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60161U -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60161U
CN205160161U CN201521005647.XU CN201521005647U CN205160161U CN 205160161 U CN205160161 U CN 205160161U CN 201521005647 U CN201521005647 U CN 201521005647U CN 205160161 U CN205160161 U CN 2051601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ource
portable power
trunking
shell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0564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汉斌
杨力平
万业朝
陈路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em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ngling Digi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ngling Digi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ngling Digi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0564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601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60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601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包括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外壳以及移动电源,所述外壳的内侧面用于卡接电子产品,所述外壳的外侧面与移动电源可拆卸结合;所述移动电源朝向外壳的一面上设置有置线槽,所述置线槽从移动电源表面朝移动电源内部方向凹陷,所述置线槽内部镶嵌有转换线,所述转换线与置线槽的外形相适配,当移动电源与外壳相结合时,所述转换线内置并固定于移动电源与外壳之间。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移动电源存在转换线不易携带,影响外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
背景技术
手机等智能设备日渐普及,由于这一类电子产品的功耗较大,且电子产品本身的电池容量有限,为了保证电子产品的续航,可采用备用电源进行充电,即移动电源或充电宝。移动电源可通过充电口进行充电,充满后方便使用者进行携带,随时可对其电子产品进行充电,适用于长期出差的使用者。
现有的移动电源在给电子产品充电时,需要配备充电转换线进行移动电源和电子产品之间的连接,充电转换线同时也可以给移动电源充电,由于充电转换线为独立结构,具有不方便使用者携带,容易造成丢失的不足,同时也影响美观性,现有一种解决方案为:将充电转换线的一端与移动电源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接头,充电转换线可收缩设置于移动电源内,但由于一般移动电源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不同,需要设置两根内置的转换线,占用较大的电源空间,影响电量设置,对移动电源外观也有较大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移动电源存在转换线不易携带,影响外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将移动电源和电子产品的外壳相结合,将转换线内置于移动电源和外壳之间,方便转换线的携带,同时将转换线完全隐藏,提升外观的整洁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包括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外壳以及移动电源,所述外壳的内侧面用于卡接电子产品,所述外壳的外侧面与移动电源可拆卸结合;
所述移动电源朝向外壳的一面上设置有置线槽,所述置线槽从移动电源表面朝移动电源内部方向凹陷,所述置线槽内部镶嵌有转换线,。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线包括第一接头、连接线和第二接头,所述连接线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置线槽分为三段,依次为第一置线槽、第二置线槽和第三置线槽,所述第一接头置于第一置线槽中,所述连接线置于第二置线槽中,所述第二接头置于第三置线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置线槽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抵住连接线远离第二置线槽的一面,起限位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头为MicroUSB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为MiniUSB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与移动电源的可拆卸结合方式为磁力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开有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所述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均从外壳的里侧面朝外侧面方向凹陷,且在外侧面上分别形成第一凸起块和第二凸起块,所述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
所述移动电源朝向外壳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三槽位和第四槽位,所述第三槽位和第四槽位均从移动电源的外部朝内部凹陷,所述第三槽位与第一凸起块的外形相适配,所述第四槽位与第二凸起块的外形相适配,所述移动电源的内部设置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且所述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分别位于第三槽位和第四槽位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槽位设置于临近置线槽的位置,且第四槽位和置线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一贴皮,所述第一贴皮为外壳与移动电源之间的软材质缓冲层,所述第一贴皮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凸起块和第二凸起块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电源背离外壳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贴皮。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电源上设置充电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输出接口设置于移动电源上与电子产品的充电口相靠近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移动电源可拆卸结合于外壳上,在移动电源朝向外壳的一面上设置有置线槽,将转换线内置于移动电源与外壳之间,实现转换线的完全隐藏,当不需要使用转换线时,可将转换线卡接于移动电源上,方便转换线的携带,且不易丢失。同时,移动电源与外壳结合使得移动电源与外壳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方便移动电源上输出口的设置到与电子产品充电口临近的位置,可大大缩短转换线的长度,充电时转换线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电源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换线与置线槽的配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电源的正视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移动电源;11、第三磁体;12、第四磁体;13、第三槽体;14、第四槽体;2、外壳;21、第一槽体;22、第二槽体;23、第一磁体;24、第二磁体;25、第一挡片;26、第二挡片;27、第一凸起块;28、第二凸起块;29、折弯边;3、第二贴皮;4、第一贴皮;41、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5、电子产品;6、置线槽;61、第一置线槽;62、第二置线槽;63、第三置线槽;64、限位块;7、转换线;71、第一接头;72、连接线;73、第二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包括应用于电子产品5的外壳2以及移动电源1,所述外壳2的内侧面用于卡接电子产品5,为电子产品5的附加件,所述外壳2的外侧面与移动电源1可拆卸结合,从而实现移动电源1与电子产品5的结合,方便移动电源1为电子产品5进行充电;
所述移动电源1朝向外壳2的一面上设置有置线槽6,所述置线槽6从移动电源1表面朝移动电源1内部方向凹陷,所述置线槽6内部镶嵌有转换线7,所述转换线7与置线槽6的外形相适配,当移动电源1与外壳2相结合时,所述转换线7内置并固定于移动电源1与外壳2之间,所述置线槽6在移动电源1上的位置没有具体限制,可沿移动电源1的宽度方向设置、长度方向设置或倾斜设置,优选的,将置线槽6沿移动电源1的宽度方向设置于移动电源1的一端,同时移动电源1内部设置有PCB板(未图示)和电池(未图示)。由于置线槽6的长度受到移动电源1大小的限制,故本实用新型中设置较短的转换线7,同时将移动电源1的输出接口设置在与电子产品5充电口相靠近的位置,缩短对所需转换线7长度的要求。
将移动电源1可拆卸结合于外壳2上,在移动电源1朝向外壳2的一面上设置有置线槽6,所述移动电源1与外壳2之间通过面进行结合,实现转换线7的完全隐藏,当不需要使用转换线7时,可将转换线7卡接于移动电源1上,不需要额外携带较长的转换线7,方便转换线7的携带,同时,移动电源1与外壳2结合使得移动电源1与外壳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方便移动电源1上输出接口的设置到与电子产品5充电接口临近的位置,可大大缩短转换线7的长度,充电时转换线7不易脱落。具体的,所述移动电源1的输出接口与电子产品5的充电接口上下对齐,充电时,将转换线7弯折,第一接头71和第二接头73分别朝向输出接口和充电接口。
参见图4和图5所示,所述转换线7包括第一接头71、连接线72和第二接头73,所述连接线72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接头71和第二接头73,所述置线槽6分为三段,依次为第一置线槽61、第二置线槽62和第三置线槽63,所述第一接头71置于第一置线槽61中,所述连接线72置于第二置线槽62中,所述第二接头73置于第三置线槽63中,所述第二置线槽63分别与第一置线槽61和第三置线槽62相互连通,置线槽6的深度大于或等于转换线7的厚度,当转换线7位于置线槽6中时,转换线7背离置线槽6的一面不超出置线槽6,避免影响移动电源1与外壳2之间的接合。
所述第二置线槽62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块64,所述限位块64为三角形限位块,当连接线72置于第二置线槽62中时,所述限位块64抵住连接线远72离第二置线槽62的一面,起限位作用;更优选的,所述限位块64的数量为2个,分别设置在第二置线槽62的两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接头71为MicroUSB接头,所述第二接头72为MiniUSB接头,所述MicroUSB接头和MiniUSB接头均为常用手机接头,用于连接手机和移动电源。需要说明的是,采用MicroUSB接头和MiniUSB接头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电子产品的充电接口和移动电源的输出接口对第一接头71和第二接头72的具体型号进行选择,该类置换技术方案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中将外壳2与电子产品5相接触的一面定义为外壳2的内侧面,将外壳2与移动电源1接触的一面定义为外壳2的外侧面。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外壳2与移动电源1的可拆卸结合方式为磁力连接。
所述外壳2上开有第一槽位21和第二槽位22,所述第一槽位21和第二槽位22均从外壳2的里侧面朝外侧面方向凹陷,且在外侧面上分别形成第一凸起块27和第二凸起块28,所述第一槽位21和第二槽位22内分别设置第一磁体23和第二磁体24。
所述外壳2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一挡片25和第二挡片26,所述第一挡片25覆盖于第一槽位21上,对第一磁体23进行固定,所述第二挡片26覆盖于第二槽位22上,对第二磁体24进行固定。所述外壳2内侧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弯折边29,所述弯折边29沿外壳2边缘向电子产品5的侧面延伸,用于固定外壳2与电子产品5的相对位置。
参见图5所示,所述移动电源1朝向外壳2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三槽位13和第四槽位14,所述第三槽位13和第四槽位14均从移动电源1的外部朝内部凹陷,所述第三槽位13与第一凸起块27的外形相适配,所述第四槽位14与第二凸起块28的外形相适配,所述移动电源1的内部设置第三磁体11和第四磁体12,且所述第三磁体11和第四磁体12分别位于第三槽位13和第四槽位14的位置。
所述第四槽位14设置于临近置线槽6的位置,且第四槽位14和置线槽6连通,具体的,所述第四槽位14设置于第二置线槽62的边缘,通过第四槽位14可方便使用者将置线槽6中的转换线7取出。
所述外壳2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一贴皮4,所述第一贴皮4为外壳2与移动电源1之间的软材质缓冲层,所述第一贴皮4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凸起块27和第二凸起块28穿过的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
所述第一贴皮4为外壳2与移动电源1之间的软材质缓冲层,所述软材质缓冲层可为皮质材料,也可为其他带有一定弹性的材料。由于磁力的特性,会在移动电源1和电子产品5之间产生一定的结合冲击力,将外壳2与移动电源1的接触面设置为第一贴皮4,当移动电源1靠近外壳2进行结合时,第一贴皮4能够充当移动电源1与外壳2之间的缓冲层,有效地减小移动电源1与电子产品5之间的冲击力,保护移动电源1和电子产品5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所述第一贴皮4可作为装饰层,提高外壳2的美观性。
所述移动电源1背离外壳2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贴皮3,所述第二贴皮3为装饰性贴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外壳以及移动电源,所述外壳的内侧面用于卡接电子产品,所述外壳的外侧面与移动电源可拆卸结合;
所述移动电源朝向外壳的一面上设置有置线槽,所述置线槽从移动电源表面朝移动电源内部方向凹陷,所述置线槽内部镶嵌有转换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线包括第一接头、连接线和第二接头,所述连接线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置线槽分为三段,依次为第一置线槽、第二置线槽和第三置线槽,所述第一接头置于第一置线槽中,所述连接线置于第二置线槽中,所述第二接头置于第三置线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置线槽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抵住连接线远离第二置线槽的一面,起限位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为MicroUSB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为MiniUSB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移动电源的可拆卸结合方式为磁力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开有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所述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均从外壳的里侧面朝外侧面方向凹陷,且在外侧面上分别形成第一凸起块和第二凸起块,所述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
所述移动电源朝向外壳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三槽位和第四槽位,所述第三槽位和第四槽位均从移动电源的外部朝内部凹陷,所述第三槽位与第一凸起块的外形相适配,所述第四槽位与第二凸起块的外形相适配,所述移动电源的内部设置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且所述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分别位于第三槽位和第四槽位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槽位设置于临近置线槽的位置,且第四槽位和置线槽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一贴皮,所述第一贴皮为外壳与移动电源之间的软材质缓冲层,所述第一贴皮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凸起块和第二凸起块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背离外壳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贴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上设置充电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输出接口设置于移动电源上与电子产品的充电口相靠近的位置。
CN201521005647.XU 2015-12-07 2015-12-07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60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05647.XU CN205160161U (zh) 2015-12-07 2015-12-07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05647.XU CN205160161U (zh) 2015-12-07 2015-12-07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60161U true CN205160161U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95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0564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60161U (zh) 2015-12-07 2015-12-07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601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195009A1 (en) Wireless charge and discharge wrist band for placing cell phone
CN206790670U (zh) 无线耳机及充电盒
CN104767249A (zh) 智能便携式适配器移动电源
CN205883363U (zh) 一种外接多充电接口及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保护壳
US8277246B2 (en) Battery terminal adapter
CN204651978U (zh) 一种机线一体移动电源
CN205160161U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组件
CN209658947U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204559189U (zh) 智能便携式适配器移动电源
CN206422572U (zh) 智能手表充电宝及用该充电宝充电的智能手表
CN204391777U (zh) 充电腰带
KR20170086164A (ko) 휴대단말기용 보조 배터리
CN206612394U (zh) 办公桌顶板、办公桌组件及办公桌
CN207530565U (zh) 一种新型usb充电器
WO2019014986A1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组件
CN205160143U (zh) 一种移动电源组件
CN207304047U (zh) 一种自由拼接式充电器
CN208753668U (zh) 一种建筑室内装潢用移动插座
CN206272692U (zh) 一种便携式可充电手机壳
CN105534375A (zh) 一种智能纸巾盒
CN205665724U (zh) 三合一u盘
CN206864808U (zh) 一种充电宝扩展插口及充电宝
CN205336507U (zh) 一种与智能手表适配的蓝牙音响
CN205565769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纸巾盒
CN205406842U (zh) 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结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09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Longhua District dragon road gold electronic business incubator B room 713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uem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9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Longhua District dragon road gold electronic business incubator B room 713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ONGLING DIGITAL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8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