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53149U - 一种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53149U CN205153149U CN201520859482.6U CN201520859482U CN205153149U CN 205153149 U CN205153149 U CN 205153149U CN 201520859482 U CN201520859482 U CN 201520859482U CN 205153149 U CN205153149 U CN 2051531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b plate
- inner rib
- section
- floor
- pill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包括支柱、斜柱以及承接架,所述斜柱固定连接在承接架上,所述承接架固定设置于支柱内部且位于支柱的顶端,所述承接架包括竖内肋板,斜柱上具有截面,截面包括横截面,竖内肋板形成的形状与横截面形状相对应并且伸出有连接肋板,伸出的连接肋板固定连接到支柱的内壁上,斜柱通过截面固定到竖内肋板上。本实用新型综合了钢管混凝土和斜柱转换结构的优点,具有传力直接、承载力高、构件截面尺寸小、有利于建筑空间的利用、无需支模且现场焊接工作量少、施工质量有保证等优点。两斜柱与梁系构成了三角形传力模式,同时具有良好的抗侧力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转换节点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功能和形式不断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转换层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斜柱转换结构具有转换构件,其主要承受轴向荷载,具有传力路径短、转换构件截面尺寸较小的特点,有利于建筑空间的使用,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因为转换构件主要承受轴向荷载,所以适合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钢管混凝土构件尺寸比传统钢筋混凝土构件小,且节省模板、不需绑扎钢筋,施工进度快、施工质量有保证。斜柱转换结构的斜柱和支柱均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时,称为钢管混凝土斜柱转换结构。节点作为钢管混凝土斜柱转换结构中的重要部位,其力学性能和构造方法的研究成果少,成为制约钢管混凝土斜柱转换结构应用的瓶颈。
根据转换构件类型的不同,现有斜柱转换结构节点主要分为钢筋混凝土斜柱转换节点、型钢混凝土斜柱转换节点和钢管混凝土斜柱转换节点三种类型。
1.转换构件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斜柱转换节点
斜柱和支柱均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斜柱、支柱、楼盖梁的钢筋交汇于节点处,节点区混凝土一次浇捣成形。斜柱、楼盖梁的内力通过钢筋和混凝土直接传递至节点区,然后传递至支柱,节点的整体性好。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足,主要为:
(1)构件截面尺寸大,影响建筑空间的使用。斜柱转换结构中的斜柱承担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内力较大,且随竖直方向的倾角越大斜柱内力越大。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较低,为了满足安全性的要求,斜柱的截面尺寸和节点的体积均较大,将造成转换楼层建筑使用空间的减少以及管道通行的不便。
(2)节点施工难度大。虽然钢筋混凝土斜柱转换节点的整体性较好,但多根斜柱、支柱、楼盖梁的钢筋在节点区汇集、锚固,节点区钢筋密集、绑扎困难,施工质量难保证。节点区体积大,混凝土浇捣密实性难保证,且浇捣时水化热高、温度应力较大,对裂缝控制不利。此外,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需要支模作业,工期较长。
2.转换构件为型钢混凝土构件的斜柱转换节点
斜柱和支柱均为型钢混凝土构件,斜柱、支柱、楼盖梁的钢筋、型钢交汇于节点处,节点区混凝土一次浇捣成形。斜柱、楼盖梁的内力通过型钢、钢筋和混凝土直接传递至节点区,然后传递至支柱,节点的整体性好。
这类型节点的转换构件采用型钢混凝土,截面比钢筋混凝土构件小,有利于建筑空间的使用。不过,节点处有多根斜柱、支柱的型钢和钢筋以及楼盖梁的钢筋汇集,节点区钢筋密集、绑扎困难,施工难度大,质量难保证。
3.转换构件为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斜柱转换节点
斜柱和支柱均采用钢管混凝土,楼盖梁一般采用钢梁或型钢混凝土梁,梁与节点的连接方式与一般的钢管混凝土节点相同。竖向荷载通过斜柱与支柱的连接传递,梁端弯矩通过节点内隔板或外加强环进行传递,梁端剪力通过梁腹板与支柱或斜柱钢管的连接进行传递。工程中已应用的钢管混凝土斜柱转换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各有优缺点:
(1)斜柱与支柱相贯式节点。斜柱和支柱可分别采用矩形和圆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也可均采用圆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其对构件截面形状的要求较低。支柱侧面开洞口,斜柱从支柱侧面与支柱相贯连接,节点区设内隔板或外环板,楼盖梁在节点区与支柱连接或直接与斜柱连接,斜柱、节点、支柱的混凝土一次或分段浇捣完成。
支柱侧面开洞削弱了支柱截面,且造成相贯区域的应力分布复杂化。斜柱内力以轴力为主,从侧面传递内力给支柱时,对支柱产生水平向剪切分力以及支柱与斜柱相贯界面的竖向剪切分力。水平向剪切分力由支柱截面抗剪承载力或节点区的内隔板承担,竖向剪切分力由钢管焊缝与相贯界面的混凝土抗剪强度承担,传力路径较明确,但传力单元多、造成节点区应力分布复杂,容易形成薄弱截面。与斜柱位于同一平面的楼盖梁只能与斜柱连接,不能直接与支柱连接,将进一步造成节点区域传力的不明确。若节点区通过外环板连接不同方向楼盖梁,将使节点区范围大大增加,影响建筑外观和使用。
(2)斜柱与支柱对接式节点。该类型节点只适用于斜柱和支柱均采用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情况,且一般只连接2根斜柱。支柱横截面面积与两斜柱相交处底部横截面总面积相等,斜柱下端与支柱各边钢板对接焊接,斜柱相交处均与竖向隔板焊接,竖向隔板与支柱钢管内侧焊接,节点区设内隔板或外环板,楼盖梁在节点区与支柱连接,斜柱、节点、支柱的混凝土一次或分段浇捣完成。斜柱内力通过对接的钢管及混凝土直接传递,楼盖梁的梁端内力传递方式与普通钢管混凝土节点相同。
该类型节点保证了支柱的完整性,传力路径简单、明确。不过,采用该连接方式时,只能采用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构件,而矩形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效应较差,经济效益较低。
(3)设内隔板的斜柱与支柱插入式节点,斜柱和支柱分别采用矩形和圆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两斜柱的钢板下端分别与从节点区外伸的竖向隔板侧面焊接、与节点区的竖向肋板的上端对接焊接;竖向隔板和竖向肋板相互焊接,且下端均与下内隔板焊接;节点区在对应楼盖梁上下翼缘高度处分别设置上、下两道内隔板和外加强环;楼盖梁在节点区与支柱连接;斜柱、节点、支柱的混凝土可一次或分段浇捣完成。斜柱端与梁端弯矩通过内隔板、外环板传递,斜柱竖向荷载通过竖向隔板和肋板传递至节点区,再通过下内隔板和混凝土以局部压力的形式传递至支柱。
该类型节点保证了支柱的完整性,能实现矩形截面斜柱与圆形截面支柱的连接,从而不影响上部建筑使用空间、提高支柱的承载能力,传力路径简单、明确。不过,节点核心区设置了上、下内隔板,焊接工作量较大,且当支柱截面尺寸较小时,焊接施工和混凝土浇捣困难,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包括支柱、斜柱以及承接架,所述斜柱固定连接在承接架上,所述承接架固定设置于支柱内部且位于支柱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承接架包括竖内肋板,斜柱上具有截面,截面包括横截面,竖内肋板形成的形状与横截面形状相对应并且伸出有连接肋板,伸出的连接肋板固定连接到支柱的内壁上,斜柱通过截面固定到竖内肋板上。
优选的,所述承接架还设置有上部伸出于支柱外的凸出竖内肋板,所述截面还包括竖截面,凸出竖内肋板与竖内肋板固定连接,竖内肋板形状与横截面形状相对应并且横截面固定于竖内肋板上,竖截面与凸出竖内肋板相固定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上外加强环和下外加强环,上外加强环和下外加强环分别固定连接到支柱顶部的外壁面上。
优选的,所述上外加强环和下外加强环之间设置有衔接肋板,衔接肋板边缘分别固定在上外加强环、支柱的外壁面和下外加强环上。
优选的,所述斜柱为两个且为矩形斜柱,两斜柱的横截面围成一矩形切面,斜柱的竖截面包括两个竖切面以及一个上纵切面,所述竖内肋板围成一矩形接面,所述凸出竖内肋板设置于矩形接面的中部,矩形切面固定连接在矩形接面上,两斜柱的竖切面和上纵切面固定在凸出竖内肋板两侧面上。
优选的,所述承接架具有以下两种设置方式:
方式一:所述连接肋板包括第一片肋板以及与竖内肋板一体成型的第一凸出片,所述竖内肋板包括两个长肋板和两个短肋板,两长肋板平行设置,两个短肋板固定在两长肋板之间并且两长肋板两端部伸出形成所述第一凸出片,第一片肋板分别固定在长肋板和/或短肋板外侧面上,第一凸出片与第一片肋板分别固定连接到支柱的内壁上;
方式二:所述连接肋板包括第二片肋板以及与凸出竖内肋板一体成型的第二凸出片,所述竖内肋板包括两个第一肋板以及四个第二肋板,四个第二肋板两个为一组分别固定设置在凸出竖内肋板的两侧面上,两第一肋板分别与每组的两第二肋板固定,四个第二肋板伸出于第一肋板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二片肋板,第二凸出片伸出于竖内肋板,第二片肋板与第二凸出片分别固定连接到支柱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斜柱为两个且为圆形斜柱,斜柱的横截面为弧形横切面,两斜柱的横截面围成一圆弧切面,斜柱的竖截面为弧形竖切面,所述竖内肋板围成一圆弧接面,所述凸出竖内肋板设置于圆弧接面的中部,弧形横切面固定连接到圆弧接面上,两斜柱的弧形竖切面分别固定连接到凸出竖内肋板两侧面上;连接肋板固定连接在围成圆弧接面的竖内肋板外侧面上,连接肋板伸出端固定连接到支柱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斜柱下端管口中倾斜设置有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上开设有浇灌孔。
一种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施工方法,将斜柱待连接处的管口进行切割,分别切出横截面和竖截面;
将竖内肋板制作成与斜柱横截面相同的形状并且伸出有连接肋板,再将凸出竖内肋板设置在竖内肋板所围成形状的中部,将伸出的连接肋板焊接到支柱的内壁上,所述凸出竖内肋板上部伸出于支柱外;
将支柱与下部钢管混凝土柱对接,并浇筑混凝土至节点区;
将斜柱吊装就位并将横截面和竖截面分别焊接到竖内肋板和凸出竖内肋板上;
节点区及支柱混凝土凝固后,浇筑斜柱部分的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综合了钢管混凝土和斜柱转换结构的优点,具有传力直接、承载力高、构件截面尺寸小、有利于建筑空间的利用、无需支模且现场焊接工作量少、施工质量有保证等优点。两斜柱与梁系构成了三角形传力模式,同时具有良好的抗侧力能力。
2、本实用新型能实现矩形截面斜柱与圆形截面支柱的连接。上部结构采用矩形截面斜柱,不影响建筑使用空间。下部结构采用圆形截面支柱,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大,有效提高支柱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此外,下部结构柱距通常较大,采用圆形截面柱对建筑使用空间的不利影响较小。
3、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圆形截面斜柱与圆形截面支柱的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圆形截面支柱,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大,有效提高支柱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4、本实用新型的传力单元少、传力明确,解决了相贯式矩形或圆形截面斜柱与圆形截面支柱转换节点传力单元多、传力不明确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设置下内隔板时焊接工作量较大、焊接和混凝土浇捣困难的问题。具体的,承接架由凸出竖内肋板与竖内肋板组成,因为混凝土可方便的从凸出竖内肋板与竖内肋板间围成的空间穿过,不对混凝土的浇捣产生阻碍;本实用新型的斜柱与支柱采用插入式连接,斜柱端弯矩和竖向内力通过竖内肋板、凸出竖内肋板和混凝土直接传递至支柱,梁端弯矩通过上外加强环和下外加强环传递。
5、斜柱相交区设凸出竖内肋板,能提高斜柱相交区的承载力,有效传递斜柱端内力,也不影响混凝土的浇捣。
6、节点区内设置竖内肋板和凸出竖内肋板,增强了节点区内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有利于提高核心区混凝土抗压强度,使节点区的刚度更大。
7、通过设置肋板、上外加强环和下外加强环使节点刚度大,且节点可与任意方向的楼盖梁连接,梁的布置灵活,易于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设置方式一的承接架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外加强环、衔接肋板、下外加强环与支柱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加强肋板与斜柱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6是承接架与已装有上外加强环、衔接肋板、下外加强环的支柱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7是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已装有加强肋板的斜柱与承接架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斜柱安装到承接架后再在斜柱中浇捣混凝土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设置方式二的承接架的爆炸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设置方式二的承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斜柱通过设置方式二的承接架固定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承接架与支柱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加强肋板与斜柱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斜柱与承接架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斜柱安装到承接架后再在斜柱中浇捣混凝土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6中C-C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上外加强环、衔接肋板、下外加强环、下内隔板与支柱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上内隔板、承接架与支柱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上内隔板、承接架安装到支柱中并浇捣混凝土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上外加强环、衔接肋板、下外加强环、下内隔板与支柱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上内隔板、承接架与支柱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上内隔板、承接架安装到支柱中并浇捣混凝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一种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包括支柱61、斜柱以及承接架63,所述斜柱固定连接在承接架上,所述承接架固定设置于支柱内部且位于支柱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承接架包括竖内肋板64,斜柱上具有截面,截面包括横截面65,竖内肋板形成的形状与横截面形状相对应并且伸出有连接肋板,伸出的连接肋板固定连接到支柱的内壁上,斜柱通过截面固定到竖内肋板上。优选的,竖内肋板顶面与支柱顶面平齐。
优选的,所述承接架还设置有上部伸出于支柱外的凸出竖内肋板67,所述截面还包括竖截面,凸出竖内肋板与竖内肋板固定连接,竖内肋板形状与横截面形状相对应并且横截面固定于竖内肋板上,竖截面与凸出竖内肋板相固定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上外加强环69和下外加强环70,上外加强环和下外加强环分别固定连接到支柱顶部的外壁面上。
优选的,所述上外加强环和下外加强环之间设置有衔接肋板71,衔接肋板边缘分别固定在上外加强环、支柱的外壁面和下外加强环上。衔接肋板的数量可以为4个,通过衔接肋板、上外加强环和下外加强环可方便的与任意方向的楼盖梁66连接。
优选的,所述斜柱为两个且为矩形斜柱62,两斜柱的横截面围成一矩形切面,斜柱的竖截面包括两个竖切面72以及一个上纵切面73,所述竖内肋板围成一矩形接面,所述凸出竖内肋板设置于矩形接面的中部,矩形切面固定连接在矩形接面上,两斜柱的竖切面和上纵切面固定在凸出竖内肋板两侧面上。
优选的,所述承接架具有以下两种设置方式:
方式一:所述连接肋板包括第一片肋板74以及与竖内肋板一体成型的第一凸出片75,所述竖内肋板包括两个长肋板76和两个短肋板77,两长肋板平行设置,两个短肋板固定在两长肋板之间并且两长肋板两端部伸出形成所述第一凸出片,第一片肋板分别固定在长肋板和/或短肋板外侧面上,第一凸出片与第一片肋板分别固定连接到支柱的内壁上;
方式二:所述连接肋板包括第二片肋板78以及与凸出竖内肋板一体成型的第二凸出片79,所述竖内肋板包括两个第一肋板80以及四个第二肋板81,四个第二肋板两个为一组分别固定设置在凸出竖内肋板的两侧面上,两第一肋板分别与每组的两第二肋板固定,四个第二肋板伸出于第一肋板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二片肋板,第二凸出片伸出于竖内肋板,第二片肋板与第二凸出片分别固定连接到支柱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斜柱下端管口中倾斜设置有加强肋板82,所述加强肋板上开设有浇灌孔83,设置浇灌孔的好处是方便混凝土的流过。
优选的,斜柱的横截面包括两个横切面41以及一个下纵切面42。
优选的,所述加强肋板上部固定连接到上纵切面的内侧,加强肋板下部固定连接到下纵切面的内侧,而加强肋板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到斜柱内壁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在两斜柱下端管口中设置开设有浇灌孔的加强肋板可提高斜柱相交区域的截面承载力、限制钢板发生局部屈曲,且不影响斜柱混凝土的浇筑;两斜柱下端分别与节点核心区的竖内肋板和凸出竖内肋板相连接,可有效地将斜柱及混凝土的应力传递到节点区;节点区内的竖内肋板和凸出竖内肋板在相交处互相焊接形成一体,并将承接架与支柱钢管焊接,从而将斜柱的内力通过竖内肋板和凸出竖内肋板的组合传递至支柱;在对应楼盖梁的上下翼缘高度处分别焊接上外加强环和下外加强环,传递楼盖梁的弯矩并增加对节点区的约束;楼盖梁的剪力通过在上外加强环和下外加强环间的衔接肋板传递至节点。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斜柱为两个且为圆形斜柱84,斜柱的横截面为弧形横切面,两斜柱的横截面围成一圆弧切面,斜柱的竖截面为弧形竖切面,所述竖内肋板围成一圆弧接面85,所述凸出竖内肋板设置于圆弧接面的中部,弧形横切面固定连接到圆弧接面上,两斜柱的弧形竖切面分别固定连接到凸出竖内肋板两侧面上;连接肋板固定连接在围成圆弧接面的竖内肋板外侧面上,连接肋板伸出端固定连接到支柱的内壁上。
所述竖内肋板可以为两个弧形竖内肋板86,两个弧形竖内肋板的开口分别与凸出竖内肋板固定连接。
实施例三:
一种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施工方法,将斜柱待连接处的管口进行切割,分别切出横截面和竖截面;
将竖内肋板制作成与斜柱横截面相同的形状并且伸出有连接肋板,再将凸出竖内肋板设置在竖内肋板所围成形状的中部,将伸出的连接肋板焊接到支柱的内壁上,所述凸出竖内肋板上部伸出于支柱外;
将支柱与下部钢管混凝土柱对接,并浇捣混凝土至节点区;
将斜柱吊装就位并将横截面和竖截面分别焊接到竖内肋板和凸出竖内肋板上;
节点区及支柱混凝土凝固后,浇捣斜柱部分的混凝土。
实施例四:
一种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包括支柱、斜柱以及用于将斜柱连接于支柱上的承接架,斜柱上具有截面,截面包括横截面,所述承接架固定设置于支柱内部且位于支柱的顶端,承接架包括下内隔板1以及竖内肋板,所述竖内肋板固定设置于下内隔板上,其中,竖内肋板形状与斜柱横截面形状相对应,斜柱通过截面固定到竖内肋板上。
优选的,所述承接架还设置有上部伸出于支柱外的凸出竖内肋板,所述截面还包括竖截面,凸出竖内肋板固定于下内隔板上,竖内肋板形状与横截面形状相对应并且横截面固定于竖内肋板上,竖截面与凸出竖内肋板相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承接架还设置有上内隔板2,上内隔板中部开设有连接口3,连接口固定连接到竖内肋板顶部外壁面上,上内隔板外边缘固定连接到支柱的管口内壁面上,所述下内隔板上开设有第一浇灌孔4,竖内肋板底部固定连接到下内隔板上,下内隔板外边缘固定连接到支柱的内壁面上;
还包括上外加强环和下外加强环,上外加强环和下外加强环分别对应上内隔板和下内隔板的位置固定连接到支柱的外壁面上。
优选的,所述下内隔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气孔,所述多个第一通气孔分别围绕第一浇灌孔设置;所述上内隔板上开设有第二浇灌孔5和多个均匀围绕第二浇灌孔设置的第二通气孔,设置第一通气孔可以在通过第一浇灌孔灌注混凝土时,可方便气体排出,将支柱内部全部填充满混凝土,避免出现由于空气不能排出而导致混凝土灌注不到位的现象,如:下内隔板下方位置在灌注完混凝土后仍存在空位的现象,同理,设置第二通气孔也是为了达到上述类似的效果,在此不再描述。
优选的,所述上外加强环和下外加强环之间设置有肋板,肋板边缘分别固定在上外加强环、支柱的外壁面和下外加强环上。肋板的数量可以为4个,通过肋板、上外加强环和下外加强环可方便的与任意方向的楼盖梁连接。
优选的,所述斜柱为两个且为矩形斜柱,两斜柱的横截面围成一矩形切面,斜柱的竖截面包括两个竖切面以及一个上纵切面,所述竖内肋板围成一矩形接面,所述凸出竖内肋板设置于矩形接面的中部,矩形切面固定连接在矩形接面上,两斜柱的竖切面和上纵切面固定在凸出竖内肋板的两侧面上。斜柱的横截面包括两个横切面以及一个下纵切面。
优选的,竖内肋板为多块,多块竖内肋板与凸出竖内肋板间围成一呈“日”字形的结构,而凸出竖内肋板则位于中间。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斜柱为两个且为圆形斜柱,斜柱的横截面为弧形横切面,两斜柱的横截面围成一圆弧切面,斜柱的竖截面为弧形竖切面,所述竖内肋板围成一圆弧接面,所述凸出竖内肋板设置于圆弧接面的中部,弧形横切面固定连接到圆弧接面上,两斜柱的弧形竖切面分别固定连接到凸出竖内肋板两侧面上。所述竖内肋板可以为两个弧形竖内肋板,两个弧形竖内肋板的开口分别与凸出竖内肋板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柱、斜柱以及承接架,所述斜柱固定连接在承接架上,所述承接架固定设置于支柱内部且位于支柱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架包括竖内肋板,斜柱上具有截面,截面包括横截面,竖内肋板形成的形状与横截面形状相对应并且伸出有连接肋板,伸出的连接肋板固定连接到支柱的内壁上,斜柱通过截面固定到竖内肋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架还设置有上部伸出于支柱外的凸出竖内肋板,所述截面还包括竖截面,凸出竖内肋板与竖内肋板固定连接,竖内肋板形状与横截面形状相对应并且横截面固定于竖内肋板上,竖截面与凸出竖内肋板相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外加强环和下外加强环,上外加强环和下外加强环分别固定连接到支柱顶部的外壁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加强环和下外加强环之间设置有衔接肋板,衔接肋板边缘分别固定在上外加强环、支柱的外壁面和下外加强环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柱为两个且为矩形斜柱,两斜柱的横截面围成一矩形切面,斜柱的竖截面包括两个竖切面以及一个上纵切面,所述竖内肋板围成一矩形接面,所述凸出竖内肋板设置于矩形接面的中部,矩形切面固定连接在矩形接面上,两斜柱的竖切面和上纵切面固定在凸出竖内肋板两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架具有以下两种设置方式:
方式一:所述连接肋板包括第一片肋板以及与竖内肋板一体成型的第一凸出片,所述竖内肋板包括两个长肋板和两个短肋板,两长肋板平行设置,两个短肋板固定在两长肋板之间并且两长肋板两端部伸出形成所述第一凸出片,第一片肋板分别固定在长肋板和/或短肋板外侧面上,第一凸出片与第一片肋板分别固定连接到支柱的内壁上;
方式二:所述连接肋板包括第二片肋板以及与凸出竖内肋板一体成型的第二凸出片,所述竖内肋板包括两个第一肋板以及四个第二肋板,四个第二肋板两个为一组分别固定设置在凸出竖内肋板的两侧面上,两第一肋板分别与每组的两第二肋板固定,四个第二肋板伸出于第一肋板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二片肋板,第二凸出片伸出于竖内肋板,第二片肋板与第二凸出片分别固定连接到支柱的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柱为两个且为圆形斜柱,斜柱的横截面为弧形横切面,两斜柱的横截面围成一圆弧切面,斜柱的竖截面为弧形竖切面,所述竖内肋板围成一圆弧接面,所述凸出竖内肋板设置于圆弧接面的中部,弧形横切面固定连接到圆弧接面上,两斜柱的弧形竖切面分别固定连接到凸出竖内肋板两侧面上;连接肋板固定连接在围成圆弧接面的竖内肋板外侧面上,连接肋板伸出端固定连接到支柱的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柱下端管口中倾斜设置有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上开设有浇灌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59482.6U CN205153149U (zh) | 2015-10-29 | 2015-10-29 | 一种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59482.6U CN205153149U (zh) | 2015-10-29 | 2015-10-29 | 一种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53149U true CN205153149U (zh) | 2016-04-13 |
Family
ID=55688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59482.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153149U (zh) | 2015-10-29 | 2015-10-29 | 一种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5314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39675A (zh) * | 2015-10-29 | 2016-01-13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2015
- 2015-10-29 CN CN201520859482.6U patent/CN205153149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39675A (zh) * | 2015-10-29 | 2016-01-13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05239675B (zh) * | 2015-10-29 | 2017-11-07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19824A (zh) | 再生式钢骨架全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08894363A (zh) | 矩管波纹钢板剪力墙及其构件 | |
CN202831233U (zh) | 外伸内隔板式钢梁与内接圆管外套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 |
CN202139694U (zh) | 一种复式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 | |
CN203977572U (zh) | 一种采用现浇空心楼盖的高层楼房 | |
CN109372129A (zh) | 一种新型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9680841A (zh) | 混合式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地下空间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06368348A (zh) | 一种具有两阶段受力特征的叠合式组合剪力墙 | |
CN206538672U (zh) | 新型装配式桁架钢栈桥 | |
CN110499849A (zh) | 一种方钢管组成的多腔钢混组合剪力墙 | |
CN106759858A (zh) | 一种h型钢梁与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及制作方法 | |
CN207017483U (zh) | 再生式钢骨架全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 | |
CN105239675A (zh) | 一种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9469204A (zh) | 基于叠合梁的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混合框架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8086135A (zh) | 一种装配式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排架桥墩 | |
CN103981944A (zh) | 一种采用现浇空心楼盖的高层楼房 | |
CN105239668B (zh) | 一种内隔板式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8733868U (zh) | 一种矩管波纹钢板剪力墙及其构件 | |
CN207160065U (zh) | 一种综合管廊 | |
CN205153149U (zh) | 一种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 | |
CN205153119U (zh) | 一种内隔板式钢管混凝土转换节点结构 | |
CN202831232U (zh) | 外伸内隔板式钢梁与内含圆管外套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 |
CN210086501U (zh) | 一种巨型钢管混凝土斜柱与斜撑转换节点结构 | |
CN109322406B (zh) | 一种巨型钢管混凝土斜柱与斜撑转换节点结构 | |
CN208486165U (zh) | 一种混凝土圆柱墩与钢梁固结连接构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