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07313U - 上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 Google Patents

上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07313U
CN205107313U CN201520822465.5U CN201520822465U CN205107313U CN 205107313 U CN205107313 U CN 205107313U CN 201520822465 U CN201520822465 U CN 201520822465U CN 205107313 U CN205107313 U CN 205107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leeding
restoring board
bleeding valve
push rod
cov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224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领文
丘春成
李昊燮
梁少雄
胡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224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07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07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07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压力锅,其中上盖组件包括:上盖和盖板;罩壳,罩壳内限定出移动空间,罩壳上设有与移动空间连通的排气口;阀座,阀座上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阀,排气阀可活动地设在阀座上以打开或关闭排气通道;复位板,复位板设在排气阀上且被构造成带动排气阀活动;复位件,复位件分别与复位板和阀座相连以推动排气阀向上活动以打开排气通道;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被构造成在第一状态时驱动顶杆推动复位板向下移动、在第二状态时顶杆与复位板脱离配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组件,在非工作状态下可以对系统进行排气动作,使得系统在热态状态下合盖较省力,在工作状态下可以避免漏气现象,保证系统的密闭性。

Description

上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上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电饭煲和电压力锅在热态状态下合盖,由于在密封容器内会形成压力,导致合盖力大,若将盖板与上盖重新拆装,由于顶杆处于推出的状态,驱动组件的顶杆与排气阀叠加,会造成顶杆与排气阀无法复位,最终导致电饭煲和电压力锅在工作状态下容易漏气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上盖组件,该上盖组件的结构简单,在热态状态下合盖较省力,工作状态下密闭性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上盖组件的电压力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上盖组件,包括:上盖和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地设在所述上盖上;罩壳,所述罩壳设在所述上盖上,所述罩壳内限定出移动空间,所述罩壳上设有与所述移动空间连通的排气口;阀座,所述阀座固定在所述盖板上且位于所述移动空间内,所述阀座上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可活动地设在所述阀座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复位板,所述复位板设在所述排气阀上且被构造成带动所述排气阀活动;复位件,所述复位件分别与所述复位板和所述阀座相连以推动所述排气阀向上活动以打开所述排气通道;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在所述罩壳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伸入到所述移动空间内的顶杆,所述驱动组件被构造成在第一状态时驱动所述顶杆推动所述复位板向下移动、在第二状态时所述顶杆与所述复位板脱离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组件,通过在排气阀与阀座之间设置复位板和复位件,将驱动组件的顶杆与复位板配合,使复位件和驱动组件可以分别驱动排气阀适时地打开和关闭排气通道,实现排气阀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的目的,该上盖组件的结构简单、综合性能强,在非工作状态下可以对系统进行排气动作,使系统在热态状态下合盖较省力,在工作状态下可以避免漏气现象,保证系统的密闭性,再者,若对上盖和盖板进行重新拆装时,顶杆不会与排气阀发生干涉而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为电磁阀组件,所述电磁阀组件包括线圈和所述顶杆,所述顶杆与所述线圈配合,所述线圈通电时驱动所述顶杆推动所述复位板向下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复位件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外套在所述排气阀上且分别止抵在所述复位板和所述阀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复位板固定在所述排气阀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气阀包括封堵部和配合部,所述配合部设在所述封堵部的上端且所述配合部的外周壁位于所述封堵部的外周壁的外侧,所述封堵部与所述排气通道配合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所述复位板外套在所述封堵部上,所述复位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配合部的伸出所述封堵部的部分的正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复位板和所述封堵部间隙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复位板形成为平板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外套在所述顶杆上,且所述密封件的外周沿固定在所述罩壳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杆的下端伸出所述密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压力锅,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上盖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上盖组件100;
上盖10;盖板20;罩壳30;移动空间31;阀座40;排气阀50;封堵部51;配合部52;复位板60;复位件70;复位弹簧71;驱动组件80;电磁阀组件81;线圈811;顶杆812;密封件9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1至图3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上盖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盖组件100包括上盖10、盖板20、罩壳30、阀座40、排气阀50、复位板60、复位件70和驱动组件80。
具体而言,盖板20可拆卸地设在上盖10上,罩壳30设在上盖10上,罩壳30内限定出移动空间31,罩壳30上设有与移动空间31连通的排气口(未示出),阀座40固定在盖板20上且位于移动空间31内,阀座40上设有排气通道(未示出),排气阀50可活动地设在阀座40上以打开或关闭排气通道,复位板60设在排气阀50上且被构造成带动排气阀50活动,复位件70分别与复位板60和阀座40相连以推动排气阀50向上活动以打开排气通道,驱动组件80设在罩壳30上,驱动组件80包括伸入到移动空间31内的顶杆812,驱动组件80被构造成在第一状态时驱动顶杆812推动复位板60向下移动、在第二状态时顶杆812与复位板60脱离配合。
换言之,上盖组件100主要由上盖10、盖板20、罩壳30、阀座40、排气阀50、复位板60、复位件70和驱动组件80组成,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板20可拆卸地设在上盖10上,其中,罩壳30和驱动组件80设在上盖10上且驱动组件80可以沿其轴向活动,而阀座40、排气阀50、复位板60和复位件70设在盖板20上且排气阀50可活动地设在阀座40内。
其中,罩壳30设在上盖10上且内限定有移动空间31,该移动空间31的一端敞开形成排气口,阀座40固定设在盖板20上且阀座40上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阀50可活动地设在阀座40上以打开和关闭阀座40的排气通道,当盖板20安装在上盖10上时,排气阀50和阀座40均位于移动空间31内。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80沿竖直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布置且设在罩壳30上,驱动组件80的顶杆812的一端伸入移动空间31内,排气阀50与阀座40之间设有复位板60和复位件70,复位板60设在复位件70的上方且复位板60与排气阀50相连,在盖板20与上盖10的装配过程中,将阀座40和排气阀50伸入上盖10的移动空间31内,此时,驱动组件80的顶杆812的下端位于复位板60的上方,并且顶杆812的下端不与复位板60接触,也就是说,当上盖10与盖板20装配后,排气阀50处于打开阀座40的排气通道的状态。
例如,将上盖组件100应用在电压力锅中,当上盖组件100处于第一状态(工作状态)时,驱动组件80的顶杆812向下移动,使得顶杆812推动复位板60向下移动以使排气阀50关闭阀座40的排气通道,从而保证电压力锅的密闭性,避免发生漏气;当上盖组件100处于第二状态(非工作状态)时,若电压力锅在热态状态下合盖,由于电压力锅内会形成压力,导致合盖时需施以较大的力,而本申请的上盖组件100的顶杆812向上移动,顶杆812与复位板60脱离配合,使得复位件70复位以推动排气阀50向上移动,实现打开阀座40的排气通道的目的,使得电压力锅在热态状态下合盖较省力。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盖组件100,通过在排气阀50与阀座40之间设置复位板60和复位件70,将驱动组件80的顶杆812与复位板60配合,使复位件70和驱动组件80可以分别驱动排气阀50适时地打开和关闭排气通道,实现排气阀50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的目的,该上盖组件100的结构简单、综合性能强,在非工作状态下可以对系统进行排气动作,使系统在热态状态下合盖较省力,在工作状态下可以避免漏气现象,保证系统的密闭性性,再者,若对上盖10和盖板20进行重新拆装时,顶杆812不会与排气阀50发生干涉而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驱动组件80为电磁阀组件81,电磁阀组件81包括线圈811和顶杆812,顶杆812与线圈811配合,线圈811通电时驱动顶杆812推动复位板60向下移动。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上盖组件100主要由上盖10、盖板20、罩壳30、阀座40、排气阀50、复位板60、复位件70和电磁阀组件81组成,其中,电磁阀组件81主要由顶杆812和线圈811组成,当上盖组件100处于第一状态(工作状态)时,线圈811通电,电磁阀组件81的顶杆812向下移动,顶杆812推动复位板60向下移动,这样使得排气阀50可以关闭阀座40的排气通道,从而保证电压力锅的密闭性,避免发生漏气,该电磁阀组件81控制方便,可以实现驱动排气阀50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的目的。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组件80的结构并不限于电磁阀组件81,只要可以实现将复位板60向下移动的动作即可。例如,驱动组件80还可以为凸轮机构或连杆机构等,其中,当上盖组件100处于第一状态(工作状态)时,凸轮机构的顶杆在凸轮的驱动下、可以推动复位板60向下移动,使得排气阀50关闭阀座40的排气通道。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复位件70为复位弹簧71,复位弹簧71外套在排气阀50上且分别止抵在复位板60和阀座40上。
具体地,如图3所示,复位弹簧71套设在排气阀50上,其中,复位弹簧71的一端(如图3所示的下端)与阀座40相连,而复位弹簧71的另一端(如图3所示的上端)止抵复位板60,可选地,复位板60设在排气阀50与复位弹簧71的上端之间且与复位弹簧71的上端相连。
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复位板60与排气阀50可活动地相连,当上盖组件100处于第二状态(非工作状态)时,上盖组件100的顶杆812向上移动,顶杆812与复位板60脱离配合,使得复位弹簧71复位以推动排气阀50向上移动,实现打开阀座40的排气通道的目的,使得电压力锅在热态状态下合盖较省力;当上盖组件100处于第一状态(工作状态)时,驱动组件80的顶杆812向下移动,使得顶杆812推动复位板60向下移动,在这个过程中,复位弹簧71处于逐渐压缩的状态,此时复位板60与排气阀50脱离,排气阀50在重力作用下正常回落,从而实现关闭阀座40的排气通道的目的,保证了系统的密闭性,避免发生漏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复位板60固定在排气阀50上。也就是说,复位板60的上端面与排气阀50相连,当上盖组件100处于第二状态(非工作状态)时,上盖组件100的顶杆812向上移动,顶杆812与复位板60配合,使得复位件70复位以推动排气阀50向上移动,实现打开阀座40的排气通道的目的,上盖组件100处于第一状态(工作状态)时,驱动组件80的顶杆812向下移动,顶杆812推动复位板60并带动排气阀50向下移动,复位件70处于逐渐压缩的状态,这样排气阀50可以关闭阀座40的排气通道,从而保证系统的密闭性,避免发生漏气。
其中,排气阀50包括封堵部51和配合部52,配合部52设在封堵部51的上端且配合部52的外周壁位于封堵部51的外周壁的外侧,封堵部51与排气通道配合以打开或关闭排气通道,复位板60外套在封堵部51上,复位板6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配合部52的伸出封堵部51的部分的正下方。
具体地,排气阀50可以大致形成为柱状,排气阀50主要由封堵部51和配合部52组成,配合部52设在封堵部51的上方且与封堵部51的上表面相连,并且配合部52的径向尺寸大于封堵部51的径向尺寸,即配合部52的外周壁在径向上超出封堵部51的外周壁,排气阀50的封堵部51可活动地设在阀座40的排气通道内以打开和关闭排气通道,排气阀50的配合部52的径向尺寸小于复位板60的尺寸,即复位板60的至少一部分超出配合部52的外周壁,当上盖组件100装配好后,顶杆812可以与复位板60的超出配合部52的外周壁的部分配合以驱动复位板60沿排气阀50的轴向(如图3所示的上下方向)可活动。
由此,通过在复位件70与排气阀50的配合部52之间设置复位板60,便于顶杆812与复位件70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排气阀50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的目的。
进一步地,复位板60和封堵部51间隙配合。也就是说,复位板60的内侧壁与封堵部51的外周壁间隙配合,若复位板60与排气阀50可活动地相连,当驱动组件80的顶杆812向下移动时,顶杆812可以推动复位板60向下移动,复位弹簧71处于逐渐压缩的状态,此时,复位板60相对于排气阀50的封堵部51向下移动,排气阀50在重力作用下正常回落,从而实现关闭阀座40的排气通道的目的,保证了系统的密闭性,避免发生漏气。通过将复位板60与封堵部51间隙配合,使得系统在工作状态时,复位板60与排气阀50互不干涉,排气阀50依靠重力作用就可实现关闭排气通道的目的。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复位板60形成为平板状。换言之,复位板60沿水平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形成平板状,并且复位板60的外边沿超出配合部52的外周壁,这样可以便于顶杆812与复位板60的配合,方便施力,避免顶杆812与复位板60脱离正常运动轨迹,保证结构的紧凑性和可靠性。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复位板60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复位板60还可以形成为外边沿凸出而中部内凹的结构,顶杆812位于复位板60的内凹结构处,这样可以避免复位板60与顶杆812在水平方向上脱离配合。
其中,上盖组件100还包括密封件90,密封件90外套在顶杆812上,且密封件90的外周沿固定在罩壳30上。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电磁阀组件81的顶杆812的下端伸入移动空间31内,并且顶杆812的邻近罩壳30顶壁的位置处套设有密封件90,使得罩壳30通过密封件90的外周壁间接地与顶杆812实现配合,而顶杆812的下端伸出密封件90,避免密封件90干涉顶杆812与复位板60之间的配合,由此,通过在顶杆812上设置密封件90,可以实现移动空间31的相对密闭性,保证系统的结构紧凑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压力锅,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上盖组件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盖组件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压力锅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即该电压力锅可以适时地打开和关闭排气通道,实现排气阀50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的目的,该电压力锅的结构简单、综合性能强,在非工作状态下可以对系统进行排气动作,使得电压力锅在热态状态下合盖较省力,在工作状态下可以避免漏气现象,保证电压力锅的密闭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盖和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地设在所述上盖上;
罩壳,所述罩壳设在所述上盖上,所述罩壳内限定出移动空间,所述罩壳上设有与所述移动空间连通的排气口;
阀座,所述阀座固定在所述盖板上且位于所述移动空间内,所述阀座上设有排气通道;
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可活动地设在所述阀座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
复位板,所述复位板设在所述排气阀上且被构造成带动所述排气阀活动;
复位件,所述复位件分别与所述复位板和所述阀座相连以推动所述排气阀向上活动以打开所述排气通道;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在所述罩壳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伸入到所述移动空间内的顶杆,所述驱动组件被构造成在第一状态时驱动所述顶杆推动所述复位板向下移动、在第二状态时所述顶杆与所述复位板脱离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为电磁阀组件,所述电磁阀组件包括线圈和所述顶杆,所述顶杆与所述线圈配合,所述线圈通电时驱动所述顶杆推动所述复位板向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外套在所述排气阀上且分别止抵在所述复位板和所述阀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板固定在所述排气阀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包括封堵部和配合部,所述配合部设在所述封堵部的上端且所述配合部的外周壁位于所述封堵部的外周壁的外侧,所述封堵部与所述排气通道配合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所述复位板外套在所述封堵部上,所述复位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配合部的伸出所述封堵部的部分的正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板和所述封堵部间隙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板形成为平板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外套在所述顶杆上,且所述密封件的外周沿固定在所述罩壳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的下端伸出所述密封件。
10.一种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盖组件。
CN201520822465.5U 2015-10-20 2015-10-20 上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Active CN205107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22465.5U CN205107313U (zh) 2015-10-20 2015-10-20 上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22465.5U CN205107313U (zh) 2015-10-20 2015-10-20 上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07313U true CN205107313U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62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22465.5U Active CN205107313U (zh) 2015-10-20 2015-10-20 上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073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9422A (zh) * 2017-05-23 2017-08-08 佛山市爱米吧科技有限公司 无级调压阀及破泡器
CN112438586A (zh) * 2019-08-30 2021-03-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9422A (zh) * 2017-05-23 2017-08-08 佛山市爱米吧科技有限公司 无级调压阀及破泡器
CN112438586A (zh) * 2019-08-30 2021-03-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65003U (zh) 电饭煲
CN205107314U (zh) 上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EP3024362B1 (en) Electric pressure cooker
CN107647777A (zh) 压力器具
CN205107313U (zh) 上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CN103492810A (zh) 蒸煮器,尤其蒸烤炉
CN204427790U (zh) 蒸汽阀和烹饪器具
KR101589625B1 (ko) 마그네틱 밸브를 이용한 직수형 정수기 및 냉온수기용 코크
CN105559619A (zh) 排气阀组件和具有其的电饭煲
CN204133256U (zh) 排气阀组件和具有其的电饭煲
CN205214964U (zh) 浮子阀组件及具有其的压力锅
CN204520372U (zh) 蒸汽阀座、蒸汽阀和烹饪器具
CN103892700A (zh) 电压力锅
CN206864400U (zh) 一种可防水透气的电磁继电器
CN208658704U (zh) 烹饪器具
CN102519205B (zh) 冰箱
CN205107273U (zh) 浮子阀组件及具有该浮子阀组件的烹饪装置
CN205881749U (zh) 一种微动开关的防水结构以及烹饪电器
CN203953258U (zh) 烹饪器具及其内锅
CN104110499A (zh) 进排气水阀及具有它的电热水器
CN204970843U (zh) 一种改进温控装置的电热水壶
CN204991594U (zh) 一种气压式压力开关
CN210871044U (zh) 上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03122087U (zh) 压力锅及其锅盖
CN204027196U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