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15252U - 污泥干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污泥干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15252U
CN205115252U CN201520024807.9U CN201520024807U CN205115252U CN 205115252 U CN205115252 U CN 205115252U CN 201520024807 U CN201520024807 U CN 201520024807U CN 205115252 U CN205115252 U CN 2051152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assembly
kiln
drying chamber
connected ent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248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玮
吴嘉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he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zhi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zhi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zhi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248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152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152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152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污泥干化装置,它包括输送装置,其用于接收和输送污泥到下游的干化机。干化机,其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分隔板,以将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干燥室和第二干燥室,且在分隔板上形成用于连通第一干燥室和第二干燥室的连通口。设置在第一干燥室的上部的进料口和排气口,和设置在第一干燥室的周向壁上的出料口。设置在第二干燥室的侧壁上的进气口。设置在第一干燥室内的翻动装置,翻动装置包括转动轴和设置在转动轴上的翻动组件,其可刮除连通口附近的污泥。鼓风装置,其经过进气口与第二干燥室连通。

Description

污泥干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干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泥干化装置,用来干燥含水率大约70-85%的污泥,从而获得含水率在40%以下的污泥。
背景技术
在现代城市中污水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而随着污水的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污泥。目前,污水处理厂一般采用浓缩或脱水的方法对污泥进行前期处理,以便将污泥的含水率从90%以上降低到70-85%,之后对经处理过的污泥进行填埋、固化或干化处理。填埋易使污泥发酵而出现二次污染环境的问题,而现有的固化或干化设备通常干化效率低且能源消耗大,都难以实现在降低污泥含水率的同时也能处理大量的污泥。
中国发明专利(CN101186422A)提出了一种闭式多室流化床污泥干燥方法。这种方法中所采用的流化床不仅消耗能源且效率很低,难以实现连续且大规模的污泥干化处理。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319838U)提出了一种污泥固化处理搅拌机。这种搅拌机通过搅拌将污泥与添加剂混合以实现污泥的固化,这一过程不仅没有去除污泥中的水分,还增加了污泥的体积量,并导致固化后的污泥无法再被利用。
由于含水率大约70-85%的污泥具有粘性强、易结团、难破碎的特性,现有的污泥干化设备难以实现对这类污泥进行大规模的干化处理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而且没有一种设备或装置既能够实施污泥的前期处理又能够对其进行干化处理。因此,需要提供这样一种污泥干化装置,这种装置能够将实施污泥处理过程和干化过程结合在一起,从而将来自污水处理厂的含水率大约70-85%的污泥直接转化为含水率在40%以下的污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污泥干化装置,可以将来自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的含水率从大约70-85%直接降低到40%以下,从而提高污泥的干化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装置包括输送装置、干化机和鼓风装置,且通过这些装置可以将半固态的污泥从团块或块体向粉粒化转变,从而可以使干化后的污泥在填埋后不会因水浸而导致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装置可以包括调质剂给送装置或调质装置,以使污泥在干化机中或进入干化机之前进入调质处理,以改善污泥的疏松性和流动性。
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装置可以包括引风装置、加热装置以及热交换装置,以提高干化效率并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装置还包括具有第一干燥室和第二干燥室的干化机。在第一干燥室内设置的翻动装置对污泥的剪切、破碎和翻动以及其叶片或棘齿的前端刮除在用于分开第一干燥室和第二干燥室的分隔壁上的连通口或位于连通口上方的桥形件与分隔壁之间形成的侧开口附近的污泥,使得干燥气体能够顺畅地从第二干燥室进入到第一干燥室并与污泥充分地接触,从而解决了在干燥过程中存在的污泥的内、外部干燥程度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装置具有干化效率高、能耗低、占地面积小以及适应性强的特点,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将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装置中的污泥处理装置与污水处理厂中现有的污泥处理装置进行结合,以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利用污泥干化装置的进行污泥干燥的过程对污泥的调质以及干燥过程可以显著降低污泥的含水率。通过使干化机的第一干燥室内设置的翻动装置的翻动组件不断地翻动、剪切和破碎污泥以及刮除连通口或侧开口附近的污泥,干燥气体可以通过连通口或侧开口从第二干燥室顺畅地进入第一干燥室与污泥进行充分和频繁的接触,从而提高了污泥的干化效率并降低了能耗,解决了因污泥的粘性强、易结块、难破碎等导致的干燥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污泥干化装置,所述污泥干化装置包括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接收和输送污泥到下游的干化机;调质剂给送装置,其中,所述调质剂给送装置将调质剂给送到所述干化机的第一干燥室内;以及干化机,所述干化机包括壳体,其中,在所述壳体内设有分隔壁,以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干燥室和第二干燥室,且在所述分隔壁上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干燥室和所述第二干燥室的至少一个连通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的上部的用于待干燥的污泥的进料口和用于排放干燥污泥后的干燥气体的排气口,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的周向壁上的用于干燥后的污泥的出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干燥室的侧壁上的至少一个用于要干燥污泥的干燥气体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内的用于翻动污泥的至少一个翻动装置,所述至少一个翻动装置包括转动轴和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的至少一个翻动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翻动组件可刮除所述至少一个连通口附近的污泥;以及鼓风装置,其中,所述鼓风装置经过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干燥室连通。
根据上述方案,污泥干化装置还包括在所述干化机的所述第二干燥室的周向壁或底部上设置至少一个清理口。
根据上述各方案,污泥干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干燥室内的排料装置,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干燥室泄漏到所述第二干燥室内的污泥排出所述至少一个清理口。
根据上述各方案,污泥干化装置还包括用于加热干燥气体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鼓风装置的上游或下游。
根据上述各方案,污泥干化装置还包括引风装置,其中,所述引风装置经过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干燥室连通。
根据上述各方案,污泥干化装置还包括热交换装置和引凤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冷端与所述引风装置连接,且其热端与所述鼓风装置连接,用以回收从所述排气口出来的尾气中的热量。
根据上述各方案,污泥干化装置还包括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冷端与所述引风装置连接,且其热端与所述鼓风装置连接,用以回收从所述排气口出来的尾气中的热量。
根据上述各方案,所述至少一个翻动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翻动组件具有从所述转动轴径向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其中,在所述转动轴旋转时所述至少一个翻动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的前端或者安装在叶片或棘齿上的可刮除部件的前端可以刮除或部分刮除所述至少一个连通口内或附近的污泥。
根据上述各方案,所述分隔壁具有下凹的上表面,且当所述至少一个连通口是多个连通口时,所述多个连通口在所述第一干燥室内成组地沿所述壳体的纵向方向以一定间隔布置。
根据上述各方案,当所述至少一个翻动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翻动组件是多个翻动组件时,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与所述多个连通口基本上相对应且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中的每个翻动组件具有从所述转动轴径向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在所述转动轴旋转时每个翻动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的前端或者安装在叶片或棘齿的前端的刮除部件可以刮除或部分刮除相应的连通口内或附近的污泥。
根据上述各方案,当所述至少一个翻动装置是至少两个翻动装置时,所述至少两个翻动装置中的每个翻动装置包括多个翻动组件,且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中的每个翻动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的前端或安装在所述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的前端的刮除部件可刮除相应的连通口内或附近的污泥,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翻动装置中的其中一个翻动装置的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与另一个的所述多个翻动组件彼此交错布置。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的构造、优点以及技术效果,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污泥干化装置中的干化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干化机的横向剖视图;
图4是在干化机的第一干燥室中设置翻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在一部分曲面的分隔壁上形成连通口以及在连通口上方设置的桥形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2中圈出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7是在横截于壳体的纵向方向取的图6的分隔壁剖视图;
图8是污泥干化装置的污泥干化过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9是污泥干化装置的干化机的污泥干化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其中,污泥干化装置1可以将污泥的含水率从大约70-85%降低到40%以下,从而获得粉粒状的污泥。
污泥干化装置1总体上包括输送装置、干化机以及鼓风装置,且还可以包括调质装置、引风装置、加热装置和热交换装置。
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在对污水处理之后产生含水率70-85%的半固态的污泥。在接收到这种半固态污泥后,输送装置101可以如沿箭头指示的方向通过输送路径将通过如管道、漏斗或传送带等被送到位于输送装置101下游的干化机105。由于这种半固态的污泥具有粘性强、易结块、难破碎的特性,因此,在干化过程干燥气体难以接触到其内部而实现对污泥的均匀干燥。为此,需要将其进行剪切和破碎,以使污泥形成团块或块体,从而使污泥具有一定的疏松性和流动性。为此,在干化机105中,为了使半固态的污泥形成团块或块体,可以向干化机105的第一干燥室内投放调质剂,以使半固态的污泥可以向团决或块体转化。伴随着向干化机105中投放调质剂,设置在干化机105中的第一干燥室内的翻动装置对污泥进行翻动、剪切和破碎。干化机105是一种单体形式的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机,且包括第一干燥室、第二干燥室以及用于将第一干燥室和第二干燥室分开的分隔壁。在分隔壁4上形成有连通第一干燥室和第二干燥室的连通口,以使干燥气体从第二干燥室经过连通口进入第一干燥室内并对其中的污泥进行干燥。由于翻动装置的翻动、剪切和破碎,调质剂的介入以及干燥气体的对剪切和破碎的污泥连续的作用,污泥从团状或块状逐渐转变为碎块状、颗粒状直至粉粒状。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包括调质剂给送装置,用于通过干化机105的第一干燥室的上部的进料口向第一干燥室内给送调质剂。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机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而图3是图2中的污泥干化机的横向剖视图,其中示意性地表示了一种单体形式的污泥干化机。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机105包括壳体,且壳体包括上壳体2、下壳体4a和上盖(或盖)3。上壳体2的底部用作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干燥室6a和第二干燥室6b的分隔壁4。其中,上壳体2与上盖3构成第一干燥室6a,而下壳体4a与上壳体2的底部即分隔壁构成第二干燥室6b。在分隔壁4上形成用于连通第一干燥室6a和第二干燥室6b的连通口5,以使干燥气体能够从第二干燥室6b进入到第一干燥室6a中。如图所示,尽管第一干燥室6a和第二干燥室6b是上下布置的,但也可以有其它布置形式。然而,壳体可以由多个部件或多种方式构造而成,例如,图示出的上壳体2的侧壁与分隔壁4可以分开制造,其中,可以将板状部件用作分隔板以替代分隔壁并将分隔板安装在侧壁上,且也可以将侧壁、分隔板和下壳体4a组装在一起。另外,还可以将下壳体4a与分隔壁4一体形成,并取消下壳体的底部,将下壳体4a设置在地面上等等。壳体的形状是长方形的,但也可以是正方形、多边形、椭圆形或其它形状。
如图所示,在壳体的上盖3上分别设有用于使待干燥或要干燥的污泥进入第一干燥室的进料口8和用于排出干燥污泥后的尾气或干燥气体的排气口10,而在远离进料口8的分隔壁4附近的上壳体2的端壁上设有用于干燥后的污泥的出料口9。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用于第一干燥室的进料口8和排气口10设置在上壳体2和上盖3的其中一个上的任意位置,也即第一干燥室6a的上部分的任意位置。同样,出料口9可以设置在上壳体2的包括侧壁和端壁的周向壁的任意位置,也即第一干燥室6a的周向壁的任意位置。
图4示出了图2的污泥干化机的内部构造。在第一干燥室6a的底部即分隔壁4上形成两排连通口5且在每排中有多个间隔开布置的连通口5,但在其中一排的多个连通口的每个连通口上方设有桥形件401。除了图示出的矩形,连通口5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例如梯形、长方形、三角形、拱形、圆形等等。每个连通口5的长度方向X与壳体的纵向方向G交叉,优选相互垂直,因此,每一排的多个连通口5与壳体的纵向方向G交叉或大致平行。
在第一干燥室内沿壳体的纵向方向G平行设置两个用于翻动污泥的翻动装置7a、7b。由于两个翻动装置7a、7b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构造,因此,仅对其中一个翻动装置如翻动装置7a进行详细描述。参见图2-4翻动装置7a具有转动轴701a和固定在转动轴701a上用于翻动污泥的翻动组件702a。翻动组件702a包括有四个叶片或棘齿703a,且每个叶片或棘齿703a从转动轴701a径向地向外延伸。然而,每个翻动组件702a的多个叶片或棘齿703a从转动轴701a延伸出的长度可以彼此不相同,而且多个翻动组件702a中的至少一个翻动组件可以有长度较长的叶片或棘齿,而其它翻动组件可以有长度较短的叶片或棘齿。优选地,在转动轴701a上的多个翻动组件702a的每个翻动组件分别与多个连通口5中的每个连通口彼此对应,且通常翻动组件上的叶片或棘齿703a的顶端面对连通口5,且叶片或棘齿703a的长度构形成它的前端或顶端可以刮除连通口内或附近的污泥,以便第二干燥室6b内的干燥气体可以顺畅地通过连通口5进入第一干燥室6a。
虽然干燥气体(如箭头所示)通过分隔壁4上的连通口5从第二干燥室6b进入第一干燥室6a,以增加干燥气体与污泥接触的机会,并在与污泥相互作用后由排气口10排出。然而,当待干燥的污泥经过进料口8投放到第一干燥室6a内并堆放在分隔壁4上之后,随着翻动装置7a、7b的翻动组件702a、702b的翻动以及干燥气体的作用,一部分污泥会通过连通口5从第一干燥室6a掉落或泄漏到第二干燥室6b中。为了减少污泥的泄漏,将桥形件401设置在连通口5的上方,以便利用桥形件401来阻挡污泥经过连通口向第二干燥室6b的泄漏。如图所示,在另一排的多个连通口的每一个上方设有桥形件401。桥形件401设置成在连通口的长度方向X上跨过连通口5,并与连通口5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桥形件401的长度比连通口5的长度长,从而桥形件401可以像桥一样在连通口5的长度方向上跨置在连通口5的上方,且其两端分别固定在连通口的端边缘附近的分隔壁4上。由于桥形件401的中间段位于连通口5的上方,从而在桥形件401与分隔壁4之间形成侧开口402,且可以在桥形件401的一侧形成侧开口402或在其每一侧形成一个侧开口402。因此,侧开口402的开口方向与转动轴的轴向方向或壳体的纵向方向G大致平行。连通口5的上方的桥形件401有利于减少污泥从第一干燥室6a掉落或泄漏到第二干燥室6b,但堆积在侧开口附近的污泥也干扰了干燥气体从第二干燥室6b进入到第一干燥室6a内。为了促进干燥气体的流动,翻动装置7b的翻动组件702b的每个构形成使它的叶片或棘齿703b的前端或者前端的侧边缘可以刮除桥形件401的侧开口402附近的污泥。可以根据分隔壁4上每排中的多个连通口或桥形件的彼此间隔距离来确定翻动装置7a、7b的翻动组件702a、702b在转动轴701a、701b上的间隔,以便在转动轴转动时每个连通口或桥形件附近污泥可以由翻动组件的叶片或棘齿的前端刮除。总之,连通口或桥形件在分隔壁上的位置与翻动组件在转动轴上的位置相关联,但翻动组件702a、702b的数量与连通口5或其上的桥形件401的数量不必一一对应。
如图3所示,位于第一干燥室6a和第二干燥室6b之间的分隔壁4具有下凹的上表面。在横截于壳体的纵向方向G的方向上看,分隔壁4的上表面具有下凹的形状,也即下凹的表面的曲线段从第一干燥室6a朝第二干燥室6b向下突出,或者说,第一干燥室6a具有内凹的底部。因此,分隔壁在壳体的纵向方向G显示为下凹区域。如图所示,曲面的分隔壁4面向两个翻动装置7a、7b的每一个翻动装置的区域是下凹的,优选地每个下凹区域与翻动组件702a或702b相对应,且下凹区域可以是圆弧形的。设置在连通口的上方的桥形件可以是板件,其中,包括平板、弯曲板、人字形板等。
图5示出了在分隔壁上的桥形件的优选实施例。平板的桥形件401位于连通口5的上方且在长度方向上与连通口相互平行,从而在桥形件401和分隔壁4之间形成侧开口402。如果分隔壁4的下凹区域是圆弧形时,那么侧开口402的形状就呈现月牙形。因此,侧开口402的形状取决于桥形件401和分隔壁的下凹区域的形状。
图6示出了图2中圈出的A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其中,示出了翻动装置的翻动组件正处于一个侧开口附近。平板的桥形件401位于连通口5的上方且其两侧与分隔壁形成了两个侧开口402。如箭头所示的干燥气体从分隔壁4的下方即第二干燥室6b进入连通口5就需要转向经过左或右侧开口402才能到达第一干燥室6a。因此,在第一干燥室和第二干燥室之间存在着从连通口到侧开口的至少一个弯曲路径,以便减少污泥从第一干燥室向第二干燥室的泄漏。翻动装置7b的翻动组件702b的位置使得它的叶片或棘齿的前端正在刮除在桥形件401与分隔壁4之间的其中一个侧开口402的附近污泥,而对侧开口附近的污泥的刮除不仅有利于减少污泥的泄漏,而且也有助于干燥气体从第一干燥室向第二干燥室的流动。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在翻动组件的叶片或棘齿上安装可刮除部件,以利用可刮除部件的前端刮除侧开口附近的污泥。在又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桥形件401的一侧设置侧挡板以将其中一个侧开口堵住,而仅保留另一侧开口,以允许干燥气体沿一个方向进入第一干燥室6a。侧挡板沿着桥形件40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侧开口402内,以阻止干燥气体从中通过,这样可以使翻动装置7的翻动组件702仅刮除另一侧开口402附近的污泥。挡板的这种设置是为了使干燥气体仅朝一个方向流出侧开口402进入第一干燥室6a,而防止干燥气体从相反的另一方向进入第一干燥室以及减少污泥的泄漏。
参见图2-4所示,在两个彼此相互交错布置的翻动装置7a、7b中,第一转动轴701a上的第一翻动组件702a的叶片或棘齿的可刮除前端接近第二转动轴701b且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二翻动组件702b之间,且反之也如此。这样既缩短了第一转动轴701a和第二转动轴701b之间的轴间距,也避免了第一翻动组件702a和第二翻动组件702b之间出现干涉。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将分隔壁4构形成仅在其上形成多个连通口5,且每个翻动装置7a、7b的多个翻动组件702a、702b分别与多个连通口5相互对应,以便翻动组件702a、702b的叶片或棘齿703a、703b的可刮除前端可以刮除连通口5内或附近的污泥。也可以在连通口5的上方设置桥形件401,且每个翻动装置7a、7b的多个翻动组件702a、702b分别与多个桥形件401相互对应,以便翻动组件702a、702b的叶片或棘齿703a、703b的可刮除前端的侧边缘可以刮除桥形件401的侧开口402附近的污泥,以使干燥气体顺畅地流入第一干燥室6a。除了刮除作用外,翻动组件702a、702b的叶片或棘齿703a、703b也起到剪切、破碎和翻动污泥的作用。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在叶片或棘齿上安装可刮除部件,以便可刮除部件的前端可以刮除连通口或侧开口附近的污泥。
参见图2,两个翻动装置7a、7b的转动轴701a、701b的一端上可以分别设有与动力输入件。由外部动力设备驱动传动装置,并传动装置依次驱动转动轴701a、701b旋转,使得转动轴701a、701b上的动力输入件例如齿轮或皮带轮18b带动两个转动轴701a、701b中的一个,从而使另一转动轴转动。第一转动轴701a和第二转动轴701b既可以相对彼此朝相反的方向转动,也可以一起朝相同的方向转动。
图7示出了翻动装置的翻动组件上的叶片或棘齿的顶端经过曲面的分隔壁4的下凹部分处的旋转轨迹的优选实施例。叶片或棘齿703b具有圆形的旋转轨迹,且当叶片或棘齿703b的顶端沿分隔壁4的弧形表面扫过时,在连通口5附近叶片或棘齿703b的顶端与分隔壁4的内表面的距离大致相等。这种弧形形状有助于当翻动组件的叶片或棘齿的可刮除前端或安装在叶片或棘齿上的可刮除部件的前端的侧边缘掠过侧开口402,以清除其附近的污泥之后,被刮除以及翻起的污泥也更容易沿着分隔壁的下凹的弧形轮廓回落到第一干燥室6a内的较低位置,从而提高了干燥气体与污泥的接触频率。优选地,分隔壁4的下凹区域在横向上的内表面的轮廓线与每个翻动装置7a、7b的翻动组件702a、702b的叶片或棘齿703a、703b的可刮除顶端或者其上安装的可刮除部件的顶端的旋转轨迹相似,也即曲面的分隔壁面对翻动装置的下凹的圆弧形区域的半径R略大于转动轴的轴线到翻动组件的顶端的距离r。
如图2和3所示,第二干燥室6b包括设置在下壳体4a的侧壁上的进气口15,也即进气口15位于第二干燥室6b的侧壁上,以使用于待干燥污泥的干燥气体进入到第二干燥室6b中,而且进气口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尽管翻动组件702a、702b的叶片或棘齿703a、703b的可刮除前端或者固定在叶片或棘齿上的可刮除部件的前端对连通口5或连通口上方的桥形件401的侧开口402附近的污泥的刮除有助于减少第一干燥室6a内的污泥掉落到第二干燥室6b中,但仍然可能有一些污泥通过连通口5或从侧开口到连通口的弯曲路径泄漏到第二干燥室6b中。为了清除泄漏到第二干燥室6b内的污泥,在下壳体4a的端壁上设有清理口15a,其中,清理口15a用来排出淤积在第二干燥室6b中的污泥。另外,可以在第二干燥室6b内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排料装置,以将污泥传送到第二干燥室6b的一端的清理口15a并排出壳体。第二干燥室6b横向上大致呈漏斗形,其侧壁也即下壳体4a的侧壁从分隔壁朝向底部逐渐收窄,且在收窄的部位也即底部处的形状是弧形或半圆形的,从而在第二干燥室6b的底部形成一条弧形截面的纵向通道。通过从侧开口到连通口的弯曲路径由第一干燥室6a泄漏的污泥可以汇集到弧形截面的纵向通道中,以便由设置在纵向通道内的排料装置方便地排出到壳体之外。泄漏到第二干燥室6b内的污泥可以由进入到第二干燥室6b内的干燥气体再干燥或二次干燥,以进一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为了保持第二干燥室6b的相对密封,可以在清理口15a处设置可活动挡板,以使干燥气体不外泄,并在排出污泥时将活动挡板开启。
污泥干化装置1还包括鼓风装置12。如通过沿箭头方向表示的连接管道,干化机105通过进气口15与鼓风装置12连通,其中,鼓风装置12可以将要干燥污泥的干燥气体吹送到干化机105的第二干燥室6b。
污泥干化装置1还可以包括引风装置13、加热装置108或热交换装置103。如图1所示,如果需要向第二干燥室6b内吹送的热干燥气体,可以在鼓风装置12的下游位置设置加热装置108,以便向干化机105提供加热的干燥气体。引风装置13可以设置在干化机105的下游位置,以使干燥污泥后的尾气或干燥气体从第一干燥室6a尽快流出。热交换装置103可以与鼓风装置12和引风装置13相关联,其中,热交换装置103的热端与鼓风装置12相连,而其冷端与引风装置13相连。这样,来自引风装置13的尾气通过热交换装置103的冷端,而要进入鼓风装置12的外部的干燥气体通过热交换装置103的热端,使得热交换装置103通过热交换部件回收尾气中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要进入鼓风装置12的用于待干燥污泥的干燥气体,以提高热效率。
参见图1和3,鼓风装置12经管道和进气口15与第二干燥室6b连通,以便将干燥气体吹送到第二干燥室6b内。引风装置13经管道和排气口10与第一干燥室6a连通。输送到第二干燥室6b内的干燥气体可以是如热气体、含有化学物质的气体、热空气、常温气体或冷冻气体等干燥介质,也可以是特殊配制的干燥介质。鼓风装置12可以用来提高干燥气体流入第二干燥室6b内的速度,而引风装置13可以加快尾气从第一干燥室6a的流出。典型地,鼓风装置可以是鼓风机或风扇,而引风装置可以是引风机。另外,也可以用增压装置替代鼓风装置12,以将干燥气体以一定的压力输送到第二干燥室6b,从而使干燥气体加快流入第一干燥室6a。同样可以用减压装置替代引风装置13,以加快尾气的流动,从而提高污泥干化效率。加热装置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与鼓风装置集成在一起。另外,经过加热的干燥气体被鼓风装置或增压装置输送到第二干燥室6b内可以对其中的污泥进行再干燥。在加热的干燥气体对掉落或泄漏到第二干燥室6b内的污泥进行二次干燥的同时,其中的一部分热量也可以通过金属材料制成的上壳体2和分隔壁4传递到铺放在分隔壁4上的污泥,以对第一干燥室6a内的污泥起辅助干化的作用。
污泥干化装置1还可以包括调质装置102,其中,调质装置102可以取代向干化机105中投放调质剂。为了改变污泥的粘稠性和亲水性,也即提高流动性或疏松性,在调质装置102中将调质剂与污泥进行混合,以促使污泥成为团块或块体,其中,调质剂可以预先放置到调质装置102中,也可以在污泥进入调质装置102同时或之后投放。
经调质后的污泥通过如管道、漏斗或传送带等被送到位于调质装置102下游的干化机105。在干化机105中,污泥的团块或块体通过翻动装置的剪切、破碎和翻动以及与干燥气体的充分接触逐渐转化为碎块以及颗粒,从而最终成为含水率40%以下的粉粒状的污泥。经干燥后的污泥通过设置在干化机的出料口9排出。经过干燥处理的污泥在填埋之后不会出现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而且如果用于制肥、制成建筑材料等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流程。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装置1可以将所接收的含水率70-85%的污泥经过干化处理后直接获得含水率40%以下的污泥。利用污泥干化装置1进行污泥干化可适用于处理含水率70-85%的半固态污泥,例如,在检测完污泥的含水率后实施输送步骤101a,可以利用输送装置101将污泥输送到下游的脱水装置105或者输送至调质装置102进行调质处理,在调质步骤102a,将调质剂与污泥进行混合,以使半固态的污泥转变为团状或块状,且经调质后的污泥被输送到干化机105以进行干化处理。在干化步骤105a,将团状或块状的污泥输送到干化机105的第一干燥室内,通过翻动装置的翻动组件对污泥翻动、剪切和破碎、经过连通口或侧开口从第二干燥室进入第一干燥室内的干燥气体与污泥接触以及翻动组件的叶片或棘齿的可刮除前端对连通口或侧开口附近的污泥的刮除,污泥得到了充分的干燥。干燥完的污泥通过实施出料步骤9a被排出干化机105。此外,在污泥的干化过程需要实施鼓风步骤12b,其中,使干燥气体进入鼓风装置12,并且由鼓风装置12将干燥气体吹送到第二干燥室6b的进气口15。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实施引风步骤13b,通过引风装置13将尾气从第一干燥室的排气口10回收,以输送给后续的处理设备。也可以实施加热步骤104a,使外部干燥气体流过加热装置104以将干燥气体加热到所希望的温度。还可以实施热交换步骤103a,将由引风装置13回收的尾气输送到热交换装置103的冷端,通过热交换过程将尾气中的热量传递给流过热交换装置103的热端的干燥气体,从而可以提高废热的利用率。
图9示出了利用干化机105实现污泥干化过程的流程。结合图2和3,通过图示出的各个装置可以实施污泥干化过程。半固态的污泥或调质的污泥在进料步骤8a进入到干化机105(如虚线部分所示)的第一干燥室6a中。在翻动和刮除步骤105a1,外部动力设备(未示出)通过传动装置和动力输入件例如动力输入件18b驱动转动轴701a、701b转动,进而带动翻动组件702a、702b旋转。在翻动组件702a、702b不断地翻动污泥,且翻动组件的各个叶片或棘齿703a、703b连续剪切和破碎的同时,翻动组件701a、701b的叶片或棘齿702a、702b的可刮除前端或者安装在叶片或棘齿上的可刮除部件的前端或其侧边缘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刮除连通口5或侧开口402附近的污泥。与此同时实施进气步骤15a,由鼓风装置12经管道以及进气口15将干燥气体输送到干化机105的第二干燥室6b。干燥气体进入第二干燥室6b的流动速度与送风速度相关联。翻动组件的叶片或棘齿702a、702b的前端或安装在叶片或棘齿上的可刮除部件的前端对连通口或侧开口402附近的污泥的刮除使得干燥气体顺畅地流入第一干燥室6a。随着第一干燥室6a内翻动组件的叶片或棘齿702a、702b对污泥的剪切、破碎和翻动以及干燥气体对污泥的干燥作用,污泥的颗粒度逐渐变小并粉粒化,从而污泥的干燥程度也不断提高。在完成污泥的干燥之后干燥气体在排气步骤10a由引风装置13经位于第一干燥室6a的上部的排气口10以及管道输送到大气中或热交换装置103中,而在出料步骤9a将干燥后的污泥出料口9排出。在出料步骤9a可以将干燥后的污泥通过第一干燥室的出料口9输送到污泥收集设备。此外,在污泥的二次干燥或再干燥步骤105a2,由鼓风装置12输送到第二干燥室6b内的干燥气体对通过连通口5或从连通口到侧开口的弯曲路径泄漏到第二干燥室内的污泥进行再干燥或二次干燥,以进一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另外,进料步骤8a、翻动和刮除步骤105a1、进气步骤15a、排气步骤10a以及二次干燥步骤105a2既可以依次实施,又可以同时实施。
在本申请中尽管列举了多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说明书所提及到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设计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机中的各个部件或装置进行变化和改型,而这些变化或改型都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污泥干化装置,所述污泥干化装置包括:
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接收和输送污泥到下游的干化机;
调质剂给送装置,其中,所述调质剂给送装置将调质剂给送到所述干化机的第一干燥室内;以及
干化机,所述干化机包括:
壳体,其中,在所述壳体内设有分隔壁,以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干燥室和第二干燥室,且在所述分隔壁上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干燥室和所述第二干燥室的至少一个连通口;
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的上部的用于待干燥的污泥的进料口和用于排放干燥污泥后的干燥气体的排气口,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的周向壁上的用于干燥后的污泥的出料口;
设置在所述第二干燥室的侧壁上的至少一个用于要干燥污泥的干燥气体的进气口;
设置在所述第一干燥室内的用于翻动污泥的至少一个翻动装置,所述至少一个翻动装置包括转动轴和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的至少一个翻动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翻动组件可刮除所述至少一个连通口附近的污泥;以及
鼓风装置,其中,所述鼓风装置经过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干燥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在所述干化机的所述第二干燥室的周向壁或底部上设置至少一个清理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干燥室内的排料装置,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干燥室泄漏到所述第二干燥室内的污泥排出所述至少一个清理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用于加热干燥气体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鼓风装置的上游或下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引风装置,其中,所述引风装置经过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干燥室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热交换装置和引风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冷端与所述引风装置连接,且其热端与所述鼓风装置连接,用以回收从所述排气口出来的尾气中的热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冷端与所述引风装置连接,且其热端与所述鼓风装置连接,用以回收从所述排气口出来的尾气中的热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翻动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翻动组件具有从所述转动轴径向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其中,在所述转动轴旋转时所述至少一个翻动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的前端或者安装在叶片或棘齿上的可刮除部件的前端可以刮除或部分刮除所述至少一个连通口内或附近的污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具有下凹的上表面,且当所述至少一个连通口是多个连通口时,所述多个连通口在所述第一干燥室内成组地沿所述壳体的纵向方向以一定间隔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翻动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翻动组件是多个翻动组件时,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与所述多个连通口基本上相对应且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中的每个翻动组件具有从所述转动轴径向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在所述转动轴旋转时每个翻动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的前端或者安装在叶片或棘齿的前端的刮除部件可以刮除或部分刮除相应的连通口内或附近的污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翻动装置为至少两个翻动装置时,所述至少两个翻动装置中的每个翻动装置包括多个翻动组件,且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中的每个翻动组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的前端或安装在所述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的前端的刮除部件可刮除相应的连通口内或附近的污泥,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翻动装置中的其中一个翻动装置的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与另一个的所述多个翻动组件彼此交错布置。
CN201520024807.9U 2015-01-07 2015-01-07 污泥干化装置 Active CN2051152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24807.9U CN205115252U (zh) 2015-01-07 2015-01-07 污泥干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24807.9U CN205115252U (zh) 2015-01-07 2015-01-07 污泥干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15252U true CN205115252U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70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24807.9U Active CN205115252U (zh) 2015-01-07 2015-01-07 污泥干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152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3602A (zh) * 2016-11-23 2018-05-29 广州新致晟环保科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干化污泥的组合装置及其干化污泥的方法
CN108191203A (zh) * 2018-02-06 2018-06-22 陕西专壹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污泥调理烘干处理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3602A (zh) * 2016-11-23 2018-05-29 广州新致晟环保科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干化污泥的组合装置及其干化污泥的方法
CN108083602B (zh) * 2016-11-23 2024-03-19 广州正晟科技有限公司 干化污泥的组合装置及其干化污泥的方法
CN108191203A (zh) * 2018-02-06 2018-06-22 陕西专壹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污泥调理烘干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03202U (zh) 污泥干化装置
CN105819652A (zh) 污泥干化系统和方法
CN105819665A (zh) 污泥干化系统和方法
CN204939233U (zh) 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
CN204529633U (zh) 污泥干化的控制装置
CN204529632U (zh) 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
TWI683792B (zh) 底部乾燥式污泥乾化裝置和方法
CN204529628U (zh) 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
CN204529634U (zh) 用于底部通气的污泥干化装置的桥形件及其装置
CN104745207B (zh) 一种回转窑干馏粉料的兰炭干熄及余热利用装置
WO2016110211A1 (zh) 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和方法
CN204779273U (zh) 一种用于从干燥污泥后的尾气中回收热量的系统
CN205115252U (zh) 污泥干化装置
CN204529631U (zh) 直接进风式污泥干化装置
CN107794094A (zh) 一种可燃固体废弃物热解气化装置及方法
CN204529629U (zh) 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
WO2016110222A1 (zh) 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和方法
CN104803576B (zh) 蒸汽式旋转导热污泥干燥装置
CN107348542A (zh) 新型环保的饲料混合装置
CN204529630U (zh) 底部进风的污泥干化装置
CN105819657A (zh) 直接进风式污泥干化装置和方法
CN106495429B (zh) 一种污泥干燥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污泥干燥机
CN207403035U (zh) 一种回收塑料环保节能型烘干筛选机
CN105819653A (zh) 污泥干化的控制系统
CN105819648A (zh) 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098 room 2205, starlight Ying, 119 Shui Yin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WISON CREATIVE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00 90, shop third, 168 new road, Yuexiu District temple,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ENVIRONMENTAL CREATIVE SOLUTION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9

Address after: Room 48, 13 / F, No. 733 (1), Dongfeng East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Zhengsh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98 room 2205, starlight Ying, 119 Shui Yin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WISON CREATIVE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