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54263U - 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 - Google Patents

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54263U
CN205154263U CN201521011421.0U CN201521011421U CN205154263U CN 205154263 U CN205154263 U CN 205154263U CN 201521011421 U CN201521011421 U CN 201521011421U CN 205154263 U CN205154263 U CN 205154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point
rock deformation
steelframe
shallow t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114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霄
任高峰
朱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10114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54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54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542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包括多组分别布设在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多个隧道监测断面上的围岩变形监测点,多组围岩变形监测点沿所施工浅埋隧道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每组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包括一组地表沉降观测点和一组对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内部围岩变形进行监测的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每组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布设在同一榀支护钢架上,每组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包括一个拱顶下沉观测点、两个上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和两个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对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围岩变形进行全面、有效监测,确保浅埋暗挖隧道的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开发,监控量测已成为隧道施工中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监控量测作为施工工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不仅检测各施工阶段围岩和支护结构状态,确保施工安全,而且可作为调整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作时间,了解施工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提供反馈信息,作为信息化设计的依据;同时,积累资料为以后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但目前,浅埋隧道施工过程中,没有一套统一、标准且规范的浅埋隧道内部围岩稳定性与地表沉降监测施工方案可供遵循,因而实际进行监控量测时,不可避免地存在施工操作比较随意、所监测数据不完整、监测效果较差等缺陷和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对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围岩变形进行全面、有效监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分别布设在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多个隧道监测断面上的围岩变形监测点,多组所述围岩变形监测点的结构均相同且其沿所施工浅埋隧道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
每组所述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包括一组地表沉降观测点和一组对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内部围岩变形进行监测的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每组所述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布设在同一个所述隧道监测断面上,所述隧道监测断面为所施工浅埋隧道的隧道横断面;
每组所述地表沉降观测点均包括2M+1个由左至右布设在所施工浅埋隧道上方地表上的地表沉降观测点,2M+1个所述地表沉降观测点包括1个位于所施工浅埋隧道的隧道中线上的中部地表沉降监测点、M个均位于所述隧道中线左侧的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和M个均位于所述隧道中线左侧的右侧地表沉降监测点,其中M为正整数且M≥3;M个所述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和M个所述右侧地表沉降监测点呈对称布设,M个所述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中位于最左侧的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为左端监测点,所述左端监测点与所述隧道中线之间的间距不小于A,其中A=H0+B,H0为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埋深,B为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开挖宽度;
每组所述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布设在对所施工浅埋隧道进行支护的同一榀支护钢架上,所述支护钢架包括对所施工浅埋隧道的拱墙进行支护的钢拱架和位于所施工浅埋隧道底部的隧底加固钢架,所述隧底加固钢架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钢拱架的左右两侧拱脚上;所述钢拱架由对所施工浅埋隧道的拱部进行支撑的拱部钢架和左右两个对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左右两侧边墙分别进行支撑的侧部钢架连接而成,两个所述侧部钢架对称布设在拱部钢架的左右两侧下方;每组所述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包括一个拱顶下沉观测点、两个上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和两个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所述拱顶下沉观测点布设在拱部钢架的中部;两个所述上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对称布设在拱部钢架的左右两侧下部,两个所述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对称布设在两个所述侧部钢架的中部;
每个所述地表沉降观测点、每个所述拱顶下沉观测点每个所述上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和每个所述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上均设置有一个观测标。
上述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拱顶下沉观测点和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上所设置的观测标均为一个焊接固定在支护钢架上的平直钢筋节段。
上述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是:前后相邻两个所述隧道监测断面之间的间距为L;当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围岩等级为Ⅲ级时,L=30m~50m;当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围岩等级为Ⅳ级时,L≤10m;当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围岩等级为V级或Ⅵ级时,L≤5m。
上述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是:每个所述侧部钢架均由上钢架节段和位于上钢架节段下方的下钢架节段连接而成,所述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布设在上钢架节段的下部。
上述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钢架节段与下钢架节段之间通过拱架连接板进行连接,所述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位于所述拱架连接板上方且其与所述拱架连接板之间的竖向距离为0.5m~1m。
上述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M=5~7。
上述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是:M个所述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中相邻两个所述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之间的间距从右至左逐渐增大,M个所述右侧地表沉降监测点中相邻两个所述右侧地表沉降监测点之间的间距从左至右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投入成本较低。
2、能对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多个隧道监测断面上的围岩变形情况进行监测,每个隧道监测断面上的各围岩变形监测点布设位置设计合理且布设简便,包括一组地表沉降观测点和一组对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内部围岩变形进行监测的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每组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布设在对所施工浅埋隧道进行支护的同一榀支护钢架上,且每组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包括一个拱顶下沉观测点、两个上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和两个下水平净空收敛点。
3、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能对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监测,确保浅埋暗挖隧道的施工过程安全可靠,确保浅埋暗挖隧道的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对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围岩变形进行全面、有效监测。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地表沉降观测点;2—所施工浅埋隧道;3—支护钢架;
3-1—隧底加固钢架;3-2—拱部钢架;3-3—上钢架节段;
3-4—下钢架节段;4—拱顶下沉观测点;
5—上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6—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多组分别布设在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多个隧道监测断面上的围岩变形监测点,多组所述围岩变形监测点的结构均相同且其沿所施工浅埋隧道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
每组所述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包括一组地表沉降观测点1和一组对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内部围岩变形进行监测的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每组所述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布设在同一个所述隧道监测断面上,所述隧道监测断面为所施工浅埋隧道的隧道横断面。
每组所述地表沉降观测点1均包括2M+1个由左至右布设在所施工浅埋隧道上方地表上的地表沉降观测点1,2M+1个所述地表沉降观测点1包括1个位于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隧道中线上的中部地表沉降监测点、M个均位于所述隧道中线左侧的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和M个均位于所述隧道中线左侧的右侧地表沉降监测点,其中M为正整数且M≥3;M个所述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和M个所述右侧地表沉降监测点呈对称布设,M个所述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中位于最左侧的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为左端监测点,所述左端监测点与所述隧道中线之间的间距不小于A,其中A=H0+B,H0为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埋深,B为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开挖宽度。
每组所述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布设在对所施工浅埋隧道2进行支护的同一榀支护钢架3上,所述支护钢架3包括对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拱墙进行支护的钢拱架和位于所施工浅埋隧道2底部的隧底加固钢架3-1,所述隧底加固钢架3-1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钢拱架的左右两侧拱脚上;所述钢拱架由对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拱部进行支撑的拱部钢架3-2和左右两个对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左右两侧边墙分别进行支撑的侧部钢架连接而成,两个所述侧部钢架对称布设在拱部钢架3-2的左右两侧下方;每组所述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包括一个拱顶下沉观测点4、两个上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5和两个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6,所述拱顶下沉观测点4布设在拱部钢架3-2的中部;两个所述上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5对称布设在拱部钢架3-2的左右两侧下部,两个所述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6对称布设在两个所述侧部钢架的中部。
每个所述地表沉降观测点1、每个所述拱顶下沉观测点4每个所述上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5和每个所述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6上均设置有一个观测标。
本实施例中,所述拱顶下沉观测点4和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5上所设置的观测标均为一个焊接固定在支护钢架3上的平直钢筋节段。
实际进行监测时,前后相邻两个所述隧道监测断面之间的间距为L;当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围岩等级为Ⅲ级时,L=30m~50m;当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围岩等级为Ⅳ级时,L≤10m;当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围岩等级为V级或Ⅵ级时,L≤5m。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侧部钢架均由上钢架节段3-3和位于上钢架节段3-3下方的下钢架节段3-4连接而成,所述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6布设在上钢架节段3-3的下部。
并且,所述上钢架节段3-3与下钢架节段3-4之间通过拱架连接板进行连接,所述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6位于所述拱架连接板上方且其与所述拱架连接板之间的竖向距离为0.5m~1m。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M=5~7。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M的取值大小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M个所述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中相邻两个所述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之间的间距从右至左逐渐增大,M个所述右侧地表沉降监测点中相邻两个所述右侧地表沉降监测点之间的间距从左至右逐渐增大。
实际使用时,采用全站仪且按照预先设计的监测频率,对多组所述围岩变形监测点分别进行观测,并相应获得多个所述隧道监测断面上的围岩变形数据。每个所述隧道监测断面上的围岩变形数据均包括隧道拱顶沉降数据、隧道中上部水平净空收敛数据、隧道中下部水平净空收敛数据和2M+1个所述地表沉降观测点1上的地表沉降数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分别布设在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多个隧道监测断面上的围岩变形监测点,多组所述围岩变形监测点的结构均相同且其沿所施工浅埋隧道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
每组所述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包括一组地表沉降观测点(1)和一组对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内部围岩变形进行监测的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每组所述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布设在同一个所述隧道监测断面上,所述隧道监测断面为所施工浅埋隧道的隧道横断面;
每组所述地表沉降观测点(1)均包括2M+1个由左至右布设在所施工浅埋隧道上方地表上的地表沉降观测点(1),2M+1个所述地表沉降观测点(1)包括1个位于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隧道中线上的中部地表沉降监测点、M个均位于所述隧道中线左侧的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和M个均位于所述隧道中线左侧的右侧地表沉降监测点,其中M为正整数且M≥3;M个所述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和M个所述右侧地表沉降监测点呈对称布设,M个所述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中位于最左侧的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为左端监测点,所述左端监测点与所述隧道中线之间的间距不小于A,其中A=H0+B,H0为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埋深,B为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开挖宽度;
每组所述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布设在对所施工浅埋隧道(2)进行支护的同一榀支护钢架(3)上,所述支护钢架(3)包括对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拱墙进行支护的钢拱架和位于所施工浅埋隧道(2)底部的隧底加固钢架(3-1),所述隧底加固钢架(3-1)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钢拱架的左右两侧拱脚上;所述钢拱架由对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拱部进行支撑的拱部钢架(3-2)和左右两个对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左右两侧边墙分别进行支撑的侧部钢架连接而成,两个所述侧部钢架对称布设在拱部钢架(3-2)的左右两侧下方;每组所述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包括一个拱顶下沉观测点(4)、两个上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5)和两个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6),所述拱顶下沉观测点(4)布设在拱部钢架(3-2)的中部;两个所述上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5)对称布设在拱部钢架(3-2)的左右两侧下部,两个所述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6)对称布设在两个所述侧部钢架的中部;
每个所述地表沉降观测点(1)、每个所述拱顶下沉观测点(4)每个所述上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5)和每个所述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6)上均设置有一个观测标。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顶下沉观测点(4)和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5)上所设置的观测标均为一个焊接固定在支护钢架(3)上的平直钢筋节段。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后相邻两个所述隧道监测断面之间的间距为L;当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围岩等级为Ⅲ级时,L=30m~50m;当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围岩等级为Ⅳ级时,L≤10m;当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围岩等级为V级或Ⅵ级时,L≤5m。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部钢架均由上钢架节段(3-3)和位于上钢架节段(3-3)下方的下钢架节段(3-4)连接而成,所述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6)布设在上钢架节段(3-3)的下部。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架节段(3-3)与下钢架节段(3-4)之间通过拱架连接板进行连接,所述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6)位于所述拱架连接板上方且其与所述拱架连接板之间的竖向距离为0.5m~1m。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5~7。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M个所述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中相邻两个所述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之间的间距从右至左逐渐增大,M个所述右侧地表沉降监测点中相邻两个所述右侧地表沉降监测点之间的间距从左至右逐渐增大。
CN201521011421.0U 2015-12-06 2015-12-06 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 Active CN205154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11421.0U CN205154263U (zh) 2015-12-06 2015-12-06 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11421.0U CN205154263U (zh) 2015-12-06 2015-12-06 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54263U true CN205154263U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89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11421.0U Active CN205154263U (zh) 2015-12-06 2015-12-06 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54263U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1085A (zh) * 2017-07-03 2017-08-25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浅埋暗挖隧道地层稳定性的多参数判别方法
CN107355258A (zh) * 2017-08-30 2017-11-17 福建省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浅埋隧道超前核心土预收敛位移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9579719A (zh) * 2018-11-09 2019-04-05 河海大学 一种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全断面变形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0118105A (zh) * 2019-06-15 2019-08-13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电磁辐射原理的隧道初期支护稳定性判别与预测方法
CN110529184A (zh) * 2019-09-02 2019-12-03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一种管幕-结构法施工地层变位和结构受力变形监测系统
CN110568159A (zh) * 2019-09-30 2019-12-13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浅埋隧道围岩破坏模拟装置
CN110737977A (zh) * 2019-10-10 2020-01-3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隧道围岩变形预测方法及预测装置
CN112253142A (zh) * 2020-11-27 2021-01-22 鲁东大学 一种深长隧道联络风道近净距上跨主洞施工方法
CN112964730A (zh) * 2021-01-26 2021-06-15 中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4370897A (zh) * 2021-12-31 2022-04-19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暗挖隧道爆破震动监测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1085B (zh) * 2017-07-03 2020-07-07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浅埋暗挖隧道地层稳定性的多参数判别方法
CN107091085A (zh) * 2017-07-03 2017-08-25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浅埋暗挖隧道地层稳定性的多参数判别方法
CN107355258A (zh) * 2017-08-30 2017-11-17 福建省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浅埋隧道超前核心土预收敛位移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9579719A (zh) * 2018-11-09 2019-04-05 河海大学 一种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全断面变形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0118105A (zh) * 2019-06-15 2019-08-13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电磁辐射原理的隧道初期支护稳定性判别与预测方法
CN110529184A (zh) * 2019-09-02 2019-12-03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一种管幕-结构法施工地层变位和结构受力变形监测系统
CN110529184B (zh) * 2019-09-02 2021-05-11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一种管幕-结构法施工地层变位和结构受力变形监测系统
CN110568159B (zh) * 2019-09-30 2021-09-14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浅埋隧道围岩破坏模拟装置
CN110568159A (zh) * 2019-09-30 2019-12-13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浅埋隧道围岩破坏模拟装置
CN110737977A (zh) * 2019-10-10 2020-01-3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隧道围岩变形预测方法及预测装置
CN112253142A (zh) * 2020-11-27 2021-01-22 鲁东大学 一种深长隧道联络风道近净距上跨主洞施工方法
CN112253142B (zh) * 2020-11-27 2022-05-24 鲁东大学 一种深长隧道联络风道近净距上跨主洞施工方法
CN112964730A (zh) * 2021-01-26 2021-06-15 中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2964730B (zh) * 2021-01-26 2024-04-09 中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4370897A (zh) * 2021-12-31 2022-04-19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暗挖隧道爆破震动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14370897B (zh) * 2021-12-31 2024-05-28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暗挖隧道爆破震动监测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54263U (zh) 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
CN100451295C (zh) 一种适用于铁路大断面ⅳ、ⅴ级围岩隧道的开挖方法
CN104863597B (zh) 一种浅埋暗挖大型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横向洞盖法
CN104179204B (zh) 建筑物邻近深基坑基础桩基托换方法
CN104929648A (zh) 一种隧道分部导坑施工方法
CN110005439B (zh) 一种盾构近间距过先行隧道的施工方法
CN105443132A (zh) 浅埋暗挖十字横撑隧道施工方法
CN101775988A (zh) 软弱围岩斜井转正洞的施工方法
CN110821537B (zh) 一种综采工作面预掘单回撤通道支护方法
CN103244129B (zh) 一种立体交叉凹凸支点施工方法
CN102865084B (zh) 从双线隧道断面到三线隧道超大断面的地下隧道扩挖方法
CN206175812U (zh) 基于钢套头工具管的粉砂土地层顶管施工结构
CN105587320A (zh) 富水砂卵石地层异型深竖井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9653212A (zh) 临近高速铁路的不规则深基坑群综合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3822311U (zh) 对盾构下穿既有站超前探测及预加固结构
CN103233753A (zh) 用于浅埋大型地下结构建造的全断面开挖的管幕棚架法
CN205154262U (zh) 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系统
CN204312093U (zh) 富水软土地层浅埋暗挖隧道全断面注浆加固结构
CN202530464U (zh) 降水井辅助钢板桩施工道路排水的基坑支护结构
CN105275483A (zh) 一种城市分岔隧道大拱段辅助挖掘支撑结构及挖掘方法
CN204754945U (zh) 矿山法隧道初期支护衬砌格栅钢架构造
CN204283440U (zh) 浅埋暗挖隧道支护状态监测结构
CN104879137A (zh) 超大管棚施工方法
CN205154188U (zh) 一种城市分岔隧道大拱段辅助挖掘支撑结构
CN204418197U (zh) 一种变电站的地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