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70493U - 一种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70493U
CN205170493U CN201520781877.9U CN201520781877U CN205170493U CN 205170493 U CN205170493 U CN 205170493U CN 201520781877 U CN201520781877 U CN 201520781877U CN 205170493 U CN205170493 U CN 205170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st
lattice
anoxic pond
reaction tank
oxy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8187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五星
黄浩华
王雅楠
万明辉
王锡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8187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70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70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70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该生物反应池包含两个镜像布置的、结构相同的反应池;每个反应池均包含好氧区,以及由若干格厌/缺氧池构成的厌/缺氧区,该好氧区包含好氧池。厌/缺氧区与另一个反应池的厌/缺氧区相邻并平行设置;好氧区设置在厌/缺氧区的外侧,在厌/缺氧区与好氧区中间设有隔墙。厌/缺氧区为长条形,其内设有隔墙,将厌/缺氧区等分成8格方形的厌/缺氧池。好氧区包含两条平行的渠道,两条渠道之间设有隔墙,隔墙顶端设有空气管廊。好氧区与厌/缺氧区连接的一条渠道的初始段设为交替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可根据进水水质及处理要求选择不同的运行模式,运行管理灵活,适应能力强。

Description

一种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市政工程及环境保护工程中的污水处理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融合传统A/A/O工艺、倒置A/A/O工艺、分点进水倒置A/A/O工艺以及改良A/A/O工艺等多种基于AO工艺原理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
背景技术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基于缺氧脱氮及厌氧释磷原理所开发出来的生物处理工艺。以A/A/O工艺为代表的传统活性污泥法,整个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呈厌氧(A1)/缺氧(A2)/好氧(O)的布置形式,其典型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二沉池污泥回流至厌氧段,含聚磷菌的回流污泥与污水混合后,完成磷的有效释放;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段,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作用下完成反硝化反应。
传统A/A/O工艺的特点是厌氧、缺氧和好氧三段功能明确,界线分明,有利于各类菌种的生长和繁殖,并可根据进水条件和出水要求,人为地创造和控制三段的时空比例和运转条件,只要碳源充足,便可根据需要,达到比较高的脱氮率。
但是常规A/A/O工艺存在以下缺点:
(1)由于厌氧区居前,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对厌氧区产生不利影响;
(2)由于缺氧区位于系统中部,反硝化在碳源分配上居于不利地位,因而影响了系统的脱氮效果;
针对传统A/A/O工艺的不足,基于A/O脱氮除磷原理的工艺不断演化发展,陆续出现倒置A/A/O工艺、分点进水倒置A/A/O工艺、改良A/A/O工艺等。
上述每种处理工艺各有特点,在国内外均有很多工程案例,从处理效果上看,以上工艺系列均可满足处理要求,但每种工艺均有侧重,在基建投资、运行成本、占地、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到工程应用,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处理重点的针对性,对污水水质水量的适应性,运行的稳定性等多种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市政工程及环境保护工程中的生物反应池,合理布置各个功能区域以及池行优化设计,可根据进水水质水量变化以及出水水质要求灵活调整运行模式及处理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其中,该生物反应池包含两个镜像布置的、结构相同的反应池;每个反应池均包含好氧区,以及由若干格厌/缺氧池构成的厌/缺氧区;所述好氧区包含好氧池。
上述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其中,所述的反应池,其厌/缺氧区与另一个反应池的厌/缺氧区相邻并平行设置;所述的好氧区设置在厌/缺氧区的外侧,在所述厌/缺氧区与好氧区中间设有隔墙,隔墙的上端设置混合液回流渠道,在混合液回流渠道靠厌/缺氧区处的侧壁设置混合液流入口,在混合液流入口处设置混合液回流堰门。
上述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其中,所述的厌/缺氧区为长条形,其内设有隔墙,将厌/缺氧区沿长边等分成8格方形的厌/缺氧池,每个厌/缺氧池内分别设置立式涡轮搅拌器;相邻的厌/缺氧池之间的隔墙上设有过水孔,相邻隔墙上的过水孔分别靠一侧长边和另一侧长边设置,使厌/缺氧区内的水流能够以“S”形流动;所述的厌/缺氧池能够分别作为厌氧池或缺氧池使用。
上述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其中,所述的厌/缺氧区,其与好氧区之间的混合液回流渠道上分别在第一格厌/缺氧池、第二格厌/缺氧池、第三格厌/缺氧池和第五格厌/缺氧池处设置调节堰门。
上述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其中,所述的厌/缺氧区与另一个反应池的厌/缺氧区之间设有隔墙,隔墙顶部设有1条进水渠道,并在进水渠道靠第一格厌/缺氧池的一端设置进水井,进水井能够与设置在生物反应池外侧的进水管道相连;所述进水渠道两侧的侧壁上,在对应每个厌/缺氧池处分别设置进水孔,进水孔处设置进水堰门;所述进水渠道在第一格厌/缺氧池、第二格厌/缺氧池、第五格厌/缺氧池以及第八格厌/缺氧池处分别设置调节堰门。
上述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其中,所述的第一格厌/缺氧池内设有进泥孔,能够与设置在生物反应池外侧的污泥回流井连通,所述的污泥回流井与来自二沉池的污泥回流管道相连;在第一格厌/缺氧池与污泥回流井之间设有污泥外回流堰门。
上述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其中,所述的好氧区包含两条平行的渠道,所述渠道的长度与厌/缺氧区的长度相同,在好氧区的两条渠道之间设有隔墙,隔墙顶端设有空气管廊。
上述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其中,所述的好氧区,其靠近厌/缺氧区的一条渠道的一端与厌/缺氧区的第八格厌/缺氧池即最后一格厌/缺氧池连接,该渠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条渠道的一端连接,好氧区靠外侧的末端设有出水井,出水井与设置在生物反应池外侧的出水管相连;在好氧区靠外侧的末端还设有混合液提升泵井,混合液提升泵井与混合液回流渠道共壁并在壁上设置出水孔,连通混合液提升泵井与混合液回流渠道;混合液提升泵井中设有低扬程的内回流污泥泵。
上述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其中,所述的好氧区,包含交替段与好氧池,好氧区与厌/缺氧区连接的一条渠道的初始段设为交替段,交替段内设有潜水搅拌器;所述交替段的容积占整个好氧区的1/7,所述交替段由隔墙分为若干格,优选为四格,相邻的隔墙分别在靠渠道的两侧之一处设有过水孔,使水流在交替段中也能够以“S”形流动。
上述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其中,所述的好氧区交替段,其与厌/缺氧区的第八格厌/缺氧池即最后一格厌/缺氧池之间的隔墙下端设有过水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具有以下优点:
融合了多种基于缺氧脱氮及厌氧释磷原理所开发出来的生物处理工艺,如传统A/A/O工艺、倒置A/A/O工艺、分点进水倒置A/A/O工艺以及改良A/A/O工艺等。可根据进水水质水量变化以及出水水质要求可灵活调整处理工艺,并通过各个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及优化设计,减少了整个反应池的占地面积和运行成本,运行管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A/A/O工艺流程图。
图2为倒置A/A/O工艺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的分点进水倒置A/A/O工艺流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的改良A/A/O工艺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的本实用新型的可切换模式A/A/O生物反应池平面布置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的传统A/A/O工艺运行模式平面布置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的倒置A/A/O工艺运行模式平面布置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的分点进水倒置A/A/O工艺运行模式平面布置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的改良A/A/O工艺运行模式平面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包含两个镜像布置的、结构相同的反应池;每个反应池均包含好氧区,以及由若干格厌/缺氧池构成的厌/缺氧区;该好氧区包含好氧池10。
厌/缺氧区与另一个反应池的厌/缺氧区相邻并平行设置。
好氧区设置在厌/缺氧区的外侧,在厌/缺氧区与好氧区中间设有隔墙,隔墙的上端设置混合液回流渠道14,在混合液回流渠道14靠厌/缺氧区处的侧壁设置混合液流入口,在混合液流入口处设置混合液回流堰门,如:第一格厌/缺氧池混合液回流堰门22、第二格厌/缺氧池混合液回流堰门23、第三格厌/缺氧池混合液回流堰门24、第五格厌/缺氧池混合液回流堰门25。
厌/缺氧区为长条形,其内设有隔墙,将厌/缺氧区沿长边等分成8格方形的厌/缺氧池,分别为第一格厌/缺氧池1、第二格厌/缺氧池2、第三格厌/缺氧池3、第四格厌/缺氧池4、第五格厌/缺氧池5、第六格厌/缺氧池6、第七格厌/缺氧池7、第八格厌/缺氧池8。每个厌/缺氧池内分别设置立式涡轮搅拌器;相邻的厌/缺氧池之间的隔墙上设有过水孔,相邻隔墙上的过水孔分别靠一侧长边和另一侧长边设置,使厌/缺氧区内的水流能够以“S”形流动;厌/缺氧池能够分别作为厌氧池或缺氧池使用。
厌/缺氧区与好氧区之间的混合液回流渠道14上分别在第一格厌/缺氧池、第二格厌/缺氧池、第三格厌/缺氧池和第五格厌/缺氧池处设置调节堰门。
厌/缺氧区与另一个反应池的厌/缺氧区之间设有隔墙,隔墙顶部设有1条进水渠道16,并在进水渠道16靠第一格厌/缺氧池的一端设置进水井,进水井能够与设置在生物反应池外侧的进水管道相连;进水渠道16两侧的侧壁上,在对应每个厌/缺氧池处分别设置进水孔,进水孔处设置进水堰门,如:第一格厌/缺氧池进水堰门17、第二格厌/缺氧池进水堰门18、第五格厌/缺氧池进水堰门19、第八格厌/缺氧池进水堰门20;进水渠道16在第一格厌/缺氧池、第二格厌/缺氧池、第五格厌/缺氧池以及第八格厌/缺氧池处分别设置调节堰门。
第一格厌/缺氧池内设有进泥孔,能够与设置在生物反应池外侧的污泥回流井13连通,污泥回流井13与来自二沉池的污泥回流管道相连;在第一格厌/缺氧池与污泥回流井13之间设有污泥外回流堰门21。
好氧区包含两条平行的渠道,渠道的长度与厌/缺氧区的长度相同,在好氧区的两条渠道之间设有隔墙,隔墙顶端设有空气管廊15。
好氧区靠近厌/缺氧区的一条渠道的一端与厌/缺氧区的第八格厌/缺氧池即最后一格厌/缺氧池连接,该渠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条渠道的一端连接,好氧区靠外侧的末端设有出水井12,出水井12与设置在生物反应池外侧的出水管相连;在好氧区靠外侧的末端还设有混合液提升泵井11,混合液提升泵井11与混合液回流渠道14共壁并在壁上设置出水孔,连通混合液提升泵井11与混合液回流渠道14;混合液提升泵井11中设有低扬程的内回流污泥泵。
好氧区包含交替段9与好氧池10,好氧区与厌/缺氧区连接的一条渠道的初始段设为交替段9,交替段9内设有潜水搅拌器;交替段9的容积占整个好氧区的1/7,交替段9由隔墙分为若干格,优选为四格,相邻的隔墙分别在靠渠道的两侧之一处设有过水孔,使水流在交替段9中也能够以“S”形流动。
好氧区交替段9与厌/缺氧区的第八格厌/缺氧池即最后一格厌/缺氧池之间的隔墙下端设有过水孔。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切换模式A/A/O生物反应池做更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传统A/A/O工艺运行方式。
如图6所示,第一格厌/缺氧池进水堰门17开启,部分水进入第一格厌/缺氧池1,此时第一格厌/缺氧池1作为厌氧池使用;第二格厌/缺氧池进水堰门18开启,部分水进入第二格厌/缺氧池2,第二至第八格厌/缺氧池作为缺氧池使用;第五格厌/缺氧池进水堰门19以及第八格厌/缺氧池进水堰门20根据调节需要开启,给缺氧池补充碳源;第二格缺氧池混合液回流堰门23开启,混合液回流至第二格厌/缺氧池2,污泥外回流堰门21开启,外回流污泥回流至第一格厌/缺氧池1。进水渠道16进水量为Q。整个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实施例2:倒置A/A/O工艺运行方式。
如图7所示,第一格厌/缺氧池进水堰门17开启,污水进入第一格厌/缺氧池1,此时第一格至第七格厌/缺氧池作为缺氧池使用;第八格厌/缺氧池8作为厌氧池使用;所有混合液回流堰门关闭,取消内回流;污泥外回流堰门21开启,外回流污泥回流至缺氧池1。进水渠道16进水量为Q。整个工艺流程图如图2所示。
实施例3:分点进水倒置A/A/O工艺运行方式。
如图8所示,第一格厌/缺氧池进水堰门17开启,部分污水进入第一格厌/缺氧池1,此时第一格至第七格厌/缺氧池作为缺氧池使用;第八格厌/缺氧池进水堰门20开启,部分污水进入第八格厌/缺氧池8,此时第八格厌/缺氧池8作为厌氧池使用;第2格厌/缺氧池进水堰门18以及第五格厌/缺氧池进水堰门19根据调节需要开启,给缺氧池补充碳源;污泥外回流堰门21开启,外回流污泥回流至第一格厌/缺氧池1;第一格厌/缺氧池混合液回流堰门22开启,混合液回流至第一格厌/缺氧池1。进水渠道16进水量为Q。整个工艺流程图如图3所示。
实施例4:改良A/A/O工艺运行方式。
如图9所示,第一格厌/缺氧池进水堰门17开启,部分污水进入与进入第一格厌/缺氧池1,此时第一格厌/缺氧池1作为预缺氧池使用;第二格厌/缺氧池进水堰门18开启,部分污水进入第二格厌/缺氧池2,此时第二格厌/缺氧池2作为厌氧池使用;第五格厌/缺氧池进水堰门19以及第八格厌/缺氧池进水堰门20根据调节需要开启,给缺氧池补充碳源;第三格厌/缺氧池混合液回流堰门24开启,混合液回流至第三格厌/缺氧池3;污泥外回流堰门21开启,外回流污泥回流至第一格厌/缺氧池1。进水渠道16进水量为Q。整个工艺流程图如图4所示。
随着城市和工业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及水量不断变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比例不断发生变化,对脱氮处理的要求也不一样,传统单一的运行模式很难实现污染物指标达标排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可根据进水水质及处理要求选择不同的运行模式,运行管理灵活,适应能力强。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该生物反应池包含两个镜像布置的结构相同的反应池;每个反应池均包含好氧区,以及由若干格厌/缺氧池构成的厌/缺氧区;所述好氧区包含好氧池(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池,其厌/缺氧区与另一个反应池的厌/缺氧区相邻并平行设置;所述的好氧区设置在厌/缺氧区的外侧,在所述厌/缺氧区与好氧区中间设有隔墙,隔墙的上端设置混合液回流渠道(14),在混合液回流渠道(14)靠厌/缺氧区处的侧壁设置混合液流入口,在混合液流入口处设置混合液回流堰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厌/缺氧区为长条形,其内设有隔墙,将厌/缺氧区沿长边等分成8格方形的厌/缺氧池,每个厌/缺氧池内分别设置立式涡轮搅拌器;相邻的厌/缺氧池之间的隔墙上设有过水孔,相邻隔墙上的过水孔分别靠一侧长边和另一侧长边设置,使厌/缺氧区内的水流能够以“S”形流动;所述的厌/缺氧池能够分别作为厌氧池或缺氧池使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厌/缺氧区,其与好氧区之间的混合液回流渠道(14)上分别在第一格厌/缺氧池(1)、第二格厌/缺氧池(2)、第三格厌/缺氧池(3)和第五格厌/缺氧池(5)处设置调节堰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厌/缺氧区与另一个反应池的厌/缺氧区之间设有隔墙,隔墙顶部设有1条进水渠道(16),并在进水渠道(16)靠第一格厌/缺氧池(1)的一端设置进水井,进水井能够与设置在生物反应池外侧的进水管道相连;所述进水渠道(16)两侧的侧壁上,在对应每个厌/缺氧池处分别设置进水孔,进水孔处设置进水堰门;所述进水渠道(16)在第一格厌/缺氧池(1)、第二格厌/缺氧池(2)、第五格厌/缺氧池(5)以及第八格厌/缺氧池(8)处分别设置调节堰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格厌/缺氧池(1)内设有进泥孔,能够与设置在生物反应池外侧设置的污泥回流井(13)连通,所述的污泥回流井(13)与来自二沉池的污泥回流管道相连;在第一格厌/缺氧池(1)与污泥回流井(13)之间设有污泥外回流堰门(21)。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好氧区包含两条平行的渠道,所述渠道的长度与厌/缺氧区的长度相同,在好氧区的两条渠道之间设有隔墙,隔墙顶端设有空气管廊(1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好氧区,其靠近厌/缺氧区的一条渠道的一端与厌/缺氧区的第八格厌/缺氧池(8)连接,该渠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条渠道的一端连接,好氧区靠外侧的末端设有出水井(12),出水井(12)与设置在生物反应池外侧的出水管相连;在好氧区靠外侧的末端还设有混合液提升泵井(11),混合液提升泵井(11)与混合液回流渠道(14)共壁并在壁上设置出水孔,连通混合液提升泵井(11)与混合液回流渠道(14);混合液提升泵井(11)中设有内回流污泥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好氧区,包含交替段(9)与好氧池(10),好氧区与厌/缺氧区连接的一条渠道的初始段设为交替段(9),交替段(9)内设有潜水搅拌器;所述交替段(9)的容积占整个好氧区的1/7,所述交替段(9)由隔墙分为若干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好氧区交替段(9),其与厌/缺氧区的第八格厌/缺氧池(8)之间的隔墙下端设有过水孔。
CN201520781877.9U 2015-10-10 2015-10-10 一种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 Active CN205170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81877.9U CN205170493U (zh) 2015-10-10 2015-10-10 一种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81877.9U CN205170493U (zh) 2015-10-10 2015-10-10 一种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70493U true CN205170493U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34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81877.9U Active CN205170493U (zh) 2015-10-10 2015-10-10 一种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7049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6570A (zh) * 2015-10-10 2016-01-13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
CN108862589A (zh) * 2018-07-25 2018-11-23 苏州市排水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CN112079521A (zh) * 2020-08-27 2020-12-15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a2/o工艺的轮换式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6570A (zh) * 2015-10-10 2016-01-13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
CN108862589A (zh) * 2018-07-25 2018-11-23 苏州市排水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CN108862589B (zh) * 2018-07-25 2024-02-23 苏州市排水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CN112079521A (zh) * 2020-08-27 2020-12-15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a2/o工艺的轮换式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6103B (zh) 一体化原位脱氮养殖废水生物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1734829B (zh) V型曝气生物滤池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及配套装置
CN103408143B (zh) 一种分格可调型厌氧-缺氧-好氧生化反应器
CN105217886A (zh) 一种使用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处理污水的方法
CN201087158Y (zh) 一种湿地废水处理系统
CN104944679B (zh) 一种分散型高氨氮污水的处理方法
CN205170493U (zh) 一种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
CN105084637A (zh) 一种折流反硝化除磷及cod降解集成装置
CN105236570A (zh) 一种能切换模式的生物反应池
CN212375119U (zh) 多功能区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4714653U (zh) 一种高效aoas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8146051U (zh) 一种a2o一体化污水处理池成套系统
CN218146052U (zh) 乡镇污水a2o生化物化一体化处理池
CN114560594B (zh) 一种模块化快装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CN103693818B (zh) 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及沉淀池
CN115286174A (zh) 达到ⅳ类标准的低能耗集成化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5556420U (zh) 一种一体化MagBR-MBBR磁性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
CN101823791A (zh) 地下式氧化沟污水处理系统
CN213738787U (zh) 一种分置曝气升流式好氧颗粒污泥床
CN104496021A (zh) 一种适用于复合型氧化沟的生物强化脱氮结构
CN112607862A (zh) 多级ao污水生化处理工艺
CN204022558U (zh) 一种节能型mbr氧化沟污水处理装置
CN203999251U (zh) 畜牧养殖水处理集成设备
CN209210490U (zh) 一种级数可调的多级ao-mbbr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CN206511991U (zh) 一种适用于低cn比污/废水治理的改良型aao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