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22494U - 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22494U
CN205122494U CN201520755551.9U CN201520755551U CN205122494U CN 205122494 U CN205122494 U CN 205122494U CN 201520755551 U CN201520755551 U CN 201520755551U CN 205122494 U CN205122494 U CN 2051224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yoke
support
bolste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555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兴雷
杨军
朱映平
肖体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555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224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22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224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接触器,包括触头支持模块,触头支持模块包括触头支持和与触头支持连接的衔铁,在触头支持与衔铁之间设置有吸收衔铁对触头支持的冲击力的触头缓冲件。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触头支持模块在触头支持和衔铁之间设有吸收衔铁对触头支持的冲击力的触头缓冲件,对触头支持和衔铁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额定工作电流100A及以上的型号,因要求其分断力较大,所以执行机构通常承受很大的冲击力,承受的反力也比较大,因此极易磨损使其可靠性降低,包括磁轭、触头支持、衔铁等执行机构部件。同时,磁轭在线圈通电时存在铁损、铜损等能量消耗及线圈发热能量专递,使磁轭成为接触器主要热源,这就要求磁轭所在机构散热良好,同时又不能降低其防护等级。
而且,现有接触器的结构复杂,装配效率,缺乏相应的保护结构。线圈在底座的固定一般靠自身的结构与底座本体配合完成,这种配合僵硬,无缓冲,使配合部位大大早于别的部位损坏。线圈骨架在基座中装配不够牢靠,线圈骨架的抖动所产生的摩擦会降低基座的使用寿命。接触器中的隔弧板、侧挂辅助触头组安装结构复杂,难操作。此外,现有接触器还存在线圈接线端钮少,接线不方便,灭弧效率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装配效率高的接触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触器,包括触头支持模块22,触头支持模块22包括触头支持2201和与触头支持连接的衔铁2204,在触头支持2201与衔铁2204之间设置有吸收衔铁对触头支持的冲击力的触头缓冲件2203。
优选的,还包括触头支持弹簧2202、触头支持横轴2205和触头支持滑块2206;两侧设有触头支持滑块2206,在触头支持2201与衔铁2204配合处设置有触头支持弹簧2202及触头缓冲件2203;触头支持横轴2205穿过衔铁2204底部安装孔,且两端与触头支持滑块2206连接。
优选的,所述触头支持2201一端设有安装衔铁2204的第一触头支持凹槽22011,触头缓冲件2203安装在第一触头支持凹槽22011中部,在第一触头支持凹槽22011的四个角处设有安装触头支持弹簧2202的第三触头支持凹槽22014;在第一触头支持凸起22012的侧壁上设有与触头支持横轴2205配合的第五触头支持凹槽22015,第四触头支持凹槽22016与第五触头支持凹槽22015相通。
优选的,所述触头缓冲件2203一端侧面上设有多个缓冲凸起22031,另一端设有缓冲件安装槽22032,缓冲件安装槽22032内设有缓冲件凸台22033;所述触头支持2201一端设有安装衔铁2204的第一触头支持凹槽22011,在第一触头支持凹槽22011中部设有与触头缓冲件2203的缓冲件安装槽22032配合的第一触头支持凸起22012,在第一触头支持凸起22012内设有与缓冲件凸台22033配合的第二触头支持凹槽22013。
优选的,所述的触头支持横轴2205为中部向上弯曲的长条形,两端设有与触头支持滑块2206配合的横轴凸包22052。
优选的,所述触头支持横轴2205的中部与两端的横轴凸包22051之间设有台阶齿22051。
优选的,所述的触头支持滑块2206包括L型设置的滑块连接部22061和滑块滑动部22062;在滑块连接部22061两侧延伸出装配用的滑块凸耳22065,在滑块连接部22061与触头支持2201连接的侧壁上设有安装触头支持横轴2205的横轴卡槽22063,滑块滑动部22062侧面设有与基座21配合的导向面。
优选的,所述滑块连接部22061与触头支持2201连接的侧壁上还设有与第四触头支持凹槽22016内的凸起配合的滑块限位槽22064,在滑块滑动部22062与滑块连接部22061连接处的顶部设有滑块固定凸台22068;所述滑块滑动部22062成凸字型,包括第一矩形部22066和第二矩形部22067,第一矩形部22066的宽度大于第二矩形部22067的宽度,第一矩形部22066的侧面为与基座21配合的导向面。
优选的,还包括底座11和基座21,底座11内安装有磁轭12和设置在磁轭12上的线圈13,触头支持组件22设置在基座21内,基座21与底座11连接,触头支持组件22设置在线圈13上;在基座21内支撑触头支持模块22处设有起缓冲作用的衬垫25,在基座21内设有安装衬垫25的衬垫安装孔2101,衬垫25安装在衬垫安装孔2101内通过衬垫卡勾2502卡接安装。
优选的,所述磁轭12成E型,E型的磁轭12开口一端向上放置,衔铁2204也成E字型,衔铁2204开口一端与磁轭12开口一端相对设置;磁轭12的底面安装在座11底板上,磁轭12的两侧设有磁轭缓冲件14,底座11底板上设有与磁轭缓冲件14配合的磁轭卡扣1103,底座11通过轭缓冲件14与磁轭卡扣1103将磁轭12固定在底座1内,线圈13安装在磁轭12上,磁轭12的磁轭臂1202穿过线圈13,在线圈13的线圈骨架1301的底部两侧分别对应设有与磁轭缓冲件14配合的线圈限位凹槽1302,通过线圈限位凹槽1302和磁轭缓冲件14固定线圈。
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触头支持模块在触头支持和衔铁之间设有吸收衔铁对触头支持的冲击力的触头缓冲件,对触头支持和衔铁进行保护。而且,触头支持模块的触头支持、触头支持弹簧、触头缓冲件、衔铁、触头支持横轴和触头支持滑块之间装配结构简单可靠,装配效率高,触头支持横轴穿过衔铁底部安装孔,靠触头支持横轴两端的横轴凸包与衔铁挤压触头支持间缓冲触头支持弹簧产生的反力,将其固定在触头支持滑块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底座组件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基座组件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灭弧罩组件的结构图;
图4-5是本实用新型底座和磁轭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线圈的装配示意图;
图7-8是本实用新型底座和联结板装配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线圈和防护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10-12是本实用新型防护盖的结构图;
图13-14是本实用新型线圈和接线片的装配示意图;
图15-17是本实用新型基座和衬垫的装配示意图;
图18-19是本实用新型基座的结构图;
图20-21是本实用新型触头支持组件的结构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触头支持的结构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触头支持滑块的结构图;
图24-26是本实用新型灭弧罩和灭弧罩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27-28是本实用新型短弧片的结构图;
图29-31是本实用新型辅助触头组牵引件的结构图;
图32-33是本实用新型销杆的结构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销杆的装配示意图;
图35是本实用新型防尘盖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35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交流接触器包括底座组件1、基座组件2和灭弧罩组件3,基座组件2安装在底座组件1上,灭弧罩组件3安装在基座组件2。所述的底座组件1包括底座11、设置在底座11内的磁轭12和线圈13,磁轭12安装在底座11的底板上,线圈13安装在底座11内位于磁轭12上方。所述的基座组件2包括基座21、设置在基座21内的触头支持模块22和设置在基座21侧壁上的辅助触头组24,在基座21的两端设有隔弧板23。所述灭弧罩组件3包括灭弧罩31、灭弧罩盖32、防尘盖33、短弧片34、辅助触头组牵引件35,销杆36。灭弧罩31安装在基座21上,灭弧罩盖32安装在灭弧罩31上通过销杆36固定连接形成接触器的灭弧空间。灭弧罩31上安装有三相接触器的三个短弧片34,同一相两极灭弧栅由一短弧片34连接,位于中间的短弧片34上设有辅助触头组牵引件35。
如图4-6所示,所述底座11底板上设有磁轭卡扣1103,用于钩住装在底座11中的磁轭12,磁轭12的两侧在与磁轭卡扣1103配合处设有磁轭缓冲件14,通过磁轭缓冲件14与磁轭卡扣1103卡接,该磁轭缓冲件14联接磁轭12与底座11,将磁轭12牢牢地与底座11紧固。在磁轭12的两侧设有安装磁轭缓冲件14的磁轭凸起1201,橡胶的磁轭缓冲件14套在磁轭凸起1201上。所述的磁轭缓冲件14包括一体成型的位于中间与磁轭卡扣1103配合的第一缓冲块1401和连接在第一缓冲块1401两侧的用于限位线圈13的第二缓冲块1402。第一缓冲块1401的体积小于第二缓冲块1402,第一缓冲块1401和第二缓冲块1402均为圆柱形。在线圈13的线圈骨架1301的底部两侧分别对应设有与磁轭缓冲件14的第二缓冲块1402配合的线圈限位凹槽1302和容纳第一缓冲块1401和磁轭卡扣1103的卡扣槽1303。
所述磁轭12成E型,E型的磁轭12开口一侧向上放置,磁轭12的底面安装在底座11底板上,磁轭12的底面包括中间的磁轭极面和两端的斜面,所述的底座11底板上设有分别与磁轭极面和两端的斜面配合的磁轭安装槽1101和凸筋1105,安装时磁轭极面位于磁轭安装槽1101内,两端的斜面靠在磁轭安装槽1101两端的凸筋1105上,磁轭卡扣1103从磁轭安装槽1101两侧通过第一缓冲块1401卡住磁轭12。在底座11底板上设有底部散热孔1102,底部散热孔1102设置在底座11底板与磁轭的接触面,即在磁轭安装槽1101内设有底部散热孔1102,底部散热孔1102为多个,多个底部散热孔1102所围成的面积小于磁轭12在底座11底板上所投影的面积,这样既保证了磁轭的散热又很好的防止外部杂物进入底座内的磁轭极面。在底座11两侧还可设有散热孔,形成三组孔,三组孔,两侧一底。
安装时,磁轭缓冲件14的第一缓冲块1401和第二缓冲块1402套在磁轭12的三个磁轭凸起1201上,磁轭12安装到磁轭安装槽1101内,磁轭卡扣1103卡在中间的第一缓冲块1401上,完成对磁轭12的初步固定。线圈13安装在磁轭12上,E型的磁轭12的磁轭臂1202穿过线圈13,线圈13的线圈骨架1301两侧的磁轭安装槽1101盖在第二缓冲块1402上对线圈13进行限位,卡扣槽1303内容纳有第一缓冲块1401和磁轭卡扣1103,在磁轭卡扣1103外侧的位于底座11上的封闭板1104与卡扣槽1303配合将卡扣槽1303封闭并对线圈13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底座上设有卡扣式结构,用于钩住装在其中的磁轭,磁轭在与磁轭卡扣配合处装有橡胶的磁轭缓冲件进行保护,线圈骨架放于磁轭缓冲件上方,利用该橡胶的磁轭缓冲件的形状以固定线圈,并对磁轭进一步固定,磁轭上的磁轭缓冲件除了联接底座,还可以作为线圈骨架的限位机构,固定线圈并对线圈骨架起到保护作用,结构简单、装配方面且使用寿命长。
如图7-8所示,在交流接触器的底座11底板的外侧设有与联结板15配合的矩形凸台1106和第一螺钉孔1107,用以和联结板15配合安装联锁机构;在底座11底板两端各分别设有三处矩形凸台1106和两个第一螺钉孔1107,矩形凸台1106上设有沉孔11061,三处矩形凸台1106和两个第一螺钉孔1107平行设置,两个第一螺钉孔1107分别位于三处矩形凸台1106之间的两个间隙内;联结板15上设有与矩形凸台1106和第一螺钉孔1107配合的矩形孔和第二螺钉孔。如图8所示,两台交流接触器并排固定在联结板15,通过各自底座11分别与联结板15固定连接,通过底座11上的矩形凸台1106和联结板15上的矩形孔实现定位和支撑,螺钉通过第一螺钉孔1107和第二螺钉孔将接触器与联结板15固定,实现两台互锁固定机构的安装。
如图6、9-12所示,所述底座11整体形成容纳线圈13的空腔,线圈13套在磁轭12上,线圈13整体沉于底座11内,线圈13两端设有两挡板,并利用底座11两端以及两端两侧的底座壁1108做限位机构,这样限制了线圈13在一平面上所有自由度。在线圈13的安装接线螺钉处,即接线螺钉槽1304处设有接线螺钉防护盖16。所述的接线螺钉防护盖16包括与线圈13的接线螺钉槽1304配合的防护块1601,以及延防护块1601顶壁延伸的第一防护板1602和延防护块1601侧壁延伸的第二防护板1603,在第一防护板1602底面上设有防护盖凸台1604,在第二防护板1603两侧侧边上设有扣住线圈的防护盖凸边1605。在线圈13上设有与防护盖凸台1604配合的防护盖卡槽1305,在接线螺钉槽1304侧面两侧的侧边上设有与防护盖凸边1605配合的侧边槽1306。安装时,防护块1601位于接线螺钉槽1304中,防护块1601底部与接线螺钉槽1304底部之间留有容纳螺钉的空间,第一防护板1602上的防护盖凸台1604插入线圈13的防护盖卡槽1305中,防护盖凸边1605通过侧边槽1306扣住线圈13。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通过从侧面插入线圈骨架的接线片扩充线圈接线方式,装配方便安全。在接线螺钉处设有接线螺钉防护盖以保证人员安全,通过底座侧壁和基座内的线圈挡板对线圈进行限位固定。
如图13-14所示,线圈13的线圈骨架1301两侧设有从侧面插入线圈骨架1301的接线片17,接线片17两端各设有一个接线螺钉安装孔1701,一侧侧边设有两个与线圈骨架1301卡接的接线片卡扣1702,另一侧侧边设有四个漆包线连接柱1703,两个一组共两组,一组中的一个漆包线接线柱1703用于缠绕固定,另一个漆包线接线柱1703用于焊接,两个T型的接线片卡扣1702和两组漆包线连接柱1703相对于线片中心面1704对称设置。线圈13的两侧设有安装接线片17的接线片安装槽,接线片安装槽在配合T型的接线片卡扣1702的位置上,又延伸出两个比接线片卡扣1702稍微大点的T型的接线片卡槽1307,用于配合接线片卡扣1702固定接线片17。所述的接线片卡扣1702包括前端的三角形或梯形的卡扣卡接部17021,和与卡扣卡接部17021连接的卡扣连接部17022,卡扣连接部的宽度小于卡扣卡接部17021;所述的接线片卡槽1307包括与卡扣卡接部17021配合的矩形卡槽13071和与卡扣连接部17022对应的卡槽斜面开口13072,接线片卡扣1702通过卡槽斜面开口13072插入矩形卡槽13071中固定。
如图15-17所示,基座21内设有容纳触头支持模块22的空腔,基座21与底座11的空腔相对固定连接形成接触器的壳体,磁轭12、线圈13和触头支持模块22安装在壳体内。底座11内安装有磁轭12和设置在磁轭12上的线圈13,触头支持组件22设置在基座21内,基座21与底座11连接,触头支持组件22设置在线圈13上;在基座21内部四个角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四块凸起的线圈挡板2102,压住安装在底座11内的线圈13的四个角,将线圈13固定在接触器的壳体中。
在基座21内支撑触头支持模块22处,即触头支持模块22的安装初始位置,设有两个起缓冲作用的衬垫25,以减小触头支持复位时冲击力。在基座21内设有安装两个衬垫25的两处衬垫安装孔2101,衬垫25安装在衬垫安装孔2101内,与衬垫安装孔2101卡接安装在触头支持模块22与基座21的运动限位处以吸收触头支持模块22复位时的冲击能力。所述的衬垫25包括垫片2501、位于垫片2501底面中部的两个衬垫卡勾2502和位于垫片2501底面两端的两个衬垫支撑凸起2503,在垫片2501顶面上设有两个弧形凸包2504。基座21的衬垫安装孔2101内设有与衬垫卡勾2502配合的衬垫卡槽21011,在衬垫安装孔2101两侧设有与衬垫支撑凸起2503配合的支撑槽21012。在基座21两侧侧壁上还设有与触头支持模块22的触头支持滑块2206配合的滑道2107。
如图18-19所示,本实施例的交流接触器为多极接触器,在基座21上多相接触器的各极接线板之间卡接有隔弧板23,通过隔弧板23增大接线端钮爬电距离。在基座21空腔的底板外壁的两端各分别设有三个用于安装接线板的接线板槽2103,分别是三相接触器的接线板,在相邻的接线板槽2103之间,位于基座21底板两端侧壁上设有第一隔弧板安装槽2104,隔弧板23可以从第一隔弧板安装槽2104一端开口处插入,并利用基座的安装孔和与基座配合零件(如:灭弧罩)将其牢固地限制在该位置。在灭弧罩组件3的灭弧罩31对应位置设有第二隔弧板安装槽3102,灭弧罩31与基座21固定连接时,隔弧板23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隔弧板安装槽2104和第二隔弧板安装槽3102内固定安装。所述第一隔弧板安装槽2104和第二隔弧板安装槽3102为T型安装槽,所述隔弧板23对应的侧边为T型安装部。
在基座21两侧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挂辅助触头组24的辅助装配凹槽组2105,每组辅助装配凹槽组2105包括两个用于配合辅助卡扣的辅助装配长凹槽21051和两个用于限位辅助触头的辅助装配短凹槽21052,辅助装配长凹槽21051的长度长于辅助装配短凹槽21052,四个凹槽共同使辅助触头组24固定在基座侧壁。在基座21两侧的外侧壁一端还设有用于支撑辅助触头组24的支撑凸台2106,在支撑凸台2106中部设有支撑定位槽21061。在水平方向上两个辅助装配短凹槽21052位于两个辅助装配长凹槽21051之间;在垂直方向上,两个辅助装配长凹槽21051位于两个辅助装配短凹槽21052与支撑凸台2106之间。
如图20-21所示,触头支持模块22包括触头支持2201、触头支持弹簧2202、触头缓冲件2203、衔铁2204、触头支持横轴2205、触头支持滑块2206。触头支持2201一端与衔铁2204连接,另一端上设有动触桥,两侧设有触头支持滑块2206,在触头支持2201与衔铁2204配合处设置有触头支持弹簧2202及触头缓冲件2203,用以吸收衔铁吸合时,衔铁对触头支持的冲击力。触头支持横轴2205穿过衔铁2204底部安装孔,且两端与触头支持滑块2206连接,靠触头支持横轴2205两端的横轴凸包22052与衔铁2204挤压触头支持2201间缓冲触头支持弹簧2202产生的反力,将其固定在触头支持滑块2206内。触头支持滑块2206做为触头支持模块22运动件导向件,使其按规定自由滑动。衔铁2204成E字型,开口一端与磁轭12开口一端相对设置,接触器的线圈13可驱动衔铁2204带动触头支持模块22上下滑动,实现接触器的分断。
如图20-21所示,所述触头缓冲件2203为圆柱形,一端侧面上设有多个圆形的缓冲凸起22031,另一端设有缓冲件安装槽22032,缓冲件安装槽22032内设有缓冲件凸台22033。所述的触头支持横轴2205为中部略微向上弯曲的长条形,两端设有与触头支持滑块2206配合的横轴凸包22052,触头支持横轴2205的中部与两端的横轴凸包22051之间设有台阶齿22051。
如图22所示,所述触头支持2201一端设有安装衔铁2204的第一触头支持凹槽22011,触头缓冲件2203安装在第一触头支持凹槽22011中部,在第一触头支持凹槽22011中部设有与触头缓冲件2203的缓冲件安装槽22032配合的第一触头支持凸起22012,在第一触头支持凸起22012内设有与缓冲件凸台22033配合的第二触头支持凹槽22013;在第一触头支持凹槽22011的四个角处设有安装四个触头支持弹簧2202的第三触头支持凹槽22014。在触头支持2201的两侧设有安装触头支持滑块2206的第四触头支持凹槽22016,在第一触头支持凸起22012的侧壁上设有与触头支持横轴2205配合的第五触头支持凹槽22015,第四触头支持凹槽22016与第五触头支持凹槽22015相通。
如图23所示,所述的触头支持滑块2206包括L型设置的滑块连接部22061和滑块滑动部22062;在滑块连接部22061两侧延伸出装配用的滑块凸耳22065,在滑块连接部22061与触头支持2201连接的侧壁上设有安装触头支持横轴2205的横轴卡槽22063,还设有与第四触头支持凹槽22016内的凸起配合的滑块限位槽22064,在滑块滑动部22062与滑块连接部22061连接处的顶部设有滑块固定凸台22068。滑块滑动部22062成凸字型,包括第一矩形部22066和第二矩形部22067,第一矩形部22066的侧面为与基座21配合的导向面。
如图3所示,所述灭弧罩组件3包括灭弧罩31、灭弧罩盖32、防尘盖33、短弧片34、辅助触头组牵引件35,销杆36。灭弧罩31安装在基座21上,灭弧罩盖32安装在灭弧罩31上通过销杆36固定连接形成接触器的灭弧空间。灭弧罩31上安装有三相接触器的三个短弧片34,同一相电源两极的灭弧栅由一短弧片34连接,位于中间的短弧片34上设有辅助触头组牵引件35。灭弧罩盖32顶部设有设有通孔3204,辅助触头组牵引件35一端可从通孔3204中穿出,防尘盖33与灭弧罩盖32上的凸台卡接将通孔密封以防止灰尘进入接触器内部。
如图24-26所示,在灭弧罩组件3的相与相之间设有隔弧结构,此隔弧结构分为灭弧罩盖32上的第二隔弧挡筋3201,及灭弧罩31上的第一隔弧挡筋3101,第一隔弧挡筋3101和第二隔弧挡筋3201相互咬合,大大增加了相与相之间的爬电距离。三个短弧片34设置在灭弧罩31上,在每个短弧片34的两侧均设有第一隔弧挡筋3101和第二隔弧挡筋3201构成的隔弧结构,每个短弧片34两侧的两个第一隔弧挡筋3101内侧设有台阶面,第二隔弧挡筋3201插入第二隔弧挡筋3201内的台阶面上相互咬合。在灭弧罩31两端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隔弧板安装槽3102,第二隔弧板安装槽3102与基座21的第一隔弧板安装槽2104固定隔弧板23。在灭弧罩31上设有安装销杆36的第一销杆孔3103,在灭弧罩盖32上对应位置设有销杆安装柱3202。
如图27-28所示,同一相电源两极的灭弧栅由一短弧片34连接,所述的短弧片34成“W”字型,以缩短燃弧时间,在短弧片34中部两侧开有一小段矩形槽3403用于安装触头牵引件35。短弧片34包括中间的短弧连接片3401和位于短弧连接片两端的弯钩部3402,在短弧连接片3401的两侧设有矩形槽3403。
所述的短弧片34一体成型,短弧连接片3401两端分别向下弯曲后再向上弯曲形成弯钩部3402,弯钩部3402向上弯曲的末端与短弧连接片3401垂直且高于短弧连接片3401。
如图29-31所示,所述的辅助触头组牵引件35设置在中间的短弧片34上,辅助触头组牵引件35设有一矩形的安装空腔3501,安装空腔3501底边设有一小安装缺口使短弧片34能够侧着装入,在安装空腔3501的内壁上设有与矩形槽3403配合的牵引件定位凸起,运动弹簧3503设置在安装空腔3501内,一端与短弧片34连接,另一端与安装空腔3501底边连接。辅助触头组牵引件35自带运动弹簧,靠接触器主触头支持提供反力将其复位。
如图32-34所示,所述的销杆36用于固定灭弧罩31和灭弧罩盖32,包括销杆轴和套在销杆轴上的反力弹簧组成,在销杆轴的一端设有横穿销杆轴的锁定轴,销杆旋拧在与灭弧罩配合的机构中,固定灭弧罩31和灭弧罩盖32。
如图3、35所示,所述的防尘盖33与灭弧罩盖32卡扣式配合安装,所述的防尘盖33包括中部的防尘滑动槽3301,防尘滑动槽3301一端设有第一挡板3302,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档板3303,在第一挡板3302与两侧的第二档板3303的相交处设有防尘定位部3304,在防尘滑动槽3301另一端设有倒“L”型防尘扣合端3305。所述的灭弧罩盖32外表面的中部设有通孔3204,通孔3204的两端分别是与防尘定位部3304配合的两个定位凸块3203,定位凸块3203留有间隙,另一端是与防尘扣合端3305配合的扣合凸台3205,在通孔3204的两侧设有凹陷的设有的两个凹坑。装配时,防尘定位部3304嵌入与定位凸块3203端部的槽内限位装配,然后按下防尘扣合端3305使其与定位凸块3203卡扣固定,即完成装配。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接触器,包括触头支持模块(22),其特征在于:触头支持模块(22)包括触头支持(2201)和与触头支持连接的衔铁(2204),在触头支持(2201)与衔铁(2204)之间设置有吸收衔铁对触头支持的冲击力的触头缓冲件(22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头支持弹簧(2202)、触头支持横轴(2205)和触头支持滑块(2206);两侧设有触头支持滑块(2206),在触头支持(2201)与衔铁(2204)配合处设置有触头支持弹簧(2202)及触头缓冲件(2203);触头支持横轴(2205)穿过衔铁(2204)底部安装孔,且两端与触头支持滑块(220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支持(2201)一端设有安装衔铁(2204)的第一触头支持凹槽(22011),触头缓冲件(2203)安装在第一触头支持凹槽(22011)中部,在第一触头支持凹槽(22011)的四个角处设有安装触头支持弹簧(2202)的第三触头支持凹槽(22014);在第一触头支持凸起(22012)的侧壁上设有与触头支持横轴(2205)配合的第五触头支持凹槽(22015),第四触头支持凹槽(22016)与第五触头支持凹槽(22015)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缓冲件(2203)一端侧面上设有多个缓冲凸起(22031),另一端设有缓冲件安装槽(22032),缓冲件安装槽(22032)内设有缓冲件凸台(22033);所述触头支持(2201)一端设有安装衔铁(2204)的第一触头支持凹槽(22011),在第一触头支持凹槽(22011)中部设有与触头缓冲件(2203)的缓冲件安装槽(22032)配合的第一触头支持凸起(22012),在第一触头支持凸起(22012)内设有与缓冲件凸台(22033)配合的第二触头支持凹槽(220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头支持横轴(2205)为中部向上弯曲的长条形,两端设有与触头支持滑块(2206)配合的横轴凸包(220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支持横轴(2205)的中部与两端的横轴凸包(22051)之间设有台阶齿(2205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头支持滑块(2206)包括L型设置的滑块连接部(22061)和滑块滑动部(22062);在滑块连接部(22061)两侧延伸出装配用的滑块凸耳(22065),在滑块连接部(22061)与触头支持(2201)连接的侧壁上设有安装触头支持横轴(2205)的横轴卡槽(22063),滑块滑动部(22062)侧面设有与基座(21)配合的导向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连接部(22061)与触头支持(2201)连接的侧壁上还设有与第四触头支持凹槽(22016)内的凸起配合的滑块限位槽(22064),在滑块滑动部(22062)与滑块连接部(22061)连接处的顶部设有滑块固定凸台(22068);所述滑块滑动部(22062)成凸字型,包括第一矩形部(22066)和第二矩形部(22067),第一矩形部(22066)的宽度大于第二矩形部(22067)的宽度,第一矩形部(22066)的侧面为与基座(21)配合的导向面。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11)和基座(21),底座(11)内安装有磁轭(12)和设置在磁轭(12)上的线圈(13),触头支持组件(22)设置在基座(21)内,基座(21)与底座(11)连接,触头支持组件(22)设置在线圈(13)上;在基座(21)内支撑触头支持模块(22)处设有起缓冲作用的衬垫(25),在基座(21)内设有安装衬垫(25)的衬垫安装孔(2101),衬垫(25)安装在衬垫安装孔(2101)内通过衬垫卡勾(2502)卡接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12)成E型,E型的磁轭(12)开口一端向上放置,衔铁(2204)也成E字型,衔铁(2204)开口一端与磁轭(12)开口一端相对设置;磁轭(12)的底面安装在座(11)底板上,磁轭(12)的两侧设有磁轭缓冲件(14),底座(11)底板上设有与磁轭缓冲件(14)配合的磁轭卡扣(1103),底座(11)通过轭缓冲件(14)与磁轭卡扣(1103)将磁轭(12)固定在底座(1)内,线圈(13)安装在磁轭(12)上,磁轭(12)的磁轭臂(1202)穿过线圈(13),在线圈(13)的线圈骨架(1301)的底部两侧分别对应设有与磁轭缓冲件(14)配合的线圈限位凹槽(1302),通过线圈限位凹槽(1302)和磁轭缓冲件(14)固定线圈。
CN201520755551.9U 2015-09-25 2015-09-25 接触器 Active CN2051224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5551.9U CN205122494U (zh) 2015-09-25 2015-09-25 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5551.9U CN205122494U (zh) 2015-09-25 2015-09-25 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22494U true CN205122494U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78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55551.9U Active CN205122494U (zh) 2015-09-25 2015-09-25 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224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59222U (zh) 接触器
CN205122494U (zh) 接触器
CN205122488U (zh) 接触器
CN205230950U (zh) 接触器
CN104362042A (zh) 接触器
CN102367693B (zh) 天花板及其安装结构
CN204257520U (zh) 接触器
CN205264614U (zh) 接触器
CN209435673U (zh) 一种防震开关电源
CN110571381A (zh) 电池组件
CN205406451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壳体
CN202042435U (zh) 断路器
CN103021755A (zh) 短飞弧装置灭弧效果高的塑壳断路器
CN204464180U (zh) 一种接触器
CN204792618U (zh) 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03103228U (zh) 带防尘盖的接触器
CN204946792U (zh) 一种新型电气化铁道单级固封式真空断路器
CN103021736B (zh) 带防尘盖的接触器
CN214069500U (zh) 一种母线端部支撑装置及母线槽
CN204155802U (zh) 万能转换开关弹簧座装配结构
CN220652650U (zh) 高低压成套开关柜
CN205564578U (zh) 接触器灭弧装置
CN203205719U (zh) 一种翻盖配电箱的翻盖面盖定位支撑结构
CN205177727U (zh) 中断继电式分布开关
CN201966085U (zh) 开关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