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30433U - 合模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合模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30433U
CN205130433U CN201520951571.3U CN201520951571U CN205130433U CN 205130433 U CN205130433 U CN 205130433U CN 201520951571 U CN201520951571 U CN 201520951571U CN 205130433 U CN205130433 U CN 2051304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ylinder
patrix
counterdie
horizontal
leading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515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绪根
樊祥希
司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515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304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304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3043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合模控制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前缘检测部,其设置在上模和下模靠近叶片前缘的一侧,且包括至少一个检测上模和下模的前缘是否对齐的前缘检测组件;至少一个后缘检测部,其设置在上模和下模靠近叶片后缘的一侧,且包括至少一个检测上模和下模是否对齐的后缘检测组件;控制部,其与至少一个前缘检测组件及至少一个后缘检测组件连接,并接收至少一个前缘检测组件和至少一个后缘检测组件的检测信息;驱动部,其与上模和/或下模驱动连接;控制部与驱动部连接,并根据检测信息控制驱动部,使其向上模和/或下模施力并调整上模和/或下模形状,使上模与下模对齐。其能够确保上模和下模对齐,以保证生产出的叶片的质量良好。

Description

合模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合模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通常是通过将原材料放置在模具内进行铺布、灌注、合模等工艺加工而成。模具分为上模和下模,其分别生产叶片的半个壳体,上模、下模之间通过翻转机构进行连接。在叶片灌注工艺结束后,需要通过模具带动叶片合模粘接,使原本分离的上、下半壳体互相粘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叶片。如果上下模具本身在制造过程中,或者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变形现象,尤其是上下模之间的合模缝一旦产生间隙、或错位等现象,那么就会使叶片也发生相应偏差。其结果就是严重影响叶片的产品质量,甚至导致叶片报废。因此,上下模具之间的合模缝的控制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常见的合模缝控制技术主要是通过机械定位的方法,实施方式是在模具的外侧安装一对插销、锁扣或其它机械部件,通过机械定位的方式,直接控制使模具边缘的错位。此方案存在有两大缺陷:
其一,机械部件之间是有安装间隙的,如果间隙偏差较大,那么控制的结果也就偏差较大。
其二,此方案直接控制模具边缘,由于模具边缘与合模缝之间的距离一般有40cm,若是在这40cm内,模具发生形变,那么此方案的控制方式,则会效果大减,甚至失效。
另外还有一种预埋式的定位装置,方案是将机械部件预埋于模具壳体内。不过此方案同样存在上述机械部件安装间隙导致结果偏差,以及到合模缝距离内模具形变导致控制失效的缺陷。另外,由于模具壳体上都要铺设玻璃钢布或者辅材,而此方案的机械部件外凸于模具壳体,在铺设时玻璃钢布或辅材时为了避免干涉,不得不将其拆除。这也变相增加了人工成本,以及造成了多次拆装后造成的部件之间间隙变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合模控制装置,以解决合模过程中上模和下模合模效果难以保证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合模控制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前缘检测部,前缘检测部设置在上模和下模靠近叶片前缘的一侧,且包括至少一个检测上模和下模的前缘是否对齐的前缘检测组件,至少一个后缘检测部,后缘检测部设置在上模和下模靠近叶片后缘的一侧,且包括至少一个检测上模和下模是否对齐的后缘检测组件;控制部,控制部与至少一个前缘检测组件及至少一个后缘检测组件连接,并接收至少一个前缘检测组件及至少一个后缘检测组件的检测信息;驱动部,驱动部与上模和/或下模驱动连接;控制部与驱动部连接,并根据检测信息控制驱动部,使其向上模和/或下模施力并调整上模和/或下模形状,使上模与下模对齐。
进一步地,前缘检测部为多个且沿叶片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上模和下模上。
进一步地,后缘检测部为多个,且与多个前缘检测部沿叶片的宽度方向一一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前缘检测组件和后缘检测组件均包括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包括协同工作的第一发射器及第一接收器,第一发射器设置在上模和下模中的一个上,第一接收器设置在上模和下模中的另一个上,第一发射器和第一接收器均与控制部连接。
进一步地,前缘检测组件和后缘检测组件均还包括用检测上模与下模竖直方向上距离的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包括协同工作的第二发射器及第二接收器,第二发射器设置在上模和下模中的一个上,第二接收器设置在上模和下模中的另一个上,第二发射器和第二接收器均与控制部连接。
进一步地,叶片前缘设置有两列前缘检测组件,其中一列前缘检测组件设置在上模和下模的前缘合模缝上,另一列前缘检测组件设置在上模和下模的模具法兰上;叶片后缘设置有两列后缘检测组件,其中一列后缘检测组件设置在上模和下模的后缘合模缝上,另一列后缘检测组件设置在上模和下模的模具法兰上。
进一步地,驱动部包括设置在上模上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具有固定端和移动端,固定端与上模的钢架连接,移动端与上模的上模模具法兰连接。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竖向驱动油缸,竖向驱动油缸的缸筒为固定端;第一横向驱动缸组,第一横向驱动缸组包括第一横向安装架、第一横向油缸和第二横向油缸,第一横向安装架固定连接在竖向驱动油缸的活塞杆上,第一横向油缸和第二横向油缸轴线重合且活塞杆相对;第二横向驱动缸组,第二横向驱动缸组包括第二横向安装架、第三横向油缸和第四横向油缸,第二横向安装架放置在第一横向安装架上且位于第一横向油缸和第二横向油缸之间,第三横向油缸和第四横向油缸相对设置且轴线重合,第三横向油缸的轴线垂直于第一横向油缸的轴线;横向调节块,横向调节块放置在第二横向安装架上,且位于第三横向油缸和第四横向油缸之间,横向调节块的端面为移动端。
进一步地,驱动部还包括控制第一横向油缸、第二横向油缸、第三横向油缸、第四横向油缸和竖向驱动油缸进出油的电子控制器,电子控制器与控制部连接。
进一步地,驱动部为多个,且每个前缘检测部对应一个驱动部,每个后缘检测部对应一个驱动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合模控制装置可以通过检测部实时检测上模和下模的相对位置,并通过驱动部驱动上模和/或下模形变,以保证两者合模符合要求,进而保证生产出的叶片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装有合模控制装置的模具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装有合模控制装置的上模和下模的模具法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装有合模控制装置的上模和下模的钢架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合模控制装置的前缘检测组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合模控制装置的前缘检测组件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合模控制装置的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合模控制装置的驱动组件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合模控制装置的控制部与驱动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合模控制装置的控制部与检测部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上模;11、上模前缘合模缝;12、上模模具法兰;13、钢架;14、上模模具钢板;20、下模;21、下模前缘合模缝;22、下模模具法兰;24、下模模具钢板;30、前缘检测部;31、前缘检测组件;311、第一发射器;312、第一接收器;313、第二发射器;314、第二接收器;315、安装壳;40、后缘检测部;50、驱动部;51、竖向驱动油缸;521、第一横向安装架;522、第一横向油缸;523、第二横向油缸;531、第二横向安装架;533、第四横向油缸;54、横向调节块;532、第三横向油缸;55、电子控制器;60、控制部;70、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合模控制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合模控制装置包括检测部、控制部60和驱动部50。
其中,检测部包括的至少一个前缘检测部30和至少一个后缘检测部40,前缘检测部30设置在上模10和下模20靠近叶片前缘的一侧,用于检测上模10和下模20的前缘是否对齐,后缘检测部40设置在上模10和下模20靠近叶片后缘的一侧,用于检测上模10和下模20是否对齐。控制部60与检测部连接,并接收检测部的检测信息。驱动部50与上模10和/或下模20驱动连接,控制部60与驱动部50连接,并根据检测部的检测信息控制驱动部50,使其对上模10和/或下模20施力使得上模10和/或下模20形变,从而保证上模10和下模20可以对齐,进而保证合模效果。
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生产过程是:通过上模10成型叶片的上壳体,通过下模20成型叶片的下壳体,然后将上模10翻转并吊装到下模20的上方,使上模10和下模20合模,合模时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形成完整的叶片。因此,上模10和下模20合模时对其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生产出的叶片的质量,为了保证叶片的气动性能,需要上模10和下模20准确对齐,也就是,上模10和下模20的前缘和后缘均对齐。通常造成上模10和下模20无法对齐的原因是:在上模10翻转吊装至下模20上的过程中,由于上模10重量较大、长度又很长使得上模10受重力作用容易变形,造成其与下模20不容易对齐,或对齐后放置在下模20上后又变形造成前缘和/或后缘不对齐。
基于上述原因,在上模10上设置驱动部50,使其调整上模10的形状,保证上模10与下模20始终处于对齐状态,这样合模生产出的叶片的结构与设计结构一致性好(若下模20运动也可在下模20上设置驱动部50或者可以在上模10和下模20上均设置驱动部50)。
如图1所示,由于叶片的长度较长,为保证沿长度方向上的各处的合模效果良好,沿模具的长度方向(也即叶片的长度方向),每间隔一定距离即设置有一个检测部和对应于检测部的驱动部50,以便能够准确地控制模具上各处的形变,保证上模10和下模20的对齐。相邻两个检测部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的精度选定,通常其取值范围为1m至3m。以生产50m长叶片的模具为例,在模具上每隔两米设置一个前缘检测部30同时对应前缘检测部30设置一个驱动部50,也即在模具的前缘尖端开始0米、2米、……50米各设置一套;在模具的后缘尖端开始0米、2米、……50米各设置一套后缘检测部40及对应的驱动部50。
优选地,前缘检测部30和后缘检测部40沿叶片的宽度方向一一对应地设置,以方便调整上模10的形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前缘检测部30和后缘检测部40之间可以错位或根据需要设置为不同的对应方式。
结合参见图2所示,每个前缘检测部30包括两个前缘检测组件31,其中一个前缘检测组件31设置在上模10和下模20的前缘合模缝上,另一个前缘检测组件31设置在上模10和下模20的前缘的模具法兰上。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当位于前缘合模缝上的前缘检测组件31无法使用时,可以通过设置在模具法兰上的前缘检测组件31来检测,由此保证在叶片生产过程中如果设置在前缘合模缝上的前缘检测组件31被遮挡而无法使用时也可保证上模10和下模20的对齐,保证生产质量。
同理,每个后缘检测部40包括两个后缘检测组件,其中一个设置后缘检测组件设置在上模10和下模20的后缘合模缝上,另一个后缘检测组件设置在上模10和下模20的后缘的模具法兰上。
在本实施例中,前缘检测组件31包括位移传感器,其用于检测上模10和下模20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对齐。具体地,位移传感器为激光式对射型位移传感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位移传感器可以为其他型号或种类的位移传感器,只要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即可。该位移传感器包括协同工作的第一发射器311和第一接收器312。其中,第一发射器311设置在上模10和下模20中的一个上,第一接收器312设置在上模10和下模20中的另一个上,且当上模10和下模20对齐时,第一接收器312应正对第一发射器311。
激光对射型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
第一发射器311用于发射激光,第一接收器312用于接受第一发射器311发射的激光。第一接收器312的接收面是个半径约为10mm的圆形面(不同的激光对射型位于传感器的第一接收器312的接收面的大小可能不同,其选择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确定)。通过第一发射器311和第一接收器312,位移传感器能够实时判断、识别出第一发射器311发出的激光落在第一接收器312的接受面上的位置,并将数据传送给控制部60。控制部60利用激光控制器控制第一发射器311发射激光,利用信号采集与处理单元接收第一接收器312传回的数据,根据位移传感器输送的数据确定上模10和下模20是否对齐,并据此控制驱动部50工作。
前缘检测组件31还包括用于检测上模10和下模20竖直方向上距离的距离传感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距离传感器为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其也可以是其他能够测距的传感器。在上模10和下模20水平对齐后,通过该距离传感器检测上模10和下模20之间的距离。该距离传感器包括协同工作的第二发射器313和与其配合的第二接收器314,第二发射器313设置在上模10和下模20中的一个上,第二接收器314设置在上模10和下模20中的另一个上。
该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
第二发射器313用于发射超声波,第二接收器314用于接受第二发射器313发射的超声波。第二接收器314的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第二接收器314能够实时判断、识别其与第二发射器313之间的距离,并将其传送到控制部60。控制部60利用超声波控制器控制第二发射器313发射超声波,利用信号采集与处理单元接收第二接收器314传回的数据,根据其发送的数据控制驱动部50工作并调节上模10和下模20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保证位移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能够可靠地固定在上模10和下模20上,且保证固定稳固不损坏两个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通过安装壳315固定在上模10和下模20上。安装壳315预埋在上模10和下模20内。
如图4和图5所示,安装壳315的外壁线型是两个椭圆相交组成的形状,这种形状能使安装壳315更好地在上模10和下模20上定位。安装壳315内设置有两个圆孔。圆孔用于安装第一发射器311、第二发射器313、第一接收器312和第二接收器314中的一个。安装壳315的底部设置有供数据线和/或电源线进出的过线孔。使用时可以将安装壳315通过粘接、螺接或过盈配合等方式固定在上模10和下模20的凹槽内。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壳315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保证能够保护传感器即可。
结合参见图2,一对安装壳315设置在上模10和下模20的合模缝处,其中一个固定设置在上模10的上模前缘合模缝11上,用于承载第一发射器311和第二发射器313。另一个安装壳315固定设置在下模20的下模前缘合模缝21上,用于承载第一接收器312和第二接收器314。
另一对安装壳315设置在上模10和下模20的模具法兰上。其中一个安装壳315设置在上模10的上模模具法兰12上,用于安装第一发射器311和第二发射器313。另一个安装壳315设置在下模20的下模模具法兰22上,用于安装第一接收器312和第二接收器314。
结合参见图3,驱动部50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固定端和移动端,具体地,驱动部50的固定端连接在上模10的钢架13上,移动端连接在上模模具法兰12上的上模模具钢板14上(若驱动组件连接在下模20上,则其移动端可以与下模模具法兰22的下模模具钢板24连接)。
参见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为液压驱动组件,采用液压油驱动执行元件伸缩以调节上模10的形状。因此,驱动部50还包括油泵70和电子控制器55等。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可以为电动机械驱动件,采用电能带动机械结构伸缩调节上模10的形状。例如,采用电动马达等结构实现调节,但是在输出相同力矩的情况下,液压油缸具备更小体积的优势,因而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液压油缸作为驱动件。
具体地,驱动组件包括竖向驱动油缸51、第一横向驱动缸组、第二横向驱动缸组、第二横向驱动缸组和横向调节块54。
竖向驱动油缸51用于竖直调节,其缸筒为驱动组件的固定端,竖向驱动油缸51的缸筒与上模10的钢架13固定连接。
第一横向驱动缸组用于在前后方向上调节上模10。其包括第一横向安装架521、第一横向油缸522和第二横向油缸523。
第一横向安装架521固定连接在竖向驱动油缸51的活塞杆上,其用于承载第一横向油缸522和第二横向油缸523。第一横向安装架521包括固定设置在竖向驱动油缸51的活塞杆上的第一承载基板和固定设置在第一承载基板上的两个承载块,两个承载块位于竖向驱动油缸51的活塞杆的两侧。其中一个承载块用于固定安装第一横向油缸522,另一个承载块用于固定安装第二横向油缸523。第一横向油缸522和第二横向油缸523轴线重合且活塞杆相对。
第二横向驱动缸组设置在第一横向安装架521上,并用于左右调节上模10。其包括第二横向安装架531、第三横向油缸532和第四横向油缸533。
其中,第二横向安装架531放置在第一横向安装架521上。第二横向安装架531包括安装框、第二承载基板和固定设置在第二承载基板上的两个承载块。安装框固定设置在第二承载基板的下方,其套设在竖向驱动油缸51的活塞杆上,且位于第一横向油缸522和第二横向油缸523之间,当第一横向油缸522和第二横向油缸523伸缩时可以推动安装框在第一承载基板上移动,进而使整个第二横向驱动油缸组移动。为了安装框移动准确,在竖向驱动油缸51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导向凸起,该导向凸起穿出安装框。
两个承载块中的一个用于固定安装第三横向油缸532,另一个承载块用于固定安装第四横向油缸533。第三横向油缸532和第四横向油缸533相对设置且轴线重合,第三横向油缸532的轴线垂直于第一横向油缸522的轴线。
横向调节块54放置在第二横向安装架531上,且位于第三横向油缸532和第四横向油缸533之间,横向调节块54的端面为移动端并与上模10的上模模具钢板14固定连接。为了限定横向调节块54的位置,在第二承载基板上固定设置有凸块,横向调节块54套设在凸块上。当第三横向油缸532和第四横向油缸533的活塞杆伸缩时可以驱动横向调节块54左右移动。
在上模10和下模20的后缘,检测部、驱动组件等部件的设置方式和设置位置均与前缘相同,故不再赘述。
如图8所示,电子控制器55设置在第一横向油缸522、第二横向油缸523、第三横向油缸532、第四横向油缸533和竖向驱动油缸51的进出油管路上,用于控制上述五者的进出油,以控制其伸缩。油泵70用于供油,油泵70可以连接一个总油箱并向所有油缸供油,也可以每个油箱都对应一个油缸,利用控制部60控制对应的油箱向油缸供油。控制部60与油泵70和电子控制器55连接,以便能够根据检测部传送的数据控制电子控制器55和油泵70。电子控制器55可以是电磁阀也可以是其它的能够控制液压油的部件。
如图9所示,控制部60可以是计算机(例如个人电脑等)也可以是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如PLC)只要能够实现数据接收和处理即可。控制部60与检测部的位移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驱动部50的电子控制器55和油泵70等通过电线或数据线等连接,接收其传输的数据,并根据该数据控制驱动部50的各油缸伸缩以使得上模10的各处形变,进而使上模10与下模20对齐。
为保连接可靠耐用,连接线为电线缆,这些电线缆在控制部60和零部件上的连接部位须牢固可靠,以保证整套系统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一般为了保证上述电线缆及连接的使用寿命,通常采用铝线缆,但也不排除使用铜线缆。
在进行合模控制时:
先将设备都安装到位,将模具的上模10、下模20调节到最理想的状态(最接近理论的状态)。
每次合模时,启动合模控制装置。
查看实时监测数据,主要是位移传感器发出的位移数据。
根据位移数据,计算出水平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需要调节的距离。
控制第一横向驱动油缸组和第二横向驱动油缸组进行横向调节。
水平调节到位后,查看距离传感器的距离数据。
根据距离数据,计算出垂直方向需要调节的距离(上述水平方向调节量和竖直方向调节量的计算方法可以预制在控制部内,该计算方法可以是预制的经验数据,也可以是其它算法)。
控制竖向驱动油缸51进行垂直调节。
当然,在进行合模控制时也可以同时监测水平位移数据和垂直距离数据。
进行合模控制过程中,控制部60可以连接显示器进行数据显示。控制部60还可以同步、实时显示调节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对数据异常进行报警。记录操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合模控制装置具有如下效果:
通过检测部、驱动部和控制部实现电子化监测和数控液压驱动,能够直接实时监测、控制模具的合模缝,消除机械安装匹配造成的误差,避免上模和下模对齐后发生异变的状况,能够高效地控制模具的上模、下模的合模缝的相对位置。
检测部安装在合模缝或模具法兰上,驱动部安装在模具内,控制部安装在模具外,均不会对模具壳体表面(用于成型叶片的成型面)造成任何的干涉问题。
采用控制部进行数字化自动控制,使用过程中无需人为进行机械操作即可自动监测、控制,还能够实时自动记录控制过程数据,便于相关人员对该项操作的回顾和检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合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前缘检测部(30),所述前缘检测部(30)设置在上模(10)和下模(20)靠近叶片前缘的一侧,且包括至少一个检测所述上模(10)和所述下模(20)的前缘是否对齐的前缘检测组件(31);
至少一个后缘检测部(40),所述后缘检测部(40)设置在上模(10)和下模(20)靠近叶片后缘的一侧,且包括至少一个检测所述上模(10)和所述下模(20)是否对齐的后缘检测组件;
控制部(60),所述控制部(60)与所述至少一个前缘检测组件(31)及至少一个后缘检测组件连接,并接收所述至少一个前缘检测组件(31)和至少一个后缘检测组件的检测信息;
驱动部(50),所述驱动部(50)与所述上模(10)和/或所述下模(20)驱动连接;所述控制部(60)与所述驱动部(50)连接,并根据所述检测信息控制所述驱动部(50),使其向所述上模(10)和/或所述下模(20)施力并调整所述上模(10)和/或所述下模(20)形状,使所述上模(10)与所述下模(20)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缘检测部(30)为多个且沿叶片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模(10)和所述下模(2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缘检测部(40)为多个,且与所述多个前缘检测部(30)沿叶片的宽度方向一一对应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缘检测组件(31)和所述后缘检测组件均包括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协同工作的第一发射器(311)及第一接收器(312),所述第一发射器(311)设置在所述上模(10)和所述下模(20)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一接收器(312)设置在所述上模(10)和所述下模(20)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一发射器(311)和所述第一接收器(312)均与所述控制部(6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缘检测组件(31)和所述后缘检测组件均还包括用检测所述上模(10)与所述下模(20)竖直方向上距离的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包括协同工作的第二发射器(313)及第二接收器(314),所述第二发射器(313)设置在所述上模(10)和所述下模(20)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二接收器(314)设置在所述上模(10)和所述下模(20)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二发射器(313)和所述第二接收器(314)均与所述控制部(6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合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前缘设置有两列所述前缘检测组件(31),其中一列所述前缘检测组件(31)设置在上模(10)和下模(20)的前缘合模缝上,另一列所述前缘检测组件(31)设置在所述上模(10)和所述下模(20)的模具法兰上;
所述叶片后缘设置有两列所述后缘检测组件,其中一列所述后缘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上模(10)和所述下模(20)的后缘合模缝上,另一列所述后缘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上模(10)和所述下模(20)的模具法兰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50)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10)上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具有固定端和移动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上模(10)的钢架(13)连接,所述移动端与所述上模(10)的上模模具法兰(1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合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竖向驱动油缸(51),所述竖向驱动油缸(51)的缸筒为所述固定端;
第一横向驱动缸组,所述第一横向驱动缸组包括第一横向安装架(521)、第一横向油缸(522)和第二横向油缸(523),所述第一横向安装架(521)固定连接在所述竖向驱动油缸(51)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一横向油缸(522)和所述第二横向油缸(523)轴线重合且活塞杆相对;
第二横向驱动缸组,所述第二横向驱动缸组包括第二横向安装架(531)、第三横向油缸(532)和第四横向油缸(533),所述第二横向安装架(531)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安装架(52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横向油缸(522)和所述第二横向油缸(523)之间,所述第三横向油缸(532)和所述第四横向油缸(533)相对设置且轴线重合,所述第三横向油缸(532)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横向油缸(522)的轴线;
横向调节块(54),所述横向调节块(54)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安装架(531)上,且位于所述第三横向油缸(532)和所述第四横向油缸(533)之间,所述横向调节块(54)的端面为所述移动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50)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横向油缸(522)、所述第二横向油缸(523)、所述第三横向油缸(532)、所述第四横向油缸(533)和所述竖向驱动油缸(51)进出油的电子控制器(55),所述电子控制器(55)与所述控制部(6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50)为多个,且每个所述前缘检测部(30)对应一个所述驱动部(50),每个后缘检测部(40)对应一个所述驱动部(50)。
CN201520951571.3U 2015-11-25 2015-11-25 合模控制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1304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51571.3U CN205130433U (zh) 2015-11-25 2015-11-25 合模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51571.3U CN205130433U (zh) 2015-11-25 2015-11-25 合模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30433U true CN205130433U (zh) 2016-04-06

Family

ID=55616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51571.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130433U (zh) 2015-11-25 2015-11-25 合模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3043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5714A (zh) * 2015-11-25 2016-03-23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合模控制装置
WO2021248414A1 (zh) * 2020-06-11 2021-12-16 南通丽科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一种合模机器人系统
CN114210936A (zh) * 2021-12-30 2022-03-22 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无箱造型合箱时检查对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5714A (zh) * 2015-11-25 2016-03-23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合模控制装置
CN105415714B (zh) * 2015-11-25 2018-04-03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合模控制装置
WO2021248414A1 (zh) * 2020-06-11 2021-12-16 南通丽科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一种合模机器人系统
CN114210936A (zh) * 2021-12-30 2022-03-22 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无箱造型合箱时检查对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15714A (zh) 合模控制装置
CN205130433U (zh) 合模控制装置
CN105215543B (zh) 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焊接的五维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2079407B (zh) 一种利用激光切割封箱胶带的开箱方法
CN105507931B (zh) 一种采煤工作面支护机器人
CN205748263U (zh) 人工智能钣金件生产系统的在线检测单元
CN105064997A (zh) 一种煤矿无人化开采的系统和方法
CN115057359A (zh)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组转子智能吊装系统
CN102699497A (zh) 一种起重机主梁焊接机
CN210281296U (zh) 一种导向座阀销压装专机
CN210134942U (zh) 掘进机截割控制装置及悬臂掘进机
CN206663472U (zh) 基于图像识别的模具刮料控制装置
CN204053279U (zh) 薄钢板搭接焊缝小特征点四机头串行视觉检测跟踪装置
CN110394528A (zh) U肋内部仰位焊接系统用焊缝跟踪装置
CN110727238A (zh) 一种双工位等离子熔敷设备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8112335U (zh) 一种供变电站自动化智能巡检装置
CN206847771U (zh) 齿轮箱异响检测器
CN217305027U (zh) 阀箱检测系统
CN110631488A (zh) 一种在线自动测量厚度、宽度的设备
CN109296024A (zh) 一种无人挖掘机采装位姿精度检测方法
CN207915328U (zh) 一种车门铰链检测工装
CN107984104A (zh) 一种焊缝识别跟踪装置及自动化焊接加工设备
CN114265407A (zh) 一种建筑机械设备巡检服务系统
CN113847076A (zh) 液压支架控制器和液压支架控制系统
CN106066441A (zh) 测试方法、测试系统及其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40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