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07810U - 鼻中隔矫正器 - Google Patents

鼻中隔矫正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07810U
CN205107810U CN201520754067.4U CN201520754067U CN205107810U CN 205107810 U CN205107810 U CN 205107810U CN 201520754067 U CN201520754067 U CN 201520754067U CN 205107810 U CN205107810 U CN 2051078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t
bar portion
nasal septum
hand
pomm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540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urth Medical Center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LA
Original Assignee
王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丰 filed Critical 王丰
Priority to CN2015207540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078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078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0781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鼻中隔矫正器(S),其具有通过销轴(3)相铰接的两个主体部(1、2),各主体部以销轴为界被划分为手柄部(A、A′)和复位部(B、B′),手柄部具有手柄端杆部(A1、A′1)以及设置于该手柄端杆部的一端的指环部(A2、A′2),复位部具有在其一端具备折曲部(B2、B′2)的复位端杆部(B1、B′1)以及从该复位端杆部的折曲部的顶端(p、p′)起延伸的形成为杆状且互相相对的相对面为平面的复位头部(B3、B′3),复位端杆部的另一端在销轴处与手柄端杆部连接,各折曲部相互交叉成近似V字形,由此,能够同时从两侧对鼻中隔软骨进行矫形且易于控制力量,不会对鼻中隔软骨和鼻中隔黏膜造成伤害。

Description

鼻中隔矫正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对鼻中隔在鼻腔中的位置进行校正的鼻中隔矫正器。
背景技术
目前,鼻中隔矫正已由原来的黏膜下切除法演变为三线减张法,这种方法较黏膜下切除法基本保留鼻中隔软骨的完整结构,减张后的鼻中隔软骨需要调整为平整的居中、垂直状态。但鼻中隔往往呈S型偏曲或C型偏曲,即鼻中隔的上、下两部分不在一个垂直平面上,需要调整到居中的垂直平面。目前所使用的器械主要是一根平直光滑的铺平器,只能从一面推压鼻中隔软骨。对于S型偏曲或C型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只能分别从两侧推压鼻中隔,不好控制力量,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中隔矫正器,能够方便地同时从两侧对鼻中隔软骨进行矫形且易于控制力量,不会对鼻中隔软骨和鼻中隔黏膜造成伤害且使用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具有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通过设置于其中段部分的销轴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相铰接,所述第一主体部以所述销轴为界被划分为第一手柄部和第一复位部,所述第一手柄部具有第一手柄端杆部以及设置于该第一手柄端杆部的一端的第一指环部,所述第一复位部具有在一端具备第一折曲部的第一复位端杆部以及从该第一复位端杆部的所述第一折曲部的顶端起延伸的第一复位头部,所述第一复位端杆部的另一端在所述销轴处与所述第一手柄端杆部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以所述销轴为界被划分为第二手柄部和第二复位部,所述第二手柄部具有第二手柄端杆部以及设置于该第二手柄端杆部的一端的第二指环部,所述第二复位部具有在一端具备第二折曲部的第二复位端杆部以及从该第二复位端杆部的所述第二折曲部的顶端起延伸的第二复位头部,所述第二复位端杆部的另一端在所述销轴处与所述第二手柄端杆部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折曲部与所述第二折曲部相互交叉成V字形,所述第一复位头部与所述第二复位头部均形成为杆状且互相相对的相对面为平面。
优选该鼻中隔矫正器呈以所述销轴为枢轴而能够开闭的剪刀状。
优选该鼻中隔矫正器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处于闭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复位头部与所述第二复位头部互相平行。
优选该鼻中隔矫正器的所述第一折曲部与所述第一复位头部形成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二折曲部与所述第二复位头部形成的角度为120度。
优选该鼻中隔矫正器的所述第一手柄端杆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复位端杆部倾斜,所述第二手柄端杆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复位端杆部倾斜。
优选该鼻中隔矫正器的所述第一复位头部与所述第二复位头部的截面形状为球切形或半球形。
优选该鼻中隔矫正器的所述第一手柄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手柄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均为一体成型。
优选该鼻中隔矫正器的所述第一手柄端杆部与所述第一复位端杆部呈直线形,所述第二手柄端杆部与所述第二复位端杆部呈直线形。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便于同时调整鼻中隔的上部和下部,并且能够根据鼻中隔的偏曲程度来调整力度,使向两侧弯曲的鼻中隔的上部和下部处于一个平面,使得鼻中隔成为平整状。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接触鼻中隔的复位头部的面是光滑的平面,所以不会对鼻中隔黏膜造成损伤。即,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能够方便地同时从两侧对鼻中隔软骨进行矫形且易于控制力量,因此不会对鼻中隔软骨和鼻中隔黏膜造成伤害且使用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S的主视图。
图2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的复位部附近的局部图。
图3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的第一主体部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的一个具体例子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的鼻中隔矫正器的复位部附近的局部图。
图6A和图6B是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及其复位部附近的效果图,其中,在图6B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的复位头部的截面呈球切形的一个例子。
标号说明
S:鼻中隔矫正器
1:第一主体部
2:第二主体部
3:销轴
A:第一手柄部
A1:第一手柄端杆部
A2:第一指环部
a:第一手柄端杆部的一端
b:第一手柄端杆部的另一端
B:第一复位部
B1:第一复位端杆部
B2:第一折曲部
B3:第一复位头部
p:第一折曲部B2的顶端
m:第一复位端杆部的一端
n:第一复位端杆部的另一端
A′:第二手柄部
A′1:第二手柄端杆部
A′2:第二指环部
a′:第二手柄端杆部的一端
b′:第二手柄端杆部的另一端
B′:第二复位部
B′1:第二复位端杆部
B′2:第二折曲部
B′3:第二复位头部
m′:第二复位端杆部的一端
n′:第二复位端杆部的另一端
p′:第二折曲部B′2的顶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S的主视图,图2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的复位部(B、B′)附近的局部图,图3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的第一主体部(1)的分解图。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S),具有第一主体部(1)和第二主体部(2),第一主体部(1)和第二主体部(2)通过设置于该第一主体部(1)和第二主体部(2)的大致中段部分的销轴(3)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相铰接。即,如图1所示,鼻中隔矫正器(S)的第一主体部(1)和第二主体部(2)能够以销轴(3)为枢轴进行张开/闭合,呈类似于剪刀的形状。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中段部分”并非特指正中间的部分,而对于销轴(3)的设置位置也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通过设置销轴(3)能够对第一主体部(1)和第二主体部(2)进行铰接即可。
下面,参照图1~3,对第一主体部(1)进行说明。以销轴(3)(或设置销轴(3)的位置)为界,第一主体部1被划分为第一手柄部(A)和第一复位部(B)。其中,第一手柄部(A)包括第一手柄端杆部(A1)和设置于该第一手柄端杆部(A1)的一端(a)的第一指环部(A2)。第一复位部(B)包括在其一端(m)具备第一折曲部(B2)的第一复位端杆部(B1)以及从该第一复位端杆部(B1)的第一折曲部(B2)的顶端(p)起延伸的第一复位头部(B3),第一复位端杆部(B1)的另一端(n)在设置有销轴(3)的位置与第一手柄端杆部(A1)的另一端(b)相连接。
第二主体部(2)的结构与第一主体部(1)的结构大致相同,且与其基本对称。具体而言,如图1、图2所示,以销轴(3)(或设置销轴(3)的位置)为界,第二主体部(2)被划分为第二手柄部(A′)和第二复位部(B′)。其中,第二手柄部(A′)包括第二手柄端杆部(A′1)和设置于该第二手柄端杆部(A′1)的一端(a′)的第二指环部(A′2)。第二复位部(B′)包括在其一端(m′)具备第二折曲部(B′2)的第二复位端杆部(B′1)以及从该第二复位端杆部(B′1)的第二折曲部(B′2)的顶端(p′)起延伸的第二复位头部(B′3),第二复位端杆部(B′1)的另一端(n′)在设置销轴(3)的位置与第二手柄端杆部(A′1)的另一端(b′)相连接。
如图1、图2所示,第一折曲部(B2)从第一复位端杆部(B1)的一端(m)起朝外侧折曲,第二折曲部(B′2)从第二复位端杆部(B′1)的一端(m′)起朝着与第一折曲部(B2)的相反侧折曲,由此,第一折曲部(B2)与第二折曲部(B′2)在各自的复位端杆部的端部(m、m′)处相互交叉成大致V字形或者Y字形或者类似呈角形。
在本实用新型中,从第一折曲部(B2)的顶端(p)起延伸的第一复位头部(B3)和从第二折曲部(B′2)的顶端(p′)起延伸的第二复位头部(B′3)各自大致形成为杆状(长条状或类似于棒状)且互相大致平行,并且第一复位头部(B3)和第二复位头部(B′3)互相相对的相对面为平面,更优选为光滑的平面。此处,对于第一复位头部(B3)和第二复位头部(B′3)的形状并无特别的限定,例如其截面可以为图6A和图6B所示的球切型,也可以为半圆形、半椭圆形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复位头部(B3)与第二复位头部(B′3)大致平行即可。
此外,第一折曲部(B2)与第一复位头部(B3)形成的角度以及第二折曲部(B′2)与第二复位头部(B′3)之间形成的角度优选为120度,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为其它角度。
此外,第一手柄端杆部(A1)相对于第一复位端杆部(B1)也可以倾斜规定角度,也可以呈直线形。同样,第一手柄端杆部(A1)相对于第一复位端杆部(B1)也可以倾斜规定角度,也可以呈直线形。
此外,第一手柄部A与第一主体部B可以通过一体成型而形成为一体。同样,第二手柄部A′与第二主体部B′可以通过一体成型而形成为一体。
在对鼻中隔进行矫正调整时,以类似于使用剪刀的方式,将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伸入第一指环部(A2)和第二指环部(A′2)中,根据鼻中隔上下偏曲部分的距离,对第一主体部(1)和第二主体部(2)以销轴(3)为枢轴旋转的角度(张开的角度)进行调整,以此来对第一复位头部(B3)的顶端与第二复位头部(B′3)的顶端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使得第一复位头部(B3)和第二复位头部(B′3)的平面部分能够紧贴鼻中隔的偏曲部。然后,通过旋转鼻中隔矫正器S来对鼻中隔进行矫正。在进行矫正时,如果鼻中隔的上部偏向右侧且下部偏向左侧,则使用第一复位头部(B3)在上方且该第一复位头部(B3)的平面部朝右侧,并且第二复位头部(B′3)在下方且该第二复位头部(B′3)的平面部朝左侧的鼻中隔矫正器S,通过向右旋转鼻中隔矫正器S对鼻中隔进行矫正。相反,如果鼻中隔的上部偏向左侧且下部偏向右侧,则使用第一复位头部(B3)在下方且该第一复位头部(B3)的平面部朝右侧,并且第二复位头部(B′3)在上方且该第二复位头部(B′3)的平面部朝左侧的鼻中隔矫正器S,通过向左旋转鼻中隔矫正器S对鼻中隔进行矫正。在实际操作中,鼻中隔偏曲侧别以患者为参照,鼻中隔矫正器S侧别以术者为参照。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S,便于同时调整鼻中隔的上部和下部,并且能够根据鼻中隔的偏曲程度来调整力度,使向两侧弯曲的鼻中隔的上部和下部处于一个平面,使得鼻中隔成为平整状。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接触鼻中隔的第一复位头部(B3)和第二复位头部(B′3)的面是光滑的平面,所以不会对鼻中隔黏膜造成损伤。
下面,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S的一个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如图4、图5所示,该具体例子的鼻中隔矫正器S的尺寸为:第一指环部(A2)和第二指环部(A′2)大致呈圆形,其外径大致为25mm(毫米)。第一手柄端杆部(A1)的长度(即第一手柄端杆部A1的一端(a)至另一端(b)(销轴(3)的设置处附近)的长度)大致为80mm,第二手柄端杆部(A′1)的长度与第一手柄端杆部(A1)的长度大致相同,也为80mm。第一复位端杆部(B1)的长度(即第一复位端杆部B1的一端(m)至另一端(n)(销轴(3)的设置处亦即与第一手柄端杆部(A1)的另一端(b)连接处附近)的长度)大约为60mm,第二复位端杆部(B′1)的长度与第一复位端杆部(B1)的长度大致相同,也为60mm。第一折曲部(B2)和第二折曲部(B′2)的长度大约为10mm,第一复位头部(B3)和第二复位头部(B′3)的长度大约为45mm。第一折曲部(B2)与第一复位头部(B3)的夹角大约为120度,第二折曲部(B′2)与第二复位头部(B′3)的夹角大约为120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能够方便地同时从两侧对鼻中隔软骨进行矫形且易于控制力量,因此不会对鼻中隔软骨和鼻中隔黏膜造成伤害且使用便利。

Claims (8)

1.一种鼻中隔矫正器,其特征在于:
该鼻中隔矫正器具有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
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通过设置于其中段部分的销轴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相铰接,
所述第一主体部以所述销轴为界被划分为第一手柄部和第一复位部,所述第一手柄部具有第一手柄端杆部以及设置于该第一手柄端杆部的一端的第一指环部,所述第一复位部具有在一端具备第一折曲部的第一复位端杆部以及从该第一复位端杆部的所述第一折曲部的顶端起延伸的第一复位头部,所述第一复位端杆部的另一端在所述销轴处与所述第一手柄端杆部的另一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主体部以所述销轴为界被划分为第二手柄部和第二复位部,所述第二手柄部具有第二手柄端杆部以及设置于该第二手柄端杆部的一端的第二指环部,所述第二复位部具有在一端具备第二折曲部的第二复位端杆部以及从该第二复位端杆部的所述第二折曲部的顶端起延伸的第二复位头部,所述第二复位端杆部的另一端在所述销轴处与所述第二手柄端杆部的另一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折曲部与所述第二折曲部相互交叉成V字形,
所述第一复位头部与所述第二复位头部均形成为杆状且互相相对的相对面为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中隔矫正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鼻中隔矫正器呈以所述销轴为枢轴而能够开闭的剪刀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中隔矫正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处于闭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复位头部与所述第二复位头部互相平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中隔矫正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折曲部与所述第一复位头部形成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二折曲部与所述第二复位头部形成的角度为120度。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鼻中隔矫正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手柄端杆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复位端杆部倾斜,
所述第二手柄端杆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复位端杆部倾斜。
6.如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鼻中隔矫正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复位头部与所述第二复位头部的截面形状为球切形或半球形。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鼻中隔矫正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手柄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手柄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均为一体成型。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鼻中隔矫正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手柄端杆部与所述第一复位端杆部呈直线形,
所述第二手柄端杆部与所述第二复位端杆部呈直线形。
CN201520754067.4U 2015-09-25 2015-09-25 鼻中隔矫正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078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4067.4U CN205107810U (zh) 2015-09-25 2015-09-25 鼻中隔矫正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4067.4U CN205107810U (zh) 2015-09-25 2015-09-25 鼻中隔矫正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07810U true CN205107810U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63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5406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07810U (zh) 2015-09-25 2015-09-25 鼻中隔矫正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078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42315A1 (zh) * 2018-08-28 2020-03-05 朱学德 一种鼻中隔偏曲康复器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42315A1 (zh) * 2018-08-28 2020-03-05 朱学德 一种鼻中隔偏曲康复器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07810U (zh) 鼻中隔矫正器
US20050283981A1 (en) Two directional scissors
CN209437575U (zh) 一种神经外科用腰椎穿刺床
CN206995304U (zh) 跟骨骨折复位钳
WO2016063140A3 (en) Mechanical pulling device
CN206528234U (zh) 矫正握笔器以及矫正书写姿势的笔
CN206735768U (zh) 一种护理用安瓿瓶开瓶器
CN204734532U (zh) 一种用于复杂性骨折的复位钳
CN205339070U (zh) 一种眼科及耳鼻喉科手术通用剪刀
CN204618364U (zh) 一种近指间关节融合对位器
US20160374749A1 (en) Structural arrangement for a surgical instrument handle
CN209332229U (zh) 一种正骨牵引装置
CN204072234U (zh) 一种医用剪刀
CN209694797U (zh) 一种儿童学习筷防错位装置
CN204813988U (zh) 一种新型儿童用压舌板
CN204636441U (zh) 一种医用拉钩
CN204711808U (zh) 一种玻璃倒角机的缓冲夹持机构
CN205307102U (zh) 内眼角位置标记工具
CN204193276U (zh) 一种新型开口器
CN204612722U (zh) 一种测量标杆
CN205181411U (zh) 一种便捷拆装的弹片式手术器械
CN209052160U (zh) 一种虚拟回转中心调偏装置
CN102734311B (zh) 伸缩式枢接结构
CN204904153U (zh) 键盘板
CN206765645U (zh) 矫正握笔器及矫正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05

Address after: 100048 51 Fuche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Fourth Medical Center,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ddress before: 100037 No. 14-3-401, 51 Fuche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Wang Fe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