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93117U - 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93117U CN205193117U CN201520951170.8U CN201520951170U CN205193117U CN 205193117 U CN205193117 U CN 205193117U CN 201520951170 U CN201520951170 U CN 201520951170U CN 205193117 U CN205193117 U CN 2051931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ance
- wave
- pulse capacitor
- charging resistor
- ignition b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9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484 Briquett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4
- VMQPMGHYRISRHO-UHFFFAOYSA-N benzvalene Chemical group C1=CC2C3C1C32 VMQPMGHYRISRHO-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6187 pil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18503 SF6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SFZCNBIFKDRMGX-UHFFFAOYSA-N sulfur hexafluoride Chemical compound FS(F)(F)(F)(F)F SFZCNBIFKDRMG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60000909 sulfur hexafluorid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527 percu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2165 Charadri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899 Spathodea campanulat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9 Tef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62 Tef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91 ana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SBYXRAKIOMOBFF-UHFFFAOYSA-N copper 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Cu].[W] SBYXRAKIOMOBF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Generation Of Surge Voltage And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包括密封外壳、弧形盖板、盆式绝缘子和引出线,以及设置在密封外壳内的充电变压器、充电电容、第一高压硅堆、第二高压硅堆、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第二前端多极点火球隙、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第一后端多极点火球隙、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第一波头电阻、第二波头电阻、第三波头电阻、第四波头电阻、第一波尾电阻、第二波尾电阻、第三波尾电阻、第四波尾电阻、第一充电电阻、第二充电电阻、第三充电电阻和第四充电电阻。本实用新型有效利用了密封外壳内部空间,进一步降低了对密封外壳的尺寸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电压试验与绝缘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冲击电压发生器一般采用敞开式塔状结构,冲击试验电压经过高压引出端和架空母线输出。但是这种发生装置因采用绝缘性较差的空气作为主绝缘介质,体积庞大,分体运输成本较高,且现场安装的工作量大,不易于变电设备现场绝缘特性试验的开展。另外,由于装置暴露于空气中,受气压和温湿度等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易出现自放电现象,稳定性较差。
鉴于上述问题,公布号为CN103308736A的中国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小型一体化陡前沿脉冲发生装置》,包括油箱和通过绝缘支架斜拉悬吊于油箱内部的油浸式冲击电压发生器。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装置的体积,避免了外界环境对装置性能的影响。但油浸式设计也极大增加了试验装置的重量;而且,单端出线式电容器也限制了电容器本体的电压等级,导致试验装置所需电容器等元器件数量增多,安装复杂性增大。
公布号为CN104459235的中国专利中提出了一种《紧凑型封闭式气体绝缘冲击电压发生器》,该冲击电压发生器采用高绝缘气体作为主绝缘介质,极大地降低了试验装置的体积和重量。由于冲击装置高压端输出电压非常高,而高压端脉冲和外壳绝缘距离有限,需安装大量的绝缘件,而试验装置的内部体积较小,无法使用吊装设备,因此内部框式绝缘支架、和屏蔽绝缘件等器件安装固定困难;而且,长期运行后会有水分进入内部,内部气体采用循环干燥方案干燥,但由于绝缘材料中的水分扩散较慢,导致气体循环干燥对框式绝缘支架和高压屏蔽绝缘件的干燥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该冲击电压发生器采用全封闭式结构,内充高绝缘性能气体作为主绝缘介质,并缩短了电极间的距离,降低了对电容和绝缘子等元器件爬电距离的要求,从而有效降低装置的体积和重量;同时,依据冲击装置电压输出时各级电压不同的特点采用分级设计方案,有效利用发生器内部空间,不但能够降低内部绝缘件和支架的使用数量,还进一步降低了装置的体积和重量;在支撑固定方面,采用双端绝缘子支撑结构,不断增加了抗震能力,也提高了试验装置的生产效率,同时还防止了内部绝缘材料吸潮的情况发生。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它包括密封外壳、弧形盖板、盆式绝缘子和引出线,以及设置在密封外壳内的充电变压器、充电电容、第一高压硅堆、第二高压硅堆、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第二前端多极点火球隙、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第一后端多极点火球隙、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第一波头电阻、第二波头电阻、第三波头电阻、第四波头电阻、第一波尾电阻、第二波尾电阻、第三波尾电阻、第四波尾电阻、第一充电电阻、第二充电电阻、第三充电电阻和第四充电电阻;
其中,所述密封外壳上设有充气孔,密封外壳的一端密封安装弧形盖板,密封外壳的另一端密封安装盆式绝缘子,该盆式绝缘子上设有走线孔,密封外壳接地,所述弧形盖板上设有接线端子箱;
所述充电变压器安装在密封外壳的一端,充电变压器次级的一端通过充电电容连接第一高压硅堆的正极,充电变压器的初级接入接线端子箱的接线端,第一高压硅堆的负极连接第一充电电阻的一端,第一充电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充电电阻的一端,第二充电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充电电阻的一端,第三充电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充电电阻的一端,第四充电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的一端,充电变压器次级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波头电阻的一端,第一波头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波尾电阻的一端,第一波尾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波头电阻的一端,第二波头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波尾电阻的一端,第二波尾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波头电阻的一端,第三波头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波尾电阻的一端,第三波尾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四波头电阻的一端,第四波头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四波尾电阻的一端,第四波尾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的另一端,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的另一端还连接有引出线,引出线穿过盆式绝缘子上的走线孔伸出密封外壳外;
所述第二高压硅堆的负极连接第一高压硅堆的正极,第二高压硅堆的正极接地,第一充电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波头电阻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第一充电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波尾电阻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对应的两端,第二充电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波头电阻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第二充电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波尾电阻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二前端多极点火球隙对应的两端,第三充电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波头电阻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第三充电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波尾电阻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一后端多极点火球隙对应的两端,第四充电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波头电阻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它还包括多个支撑绝缘子,所述充电电容、第二高压硅堆、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第二前端多极点火球隙、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第一后端多极点火球隙和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均通过对应的支撑绝缘子固定连接密封外壳的内部底面。
所述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与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之间的电容容量相等,所述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与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之间的电容容量相等,所述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的电容容量是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的电容容量的2~3倍。
所述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与第二前端多极点火球隙之间的球间隙相等,所述第一后端多极点火球隙与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之间的球间隙相等,所述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的球间隙是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的球间隙的1.5~2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外壳内填充高绝缘性能气体(六氟化硫),降低了对元器件和绝缘材料的沿面爬电以及各电极间的绝缘距离;同时,根据冲击电压发生器点火放电时各级电压不同的特点,采用了分级结构的设计方案,即在低电压区域采用大容量脉冲电容器和小间隙多极点火球隙,而在高压区域采用小容量脉冲电容器和大间隙点火球隙,使外壳与元器件间的绝缘距离按照电压等级呈阶梯状分布,有效利用了密封外壳内部空间,进一步降低了对密封外壳的尺寸要求(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冲击与公布号为CN104459235的方案相比,无需安装高压绝缘屏蔽板,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节省了屏蔽板安装支撑件的空间,避免了因屏蔽板受潮而出现的绝缘下降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元器件均采用不吸潮的支撑绝缘子进行双端支撑,且绝缘子均安装在底面,不但避免了元器件安装过程中悬空吊装困难的问题,还提高了试验装置的抗震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安装的截面图(增加金属支架);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安装的截面图(增加金属支架);
其中,1—密封外壳、2—弧形盖板、3—盆式绝缘子、3.1—走线孔、4—充电变压器、5—充电电容、6.1—第一高压硅堆、6.2—第二高压硅堆、7.1—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7.2—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8.1—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2—第二前端多极点火球隙、9.1—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9.2—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10.1—第一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1.1—第一波头电阻、11.2—第二波头电阻、11.3—第三波头电阻、11.4—第四波头电阻、12.1—第一波尾电阻、12.2—第二波尾电阻、12.3—第三波尾电阻、12.4—第四波尾电阻、13.1—第一充电电阻、13.2—第二充电电阻、13.3—第三充电电阻、13.4—第四充电电阻、14—支撑绝缘子、15—引出线、16—充气孔、17—金属支架、18—绝缘支架、19—接线端子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为一种分级结构设计的全封闭、内充六氟化硫气体的紧凑型封闭式气体绝缘冲击电压发生器。该冲击电压发生器在六氟化硫气体作为主绝缘介质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各级电压采用分级结构设计,使外壳与元器件间的绝缘距离安装电压等级呈阶梯状分布,有效地利用了密封外壳内部空间;同时,节省了屏蔽板安装支撑件的空间,进一步降低了对密封外壳的尺寸要求。
另外,本实例中纵向布置的元器件均采用支撑绝缘子进行双端支撑,且绝缘子均安装在底面,不但避免了元器件安装过程中悬空吊装困难的问题,还提高了试验装置的抗震能力。而且,该结构避免了绝缘纸板以及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的使用,提高了试验装置防潮、防SF6气体分解物腐蚀的能力。
如图1~5所示的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它包括密封外壳1、弧形盖板2、盆式绝缘子3和引出线15,以及设置在密封外壳1内的充电变压器4、充电电容5、第一高压硅堆6.1、第二高压硅堆6.2、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7.1、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7.2、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1、第二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2、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9.1、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9.2、第一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1、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第一波头电阻11.1、第二波头电阻11.2、第三波头电阻11.3、第四波头电阻11.4、第一波尾电阻12.1、第二波尾电阻12.2、第三波尾电阻12.3、第四波尾电阻12.4、第一充电电阻13.1、第二充电电阻13.2、第三充电电阻13.3和第四充电电阻13.4;
其中,所述密封外壳1上设有充气孔16,密封外壳1的一端通过法兰密封安装弧形盖板2,密封外壳1的另一端密封安装盆式绝缘子3,该盆式绝缘子3上设有走线孔3.1,密封外壳1接地,所述弧形盖板2上设有接线端子箱19;
所述充电变压器4通过绝缘支架18安装在密封外壳1的一端,充电变压器4次级的一端通过充电电容5连接第一高压硅堆6.1的正极,充电变压器4的初级接入接线端子箱19的接线端(充电变压器4的初级通过接线端子箱19连接外部电源,市电380V或220V),第一高压硅堆6.1的负极连接第一充电电阻13.1的一端,第一充电电阻13.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充电电阻13.2的一端,第二充电电阻13.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充电电阻13.3的一端,第三充电电阻13.3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充电电阻13.4的一端,第四充电电阻13.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的一端,充电变压器4次级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波头电阻11.1的一端,第一波头电阻11.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波尾电阻12.1的一端,第一波尾电阻12.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波头电阻11.2的一端,第二波头电阻11.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波尾电阻12.2的一端,第二波尾电阻12.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波头电阻11.3的一端,第三波头电阻11.3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波尾电阻12.3的一端,第三波尾电阻12.3的另一端连接第四波头电阻11.4的一端,第四波头电阻11.4的另一端连接第四波尾电阻12.4的一端,第四波尾电阻12.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的另一端,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的另一端还连接有引出线15,引出线15穿过盆式绝缘子3上的走线孔3.1伸出密封外壳1外;
所述第二高压硅堆6.2的负极连接第一高压硅堆6.1的正极,第二高压硅堆6.2的正极接地,第一充电电阻13.1的另一端与第一波头电阻11.1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7.1,第一充电电阻13.1的另一端与第一波尾电阻12.1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1对应的两端,第二充电电阻13.2的另一端与第二波头电阻11.2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7.2,第二充电电阻13.2的另一端与第二波尾电阻12.2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二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2对应的两端,第三充电电阻13.3的另一端与第三波头电阻11.3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9.1,第三充电电阻13.3的另一端与第三波尾电阻12.3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一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1对应的两端,第四充电电阻13.4的另一端与第四波头电阻11.4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9.2。
上述技术方案中,它还包括多个支撑绝缘子14,所述充电电容5、第二高压硅堆6.2、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7.1、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7.2、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1、第二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2、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9.1、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9.2、第一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1和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均通过对应的支撑绝缘子14固定连接密封外壳1的内部底面。所述每个支撑绝缘子14均为双端支撑绝缘子。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7.1与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7.2之间的电容容量相等,所述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9.1与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9.2之间的电容容量相等,所述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7.1的电容容量是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9.1的电容容量的2~3倍,即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7.1和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7.2均为大容量脉冲电容器,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9.1和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9.2均为小容量脉冲电容器,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7.1、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7.2、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9.1和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9.2的电压等级均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1与第二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2之间的球间隙相等,所述第一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1与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之间的球间隙相等,所述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的球间隙是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1的球间隙的1.5~2倍,即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1和第二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2均为小间隙多极点火球隙,其球间隙为10毫米,第一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1和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均为大间隙多极点火球隙,球间隙为15毫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高压硅堆6.1纵向卧式布置,所述第二高压硅堆6.2竖向布置,所述充电变压器4、充电电容5、第二高压硅堆6.2、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7.1、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1、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7.2、第二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2、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9.1、第一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1、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9.2、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依次布置在密封外壳1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电容5、第一高压硅堆6.1、第二高压硅堆6.2、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7.1、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7.2、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1、第二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2、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9.1、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9.2、第一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1、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与密封外壳1的底面、顶面和侧面均具有间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波头电阻11.1、第二波头电阻11.2、第三波头电阻11.3、第四波头电阻11.4、第一波尾电阻12.1、第二波尾电阻12.2、第三波尾电阻12.3、第四波尾电阻12.4、第一充电电阻13.1、第二充电电阻13.2、第三充电电阻13.3、第四充电电阻13.4与密封外壳1的底面、顶面和侧面均具有间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外壳1为圆筒状密封外壳,而非矩形结构,所述弧形盖板2为圆弧形盖板,而非平面结构,提高了高压试验装置的最大破坏内压力;盆式绝缘子3的型号根据冲击电压发生装置的最大输出电压确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波头电阻11.1、第二波头电阻11.2、第三波头电阻11.3、第四波头电阻11.4、第一波尾电阻12.1、第二波尾电阻12.2、第三波尾电阻12.3和第四波尾电阻12.4均为圆筒状无感电阻,所述第一充电电阻13.1、第二充电电阻13.2、第三充电电阻13.3和第四充电电阻13.4均为矩形状电阻。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充气孔16设置在密封外壳1的顶部。这种设置形式,使得装置不用时,防止误碰充气孔16。
上述技术方案中,充电变压器4采用脱壳结构,即只保留变压器器身和引出线,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密封外壳1内部空间的占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例为1200kV/120kJ的冲击电压发生器,若按照传统冲击电压发生器的设计方案,此时每级电容器的型号均为300kV/0.667μF每级电容器的电压和电容量相等,每个电容器的体积和尺寸相等。在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的设计中,每个电容器的电压等级相同,而电容量逐级递减。本实用新型实际中,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7.1和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7.2的电容量均为1.25μF,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9.1和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9.2的电容量为0.455μF。此时,小容量脉冲电容器(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9.1和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9.2)的体积为大容量脉冲电容器(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7.1和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7.2)的一半左右,为传统300kV/0.667μF电容器体积的2/3左右。
上述技术方案中,各个脉冲电容器的电容量依据不同电容量电容器与密封外壳1间的绝缘距离和电容器电压等级确定。对于SF6气体,根据雷电冲击设计电压的经验公式Bdt=75(10p)0.75kV/cm,其中p为气压(Mpa)。从而得出气压为0.4MPa的六氟化硫气体在1cm的雷电冲击电压为212.1kV,300kV绝缘距离≥1.5cm,1200kV所需的绝缘距离≥6cm,考虑到其他不确定因素影响,本实用新型中相邻两个电容器之间的距离为5cm,最高一个电容器的顶端与密封外壳1顶端的距离为25cm,该设计保证了高电压冲击下装置的绝缘强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点火球隙同样采用分级设计方案,其中小间隙多极点火球隙(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1和第二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2)采用普通的300kV封闭式多极点火球隙,大间隙点火球隙(第一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1和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的球间隙是小间隙多极点火球隙的球间隙的1.5~2倍,使火球隙内部钨铜合金棒的数量缩小1~2倍,点火球隙的尺寸将缩小1倍以上。在冲击电压发生器中,当点火放电时,随着级数的增加,点火球隙两端承受的电压将呈倍数增加,因此可确保点火球隙正常击穿放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容器均采用高密度储能技术设计,提高了电容器单位储能量,从根本降低了电容器本身的体积和重量,从而降低了试验装置的整体体积;同时采用方形结构,两端出线,最大范围的利用密封外壳1内的空间,从而缩小电容器的厚度,进一步降低冲击电压发生装置的长度;所述的点火球隙采用封闭式气体绝缘结构,安装前各点火球隙并联充气,保证每个点火球隙内的气压相同,且每个点火装置均配有点火触发控制系统,以保证球隙点火放电的一致性和同步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绝缘子14均安装在密封外壳1的底部,并可依据电压等级和绝缘距离的不同采用不同绝缘等级的绝缘子,如用于支撑充电电容和高压硅堆的支撑绝缘子均可采用普通绝缘子;用于支撑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9.2和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的支撑绝缘子14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的绝缘材料制作,其伞群个数、伞间距、伞裙厚度等根据实际的绝缘要求确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密封外壳1外部设有金属支架17,用于试验装置的支撑、运输等。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采用了分级结构的设计方案,使外壳与元器件间的绝缘距离安装电压等级呈阶梯状分布,有效利用了密封外壳内部空间,实现冲击电压发生器的极限紧凑型设计;并采用了高绝缘性能气体作为主绝缘介质,降低了对元器件和绝缘材料的沿面爬电以及各电极间的绝缘距离;而且,本实例中支撑绝缘子均安装在密封外壳底面,且元器件均采用不吸潮的支撑绝缘子进行双端支撑,不但避免了元器件安装过程中悬空吊装困难的问题,还提高了试验装置的抗震能力。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密封外壳(1)、弧形盖板(2)、盆式绝缘子(3)和引出线(15),以及设置在密封外壳(1)内的充电变压器(4)、充电电容(5)、第一高压硅堆(6.1)、第二高压硅堆(6.2)、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7.1)、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7.2)、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1)、第二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2)、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9.1)、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9.2)、第一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1)、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第一波头电阻(11.1)、第二波头电阻(11.2)、第三波头电阻(11.3)、第四波头电阻(11.4)、第一波尾电阻(12.1)、第二波尾电阻(12.2)、第三波尾电阻(12.3)、第四波尾电阻(12.4)、第一充电电阻(13.1)、第二充电电阻(13.2)、第三充电电阻(13.3)和第四充电电阻(13.4);
其中,所述密封外壳(1)上设有充气孔(16),密封外壳(1)的一端密封安装弧形盖板(2),密封外壳(1)的另一端密封安装盆式绝缘子(3),该盆式绝缘子(3)上设有走线孔(3.1),密封外壳(1)接地,所述弧形盖板(2)上设有接线端子箱(19);
所述充电变压器(4)安装在密封外壳(1)的一端,充电变压器(4)次级的一端通过充电电容(5)连接第一高压硅堆(6.1)的正极,充电变压器(4)的初级接入接线端子箱(19)的接线端,第一高压硅堆(6.1)的负极连接第一充电电阻(13.1)的一端,第一充电电阻(13.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充电电阻(13.2)的一端,第二充电电阻(13.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充电电阻(13.3)的一端,第三充电电阻(13.3)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充电电阻(13.4)的一端,第四充电电阻(13.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的一端,充电变压器(4)次级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波头电阻(11.1)的一端,第一波头电阻(11.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波尾电阻(12.1)的一端,第一波尾电阻(12.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波头电阻(11.2)的一端,第二波头电阻(11.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波尾电阻(12.2)的一端,第二波尾电阻(12.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波头电阻(11.3)的一端,第三波头电阻(11.3)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波尾电阻(12.3)的一端,第三波尾电阻(12.3)的另一端连接第四波头电阻(11.4)的一端,第四波头电阻(11.4)的另一端连接第四波尾电阻(12.4)的一端,第四波尾电阻(12.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的另一端,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的另一端还连接有引出线(15),引出线(15)穿过盆式绝缘子(3)上的走线孔(3.1)伸出密封外壳(1)外;
所述第二高压硅堆(6.2)的负极连接第一高压硅堆(6.1)的正极,第二高压硅堆(6.2)的正极接地,第一充电电阻(13.1)的另一端与第一波头电阻(11.1)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7.1),第一充电电阻(13.1)的另一端与第一波尾电阻(12.1)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1)对应的两端,第二充电电阻(13.2)的另一端与第二波头电阻(11.2)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7.2),第二充电电阻(13.2)的另一端与第二波尾电阻(12.2)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二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2)对应的两端,第三充电电阻(13.3)的另一端与第三波头电阻(11.3)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9.1),第三充电电阻(13.3)的另一端与第三波尾电阻(12.3)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一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1)对应的两端,第四充电电阻(13.4)的另一端与第四波头电阻(11.4)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9.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多个支撑绝缘子(14),所述充电电容(5)、第二高压硅堆(6.2)、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7.1)、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7.2)、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1)、第二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2)、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9.1)、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9.2)、第一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1)和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均通过对应的支撑绝缘子(14)固定连接密封外壳(1)的内部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7.1)与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7.2)之间的电容容量相等,所述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9.1)与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9.2)之间的电容容量相等,所述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7.1)的电容容量是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9.1)的电容容量的2~3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1)与第二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2)之间的球间隙相等,所述第一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1)与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之间的球间隙相等,所述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的球间隙是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1)的球间隙的1.5~2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7.1)、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7.2)、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9.1)和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9.2)的电压等级均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压硅堆(6.1)纵向卧式布置,所述第二高压硅堆(6.2)竖向布置,所述充电变压器(4)、充电电容(5)、第二高压硅堆(6.2)、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7.1)、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1)、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7.2)、第二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2)、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9.1)、第一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1)、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9.2)、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依次布置在密封外壳(1)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容(5)、第一高压硅堆(6.1)、第二高压硅堆(6.2)、第一前端脉冲电容器(7.1)、第二前端脉冲电容器(7.2)、第一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1)、第二前端多极点火球隙(8.2)、第一后端脉冲电容器(9.1)、第二后端脉冲电容器(9.2)、第一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1)、第二后端多极点火球隙(10.2)与密封外壳(1)的底面、顶面和侧面均具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头电阻(11.1)、第二波头电阻(11.2)、第三波头电阻(11.3)、第四波头电阻(11.4)、第一波尾电阻(12.1)、第二波尾电阻(12.2)、第三波尾电阻(12.3)、第四波尾电阻(12.4)、第一充电电阻(13.1)、第二充电电阻(13.2)、第三充电电阻(13.3)、第四充电电阻(13.4)与密封外壳(1)的底面、顶面和侧面均具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外壳(1)为圆筒状密封外壳,所述弧形盖板(2)为圆弧形盖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头电阻(11.1)、第二波头电阻(11.2)、第三波头电阻(11.3)、第四波头电阻(11.4)、第一波尾电阻(12.1)、第二波尾电阻(12.2)、第三波尾电阻(12.3)和第四波尾电阻(12.4)均为圆筒状无感电阻,所述第一充电电阻(13.1)、第二充电电阻(13.2)、第三充电电阻(13.3)和第四充电电阻(13.4)均为矩形状电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51170.8U CN205193117U (zh) | 2015-11-25 | 2015-11-25 | 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51170.8U CN205193117U (zh) | 2015-11-25 | 2015-11-25 | 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93117U true CN205193117U (zh) | 2016-04-27 |
Family
ID=55786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951170.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193117U (zh) | 2015-11-25 | 2015-11-25 | 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93117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72463A (zh) * | 2015-11-25 | 2016-03-02 | 国家电网公司 | 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 |
CN106357240A (zh) * | 2016-09-27 | 2017-01-25 | 重庆理工大学 | 一种紧凑型高压可控Marx发生器 |
CN109655728A (zh) * | 2019-01-21 | 2019-04-19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冲击电压发生器及包含其的模拟雷电试验装置 |
CN110707672A (zh) * | 2019-09-10 | 2020-01-17 | 西安交通大学 | 紧凑型大容量雷电发生装置触发系统的反击电压保护装置 |
-
2015
- 2015-11-25 CN CN201520951170.8U patent/CN205193117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72463A (zh) * | 2015-11-25 | 2016-03-02 | 国家电网公司 | 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 |
CN105372463B (zh) * | 2015-11-25 | 2017-11-24 | 国家电网公司 | 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 |
CN106357240A (zh) * | 2016-09-27 | 2017-01-25 | 重庆理工大学 | 一种紧凑型高压可控Marx发生器 |
CN106357240B (zh) * | 2016-09-27 | 2019-01-22 | 重庆理工大学 | 一种紧凑型高压可控Marx发生器 |
CN109655728A (zh) * | 2019-01-21 | 2019-04-19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冲击电压发生器及包含其的模拟雷电试验装置 |
CN110707672A (zh) * | 2019-09-10 | 2020-01-17 | 西安交通大学 | 紧凑型大容量雷电发生装置触发系统的反击电压保护装置 |
CN110707672B (zh) * | 2019-09-10 | 2021-01-15 | 西安交通大学 | 紧凑型大容量雷电发生装置触发系统的反击电压保护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193117U (zh) | 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 | |
CN104459235B (zh) | 紧凑型封闭式气体绝缘冲击电压发生装置 | |
CN108680777A (zh) | 一种冲击电压发生装置 | |
CN105372463A (zh) | 电容分级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器 | |
CN205643609U (zh) | 一种gis内部多种局部放电的模拟装置 | |
CN205050651U (zh) | 高压套管和绝缘母线 | |
CN104483607B (zh) | 一种充气式紧凑型冲击电压发生装置 | |
CN202614820U (zh) | 一种用于gis中的电容式分压器 | |
CN204241526U (zh) | 紧凑型封闭式气体绝缘冲击电压发生装置 | |
CN104796124B (zh) | 封闭式小间隙多电极气体开关装置及方法 | |
CN201465377U (zh) | 测试避雷针对附近电器的保护作用的装置 | |
CN203521081U (zh) | 一种内锥插拔式避雷器 | |
CN201122473Y (zh) | Gis设备保护用小型化罐式避雷器 | |
CN209296870U (zh) | 一种冲击电压发生器 | |
CN104333350A (zh) | 一种电缆储能的多路高压脉冲发生装置 | |
CN202258607U (zh) | 252kV GIS用三相共罐式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
CN201629544U (zh) | 高压线路避雷器 | |
CN207765337U (zh) | 一种单侧引出一体封装双电容pfn模块 | |
CN208367061U (zh) | 一种冲击电压发生装置 | |
CN106771418A (zh) | 一种新型封闭式多球电极点火装置 | |
CN108074687A (zh) | 户外复合绝缘高压防雷支柱 | |
CN201174323Y (zh) | 气浸高压并联电容器 | |
CN209843481U (zh) | 多匝联杆式六氟化硫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 | |
CN204011013U (zh) | 一种变压器、高压电缆电缆头及避雷器的封闭连接结构 | |
CN204145436U (zh) | 一种电缆储能的多路高压脉冲发生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24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