆设备的零散件自动装料装置
CN208235024U (zh) 一种无氰电镀首饰k金制品的制作装置
CN109249006B (zh) 普碳钢中性盐电解除鳞极板包铅工艺
CN110106403A (zh) 一种可阳极氧化的Al-Mn系铸造铝合金及其阳极氧化工艺
CN212081714U (zh) 一种风筒铝合金
CN200945696Y (zh) 浸制式不锈钢手套模具
CN208430231U (zh) 一种电解铜箔制造用酸洗装置
CN104662709A (zh) 制造铅酸蓄电池用电极组的方法
CN102728641B (zh) 热室挤出铅酸蓄电池铅合金部件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