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05375U - 吸湿排湿织物 - Google Patents

吸湿排湿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05375U
CN205205375U CN201520930392.1U CN201520930392U CN205205375U CN 205205375 U CN205205375 U CN 205205375U CN 201520930392 U CN201520930392 U CN 201520930392U CN 205205375 U CN205205375 U CN 205205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unit
warp thread
moisture absorption
we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3039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壬淇
陈淑芬
周丽华
林维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52093039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05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05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05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湿排湿织物,包含经纱组织与纬纱组织。经纱组织由多个经纱单元组成。各经纱单元包含第一纱线及第二纱线,其中第一纱线的吸水伸长率大于第二纱线的吸水伸长率。纬纱组织由多个纬纱单元组成。各纬纱单元包含第一纱线及第二纱线,且各纬纱单元与至少一经纱单元交织,其中各第一纱线与另一第一纱线彼此交织形成第一芯吸结构,且各第一纱线与各第二纱线彼此交织形成第二芯吸结构。因此,芯吸结构中的第一纱线可于吸收水分后膨胀成为凸点,通过此凸点,可减少吸湿排湿织物与穿着者皮肤的接触面积,藉以增加吸湿排湿织物的透气性与散热性。

Description

吸湿排湿织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吸湿排湿织物。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对织物的功能亦有了新的要求,各种机能性的织物不断问世,例如具有吸湿、排汗、舒适度、耐水洗或保温的功能的织物。而随着现代社会对于机能性衣物的需求越来越高,具有特定目的机能性衣物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
以具有排汗机能的衣服为例,由于其可快速地吸收人体所排出的汗液,且也具有可快速蒸发所吸收的汗液的特性。因此,应用此特性所开发而成的排汗衣已大举获得消费市场的注目。然而,当使用者穿着排汗衣时,排汗衣所吸收的汗液可能会使排汗衣粘附于使用者的皮肤,进而造成使用者产生闷热的感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态样提供一种吸湿排湿织物,包含经纱单元与纬纱单元,且经纱单元与纬纱单元皆包含第一纱线及第二纱线,其中经纱单元与纬纱单元交织形成芯吸结构。芯吸结构中的第一纱线可于吸收水分后膨胀成为凸点,通过此凸点,可减少吸湿排湿织物与穿着者皮肤的接触面积,藉以增加吸湿排湿织物的透气性与散热性,并减少穿着者的闷热感。
本实用新型的一态样提供一种吸湿排湿织物,包含经纱组织与纬纱组织。经纱组织由多个经纱单元组成。各经纱单元包含第一纱线及第二纱线,其中第一纱线的吸水伸长率大于第二纱线的吸水伸长率。纬纱组织由多个纬纱单元组成。各纬纱单元包含第一纱线及第二纱线,且各纬纱单元与至少一经纱单元交织,其中各第一纱线与另一第一纱线彼此交织形成第一芯吸结构,且各第一纱线与各第二纱线彼此交织形成第二芯吸结构。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各第二纱线与另一第二纱线彼此交织形成支撑结构。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经纱单元是由3条经纱组成,且在经纱单元中,第一纱线配置在两条第二纱线之间。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纬纱单元是由3条纬纱组成,且在纬纱单元中,第一纱线配置在两条第二纱线之间。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纬纱单元是由4条纬纱组成,且在纬纱单元中,两直接相邻的第一纱线配置在两条第二纱线之间。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经纱单元中的第一纱线在每次交织中横跨一个纬纱单元。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纬纱单元中的第一纱线在每次交织中横跨一个经纱单元。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纱线的材料包括己内酰胺、己二酸及聚乙烯氧二胺类寡聚合体所聚合而成的吸湿耐隆共聚物。
本实用新型的一态样提供一种吸湿排湿织物,包含经纱组织与纬纱组织。经纱组织由多个经纱单元组成。各经纱单元包含第一纱线及第二纱线,其中第一纱线的吸水伸长率大于第二纱线的吸水伸长率。纬纱组织由多个纬纱单元组成。纬纱单元包含第一纱线及第二纱线,且各纬纱单元与至少一经纱单元交织形成芯吸单元。两条第二纱线、一条第一纱线、两条第二纱线与一条第一纱线依序排列于芯吸单元的经纱单元之中。两条第二纱线、一条第一纱线、两条第二纱线与一条第一纱线依序排列于芯吸单元的纬纱单元之中。
本实用新型的一态样提供一种吸湿排湿织物,包含经纱组织与纬纱组织。经纱组织由多个经纱单元组成。各经纱单元包含第一纱线及第二纱线,其中第一纱线的吸水伸长率大于第二纱线的吸水伸长率。纬纱组织由多个纬纱单元组成。纬纱单元包含第一纱线及第二纱线,且各纬纱单元与至少一经纱单元交织形成芯吸单元。两条第二纱线、一条第一纱线、两条第二纱线与一条第一纱线依序排列于芯吸单元的经纱单元之中。两条第一纱线、两条第二纱线、两条第一纱线与两条第二纱线依序排列于芯吸单元的纬纱单元之中。
本实用新型的吸湿排湿织物可减少吸湿排湿织物与穿着者皮肤的接触面积,藉以增加吸湿排湿织物的透气性与散热性。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湿排湿织物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B绘示图1A的吸湿排湿织物于吸湿后的侧视示意图;
图2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湿排湿织物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湿排湿织物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湿排湿织物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其中,符号说明:
100、200、300、400吸湿排湿织物
102、102a、102b、202、A、C第一纱线
104、104a、104b、204、B、D第二纱线
106皮肤
110、310、410经纱组织
112、212经纱单元
120、320、420纬纱组织
122、222纬纱单元
130、230第一芯吸结构
140第二芯吸结构
150支撑结构
308、408芯吸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是举实施例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而结构操作的描述非用以限制其执行的顺序,任何由元件重新组合的结构,所产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装置,皆为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此外,图式仅以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为使便于理解,下述说明中相同元件将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
当穿着排汗衣时,由于,排汗衣所吸收的汗液可能会使排汗衣粘附于使用者的皮肤,进而造成使用者产生闷热的感受。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吸湿排湿织物包含经纱单元与纬纱单元,且经纱单元与纬纱单元皆包含第一纱线及第二纱线,其中经纱单元与纬纱单元交织形成芯吸结构。芯吸结构中的第一纱线可于吸收水分后膨胀成为凸点,通过此凸点,可减少吸湿排湿织物与穿着者皮肤的接触面积,藉以减少穿着者的闷热感。
请参照图1A,图1A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湿排湿织物100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吸湿排湿织物100包含经纱组织110与纬纱组织120。
经纱组织110由多个经纱单元112组成,其中各经纱单元112包含第一纱线102及第二纱线104。亦即,经纱单元112可以由多条第一纱线102/第二纱线104组成,而各个所组成的经纱单元112再组成经纱组织110。例如,经纱单元112是由3条经纱组成,即由一条第一纱线102a与两条第二纱线104a组成,且在此经纱单元112中,第一纱线102a配置在两条第二纱线104a之间。此外,第一纱线102的吸水伸长率大于第二纱线104的吸水伸长率。
纬纱组织120由多个纬纱单元122组成。各纬纱单元122包含第一纱线102及第二纱线104,同样地,纬纱单元122可以由多条第一纱线102/第二纱线104组成,而各个所组成的纬纱单元122再组成纬纱组织120。例如,纬纱单元122是由3条纬纱组成,即由一条第一纱线102b与两条第二纱线104b组成,且在此纬纱单元122中,第一纱线102b配置在两条第二纱线104b之间。
各纬纱单元122与至少一经纱单元112交织,其中各第一纱线102与另一第一纱线102彼此交织形成第一芯吸结构130。例如,第一芯吸结构130可以由经纱组织110的一条第一纱线102a与纬纱组织120的一条第一纱线102b交织形成。各第一纱线102与各第二纱线104彼此交织形成第二芯吸结构140,例如,第二芯吸结构140可以由经纱组织110的一条第一纱线102与纬纱组织120的至少一条第二纱线104交织形成。此外,图1A所标记的第一芯吸结构130/第二芯吸结构140仅为例示,亦即,所标记的第一芯吸结构130/第二芯吸结构140仅为图1A的部分芯吸结构,图1A的其他芯吸结构并未标记。
第一纱线102的材料包括己内酰胺、己二酸及聚乙烯氧二胺类寡聚合体所聚合而成的吸湿耐隆共聚物。此外,第一纱线102可以是复合纱线,其中复合纱线是由两种以上的纤维组成。例如,其中一种纤维的材料包含己内酰胺、己二酸及聚乙烯氧二胺类寡聚合体所聚合而成的吸湿耐隆共聚物,另其中另一种纤维的材料包含聚酯、耐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PBT)、聚对苯二甲酸二丙酯(PolypropyleneTerephthalate;PP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阳离子可染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CDPET)、耐隆6(Nylon6)或耐隆6,6(Nylon6,6)。也就是说,第一纱线102可以是双组份合成纱线,且其中两种成份的纤维具有不同吸湿率特性,使得第一纱线102于吸湿后形成螺旋蓬松变化外观。另一方面,第二纱线104的材料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通过以上材料配置,第一纱线102的吸水伸长率可大于第二纱线104的吸水伸长率。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纱线的规格可以是110d/24f,而第二纱线的规格可以是75d/96f。
除此之外,于交织形成的第一芯吸结构130或第二芯吸结构140中,经纱单元112中的第一纱线102在每次交织中可横跨一个纬纱单元122,或是,纬纱单元122中的第一纱线102在每次交织中可横跨一个经纱单元112。于此配置下,由于第一芯吸结构130与第二芯吸结构140至少由具较大吸水伸长率的第一纱线102构成,当第一芯吸结构130或第二芯吸结构140因吸湿而使其中的第一纱线102膨胀后,由于第一纱线102在每次交织中至少横跨了一个经纱单元112/纬纱单元122,第一纱线102将可具有足够的空间膨胀成为凸点。
另一方面,由于第一芯吸结构130是由各第一纱线102与另一第一纱线102彼此交织形成,而第二芯吸结构140是由各第一纱线102与各第二纱线104彼此交织形成,因此第一芯吸结构130的吸水膨胀率会大于第二芯吸结构140。也就是说,第一芯吸结构130因吸水膨胀而形成的凸点体积会大于第二芯吸结构140因吸水膨胀而形成的凸点体积。藉由此膨胀而成的凸点,吸湿排湿织物100的透气性与散热性可以获得提升,请见以下说明。
请同时参照图1A与图1B,其中图1B绘示图1A的吸湿排湿织物100于吸湿后的侧视示意图。于位于皮肤106表面的吸湿排湿织物100吸湿后,其第一芯吸结构130/第二芯吸结构140内的第一纱线102将会因膨胀而形成凸点。对于朝向皮肤106表面的凸点而言,此凸点将可作为吸湿排湿织物100与皮肤106接触的连接点,使得吸湿排湿织物100于凸点外的区域可至少与皮肤106保持一段间距。
换句话说,吸湿排湿织物100于吸湿后可通过凸起的第一芯吸结构130/第二芯吸结构140作为与皮肤106接触的连接点,并藉此减少吸湿排湿织物100的其他区域与皮肤106的接触面积。对此,由于减少了吸湿排湿织物100的其他区域与皮肤106的接触面积,吸湿排湿织物100对皮肤106的透气性与散热性可以获得提升,进而减少穿着者的闷热感。另一方面,于吸湿排湿的机制中,吸湿排湿织物100中的第一纱线102除了形成芯吸结构外,其也可作为传导水份的路径,以使皮肤106表面的汗液可快速地被排出。
此外,图1A中,除了第一芯吸结构130/第二芯吸结构140外,各第二纱线104与另一第二纱线104彼此交织形成支撑结构150。例如,经纱单元112的两条第二纱线104可与纬纱单元122的两条第二纱线104形成支撑结构150。由于支撑结构150是由吸水伸长率较小的第二纱线104组成。且其中第二纱线104的吸水伸长率小于第一纱线102的吸水伸长率,因此,于吸湿排湿织物100吸湿后,支撑结构150可提供一定程度的结构强度,以防止吸湿排湿织物100的结构产生变形。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吸湿排湿织物包含经纱单元与纬纱单元,且经纱单元与纬纱单元皆包含第一纱线及第二纱线,其中经纱单元与纬纱单元交织形成芯吸结构。芯吸结构中的第一纱线可于吸收水分后膨胀成为凸点,通过此凸点,可减少吸湿排湿织物与穿着者皮肤的接触面积,藉以使穿着者的皮肤可以有较大的透气面积,从而增加吸湿排湿织物的透气性与散热性并减少穿着者的闷热感。
图2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湿排湿织物200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本实施方式的纬纱单元222是由4条纬纱组成,且在纬纱单元222中,两直接相邻的第一纱线202配置在两条第二纱线204之间。通过此配置,对于经纱单元212与纬纱单元222交织形成的第一芯吸结构230而言,其因膨胀而形成的凸点的结构强度可获得提升,藉以进一步提升吸湿排湿织物200于吸湿后的透气性与散热性。
图3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湿排湿织物300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为了方便说明,图3以组织设计图表示。于组织设计图中,标记A与B的位置为经纱组织310的经线,其中A为第一纱线,B为第二纱线。标记C与D的位置为纬纱组织320的纬线,其中C为第一纱线,D为第二纱线。此外,标记黑色网底的部分为经线于交织后位于吸湿排湿织物300上表面的位置,标记白色网底的部分为经线于交织后位于吸湿排湿织物300下表面的位置。同样地,经纱组织310与纬纱组织320分别可由多个经纱单元与纬纱单元组成。
图3中,各纬纱单元与至少一经纱单元交织形成芯吸单元308。于芯吸单元308中,两条第二纱线B、一条第一纱线A、两条第二纱线B与一条第一纱线A依序自左至右排列于经纱组织310的经纱单元之中,而两条第二纱线D、一条第一纱线C、两条第二纱线D与一条第一纱线C依序由上至下排列于纬纱组织320的纬纱单元之中。
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吸湿排湿织物400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为了方便说明,图4以组织设计图表示。于组织设计图中,标记A与B的位置为经纱组织410的经线,其中A为第一纱线,B为第二纱线。标记C与D的位置为纬纱组织420的纬线,其中C为第一纱线,D为第二纱线。此外,标记黑色网底的部分为经线于交织后位于吸湿排湿织物400上表面的位置,标记白色网底的部分为经线于交织后位于吸湿排湿织物400下表面的位置。同样地,经纱组织410与纬纱组织420分别可由多个经纱单元与纬纱单元组成。
图4中,各纬纱单元与至少一经纱单元交织形成芯吸单元408。于芯吸单元408中,两条第二纱线B、一条第一纱线A、两条第二纱线B与一条第一纱线A依序自左至右排列于经纱组织410的经纱单元之中,而两条第一纱线C、两条第二纱线D、两条第一纱线C与两条第二纱线D依序由上至下排列于纬纱组织420的纬纱单元之中。
藉由以上图3与图4的配置,当吸湿排湿织物吸湿后,芯吸单元中将会有因吸收水分而膨胀产生的凸点,通过此凸点,吸湿排湿织物的透气性与散热性可获得提升。此外,当应用吸湿排湿织物制成服饰时,可将芯吸单元以周期性的方式排列于服饰中,以使所成的服饰具有芯吸结构,藉以提升服饰的透气性与散热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吸湿排湿织物包含经纱单元与纬纱单元,且经纱单元与纬纱单元皆包含第一纱线及第二纱线,其中经纱单元与纬纱单元交织形成芯吸结构。芯吸结构中的第一纱线可于吸收水分后膨胀成为凸点,通过此凸点,可减少吸湿排湿织物与穿着者皮肤的接触面积,藉以使穿着者的皮肤可以有较大的透气面积,从而增加吸湿排湿织物的透气性与散热性并减少穿着者的闷热感。此外,吸湿排湿织物中的各第二纱线与另一第二纱线可彼此交织形成支撑结构,以防止吸湿排湿织物的结构产生变形。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吸湿排湿织物,包含:
经纱组织,由多个经纱单元组成,且各所述经纱单元包含第一纱线及第二纱线,其中所述第一纱线的吸水伸长率大于所述第二纱线的吸水伸长率;以及
纬纱组织,由多个纬纱单元组成,且各所述纬纱单元包含所述第一纱线及所述第二纱线,各所述纬纱单元与至少一所述经纱单元交织,其中各所述第一纱线与另一所述第一纱线彼此交织形成第一芯吸结构,且各所述第一纱线与各所述第二纱线彼此交织形成第二芯吸结构。
2.如权利要求1的吸湿排湿织物,其中各所述第二纱线与另一所述第二纱线彼此交织形成支撑结构。
3.如权利要求1的吸湿排湿织物,其中所述经纱单元是由3条经纱组成,且在所述经纱单元中,所述第一纱线配置在两条所述第二纱线之间。
4.如权利要求1的吸湿排湿织物,其所述纬纱单元是由3条纬纱组成,且在所述纬纱单元中,所述第一纱线配置在两条所述第二纱线之间。
5.如权利要求1的吸湿排湿织物,其所述纬纱单元是由4条纬纱组成,且在所述纬纱单元中,两直接相邻的所述第一纱线配置在两条所述第二纱线之间。
6.如权利要求1的吸湿排湿织物,其中所述经纱单元中的所述第一纱线在每次交织中横跨一个所述纬纱单元。
7.如权利要求1的吸湿排湿织物,其中所述纬纱单元中的所述第一纱线在每次交织中横跨一个所述经纱单元。
8.如权利要求1的吸湿排湿织物,其中所述第一纱线的材料包括己内酰胺、己二酸及聚乙烯氧二胺类寡聚合体所聚合而成的吸湿耐隆共聚物。
9.一种吸湿排湿织物,包含:
经纱组织,由多个经纱单元组成,且各所述经纱单元包含第一纱线及第二纱线,其中所述第一纱线的吸水伸长率大于所述第二纱线的吸水伸长率;以及
纬纱组织,由多个纬纱单元组成,所述纬纱单元包含所述第一纱线及所述第二纱线,且各所述纬纱单元与至少一所述经纱单元交织形成芯吸单元,其中两条所述第二纱线、一条所述第一纱线、两条所述第二纱线与一条所述第一纱线依序排列于所述芯吸单元的所述经纱单元之中,且两条所述第二纱线、一条所述第一纱线、两条所述第二纱线与一条所述第一纱线依序排列于所述芯吸单元的所述纬纱单元之中。
10.一种吸湿排湿织物,包含:
经纱组织,由多个经纱单元组成,且各所述经纱单元包含第一纱线及第二纱线,其中所述第一纱线的吸水伸长率大于所述第二纱线的吸水伸长率;以及
纬纱组织,由多个纬纱单元组成,所述纬纱单元包含所述第一纱线及所述第二纱线,且各所述纬纱单元与至少一所述经纱单元交织形成芯吸单元,其中两条所述第二纱线、一条所述第一纱线、两条所述第二纱线与一条所述第一纱线依序排列于所述芯吸单元的所述经纱单元之中,且两条所述所述第一纱线、两条所述第二纱线、两条所述第一纱线与两条所述第二纱线依序排列于所述芯吸单元的所述纬纱单元之中。
CN201520930392.1U 2015-11-19 2015-11-19 吸湿排湿织物 Active CN205205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0392.1U CN205205375U (zh) 2015-11-19 2015-11-19 吸湿排湿织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0392.1U CN205205375U (zh) 2015-11-19 2015-11-19 吸湿排湿织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05375U true CN205205375U (zh) 2016-05-04

Family

ID=55843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30392.1U Active CN205205375U (zh) 2015-11-19 2015-11-19 吸湿排湿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0537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5196A (zh) * 2016-08-29 2016-12-21 江阴市天艺礼品有限公司 一种吸水性较好的面料
CN109385728A (zh) * 2017-08-11 2019-02-26 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具有环境水分响应能力的纺织面料设计及制备方法
CN111886370A (zh) * 2017-11-28 2020-11-03 纽约编织品有限公司 用于能量收集和热管理的多效机织织物
CN116353164A (zh) * 2023-06-02 2023-06-30 苏州市青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导湿复合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服装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5196A (zh) * 2016-08-29 2016-12-21 江阴市天艺礼品有限公司 一种吸水性较好的面料
CN109385728A (zh) * 2017-08-11 2019-02-26 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具有环境水分响应能力的纺织面料设计及制备方法
CN111886370A (zh) * 2017-11-28 2020-11-03 纽约编织品有限公司 用于能量收集和热管理的多效机织织物
CN116353164A (zh) * 2023-06-02 2023-06-30 苏州市青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导湿复合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服装
CN116353164B (zh) * 2023-06-02 2023-08-15 苏州市青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导湿复合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服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05375U (zh) 吸湿排湿织物
CN205018368U (zh) 超细旦羽绒服面料
CN103243472A (zh) 一种织物、其制作方法和包含该织物的功能性衣服
CN207362438U (zh) 一种吸湿速干蕾丝面料
CN205943326U (zh) 一种服饰织唛布标
CN205907449U (zh) 快干织物与应用该快干织物的机能性衣物
CN108648606A (zh) 一种多功能的织唛
US9803298B2 (en) Cooling shir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207607193U (zh) 一种防水丝绸复合面料
CN201473683U (zh) 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提花织物
KR20130062020A (ko) 흡한속건성과 볼륨감이 우수한 이중직 자카드 아웃웨어 직물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205692457U (zh) 一种新型服饰织唛布标
CN205601276U (zh) 一种高强丙纶编织沙发布
CN206326927U (zh) 一种网眼布料
CN205152497U (zh) 一种亲肤保暖防辐射的立体面料
CN210295652U (zh) 一种透气型织物标签
CN214726975U (zh) 一种吸湿速干面料
CN204661967U (zh) 凉感织物结构
CN204530083U (zh) 一种弹性涤纶长丝
CN208410963U (zh) 一种柔软性好的纺织面料
CN215751135U (zh) 一种柔软抗皱的居家服面料
CN212472648U (zh) 一种透气保暖的针织面料
CN206941283U (zh) 一种超精细涤纶纬弹羽绒服pu面料
CN210362836U (zh) 一种仿棉记忆针织布
CN210722145U (zh) 一种具有通气功能的织唛布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