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95786U - 一种可发电的手机后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发电的手机后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95786U
CN205195786U CN201521047702.1U CN201521047702U CN205195786U CN 205195786 U CN205195786 U CN 205195786U CN 201521047702 U CN201521047702 U CN 201521047702U CN 205195786 U CN205195786 U CN 2051957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zo
rear cover
electric generating
cell phon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4770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4770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957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957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9578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发电的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电发电模块(1),所述压电发电模块(1)包括一个以上通过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压电发电单元(10),每一个所述压电发电单元(10)包括支撑柱(11)、以及一个以上通过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压电发电结构(12),其中,每一个所述压电发电结构(12)包括悬臂梁(121)、第一电极(122)、压电膜(123)、以及第二电极(1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发电的手机后盖,其充电功能不依赖于手机本身的运行状态,可以随时随地的对手机进行充电,方便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可发电的手机后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后盖,具体涉及一种可发电的手机后盖。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子通讯设备。无可厚非的,手机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捷,然而,我们对手机的需求越大,就意味着手机的电能消耗越多。出于能源节约利用的考虑,现有技术中采用手机电池和外界环境的温度差实现手机外壳的充电功能,实现了能源的充分利用。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可充电手机外壳的结构框图。其主要是根据温差发电原理,利用手机电池和外界环境的温度差发电。从图中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的可充电手机外壳包括直流电产生模块、定压稳压电路模块。在直流电产生模块设置有温差发电片,它是间隔设置的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且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通过导电体串联在一起。温差发电片的一面与手机外壳接触,另一面通过绝缘层与手机电池及主板CPU部分接触。因为只有在手机运行时其电池温度才和外界环境温度有差值,因此,这种可发电手机外壳的发电功能受手机本身的运行状态所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发电的手机后盖,解决了手机后盖的充电功能受手机本身运行状态所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发电的手机后盖,包括压电发电模块,所述压电发电模块包括一个以上通过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压电发电单元,每一个所述压电发电单元包括支撑柱、以及一个以上通过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压电发电结构,其中,所述每个压电发电结构包括悬臂梁、第一电极、压电膜、以及第二电极,所述压电膜设置于在水平方向上平行放置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悬臂梁上方,每一个所述压电发电结构通过各自的所述悬臂梁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柱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通过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压电发电结构分层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住(11)的一侧。
进一步包括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压电发电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电发电模块和所述整流电路集成在所述手机后盖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电路可以为柔性线路板,绑定在所述手机后盖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和悬臂梁采用柔性半导体材料,相应的压电膜采用柔性压电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压电膜可以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或PZT压电陶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发电的手机后盖,其充电功能不依赖于手机本身的运行状态,可以随时随地的对手机进行充电,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可充电手机外壳的结构框图;
图2a、图2b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发电单元的截面示意图以及俯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电发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发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a、图5b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发电的手机后盖的俯视图以及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2a、图2b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发电单元的截面示意图以及俯视图。结合图2a和图2b可以看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电发电单元包括支撑柱11、以及一个压电发电结构12。其中一个压电发电结构12又包括悬臂梁121、第一电极122、压电膜123、第二电极124。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24在水平方向上平行放置,压电膜123位于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24之间;第一电极122设置于悬梁臂121上方;一个压电发电结构12通过悬臂梁121固定连接在支撑柱11的一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单元,当其处于振动环境中时,外界环境中的振动能传递到该结构内,引起悬臂梁121振动变形,而压电膜123与悬臂梁121相结合的结构使得压电膜123会跟着悬臂梁121伸缩变形,进而产生电信号,从而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通过分别从第二电极124和第一电极122连接金属线的方式,便可将产生的电流引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底电极122和顶电极124可以选用Al或者Cu等导电金属。压电膜123可以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PZT压电陶瓷(piezoelectricceramic)。这里给出的第一电极122、第二电极124、以及压电膜123的材料仅是示例性的,任何能够实现与之相同功能的材料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电发电单元中的应用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由图2a和图2b所示的压电发电单元产生的电量比较小,很多情况下无法满足实际需要。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电发电单元的结构,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压电发电结构12分层设置在一个支撑柱11上,其中每一个压电发电结构12通过其悬臂梁121固定连接于支撑柱11的一侧。这样分层设置的好处是便于接线。如此,通过将两个压电发电结构12进行串联或者并联便可以增加该压电发电单元的发电量。其中,
两个压电发电结构相串联,即将第一个压电发电结构的第二电极a与第二个压电发电结构的第一电极B电连接;将第一个压电发电结构的第一电极b与第二个压电发电结构的第二电极A电连接。
两个压电发电结构相并联,即将第一个压电发电结构的第二电极a与第二个压电发电结构的第一电极A电连接;将第一个压电发电结构的第一电极b与第二个压电发电结构的第一电极B电连接。
应当知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两个压电发电结构12相对设置在一个支撑柱的两侧。同时,无论是分层设置,还是相对设置,固定于一个支撑柱上的压电发电结构12也可以是多于两个的,这里给出的仅是示例性的,对压电发电结构12的数量不做限定。
虽然如图3所示的压电发电单元可以在图2a和图2b所示的压电发电单元的基础上增加发电量,但其毕竟受高度所限,不能无限制的增加层数,这就使得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单个的压电发电单元难以提供足够的电量。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采用多个压电发电单元相互串联和/或并联组成阵列模块的形式来增加发电量。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发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模块,将单个的压电发电单元10通过串联和/或并联的方式整合起来,以提高其发电量。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一个压电发电单元10之间通过金属线4连接;每一列的压电发电单元10之间相互并联,以增大电流;列与列之间相互串联以增大电压。应当知道,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发电模块1中的每一个压电发电单元10都包含有一层压电发电结构12,根据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多层的,层与层之间可以是并联,也可以是串联。
此外,由于压电膜在交变的外力或者有规则的冲击作用下,其电压和电流都呈现交变特性,而常规的手机需要的电源为稳压直流。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可发电的手机后盖采用整流电路对压电发电模块的输出电流进行整定。
图5a、图5b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发电的手机后盖的俯视图以及截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手机后盖包括后盖主体3、压电发电模块1、以及整流电路2。整流电路2与压电发电模块1之间通过金属线电4连接,并且二者同时集成在后盖主体3的内表面。这里的金属线4可以是Al、或者Cu等导电金属。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发电的手机后盖,其充电功能不依赖于手机本身的运行状态,可以随时随地的对手机进行充电,方便实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利用半导体微加工技术制备压电发电模块1,并将其集成到手机后盖主体3的凹槽内,之后通过金属线4与整流电路2相连。将压电发电模块1集成在手机后盖,可以使手机后盖做到很轻薄,不会影响手机的使用和美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整流电路可以做成柔性电路板(FPC),然后绑定在手机后盖上。与此同时每一个压电发电结构中的支撑柱和悬臂梁可以采用柔性半导体材料,相应的压电膜采用柔性压电材料,此时的手机后盖还可用于柔性手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可发电的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电发电模块(1),所述压电发电模块(1)包括一个以上通过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压电发电单元(10),每一个所述压电发电单元(10)包括支撑柱(11)、以及一个以上通过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压电发电结构(12),其中,所述每个压电发电结构(12)包括悬臂梁(121)、第一电极(122)、压电膜(123)、以及第二电极(124),所述压电膜(123)设置于在水平方向上平行放置的所述第一电极(122)与所述第二电极(123)之间,所述第一电极(122)设置于所述悬臂梁(121)上方,每一个所述压电发电结构(12)通过各自的所述悬臂梁(121)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柱(11)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电的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过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压电发电结构(12)分层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住(1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电的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整流电路(2),所述整流电路(2)与所述压电发电模块(1)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发电的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发电模块(1)和所述整流电路(2)集成在所述手机后盖的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发电的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2)可以为柔性线路板,绑定在所述手机后盖的内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电的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1)和悬臂梁(121)采用柔性半导体材料,相应的压电膜(123)也采用柔性压电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电的手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膜(123)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或PZT压电陶瓷。
CN201521047702.1U 2015-12-15 2015-12-15 一种可发电的手机后盖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957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47702.1U CN205195786U (zh) 2015-12-15 2015-12-15 一种可发电的手机后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47702.1U CN205195786U (zh) 2015-12-15 2015-12-15 一种可发电的手机后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95786U true CN205195786U (zh) 2016-04-27

Family

ID=55788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4770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95786U (zh) 2015-12-15 2015-12-15 一种可发电的手机后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957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1186B (zh) 移动通信终端
CN104052329B (zh) 一种柔性发电电源及其柔性显示屏
MX2012002522A (es) Bateria.
EP1928027A3 (en) Solar cell module
JP2017502470A (ja) 信号収集電源接続アセンブリ、パワー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車両
CN107342702A (zh) 一种多层柔性折叠式摩擦发电机
CN207010974U (zh) 一种助听器
JP2009514175A5 (zh)
CN104157821A (zh) 一种动力电池箱及其pcb转接板
WO2006020444A3 (en) Current bus and power lead assemblies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 generators
CN204029911U (zh) 动力电池箱及其pcb转接板
CN109286337B (zh) 一种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应用方法、电子设备
Qin et al. Recent advances and key opportunities on in-plane micro-supercapacitors: From functional microdevices to smart integrated microsystems
CN202930986U (zh) 三接点式接触型充电组件
CN205195786U (zh) 一种可发电的手机后盖
CN102867980A (zh) 电池模块
CN203039044U (zh) 自充电电池
CN107733283B (zh) 发电装置及应用该发电装置的发电系统
CN107874319B (zh) 电子烟及其电源结构
CN106094501A (zh) 一种运动发电型计步手表
CN110401376B (zh) 一种单摆式人体运动能量采集器及其采集方法
CN205827125U (zh) 一种运动发电型计步手表
CN207266242U (zh) 新型无线耳机及充电装置
CN103779879A (zh) 一种微功率移动电源
Xiao et al. LEGO-block-inspired versatil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as power cells to harvest vibration ener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