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90343U - 离心风机及移动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离心风机及移动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90343U CN205190343U CN201520983817.5U CN201520983817U CN205190343U CN 205190343 U CN205190343 U CN 205190343U CN 201520983817 U CN201520983817 U CN 201520983817U CN 205190343 U CN205190343 U CN 2051903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 wheel
- intake grill
- centrifugal blower
- air
-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及移动式空调器,其中,离心风机包括:电机、蜗壳和风轮;蜗壳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的中部具有第一进风口,且第一进风口由上盖的端面向上凸起形成,并包裹风轮的上端部;下盖与上盖连接,并形成风道,下盖具有与上盖相对应设置的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包裹风轮的下端部,且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轴线重合并与风轮的轴线平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风机,风道的上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减小,减小气体经风轮与风道端面之间间隙形成的内泄漏以及泄露气流对主气流的干扰,提高离心风机的效率,此外,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与风轮之间偏心设计,改善进风的均匀性,避免风道进风口局部形成高气流,降低形成的涡流噪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离心风机及具有该离心风机的移动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空调技术和消费水平的共同发展,消费者对空调器的噪音、能效、紧凑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移动式空调器,其内部结构紧凑,布局形式多样,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布局形式,空调器的噪音、能效、紧凑性和舒适性等指标仍然存在较大的优化和提升空间。其中,风机的科学设计对上述指标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如何根据移动式空调器的结构形式,在保证制冷(或制热)能力的前提下,调整风道的结构形式,从而实现风机效率提升、风机尺寸缩减和风机噪音降低,这无疑是移动式空调器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针对移动空调器的具体结构形式,提出一种噪音低、效率高、结构紧凑的风机结构就显得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噪音低、效率高,且体积小的离心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离心风机的移动式空调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包括:电机;蜗壳,所述蜗壳具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出风口;和风轮,所述风轮与所述电机的转轴相连接,并位于所述风道内;其中,所述蜗壳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的中部具有第一进风口,且所述第一进风口由所述上盖的端面向上凸起形成,并包裹所述风轮的上端部;和下盖,所述下盖与所述上盖连接,并形成所述风道,所述下盖具有与所述上盖相对应设置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包裹所述风轮的下端部,且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轴线重合并与所述风轮的轴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风机,第一进风口由上盖的端面向上凸起形成,第二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相对应设置并且结构相同,二者的端部包裹风轮的端部,使风道的上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减小了气体经风轮与风道端面之间间隙形成的内泄漏以及泄露气流对主气流的干扰,进而提高了离心风机的效率,同时,也减小了产品的体积,此外,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轴线重合并与风轮的轴线平行,使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与风轮之间偏心设计,一方面,改善了进风的均匀性,避免了风道进风口局部形成高气流,另一方面,降低了离心风机形成的涡流噪音,提高了产品的舒适性。
具体而言,现有的移动式空调器,其内部结构紧凑,布局形式多样,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布局形式,空调器的噪音、能效、紧凑性和舒适性等指标仍然存在较大的优化和提升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风机,第一进风口由上盖的端面向上凸起形成,第二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相对应设置并且结构相同,二者的端部包裹风轮的端部,使风道的上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减小了气体经风轮与风道端面之间间隙形成的内泄漏以及泄露气流对主气流的干扰,进而提高了离心风机的效率,同时,也减小了产品的体积,此外,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轴线重合并与风轮的轴线平行,使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与风轮之间偏心设计,一方面,改善了进风的均匀性,避免了风道进风口局部形成高气流,另一方面,降低了离心风机形成的涡流噪音,提高了产品的舒适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离心风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轴线与所述风轮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所述风轮的外径的3%~8%。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进风口的轴线与风轮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风轮的外径的3%,保证了二者之间产生一定的偏心距,使第一进风口的进风均匀,第一进风口的轴线与风轮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大于风轮的外径的8%,避免了二者偏心距过大,第一进风口两端的进风量差异太大,保证了进风的均匀性,防止局部形成高气流;当然,因第一进风口的轴线与第二进风口的轴线重合,第二进风口的轴线与风轮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风轮的外径的3%~8%。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轴线与所述风轮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所述风轮的外径的4.5%。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进风口与风轮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风轮的外径的4.5%,使第一进风口的进气均匀性最好,避免了第一进风口局部形成高气流影响风机的效率;当然,因第一进风口的轴线与第二进风口的轴线重合,第二进风口的轴线与风轮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风轮的外径的4.5%。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风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距离比所述风轮高度的数值小5mm~1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距离比风轮高度的数值小5mm~10mm,一方面,避免了风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距离比风轮高度过大影响风道的风量和流速,保证了风道内风的保有量,提高了离心风机的效率,另一方面,防止风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距离比风轮高度过小,起不到缩减风道上下端面之间的距离,达不到减小气体经风轮与风道端面之间间隙形成的内泄漏以及泄露气流对主气流的干扰,也达不到减小体积的作用,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提高了离心风机的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风轮的径向和/或轴向的间隙均为所述风轮的外径的0.5%~3.5%。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与风轮的径向和/或轴向的间隙均不小于风轮的外径的0.5%,保证了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与风轮之间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了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与风轮之间发生碰撞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与风轮的径向和/或轴向的间隙均不大于风轮的外径的3.5%,防止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与风轮的径向和/或轴向的间隙过大导致气体内泄漏及泄漏气体对主气流的干扰过大,提高了离心风机的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风轮的径向和轴向的间隙均为5mm。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与风轮的径向和轴向的间隙均为5mm,使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与风轮之间的间隙最为合适,减小气体在风道内内泄漏及内泄漏气流对主气流的干扰效果最好,提高了产品的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蜗壳还包括蜗舌,所述蜗舌位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蜗舌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子蜗舌,两个所述子蜗舌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上;所述子蜗舌包括水平段和弧形段,且所述水平段与竖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两个所述子蜗舌的弧形段的半径相等。
在该技术方案中,蜗舌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子蜗舌,子蜗舌包括水平段和弧形段,且水平段与竖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使两个子蜗舌形成一个V字型结构,从而使气体高速流经蜗舌附近时产生的噪音频率得以相互错开,防止频率相近的噪音相互叠加而产生较高的噪音峰值,降低了产品的噪音,另外,两个子蜗舌的弧形段的半径相等,保证风道曲线(螺旋线)设计的合理性,即所有横截面上的风道曲线均满足螺旋线设计原则,避免常见的锥形蜗舌特征设计引起风道曲线的不合理扭曲而导致风机效率的下降,提高了离心风机的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平段与所述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10°。
在该技术方案中,水平段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10°,一方面,使二者之间的夹角不小于2°,保证了二者之间存在夹角,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另一方面,使二者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避免了二者之间的夹角过大导致起不到将产生的噪音相互错开的作用,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提高了降低噪音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平段与所述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
在该技术方案中,水平段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使气体高速流经蜗舌附近时将产生的噪音相互错开的作用效果最好,降低噪音的效果最好,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空调器,包括有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离心风机。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空调器设置有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第一进风口由上盖的端面向上凸起形成,第二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相对应设置并且结构相同,二者的端部包裹风轮的端部,使风道的上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减小了气体经风轮与风道端面之间间隙形成的内泄漏以及泄露气流对主气流的干扰,进而提高了离心风机的效率,同时,也减小了产品的体积,此外,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轴线重合并与风轮的轴线平行,使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与风轮之间偏心设计,一方面,改善了进风的均匀性,避免了风道进风口局部形成高气流,另一方面,降低了离心风机形成的涡流噪音,提高了产品的舒适性;另外,当移动式空调器的换热器垂直于风道端面布置时,风道上下端面之间距离的压缩有利于提高换热器中部的气流速度和换热效率,提高了产品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空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移动式空调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离心风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离心风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B-B向的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离心风机,1蜗壳,11风道,12出风口,13上盖,131第一进风口,14下盖,141第二进风口,15蜗舌,151水平段,152弧形段,2风轮,20换热器,200移动式空调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离心风机。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100包括:电机、蜗壳1和风轮2。
具体地,蜗壳1具有风道11,风道11具有出风口12;风轮2与电机的转轴相连接,并位于风道11内;其中,蜗壳1包括:上盖13和下盖14,
更具体地,上盖13的中部具有第一进风口131,且第一进风口131由上盖13的端面向上凸起形成,并包裹风轮2的上端部;下盖14与上盖13连接,并形成风道11,下盖14具有与上盖13相对应设置的第二进风口141,第二进风口141包裹风轮2的下端部,且第一进风口131和第二进风口141的轴线重合并与风轮2的轴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风机100,第一进风口131由上盖13的端面向上凸起形成,第二进风口141与第一进风口131相对应设置并且结构相同,二者的端部包裹风轮2的端部,使风道11的上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减小了气体经风轮2与风道11端面之间间隙形成的内泄漏以及泄露气流对主气流的干扰,进而提高了离心风机100的效率,同时,也减小了产品的体积,此外,第一进风口131和第二进风口141的轴线重合并与风轮2的轴线平行,使第一进风口131和第二进风口141与风轮2之间偏心设计,一方面,改善了进风的均匀性,避免了风道11进风口局部形成高气流,另一方面,降低了离心风机100形成的涡流噪音,提高了产品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进风口131的轴线与风轮2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风轮2的外径的3%~8%。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31的轴线与风轮2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风轮2的外径的3%,保证了二者之间产生一定的偏心距,使第一进风口131的进风均匀,第一进风口131的轴线与风轮2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大于风轮2的外径的8%,避免了二者偏心距过大,第一进风口131两端的进风量差异太大,保证了进风的均匀性,防止局部形成高气流;当然,因第一进风口131的轴线与第二进风口141的轴线重合,第二进风口141的轴线与风轮2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风轮2的外径的3%~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31的轴线与风轮2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风轮2的外径的4.5%。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31与风轮2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风轮2的外径的4.5%,使第一进风口131的进气均匀性最好,避免了第一进风口131局部形成高气流影响风机的效率;当然,因第一进风口131的轴线与第二进风口141的轴线重合,第二进风口141的轴线与风轮2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风轮2的外径的4.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风道1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距离h比风轮2高度H的数值小5mm~10mm。
在该实施例中,风道1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距离比风轮2高度的数值小5mm~10mm,一方面,避免了风道1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距离比风轮2高度过大影响风道11的风量和流速,保证了风道11内风的保有量,提高了离心风机100的效率,另一方面,防止风道1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距离比风轮2高度过小,起不到缩减风道11上下端面之间的距离,达不到减小气体经风轮2与风道11端面之间间隙形成的内泄漏以及泄露气流对主气流的干扰,也达不到减小体积的作用,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提高了离心风机100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进风口131和第二进风口141与风轮2的径向的间隙w和/或轴向的间隙d均为风轮2的外径的0.5%~3.5%。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31和第二进风口141与风轮2的径向和/或轴向的间隙均不小于风轮2的外径的0.5%,保证了第一进风口131和第二进风口141与风轮2之间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了第一进风口131和第二进风口141与风轮2之间发生碰撞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第一进风口131和第二进风口141与风轮2的径向和/或轴向的间隙均不大于风轮2的外径的3.5%,防止第一进风口131和第二进风口141与风轮2的径向和/或轴向的间隙过大导致气体内泄漏及泄漏气体对主气流的干扰过大,提高了离心风机100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进风口131和第二进风口141与风轮2的径向间隙w和轴向的间隙d均为5mm。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31和第二进风口141与风轮2的径向和轴向的间隙均为5mm,使第一进风口131和第二进风口141与风轮2之间的间隙最为合适,减小气体在风道11内内泄漏及内泄漏气流对主气流的干扰效果最好,提高了产品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蜗壳1还包括蜗舌15,蜗舌15位于出风口12处,蜗舌15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子蜗舌15,两个子蜗舌15分别设置在上盖13和下盖14上;子蜗舌15包括水平段151和弧形段152,且水平段151与竖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两个子蜗舌15的弧形段152的半径相等。
在该实施例中,蜗舌15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子蜗舌15,子蜗舌15包括水平段151和弧形段152,且水平段151与竖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使两个子蜗舌15形成一个V字型结构,从而使气体高速流经蜗舌15附近时产生的噪音频率得以相互错开,防止频率相近的噪音相互叠加而产生较高的噪音峰值,降低了产品的噪音,另外,两个子蜗舌15的弧形段152的半径相等,保证风道11曲线(螺旋线)设计的合理性,即所有横截面上的风道11曲线均满足螺旋线设计原则,避免常见的锥形蜗舌15特征设计引起风道11曲线的不合理扭曲而导致风机效率的下降,提高了离心风机100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水平段151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10°。
在该实施例中,水平段151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10°,一方面,使二者之间的夹角不小于2°,保证了二者之间存在夹角,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另一方面,使二者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避免了二者之间的夹角过大导致起不到将产生的噪音相互错开的作用,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提高了降低噪音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水平段151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
在该实施例中,水平段151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使气体高速流经蜗舌15附近时将产生的噪音相互错开的作用效果最好,降低噪音的效果最好,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空调器200,包括有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离心风机100。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空调器200设置有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100,第一进风口131由上盖13的端面向上凸起形成,第二进风口141与第一进风口131相对应设置并且结构相同,二者的端部包裹风轮2的端部,使风道11的上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减小了气体经风轮2与风道11端面之间间隙形成的内泄漏以及泄露气流对主气流的干扰,进而提高了离心风机100的效率,同时,也减小了产品的体积,此外,第一进风口131和第二进风口141的轴线重合并与风轮2的轴线平行,使第一进风口131和第二进风口141与风轮2之间偏心设计,一方面,改善了进风的均匀性,避免了风道11进风口局部形成高气流,另一方面,降低了离心风机100形成的涡流噪音,提高了产品的舒适性;另外,当移动式空调器200的换热器20垂直于风道11端面布置时,风道11上下端面之间距离的压缩有利于提高换热器20中部的气流速度和换热效率,提高了产品的换热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风机,第一进风口由上盖的端面向上凸起形成,第二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相对应设置并且结构相同,二者的端部包裹风轮的端部,使风道的上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减小了气体经风轮与风道端面之间间隙形成的内泄漏以及泄露气流对主气流的干扰,进而提高了离心风机的效率,同时,也减小了产品的体积,此外,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轴线重合并与风轮的轴线平行,使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与风轮之间偏心设计,一方面,改善了进风的均匀性,避免了风道进风口局部形成高气流,另一方面,降低了离心风机形成的涡流噪音,提高了产品的舒适性。
具体而言,现有的移动式空调器,其内部结构紧凑,布局形式多样,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布局形式,空调器的噪音、能效、紧凑性和舒适性等指标仍然存在较大的优化和提升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风机,第一进风口由上盖的端面向上凸起形成,第二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相对应设置并且结构相同,二者的端部包裹风轮的端部,使风道的上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减小了气体经风轮与风道端面之间间隙形成的内泄漏以及泄露气流对主气流的干扰,进而提高了离心风机的效率,同时,也减小了产品的体积,此外,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轴线重合并与风轮的轴线平行,使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与风轮之间偏心设计,一方面,改善了进风的均匀性,避免了风道进风口局部形成高气流,另一方面,降低了离心风机形成的涡流噪音,提高了产品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
蜗壳,所述蜗壳具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出风口;和
风轮,所述风轮与所述电机的转轴相连接,并位于所述风道内;
其中,所述蜗壳包括:
上盖,所述上盖的中部具有第一进风口,且所述第一进风口由所述上盖的端面向上凸起形成,并包裹所述风轮的上端部;和
下盖,所述下盖与所述上盖连接,并形成所述风道,所述下盖具有与所述上盖相对应设置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包裹所述风轮的下端部,且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轴线重合并与所述风轮的轴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轴线与所述风轮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所述风轮的外径的3%~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轴线与所述风轮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所述风轮的外径的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距离比所述风轮高度的数值小5mm~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风轮的径向和/或轴向的间隙均为所述风轮的外径的0.5%~3.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风轮的径向和轴向的间隙均为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还包括蜗舌,所述蜗舌位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蜗舌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子蜗舌,两个所述子蜗舌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上;所述子蜗舌包括水平段和弧形段,且所述水平段与竖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两个所述子蜗舌的弧形段的半径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段与所述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段与所述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
10.一种移动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83817.5U CN205190343U (zh) | 2015-11-30 | 2015-11-30 | 离心风机及移动式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83817.5U CN205190343U (zh) | 2015-11-30 | 2015-11-30 | 离心风机及移动式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90343U true CN205190343U (zh) | 2016-04-27 |
Family
ID=55783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983817.5U Active CN205190343U (zh) | 2015-11-30 | 2015-11-30 | 离心风机及移动式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90343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70624A (zh) * | 2015-11-30 | 2016-03-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离心风机及移动式空调器 |
CN108361816A (zh) * | 2017-01-25 | 2018-08-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CN109083853A (zh) * | 2018-10-24 | 2018-12-25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风机结构以及空调器 |
WO2020048203A1 (zh) * | 2018-09-04 | 2020-03-12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风道组件以及空调器 |
-
2015
- 2015-11-30 CN CN201520983817.5U patent/CN20519034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70624A (zh) * | 2015-11-30 | 2016-03-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离心风机及移动式空调器 |
CN108361816A (zh) * | 2017-01-25 | 2018-08-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CN108361816B (zh) * | 2017-01-25 | 2019-08-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WO2020048203A1 (zh) * | 2018-09-04 | 2020-03-12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风道组件以及空调器 |
CN109083853A (zh) * | 2018-10-24 | 2018-12-25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风机结构以及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70624A (zh) | 离心风机及移动式空调器 | |
CN205190343U (zh) | 离心风机及移动式空调器 | |
CN108644905B (zh) | 出风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 |
CN201982367U (zh) | 贯流风机及具有贯流风机的空调器 | |
CN204140495U (zh) | 一种离心风机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 |
CN104456724A (zh) | 空调器 | |
CN202520656U (zh) | 空调器的离心风机蜗壳 | |
CN102022383A (zh) | 空调器风道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2644967A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2581594U (zh) | 一种分体式空调的贯流室外机 | |
CN204835300U (zh) | 一种能防凝露的空调开关柜 | |
CN204880381U (zh)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1851403U (zh) | 空调器风道装置及空调器 | |
CN110986169B (zh) | 一种用于分风的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 |
CN201513385U (zh) | 空调器风道装置及空调器 | |
CN203571979U (zh) |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圈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1429159Y (zh) | 壁挂式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 |
CN201246852Y (zh) | 分体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贯流风轮 | |
CN203628954U (zh) | 贯流风道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7278574U (zh) | 无蜗壳离心风机箱 | |
CN1117954C (zh) | 一种模拟自然风的空调末端装置 | |
CN207291573U (zh) | 超薄的房车四恒空调 | |
CN211177346U (zh) |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2721116B (zh) | 一种超薄风机盘管 | |
CN204835302U (zh) | 一种空调开关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