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41962U - 线性振动马达 - Google Patents

线性振动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41962U
CN205141962U CN201520977757.6U CN201520977757U CN205141962U CN 205141962 U CN205141962 U CN 205141962U CN 201520977757 U CN201520977757 U CN 201520977757U CN 205141962 U CN205141962 U CN 205141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scillator
strutting piece
inner chamber
vibration motor
linear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777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锡伟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5209777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41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41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4196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其中包括外壳、振子、弹性件、支撑件以及电磁系统。所述外壳具有内腔,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内腔中,所述振子振动方向的两端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支撑件用于为所述振子提供支撑,支撑件具有滚珠。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诉振子底部,所述滚珠与所述内腔的下表面相对。所述电磁系统用于驱动所述振子振动。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简化线性振动马达中支撑部件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为振子提供可靠的支撑效果。

Description

线性振动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机电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线性振动马达是现代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微机电装置,不同于传统的转子马达,线性振动马达能够输出线性振动。特别地,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通常用线性振动马达提供振动效果。例如手机的振动模式、游戏手柄的振动效果,均由设备内部的线性振动马达提供。
线性振动马达中通常包括振子、驱动装置以及回弹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振子振动,而回弹装置则为振子恢复初始位置提供回弹力。由于振子的振动形式是线性振动,所以振子不能固定设置,而是在一定支撑条件下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的。传统的,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采用直线滑轨、磁悬浮或弹片连接等方式设置振子,但是,这些设置方式都存在缺陷。例如,图1示出了以弹片连接方式设置振子的线性振动马达,弹片01设置在线性振动马达的壳体中并与振子02的两端连接,使振子悬于壳体中,并且弹片为振子提供左右移动回弹的作用力。虽然弹片同时提供了支撑、回弹的效果,但是弹片的结构复杂,加工、装配工艺难度大,如果弹片在加工、装配过程中产生微小的变形,就可能无法为振子提供良好的支撑、回弹效果。而通过直线滑轨设置振子则不可避免的存在较大的滑动摩擦力,磁悬浮技术则成本过高,不适用于普通的量产型线性振动马达。
综上所述,有必要对线性振动马达的结构进行改进,采用一种结构简单、支撑效果可靠的振子设置方式。进一步的,可以通过结构的改进减小振子在振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为线性振动马达中的振子提供可靠的支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其中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内腔;
振子和用于为振子提供往复回弹力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内腔中,所述振子沿振动方向的两端与所述弹性件连接;
用于为所述振子提供支撑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滚珠;
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振子底部,所述滚珠与所述内腔的下表面相对;
用于驱动所述振子沿振动方向振动的电磁系统。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可以包括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具有端头,所述滚珠设置在所述支撑壳体中并从所述端头处露出。
更优地,所述支撑件可以包括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设置在所述支撑壳体中,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顶住所述滚珠。
可选地,所述振子上可以开设有插槽,所述支撑件插接固定在所述插槽中。
特别地,所述线性振动马达的弹性件可以包括两支回弹弹簧,所述回弹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内腔的两侧,所述回弹弹簧可以顶住所述振子沿振动方向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振子的底部可以设置有4个支撑件。进一步地,所述振子的顶部也可以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滚珠与所述内腔的上表面相对。所述振子的顶部也可以甚至有4个支撑件。
更优地,所述振子未与所述弹性件连接的两个侧壁上也可以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滚珠与所述内腔的侧表面相对。
另外,所述电磁系统可以包括磁铁和线圈,所述磁铁与所述振子固定连接,所述线圈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中,所述线圈与所述磁铁位置相对。
所述电磁系统还可以包括用于将信号引入所述线性振动马达的电路板和电极弹簧,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内腔的下表面,所述电极弹簧设置在所述外壳外部,所述电极弹簧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所述支撑件上具有滚珠,所述滚珠与壳体的内腔下表面相对,支撑件能够通过滚珠对振子提供稳定的向上支撑力,而不会对振子运动造成过大的摩擦力。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还能够为所述振子提供定位作用。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现有技术中线性振动马达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线性振动马达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线性振动马达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支撑件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其中包括外壳、振子、弹性件以及电磁系统。所述外壳中具有内腔,其用于承载所述线性振动马达的各部件。所述弹性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内腔中,用于为所述振子提供恢复到初始位置的回弹作用力。所述振子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振子通常能够沿直线进行振动,该直线即为振子的振动方向。振子沿振动方向的两端与所述弹性件连接,当所述振子沿振动方向振动时,所述弹性件会对振子施加回弹力。特别地,所述线性振动马达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为所述振子提供支撑作用。所述支撑件上具有滚珠,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振子的底部,所述滚珠与所述内腔的下表面相对。所述支撑件的滚珠能够与所述内腔的下表面接触,从而对所述振子提供支撑作用。当所述振子产生线性振动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振子一同振动,而所述滚珠能够在支撑件中滚动,从而将振子与内腔下表面的滑动摩擦转变成滚动摩擦,大幅减少摩擦力,使所述振子能够在内腔中自由振动。所述线性振动马达还包括电磁系统,所述电磁系统用于驱动所述振子产生线性振动。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外壳1可以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与下壳扣合形成内腔,所述振子2呈立方体结构,所述支撑件4设置在所述振子2的底部。特别地,所述弹性件可以包括两支回弹弹簧3,所述回弹弹簧3分别设置在所述内腔的两侧。两支回弹弹簧3的的顶端分别顶住所述振子2沿振动方向的两端,从而对所述振子2提供回弹作用力。回弹弹簧3的结构简单,装配和加工工艺都相对简单,并且回弹弹簧3能够提供稳定的回弹力,相对于使用弹片作为回弹件,弹簧的性能更可靠。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所述弹性件必须为回弹弹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采用例如弹性橡胶等其它弹性部件代替。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振动马达的侧面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直接设置在所述内腔的侧表面上,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还可以设置在内腔下表面的两侧,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为了便于在所述振子上设置所述支撑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振子上可以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尺寸与所述支撑件的尺寸向匹配,所述支撑件可以插接在所述插槽中。特别地,所述插槽中和支撑件的外表面可以具有螺纹,支撑件与插槽螺纹紧固。或者,所述支撑件在装配时表面涂有粘接剂,可以粘接固定在所述插槽中。本实用新型对支撑件固定在插槽中的方式不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特别地,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所述支撑件4对所述振子2的支撑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振子2的底部设置有4个支撑件4,4个支撑件4分别位于所述振子2的底面的四个棱角处。这样,4个支撑件4能够对振子2提供稳定的支撑,振子2不会在振动时出现向下方的偏振,也不会出现倾斜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在振子的底面上设置的支撑件的数量和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支撑件的数量和分布方式进行设计。
更优地,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子2的顶部也设置有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的滚珠41与所述内腔的上表面相对。这样,位于振子2顶部和底部的支撑件4对振子2在内腔中上下方向的位置进行定位,振子2在振动时不会出现向上或向下偏振的情况。通过在振子2的底部和顶部都设置有支撑部,能够使振子2的线性振动更稳定,支撑件4不仅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还起到定位的作用。当位于振子2顶部的支撑件4与所述内腔的上表面接触时,由于支撑件4具有滚珠41,振子2与内腔的上表面也不会出现滑动摩擦,使振子2的振动更顺畅。特别地,如图2所示,在振子2的顶部也可以设置有4个支撑件4,以提高振子2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必须在振子的顶部设置支撑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在振子顶部是否设置支撑件,以及设置多少、怎样分布进行设计。
更进一步地,由于线性振动马达的振子的振动形式为线性振动,所以应限制振子在除线性振动方向以外的方向上的振动,以提高线性振动的稳定性,以图2、3所示的实施方式为例,所述振子2线性振动的方向平行于所述回弹弹簧3的轴线方向,在所述振子2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支撑件4,能够限制所述振子2在上、下方向上的振动。所以更优地,还可以在振子2未与弹性件连接的另外两个侧壁上设置支撑件4,在本实施方式中即在振子2的两个较大的侧壁上设置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的滚珠41应与所述内腔的侧表面相对。这样,侧壁上的支撑件4能够进一步对振子2的振动进行限制,当所述支撑件4与所述内腔的侧表面接触时,所述振子2无法向侧壁的方向发生偏振,进一步提高了振子2的线性振动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必须要在所述振子的侧壁、顶部设置所述支撑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所述振子的顶部和/或侧壁上设置所述支撑件。
特别地,为了提高所述支撑件自身的结构可靠性,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件4可以包括支撑壳体42,所述支撑壳体42具有端头,所述端头是开口的。所述滚珠41设置在所述支撑壳体42中,并且一部分从所述端头处露出。所述端头的开口直径小于所述滚珠41的直径以防止所述滚珠41从端头处脱落。所述端头处具有球形槽,或者所述支撑壳体42中设置有顶珠件,以将所述滚珠41顶在所述端头处,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滚珠的固定方式进行限制。这样,所述滚珠能够自由的向各个方向滚动,不会出现破损、脱落或卡住等现象,提高了所述支撑件4自身的可靠性,能够在所述振子与内腔之间提供稳定的滚动摩擦。
更优地,所述支撑件还可以为所述振子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件4包括支撑弹簧42,所述支撑弹簧42设置在所述支撑壳体42中,所述支撑弹簧42的一端顶住所述滚珠41,另一端顶在所述支撑壳体42中。这样,当所述振子2在振动过程中出现微小偏振,使所述支撑件4与所述内腔的下表面、侧表面或上表面发生碰撞时,所述支撑弹簧42可以使所述滚珠41向所述支撑壳体42内移动一小段距离,对碰撞进行缓冲。这种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振子2运动的稳定性,即使振子与所述内腔之间发生微小的碰撞,也不会出现抖动等现象。
另外,如图2、3所示,所述电磁系统可以包括磁铁51和线圈52,所述磁铁51与所述振子2固定连接,例如可以直接插接在所述振子2中,或者附在所述振子2的表面。所述线圈52则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线圈52应与所述磁铁51的位置相对应。通常,所述线圈52设置在所述内腔的下表面上。当然,所述线圈52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内嵌的上表面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所述电磁系统还可以包括电路板53和电极弹簧54,所述电路板53和电极弹簧54用于将振动信号引入所述线性振动马达中。所述线路板可以设置在所述内腔的下表面或上表面上,所述电极弹簧54则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外部,用于与外部设备以及所述电路板53电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弹簧54和所述电路板53对所述线圈52提供振动信号,所述线圈52在振动信号的作用下产生磁场,磁场对所述磁铁51产生作用力,从而驱动所述振子2振动。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1)具有内腔;
振子(2)和用于为振子(2)提供往复回弹力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内腔中,所述振子(2)沿振动方向的两端与所述弹性件连接;
用于为所述振子(2)提供支撑的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具有滚珠(41);
所述支撑件(4)设置在所述振子(2)底部,所述滚珠(41)与所述内腔的下表面相对;
用于驱动所述振子(2)沿振动方向振动的电磁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包括支撑壳体(42),所述支撑壳体(42)具有端头,所述滚珠(41)设置在所述支撑壳体(42)中并从所述端头处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包括支撑弹簧(43),所述支撑弹簧(43)设置在所述支撑壳体(42)中,所述支撑弹簧(43)的一端顶住所述滚珠(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2)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支撑件(4)插接固定在所述插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两支回弹弹簧(3),所述回弹弹簧(3)分别设置在所述内腔的两侧,所述回弹弹簧(3)顶住所述振子(2)沿振动方向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2)的底部设置有4个支撑件(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2)的顶部设置有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的滚珠(41)与所述内腔的上表面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2)的顶部设置有4个支撑件(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2)未与所述弹性件连接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的滚珠(41)与所述内腔的侧表面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之一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系统包括磁铁(51)、线圈(52)、用于将信号引入所述线性振动马达的电路板(53)以及电极弹簧(54),所述磁铁(51)与所述振子(2)固定连接,所述线圈(52)固定在所述外壳(1)的内腔中,所述线圈(52)与所述磁铁(51)位置相对,所述电路板(53)设置在所述内腔的下表面,所述电极弹簧(54)设置在所述外壳(1)外部,所述电极弹簧(54)与所述电路板(53)电连接。
CN201520977757.6U 2015-11-30 2015-11-30 线性振动马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41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7757.6U CN205141962U (zh) 2015-11-30 2015-11-30 线性振动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7757.6U CN205141962U (zh) 2015-11-30 2015-11-30 线性振动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41962U true CN205141962U (zh) 2016-04-06

Family

ID=55627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7775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41962U (zh) 2015-11-30 2015-11-30 线性振动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4196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6636A (zh) * 2016-05-25 2016-08-10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106208602A (zh) * 2016-07-28 2016-12-07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马达
CN106230228A (zh) * 2016-07-21 2016-12-1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电机
CN112134434A (zh) * 2020-09-19 2020-12-25 胡正会 一种线性电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6636A (zh) * 2016-05-25 2016-08-10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106230228A (zh) * 2016-07-21 2016-12-1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电机
CN106208602A (zh) * 2016-07-28 2016-12-07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马达
CN112134434A (zh) * 2020-09-19 2020-12-25 胡正会 一种线性电机
CN112134434B (zh) * 2020-09-19 2021-10-08 胡正会 一种线性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41962U (zh) 线性振动马达
US10348176B2 (en) Vibration motor
US8492938B2 (en) Linear vibration device
CN106130304B (zh) 纵向振动马达
JP6193965B2 (ja) マイクロ振動モーター
JP6195422B2 (ja) 振動モーター
US20140054983A1 (en) Linear vibrator
US10277103B2 (en) Vibration motor
CN105553217B (zh) 振动马达
US20170373574A1 (en) Vibration Motor
CN103401395A (zh) 水平线性振动电机
CN103872875A (zh) 线性电机
WO2019165693A1 (zh) 动圈式线性振动电机
US20180229270A1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WO2018095047A1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205792139U (zh) 线性振动马达
US20200212785A1 (en) Vibration Motor
CN202068311U (zh) 扁平线性振动器
CN205490064U (zh) 线性振动电机
US1052101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05178820U (zh) 线性振动马达
KR20140128525A (ko) 리니어 액추에이터
CN205039677U (zh) 振动马达
CN205407550U (zh) 振动马达
CN106936286A (zh) 一种纵向微型线性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after: Goertek Inc.

Address before: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Inc.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91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