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24058U - 一种框格式梯田护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框格式梯田护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24058U
CN205224058U CN201520981307.4U CN201520981307U CN205224058U CN 205224058 U CN205224058 U CN 205224058U CN 201520981307 U CN201520981307 U CN 201520981307U CN 205224058 U CN205224058 U CN 205224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domatic
described concrete
sash
vertical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8130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琢
陈文先
熊德新
杨志培
陈荣先
朱光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inyuan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inyuan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inyuan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inyuan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8130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24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24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2405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框格式护坡结构,包括混凝土框格竖梁、混凝土压顶、混凝土护脚、植物绿化区及排水沟,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沿坡面纵向均匀设置在护坡坡面上且嵌于护坡坡面内,所述混凝土压顶沿坡面横向设置在护坡坡面顶端且与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的上端相连,所述混凝土护脚沿坡面横向设置在护坡坡面的底端且与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的下端相连,所述植物绿化区设置在相邻两道混凝土框格竖梁与所述混凝土压顶和所述混凝土护脚构成的框格内,所述排水沟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护脚与梯田田面的交界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材方便快捷,施工简单方便,占地面积小且稳定性好的一体式框格式护坡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框格式梯田护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梯田护坡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在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实施坡改梯工程是关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梯坎工程的实施在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人地矛盾、减少水土流失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现有技术中,梯田梯坎主要采取土质护坡梯坎、石质护坡梯坎、植物护坡梯坎、棱块护坡梯坎,但是土质护坡梯坎的坡比往往大于1:0.75,占地面积大、易水土流失;石质护坡梯坎存在砌体材料地方局限性问题且梯坎砌筑质量易受施工质量影响,对施工队的要求较高;植物护坡梯坎受梯坎根植土层厚度影响大,而梯田根植土用于田面都尚显不足;棱块护坡梯坎稳定性最差,施工相对复杂,造价也高于土质梯田。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取材方便快捷,施工简单方便,占地面积小且稳定性好的一体式框格式护坡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框格式梯田护坡结构,包括混凝土框格竖梁、混凝土压顶、混凝土护脚、植物绿化区、排水沟及封边梁,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沿坡面纵向均匀设置在护坡坡面上且嵌于护坡坡面内,所述混凝土压顶沿坡面横向设置在护坡坡面顶端且与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的上端相连,所述混凝土护脚沿坡面横向设置在护坡坡面的底端且与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的下端相连,所述植物绿化区设置在相邻两道混凝土框格竖梁与所述混凝土压顶和所述混凝土护脚构成的框格内,所述排水沟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护脚与梯田田面的交界处,所述封边梁与混凝土框格竖梁平行设置在护坡坡面的两侧,且其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混凝土压顶和所述混凝土护脚相连。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内预埋有连接筋,连接筋贯穿框格梁上下两端且分别嵌入所述混凝土压顶和所述混凝土护脚内。
优选地:所述连接筋的直径为5.5cm-7.5cm。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横截面是边长为10cm-15cm的正方形。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的横向间隔距离为1m-1.5m,并均匀铺设固定。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护脚上等距离设置有多条第一伸缩缝。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压顶上等距离设置有多条第二伸缩缝。
优选地:所述相邻的两第一伸缩缝之间以及相邻的两第二伸缩缝之间的距离均为8m-12m,且缝宽均为1cm,同时所述第一伸缩缝和第二伸缩缝内均锲有木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混凝土框格竖梁沿坡面纵向均匀设置在护坡坡面上且嵌于护坡坡面内,混凝土压顶沿坡面横向设置在护坡坡面顶端且与混凝土框格竖梁的上端相连,混凝土护脚沿坡面横向设置在护坡坡面的底端且与混凝土框格竖梁的下端相连,且利用连接筋贯穿框格梁的上下两端并分别嵌入混凝土压顶和混凝土护脚内,使得整个框格式护坡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比土质护坡梯坎、石质护坡梯坎、植物护坡梯坎、棱块护坡梯坎更高的稳定性、耐久性及抗拉特性,适用于地震高发地区。
(2)本实用新型在相邻两道混凝土框格竖梁与所述混凝土压顶和所述混凝土护脚构成的框格内设置有植物绿化区,将框格与植物绿化区连接成了一个整体,能有效地消除和减少重力侵蚀引发的田埂崩塌现象,并能克服春季冻融膨胀和雨季干湿膨胀对土壤原有结构稳定性的破坏,同时丰富了梯田护坡坡面的景观生态结构。
(3)本实用新型的框格竖梁、护脚、压顶均为混凝土,混凝土材料为砂、钢筋、水泥,这些材料具有取用范围广,易得的特点,结合各种现有成熟工艺的优势,能大幅节省工程造价,且施工方便。
(4)本实用新型的护坡坡比为1:0.1-1:0.3,相比于土质护坡梯坎、石质护坡梯坎、植物护坡梯坎、棱块护坡梯坎,减少了占地面积,增加了梯田耕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梯田护坡结构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梯田护坡结构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梯田护坡结构的B-B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框格式梯田护坡结构,包括混凝土框格竖梁2、混凝土压顶1、混凝土护脚3、植物绿化区4、排水沟5及封边梁9,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2沿坡面纵向均匀设置在护坡8坡面上且嵌于护坡8坡面内,所述混凝土压顶1沿坡面横向设置在护坡8坡面顶端且与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2的上端相连,所述混凝土护脚3沿坡面横向设置在护坡8坡面的底端且与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2的下端相连,所述封边梁9与混凝土框格竖梁2平行设置在护坡8坡面的两侧,且其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混凝土压顶1和所述混凝土护脚3相连,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2内预埋有连接筋6,连接筋6贯穿混凝土框格竖梁2上下两端且分别嵌入所述混凝土压顶1和所述混凝土护脚3内,使得整个框格式护坡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比土质护坡梯坎、石质护坡梯坎、植物护坡梯坎、棱块护坡梯坎更高的稳定性、耐久性及抗拉特性,适用于地震高发地区。所述植物绿化区4设置在相邻两道混凝土框格竖梁2与所述混凝土压顶1和所述混凝土护脚3构成的框格内,将框格与植物绿化区连接成了一个整体,能有效地消除和减少重力侵蚀引发的田埂崩塌现象,并能克服春季冻融膨胀和雨季干湿膨胀对土壤原有结构稳定性的破坏,同时丰富了梯田护坡坡面的景观生态结构,所述排水沟5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护脚3与梯田田面的交界处,使得汇流之坡面水由排水沟5引排。
优选地:所述连接筋6的直径为5.5cm-7.5cm。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2横截面是边长为10cm-15cm的正方形。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2的横向间隔距离为1m-1.5m,并均匀铺设固定。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护脚3上等距离设置有多条第一伸缩缝71。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压顶1上等距离设置有多条第二伸缩缝72。
优选地:所述相邻的两第一伸缩缝71之间以及相邻的两第二伸缩缝72之间的距离均为8m-12m,且缝宽均为1cm,同时所述第一伸缩缝和第二伸缩缝内均锲有木条。
本实施例的施工方法为:
(1)施工时,按设计提供的梯坎线进行施工放样,然后将基础开挖至设计高程,护坡8坡面按1:0.3放坡,等待不小于10天的沉降期。
(2)于护坡8坡面底端浇筑宽为20cm,高为15cm混凝土护脚3,浇筑时间隔1m预埋φ6.5连接筋6。
(3)在护坡8坡面上开挖宽为10-15cm,高为10-15cm的槽,顺直预埋连接筋6入槽,并覆盖模板再浇筑混凝土框格竖梁2。
(4)在10天沉降期后才可浇筑混凝土压顶1,并使混凝土护脚3预埋连接筋6深入混凝土压顶1中。
(5)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护脚及混凝土压顶上开设多条伸缩缝。
(6)浇筑完成后可在相邻两道混凝土框格竖梁2与所述混凝土压顶1和所述混凝土护脚3构成的框格内种植不影响梯田作物生长的绿化植物,且在混凝土护脚3与梯田田面的交界处开设排水沟5。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框格式梯田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框格竖梁(2)、混凝土压顶(1)、混凝土护脚(3)、植物绿化区(4)、排水沟(5)及封边梁(9),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2)沿坡面纵向均匀设置在护坡(8)坡面上且嵌于护坡(8)坡面内,所述混凝土压顶(1)沿坡面横向设置在护坡(8)坡面顶端且与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2)的上端相连,所述混凝土护脚(3)沿坡面横向设置在护坡(8)坡面的底端且与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2)的下端相连,所述植物绿化区(4)设置在相邻两道混凝土框格竖梁(2)与所述混凝土压顶(1)和所述混凝土护脚(3)构成的框格内,所述排水沟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护脚(3)与梯田田面的交界处,所述封边梁(9)与混凝土框格竖梁平行设置在护坡坡面的两侧,且其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混凝土压顶(1)和所述混凝土护脚(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格式梯田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2)内预埋有连接筋(6),连接筋(6)贯穿混凝土框格竖梁(2)上下两端且分别嵌入所述混凝土压顶(1)和所述混凝土护脚(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格式梯田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6)的直径为5.5cm-7.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格式梯田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2)横截面是边长为10cm-15cm的正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格式梯田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框格竖梁(2)的横向间隔距离为1m-1.5m,并均匀铺设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格式梯田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护脚(3)上等距离设置有多条第一伸缩缝(7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格式梯田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压顶(1)上等距离设置有多条第二伸缩缝(72)。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框格式梯田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两第一伸缩缝(71)之间以及相邻的两第二伸缩缝(72)之间的距离均为8m-12m,且缝宽均为1cm,同时所述第一伸缩缝(71)和第二伸缩缝(72)内均锲有木条。
CN201520981307.4U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框格式梯田护坡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24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81307.4U CN205224058U (zh)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框格式梯田护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81307.4U CN205224058U (zh)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框格式梯田护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24058U true CN205224058U (zh) 2016-05-11

Family

ID=55899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8130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24058U (zh)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框格式梯田护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240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6983A (zh) * 2019-07-16 2019-11-01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兼具排水和绿化功能的框格梁生态护坡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6983A (zh) * 2019-07-16 2019-11-01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兼具排水和绿化功能的框格梁生态护坡结构
CN110396983B (zh) * 2019-07-16 2024-03-19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兼具排水和绿化功能的框格梁生态护坡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2540B (zh) 一种植生箱式挡土墙的构造方法
CN101401513A (zh) 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
CN201343733Y (zh) 稳定岩质边坡生态防护构造
CN105862673A (zh) 一种蜂巢砌块及其应用
CN102174817A (zh) 三峡库区人工自然型坡式梯地构建方法
CN206693140U (zh)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
CN205617393U (zh) 一种设有可定向树根根桩的生态护坡结构
CN106088119A (zh) 一种绿化砌块和护坡及护坡的建造方法
CN205224058U (zh) 一种框格式梯田护坡结构
CN207109721U (zh) 一种河道生态绿化景观结构
CN103790170A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空心骨架护坡结构
CN103122640A (zh) 一种边坡防护结构及防护方法
CN204803902U (zh) 一种圆木护坡结构
CN207904939U (zh) 一种生态护坡植草板
CN205975504U (zh) 一种用于河道整治的绿化砌块和护坡
CN212956568U (zh) 一种生态边坡防护结构
CN206189446U (zh) 一种具有植物槽的挡土墙
CN204982913U (zh) 一种生态护坡砌块
CN108755597B (zh) 一种预制件谷坊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207633351U (zh) 一种用于干旱地带的压砂植物防护护坡
CN207537965U (zh) 一种具有抗冲刷性能的水利工程挡土护坡
CN203113354U (zh) 一种边坡防护结构
CN102668761B (zh) 预制卡槽式空心砖及一种生态地埂
CN205975643U (zh) 一种绿化砌块和利用该砌块建造的护坡
CN207047890U (zh) 一种自嵌式植生挡土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912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