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26299U - 一种声场性能改善的超声换能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声场性能改善的超声换能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26299U
CN205126299U CN201520845959.5U CN201520845959U CN205126299U CN 205126299 U CN205126299 U CN 205126299U CN 201520845959 U CN201520845959 U CN 201520845959U CN 205126299 U CN205126299 U CN 205126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ltrasonic transducer
center
edge
layer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459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翔
陈友伟
赵万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 Sheng Biologic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i Sheng Biologic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i Sheng Biologic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i Sheng Biologic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459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26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26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2629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ducers F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声场性能改善的超声换能器,其包括:依次连接的背衬层、压电层和匹配层,其中,沿超声换能器的辐射面的水平方向,超声波经过背衬层和/或压电层和/或匹配层产生的振动幅度分布不均匀,呈中心大、边缘小的分布。本实用新型的声场性能改善的超声换能器,通过改变超声换能器的叠层结构,减小了换能器辐射面的边缘位置在接收或发射超声信号时的振动幅度,从而减小了旁瓣,减小了伪迹。

Description

一种声场性能改善的超声换能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声换能器,特别涉及一种声场性能改善的超声换能器。
背景技术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是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微创性的导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血管内超声是利用导管技术将一个高频微型超声换能器导入冠状动脉血管腔内进行探测,得到血管壁各层横断面成像,以辅助临床医生对血管内病变进行诊断。
血管内超声成像系统包括三个主要部件:装有超声探头的血管内超声导管,回撤装置以及超声主机。血管内超声导管直接在血管内工作,是整个成像系统的核心部件,安装在超声导管远端的超声换能器的性能将直接影响成像质量,进而影响超声诊断仪的诊断效果。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血管内超声导管产品的设计主要有两类:机械旋转式和阵列式。机械旋转式设计通过导管内柔韧的驱动转轴旋转,驱动导管远端的单阵元超声换能器,以获取二维横断面图像。阵列式是由多个阵元(目前为止最多为64个)呈环型排列在导管顶端外周,通过电子开关的逐次连续激励,而获得血管横断面图像。
目前,无论是机械旋转式的单阵元换能器还是阵列式的换能器声场性能都比较差,其产生的声辐射能量在空间中的分布一般如图1所示,大部分的能量集中在偏离换能器前方较小的区域内,称之为声场的主瓣。由于声波衍射的行为,在主瓣之外,偏离换能器前方较大的角度上,仍有部分能量聚集,称之为旁瓣。旁瓣的产生与换能器辐射面边缘的振动有关,边缘振动越强,旁瓣中聚集的能量越多,而旁瓣会在超声图像中造成伪迹。在血管内超声导管中,其换能器的辐射面边缘产生的振动会导致声波声场产生较强的旁瓣,该旁瓣会造成图像产生伪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声场性能改善的超声换能器,减小了换能器的辐射边缘位置在发射和接收时的相对振动幅度,从而减小旁瓣的大小,减小伪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声场性能改善的超声换能器,其包括:依次连接的背衬层、压电层和匹配层,其中,
沿所述超声换能器的辐射面的水平方向,超声波经过所述背衬层和/或所述压电层和/或所述匹配层产生的振动幅度分布不均匀,呈中心大、边缘小的分布。
目前血管内超声所使用的单阵元换能器或阵列换能器的每个阵元,辐射面为平面,匹配层和背衬层一般使用均一厚度、均匀分布的材料构成。换能器辐射面边缘的振动幅度与中心的振动幅度保持相同水平,从而造成其发射和接收的声场产生较严重的旁瓣,如图1所示。旁瓣会导致图像中所观察的组织产生错误信号,导致伪迹的产生。例如在IVUS成像过程中观察装有金属支架的血管壁,若金属支架恰巧处于旁瓣的位置并且产生较强的超声回波信号,而此时主瓣的位置在回波信号较弱的软组织处,旁瓣产生的信号就会叠加在主瓣上使主瓣信号错误的增强。此时,由于主瓣所观察的软组织信号被错误的加强,从而产生错误的图像对比度,这就是旁瓣所造成的伪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换能器的叠层结构,背衬层、压电层和匹配层中的一层或多层的结构,减小换能器边缘位置在发射和接收时的相对振动幅度,减小了旁瓣的大小,从而减小了伪迹。
较佳地,所述匹配层的衰减率和/或声阻抗和/或所述背衬层的衰减率和/或声阻抗分布不均匀,呈中心小、边缘大的分布;进一步地,
所述衰减率和/或声阻抗由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大。
较佳地,所述匹配层的远离所述压电层的一面设置有棱镜,所述棱镜的厚度分布不均匀,呈中心薄、边缘厚的分布;进一步地,
所述棱镜的厚度由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大。
较佳地,所述匹配层和/或所述背衬层的材料为各向异性的导电材料,仅在与所述压电层的辐射面垂直的方向上导电,且所述匹配层和/或所述背衬层的电阻分布不均匀,呈中心小、边缘大的分布;使得换能器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的电场呈中心大、边缘小的分布;进一步地,
所述电阻由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大。
较佳地,所述压电层的极化程度分布不均匀,呈中心强、边缘弱的分布;进一步地,
所述压电层的极化程度由中心到边缘逐渐减弱。
较佳地,所述压电层包括多个压电子单元,所述压电子单元之间填充有非压电材料。
较佳地,所述压电子单元的密度分布不均匀,呈中心密、边缘疏的分布;进一步地,
所述压电子单元的密度由中心到边缘逐渐变疏。
较佳地,所述匹配层的数量为一层或多层或不含;所述背衬层的数量为一层或多层。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声场性能改善的超声换能器,减小超声换能器辐射面的边缘位置的相对振动幅度,使超声换能器辐射面的振动幅度呈中心大、边缘小的分布,从而改善了换能器的声场性能,增加了其均匀性,减小了声束的旁瓣,进一步减小了由旁瓣引起的伪迹;
(2)本实用新型了提供了多种减小超声换能器辐射面的边缘位置的相对振动幅度的方法,可以通过改变超声波经过匹配层、背衬层、压电层三者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振动幅度,相互结合使用,达到更好的效果,减小了伪迹的产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的超声换能器的声场分布;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超声换能器的声场分布;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超声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超声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超声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超声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超声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背衬层,2-压电层,3-匹配层,4-棱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声场性能改善的超声换能器,通过改进换能器的设计和制作工艺,使得换能器辐射面的边缘的相对振动幅度减小,减小了声束的旁瓣,增强了声场的均匀性,如图2所示为其声场分布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换能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背衬层、压电层和匹配层,与现有的换能器不同的为:沿所述超声换能器的辐射面的水平方向,超声波经过所述背衬层和/或所述压电层和/或所述匹配层产生的振动幅度分布不均匀,呈中心大、边缘小的分布,其既可以通过改变超声波经过匹配层时的相对振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改变超声波经过背衬层时的相对振动来实现,还可以通过改变超声波经过压电层时的相对振动来实现,或者通过上述三种方式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来实现。具体的,通过改变超声波经过匹配层或背衬层时的相对振动幅度可以有多种方式来实现,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对其进行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改变匹配层3为例,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背衬层1、压电层2以及匹配层3,匹配层3的衰减率和/或声阻抗分布不均匀,沿换能器的辐射面的水平方向,匹配层3的衰减率和/或声阻抗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即沿图中的箭头方向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于是换能器辐射面边缘处的振动相对于中心位置衰减的更多,从而使其振动幅度形成自中心位置向边缘逐渐减小的趋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也以改变匹配层3为例,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匹配层3所采用的材料为各向异性的导电材料,其仅在与辐射面垂直的方向上导电,且电阻沿箭头的方向逐渐增大,造成边缘部位的电损耗比中心部位的电损耗大,所以边缘部位的电场强度较弱。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也以改变匹配层3为例,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包括:因此连接的背衬层1、压电层2以及匹配层3,在匹配层3的不与压电层2接触的一侧贴装有棱镜4,棱镜4的厚度不均匀,沿换能器的辐射面的水平方向,棱镜4的厚度由中心到边缘逐渐变厚;边缘较厚,衰减较强,中间较薄,衰减较弱,从而达到中心部位振动比边缘部位振动强的效果。
改变超声波经过背衬层时的相对振动幅度的实施方式与改变超声波经过匹配层时的相对振动幅度的实现方式相同,也可以通过上述三种方式来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不同实施例中,匹配层可以包括一层或多层,也可以不含匹配层;背衬层可以包括一层或多层。
另外,通过改变超声波经过压电层时的相对振动幅度可以有多种方式来实现,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对其进行描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以改变压电层2为例,其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其是通过改变压电层极化程度的空间分布,沿换能器的辐射面的水平方向,极化程度由中心到边缘逐渐减弱,即沿箭头方向逐渐减弱,从而减小了边缘位置的振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也以压电层2为例,其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其是通过改变压电层的空间分布密度,沿换能器的辐射面的水平方向,压电层2的密度由中心到边缘逐渐减小,从而改变各位置上的振动幅度。
压电层2可以由微机械加工而成的复合材料构成,该材料由数量繁多的压电子单元构成,每个压电子单元之间由环氧树脂、硅胶或其他物质填充而隔开。该复合材料可以形成中心位置压电子单元的密度较大,然后相边缘方向密度逐渐减小的分布方式。压电子单元的密度越高,该区域的振动幅度越大,反之亦然,所以换能器辐射面的边缘处的振动相对于中心区域即可减弱。压电子单元的截面可以是圆形,六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状。
当然,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声学性能的变化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即衰减率和/或声阻抗、棱镜厚度、各向异性材料的电阻、压电材料的极化程度以及压电层的密度由中心到边缘的变化不一定的连续,也可以不连续变化。
当然,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结构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任意组合使用,此处不再赘述。
此处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说明书范围内所做的修改和变化,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声场性能改善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背衬层、压电层和匹配层,其中,
沿所述超声换能器的辐射面的水平方向,超声波经过所述背衬层和/或所述压电层和/或所述匹配层产生的振动幅度分布不均匀,呈中心大、边缘小的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层的衰减率和/或声阻抗和/或所述背衬层的衰减率和/或声阻抗分布不均匀,呈中心小、边缘大的分布;进一步地,
所述衰减率和/或声阻抗由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层的远离所述压电层的一面设置有棱镜,所述棱镜的厚度分布不均匀,呈中心薄、边缘厚的分布;进一步地,
所述棱镜的厚度由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层和/或所述背衬层的材料为各向异性的导电材料,仅在与所述压电层的辐射面垂直的方向上导电,且所述匹配层和/或所述背衬层的电阻分布不均匀,呈中心小、边缘大的分布;进一步地,
所述电阻由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层的极化程度分布不均匀,呈中心强、边缘弱的分布;进一步地,
所述压电层的极化程度由中心到边缘逐渐减弱。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层包括多个压电子单元,所述压电子单元之间填充有非压电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子单元的密度分布不均匀,呈中心密、边缘疏的分布;进一步地,
所述压电子单元的密度由中心到边缘逐渐变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层的数量为一层或多层或不含;
所述背衬层的数量为一层或多层。
CN201520845959.5U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声场性能改善的超声换能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126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45959.5U CN205126299U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声场性能改善的超声换能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45959.5U CN205126299U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声场性能改善的超声换能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26299U true CN205126299U (zh) 2016-04-06

Family

ID=55612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45959.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126299U (zh) 2015-10-28 2015-10-28 一种声场性能改善的超声换能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262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7337A (zh) * 2015-10-28 2015-12-16 上海爱声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声场性能改善的超声换能器及其改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7337A (zh) * 2015-10-28 2015-12-16 上海爱声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声场性能改善的超声换能器及其改善方法
CN105147337B (zh) * 2015-10-28 2018-08-07 上海爱声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声场性能改善的超声换能器及其改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1134B2 (en) Focused rotational IVUS transducer using single crystal composite material
CN103181786B (zh) 超声换能器、超声探头和超声波图像诊断设备
EP3086885B1 (en) Ultrasound transducer with a variable thickness dematching layer
EP2066457A1 (en) Low-profile acoustic transducer assembly
US20150115773A1 (en) Ultrasound transduc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ultrasound transducer
US9808830B2 (en) Ultrasound transducer and ultrasound imaging system with a variable thickness dematching layer
JP2012015680A (ja) 超音波プローブ及び超音波診断装置
CN104605892A (zh) 具有双频率的单、多阵元ivus换能器及其成型方法
CN105232090A (zh) 一种性能优化的高频超声换能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3069844B (zh) 超声波探头和使用它的超声波诊断装置
Bouakaz et al. A new ultrasonic transducer for improved contrast nonlinear imaging
CN205126299U (zh) 一种声场性能改善的超声换能器
CN105147337A (zh) 一种声场性能改善的超声换能器及其改善方法
US20140292147A1 (en) Ultrasonic prob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840523B1 (ko) 압전소자의 분극 역전을 이용하여 제조된 혈관 내 초음파 변환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03263430U (zh) 超声心动探头以及包括该探头的超声心动诊断仪
JP2012011024A (ja) 超音波探触子、および超音波診断装置
CN205338994U (zh) 一种性能优化的高频超声换能器
US11731165B2 (en) Stressed-skin backing panel for image artifacts prevention
US11998389B2 (en) Focused rotational IVUS transducer using single crystal composite material
Li et al. A Triple-frequency transducer and its Multi-frequency Image Fusion Method
KR102370812B1 (ko) 초음파 트랜스듀서
WO2023183978A1 (en) A high frequency, high resolution 2d phased array ultrasonic transducer
Chen et al. Recent results from dual-layer array transducers for 3-d imaging
KR20180070929A (ko) 초음파 트랜스듀서의 후면층, 그를 포함하는 초음파 트랜스듀서 및 초음파 트랜스듀서의 후면층 형성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