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88038U - 一种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88038U
CN205188038U CN201520826703.XU CN201520826703U CN205188038U CN 205188038 U CN205188038 U CN 205188038U CN 201520826703 U CN201520826703 U CN 201520826703U CN 205188038 U CN205188038 U CN 2051880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creen plate
strumbox
filter
ros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267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禹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ilanfe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ilanfe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ilanfe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ilanfe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2670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880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880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8803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一种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按照水流方向包括水泵、微电解部分和过滤部分;所述微电解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光伏板、锂电池、变压电路板和两组不同材质的导体,以及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过滤部分包括过滤箱,过滤箱的顶部设有进水管,过滤箱的底部设有出水管,过滤箱内设有多层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为微孔质结构,而且各过滤板呈水平布置,相互平行,过滤板之间夹持有过滤材料;所述微电解部分的出水口与过滤部分的过滤箱进水管连接,经过过滤净化的水由出水管返回景观。整个装置安装在移动底盘上,并且由控制系统进行操控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向往“小桥流水、碧波荡漾、鱼鸟成群”的自然美景。人工景观已成为城市公共场所和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在人们生活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水域面积不断缩小的今天显得至关重要。这些人工景观对于提高城市环境品质,提供更丰富的娱乐和休闲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局部大气状况,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人工景观的修建增大了对生态环境用水量的需求;另一方面,人工景观通常位于城市居民日常活动区域,其观赏功能对水体颜色、透明度、气味、有毒物质和大肠杆菌等理化指标有一定要求。只有水量丰富、感观优美和健康无害的人工景观才能实现环境和景观功能。
然而,大多数城市景观水体都是封闭缓流水体,水体自净能力差,随着景观水体内源污染物的积累和外源污染物的持续输入,景观水体逐渐富营养化,有机物及其他杂质日益增多,水体溶解氧浓度剧烈起伏,水体中大量的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甚至还出现大量浮游动植物,使得水色、水味恶化,鱼类和其它生物大量死亡,从而影响了景观整体的美感,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为此,有必要定期对景观水进行处理,以保持景观水的生动、灵气和美感。
与天然湖泊和河流等水体相比,人工景观有流动性相对缓慢、水量较小、水体更新时间较长、与周边水系的连通性较差和环境容量较小的特点,而且对冲击负荷抵抗能力弱,水质容易恶化。大量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有些景观水质恶化,水体透明度低,夏季易爆发水华,散发恶臭,不但丧失了景观功能,甚至破坏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总的来说,人工景观的水质无法持续保持良好,补水水源污染负荷控制不当,致使人工景观降低或失去景观功能,甚至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和周边水域水环境。特别是养鱼型景观水体,由于鱼类产生的大量内源污染物,使景观水体水质快速恶化,导致景观水体色度、浊度大幅攀升,从而使养鱼型景观水体失去观赏价值。
现有景观水体净化工艺根据其特点分为两大类方法:
一、封闭式物质内循环法,这类方法一般包括化学法、微生物净化法、超声波净化法、接触氧化法等。化学法利用化学药剂压制藻类生长。常用的药剂有絮凝剂、化学药物等。絮凝剂的特点是见效快,但是药剂释放速度较快,不能很好地控制药剂释放速度,对微生物等不能起到很好的杀灭作用。化学药物如生石灰等,不仅能净化水质,而且能对微生物甚至浮游生物起到杀灭作用,但是也同样面临药剂释放速度不能控制从而导致不能长久维持药效的问题。此外,如果将水处理药剂直接投入景观水中,水处理药剂的药物残渣会造成景观水的二次污染。微生物净化法通过微生物分解抑制藻类。超声波净化法通过超声波杀灭抑制藻类。这两种方法虽然能短时间压制藻类的生长和繁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水体中的氮磷等植物性营养物质始终在水中、水底实现内部物质循环,始终不能迁出水体,从而景观水体逐渐富营养化。采用此类方法的景观水体一般水质较差,或后期运行管理成本很高。
二、开放式物质外循环法,这类方法有湿地法、气浮法、过滤法或综合处理方法,该类方法的特点在于景观水体中的氮磷等植物性营养物质能通过各种方式从水体中迁移出来,从而使景观水体逐渐趋于和达到贫营养化状态。但由于工艺的不同,每个工艺处理单元效率的不同,各种处理方法的前期投资成本、运行管理成本、运行管理难度、水质管理难度、水质品质都存在巨大差异。
另外,由于景观水体水处理项目是没有收入的项目,过大的前期投资成本、运行管理成本给景观水体的管理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同时,城市景观水体周边环境寸土寸金的环境特点及我国南北巨大差异的气候特点也限制了景观水体的处理工艺。为解决此问题,一般采用部分循环或定期全面更换的方法,从而引起成本的提高、水资源的浪费和设备的利用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投资小,净化能力强的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按照水流方向包括水泵、微电解部分和过滤部分;所述微电解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光伏板、锂电池、变压电路板和两组不同材质的导体,以及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过滤部分包括过滤箱,过滤箱的顶部设有进水管,过滤箱的底部设有出水管,过滤箱内设有多层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为微孔质结构,而且各过滤板呈水平布置,相互平行,过滤板之间夹持有过滤材料;所述微电解部分的出水口与过滤部分的过滤箱进水管连接,经过过滤净化的水由出水管返回景观。整个装置安装在移动底盘上,并且由控制系统进行操控运行。
进一步,微电解部分包括设置在进水口的铜质过滤网,过滤网上布置有过滤膜。
进一步,所述过滤箱内设有四层过滤板。
进一步,所述过滤板之间夹持的过滤材料,从上至下,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之间设有聚丙烯无纺布,第二过滤板与第三过滤板之间设有活性炭层,第三过滤板与第四过滤板之间设有中空纤维膜。
进一步,所述聚丙烯无纺布的厚度为10-30毫米,活性炭层的厚度为5-20毫米,中空纤维膜的厚度为500-800微米。
进一步,所述移动底盘连接牵引装置。
进一步,所述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提供了一种无能耗,且能有效去除污水中有害物质的水处理装置,投资低,节省占地,灵活性高,运行稳定,环保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的过滤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过滤板,2第二过滤板,3第三过滤板,4第四过滤板,5聚丙烯无纺布,6活性炭层,7中空纤维膜,101水泵,102微电解部分,103过滤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按照水流方向包括水泵、微电解部分和过滤部分;所述微电解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光伏板、锂电池、变压电路板和两组不同材质的导体,以及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过滤部分包括过滤箱,过滤箱的顶部设有进水管,过滤箱的底部设有出水管,过滤箱内设有多层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为微孔质结构,而且各过滤板呈水平布置,相互平行,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之间设有聚丙烯无纺布,第二过滤板与第三过滤板之间设有活性炭层,第三过滤板与第四过滤板之间设有中空纤维膜;所述微电解部分的出水口与过滤部分的过滤箱进水管连接,经过过滤净化的水由出水管返回景观;整个装置安装在移动底盘上,并且由控制系统进行操控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原理如下:城市景观排出的污水通过水泵进入一种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先经过微电解部分,可以在进水口设置铜质过滤网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去除水中的杂物。微电解部分的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储存在锂电池中,再由变压电路板转化变压分别给两组不同材质的导体供电,污水经过微电解部分,利用不同金属之间的电极电位差对流经的水进行微电解,微电解完的水通过出水口流入过滤部分进行过滤。过滤部分包括过滤箱,箱内设有多层过滤板,过滤板的层数根据水质情况可以设置为四层、六层或八层,经过过滤净化的水由出水管返回景观。
实施例1
上述的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中,微电解部分的进水口不设置铜质过滤网。所述两组不同材质的导体分别为铜和锌。所述过滤部分的过滤箱中设置四层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之间设有聚丙烯无纺布,所述聚丙烯无纺布的厚度是30毫米。第二过滤板与第三过滤板之间设有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的厚度是20毫米。第三过滤板与第四过滤板之间设有中空纤维膜,中空纤维膜的厚度是800微米。所述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系统。
实施例2
在上述的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中,微电解部分的进水口设置铜质过滤网。将实施例1中所述两组不同材质的导体修改为铜和镍。所述过滤部分的过滤箱中设置八层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之间聚丙烯无纺布的厚度是10毫米,第二过滤板与第三过滤板之间聚丙烯无纺布的厚度是15毫米;第三过滤板与第四过滤板之间活性炭层的厚度是5毫米,第四过滤板与第五过滤板之间活性炭层的厚度是10毫米,第五过滤板与第六过滤板之间活性炭层的厚度是15毫米。第六-八过滤板之间设有中空纤维膜,其中第六过滤板与第七过滤板之间中空纤维膜的厚度是600微米,第七过滤板与第八过滤板之间中空纤维膜的厚度是500微米。所述底盘连接牵引装置。
实施例3
在上述的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中,将实施例1中所述两组不同材质的导体修改为钛和镍。所述过滤部分的过滤箱中设置六层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之间设有聚丙烯无纺布,聚丙烯无纺布的厚度是15毫米,第二过滤板与第三过滤板之间聚丙烯无纺布的厚度是20毫米。第三过滤板与第四过滤板之间活性炭层的厚度是15毫米,第四过滤板与第五过滤板之间活性炭层的厚度是20毫米。第五过滤板与第六过滤板之间设有中空纤维膜,其厚度为700微米。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照水流方向包括水泵、微电解部分和过滤部分;所述微电解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光伏板、锂电池、变压电路板和两组不同材质的导体,以及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过滤部分包括过滤箱,过滤箱的顶部设有进水管,过滤箱的底部设有出水管,过滤箱内设有多层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为微孔质结构,而且各过滤板呈水平布置,相互平行,过滤板之间夹持有过滤材料;所述微电解部分的出水口与过滤部分的过滤箱进水管连接,经过过滤净化的水由出水管返回景观;整个装置安装在移动底盘上,并且由控制系统进行操控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解部分包括设置在进水口的铜质过滤网,过滤网上布置有过滤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内设有四层过滤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之间夹持的过滤材料,从上至下,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之间设有聚丙烯无纺布,第二过滤板与第三过滤板之间设有活性炭层,第三过滤板与第四过滤板之间设有中空纤维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无纺布的厚度为10-30毫米,活性炭层的厚度为5-20毫米,中空纤维膜的厚度为500-80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盘连接牵引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系统。
CN201520826703.XU 2015-10-22 2015-10-22 一种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880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26703.XU CN205188038U (zh) 2015-10-22 2015-10-22 一种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26703.XU CN205188038U (zh) 2015-10-22 2015-10-22 一种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88038U true CN205188038U (zh) 2016-04-27

Family

ID=55781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2670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88038U (zh) 2015-10-22 2015-10-22 一种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8803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3904A (zh) * 2016-05-20 2016-09-07 和县伊迈炭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23905A (zh) * 2016-05-20 2016-09-07 和县伊迈炭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3904A (zh) * 2016-05-20 2016-09-07 和县伊迈炭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23905A (zh) * 2016-05-20 2016-09-07 和县伊迈炭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75019U (zh) 用于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的mbr一体化系统
CN105016474B (zh) 一种用于城市水体中持久性污染物净化的电化学生物浮岛
CN204324990U (zh) 适用于入湖景观水体的多级生物滤池—生态塘净化系统
CN201762189U (zh) 太阳能景观水循环利用装置
CN102464404B (zh) 一种受污染河道水体修复治理方法及系统
CN103641276B (zh) 一种城市景观水体综合处理方法及系统
CN203194328U (zh) 一体化循环水养殖净水装置
CN207361997U (zh) 一种城市景观水的水循环式脱氮除磷装置
CN108503136A (zh) 河道治理系统
CN206970316U (zh) 一种用于河水中微生物扩培去除污染的设备
CN209602316U (zh) 一种河涌、湖泊综合修复系统
CN102167470B (zh) 一种景观水体生态自维持装置
CN205188038U (zh) 一种治理水体污染的水生态系统操控治理装置
CN107162221A (zh) 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CN103214093B (zh) 低c/n生活污水高效脱氮的复合电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装置
CN203904074U (zh) 一种水体多功能生态修复设备
CN202625962U (zh) 一种富营养化河流净化装置
CN205188040U (zh) 一种城市景观水体的水生态治理装置
CN203284289U (zh) 生活污水高效脱氮的复合电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装置
CN218789885U (zh) 一种多层高密度自净化养殖系统
CN106746348B (zh) 一种湖库型水源取水头部水质预净化方法
CN201433154Y (zh) 景观水物理处理结合生态治理系统
CN205188039U (zh) 一种治理城市景观水体的生物操纵装置
CN216039071U (zh) 一种湖泊循环供应活水系统
CN212741056U (zh) 一种校园池塘高pt水体治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