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45476U - 一种用于气膜建筑的组合式风道以及气膜建筑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气膜建筑的组合式风道以及气膜建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45476U CN205245476U CN201520895075.0U CN201520895075U CN205245476U CN 205245476 U CN205245476 U CN 205245476U CN 201520895075 U CN201520895075 U CN 201520895075U CN 205245476 U CN205245476 U CN 2052454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hannel
- supply arrangement
- communicated
- pneumatic membr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气膜建筑的组合式风道以及气膜建筑,用于气膜建筑的组合式风道包括:复合通道,所述复合通道设置有中间进风口和中间出风口;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的一端与所述中间进风口连通;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的出风口与进风风道的另一端连通,并且所述送风装置的进风口与室外空间连通;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中间出风口连通,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出风口与室内空间连通。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送风装置的出风口和温度调节装置的进风口共用同一风口,无需分别为温度调节装置和送风装置建设独立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节省建设成本,并且实现送风装置和温度调节装置之间相互独立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气膜建筑的组合式风道以及气膜建筑。
背景技术
气膜建筑是指用特殊的建筑膜材做外壳,并配备一套送风设备在建筑膜材内部提供空气的正压,把建筑膜材支撑起来形成密闭空间建筑结构。
气膜建筑除了配备送风设备以保证其内部的气压之外,还需要配备空调,通过空调调节气膜建筑内部的温度。由于建筑膜材是密封的,不适合在建筑膜材开设通风口,因此,通常在气膜建筑下方的地下挖出通风风道,其中,通风风道的一端延伸到气膜建筑内部,另一端延伸到外界空间。由于空调和送风设备是独立工作的,因此,通风风道至少配置两条,送风设备通过其中一条通风风道向建筑膜材鼓风,空调通过另一条通风风道向气膜建筑内供应冷气。由于通风风道是在地下挖掘出来,成本较高,若为空调和送风设备分别配置一条通风风道,以及分别为空调和送风设备在气膜建筑内部开设出风口,则成本更高,不利于气膜建筑的推广应用。
另外,现有技术中也现出了一种将空调和送风设备直接连接,并且将空调安装于气膜建筑内的安装方式,空调的出风口延伸至气膜建筑外,送风设备的出风口延伸至气膜建筑内,但是此种安装方式,空调和送风设备必须同时启动,当不需要调节气膜建筑内的温度时,空调也仍然需要启动,浪费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气膜建筑的组合式风道以及气膜建筑,既实现送风装置的出风口和温度调节装置的进风口共用同一风口,无需分别为温度调节装置和送风装置建设独立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节省建设成本,又实现送风装置和温度调节装置之间可相互独立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气膜建筑的组合式风道,包括:复合通道,所述复合通道设置有中间进风口和中间出风口;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的一端与所述中间进风口连通;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的出风口与进风风道的另一端连通,并且所述送风装置的进风口与室外空间连通;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中间出风口连通,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出风口与室内空间连通。
其中,所述复合通道还设置有中间送风口,其中,所述中间送风口与室内空间连通。
其中,所述组合式风道还包括回风风道;所述送风装置的回风口与回风风道的一端连通,并且所述回风风道的另一端与室内空间连通。
其中,所述组合式风道还包括第一扰流窗和第二扰流窗;
所述第一扰流窗固定于所述回风风道的一端的端口,所述第二扰流窗固定于中间回风口。
其中,所述第一扰流窗和第二扰流窗的形状均为栅格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膜建筑,包括:气膜建筑本体,所述气膜建筑本体内鼓起有室内空间;复合通道,所述复合通道固定于所述室内空间内,并且所述复合通道设置有中间进风口和中间出风口;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的一端与所述中间进风口连通;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进风风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送风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气膜建筑本体外的室外空间连通;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中间出风口连通,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室内空间连通。
其中,所述复合通道还设置有中间送风口,其中,所述中间送风口与室内空间连通。
其中,所述气膜建筑包括回风风道;所述回风风道的一端与所述送风装置的回风口连通,并且另一端与室内空间连通。
其中,所述气膜建筑还包括第一扰流窗和第二扰流窗;所述第一扰流窗固定于所述回风风道的一端的端口,所述第二扰流窗固定于中间回风口。
其中,所述回风风道和送风风道的内壁设置有保温吸音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复合通道将温度调节装置和送风装置连通,实现送风装置的出风口和温度调节装置的进风口共用同一风口,无需要单独分别为温度调节装置和送风装置建设独立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节省建设风道的建设成本;另外,通过复合通道将温度调节装置和送风装置连通后,当送风装置停止工作,且温度调节装置正常工作时,复合通道形成负压,室外空间中的新鲜空气仍然可以通过送风装置进入进风风道,然后通过进风风道输送到复合通道,最后进入温度调节装置中,温度调节装置实现向室内空间鼓风和温度调节的作用;复合通道还设置有中间送风口,中间送风口与室内空间连通,当温度调节装置停止工作时,送风装置可以通过中间送风口向室内空间送风,当送风装置停止工作时,温度调节装置仍然可以从室外吸取的新鲜空气进行温度调节,又或者,温度调节装置直接通过中间送风口从室内吸取空间进行温度调节,实现温度调节装置和送风装置之间可相互独立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气膜建筑的组合式风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膜建筑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膜建筑实施方式中进风风道和回风风道埋设于地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用于气膜建筑的组合式风道包括复合通道21、送风装置22、温度调节装置23和进风风道24。
复合通道21设置有中间进风口211和中间出风口212。进风风道24的一端与中间进风口212的进风口连通。送风装置22的出风口与进风风道24的另一端连通,并且送风装置22的进风口与室外空间连通。温度调节装置23的进风口与中间出风口212连通,温度调节装置23的出风口与室内空间连通。
送风装置22从室外空间吸取新鲜空气并将新鲜空气推入进风风道24,新鲜空气通过进风风道24输送到复合通道,然后新鲜空气从复合通道进入温度调节装置23。温度调节装置23在对新鲜空气进行温度调节后,通过温度调节装置23的出风口输送至室内空间,实现对室内空间的送风和温度调节。
由于温度调节装置23和送风装置22是通过复合通道21连通,当送风装置22停止工作,且温度调节装置23正常工作时,复合通道21形成负压,室外空间中的新鲜空气仍然可以通过送风装置22进入进风风道24,最后传输到复合通道21,实现温度调节装置23通过送风装置22、进风通道24和连接通道吸取室外空间的新鲜空气。而送风装置22是通过温度调节装置23、进风通道24和复合通道21向室内空间输送新鲜空气,因此,无需分别为温度调节装置23和送风装置22建设独立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节省建设成本。
值得说明的是:当送风装置22停止工作,且温度调节装置23正常工作时,温度调节装置23所吸取的大部分空气都是室外空间的新鲜空间,只有小部分室内空间的空气从中间送风口213进入温度调节装置23。
复合通道21还设置有中间送风口213,其中,中间送风口213与室内空间连通。当温度调节装置23不工作,送风装置22可以通过中间送风口213给室内空间输送新鲜空间;当送风装置22不工作,室外空间的新鲜空气无法通过送风装置22时,温度调节装置23可以通过中间送风口213吸取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温度调节,实现温度调节装置22进行内循环调节温度,进而使得温度调节装置23和送风装置22之间的相互独立性更好。
组合式风道还包括回风风道25。回风风道25的一端与送风装置22的回风口连通,并且另一端与室内空间连通,以实现送风装置22在吸取空气,可以同时吸取室外空间的新鲜空气和室内空间的空气,并其混合后,推向室内空间,实现室内空间的空气内外循环。送风装置22的回风口上还可设置有混风阀(图未示),混风阀用于调节室外空间的新鲜空气和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混合比例。当然,为了保证进入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洁净度,送风装置内部还可设置有空气净化模块(未标示),空气净化模块用于对进入送风装置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后,通过送风装置的送风口输出。
为了保护回风风道25的一端的端口和中间送风口213,组合风道还包括第一扰流窗26和第二扰流窗27。第一扰流窗26固定于回风风道25的一端的端口,第二扰流窗27固定于中间送风口21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扰流窗26和第二扰流窗27的形状圴为栅格状,以使过经过中间送风口213和回风风道25的一端的端口出射的空气往不同方向分散开来,有效的形成空气循环,并且有利降低空气出射时的风速。
值得说明的是:中间进风口211和回风风道25的一端的端口的数量不仅限于一个,其可以为多个,并且分布在气膜建筑不同的位置内。另外,温度调节装置23可以设置于室内空间内,也可以设置室外空间,当温度调节装置23设置于室外空间时,则需要建设温度调节装置23与室内空间传风的风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通过复合通道将温度调节装置和送风装置连通,实现送风装置的出风口和温度调节装置的进风口共用同一风口,无需分别为温度调节装置和送风装置建设独立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节省建设成本;另外,通过复合通道将温度调节装置和送风装置连通后,当送风装置停止工作,且温度调节装置正常工作时,复合通道形成负压,室外空间中的新鲜空气仍然可以通过送风装置进入进风风道,然后通过进风风道输送到复合通道,最后进入温度调节装置中,温度调节装置实现向室内空间鼓风和温度调节的作用;复合通道还设置有中间送风口,中间送风口与室内空间连通,当温度调节装置停止工作时,送风装置可以通过中间送风口向室内空间送风,当送风装置停止工作时,温度调节装置仍然可以从室外吸取的新鲜空气进行温度调节,又或者,温度调节装置直接通过中间送风口从室内吸取空间进行温度调节,实现温度调节装置和送风装置之间可相互独立工作。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气膜建筑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气膜建筑包括气膜建筑本体30、复合通道31、送风装置32、温度调节装置33和进风风道34。
气膜建筑本体30内鼓起有室内空间301。复合通道31设置有中间进风口311和中间出风口312。进风风道34的一端与中间进风口311连通。送风装置32的出风口与进风风道34的另一端连通,并且送风装置32的进风口与气膜建筑本体30外的室外空间连通。温度调节装置33的进风口与中间出风口312连通,温度调节装置33的出风口与室内空间301连通。
送风装置32从室外空间吸取新鲜空气,并将新鲜空气推入进风风道34,新鲜空气通过进风风道34输送到复合通道31,最后进入温度调节装置33,温度调节装置33在对新鲜空气进行温度调节后,通过温度调节装置33的出风口输送至室内空间,实现对室内空间的送风和温度调节。通过复合通道31将温度调节装置33和送风装置32连通后,温度调节装置33和送风装置32可以进风口和出风口,无需分别为温度调节装置33和送风装置32建设独立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节省建设成本;另外,当送风装置32停止工作,且温度调节装置33正常工作时,复合通道31形成负压,室外空间中的新鲜空气仍然可以通过送风装置32进入进风风道34,最后传输到复合通道31,实现温度调节装置33单独对室内空间鼓风和温度调制。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复合通道31上设置有中间送风口313,当送风装置32停止工作,且温度调节装置33正常工作时,温度调节装置33所吸取的大部分空气都是室外空间的新鲜空间,只有小部分室内空间的空气从中间送风口313进入温度调节装置33。
复合通道31还设置有中间送风口313,其中,中间送风口313与室内空间连通。当温度调节装置33不工作,送风装置32可以通过中间送风口313给室内空间输送新鲜空间;当送风装置32不工作,室外空间的新鲜空气无法通过送风装置32时,温度调节装置33可以通过中间送风口313吸取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温度调节,实现温度调节装置33进行内循环调节温度,进而使得温度调节装置33和送风装置之间的独立性更强。
进一步的,气膜建筑还可包括回风风道35。回风风道35的一端与送风装置32的回风口连通,并且另一端与室内空间301连通,以实现送风装置32在吸取空气,可以同时吸取室外空间的新鲜空气和室内空间的空气,并将其混合后,推向室内空间,以实现室内空间的空气外内循环。送风装置22的回风口上还可设置有混风阀(图未示),混风阀用于调节室外空间的新鲜空气和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混合比例。当然,为了保证进入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洁净,送风装置32内部还可设置有空气净化模块(图未示),空气净化模块用于对进入送风装置32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后,通过送风装置32的送风口输出。
为了保护中间送风口313和回风风道35的一端的端口,气膜建筑还包括第一扰流窗36和第二扰流窗37。第一扰流窗36固定于回风风道35的一端的端口,第二扰流窗37固定于中间送风口313。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第一扰流窗36和第二扰流窗37的形状均为栅格状,以使过经过中间送风口313和回风风道35的一端的端口出射的空气往不同方向分散开来,有效地形成内部空气循环,并且降低空气出射的局部风速。
值得说明的是:进风风道34和回风风道35均埋设于气膜建筑本体30的下方,并且位于地面以下,如图3所示,具体的,进风风道34和回风风道35是根据设计图纸在地下挖掘通风风道,并且在通风风道四壁用混凝土加固形成进风风道34和回风风道35,而温度调节装置33和鼓风装置共用风道,有效地节省建筑风道的建设成本。当然,在其它替代实施方式中,进风风道34和回风风道35也可以由导管构成,而导管也可以买埋设于地下,或者固定于地面上。
为了避免空气在进风风道34和回风风道35内流动时形成噪声,进风风道34和回风风道35的内壁还可设置保温吸音层(未标示)。保温吸音层是由保温吸音组成的,其具有保温吸音的功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通过复合通道将温度调节装置和送风装置连通,实现送风装置的出风口和温度调节装置的进风口共用同一风口,无需分别为温度调节装置和送风装置建设独立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节省建设成本;另外,通过复合通道将温度调节装置和送风装置连通后,当送风装置停止工作,且温度调节装置正常工作时,复合通道形成负压,室外空间中的新鲜空气仍然可以通过送风装置进入进风风道,然后通过进风风道输送到复合通道,最后进入温度调节装置中,温度调节装置实现向室内空间鼓风和温度调节的作用;复合通道还设置有中间送风口,中间送风口与室内空间连通,当温度调节装置停止工作时,送风装置可以通过中间送风口向室内空间送风,当送风装置停止工作时,温度调节装置仍然可以从室外吸取的新鲜空气进行温度调节,又或者,温度调节装置直接通过中间送风口从室内吸取空间进行温度调节,实现温度调节装置和送风装置之间可相互独立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气膜建筑的组合式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合通道,所述复合通道设置有中间进风口和中间出风口;
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的一端与所述中间进风口连通;
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的出风口与进风风道的另一端连通,并且所述送风装置的进风口与室外空间连通;
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中间出风口连通,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出风口与室内空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风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通道还设置有中间送风口,其中,所述中间送风口与室内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风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式风道还包括回风风道;
所述送风装置的回风口与回风风道的一端连通,并且所述回风风道的另一端与室内空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风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式风道还包括第一扰流窗和第二扰流窗;
所述第一扰流窗固定于所述回风风道的一端的端口,所述第二扰流窗固定于中间回风口。
5.一种气膜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膜建筑本体,所述气膜建筑本体内鼓起有室内空间;
复合通道,所述复合通道固定于所述室内空间内,并且所述复合通道设置有中间进风口和中间出风口;
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的一端与所述中间进风口连通;
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进风风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送风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气膜建筑本体外的室外空间连通;
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中间出风口连通,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室内空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膜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通道还设置有中间送风口,其中,所述中间送风口与室内空间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膜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膜建筑包括回风风道;
所述回风风道的一端与所述送风装置的回风口连通,并且另一端与室内空间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膜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膜建筑还包括第一扰流窗和第二扰流窗;
所述第一扰流窗固定于所述回风风道的一端的端口,所述第二扰流窗固定于中间回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膜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风风道和送风风道的内壁均设置有保温吸音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95075.0U CN205245476U (zh) | 2015-11-11 | 2015-11-11 | 一种用于气膜建筑的组合式风道以及气膜建筑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95075.0U CN205245476U (zh) | 2015-11-11 | 2015-11-11 | 一种用于气膜建筑的组合式风道以及气膜建筑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45476U true CN205245476U (zh) | 2016-05-18 |
Family
ID=55944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95075.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45476U (zh) | 2015-11-11 | 2015-11-11 | 一种用于气膜建筑的组合式风道以及气膜建筑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4547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41044A (zh) * | 2015-11-11 | 2016-01-13 | 深圳市博德维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气膜建筑的组合式风道以及气膜建筑 |
-
2015
- 2015-11-11 CN CN201520895075.0U patent/CN205245476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41044A (zh) * | 2015-11-11 | 2016-01-13 | 深圳市博德维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气膜建筑的组合式风道以及气膜建筑 |
WO2017080259A1 (zh) * | 2015-11-11 | 2017-05-18 | 深圳市博德维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气膜建筑的组合式风道以及气膜建筑 |
CN105241044B (zh) * | 2015-11-11 | 2018-05-15 | 深圳市博德维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气膜建筑的组合式风道以及气膜建筑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41044B (zh) | 一种用于气膜建筑的组合式风道以及气膜建筑 | |
CN205208832U (zh) | 进出风通道带旁通道的新风机 | |
CN204279454U (zh) | 一种高速动车组空调通风系统 | |
CN205245476U (zh) | 一种用于气膜建筑的组合式风道以及气膜建筑 | |
CN206222604U (zh) | 一种带有净化自控风机盘管的室内送风系统 | |
CN207570063U (zh) | 一种混风式新风机 | |
CN205878395U (zh) | 一种多回风口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 |
CN203472868U (zh) | 一种适用于地铁的可开启门式蒸发冷却空气处理机组 | |
CN209445549U (zh) | 校园新风系统 | |
CN208952323U (zh) | 一种节能节水型纺织车间的温湿度控制装置 | |
CN106642498A (zh) | 全热交换装置 | |
CN208579463U (zh) | 分布式新风系统 | |
CN109899100A (zh) | 一种新型自动双向调风装置 | |
CN206669962U (zh) | 橱柜式净化全热新风机 | |
CN103434521B (zh) | 地铁用可开启门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 |
CN106642640B (zh) | 全热交换装置 | |
CN208981518U (zh) | 一种气膜建筑节能降温系统 | |
CN209243930U (zh) | 气膜吸附式送风通道结构 | |
CN209486532U (zh) | 多腔室气密隔离高海拔、低温环境智能恒温恒压电控装置 | |
CN106523017B (zh) | 一种隧道通风系统 | |
CN206513393U (zh) | 一种隧道通风系统 | |
CN108849122A (zh) | 一种新型温室降温装置 | |
CN206698930U (zh) | 一种新型温室降温装置 | |
CN206468369U (zh) | 一种方便施工的隧道通风系统 | |
CN207763197U (zh) | 一种高效节能的室内外空气交换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515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