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1513A - 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 - Google Patents

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1513A
CN101401513A CNA2008100947491A CN200810094749A CN101401513A CN 101401513 A CN101401513 A CN 101401513A CN A2008100947491 A CNA2008100947491 A CN A2008100947491A CN 200810094749 A CN200810094749 A CN 200810094749A CN 101401513 A CN101401513 A CN 1014015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s used
bamboo strips
thin bamboo
domatic
wea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47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汉忠
马万权
刘春霞
沈康鉴
陈仁忠
喻自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HUAKE TRAFFIC ENGINEERING Co Ltd BEIJING
Yunnan New River Expressway Construction Headquarters
YUNNAN HENGDA MUNICIPAL GARDE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HUAKE TRAFFIC ENGINEERING Co Ltd BEIJING
Yunnan New River Expressway Construction Headquarters
YUNNAN HENGDA MUNICIPAL GARDE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HUAKE TRAFFIC ENGINEERING Co Ltd BEIJING, Yunnan New River Expressway Construction Headquarters, YUNNAN HENGDA MUNICIPAL GARDE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HUAKE TRAFFIC ENGINEERING Co Ltd BEIJING
Priority to CNA20081009474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0151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01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15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适用于公路岩石或土石混合边坡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由竹篾栅防护技术和表土回填技术组成。竹篾栅防护技术是利用竹篾片、固定桩在坡面水平方向每隔100cm,形成水平“V”字型种植槽,并纵向每隔200cm拉12号铁丝网,形成整体防护体系,从而实现了边坡防护措施的生态化;表土的回填、固定技术,利用废弃表土资源,组合本地稻草、稻壳、缓效肥等辅助材料,搅拌均匀后回填,属于客土技术。二者有机结合,竹篾栅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回填表土形成有机整体,并在若干年后,成为新的有机肥料;而回填的表土,提供了丰富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原有生态群落,促进了边坡的生态恢复。并种植乡土、野生植物,加速了恢复植被的演替进程。

Description

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路边坡生物防护领域的公路岩质边坡生态恢复,特别是涉及一种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是利用竹篾片进行工程防护,实现工程防护的生态化;充分利用了表土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丰富的当地群落以保证恢复植被可持续生长和演替;充分利用当地野生、乡土植物进行绿化,保证竹篾栅生态技术生态功能的最大化,而成为一种相当具有实用性及进步性的新设计,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仅公路建设形成的开挖边坡以2~3亿m2/年的速度迅速增长,由此产生了各种生态恢复技术,以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恢复后的植被几年后又开始出现退化甚至裸露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边坡工程防护采取的均是水泥混凝土结构,给恢复植被造成了不良的小气候环境;另一方面,一些岩石边坡上回填的土壤,多是表土层以下的土壤,对边坡恢复生态环境维持和发展影响较小。因此,本发明从这方面着手,运用竹篾栅生态防护形式代替工程防护,使防护措施生态化;同时收集开挖边坡时的表土层,即充分利用了表层土壤,又有利于本地生态群落的维持和持续发展,能够保证恢复植被的生长和可持续演替。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边坡防护技术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有的边坡防护技术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可兼具体积小、成本低且使用时可具有全方位调整功能的新型结构的竹篾栅生态恢术,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边坡防护技术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边坡防护技术,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边坡防护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生态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为了避免恢复植被出现退化和再次裸露的现象,实现恢复植被的正常生长和可持续演替,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利用竹篾片进行工程防护,实现工程防护的生态化,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充分利用开挖边坡时收集的表层土壤资源,进行回填、固定,并利用当地野生乡土植物进行恢复,既节约了土壤资源,又充分利用了表土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丰富的当地群落以保证恢复植被可持续生长和演替,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充分利用当地野生、乡土植物进行绿化,保证竹篾栅生态技术生态功能的最大化。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主要工艺如下:
--在开挖边坡时进行表土收集;
--平整清理已挖好的稳定坡面;
--放线;
--将竹篾栅固定在边坡上,形成V字形槽;
--在竹篾栅围固的坡面上挖穴点播种子或栽植植物;
--回填表土,并固定在坡面上;
--铺盖无纺布;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中所述的放线是根据坡面的坡度和覆土厚度调整固定桩的行距和纵距。
前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中所述的回填表土的技术方法为将收集的表土、植物纤维、缓效性肥料、保水剂、胶粉按配合比例搅拌均匀,用湿喷法进行回填,并均匀喷洒到坡面上。
前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竹篾栅固定在边坡上的工艺,包括:竹篾栅固定工艺和固定桩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中所述的竹篾栅是由竹篾片、固定桩、绑绳、纵向镀锌铁丝网组成,其中竹篾片为宽>15cm竹片、直径>2cm的竹片或枯枝捆绑成宽>15cm,长230cm的竹篾片;固定桩的直径为4~7cm,长为50~70cm的木桩或竹桩;锚钉根据坡面岩质设计其长度一般≥50cm;中等风化岩石坡面上采用12号的锚钉,绑绳为草绳、麻绳、12号铁丝;纵向镀锌铁丝网为4号镀锌铁丝。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中所述的表土回填、固定,按总体积1m3的主要回填材料及各组分配比是:开挖坡面时收集的表土,包括壤土、中粘性壤土、粘土占65~85%,切成5~8cm长本地的稻草或干草、稻壳等植物纤维材料占20~30%,缓效性肥料为0.5~1.0kg,保水剂为0.5~1.0kg,胶粉为0.5~1.0kg。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中所述的竹篾栅固定工艺包括:
-竹篾片沿坡面水平线,固定于固定桩上,并用绑绳把竹篾片与固定桩捆绑固定,形成阶梯状挡土结构,在挡土结构和坡面形成凹槽内回填表土,栽植乡土野生乔、灌木绿化;
-同时纵向每隔2m用4号镀锌铁丝,把固定桩、水平布置的竹篾片进行固定,形成纵向镀锌铁线网与水平竹篾栅相结合的固土防坡体系。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再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中所述的固定桩工艺包括:-按照放线,在坡面上水平、垂直各1m,根据坡面的坡度和覆土厚度调整固定桩的行距和纵距;
-人工垂直钉入固定桩,根据坡率大小,适当调整固定桩钉入坡面的角度≤90°,保证其受力挡土和固土;
-木桩直径为4~6cm,竹桩直径为5~7cm,12号锚钉长≥50cm;
-钉入坡面段木桩或竹桩需削尖,钉入坡面深度为30~40cm,外露20~30cm;锚钉钉入坡面深度为30cm,外露20cm,在需要锚钉长≥50cm时,钉入坡面长度为总长的2/3。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中所述的放线是沿坡面水平方向每隔1m,纵向每隔1m进行布线。
前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中所述的回填表土,其特征在于其各组分配比如下:
回填表土各组分及其配比
表格1
本发明提出一种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包括两部分:竹篾栅技术和表土回填、固定技术。其中,竹篾栅技术是运用竹篾片代替水泥混凝土对边坡进行工程防护防护,在边坡表面形成“V”字型种植槽,既有利于保持水土,表土固定,有利于植物生长;而且竹篾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腐烂,形成有机质,与坡面土壤形成有机整体。2、表土回填、固定技术,利用开挖边坡时收集的表土资源,采取一定技术措施,进行回填,既节约了土壤资源,又充分利用了表土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丰富的群落,有利于促进生态恢复的可持续生长和演替。适合于1∶0.5~1∶1的稳定的岩石边坡或土夹石边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提出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是为了避免恢复植被出现退化和再次裸露的现象,实现恢复植被的正常生长和可持续演替,它首次使边坡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成为一个生态有机整体。
2、本发明是一项适合中等或强风化岩石或土夹石边坡生态恢复的新技术体系,它以水土保持和宫胁法原理为基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利用竹篾片进行工程防护,实现工程防护的生态化。
3、本发明充分利用开挖边坡时收集的表层土壤资源,进行回填、固定,并利用当地野生乡土植物进行恢复,以保证恢复植被可持续生长和演替。
4、本发明一切从生态功能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生态恢复功能的作用,以保证边坡生态恢复的持续发展。
5、本发明的技术确比现有的边坡防护技术更具技术进步性,且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及功能亦远非现有的边坡防护技术所可比拟,较现有的边坡防护技术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而具有技术上的进步。
综上所述,本发明新型新颖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是利用竹篾片进行工程防护,实现工程防护的生态化;充分利用了表土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丰富的当地群落以保证恢复植被可持续生长和演替;充分利用当地野生、乡土植物进行绿化,保证竹篾栅生态技术生态功能的最大化。本发明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工艺、产品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边坡防护技术具有增进的突出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竹篾栅坡面布置图;
图2是本发明竹篾栅坡面纵面示意图;
1:竹篾栅        2:回填表土
3:固定桩        4:镀锌铁丝网
5:野生乡土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主要包括:竹篾栅技术和表土回填、固定技术。其适合于1∶0.5~1∶1的稳定的岩石边坡或土夹石边坡,以稳定坡面为基础,其主要技术流程为:
--在边坡开挖时进行收集表土;
--平整清理已开挖稳定坡面
--放线
--固定竹篾栅1
--挖穴点播种子/栽植植物
--表土回填、固定
--盖无纺布
--进行前期养护;
其中,竹篾栅施工的技术如下:
①放线,要求沿坡面水平方向每隔1m,纵向每隔1m进行布线,水平、垂直交叉点设置固定桩,也可根据坡面的坡度和覆土厚度调整固定桩的行距和纵距。
②固定桩固定技术,要求人工垂直钉入固定桩,也可根据坡率大小,适当调整固定桩钉入坡面的角度≤90°,保证其受力挡土固土,同时要尽可能的整齐美观。
a.固定桩3:直径为4~7cm,长为50~70cm的木桩或竹桩;木桩直径为4~6cm,竹桩直径为5~7cm,中等风化岩石坡面上采用12号的≥50cm长锚钉;
b.钉入坡面段木桩或竹桩需削尖,钉入坡面深度为30~40cm,外露20~30cm;锚钉钉入坡面深度为总长的2/3;
③竹篾栅固定技术,要求把竹篾片沿坡面水平方向,用绑绳固定于固定桩上,形成阶梯状挡土结构,同时纵向每隔2m用4号镀锌铁丝,把固定桩、水平布置的竹篾片进行固定,形成纵向镀锌铁线网4与水平竹篾栅1相结合的固土防坡体系;
a.竹篾片为宽>15cm竹片、直径>2cm的竹片或枯枝捆绑成宽>15cm,长230cm的竹篾片;
b.绑绳为草绳、麻绳或12号铁丝;
3、表土回填、固定技术为将收集的表土、植物纤维、缓效性肥料、保水剂、胶粉按配合比例搅拌均匀,用湿喷法进行回填,并均匀喷洒到坡面上。
其中,回填表土2的各组分包括:表土、植物纤维、缓效性肥料、保水剂、胶粉,其中植物纤维主要采用当地的稻草或干草(均切成长5~8cm)、稻壳等,主要回填材料及各组分配比(总体积1m3)是:
表土为中性土时,其各组分配比为表土:70%,植物纤维:30%,缓效性肥料:0.75kg,保水剂0.75kg,胶粉0.90kg。
4、在边坡上种植乡土植物(如图2所示)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表土为中粘性壤土时,其各组分配比为表土:75%,植物纤维:25%,缓效性肥料:0.75kg,保水剂0.50kg,胶粉0.60kg。其他工艺及材料配比同实施例1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表土为中粘性壤土时,其各组分配比为表土:80%,植物纤维:20%,缓效性肥料:0.75kg,保水剂0.70kg,胶粉0.50kg。其他工艺及材料配比同实施例1
上述实施例以水土保持和宫胁法原理为基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利用竹篾片进行工程防护,实现工程防护的生态化;同时,充分利用开挖边坡时收集的表层土壤资源,进行回填、固定,并利用当地野生乡土植物进行恢复,以保证恢复植被可持续生长和演替的一项综合技术体系和施工工艺,可以普遍应用于边坡防护。
上述如此结构构成的本发明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的技术创新,对于现今同行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均具有许多可取之处,而确实具有技术进步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基本构思为避免恢复植被出现退化和再次裸露的现象,实现恢复植被的正常生长和可持续演替,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利用竹篾片进行工程防护,实现工程防护的生态化。但是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内,只要具备最基本的知识,可以对本发明的其他可操作的实施例进行改进。在本发明中对实质性技术方案提出了专利保护请求,其保护范围应包括具有上述技术特点的一切变化方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工艺如下:
--在开挖边坡时进行表土收集;
--平整清理已挖好的稳定坡面;
--放线;
--将竹篾栅固定在边坡上,形成V字形槽;
--在竹篾栅围固的坡面上挖穴点播种子或栽植植物;
--回填表土,并固定在坡面上;
--铺盖无纺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放线是根据坡面的坡度和覆土厚度调整固定桩的行距和纵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填表土的技术方法为将收集的表土、植物纤维、缓效性肥料、保水剂、胶粉按配合比例搅拌均匀,用湿喷法进行回填,并均匀喷洒到坡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竹篾栅固定在边坡上的工艺,包括:竹篾栅固定工艺和固定桩工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竹篾栅是由竹篾片、固定桩、绑绳、纵向镀锌铁丝网组成,其中竹篾片为宽>15cm竹片、直径>2cm的竹片或枯枝捆绑成宽>15cm,长230cm的竹篾片;固定桩的直径为4~7cm,长为50~70cm的木桩或竹桩;锚钉根据坡面岩质设计其长度,一般≥50cm;中等风化岩石坡面上采用12号的锚钉,绑绳为草绳、麻绳、12号铁丝;纵向镀锌铁丝网为4号镀锌铁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中的表土回填、固定技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表土回填、固定,按总体积1m3的主要回填材料及各组分配比是:开挖坡面时收集的表土,包括壤土、中粘性壤土、粘土占65~85%,切成5~8cm长本地的稻草或干草、稻壳等植物纤维材料占20~30%,缓效性肥料为0.5~1.0kg,保水剂为0.5~1.0kg,胶粉为0.5~1.0kg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篾栅固定工艺包括:
-竹篾片沿坡面水平线,固定于固定桩上,并用绑绳把竹篾片与固定桩捆绑固定,形成阶梯状挡土结构,在挡土结构和坡面形成凹槽内回填表土,并栽植乡土、野生乔、灌木绿化;
-同时纵向每隔2m用4号镀锌铁丝,把固定桩、水平布置的竹篾片进行固定,形成纵向镀锌铁线网与水平竹篾栅相结合的固土防坡体系。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桩工艺包括:
-按照放线,在坡面上水平、垂直各1m,根据坡面的坡度和覆土厚度调整固定桩的行距和纵距;
-人工垂直钉入固定桩,根据坡率大小,适当调整固定桩钉入坡面的角度≤90°,保证其受力挡土和固土;
-木桩直径为4~6cm,竹桩直径为5~7cm,12号锚钉长≥50cm;
-钉入坡面段木桩或竹桩需削尖,钉入坡面深度为30~40cm,外露20~30cm;锚钉钉入坡面深度为30cm,外露20cm,在需要锚钉长≥50cm时,钉入坡面长度为总长的2/3。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放线是沿坡面水平方向每隔1m,纵向每隔1m进行布线。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回填表土,其各组分配比如下:
回填表土各组分及其配比
表格1
Figure A2008100947490003C1
CNA2008100947491A 2008-05-14 2008-05-14 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 Pending CN1014015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947491A CN101401513A (zh) 2008-05-14 2008-05-14 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947491A CN101401513A (zh) 2008-05-14 2008-05-14 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1513A true CN101401513A (zh) 2009-04-08

Family

ID=40535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947491A Pending CN101401513A (zh) 2008-05-14 2008-05-14 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01513A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2138A (zh) * 2011-01-28 2011-09-0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新型生态边坡绿化防护技术
CN102691306A (zh) * 2012-06-06 2012-09-26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山区公路环保节能型边坡防护竹木格构梁
CN102966083A (zh) * 2012-11-30 2013-03-1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用于控制农田排水中氮磷的生态沟渠修建方法
CN103015440A (zh) * 2012-12-24 2013-04-03 常州工学院 一种膨胀土堑坡绿色防护装置及其方法
CN103290852A (zh) * 2012-02-29 2013-09-11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苗床生态护坡结构及方法
CN103541367A (zh) * 2013-10-24 2014-01-29 安吉绿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筑坎结构
CN103548516A (zh) * 2013-10-24 2014-02-05 安吉绿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岩质边坡快速绿化结构
CN104032717A (zh) * 2013-03-05 2014-09-10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黄河灌区农田生态沟渠建设的方法
CN105165325A (zh) * 2015-08-19 2015-12-23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一种低液限粉质粘土边坡生态防护方法
CN105940805A (zh) * 2016-05-10 2016-09-21 广宁县奥茵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坡度土地植被恢复的方法及有机土配方
CN106088112A (zh) * 2016-06-28 2016-11-09 惠州市东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山体滑坡的方法
CN107119701A (zh) * 2017-07-11 2017-09-01 云南恒达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岩石边坡的低碳生态防护系统
CN108797608A (zh) * 2018-06-21 2018-11-13 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竹篾基坑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CN109610485A (zh) * 2018-12-11 2019-04-12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捆垛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601044A (zh) * 2018-11-30 2019-04-12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河谷型山坡流动沙地生态修复的播种方法及应用
CN109837916A (zh) * 2019-03-13 2019-06-04 湖北工业大学 可拼装式木质框格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2138B (zh) * 2011-01-28 2012-11-07 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生态边坡绿化防护方法
CN102172138A (zh) * 2011-01-28 2011-09-0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新型生态边坡绿化防护技术
CN103290852A (zh) * 2012-02-29 2013-09-11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苗床生态护坡结构及方法
CN102691306A (zh) * 2012-06-06 2012-09-26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山区公路环保节能型边坡防护竹木格构梁
CN102691306B (zh) * 2012-06-06 2014-07-0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山区公路环保节能型边坡防护竹木格构梁
CN102966083A (zh) * 2012-11-30 2013-03-1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用于控制农田排水中氮磷的生态沟渠修建方法
CN103015440A (zh) * 2012-12-24 2013-04-03 常州工学院 一种膨胀土堑坡绿色防护装置及其方法
CN104032717A (zh) * 2013-03-05 2014-09-10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黄河灌区农田生态沟渠建设的方法
CN103548516B (zh) * 2013-10-24 2016-07-06 安吉绿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岩质边坡快速绿化结构
CN103541367A (zh) * 2013-10-24 2014-01-29 安吉绿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筑坎结构
CN103548516A (zh) * 2013-10-24 2014-02-05 安吉绿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岩质边坡快速绿化结构
CN103541367B (zh) * 2013-10-24 2016-03-09 安吉绿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筑坎结构
CN105165325A (zh) * 2015-08-19 2015-12-23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一种低液限粉质粘土边坡生态防护方法
CN105165325B (zh) * 2015-08-19 2018-05-11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一种低液限粉质粘土边坡生态防护方法
CN105940805A (zh) * 2016-05-10 2016-09-21 广宁县奥茵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坡度土地植被恢复的方法及有机土配方
CN106088112A (zh) * 2016-06-28 2016-11-09 惠州市东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山体滑坡的方法
CN106088112B (zh) * 2016-06-28 2019-04-19 惠州市东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山体滑坡的方法
CN107119701A (zh) * 2017-07-11 2017-09-01 云南恒达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岩石边坡的低碳生态防护系统
CN108797608A (zh) * 2018-06-21 2018-11-13 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竹篾基坑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CN109601044A (zh) * 2018-11-30 2019-04-12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河谷型山坡流动沙地生态修复的播种方法及应用
CN109610485A (zh) * 2018-12-11 2019-04-12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捆垛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837916A (zh) * 2019-03-13 2019-06-04 湖北工业大学 可拼装式木质框格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CN109837916B (zh) * 2019-03-13 2021-01-12 湖北工业大学 可拼装式木质框格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1513A (zh) 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
US10405502B2 (e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thod of high and steep, abandoned slag piles at high elevation with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 dry, hot valley
CN101818499B (zh) 高陡岩质边坡植被重建系统及该系统的实施方法
CN103340114B (zh) 一种麻布制成的多层植生袋
CN105230323B (zh) 一种适用于砒砂岩小流域的抗蚀促生二元立体配置模式
CN105210619B (zh) 用于边坡、驳岸植被修复的微生物基质毯及安装方法
CN101451355B (zh) 一种回填土层的保水方法
CN106900322A (zh) 苔藓结皮的工程创面生态恢复技术
CN103262689A (zh) 滨海盐碱地梯田式吹填土改良的绿化方法
CN105178340A (zh) 一种用于岩质边坡生态复绿的防冲刷结构及使用的混凝土材料
CN102134841A (zh) 河流水下硬质斜坡沉水植物联遍修复方法
CN102392453A (zh) 三峡库区坡改梯埂坎建造方法
CN107724336B (zh) 一种适于北方城市内河的“植物-微生物”耦合型景观生态护岸的施工方法
CN102953353B (zh) 一种微生物加固江河岸堤生态护坡方法
CN104094692B (zh) 一种降低坡耕地面源污染的生物碳改良生态田埂的方法
CN207904934U (zh) 一种红砂岩边坡的生态防护装置
CN102369834B (zh) Bsc大骨料生物基质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施工方法
CN210315594U (zh) 一种混凝土现浇生态护坡
CN204645061U (zh) 坡地截流拦砂船形横沟
CN111484278A (zh) 一种生态混凝土、生态防护坡及生态防护坡的施工方法
CN215926021U (zh) 一种基于土工格室的高陡边坡绿化结构
CN207392133U (zh) 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系统
CN114182686B (zh) 原木框体与资源化混凝土组合结构生态护坡及其构建方法
CN105756015A (zh) 一种生物多样性动态景观生态复合系统修复的方法
CN104429802B (zh) 一种干旱区重粘土地梭梭免灌植被造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