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33851U - 四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四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33851U CN205133851U CN201520638503.1U CN201520638503U CN205133851U CN 205133851 U CN205133851 U CN 205133851U CN 201520638503 U CN201520638503 U CN 201520638503U CN 205133851 U CN205133851 U CN 2051338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inning
- roller
- gear
- yarn
- movable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四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装置,包括纺纱系统和电脑控制系统,纺纱系统包括喂给分梳机构、凝聚加捻机构、卷绕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喂给分梳机构包括四个回转自由度的组合式给棉罗拉、三级分梳辊,所述四个回转自由度的组合式给棉罗拉的四个罗拉速度比可调,所述的三级分梳辊平行排列组成,转速逐级递增,梳针密度逐级增大,梳针工作角逐级减小,实现了随机调控转杯纺成纱的线密度及混纺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纺织行业的转杯纺纱领域
背景技术
转杯纺成纱的基本原理为:棉条由喇叭口经给棉板和给棉罗拉的握持,给棉罗拉转动输送棉条送至分梳区;分梳区高速旋转的分梳辊对棉条进行开松剥取、梳理分离、混合,使其变为相互分离、平行排列的单纤维并进入输棉通道;在气流作用下,纤维流经由输棉通道进入转杯,在高速旋转纺杯的离心力作用下,纤维在凝聚槽内进一步叠加混合,由母纱引出并经阻捻器加捻后形成纱线。
专利“一种转杯纺混色成纱方法及装置与产品”(申请号CN201410190891.1)及“一种转杯纺混色成纱装置”(CN201420229715.X)通过控制喂给罗拉速度,以连续恒量喂入、或者分段变量喂入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熟条,变混纺比形成具有单色或者多色纤维混合,以实现纺纱线密度恒定而调整混纺比的效果。但该发明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在发明中只是在概念上提出通过耦合牵伸实现线密度恒定的混色及段彩纺纱,并未给出耦合牵伸实现线密度恒定的条件下如何改变混合比及混色比。同时,未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及实施例。第二,该专利申请仍使用传统的单一分梳辊,当三根棉条同时喂入时,原有的分梳牵伸系统不能充分地完成对多根棉条剥取、梳理、混合和分解牵伸,由此会导致纤维丛分解不充分,造成堵分梳辊和堵转杯情况发生,纺纱易出现断头及粗节、棉结等缺陷。同时,耦合喂入的各根棉条虽然总量恒定,但各棉条喂入量存在差异,较短的分梳区导致纤维横向混合的机会也不多,因此导致混色效果不理想。
目前转杯纺中可以实现混纺比恒定而线密度变化的主要有专利“转杯纺竹节纱的方法和纺纱装置”(授权号CN00137211.4),它的原理是异步电机和步进电机,经差动器、丝杆和蜗轮,驱动喂给罗拉,通过步进电机在智能控制器控制下执行下列操作:从高速减至低速;持续运行一段时间;加速至高速;持续运行一段时间,转杯纺制一段竹节纱。该专利可以生产变线密度的纱线,但无法改变纱线混纺比。
生产线密度和混纺比均变化的纱线,需要喂入的两根或两根以上粗纱能够分别在线控制各自的喂入量,并且在分别改变各粗纱喂入量的同时还要使总的粗纱喂入量也能得到控制,目前尚无专利能实现这种纱的生产。生产线密度和混纺比均不变化的纱线,主要问题是,不能在转杯纺细纱工序实现两种以上纤维以任意比例进行混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机构上对传统转杯纺纱机进行了改进。一种四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装置,包括纺纱系统和电脑控制系统,纺纱系统包括喂给分梳机构、凝聚加捻机构、卷绕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喂给分梳机构包括四个回转自由度的组合式给棉罗拉、三级分梳辊,所述四个回转自由度的组合式给棉罗拉的四个罗拉速度比可调,所述的三级分梳辊平行排列组成,转速逐级递增,梳针密度逐级增大,梳针工作角逐级减小。所述凝聚加捻机构包括输棉通道、转杯和引纱装置;卷绕成型机构包括引纱卷绕机构。所述的电脑控制系统包括PLC可编程控制器、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所述的四个回转自由度的组合式给棉罗拉、三级分梳辊由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的四个回转自由度的组合式给棉罗拉包括轴、轴承、空心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垫圈、第一活动罗拉、第二活动罗拉、第三活动罗拉,第四活动罗拉,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活动罗拉、第二活动罗拉、第三活动罗拉、第四活动罗拉围绕同一轴线转动,第一到第四齿轮分别驱动第一到第四活动罗拉。所述的三级分梳辊由第一分梳辊、第二分梳辊和第三分梳辊平行排列组成。所述的三级分梳辊的转速逐级递增,第一分梳辊的转速为1500-3000rpm,第二分梳辊的转速为3000-6000rpm,第三分梳辊的转速为6000-12000rpm。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装置进行转杯纺纱的方法,包括给棉、分梳、凝聚加捻、引纱卷绕,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棉采用四个回转自由度的组合式给棉罗拉非同步喂入分梳区,所述分梳采用三级分梳辊。
通过本实用新型配置设计的组合罗拉和三个分梳辊,可将四根棉条(或四种不同原料的条子、或四种色彩的条子,下简称四组份),经组合式给棉罗拉非同步地喂入转杯纺分梳区,经三级分梳辊的逐级开松、梳理、取向、混合、及分解牵伸,将两根棉条逐步分解为束纤维并进一步分解为单根纤维。在离心力和气流的作用下,从分梳辊上脱离和转移的连续单纤维流进入高速旋转的纺杯。纤维流在转杯离心力作用下又凝聚成须条,再经阻捻器加捻,由引纱罗拉导出形成转杯纺纱线。在纺纱过程中,通过电脑程序控制伺服驱动系统,使具有四个自由度的给棉罗拉非同步地分别将四根棉条喂入分梳区,通过调控四个给棉罗拉的喂入量和喂入比,就可以动态配置该转杯纺最终成纱的线密度及四个组份的混纺比,生产竹节纱、段彩纱、段彩竹节纱、配色纱。
第一分梳辊的转速较低,这样可以保证多根棉条喂入量差异较大时,各棉条中纤维受到分梳辊的梳理次数总量都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纤维的损伤;第二分梳辊的转速高于第一分梳辊,经过第二分梳辊的梳理,纤维的纵向取向得到优化,横向转移混合进一步优化;第三分梳辊是高速分梳辊,纤维经过第三分梳辊不仅得到更好的梳理与转移,并且速度得到提升,到达进入梳棉通道的离心力要求,可以顺利有序的进入转杯成纱。通过上述多级剥取、开松、除杂、分梳牵伸、转移,顺利完成将棉条分解成棉网、棉网再分解成束纤维、束纤维在分解成单纤维的超大牵伸功能,提升了转杯纺分梳区的功能,具有柔性、高效、高产的效果。
⑵本实用新型专利在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纺纱数学模型和程序算法,通过机电一体化的伺服控制系统,实现了随机调控转杯纺成纱的线密度及混纺比。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进行了如下四种纱线的纺纱:
①线密度恒定而混纺比变化的纱线,如具有渐变色彩或分段色彩的等线密度段彩纱;
②混纺比恒定而线密度变化的纱线,如竹节纱、大肚纱、点点纱等;
③线密度和混纺比均变化的纱线,如段彩竹节纱、段彩大肚纱、段彩点点纱等;
④线密度和混纺比不变化,但以任意比例混配的混纺纱或混配色纱。
附图说明
图1:转杯纺纱流程图
图2:三分梳辊转杯纺粗纱梳理牵伸过过程图
图3a:给棉罗拉传动示意图
图3b:给棉罗拉传动示意图的右视图
图4:组合式给棉罗拉结构图
图5:四组份异步二级牵伸纺纱控制系统图
图6:四组份异步输入转杯纺成纱系统控制模式图
1-1,1-2,1-3-分梳辊,1-4,1-5-排杂口,1-6-给棉罗拉,1-7-棉条,1-8-加压弹片,1-9-给棉板,1-10-输棉通道,1-11-阻捻器,1-12-转杯,1-13-抽气孔,1-14,1-15-引纱罗拉,1-16-纱线
2-5,2-6,2-7,2-8-给棉罗拉,2-1,2-2,2-3,2-4-棉条,2-9-给棉板,2-10,2-11,2-12-分梳辊,2-13-纤维流,2-14-转杯,2-15-纱线
3a-5,3a-6,3a-7,3a-8-罗拉,3a-1,3a-2,3a-12,3a-13-齿轮,3a-3,3a-4,3a-9,3a-10-过桥齿轮,3a-11-罗拉轴,3a-14,3a-15,3a-16-分梳辊,3a-17-细纱;3b-1-齿轮,3b-2-罗拉,3b-3,3b-4,3b-5,3b-6-齿轮。
4-1,4-2,4-3,4-4-罗拉,4-5,4-6,4-12,4-15-齿轮,4-7,4-11,4-14-键,4-8-固定轴套,4-9-螺钉,4-10-轴承,4-13-轴。4-1,4-2,4-3,4-4四个活动罗拉分别由齿轮4-5,4-6,4-12,4-15驱动。
具体实施方式
文中所用公式代号的意义:
V01:给棉罗拉1的线速度;V02:给棉罗拉2的线速度;V03:给棉罗拉3的线速度;V04:给棉罗拉4的线速度;V1:分梳辊1的线速度;V2:分梳辊2的线速度;V3:分梳辊3的线速度;V4:转杯线速度;V5:引纱罗拉线速度;
ρ1:棉条A的线密度(克/米);
ρ2:棉条B的线密度(克/米);
ρ3:棉条C的线密度(克/米);
ρ4:棉条D的线密度(克/米);
ρ:成纱线密度(克/米);
ρ11:棉条A经过分梳辊1的线密度(克/米);
ρ12:棉条A经过分梳辊2的线密度(克/米);
ρ13:棉条A经过分梳辊3的线密度(克/米);
ρ14:棉条A在转杯内的线密度(克/米),
ρ21:棉条B经过分梳辊1的线密度(克/米);
ρ22:棉条B经过分梳辊2的线密度(克/米);
ρ23:棉条B经过分梳辊3的线密度(克/米);
ρ24:棉条B在转杯内的线密度(克/米),
ρ31:棉条C经过分梳辊1的线密度(克/米);
ρ32:棉条C经过分梳辊2的线密度(克/米);
ρ33:棉条C经过分梳辊3的线密度(克/米);
ρ34:棉条C在转杯内的线密度(克/米),
ρ41:棉条D经过分梳辊1的线密度(克/米);
ρ42:棉条D经过分梳辊2的线密度(克/米);
ρ43:棉条D经过分梳辊3的线密度(克/米);
ρ44:棉条D在转杯内的线密度(克/米),
E1:分梳辊1相对于给棉罗拉的牵伸比;
E2:分梳辊2相对于分梳辊1的牵伸比;
E3:分梳辊3相对于分梳辊2的牵伸比;
E4:转杯相对于分梳辊3的牵伸比;
E5:引纱罗拉相对于转杯的牵伸比;
E:转杯纺总牵伸比,等于引纱罗拉相对于给棉罗拉的牵伸比。
下标1,2,3,4分别代表组分A,组分B,组分C,组分D。
⑴三分梳辊分梳工艺的设计:
针对多根棉条喂入时,喂给罗拉喂入速度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各组份纤维握持时间相差较大,在单分梳辊转杯纺中,由于需要平衡剥削/梳理纤维,以及转移到梳棉通道时对纤维速度的要求,单分梳辊的转速很高,这样棉条喂入量差异大的时候,四根棉条中纤维受到的梳理次数相差很大,梳理次数多的纤维损伤过大。
为了解决分梳辊转速对纤维损伤和纤维流均匀混合的问题,本专利采用三分梳辊形式,即第1分梳辊、第2分梳辊和第3分梳辊。第一分梳辊的转速(ω=1500-3000rpm)较低、梳针密度相对较低、梳针工作角相对较小,以剥取、开松、除杂和分梳为主,重点使各棉条受到的梳理次数在合理的范围,减少纤维的损伤;第二分梳辊的转速(ω=3000-6000rpm),以剥取、分梳牵伸和纤维转移为主,梳针密度大于第一分梳辊梳针密度,梳针工作角也相对略大,经过第二分梳辊的梳理,纤维的纵向取向得到优化,横向转移混合进一步优化;第三分梳辊是高速分梳辊(ω=6000-12000rpm),以剥取、分梳牵伸和纤维转移为主,梳针密度大于第二分梳辊梳针密度,梳针工作角最大,纤维经过第三分梳辊不仅得到更好的梳理与转移,并且由于第三分梳辊的高速运转,在气流和离心力作用下,高度分离且连续的纤维流顺势通过输棉通道,排列有序地进入转杯凝聚成纱。
通过三分梳辊的多级剥取、开松、除杂、分梳牵伸、转移,顺利完成将棉条分解成棉网、棉网再分解成束纤维、束纤维在分解成单纤维的超大牵伸功能,提升了转杯纺分梳区的功能,满足了多根棉条异步喂入的转杯纺纱对分梳的特殊要求,实现了柔性、高效的分梳功能。
⑵转杯纺成纱牵伸倍数:
⑶成纱后细纱线密度
⑷混纺比
组份A,B,C,D在转杯纺纱线中的混纺比为K1、K2、K3、K4则:
(4)细纱动态线密度
假设引纱速度V5不变,成分A,B,C,D的喂给罗拉速度V01,V02,V03,V04的变量分别为:
V01′=V01+△V01
V02′=V02+△V02
V03′=V03+△V03
V04′=V04+△V04
因此新的细纱动态线密度为
⑸细纱动态混纺比
假定:ρ1=ρ2=ρ3=ρ4=ρ0
V01+V02+V03+V04=V0
则基准混纺比
当V01+V02+V03+V04→V01+△V01+V02+△V02+V03+△V03+V04+△V04时混纺比变化为:
混色比的梯度配置,实现不同配色的方案
在V0保持恒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V01、V02、V03、V04就可以改变纱线内不同纤维(不同色彩)的混纺比(混色比),使k1、k2、k3、k4在0~100%范围内进行变化。在四原色的各种混色模式下,混色比的递增以0.1为最小增量,其中一个配色方案如下:
表1配色方案
注:k1+k2+k3+k4=100%可以有无数种组合,按四基色棉条(四种色彩棉条)经耦合牵伸、交变换色、梯度配色、加捻混合,最终可形成很多种配色方案,也可在纱线上形成具有多种色彩分布的段彩纱。
⑹细纱线密度及混纺比随机动态调控方法
细纱线密度动态变化率
又:
ρ1=ρ2=ρ3=ρ4=ρ0
V01+V02+V03+V04=V0
则:
由线密度的相对增量和线密度的绝对增量可以看出,纱线线密度的变化,完全取决于V01+△V01、V02+△V02、V03+△V03、V04+△V04的变化,则可以有一下9种变化形式,从而可有9种不同形态的纱线:
①一个组份线密度变化、三个组份线密度不变化的变线密度纱线;
或
或
或
②两个组份线密度变化,两个组份不变化的变线密度纱线;
或
或
或
或
或
③三个组份线密度变化,一个组份不变化的变线密度纱线;
或
或
④四个组份线密度均变化的变线密度纱线;
⑤一个组份连续、三个组份不连续的变线密度纱线;
⑥两个组份连续,两个组份不连续的变线密度纱线;
⑦三个组份连续,一个组份不连续的变线密度纱线;
⑧四个组份均连续、但线密度变化的变线密度纱线
⑨细纱动态喂入速度调控方法
由于
△V0=△V01+△V02+△V03+△V04
ΔV可能来自△V01,也可能来自△V02,△V03,△V04,这可由混纺比来确定。则有:
ΔV01=K‘1(V0+ΔV)-V01
ΔV02=K‘2(V0+ΔV)-V02
ΔV03=K‘3(V0+ΔV)-V03
ΔV04=K‘4(V0+ΔV)-V04。
Claims (4)
1.一种四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装置,包括纺纱系统和电脑控制系统,纺纱系统包括喂给分梳机构、凝聚加捻机构、卷绕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喂给分梳机构包括四个回转自由度的组合式给棉罗拉、三级分梳辊,所述四个回转自由度的组合式给棉罗拉的四个罗拉速度比可调,所述的三级分梳辊平行排列组成,转速逐级递增,梳针密度逐级增大,梳针工作角逐级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装置,所述凝聚加捻机构包括输棉通道、转杯和引纱装置;卷绕成型机构包括引纱卷绕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装置,所述的电脑控制系统包括PLC可编程控制器、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所述的四个回转自由度的组合式给棉罗拉、三级分梳辊由伺服电机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装置,所述的四个回转自由度的组合式给棉罗拉包括轴、轴承、空心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垫圈、第一活动罗拉、第二活动罗拉、第三活动罗拉,第四活动罗拉,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活动罗拉、第二活动罗拉、第三活动罗拉、第四活动罗拉围绕同一轴线转动,第一到第四齿轮分别驱动第一到第四活动罗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38503.1U CN205133851U (zh) | 2015-08-21 | 2015-08-21 | 四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38503.1U CN205133851U (zh) | 2015-08-21 | 2015-08-21 | 四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33851U true CN205133851U (zh) | 2016-04-06 |
Family
ID=55619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63850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33851U (zh) | 2015-08-21 | 2015-08-21 | 四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3385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40194A (zh) * | 2015-08-21 | 2015-11-11 | 江南大学 | 四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方法及装置 |
-
2015
- 2015-08-21 CN CN201520638503.1U patent/CN20513385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40194A (zh) * | 2015-08-21 | 2015-11-11 | 江南大学 | 四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方法及装置 |
WO2017031611A1 (zh) * | 2015-08-21 | 2017-03-02 | 江南大学 | 四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方法及装置 |
CN105040194B (zh) * | 2015-08-21 | 2018-01-16 | 江南大学 | 四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63821A (zh) | 三棉条异步输入和多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方法及装置 | |
CN105040194A (zh) | 四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方法及装置 | |
CN103938322B (zh) | 一种转杯纺混色成纱方法及装置与产品 | |
CN205635925U (zh) | 一种转杯纺混色成纱装置 | |
CN203846185U (zh) | 一种转杯纺混色成纱装置 | |
CN102031600B (zh) | 等线密度环锭纺段彩纱成纱方法及装置 | |
CN104762714B (zh) | 双色粗纱异同步二级牵伸实现混配色的纱线方法及装置 | |
CN104790074B (zh) | 五组份异同步牵伸调控纱线线密度及混纺比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970391B (zh) | 一种段彩纺纱方法与装置 | |
CN103556320A (zh) | 基于三粗纱耦合牵伸加捻系统实现混纺及混色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4762713B (zh) | 三组份异同步牵伸调控纱线线密度及混纺比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4726977B (zh) | 五组份异同步二级牵伸纺制多彩竹节或点点纱方法 | |
CN105113066B (zh) | 五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方法及装置 | |
CN205133853U (zh) | 三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装置 | |
CN205133850U (zh) | 一种双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装置 | |
CN105155054B (zh) | 三级分梳辊的转杯纺纱方法及装置 | |
CN2729104Y (zh) | 段彩纺纱传动装置 | |
CN105040193B (zh) | 一种双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方法及装置 | |
CN104726975B (zh) | 四组份异同步二级牵伸纺制多彩竹节纱的方法 | |
CN205133851U (zh) | 四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装置 | |
CN205133852U (zh) | 五棉条异步输入和三级分梳的转杯纺纺纱装置 | |
CN205133849U (zh) | 三级分梳辊的高效高产转杯纺纺纱装置 | |
CN106835410B (zh) | 一种羊绒/牦牛绒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 |
CN204530069U (zh) | 四组份异同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 | |
CN102534881A (zh) | 转杯纺多元化纤维纱线生产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